CN203942071U - 沉板式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沉板式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42071U
CN203942071U CN201420310129.8U CN201420310129U CN203942071U CN 203942071 U CN203942071 U CN 203942071U CN 201420310129 U CN201420310129 U CN 201420310129U CN 203942071 U CN203942071 U CN 2039420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plate type
type electric
heavy plat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1012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义宏
刘阔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Alltop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ltop Electronic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1012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420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420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42071U/zh
Priority to US14/600,983 priority patent/US9257768B2/en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沉板式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自所述本体部的上方向后延伸的安装部以及自所述本体部的下方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安装部设有用以将所述沉板式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高于所述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对应的端子收容槽内,所述本体部设有在所述沉板式电连接器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对接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设有与所述端子收容槽连通的散热通道。

Description

沉板式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板式电连接器,用以安装于电路板上。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在设计时除了需要考虑高导电率的材料外,其机构设计须考虑散热。
沉板式的电连接器,其导电端子的排列通常比较复杂,例如上排端子焊接部的后方为电路板,前方为下排端子焊接部;下排端子焊接部的前方有塑料主体,后方为上排端子焊接部。当导电端子通以电流时,如果端子材料电阻与接触电阻产生的热量无法与外部空气产生热对流,电连接器的热能就会较难散除。当温度越高时,其导电端子的电阻将随之升高,造成功率损耗,性能降低,甚至烧毁电连接器。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性能较好的沉板式电连接器。
为解决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沉板式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自所述本体部的上方向后延伸的安装部以及自所述本体部的下方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安装部设有用以将所述沉板式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高于所述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对应的端子收容槽内,所述本体部设有在所述沉板式电连接器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对接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的中间部,所述中间部设有与所述端子收容槽连通的散热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中间部设有前端面以及后端面,所述对接部向前凸出于所述前端面,所述安装部向后凸出于所述后端面,所述散热通道前后贯穿所述前端面以及所述后端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散热通道沿所述沉板式电连接器的高度方向排列成至少两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电源端子以及第二电源端子,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包括延伸入所述端子收容槽内第一接触臂、自所述第一接触臂向上弯折的第一竖直部、自所述第一竖直部向后延伸的第一水平部以及自所述第一水平部向下延伸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包括延伸入所述端子收容槽内第二接触臂、自所述第二接触臂向上弯折的第二竖直部、自所述第二竖直部向后延伸的第二水平部以及自所述第二水平部向下延伸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一接触臂与所述第二接触臂成对设置于对应的端子收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接触臂位于所述第二接触臂的上方,所述第一竖直部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前方,所述第一水平部位于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上方,所述第一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二焊接部的后方;所述散热通道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竖直部的若干第一散热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信号端子以及若干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第二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第二电源端子左右并排布置,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包括延伸入所述端子收容槽内第一对接臂、自所述第一对接臂向上弯折的第一倾斜部、自所述第一倾斜部向后延伸的第一平直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平直部向下延伸的第一焊接脚,所述第一焊接脚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包括延伸入所述端子收容槽内第二对接臂、自所述第二对接臂向上弯折的第二倾斜部、自所述第二倾斜部向后延伸的第二平直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平直部向下延伸的第二焊接脚,所述第二焊接脚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一对接臂与所述第二对接臂成对设置于对应的端子收容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对接臂位于所述第二对接臂的上方,所述第一倾斜部位于所述第二倾斜部的前方,所述第一平直部位于所述第二平直部的上方,所述第一焊接脚位于所述第二焊接脚的后方;所述散热通道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倾斜部的若干第二散热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第二电源端子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第二信号端子的宽度;所述第一散热通道与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结构不同,其中每一个第一散热通道的面积大于每一个第二散热通道的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对接部包括收容所述第一、第二接触臂的第一对接部以及收容所述第一、第二对接臂的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设有第一对接面,所述第二对接部设有第二对接面,所述第一对接面向前凸出于所述第二对接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沉板式电连接器还包括套接于所述第一、第二焊接脚上的定位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中间部设置与所述端子收容槽连通的散热通道,增加了散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沉板式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2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5是图3中电源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4中信号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用以安装于电路板上的沉板式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以及位于所述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若干电源端子3以及若干信号端子4。
