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24094U - 一种装配式塔机基础水平连接系统构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塔机基础水平连接系统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24094U
CN203924094U CN201420247898.8U CN201420247898U CN203924094U CN 203924094 U CN203924094 U CN 203924094U CN 201420247898 U CN201420247898 U CN 201420247898U CN 203924094 U CN203924094 U CN 2039240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end
steel
sealing sleeve
internal diameter
steel str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4789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正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24789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240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24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2409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一种装配式塔机基础水平连接系统构造,包括一种装配式塔机基础水平连接系统的固定端构造的3种构造形式、张拉端构造的2种形式和与固定端、张拉端连接贯通的钢绞线水平孔道的构造形式,以适应周期移动使用的塔式起重机基础反复装配和重复使用的技术要求,把钢和混凝土等不同材料以机加工、焊接或铸造或以模具成型等工艺共同构成水平连接系统的具有重复装配、防腐蚀和耐冲击性能的构造。

Description

一种装配式塔机基础水平连接系统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周期移动使用或固定使用的塔桅式机械设备砼预制构件装配式基础的后张法预应力水平连接系统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电力、石油、信息、地矿、军事各领域的周期移动使用的如建筑固定式塔机、风力发电机、采油机、信号塔架、钻探机及大型陆基雷达等塔桅式结构基础,大都采用整体现浇砼基础,其明显弊端在于,资源利用率极低、施工周期长,寒冷地区制作周期更长,干旱地区施工困难,不能重复使用,同时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近年来已有砼预制构件组合式塔机基础问世,开辟了塔桅式机械设备基础装配式、重复使用、基础砼预制构件轻量化的方向和道路。但针对塔桅式机械设备装配式基础重复使用和轻量化两大技术经济目标,存在砼预制构件水平连接系统构造复杂、制作工艺程序多、系统封闭性差等因素造成制作成本大、周期长、系统锈蚀严重造成重复使用次数少等产业化的不利因素。彻底突破这一技术瓶颈,大幅度减少占基础制作成本四分之一的预应力水平连接系统的工艺程序、降低制作成本同时延长水平连接系统的使用寿命对塔桅式机械设备装配式基础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任务是提供一种较现有后张法预应力技术构造节约钢材、减少工艺程序、系统封闭性和抗锈蚀性能提高进而提高钢绞线重复使用次数而大幅降低生产及使用成本的一种装配式塔机基础水平连接系统构造,为塔桅式机械设备装配式基础的产业化创造技术条件。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种装配式塔机基础水平连接系统的固定端构造的3种构造形式、张拉端构造的2种形式和与固定端、张拉端连接贯通的钢绞线水平孔道的构造形式。
钢绞线孔道构造(301)由水平设置于组成基础砼结构整体的各砼预制构件内的空间交叉的剖面为圆形的n条钢绞线水平孔道(2)构成,该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倍数的整数,每条钢绞线水平孔道(2)的纵向轴心相互连通使每条孔道的任意横向剖切位置的两侧的圆形剖面的圆心重合;钢绞线孔道构造(301)的外壁为设置于砼内的钢管或塑料管(3)的管壁或预制构件的砼(1);各条钢绞线孔道构造(301)的垂直投影交会于基础砼结构的平面中心;钢绞线(4)贯穿于钢绞线水平孔道(2)内,钢绞线水平孔道(2)的孔道内壁由钢管或塑料管(3)或砼(1)构成,每道钢绞线水平孔道(2)的两个端头分别与钢绞线(4)的固定端构造1号(101)或固定端构造2号(102)或固定端构造3号(103)和张拉端构造1号(201)或张拉端构造2号(202)连通;如图1、2、3、4、5、6、7所示。
