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23596U - 电源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源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23596U
CN202423596U CN201120451347XU CN201120451347U CN202423596U CN 202423596 U CN202423596 U CN 202423596U CN 201120451347X U CN201120451347X U CN 201120451347XU CN 201120451347 U CN201120451347 U CN 201120451347U CN 202423596 U CN202423596 U CN 2024235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late body
butt end
pedestal
butt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5134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浩然
吴昆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ces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45134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235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235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2359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是包括有座体及多个端子,其中座体具有至少一个对接部及对接部后方可供各端子穿设定位的容置槽,并于对接部朝各容置槽方向皆向后延伸设有至少一个呈悬空状的弹扣,且容置槽处形成有呈阶面状的阻挡部,而各端子所具的板体一侧设有对接端及另侧延伸的焊接部,并于板体与对接端连接处形成有定位于阻挡部及弹扣内侧的定位部,且板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可供弹扣扣持定位的槽孔,此种端子省略倒刺的结构设计,当大电流电源流经端子传导时可有效降低其阻抗及减少温升现象,用以使端子对接时可降低额外能量损耗达到提升传输效率、节能且用电成本更为低廉的功效。

Description

电源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尤指可有效降低阻抗及温度的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子电路中连接器的设计通常会特别注意两个基本的信号及电源部分,并在设计信号电路时,因为在信号电路中流动的电流通常较低,因此设计者通常不会考虑到在电气属性中的电流变化,但在信号电路部分因不同传输上的变化(诸如高频、低频传输等)则需要考虑到信号干扰(诸如静电干扰、电磁波干扰、阻抗匹配等)的问题,但是却不会考虑温度上变化,而电源电路部分则因关是到较高的电流传导状态,所以电源电路在电气属性上会因高电流所产生的阻抗而使温度产生变化,故,针对使用在电源电路中设计的电源连接器必须能够具有较佳的散热特性及降低端子传导高电流所产生的阻抗,才可使高电流改变所造成的电气特性的变化来被减至最低。
然而,此种电源连接器大多皆使用于电源供应器及服务器设备上,并与电路板端连结应用,请参阅图10、图11所示,是分别为现有电源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外观图及另一端子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以清楚看出,其中该端子A所具的板体A1设有由一侧延伸的对接端A2,并于板体A1的对接端A2另侧延伸设有焊接部A3,而板体A1的对接端A2为向内折弯形成转折面A21后再向外折弯成导引斜面A22,且板体A1一侧或二侧朝对接端A2方向延伸设有至少一个倒刺A11,即可通过倒刺A11与塑料本体干涉来达到端子A固持的作用,不过此种倒刺A11机构容易造成塑料本体因过度挤压而破坏或表面产生缺陷,从而降低其对端子A的保持力而有退出的风险,此外,固持倒刺A11设计会占用端子A上传导电源的有效面积,当高电流电源流经倒刺A11传导时便会产生大阻抗及温升现象,造成额外的能量损耗,而这些设备也会应用于机房设备内使用,每组电源连接器耗损一些功率时,如果机房内装设有数以万计的电源连接器所损耗的电功率即会相当可观。
再者,端子A大多利用整片的铜材直接冲压成型,并使板体A1一侧延伸的对接端A2与电路板形成大面积接触的电性连接,以降低阻抗及温度,不过此种端子A的对接端A2(如图10所示)整体面积较大,使端子A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才能保持结构强度,但因端子A厚度增加后弹性变形的效果将大幅降低,造成端子A于对接使用下容易产生结构上的破坏,从而影响端子A电性连接的效果;另,为了改善端子A的问题,便有业者进一步在端子A的对接端A2外侧边缘上为朝板体A1方向剖设有多个剖槽A23(如图11所示),使端子A一侧分隔出多个对接端A2,而具有较佳的弹性变形效果,但倒刺A11机构设计上的缺失仍无法有效解决,且因此种电源连接器负责电源的传导,其结构的稳定性便极为重要,即为从事于此行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现有电源连接器的问题与缺点,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量,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电源连接器新型诞生。