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81997U - 一种镜筒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镜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81997U
CN203881997U CN201320821955.4U CN201320821955U CN203881997U CN 203881997 U CN203881997 U CN 203881997U CN 201320821955 U CN201320821955 U CN 201320821955U CN 203881997 U CN203881997 U CN 2038819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ireflection
lens barrel
assembly
face
antireflection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2195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下岁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Imag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Imag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Imag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Imaging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819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8199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镜筒,其为在内壁面上形成有防反射面的镜筒,在镜筒基体的内壁面中相当于防反射面的部分安装有防反射组件,防反射组件为在镜筒内的光照射面上实施了防反射处理的环状组件。

Description

一种镜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内部保持镜头与棱镜等光学元件的照相机、显微镜等光学装置的镜筒。
背景技术
保持摄影镜头、棱镜等光学元件的照相机、显微镜等光学装置的镜筒,通常在内壁面上实施防反射处理,从而抑制从光学系统的光路偏离的光线的反射,由此抑制重影和闪光的发生。为了抑制镜筒内从光路偏离的光线的反射,提出了各种方案。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3-271708号,如图20所示,公开了下述镜筒,在安装在固定镜筒101内的中继镜筒102的内壁部中,通过扩大为了保持镜头105所需的3处镜头连接镜身部102a以外的部分102b的内径,并去除镜头连接镜身部102a的一部分102c,从而使镜筒内壁远离光路,减少内壁的反射光进入成像元件侧的镜头。但是,由于仅通过3处连接镜身部控制镜头,因此刚性降低。另外,由于仅是稍微扩大镜筒的内径及改变反射角度,因此并不能完全防止内壁的反射光进入成像元件侧的镜头,不能得到充分的防反射效果。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7-27960号,如图21以及图22所示,公开了下述塑料镜筒,在镜筒201的第一组镜头A和第二组镜头B之间的内壁面上形成有波状突起状的遮光线202,遮光线202的头顶部203从光线的入射侧向出射侧升高。但是,由于波状突起的前端呈圆弧因此不能完全抑制反射,如果与相邻的波状突起的高度差较小则不能够防止光的通过。另外,如果镜头间的距离较大则波状突起的数量增加,因此必须扩大镜筒内径。此外,微小的波状突起以及磨砂处理将变为锚点,在成形时剥离较为困难。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2-107597号,公开了下述方法,通过对镍-磷合金膜进行电镀、气相沉积或者轧制成片制作在镜筒内之后再进行蚀刻处理。但是,由于需要对不进行电镀和气相沉积的部分进行屏蔽,因此工序复杂而且很难进行精确的处理。另外,使薄片粘贴在具有复杂结构的镜头镜筒的内壁面并不容易。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156989号,公开了下述方法,(a)在镜头镜框的内壁面通过光刻技术形成细微凹凸结构的方法,(b)在镜头镜框的内壁面形成铝薄膜之后,通过对铝薄膜进行阳极氧化,形成细微凹凸结构的方法,以及(c)在镜头镜框上实施黑色耐酸铝处理的基础上,在其内壁面粘贴具有细微凹凸结构的薄片的方法。另外,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6-293093号,公开了下述镜筒,其具有在镜头镜框的内壁面粘贴具有阵列状的细微凹凸结构的薄片、或通过利用了成形模具的喷射成形在镜头镜框的内壁面上使阵列状的细微凹凸结构一体成形而成的防反射结构体。