固定端构造1号(101)的构造:固定端封口圈(34)的剖面为圆环形,其内径面上设有内螺纹或不设内螺纹,固定端封口圈(34)的外立面与基础砼预制构件(22)的砼(1)的外立面相平;固定端封口板(35)的剖面为圆形,其外径面上设有外螺纹与固定端封口圈(34)内径面上的内螺纹配合,固定端封口板(35)的外径面上或不设外螺纹;U形环(37)与固定端封口板(35)的外向立面连接;在不设内螺纹的固定端封口圈(34)的外立面上设有定位座1号(38)与固定端封口圈(34)连接,在不设外螺纹的固定端封口板(35)的外立面上设有定位座2号(39)与固定端封口板(35)连接;定位座1号(38)和定位座2号(39)为外缘为多边形的平板,在定位座1号(38)和定位座2号(39)上设有剖面为圆形的销孔,相邻的定位座1号(38)和定位座2号(39)的平板之间无间隙配合,2组分别由1个定位座1号(38)和1个定位座2号(39)组成的定位座组合的销孔的纵向轴心与固定端封口圈(34)和固定端封口板(35)的正立面中心重合;定位销(40)为纵向轴心重合的直径不同的2个圆柱体,且2个圆柱体相邻的上、下底平面之间无间隙并连接,直径较小的圆柱体的外径与定位座1号(38)、定位座2号(39)的销孔内径配合;如图3、4、5所示。
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为内径的外向端大于内向端的水平管,管内空腔部分为平截头圆锥体,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朝外的圆环形底面与固定端封口圈(34)的内立面无间隙配合,且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的朝外的圆环形底面的内径小于或等于固定端封口圈(34)的内径,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朝内的圆环形底面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的圆环形剖面的内径相同且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的外向端面连接,承压圈2号(23)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的外径,承压圈2号(23)的中心的圆孔直径大于或等于钢绞线水平孔道(2)的内径,承压圈2号(23)的外向面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的内向面连接;固定端过渡管1号(9)的横剖面为圆环形,固定端过渡管1号(9)的外向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承压圈2号(23)的内向面孔径,固定端过渡管1号(9)的外向端与承压圈2号(23)的内向面连接;钢管或塑料管(3)的横剖面为圆环形,钢管或塑料管(3)的外向端与固定端过渡管1号(9)的内向端连接;组合后的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和承压圈2号(23)和固定端过渡管1号(9)和钢绞线水平孔道(2)的纵向轴心除钢绞线水平孔道(2)在基础平面中心交会处之外重合为同一水平直线;钢绞线定位板(5)为圆柱体,其外径略小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的内径、钢绞线定位板(5)的厚度与钢绞线锚头(8)的长度之和小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的长度,钢绞线定位板(5)上设有与该圆柱体纵向轴心同方向的圆孔(28)m个,该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圆孔(28)的内径略大于钢绞线(4)的外径同时小于钢绞线锚头(8)的外径;固定端封闭件(10)为橡胶或塑料或木质的平截头圆锥体,该平截头圆锥体的上、下底面的内径与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的外向端和内向端的内径对应相等;
固定端封口圈(34)、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承压圈2号(23)和固定端过渡管1号(9)的组合体为钢质;如图3所示。