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乃在于座体为具有至少一个对接部及对接部后方可供各端子穿设定位的容置槽,并于对接部朝各容置槽方向皆向后延伸设有至少一个呈悬空状的弹扣,且容置槽处形成有呈阶面状的阻挡部,而各端子所具的板体一侧设有对接端及另侧延伸的焊接部,并于板体与对接端连接处形成有定位于阻挡部及弹扣内侧的定位部,且板体上设有至少一个可供弹扣扣持定位的槽孔,此种端子省略倒刺的结构设计,当大电流电源流经端子传导时,可有效降低其阻抗及减少温升现象,用以使端子对接时可降低额外能量损耗达到提升传输效率、节能且用电成本更为低廉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乃在于多个端子一侧的对接端是由板体向内折弯形成转折面,且转折面上剖设有至少一个透槽后再由转折面末端连接处向外折弯成导引斜面,并利用有限元素模型及相同分析参数进行仿真分析,可分析出本实用新型端子的内阻值相较于现有倒刺固持式端子的内阻值为低大约0.0234mΩ,并依电功率公式P=I2R经由计算比较的后,则可明确得知本实用新型的端子将比现有倒刺固持式的端子节省37.44mW能量的损耗。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乃在于当端子的板体朝座体的容置槽推入,并经由板体推抵使弹扣呈现变形及回复原状过程后,可通过板体的定位部抵持于接近对接部上的对接空间处的阶面阻挡部的方式来达到端子推入容置槽内的阻挡定位,同时利用弹扣对板体上的槽孔扣持定位,用以防止端子对接时可能产生退出座体的容置槽外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有座体及多个端子,其中该座体为具有至少一个对接部及位于对接部后方供各端子穿设定位的容置槽,该座体的对接部朝各容置槽方向皆向后延伸设有至少一个呈悬空状的弹扣,且容置槽处形成有呈阶面状的阻挡部,而各端子所具的板体一侧设有对接端,并于板体与对接端连接处形成有定位于阻挡部及弹扣内侧的定位部,且板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供弹扣扣持定位的槽孔,并于该板体的对接端另侧各延伸设有焊接部。
其中该座体的对接部后方所延伸的多个间隔板与间隔板间具有至少一个容置槽,并于对接部上设有具开口的对接空间,各端子的板体一侧对接端为位于开口内侧,而对接端由板体向内折弯形成转折面,且转折面上剖设有至少一个透槽再由转折面末端连接处向外折弯成导引斜面。
其中该座体的对接部上、下方朝各容置槽方向皆向后延伸设有至少一个呈悬空状的弹扣,且各弹扣末端形成有向外扩张的导斜面后再转折出一呈阶面状的止挡部。
其中该各上、下相对的端子所具的板体的对接端间形成有供预设电路板一侧插接部插入的夹持空间,并使端子的对接端朝上、下方外侧呈弹性变形。
其中该各上、下相对的端子所具的板体与对接端二侧连接处形成有定位部,且定位部抵持于座体的阻挡部内壁面呈一定位。
其中该各上、下相对的端子所具的板体与焊接部连接处设有连接片及连接片中央处的至少一个槽孔。
本实用新型顶有益效果是:可降低额外能量损耗达到提升传输效率、节能且用电成本更为低廉的功效。
附图说明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其中:
图1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为本实用新型端子的立体外观图。
图5是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
图6是为本实用新型组装时的侧视剖面图。
图7是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8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电路板对接前的立体剖面图。
图9是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电路板对接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10是为现有电源连接器端子的立体外观图。
图11是为现有电源连接器另一端子的立体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3、4所示,是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及端子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为包括有座体1及多个端子2,其中:
该座体1为具有至少一个对接部11及位于对接部11后方延伸的多个间隔板12,并于间隔板12之间皆形成有至少一个容置槽121,而对接部11上则设有具开口1101的对接空间110,且开口1101为连通于各容置槽121形成一通道,并于开口1101后方的二侧壁面处设有相对的导槽1102;另,座体1的对接部11上、下方为朝各容置槽121方向皆向后延伸设有至少一个呈悬空状的弹扣111,且各弹扣111末端形成有向外扩张的导斜面1111后再转折出一呈阶面状的止挡部1112,并于容置槽121接近对接空间110处则形成有呈阶面状的阻挡部1113。
该多个端子2为穿设定位于座体1各容置槽121中,各上、下相对的端子2皆具有板体21,且板体21设有由一侧延伸出位于开口1101内侧的对接端22,并于该二板体21的对接端22间形成有夹持空间220,而板体21于对接端22另侧各向下延伸设有焊接部23,并于该板体21与焊接部23连接处设有连接片211及位于连接片211中央处的至少一个槽孔212,且板体21与对接端22二侧连接处形成有定位部213,此外,各上、下相对端子2的板体21的对接端22,是由二板体21相对向内折弯形成转折面221,且转折面221上剖设有至少一个透槽222后,再由转折面221末端连接处相对向外折弯成导引斜面223。