但是,如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156989号以及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6-293093号所述,通过光刻技术、阳极氧化法或者喷射成形使细微凹凸结构形成在镜头镜框的内壁面上、或者使具有细微凹凸结构的薄片粘贴在镜头镜框的内壁面上的工序复杂,需要花费时间。特别是具有多个镜头组的变焦镜头系列的镜头镜框等,内部结构复杂,通过上述方法设置细微凹凸结构较困难。此外,在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156989号中,利用阳极氧化法时需要在镜头镜框的内壁面上形成铝薄膜,但形成铝薄膜本身较困难。
另外,如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5-156989号以及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6-293093号所述的细微凹凸结构的防反射功能不能说很充分,很难抑制重影和闪光的发生。另外,在黑色耐酸铝处理中镜头镜框的内壁面不能完全变为黑色,防反射功能不高。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9-151192号,公开了下述镜筒组件的生产方法,在镜筒上形成Al、Mg、Zn等电离趋势大的金属层,在其金属层的表面通过酸或者碱处理形成氧化物层或者氢氧化物层之后,通过进行热水处理或者水蒸气处理形成细微凹凸结构层。但是,由于暴露在150℃的加热水蒸气或50℃的热水中之后,进行100℃~400℃的热处理,将对镜筒造成损伤。另外,由于需要在内壁面上屏蔽之后进行热水处理或者水蒸气处理,因此工序复杂而且很难进行精确的处理。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0-186157号,公开了下述镜筒组件,作为防反射加工通过在镜筒组件内实施镍系电镀处理之后进行蚀刻处理,随机地形成高度为0.5~5μm、间距为0.1~10μm的多个微小突起。但是,为了在复杂形状的镜头镜筒内部,使需要微細突起的部分和不可以存在微細突起的部分(例如,螺丝孔、与镜头连接的部分)分开,仅在需要的部分形成微細突起,必须对后者的部分进行精密地屏蔽并在电镀处理后对屏蔽进行剥离,操作性不好。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不在内壁面进行屏蔽容易地实施防反射处理的镜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者鉴于上述问题进行锐意研究的结果,通过在镜筒基体的内壁面中相当于镜筒的防反射面的部分安装实施了防反射处理的组件,能够不对镜筒基体的内壁面进行屏蔽而实施防反射处理,由此发现可以容易地生产实施了防反射处理的镜筒,想到了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镜筒,其特征在于,在内壁面上形成有防反射面,在镜筒基体的内壁面中相当于所述防反射面的部分安装有防反射组件,所述防反射组件为在镜筒内的光照射面上实施了防反射处理的环状组件。
比较理想的是,所述防反射组件由具有适应于在所述镜筒基体的内壁面中相当于所述防反射面的部分的形状的厚度0.5~2mm的薄板构成。
比较理想的是,所述防反射组件的表面的防反射处理层具有细微凹凸结构。比较理想的是,具有所述细微凹凸结构的防反射处理层,在所述防反射组件的表面实施电镀处理、在所述电镀处理后实施蚀刻处理而成。比较理想的是,所述电镀处理为镍电镀处理或者镍合金电镀处理。比较理想的是,所述细微凹凸结构具有以0.1~10μm的间距随机地形成的高度0.5~10μm的多个微小突起。
比较理想的是,所述防反射组件的基材为树脂制或者金属制。
比较理想的是,使所述防反射组件通过粘合剂固定到所述镜筒基体上,比较理想的是,在所述镜筒基体中安装所述防反射组件的部分具有从所述镜筒的内壁向外壁贯通的贯通孔,所述防反射组件通过注入到所述贯通孔中的粘合剂固定到所述镜筒内壁上。
比较理想的是,在所述镜筒基体中安装所述防反射组件的部分具有从所述镜筒的内壁向外壁贯通的贯通孔,所述防反射组件通过插入到所述贯通孔中的螺丝固定到所述镜筒内壁上。
