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37783U - 无极变速可伸缩往复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双人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无极变速可伸缩往复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双人自行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937783U CN203937783U CN201420197568.2U CN201420197568U CN203937783U CN 203937783 U CN203937783 U CN 203937783U CN 201420197568 U CN201420197568 U CN 201420197568U CN 203937783 U CN203937783 U CN 2039377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frame
- wheel
- driven
- cone pulley
- connect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41000269799 Perca fluviatili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846 repe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41 heal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一种无极变速可伸缩往复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双人自行车,包括车架、前轮、后轮、座椅、转弯装置、驱动机构和传动装置,两个前轮安装在车架前部的两侧,一个后轮安装在车架的后部中间;在车架上装有转弯装置、座椅、驱动机构和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由前车架和可在其内滑动的后车架组成,前车架的后端与后车架的前端联接处用销轴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双人同时驱动亦可单人驱动的即可上下往复式脚踏,同时手臂也参与摇摆、还可脚踏与手摇单独动作、无链条传送动力的自行车。锻炼腿部肌肉的同时,也锻炼了上肢肌肉。后车架可以伸缩,占用空间小,并且前后车架可以分离,方便存放和运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传动无极变速可伸缩往复脚踏与手动式倒三轮双人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的自行车多采用双脚踏板交替用力做圆周运动,当脚踏板处于上下垂直位置时,作用在脚踏板上的力处在死点位置,此时没有驱动力矩驱动自行车前进;当脚踏板处于水平位置时,使用相同的力,得到的力矩最大,当一只脚踏板从垂直的顶点做一个圆周运动时,产生的力矩是从零→最大→零→最大→零的周期变化,力矩并不是始终处于最大值,传动效率低。
目前,由于自行车轻巧方便,及健身代步与一体,深受大众喜爱,使用广泛。但普通脚踏自行车仅由下肢提供动力,上肢除了掌握方向外,未能充分活动,健身效果有限。
大多自行车的传动是通过脚踏运动经飞轮和链条传递动力,在使用中,掉链条的现象是普遍的,中途将掉下的链条复位,弄脏手,是很尴尬的事同时,链条上的污渍会轻易污染车辆和骑车人的裤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而提供了一种无极变速可伸缩往复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双人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极变速可伸缩往复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双人自行车,包括车架、前轮、后轮、座椅、转弯装置、驱动机构和传动装置,两个前轮安装在车架前部的两侧,一个后轮安装在车架的后部中间;在车架上装有转弯装置、两个并排设置的座椅、驱动机构和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由前车架和后车架组成,前车架的后端与后车架的 前端相互伸缩连接;在每一所述的座椅前面设有一套所述的驱动机构。
所述的前车架与后车架的伸缩连接的结构采用相互滑动配合的矩形钢插接,前车架的后端与后车架的前端打有等距销孔,在销孔内插入销轴固定。
所述的转弯装置包括转向手柄、操作杆、倒L形连杆、传动轴、软轴、前摆杆、连杆和后摆杆,操作杆水平左右横向设置,其中间与倒L形连杆的上端呈T形连接,倒L形连杆的下部与前车架转动连接,倒L形连杆的下端通过传动轴与软轴的前端连接;前摆杆和后摆杆均水平横向设置,前摆杆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后轮上方的后车架上;后摆杆的同一端固定连接在后轮上方的后叉杆上,在前摆杆与后摆杆对应的另一端之间铰接一根连杆的两端;转轴与软轴的后端固定连接。