固定端构造2号(102)与固定端构造1号(101)的区别在于: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的材料是与基础砼预制构件相同并融为一体的砼(1);锚筋(36)与固定端封口圈(34)的外径面或内立面连接锚固于砼(1)内;如图4所示。
固定端构造3号(103)与固定端构造1号(101)的区别在于:以固定端砼水平套管(27)替代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和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的材料为与基础砼预制构件相同并融为一体的砼(1);锚筋(36)与固定端封口圈(34)的外径面或内立面连接锚固于砼(1)内;如图5所示。
张拉端构造1号(201)的构造:张拉端封口圈1号(11)的正立面为圆形环,在张拉端封口圈1号(11)的外向面上设有剖面为矩形且内径与张拉端封口圈1号(11)的孔径相同的圆环形凹槽1号(6),张拉端封口圈1号(11)的外向垂直面与基础砼预制构件(22)的外立面砼(1)相平;张拉端过渡管1号(29)的横剖面为圆环形,张拉端过渡管1号(29)的外向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张拉端封口圈1号(11)的内径,张拉端过渡管1号(29)的外向端与张拉端封口圈1号(11)的内向面连接,张拉端过渡管1号(29)的内向端内径与钢绞线水平孔道(2)相同,张拉端过渡管1号(29)的内向端与钢管或塑料管(3)的外向端连接,在张拉端封口圈1号(11)的外侧设有承压圈1号(12),承压圈1号(12)的内径与张拉端封口圈1号(11)的内径相同,在承压圈1号(12)的外向面上设有剖面为矩形且其内径与承压圈1号(12)内径相同的圆环形凹槽3号(30),在承压圈1号(12)的内向面上设有与圆环形凹槽1号(6)的矩形剖面相同且与圆环形凹槽1号(6)无间隙配合的圆环形凸键(31),在承压圈1号(12)的外径面上设有外螺纹2号(21);在承压圈1号(12)的外侧设有锚环(13),锚环(13)为圆柱体,锚环(13)的外径与圆环形凹槽3号(30)的外径相同并相互配合,锚环(13)上设有纵轴与锚环(13)纵轴方向相同的内径内小外大的圆锥形孔(32)m个,该m为与钢绞线定位板(5)的圆孔(28)数量相同的大于等于1的整数;圆锥形孔(32)的内向端内径略大于钢绞线(4)的直径,在圆锥形孔(32)与钢绞线(4)之间设有夹片(14),配合后的锚环(13)与承压圈1号(12)与张拉端封口圈1号(11)与张拉端过渡管1号(29)与钢绞线水平孔道(2)纵向轴心重合为同一水平直线,剖面为矩形的封闭套筒端头圈1号(15)的内径面上设有内螺纹与承压圈1号(12)的外螺纹2号(21)配合,封闭套筒(17)的长度大于钢绞线(4)水平凸出于封闭套筒端头圈1号(15)外向面的长度,封闭套筒(17)的内径大于封闭套筒端头圈1号(15)的内径且小于或等于封闭套筒端头圈1号(15)的外径,封闭套筒(17)的内向端与封闭套筒端头圈1号(15)的外向面连接,且封闭套筒端头圈1号(15)与封闭套筒(17)的纵向轴心重合;在封闭套筒端头圈1号(15)的内向面与张拉端封口圈1号(11)或砼(1)的外向面之间有封闭胶圈(16);如图6所示。
张拉端构造2号(202)的构造:张拉端过渡管2号(18)的正立面为圆形环,张拉端过渡管2号(18)的外向端内径大于或等于张拉端封口圈2号(33)的内径并与张拉端封口圈2号(33)的内向面连接,张拉端过渡管2号(18)的内向端内径与钢绞线水平孔道(2)或钢管或塑料管(3)的内径相同;在张拉端封口圈2号(33)的外向面上设有剖面为矩形且内径与张拉端封口圈2号(33)内孔径相同的圆环形凹槽2号(7),张拉端封口圈2号(33)的外向垂直面与基础砼预制构件(22)的砼(1)的外立面相平;锚环(13)为圆柱体,其外径与圆环形凹槽2号(7)的外径相同且配合,锚环(13)的内向垂直底面与圆环形凹槽2号(7)的垂直底面无间隙配合,锚环(13)的外径面上设有外螺纹1号(19),锚环(13)上设有与锚环(13)纵轴同方向的直径外向端大、内向端小且内向端的内径略大于钢绞线(4)的外径的圆锥形孔(32),圆锥形孔(32)的数量为m个,该m与钢绞线定位板(5)的圆孔(28)数量相同,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组合装配合后的钢绞线水平孔道(2)或钢管或塑料管(3)和张拉端过渡管2号(18)和张拉端封口圈2号(33)和锚环(13)的纵向轴心重合为同一水平直线,在圆锥形孔(32)的钢绞线(4)的外径面与圆锥形孔(32)的内径面之间有夹片(14);封闭套筒端头圈2号(20)的剖面为矩形,封闭套筒端头圈2号(20)的内孔径面上设有内螺纹与锚环(13)的外螺纹1号(19)配合,封闭套筒(17)的长度大于钢绞线(4)水平凸出于封闭套筒端头圈2号(20)的外向面的长度,封闭套筒(17)的内径大于封闭套筒端头圈2号(20)的内径且小于或等于封闭套筒端头圈2号(20)的外径,封闭套筒(17)的内向端与封闭套筒端头圈2号(20)的外向面连接,且封闭套筒端头圈2号(20)与封闭套筒(17)的纵向轴心重合;在封闭套筒端头圈2号(20)的内向面与张拉端封口圈2号(33)的或砼(1)的外向面之间有封闭胶圈(16);如图7所示。