比较理想的是,所述防反射组件为具有基台的环状薄板组件,由此通过缩径安装到所述镜筒基体的内壁面之后,通过反弹力与所述内壁面紧密接触。
比较理想的是,安装所述防反射组件的所述镜筒基体的内壁面部分具有设置于第一端部的内方凸缘部和设置于第二端部附近的环状沟部,所述防反射组件在第二端部附近对应于所述环状沟部的外周面的位置上具有环状凸部,与此同时,在包括所述环状凸部的第二端部侧部分具有向轴线方向延伸的多个切口,将所述防反射组件插入到所述内壁面部分时,所述防反射组件的第二端部侧部分一边缩径一边进入所述内壁面部分,当所述环状凸部嵌入所述环状沟部时,所述第二端部侧部分恢复到原来的外径,由此所述防反射组件固定到所述内壁面部分。
比较理想的是,所述环状沟部在第一端部侧具有锥形面部的同时在第二端部侧具有垂直面部,所述环状凸部在第一端部侧具有锥形面部的同时在第二端部侧具有垂直面部,将所述防反射组件插入所述内壁面部分时,如果所述环状凸部的锥形面部与所述内壁面部分的第二端部侧的拐角滑动接触,所述防反射组件的第二端部侧部分缓缓地缩径,所述环状凸部嵌入所述环状沟部时,所述环状凸部的垂直面部抵接在所述环状沟部的垂直面部。
比较理想的是,所述镜筒基体在安装所述防反射组件的内壁面部分具有环状沟部,与此同时,所述防反射组件在对应于所述环状沟部的外周面的位置上具有与所述环状沟部互补的形状的环状凸部,通过所述环状凸部嵌合于所述环状沟部,所述防反射组件固定到所述镜筒基体上。
比较理想的是,所述镜筒基体由铝或者以铝为主要成分的合金构成,在所述镜筒基体的内壁面中未安装所述防反射组件的部分上实施了耐酸铝处理或者黑色耐酸铝处理。
实用新型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镜筒基体的相当于防反射面的部分安装防反射组件形成防反射面,因此不需要镜筒基体内面的屏蔽工序,能够简单而且低成本地生产防反射镜筒。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在具有防反射组件的本实用新型的第1镜筒上安装镜头的示例的纵截面图;
图2是显示具有防反射组件的图1的镜筒的分解纵截面图;
图3是显示构成图1的镜筒的镜筒基体的分解纵截面图;
图4是显示在具有防反射组件的本实用新型的第2镜筒上安装镜头的示例的纵截面图;
图5是显示具有防反射组件的图4的镜筒的分解纵截面图;
图6(a)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防反射组件的一例的纵截面图;
图6(b)是显示图6(a)的防反射组件的正面图;
图6(c)是显示图6(a)的防反射组件的斜视图;
图7(a)是显示防反射组件的另一示例的正面图;
图7(b)是显示防反射组件的另一示例的斜视图;
图8(a)是显示防反射组件又一示例的纵截面图;
图8(b)是显示防反射组件又一示例的正面图;
图9是显示防反射组件的又一示例的正面图;
图10是显示将防反射组件安装在镜筒基体上的方法的一例的部分截面图;
图11是显示将防反射组件安装在镜筒基体上的方法的另一示例的部分截面图;
图12是显示将防反射组件安装在镜筒基体上的方法的又一示例的部分截面图;
图13是显示将防反射组件安装在镜筒基体上的方法的又一示例的部分截面图;
图14(a)是显示本实用新型使用的防反射组件的又一例的纵截面图;
图14(b)是显示图14(a)的防反射组件的侧面图;
图14(c)是显示图14(a)的防反射组件的正面图;
图14(d)是显示防反射组件的环状凸部以及镜筒的缩径部的环状沟部的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15是显示镜筒基体的缩径部的一例的纵截面图;
图16是显示将防反射组件安装在镜筒基体上的方法的又一示例的部分截面图;
图17(a)是显示防反射组件的又一示例的纵截面图;
图17(b)是显示图17(a)的防反射组件的正面图;
图18是显示镜筒基体的压圈的一例的纵截面图;
图19是显示将防反射组件安装在镜筒基体上的方法的又一示例的部分截面图;
图20是显示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3-271708号公开的镜筒的截面图;
图21是显示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7-27960号公开的镜筒的截面图;
图22是显示在图21的镜筒中波状突起状的部分截面图。
符号说明
1      第1镜筒
10     镜筒基体
101    固定镜筒
102    中继镜筒
102a   镜头连接镜身部
102b   镜头连接镜身部以外的部分
102c   镜头连接镜身部的一部分
105    镜头
11     第1光学元件支撑架
110    内螺纹部
12     缩径部
12a    防反射组件
120    防反射面
121    粘合剂
122    内方凸缘部
123    环状沟部
123a   前面部
13     压圈