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主传动轴、大齿轮、从动小齿轮和带式无极变速装置,主传动轴转动安装在前车架上,大齿轮能够轴向滑动地安装于主传动轴上,在大齿轮一端装有能够拨动大齿轮轴向移动的换档机构;从动小齿轮的轴转动安装在前车架上,从动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在主传动轴与前轮的轴之间装有带式无极变速装置。
所述带式无极变速装置的结构是:主动定锥轮固定在从动小齿轮的轴上,主动可动锥轮通过内置弹簧及弹簧座安装在从动小齿轮的轴上,在弹簧力和变速调节手柄的作用下,可轴向移动,与主动定锥轮形成带传动所需的V形槽,构成主动带轮;从动带轮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前车架上,从动带轮轴的一端固定安装前轮;在从动带轮轴上固定安装从动定锥轮,从动可动锥轮通过内置弹簧安装在从动带轮轴上;从动可动锥轮在弹簧力和变速调节手柄的作用下,可轴向移动,与从动定锥轮形成带传动所需的V形槽,构成从动带轮;在所述的主动带轮与所述的从动带轮之间安装无极变速带;在主动可动锥轮和从动定锥轮的同一外侧设有调速装置。
能够由使用者操作变速调节手柄绕支点左右摆动,变速调节手柄的前端与一纵向连杆呈T形连接,纵向连杆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球形轴承与主动可 动锥轮和从动可动锥轮同一侧接触,其中主动可动锥轮要通过其中心的与其连接的伸缩头向右穿出主动定锥轮中心孔,伸缩杆的右端与纵向连杆该上端的球形轴承接触。
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脚踏驱动机构,该脚踏驱动机构包括脚踏、脚踏杆、飞轮,脚踏杆的后端连接脚踏,脚踏杆前端通过飞轮连接在主传动轴上。
所述的驱动机构还包括手动驱动机构,其结构是:一对相互平行的斜向连杆的上端各与一驱动手柄的前端用可拔插销轴连接,可前后摆动的驱动手柄的支点转动安装于所述的操作杆上,该斜向连杆的下端与脚踏板的向前延伸部分的前部用一长度补偿器铰接;两个脚踏板向前延伸部分的末端分别与一根铅直方向的竖向连杆的下端相接,竖向连杆的上端与一根左右横向设置的摆杆的两端铰接,该摆杆的中间与前车架铰接,摆杆的两端能够绕其中间的铰接轴上下摆动。
所述的换档机构包括为行走方式手柄,它由一根连杆及其前端的拨叉和固定在前车架上的支点组成,拨叉带动与大齿轮为一体的球形点,实现前行、滑行、倒车的功能;在从动小齿轮轴的下方装有介轮,当行走方式手柄处于前进档位时,大齿轮与从动小齿轮直接啮合,带动自行车前进;当行走方式手柄挂至空档位时,大齿轮处于空位,车辆处于自由行使状态;当行走方式手柄处于倒档位时,大齿轮与介轮直接啮合,介轮同时与从动小齿轮啮合,使得从动小齿轮旋转方向相反,使车辆倒行。
在所述的前车架上安装车壳,在车壳的上部装有挡风玻璃;在后车架上安装伸缩棚;在车壳前后装有车灯,在车壳的前方两侧装有后视镜;在车壳的两侧装有车门,车门的开关是利用磁铁相吸和相斥的原理;车门能够向上取下,并能够横向开关和纵向伸缩;在后车轮上装有缓冲储力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即可上下往复式脚踏,同时手臂也参与摇摆、还可脚踏与手摇单独动作、无链条传送动力的自行车。锻炼腿部肌肉的同时,也锻炼了上肢肌肉。当取下前车架的后端与后车架的前端用转轴和软轴之间 的联轴器时,前车架与后车架即可拆分,方便运输和拆卸。后车架可以伸缩,占用空间小,方便存放和运输;可双人同时驱动亦可单人驱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A-A剖视图(转弯装置后半部分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驱动手柄与脚踏连接)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车壳与伸缩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车壳与车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前车架1、雨刮2、里程表3、摩电灯4、前轮5、后轮6、后叉7、后叉杆8、座椅9、主传动轴10、大齿轮11、从动小齿轮12、介轮13、主动定锥轮14、主动可动锥轮15、主动可动锥轮内置弹簧16、从动定锥轮17、从动可动锥轮18、从动可动锥轮内置弹簧19,脚踏20、驱动手柄(兼刹车手柄和转向手柄)22、变速调节手柄25、后车架26、行走方式手柄28、弹簧座29、心率表30、主动带轮轴31、从动带轮轴32、无极变速带33、脚踏杆41、连杆42、拨叉43、前摆杆44、连杆45、后摆杆46,倒L形连杆47、传动轴48、操作杆49、转轴50、斜向连杆51、长度补偿器52、竖向连杆53、摆杆54、销轴55、可拔插销轴56、软轴57、铰接点59、车灯60、横向套61、连接杆62、横向杆621、竖套63、挡风玻璃64、后视镜65、车门66、伸缩棚67、车壳68、连杆69、销轴70、销轴71。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图9,本实用新型一种无极变速可伸缩往复脚踏与手动式健身 倒三轮双人自行车,包括车架、前轮5、后轮6、座椅9、转弯装置、驱动机构和传动装置,所述的车架由前车架1和后车架26组成,车架可伸缩,实施方案是,前车架1与后车架26的首尾衔接段采用相互滑动配合的矩形钢插接,前车架1的后端与后车架26的前端打有等距销孔,车身可伸缩适当距离,当前车架1与后车架26上的销孔重叠时,插入销轴71固定。当取下销轴71和软轴57之间的联轴器时,前车架1与后车架26即可拆分,方便运输和拆卸。两个前轮5安装在前车架1的两侧,一个后轮6通过后叉7和后叉杆8安装在后车架26的中间。在后车架26上装有并列的两个座椅9,在每一座椅9前面设有一套驱动机构,在车架上装有转弯装置和传动装置。
