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16607U - 一种双造粒结构的造粒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造粒结构的造粒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916607U
CN203916607U CN201420322408.6U CN201420322408U CN203916607U CN 203916607 U CN203916607 U CN 203916607U CN 201420322408 U CN201420322408 U CN 201420322408U CN 203916607 U CN203916607 U CN 2039166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mould
granulation
cylindrical shell
comminutor
power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2240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蓝志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32240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9166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9166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91660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双造粒结构的造粒机,包括进料口,进料口下方的筒体,筒体内的左环模,左环模下方的右环模,左环模上的左造粒孔和左上压辊,右环模上的右造粒孔和右上压辊,及与左环模相连的左传动轴,及与右环模相连的右传动轴,左传动轴上的左联轴器,右传动轴上的右联轴器,右传动轴和左传动轴端部的齿轮分配箱,齿轮分配箱右侧的减速器,减速器右侧的电机,右环模下方的过滤网,筒体下方的出料口和废料出口,出料口下方的进料管,及与进料管相连的压板,压板下方的输送带,输送带内的集料盘,集料盘下方的震动电机;此款双造粒结构的造粒机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加工质量好,且产品合格率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双造粒结构的造粒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造粒结构的造粒机。
背景技术
肥料造粒是肥料加工生产中一个比较麻烦和耗时的工序。传统的肥料被制作成粉状或块状,让肥料无法达到最近的使用状态,久而久之人们发现颗粒状的肥料对农产品的作用最为合理。可将肥料制作成颗粒状是件较麻烦的事情,传统的造粒机基本都是采用单一的震动和压板挤压的方式,这样的单一结构在加工过程中很容易就出现问题,比如肥料未被挤压到或者造粒后不够结实自动松散开的情况,这样就无法保证加工质量以及产品的合格率;而现有的一些造粒机为了确保加工质量和产品合格率,在结构上设计的非常复杂,这样一来零部件之间就很容易发生相互磨损的情况,降低了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寿命长、加工质量好,且产品合格率高的双造粒结构的造粒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造粒结构的造粒机,包括进料口,及设置在进料口下方的筒体,及设置在筒体内的左环模,及设置在左环模下方的右环模,及设置在左环模上的左造粒孔和左上压辊,及设置在右环模上的右造粒孔和右上压辊,及与左环模相连的左传动轴,及与右环模相连的右传动轴,及设置在左传动轴上的左联轴器,及设置在右传动轴上的右联轴器,及设置在右传动轴和左传动轴端部的齿轮分配箱,及设置在齿轮分配箱右侧的减速器,及设置在减速器右侧的电机,及设置在右环模下方的过滤网,及设置在筒体下方的出料口和废料出口,及设置在出料口下方的进料管,及与进料管相连的压板,及设置在压板下方的输送带,及设置在输送带内的集料盘,及设置在集料盘下方的震动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出料口和废料出口并排位于筒体的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震动电机共有2个,对称位于输送带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双造粒结构的造粒机设有两种造粒方式,让肥料先通过左环模和右环模的挤压造粒,这样的造粒方式不但能够使肥料被均匀造成颗粒,结构也非常的简单,不易发生零件相互耗损的情况,使用寿命长;另外挤压造粒后,再一次通过震动电机对已经成颗粒的肥料进行震动型造粒,将之前挤压造粒未达到最佳效果的肥料进行第二次加工,这样的双造粒结构,确保了加工质量和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造粒结构的造粒机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所示,一种双造粒结构的造粒机,包括进料口1,及设置在进料口1下方的筒体2,及设置在筒体2内的左环模3,及设置在左环模3下方的右环模6,及设置在左环模3上的左造粒孔4和左上压辊23,及设置在右环模6上的右造粒孔5和右上压辊15,及与左环模3相连的左传动轴21,及与右环模6相连的右传动轴17,及设置在左传动轴21上的左联轴器22,及设置在右传动轴17上的右联轴器16,及设置在右传动轴17和左传动轴21端部的齿轮分配箱20,及设置在齿轮分配箱20右侧的减速器19,及设置在减速器19右侧的电机18,及设置在右环模6下方的过滤网7,及设置在筒体2下方的出料口8和废料出口14,及设置在出料口8下方的进料管13,及与进料管13相连的压板9,及设置在压板9下方的输送带12,及设置在输送带12内的集料盘10,及设置在集料盘10下方的震动电机11。
所述出料口8和废料出口14并排位于筒体2的下方。所述震动电机11共有2个,对称位于输送带12的两端。
将肥料从进料口1送入筒体2内,打开电机18,通过减速器19和齿轮分配箱20带动左传动轴21及右传动轴17作业,左传动轴21和右传动轴17作业后,左环模3和右环模6随之开始相互旋转挤压,肥料在筒体2内被左环模3和右环模6相互旋转挤压成为颗粒状,之后经过过滤网7从出料口8进入到进料管13内,随后进入集料盘10被震动电机11进行再一次造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双造粒结构的造粒机设有两种造粒方式,让肥料先通过左环模和右环模的挤压造粒,这样的造粒方式不但能够使肥料被均匀造成颗粒,结构也非常的简单,不易发生零件相互耗损的情况,使用寿命长;另外挤压造粒后,再一次通过震动电机对已经成颗粒的肥料进行震动型造粒,将之前挤压造粒未达到最佳效果的肥料进行第二次加工,这样的双造粒结构,确保了加工质量和产品合格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