本实用新型的座体1为具有二个、三个或多个对接部11,并于其中一对接部11的容置槽121下方设有镂空部122及镂空部122内的端子座13,其中端子座13上穿设定位有多个信号端子3,各上、下相对的信号端子3皆具有基部31,且基部31设有由一侧延伸出位于开口1101内侧具弹性臂321的接触端32,并于该二接触端32间形成有夹持空间320,而基部31于接触端32另侧各向下延伸设有焊接部33,且焊接部33为穿出于端子座13上的穿孔131中。
本实用新型的座体1较佳实施为具有三个对接部11,并于其中二对接部11的各容置槽121中皆穿设定位有多个端子2,而另一对接部11的各容置槽121中则穿设定位有多个信号端子3,因为多个端子2、信号端子3与座体1的组装及结构皆为大致相同,其多个端子2及信号端子3二者结构主要仅有形状与数量不同而已,且信号端子3非为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故在此仅简单说明。
请搭配参阅图5、6、7所示,是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组装前的侧视剖面图、组装时的侧视剖面图及组装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本实用新型于组装时,是先将多个端子2的对接端22为朝座体1相邻间隔板12间的容置槽121推入,当板体21推抵于悬空状弹扣111的导斜面1111上,即使弹扣111朝上、下方外侧呈弹性变形,并于板体21越过导斜面1111后,其弹扣111便回复原状且使板体21的槽孔212内缘扣持于阶面的止挡部1112内侧,而板体21二侧所形成的定位部213前方侧边则抵持于阶面的阻挡部1113内壁面呈一定位,此种组合结构可使端子2于组装至座体1的容置槽121的过程中,通过板体21二侧的定位部213抵持于接近对接空间110处的阶面阻挡部1113的方式来达到端子2推入于容置槽121内的阻挡定位,同时利用弹扣111对板体21上的槽孔212扣持定位,用以防止端子2对接时可能产生退出座体1的容置槽121外的情况发生,是以,通过此种组装时可一次到位且同时端子2于座体1内具有稳定止前、止退的效用,以达到组装容易、定位牢靠的功效。
请继续参阅图8、9所示,是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电路板对接前的立体剖面图及对接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其中该电路板4一侧设有具多个接点411的插接部41,并于插接部41侧缘处向内剖设有至少一个缺槽412后形成一止挡壁4121,使电路板4一侧分隔出多个插接部41。
当本实用新型于对接时,是先将电路板4的插接部41朝座体1的对接部11对接空间110推入,当插接部41由开口1101沿着导槽1102插入对接空间110内,即使端子2的对接端22及信号端子3的接触端32为朝上、下方外侧呈弹性变形,并于插接部41进入夹持空间220同时使多个接点411与端子2的对接端22及信号端子3的接触端32所向内折弯的转折面221、弹性臂321形成电性连接,其插接部41沿着导槽1102插入后具有导正及限位的效用,可使端子2的二对接端22受力平均且接触应力接近平衡状态,使大电流可经由大面积端子2来提升电流传输时的路径与密度,进而有效降低其阻抗及温度,且可确保电路板4端连结位置的再现性与可靠度,以达到提升传输效率及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当电源连接器与电路板4于对接传输电源时,其大电流电源流经多个端子2所产生的高热,为通过座体1的相邻镂空间隔板12间容置槽121处定位的各上、下相对端子2间隙来产生与外界相通的散热流道进行散热,而电路板4厚度相较于座体1的高度为低,其插接部41插入至对接部11的对接空间110内时可增加空气的流动空间,且一般电子设备大多皆设有散热风扇,便可进一步利用吹送或抽送冷风来有效降低端子2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端子2一侧的对接端22,是由板体21向内折弯形成转折面221,且转折面221上剖设有至少一个透槽222后,再由转折面221末端连接处向外折弯成导引斜面223,本实用新型为了能够达成前述的效果,是利用有限元素模型及相同分析参数来进行仿真分析,可分析出本实用新型端子2的内阻值相较于现有倒刺A1固持式的端子A的内阻值为低,其内阻值R大约降低了0.0234m  ,并依电功率的公式P=I2R计算,假设输入的电流为I=40A,经由计算比较的后,则可明确得知本实用新型的端子2将比现有倒刺A1固持式的端子A节省37.44mW能量的损耗,而具有显著的增进效果,以支持本实用新型降低端子2的内阻值的理论基础,当大电流电源流经端子2传导时,便可有效降低其阻抗及减少温升、发热等现象,用以使端子2于对接时可降低额外的能量损耗达到提升传输效率、节能且用电成本更为低廉的功效。
复请参阅图3、4、5、7所示,本实用新型为针对多个端子2一侧的对接端22,是由板体21向内折弯形成转折面221,且转折面221上剖设有至少一个透槽222后再由转折面221末端连接处向外折弯成导引斜面223,此种端子2省略倒刺的结构设计,可有效降低阻抗及减少温升的现象,提升传输效率、节能且成本更为低廉为其重点,其它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电源连接器,为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创作,实符合新型专利的申请条件,故依法提出申请。

Claims (6)

1.一种电源连接器,包括有座体及多个端子,其中该座体为具有至少一个对接部及位于对接部后方供各端子穿设定位的容置槽,其特征在于:
该座体的对接部朝各容置槽方向皆向后延伸设有至少一个呈悬空状的弹扣,且容置槽处形成有呈阶面状的阻挡部,而各端子所具有的板体一侧设有对接端,并于板体与对接端连接处形成有定位于阻挡部及弹扣内侧的定位部,且板体上设有至少一个供弹扣扣持定位的槽孔,并于该具有对接端的板体另一侧各延伸设有焊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座体的对接部后方所延伸的多个间隔板与间隔板间具有至少一个容置槽,并于对接部上设有具开口的对接空间,各端子的板体一侧对接端为位于开口内侧,而对接端由板体向内折弯形成转折面,且转折面上剖设有至少一个透槽再由转折面末端连接处向外折弯成导引斜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座体的对接部上、下方朝各容置槽方向皆向后延伸设有至少一个呈悬空状的弹扣,且各弹扣末端形成有向外扩张的导斜面后再转折出一呈阶面状的止挡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各上、下相对的端子所具的板体的对接端间形成有供预设电路板一侧插接部插入的夹持空间,并使端子的对接端朝上、下方外侧呈弹性变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各上、下相对的端子所具的板体与对接端二侧连接处形成有定位部,且定位部抵持于座体的阻挡部内壁面呈一定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各上、下相对的端子所具的板体与焊接部连接处设有连接片及连接片中央处的至少一个槽孔。 
CN201120451347XU 2011-11-15 2011-11-15 电源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235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51347XU CN202423596U (zh) 2011-11-15 2011-11-15 电源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51347XU CN202423596U (zh) 2011-11-15 2011-11-15 电源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23596U true CN202423596U (zh) 2012-09-05

Family

ID=46748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51347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23596U (zh) 2011-11-15 2011-11-15 电源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2359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8328A (zh) * 2020-06-24 2020-09-04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13972350A (zh) * 2020-07-22 2022-01-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组电池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28328A (zh) * 2020-06-24 2020-09-04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US11621507B2 (en) 2020-06-24 2023-04-04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ie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3972350A (zh) * 2020-07-22 2022-01-25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组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288841U (zh) 电连接器
KR101894195B1 (ko) 대전류를 전송 가능한 TypeC에 기반한 USB 커넥터
CN105390839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3199399B (zh) 电连接器
CN201966358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连接器组件
CN103367975B (zh) 电连接器
CN104218344B (zh) 高速卡缘连接器及具有该高速卡缘连接器的高速卡缘连接器组件
CN204156142U (zh) 电连接器
CN205039347U (zh) 电连接器
CN202423596U (zh) 电源连接器
CN204560021U (zh) 插接式电路板
CN202308504U (zh) 电源连接器
CN202662875U (zh) Usb连接器
CN202308462U (zh) 电源连接器
CN202259799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组合
CN103107446A (zh) 电源连接器
CN206353616U (zh) 电连接器
CN202084686U (zh) 一种电池用插座
CN205724254U (zh) 连接器组件
CN202259798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组合
CN202759040U (zh) 电源连接器
CN201749890U (zh) 固定电池芯的导电片
CN204834991U (zh) 一种电子接口母座
CN103390671A (zh) 散热优化型光伏接线盒
CN202259800U (zh) 插头连接器、插座连接器及其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