所述的转弯装置包括转向手柄22、操作杆49、倒L形连杆47、传动轴48、软轴57、前摆杆44、连杆45和后摆杆46。操作杆49水平左右横向设置,其中间与倒L形连杆47的上端呈T形连接,倒L形连杆47的下部与前车架1转动连接(铰接点59),主驾驶位(左侧的座椅9)的倒L形连杆47的下端通过传动轴48与软轴57的前端连接;前摆杆44水平横向设置,其一端通过转轴50转动连接在后轮6的上方的后车架26上,后摆杆46水平横向设置,其一端固定连接在后叉杆8上,在前摆杆44与后摆杆46对应的另一端分别与一根连杆45的两端铰接;转轴50与软轴57的后端固定连接。副驾驶位的倒L形连杆47的下端传动轴48与主驾驶位的传动轴48之间用一连杆69相连,连杆69与传动轴48之间用销轴70连接。转弯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转弯时,主驾驶位置通过转向手柄22和操作杆49带动倒L形连杆47的上部(水平部分)左右摆动,倒L形连杆47的下部(铅直部分)转动相应的角度,同时带动传动轴48也做相应的转动,后者带动软轴57和转轴50同步转动,转轴50带动前摆杆44摆动,前摆杆44通过连杆45带动后摆杆46同步摆动,后摆杆46带动后叉杆8同步摆动,驱使车辆后轮6摆动相同的角度,实现转弯的目的。副驾驶位置通过转向手柄22和操作杆49带动倒L形连杆47的上部(水平部分)左右摆动,倒L形连杆47的下部(铅直部分)转动相 应的角度,两根倒L形连杆47与传动轴48和传动轴48之间的连杆69形成连杆机构,两驾驶位置可同时做转向操作。取下连杆69与传动轴之间的任一端销轴70,只有主驾驶位置可进行转弯动作。
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主传动轴10、大齿轮11、从动小齿轮12和带式无极变速装置,主传动轴10通过轴承安装在前车架1上,大齿轮11能够轴向滑动地(如通过花键)安装于主传动轴10上,在大齿轮11一端装有能够拨动大齿轮11轴向移动的换档机构。从动小齿轮12的轴转动安装在前车架1上,从动小齿轮12与大齿轮11啮合;在主传动轴10与前轮5的轴之间装有带式无极变速装置。
所述的带式无极变速装置的结构是:主动定锥轮14固定在从动小齿轮12的轴上,主动可动锥轮15通过内置弹簧16及弹簧座29安装在从动小齿轮12的轴上,在弹簧力和调速装置(的变速调节手柄25)的作用下,可轴向移动,与主动定锥轮14形成带传动所需的V形槽,构成主动带轮。从动带轮轴32通过轴承安装在前车架1上,从动带轮轴32的一端固定安装前轮5。在从动带轮轴32上固定安装从动定锥轮17,从动可动锥轮18通过内置弹簧19安装在从动带轮轴32上。从动可动锥轮18在弹簧力和变速调节手柄25的作用下,可轴向移动,与从动定锥轮17形成带传动所需的V形槽,构成从动带轮。在由主动可动锥轮15和主动定锥轮14组成的主动带轮(其轴31),与由从动定锥轮17和从动可动锥轮18组成的从动带轮之间安装无极变速带33。在主动可动锥轮15和从动定锥轮17的同一外侧设有调速装置。
所述的调速装置的结构是:变速调节手柄25前部通过支点连接在前车架1上(能够由使用者操作变速调节手柄25绕支点左右摆动),变速调节手柄25的前端与一纵向连杆251呈T形连接,纵向连杆251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球形轴承与主动可动锥轮15和从动可动锥轮18同一侧(图2中的右侧)接触,其中主动可动锥轮15要通过其中心的与其连接的伸缩头(可以是弹簧座29的一部分)向右穿出主动定锥轮14中心孔,伸缩杆的右端(设有凹槽)与 纵向连杆251上端的球形轴承接触。
带式无极变速装置无级变速的原理是(参见图2):当操作变速调节手柄25前端的纵向连杆向左移动时,位于左侧的主动可动锥轮15向左移动,使得V形主动带轮V形槽变宽,V形主动带轮的实际节圆半径变小;与此同时,位于右侧的从动可动锥轮18向左移动,使得V形从动带轮V形槽变窄,V形从动带轮的实际节圆半径变大。从而使输出转速降低,降低了车速。同理,相反的操作会提高车速。
所述的换档机构为:行走方式手柄28由一根连杆42及其前端的拨叉43和连接在前车架1上的支点组成,拨叉43带动与大齿轮11为一体的球形点,实现前行、滑行、倒车的功能。从动小齿轮12轴的下方设有介轮13,当行走方式手柄28处于前进档位时,大齿轮11与从动小齿轮12直接啮合,上下往复驱动脚踏20和驱动手柄22,通过大齿轮11、从动小齿轮12和调速装置的传动,带动自行车前进;当行走方式手柄28挂至空档位时,大齿轮11处于空位,车辆处于自由行使状态;当行走方式手柄28处于倒档位时,大齿轮11与介轮13直接啮合,介轮13同时再与从动小齿轮12啮合,使得从动小齿轮12旋转方向相反,使车辆倒行。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机构包括脚踏驱动机构和手动驱动机构,分别说明如下:
所述的脚踏驱动机构包括脚踏20、脚踏杆41、脚踏杆41的后端连接脚踏20,脚踏杆41前端通过飞轮连接在主传动轴10上。通过往复地上下用脚踏动脚踏20,带动主传动轴10和大齿轮11单向同步转动,由大齿轮11把动力传递到小齿轮12,通过小齿轮12轴上的主动带轮及无极变速带33传递到从动带轮,从动带轮通过从动带轮轴32驱动前轮5转动。
所述的手动驱动机构设有两套,分别安装在左右座位的前面,每一驱动机构的结构是:两对相互平行的连杆51上端与驱动手柄22用销轴连接、可前后摆动,驱动手柄22安装于转向装置中所述的操作杆49上,弯曲的手柄 是用螺钉与杆连接,松开螺钉,手柄可以杆为圆心,向里或向外转动,使手握住驱动手柄22的宽窄距离得以调整,以适合每人的舒适度,调整好后,再拧紧。驱动手柄22是可以绕操作杆49的轴线转动的,水平方向是固定的在前后摆动驱动手柄22时,操作杆49是不动的,每一驱动手柄22的下端分别与一根斜向连杆51的后端用可拔插销轴56铰接,斜向连杆51的前端与脚踏杆41的向前延伸部分的前部用一长度补偿器52铰接。两个两脚踏杆41向前延伸部分的末端分别与一根铅直方向的竖向连杆53的下端相接,竖向连杆53的上端与一根左右横向设置的摆杆54的两端铰接,该摆杆54的中间用销轴55与前车架1铰接,摆杆54的两端可绕销轴55上下摆动。
手动驱动机构的动作原理是:当使用者前后摆动驱动手柄22的后端时,驱动手柄22则上下同步摆动,通过与连杆51带动脚踏杆41绕主传动轴10旋转,当每一驱动机构中一侧的驱动手柄22向身体方向拉时,另一侧的脚踏板20以主传动轴10为轴心向下摆动,与该脚踏20相连的脚踏杆41的前端向上抬起,通过连杆53带动摆杆54的同一端向上摆动,另一侧的连杆53则向下摆动,带动另一侧脚踏杆41的前端向下,即另一侧脚踏20向上摆动,形成左、右脚踏20交替上下摆动,循环往复。当把驱动手柄22的前端与连杆51的后端连接用销轴56取下后,实现单独脚踏驱动的功能。即具有可同时上、下脚踏和前推后拉驱动手柄、也可单独上下脚踏或单独前推后拉驱动手柄的功能。
为了适应不同高矮身材的需要,可前后调节后车架26上的座椅9的位置。脚踏20与脚踏杆41之间可以采用铰接结构,使得脚踏20可以伸缩,通过伸缩脚踏20可实现脚踏力臂的长短(未图示)。
另外,对于特殊城市或丘陵地区,解决上坡吃力的问题,可以通过使用电动助力,更换在非驱动轮处。
见图7-图9,考虑了即美观,又实用的原则,本实用新型可在前车架1上安装车壳68,在车壳68的上部装有挡风玻璃64;在后车架26上安装伸缩棚67,伸缩棚67可向后伸缩,需用时拉向前方,与挡风玻璃64相接,构成 封闭的车厢。在车壳68前后装有车灯60,在车壳68的前方两侧装有后视镜65,前挡风玻璃64高低可调整。在车壳68的两侧装有车门66,车门66的开关是利用磁铁相吸和相斥的原理,一块磁铁在车壳68上,另一块磁铁在车门66上。当转动车门把手时,磁铁之间会发生角度的变化,产生磁性的改变。从相吸到相斥,或从相斥到相吸。车门66与车壳68的连接结构是:车壳68的侧面焊接一上下方向(AB方向)的竖套63,其内转动插入一倒L形的连接杆62,连接杆62的上端通过横向套61沿AC方向与车门66转动连接。当开关车门66时,以AB中心为转轴;当需要伸缩时,以AC中心为转轴向上翻起,车门66可以沿BA方向取下。在连接杆62的下部垂直连接一横向杆621,车门66套在倒L形的连接杆62上,车门66上的定位销穿在横向杆621端部的凹槽内,在车门66向上伸缩时,定位销沿该凹槽的方向退出。
Claims (10)
1.一种无极变速可伸缩往复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双人自行车,包括车架、前轮、后轮、座椅、转弯装置、驱动机构和传动装置,两个前轮安装在车架前部的两侧,一个后轮安装在车架的后部中间;在车架上装有转弯装置、两个并排设置的座椅、驱动机构和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架由前车架和后车架组成,前车架的后端与后车架的前端相互伸缩连接;在每一所述的座椅前面设有一套所述的驱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变速可伸缩往复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双人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车架与后车架的伸缩连接的结构采用相互滑动配合的矩形钢插接,前车架的后端与后车架的前端打有等距销孔,在销孔内插入销轴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变速可伸缩往复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双人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弯装置包括转向手柄、操作杆、倒L形连杆、传动轴、软轴、前摆杆、连杆和后摆杆,操作杆水平左右横向设置,其中间与倒L形连杆的上端呈T形连接,倒L形连杆的下部与前车架转动连接,倒L形连杆的下端通过传动轴与软轴的前端连接;前摆杆和后摆杆均水平横向设置,前摆杆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后轮上方的后车架上;后摆杆的同一端固定连接在后轮上方的后叉杆上,在前摆杆与后摆杆对应的另一端之间铰接一根连杆的两端;转轴与软轴的后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极变速可伸缩往复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双人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主传动轴、大齿轮、从动小齿轮和带式无极变速装置,主传动轴转动安装在前车架上,大齿轮能够轴向滑动地安装于主传动轴上,在大齿轮一端装有能够拨动大齿轮轴向移动的换 