1.一种双造粒结构的造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口,及设置在进料口下方的筒体,及设置在筒体内的左环模,及设置在左环模下方的右环模,及设置在左环模上的左造粒孔和左上压辊,及设置在右环模上的右造粒孔和右上压辊,及与左环模相连的左传动轴,及与右环模相连的右传动轴,及设置在左传动轴上的左联轴器,及设置在右传动轴上的右联轴器,及设置在右传动轴和左传动轴端部的齿轮分配箱,及设置在齿轮分配箱右侧的减速器,及设置在减速器右侧的电机,及设置在右环模下方的过滤网,及设置在筒体下方的出料口和废料出口,及设置在出料口下方的进料管,及与进料管相连的压板,及设置在压板下方的输送带,及设置在输送带内的集料盘,及设置在集料盘下方的震动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造粒结构的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和废料出口并排位于筒体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造粒结构的造粒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电机共有2个,对称位于输送带的两端。
CN201420322408.6U 2014-06-17 2014-06-17 一种双造粒结构的造粒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166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22408.6U CN203916607U (zh) 2014-06-17 2014-06-17 一种双造粒结构的造粒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22408.6U CN203916607U (zh) 2014-06-17 2014-06-17 一种双造粒结构的造粒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916607U true CN203916607U (zh) 2014-11-05

Family

ID=51812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2240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16607U (zh) 2014-06-17 2014-06-17 一种双造粒结构的造粒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9166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10075A (zh) 一种塑料原料生产用粉碎机
CN208260869U (zh) 一种化工原材料粉碎装置
CN206915775U (zh) 一种粉状活性炭造粒设备
CN203355842U (zh) 碎料机
CN103920422A (zh) 生物质颗粒机
CN203844031U (zh) 螺旋挤出脱水造粒机
CN103978720B (zh) 一种水生植物压榨装置
CN206474217U (zh) 灵芝孢子粉自动破壁机
CN204670360U (zh) 一种饲料粉碎搅拌颗粒机
CN203916607U (zh) 一种双造粒结构的造粒机
CN205007936U (zh) 一种可移动式小型颗粒机
CN205009645U (zh) 一种农作物秸秆压块成型装置
CN206306536U (zh) 一种带有挤压功能的推进式螺旋进料装置
CN203916816U (zh) 一种粉碎机
CN108525831A (zh) 一种粉碎机用安全防护装置
CN203779646U (zh) 一种陶土搅拌颗粒成型练泥机
CN202130602U (zh) 可将废料自动打包的开槽机
CN104941719A (zh) 自动轮碾炭粉成型机
CN203916601U (zh) 一种带振动圆筒的造粒机
CN204796239U (zh) 一种秸秆粉碎回收装置
CN204724226U (zh) 自动轮碾炭粉成型机
CN205055962U (zh) 一种生物质颗粒造粒机
CN204273197U (zh) 一种食材粉碎切割机
CN204093406U (zh) 一种新型生物颗粒机
CN205462467U (zh) 一种用于生产肥料的笼式破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Termination date: 2015061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