上述实用新型的实际效果:
由于实现了塔桅式机械设备装配式基础的预应力水平连接系统的多种材料和不同的制作工艺,更以砼替代部分钢材,从而大幅度减少了工艺程序;固定端和张拉端构造封闭性能提升,延长了构造的使用寿命,最终实现了大幅节约钢材,减少工艺程序,降低生产和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1——一种装配式塔机基础水平连接系统构造的总平面图
附图2——一种装配式塔机基础水平连接系统构造的总平面的A—A剖面图
附图3——固定端构造1号(101)的纵向剖面图
附图4——固定端构造2号(102)的纵向剖面图
附图5——固定端构造3号(103)的纵向剖面图
附图6——张拉端构造1号(201)的纵向剖面图
附图7——张拉端构造2号(202)的纵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装配式塔机基础水平连接系统构造如图1、2、3、4、5、6、7所示。
一种装配式塔机基础水平连接系统构造的装配方法及程序:
在钢绞线4的一端安装钢绞线锚头8,在已吊装就位的预应力水平连接系统的固定端构造1号101或固定端构造2号102或固定端构造3号103的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内安装钢绞线定位板5使其内向面与承压圈2号23的外向面之间配合无间隙,穿入钢绞线4使各钢绞线锚头8的内向端与钢绞线定位板5的外向面之间无间隙,使钢绞线4的另一端穿过钢绞线水平孔道2从张拉端构造1号201凸出;安装固定端封闭件10于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或固定端砼封口套筒26的内空腔部位;安装有外螺纹的固定端封口板35,以U形环37使固定端封口板35的外螺纹与有内螺纹的固定端封口圈34的内螺纹配合,旋转固定端封口板35使固定端封口板35的内立面与固定端封闭件10的外立面之间无间隙;使固定端构造1号101或固定端构造2号102或固定端构造3号103封闭;或安装装有2个定位座1号38的固定端封口板35,使2个定位座1号38的销孔与固定端封口圈34上的2个定位座2号39的销孔贯通对正使相邻的定位座1号38与定位座2号39的销孔的纵向轴心重合;装2个定位销40从2组定位座1号38与定位座2号39的贯通销孔中穿过,使固定端构造1号101或固定端构造2号102或固定端构造3号103封闭;如图3、4、5所示。
在张拉端构造1号201的张拉端封口圈1号11的外侧安装承压圈1号12使承压圈1号12的圆环形凸键31与圆环形凹槽1号6配合且使承压圈1号12的内向面与张拉端封口圈1号11的外向面无间隙配合;将锚环13的外径面和内向垂直面与圆环形凹槽3号30的外径面和槽底面无间隙配合;将钢绞线4向外穿过承压圈1号12和锚环13的圆锥形孔32,安装夹片14于圆锥形孔32;以张拉机对钢绞线4进行张拉且使夹片14定位;在承压圈1号12的外径面上套装封闭胶圈16;安装封闭套筒17使封闭套筒端头圈1号15的内螺纹与承压圈1号12的外螺纹2号21配合,旋转封闭套筒端头圈1号15,使封闭套筒端头圈1号15的内向面和封闭胶圈16的外向面之间、封闭胶圈16的内向面与张拉端封口圈1号11的外向面之间无间隙,使张拉端构造1号201封闭;如图6所示。
或在张拉端构造2号202的张拉端封口圈2号33的外侧安装锚环13,使锚环13的外径面和内向垂直底面与圆环形凹槽2号7的外径面和底面配合无间隙;将钢绞线4穿过锚环13的圆锥形孔32,安装夹片14于圆锥形孔32;以张拉机对钢绞线4进行张拉并使夹片14定位;套装封闭胶圈16于承压圈1号12的外径面上;安装封闭套筒17,使封闭套筒端头圈2号20的内螺纹与锚环13的外螺纹1号19配合,旋合封闭套筒端头圈2号20使封闭套筒端头圈2号20的内向面和张拉端封口圈2号33的外向面之间并与封闭胶圈16的外向面和内向面之间均无间隙,使张拉端构造2号202封闭;如图7所示。
上述操作程序的逆向操作可将张拉端构造1号201或张拉端构造2号202和固定端构造1号101或固定端构造2号102或固定端构造3号103分解,从固定端抽出钢绞线4后,起吊并分解基础砼预制构件22。

Claims (1)

1.一种装配式塔机基础水平连接系统构造,包括一种装配式塔机基础水平连接系统的固定端构造的3种构造形式、张拉端构造的2种形式和与固定端、张拉端连接贯通的钢绞线水平孔道的构造形式,其特征在于:
钢绞线孔道构造(301)由水平设置于组成基础砼结构整体的各砼预制构件内的空间交叉的剖面为圆形的n条钢绞线水平孔道(2)构成,该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倍数的整数,每条钢绞线水平孔道(2)的纵向轴心相互连通使每条孔道的任意横向剖切位置的两侧的圆形剖面的圆心重合;钢绞线孔道构造(301)的外壁为设置于砼内的钢管或塑料管(3)的管壁或预制构件的砼(1);各条钢绞线孔道构造(301)的垂直投影交会于基础砼结构的平面中心;钢绞线(4)贯穿于钢绞线水平孔道(2)内,钢绞线水平孔道(2)的孔道内壁由钢管或塑料管(3)或砼(1)构成,每道钢绞线水平孔道(2)的两个端头分别与钢绞线(4)的固定端构造1号(101)或固定端构造2号(102)或固定端构造3号(103)和张拉端构造1号(201)或张拉端构造2号(202)连通;
固定端构造1号(101)的构造:固定端封口圈(34)的剖面为圆环形,其内径面上设有内螺纹或不设内螺纹,固定端封口圈(34)的外立面与基础砼预制构件(22)的砼(1)的外立面相平;固定端封口板(35)的剖面为圆形,其外径面上设有外螺纹与固定端封口圈(34)内径面上的内螺纹配合,固定端封口板(35)的外径面上或不设外螺纹;U形环(37)与固定端封口板(35)的外向立面连接;在不设内螺纹的固定端封口圈(34)的外立面上设有定位座1号(38)与固定端封口圈(34)连接,在不设外螺纹的固定端封口板(35)的外立面上设有定位座2号(39)与固定端封口板(35)连接;定位座1号(38)和定位座2号(39)为外缘为多边形的平板,在定位座1号(38)和定位座2号(39)上设有剖面为圆形的销孔,相邻的定位座1号(38)和定位座2号(39)的平板之间无间隙配合,2组分别由1个定位座1号(38)和1个定位座2号(39)组成的定位座组合的销孔的纵向轴心与固定端封口圈(34)和固定端封口板(35)的正立面中心重合;定位销(40)为纵向轴心重合的直径不同的2个圆柱体,且2个圆柱体相邻的上、下底平面之间无间隙并连接,直径较小的圆柱体的外径与定位座1号(38)、定位座2号(39)的销孔内径配合;
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为内径的外向端大于内向端的水平管,管内空腔部分为平截头圆锥体,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朝外的圆环形底面与固定端封口圈(34)的内立面无间隙配合,且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的朝外的圆环形底面的内径小于或等于固定端封口圈(34)的内径,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朝内的圆环形底面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的圆环形剖面的内径相同且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的外向端面连接,承压圈2号(23)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的外径,承压圈2号(23)的中心的圆孔直径大于或等于钢绞线水平孔道(2)的内径,承压圈2号(23)的外向面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的内向面连接;固定端过渡管1号(9)的横剖面为圆环形,固定端过渡管1号(9)的外向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承压圈2号(23)的内向面孔径,固定端过渡管1号(9)的外向端与承压圈2号(23)的内向面连接;钢管或塑料管(3)的横剖面为圆环形,钢管或塑料管(3)的外向端与固定端过渡管1号(9)的内向端连接;组合后的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和承压圈2号(23)和固定端过渡管1号(9)和钢绞线水平孔道(2)的纵向轴心除钢绞线水平孔道(2)在基础平面中心交会处之外重合为同一水平直线;钢绞线定位板(5)为圆柱体,其外径略小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的内径、钢绞线定位板(5)的厚度与钢绞线锚头(8)的长度之和小于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的长度,钢绞线定位板(5)上设有与该圆柱体纵向轴心同方向的圆孔(28)m个,该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圆孔(28)的内径略大于钢绞线(4)的外径同时小于钢绞线锚头(8)的外径;固定端封闭件(10)为橡胶或塑料或木质的平截头圆锥体,该平截头圆锥体的上、下底面的内径与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的外向端和内向端的内径对应相等;