请参图1至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本体部11、自所述本体部11的上方向后延伸的安装部12以及自所述本体部11的下方向前延伸的对接部13。所述安装部12设有用以将所述沉板式电连接器100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上的安装面121,所述安装面121高于所述对接部13,从而使得所述电连接器100为沉板式。
所述对接部13包括用以与所述电源端子3相配合的两个第一对接部131以及用以与所述信号端子4相配合的第二对接部132。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131、132左右并排设置。所述第一对接部131设有第一对接面1311,所述第二对接部132设有第二对接面1321,所述第一对接面1311向前凸出于所述第二对接面1321。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131、132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130,所述导电端子2收容于对应的端子收容槽130内。
所述本体部11设有在所述沉板式电连接器100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对接部13与所述安装部12之间的中间部14,所述中间部14设有与所述端子收容槽130连通的散热通道15。所述散热通道15沿所述沉板式电连接器100的高度方向排列成至少两排。所述散热通道15包括若干第一散热通道151以及若干第二散热通道152,所述第一、第二散热通道151、152的结构不同,其中每一个第一散热通道151的面积大于每一个第二散热通道152的面积。所述中间部14设有前端面141以及后端面142,所述对接部13向前凸出于所述前端面141,所述安装部12向后凸出于所述后端面142,所述散热通道15前后贯穿所述前端面141以及所述后端面142。
请参图5所示,所述电源端子3包括第一电源端子31以及第二电源端子32。所述第一电源端子31包括延伸入所述端子收容槽130内第一接触臂311、自所述第一接触臂311向上弯折的第一竖直部312、自所述第一竖直部312向后延伸的第一水平部313以及自所述第一水平部313向下延伸的第一焊接部314,所述第一焊接部314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竖直部312。
所述第二电源端子32包括延伸入所述端子收容槽130内第二接触臂321、自所述第二接触臂321向上弯折的第二竖直部322、自所述第二竖直部322向后延伸的第二水平部323以及自所述第二水平部323向下延伸的第二焊接部324,所述第二焊接部324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竖直部322。所述第一接触臂311与所述第二接触臂321成对设置于对应的端子收容槽130内。所述第一接触臂311位于所述第二接触臂321的上方,所述第一竖直部312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部322的前方,所述第一水平部313位于所述第二水平部323的上方,所述第一焊接部314位于所述第二焊接部324的后方。所述第一散热通道151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竖直部312、322,以利于热量的散发。
请参图6所示,所述信号端子4包括若干第一信号端子41以及若干第二信号端子42。所述第一、第二信号端子41、42与所述第一、第二电源端子31、32左右并排布置。所述第一信号端子41包括延伸入所述端子收容槽130内第一对接臂411、自所述第一对接臂411向上弯折的第一倾斜部412、自所述第一倾斜部412向后延伸的第一平直部413以及自所述第一平直部413向下延伸的第一焊接脚414,所述第一焊接脚414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倾斜部412。
所述第二信号端子42包括延伸入所述端子收容槽130内第二对接臂421、自所述第二对接臂421向上弯折的第二倾斜部422、自所述第二倾斜部422向后延伸的第二平直部423以及自所述第二平直部423向下延伸的第二焊接脚424,所述第二焊接脚424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倾斜部422。所述第一对接臂411与所述第二对接臂421成对设置于对应的端子收容槽130内。所述第一对接臂411位于所述第二对接臂421的上方,所述第一倾斜部412位于所述第二倾斜部422的前方,所述第一平直部413位于所述第二平直部423的上方,所述第一焊接脚414位于所述第二焊接脚424的后方。所述第二散热通道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倾斜部412、422,以利于散热。所述沉板式电连接器100还包括套接于所述第一、第二焊接脚414、424上的定位块5,以保证所述第一、第二焊接脚414、424的垂直度。
所述第一、第二电源端子31、3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第二信号端子41、42的宽度,所述第一散热通道151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散热通道152的面积,如此设置,使产生热量较多的电源端子3能够通过较大的第一散热通道151进行散热,使产生热量较少的信号端子4能够通过较小的第二散热通道152进行散热,在确保散热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了所述绝缘本体1的结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沉板式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位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自所述本体部的上方向后延伸的安装部以及自所述本体部的下方向前延伸的对接部,所述安装部设有用以将所述沉板式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上的安装面,所述安装面高于所述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有若干端子收容槽,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对应的端子收容槽内,所述本体部设有在所述沉板式电连接器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对接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的中间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设有与所述端子收容槽连通的散热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板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部设有前端面以及后端面,所述对接部向前凸出于所述前端面,所述安装部向后凸出于所述后端面,所述散热通道前后贯穿所述前端面以及所述后端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沉板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沿所述沉板式电连接器的高度方向排列成至少两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板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第一电源端子以及第二电源端子,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包括延伸入所述端子收容槽内第一接触臂、自所述第一接触臂向上弯折的第一竖直部、自所述第一竖直部向后延伸的第一水平部以及自所述第一水平部向下延伸的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竖直部;所述第二电源端子包括延伸入所述端子收容槽内第二接触臂、自所述第二接触臂向上弯折的第二竖直部、自所述第二竖直部向后延伸的第二水平部以及自所述第二水平部向下延伸的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二焊接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竖直部;所述第一接触臂与所述第二接触臂成对设置于对应的端子收容槽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