档机构;从动小齿轮的轴转动安装在前车架上,从动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在主传动轴与前轮的轴之间装有带式无极变速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极变速可伸缩往复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双人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式无极变速装置的结构是:主动定锥轮固定在从动小齿轮的轴上,主动可动锥轮通过内置弹簧及弹簧座安装在从动小齿轮的轴上,在弹簧力和变速调节手柄的作用下,可轴向移动,与主动定锥轮形成带传动所需的V形槽,构成主动带轮;从动带轮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前车架上,从动带轮轴的一端固定安装前轮;在从动带轮轴上固定安装从动定锥轮,从动可动锥轮通过内置弹簧安装在从动带轮轴上;从动可动锥轮在弹簧力和变速调节手柄的作用下,可轴向移动,与从动定锥轮形成带传动所需的V形槽,构成从动带轮;在所述的主动带轮与所述的从动带轮之间安装无极变速带;在主动可动锥轮和从动定锥轮的同一外侧设有调速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极变速可伸缩往复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双人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速装置的结构是:变速调节手柄前部通过支点连接在前车架上,能够由使用者操作变速调节手柄绕支点左右摆动,变速调节手柄的前端与一纵向连杆呈T形连接,纵向连杆的上下两端分别通过球形轴承与主动可动锥轮和从动可动锥轮同一侧接触,其中主动可动锥轮要通过其中心的与其连接的伸缩头向右穿出主动定锥轮中心孔,伸缩杆的右端与纵向连杆该上端的球形轴承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极变速可伸缩往复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双人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脚踏驱动机构,该脚踏驱动机构包括脚踏、脚踏杆、飞轮,脚踏杆的后端连接脚踏,脚踏杆前端通过飞轮连接在主传动轴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极变速可伸缩往复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双人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还包括手动驱动机构,其结构是:一对相互平行的斜向连杆的上端各与一驱动手柄的前端用可拔插销轴连接,可前后摆动的驱动手柄的支点转动安装于所述的操作杆上,该斜向连杆的下端与脚踏板的向前延伸部分的前部用一长度补偿器铰接;两个脚踏板向前延伸部分的末端分别与一根铅直方向的竖向连杆的下端相接,竖向连杆的上端与一根左右横向设置的摆杆的两端铰接,该摆杆的中间与前车架铰接,摆杆的两端能够绕其中间的铰接轴上下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极变速可伸缩往复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双人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档机构包括为行走方式手柄,它由一根连杆及其前端的拨叉和固定在前车架上的支点组成,拨叉带动与大齿轮为一体的球形点,实现前行、滑行、倒车的功能;在从动小齿轮轴的下方装有介轮,当行走方式手柄处于前进档位时,大齿轮与从动小齿轮直接啮合,带动自行车前进;当行走方式手柄挂至空档位时,大齿轮处于空位,车辆处于自由行使状态;当行走方式手柄处于倒档位时,大齿轮与介轮直接啮合,介轮同时与从动小齿轮啮合,使得从动小齿轮旋转方向相反,使车辆倒行。