固定端构造2号(102)与固定端构造1号(101)的区别在于: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的材料是与基础砼预制构件相同并融为一体的砼(1);锚筋(36)与固定端封口圈(34)的外径面或内立面连接锚固于砼(1)内;
固定端构造3号(103)与固定端构造1号(101)的区别在于:以固定端砼水平套管(27)替代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固定端钢封口套管(25)和固定端钢水平套管(24)的材料为与基础砼预制构件相同并融为一体的砼(1);锚筋(36)与固定端封口圈(34)的外径面或内立面连接锚固于砼(1)内;
张拉端构造1号(201)的构造:张拉端封口圈1号(11)的正立面为圆形环,在张拉端封口圈1号(11)的外向面上设有剖面为矩形且内径与张拉端封口圈1号(11)的孔径相同的圆环形凹槽1号(6),张拉端封口圈1号(11)的外向垂直面与基础砼预制构件(22)的外立面砼(1)相平;张拉端过渡管1号(29)的横剖面为圆环形,张拉端过渡管1号(29)的外向端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张拉端封口圈1号(11)的内径,张拉端过渡管1号(29)的外向端与张拉端封口圈1号(11)的内向面连接,张拉端过渡管1号(29)的内向端内径与钢绞线水平孔道(2)相同,张拉端过渡管1号(29)的内向端与钢管或塑料管(3)的外向端连接,在张拉端封口圈1号(11)的外侧设有承压圈1号(12),承压圈1号(12)的内径与张拉端封口圈1号(11)的内径相同,在承压圈1号(12)的外向面上设有剖面为矩形且其内径与承压圈1号(12)内径相同的圆环形凹槽3号(30),在承压圈1号(12)的内向面上设有与圆环形凹槽1号(6)的矩形剖面相同且与圆环形凹槽1号(6)无间隙配合的圆环形凸键(31),在承压圈1号(12)的外径面上设有外螺纹2号(21);在承压圈1号(12)的外侧设有锚环(13),锚环(13)为圆柱体,锚环(13)的外径与圆环形凹槽3号(30)的外径相同并相互配合,锚环(13)上设有纵轴与锚环(13)纵轴方向相同的内径内小外大的圆锥形孔(32)m个,该m为与钢绞线定位板(5)的圆孔(28)数量相同的大于等于1的整数;圆锥形孔(32)的内向端内径略大于钢绞线(4)的直径,在圆锥形孔(32)与钢绞线(4)之间设有夹片(14),配合后的锚环(13)与承压圈1号(12)与张拉端封口圈1号(11)与张拉端过渡管1号(29)与钢绞线水平孔道(2)纵向轴心重合为同一水平直线,剖面为矩形的封闭套筒端头圈1号(15)的内径面上设有内螺纹与承压圈1号(12)的外螺纹2号(21)配合,封闭套筒(17)的长度大于钢绞线(4)水平凸出于封闭套筒端头圈1号(15)外向面的长度,封闭套筒(17)的内径大于封闭套筒端头圈1号(15)的内径且小于或等于封闭套筒端头圈1号(15)的外径,封闭套筒(17)的内向端与封闭套筒端头圈1号(15)的外向面连接,且封闭套筒端头圈1号(15)与封闭套筒(17)的纵向轴心重合;在封闭套筒端头圈1号(15)的内向面与张拉端封口圈1号(11)或砼(1)的外向面之间有封闭胶圈(16);
张拉端构造2号(202)的构造:张拉端过渡管2号(18)的正立面为圆形环,张拉端过渡管2号(18)的外向端内径大于或等于张拉端封口圈2号(33)的内径并与张拉端封口圈2号(33)的内向面连接,张拉端过渡管2号(18)的内向端内径与钢绞线水平孔道(2)或钢管或塑料管(3)的内径相同;在张拉端封口圈2号(33)的外向面上设有剖面为矩形且内径与张拉端封口圈2号(33)内孔径相同的圆环形凹槽2号(7),张拉端封口圈2号(33)的外向垂直面与基础砼预制构件(22)的砼(1)的外立面相平;锚环(13)为圆柱体,其外径与圆环形凹槽2号(7)的外径相同且配合,锚环(13)的内向垂直底面与圆环形凹槽2号(7)的垂直底面无间隙配合,锚环(13)的外径面上设有外螺纹1号(19),锚环(13)上设有与锚环(13)纵轴同方向的直径外向端大、内向端小且内向端的内径略大于钢绞线(4)的外径的圆锥形孔(32),圆锥形孔(32)的数量为m个,该m与钢绞线定位板(5)的圆孔(28)数量相同,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组合装配合后的钢绞线水平孔道(2)或钢管或塑料管(3)和张拉端过渡管2号(18)和张拉端封口圈2号(33)和锚环(13)的纵向轴心重合为同一水平直线,在圆锥形孔(32)的钢绞线(4)的外径面与圆锥形孔(32)的内径面之间有夹片(14);封闭套筒端头圈2号(20)的剖面为矩形,封闭套筒端头圈2号(20)的内孔径面上设有内螺纹与锚环(13)的外螺纹1号(19)配合,封闭套筒(17)的长度大于钢绞线(4)水平凸出于封闭套筒端头圈2号(20)的外向面的长度,封闭套筒(17)的内径大于封闭套筒端头圈2号(20)的内径且小于或等于封闭套筒端头圈2号(20)的外径,封闭套筒(17)的内向端与封闭套筒端头圈2号(20)的外向面连接,且封闭套筒端头圈2号(20)与封闭套筒(17)的纵向轴心重合;在封闭套筒端头圈2号(20)的内向面与张拉端封口圈2号(33)的或砼(1)的外向面之间有封闭胶圈(16)。