沉板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臂位于所述第二接触臂的上方,所述第一竖直部位于所述第二竖直部的前方,所述第一水平部位于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上方,所述第一焊接部位于所述第二焊接部的后方;所述散热通道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竖直部的若干第一散热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沉板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信号端子以及若干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第二信号端子与所述第一、第二电源端子左右并排布置,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包括延伸入所述端子收容槽内第一对接臂、自所述第一对接臂向上弯折的第一倾斜部、自所述第一倾斜部向后延伸的第一平直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平直部向下延伸的第一焊接脚,所述第一焊接脚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倾斜部;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包括延伸入所述端子收容槽内第二对接臂、自所述第二对接臂向上弯折的第二倾斜部、自所述第二倾斜部向后延伸的第二平直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平直部向下延伸的第二焊接脚,所述第二焊接脚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倾斜部;所述第一对接臂与所述第二对接臂成对设置于对应的端子收容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沉板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臂位于所述第二对接臂的上方,所述第一倾斜部位于所述第二倾斜部的前方,所述第一平直部位于所述第二平直部的上方,所述第一焊接脚位于所述第二焊接脚的后方;所述散热通道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倾斜部的若干第二散热通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沉板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电源端子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第二信号端子的宽度;所述第一散热通道与所述第二散热通道结构不同,其中每一个第一散热通道的面积大于每一个第二散热通道的面积。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沉板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包括收容所述第一、第二接触臂的第一对接部以及收容所述第一、第二对接臂的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对接部设有第一对接面,所述第二对接部设有第二对接面,所述第一对接面向前凸出于所述第二对接面。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沉板式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板式电连接器还包括套接于所述第一、第二焊接脚上的定位块。
CN201420310129.8U 2013-06-17 2014-06-12 沉板式电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420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10129.8U CN203942071U (zh) 2014-06-12 2014-06-12 沉板式电连接器
US14/600,983 US9257768B2 (en) 2013-06-17 2015-01-20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obust heat-dissipation structure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10129.8U CN203942071U (zh) 2014-06-12 2014-06-12 沉板式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42071U true CN203942071U (zh) 2014-11-12

Family

ID=518613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10129.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942071U (zh) 2013-06-17 2014-06-12 沉板式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42071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56266A (zh) * 2016-01-08 2017-06-16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
CN106887750A (zh) * 2015-12-16 2017-06-23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6887747A (zh) * 2015-12-16 2017-06-23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CN106961032A (zh) * 2016-01-08 2017-07-18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87750A (zh) * 2015-12-16 2017-06-23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6887747A (zh) * 2015-12-16 2017-06-23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CN106887747B (zh) * 2015-12-16 2019-08-06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卡缘连接器
CN106856266A (zh) * 2016-01-08 2017-06-16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
CN106961032A (zh) * 2016-01-08 2017-07-18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电源连接器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942071U (zh) 沉板式电连接器
CN103199399B (zh) 电连接器
CN109713482A (zh) 端子组及电连接器
CN101505017B (zh) 电源连接器组件
CN208939185U (zh) 免接线直插式大电流电源端子
CN104901047A (zh) 电连接器
CN103871948B (zh) 双列直插管壳夹具
CN102403602B (zh) 插座电源连接器、插头电源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1918521U (zh) 电源连接器组件
CN108987966A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转接件
CN202917663U (zh) 一种导电端子及具有该导电端子的电源连接器
CN201774046U (zh) 插座电源连接器、插头电源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2695805U (zh) 电源连接器
CN203932485U (zh) 电源插头连接器、电源插座连接器及电源连接器组合
CN205944508U (zh) 电连接器
TWI629841B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CN104901048B (zh) 电连接器
CN204858049U (zh) 一种插片式电源连接器
CN103594842A (zh) 电源连接器
CN204481191U (zh) 插头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1774047U (zh) 插座电源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4615006U (zh) 电连接器
CN203288873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2423596U (zh) 电源连接器
CN201887201U (zh) 电源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