10.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无极变速可伸缩往复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双人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前车架上安装车壳,在车壳的上部装有挡风玻璃;在后车架上安装伸缩棚;在车壳前后装有车灯,在车壳的前方两侧装有后视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97568.2U CN203937783U (zh) | 2014-04-21 | 2014-04-21 | 无极变速可伸缩往复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双人自行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97568.2U CN203937783U (zh) | 2014-04-21 | 2014-04-21 | 无极变速可伸缩往复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双人自行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937783U true CN203937783U (zh) | 2014-11-12 |
Family
ID=518571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197568.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37783U (zh) | 2014-04-21 | 2014-04-21 | 无极变速可伸缩往复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双人自行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93778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06664A (zh) * | 2021-06-23 | 2021-08-27 | 付俊杰 | 脚踏板联动上下踩自行车 |
-
2014
- 2014-04-21 CN CN201420197568.2U patent/CN20393778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06664A (zh) * | 2021-06-23 | 2021-08-27 | 付俊杰 | 脚踏板联动上下踩自行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56275B (zh) | 一种自行车变速换挡装置及其前后往复蹬踏三轮自行车 | |
CN203937778U (zh) | 无极变速可折叠前转弯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自行车 | |
CN104321245A (zh) | 具有独特的驱动组件的自行车 | |
CN103204217A (zh) | 手驱动脚控制三轮代步器 | |
CN201150605Y (zh) | 一种轮椅 | |
CN203937783U (zh) | 无极变速可伸缩往复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双人自行车 | |
CN204150197U (zh) | 无极变速前转弯后驱动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自行车 | |
CN203937807U (zh) | 无极变速可伸缩往复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自行车 | |
CN203937805U (zh) | 无极变速可折叠齿轮传动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自行车 | |
CN103979059B (zh) | 无级变速可折叠往复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倒三轮双人自行车 | |
CN106218696A (zh) | 三种方式行走的童车 | |
CN203937806U (zh) | 无极变速前转弯后驱动脚踏与手动式健身四轮自行车 | |
CN203780683U (zh) | 一种踏板式滑板车 | |
CN201201699Y (zh) | 一种健身运动车 | |
CN204623678U (zh) | 无极变速千斤顶伸缩脚踏与手动驱动式健身倒三轮自行车 | |
CN203937784U (zh) | 无极变速伞齿轮换挡及车架可伸缩的健身倒三轮自行车 | |
CN202449166U (zh) | 一种自行车变速换挡装置及其前后往复蹬踏三轮自行车 | |
CN105015674B (zh) | 一种多用途运动型助力交通工具 | |
CN216636752U (zh) | 一种可换向人力变速驱动装置及仿划船手摇车 | |
CN215971905U (zh) | 儿童手拉车 | |
CN114056469B (zh) | 儿童手拉车 | |
CN202243907U (zh) | 一种站骑四轮自行车 | |
CN105480364B (zh) | 一种摆臂式代步龙行车 | |
CN105000121B (zh) | 一种手摇式代步龙行车 | |
CN2658038Y (zh) | 新型儿童手扳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