CN201420247898.8U 2014-05-15 2014-05-15 一种装配式塔机基础水平连接系统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240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47898.8U CN203924094U (zh) 2014-05-15 2014-05-15 一种装配式塔机基础水平连接系统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47898.8U CN203924094U (zh) 2014-05-15 2014-05-15 一种装配式塔机基础水平连接系统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24094U true CN203924094U (zh) 2014-11-05

Family

ID=51819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4789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24094U (zh) 2014-05-15 2014-05-15 一种装配式塔机基础水平连接系统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240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3060A (zh) * 2014-05-15 2014-07-30 赵正义 一种装配式塔机基础水平连接系统构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3060A (zh) * 2014-05-15 2014-07-30 赵正义 一种装配式塔机基础水平连接系统构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5700B (zh) 桅杆式机械设备垂直组合新型基础
CN101560774B (zh) 大型塔桅式机械设备的组合基础
CN101956399B (zh) 砼预制构件塔桅式结构基础的水平连接系统构造
CN203924094U (zh) 一种装配式塔机基础水平连接系统构造
CN102162257A (zh) 塔式机械设备与基础的垂直连接构造
CN201738329U (zh) 桅杆式机械设备与基础的垂直连接构造
CN202164620U (zh) 一种塔机底架梁的定位垂直连接构造
CN101906782B (zh) 地脚螺栓在基础砼中的定位锚固构造
CN201809783U (zh) 砼预制构件塔桅式结构基础的水平连接系统构造
CN201801884U (zh) 塔桅式机械设备底架与基础的垂直定位连接系统构造
CN201649115U (zh) 一种塔桅式机械设备与基础的垂直定位连接构造
CN201801882U (zh) 地脚螺栓在基础砼中的定位锚固构造
CN103953060A (zh) 一种装配式塔机基础水平连接系统构造
CN104234072B (zh) 固定式塔机与基础的过渡连接构造
CN110616802A (zh)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预制钢套筒连接节点
CN203834509U (zh) 装配式塔机基础的水平连接系统构造
CN102352633B (zh) 塔式机械设备与基础的垂直连接构造
CN202247932U (zh) 塔机底架梁的垂直定位连接构造
CN203498852U (zh) 一种塔机底架与基础的垂直连接构造
CN204199320U (zh) 固定式塔机与基础的过渡连接构造
CN101619578B (zh) 桅杆式机械设备砼预制构件垂直组合基础
CN202194154U (zh) 塔桅式机械设备与基础的垂直定位连接构造
CN101949154B (zh) 塔桅式机械设备底架与基础的垂直定位连接系统构造
CN103953064A (zh) 装配式塔机基础的水平连接系统构造
CN202273245U (zh) 一种塔式机械设备与基础的垂直连接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Termination date: 2015051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