13a    防反射组件
130    外螺纹部
131    防反射面
132    环状沟部
14     移动镜头框
14a    防反射组件
14b    防反射组件
141    防反射面
142    防反射面
15     第2光学元件支撑架
15a    防反射组件
15b    防反射组件
150    内螺纹部
151    防反射面
152    防反射面
16     开口部
17     螺丝孔
18     中间径部
181    内方凸缘部
19     后方径部
2      第2镜筒
20     前方径部
201    镜筒
202    遮光线
203    头顶部
21     贯通孔
210    外螺纹部
22     螺丝孔
220    防反射面
221    圆筒部
221a   切口部
221b   非切口部
222    外方凸缘部
223    环状凸部
223a   前面部
223b   锥形面部
224    切口
231    防反射面
241    防反射面
242    防反射面
251    防反射面
252    防反射面
31     圆筒部
32     外方凸缘部
33     基台部
34     环状凸部
40     内方凸缘
41     内方凸缘
51     基台部
61     第1光学元件支撑架
62     缩径部
62a    防反射组件
63     压圈
63a    防反射组件
64     移动镜头框
64a    防反射组件
64b    防反射组件
65     第2光学元件支撑架
65a    防反射组件
65b    防反射组件
67     螺丝孔
68     中间径部
69     后方径部
72     贯通孔
75b    防反射组件
82     螺丝孔
83     螺丝孔
L1     第1镜头
L1     距离
L2     第2镜头
L2     距离
L3     第3镜头
O      光轴
S      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此。与各实施方式相关的说明,如果没有特殊限制还可以适用于其他实施方式。
[1]镜筒
(1)第1镜筒
在图1以及图2中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镜筒1。在图1中为了进行说明,显示通过镜筒支撑的镜头。在以下的说明中,以图1以及图2的左侧为“前方”、以右侧为“后方”。
镜筒1,具备:(a)第1光学元件支撑架11,其在中间部一体具有直径方向向内突出的缩径部12,在前方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部110,在后方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部210,(b)第2光学元件支撑架15,其在前方径部20的内周面具有与外螺纹部210螺合的内螺纹部150,并与第1光学元件支撑架11的后端部连接,(c)压圈13,其在外周面具有与光学元件支撑架11的内螺纹部110螺合的外螺纹部130,以及,(d)移动镜头框14,其在前方具有直径方向向内突出设置的内方凸缘40。第1光学元件支撑架11、压圈13、移动镜头框14以及第2光学元件支撑架15以光轴O为中心同轴配置。
移动镜头框14在光学元件支撑架11的内周面上经由电机(未图示)以及联动机构(未图示)沿光轴O方向可滑动地支撑。
第2光学元件支撑架15,具有,在后方内径小的后方径部19、以及在其前方内径大的中间径部18,在中间径部18中多个螺丝孔17贯穿圆周方向设置。在螺丝孔17中使螺栓(未图示)贯通并使第2光学元件支撑架15固定到镜筒1的固定组件(未图示)上。在后方径部19的后端部上还设有内径小的开口部16。
如图3所示,第1光学元件支撑架11、压圈13、移动镜头框14以及第2光学元件支撑架15支撑镜头等的光学元件,构成发挥决定光学元件的位置的作用的镜筒基体10。在由第1光学元件支撑架11、压圈13、移动镜头框14以及第2光学元件支撑架15构成的镜筒基体10的内壁面中,在需要防反射的面(以下称为“防反射面”。)上安装有实施防反射处理的组件(以下称为“防反射组件”。)。镜筒1的防反射面,如果在除去与镜头和各组件嵌合的面的部分上全部设置,则可以得到最佳的防反射效果,比较理想的是,至少在镜头等的光学元件所夹持的区域上设置。
在第1光学元件支撑架11的缩径部12的内周面以及前面的防反射面120上安装有防反射组件12a。在压圈13的内周面以及前面的防反射面131上安装有防反射组件13a。在移动镜头框14的内方凸缘40的内周面以及前面的防反射面141上安装有防反射组件14a,在后面的防反射面142上安装有防反射组件14b。在第2光学元件支撑架15的中间径部18的螺丝孔17的前方的内周面的防反射面151上安装有防反射组件15a,在中间径部18的螺丝孔17的后方的内周面以及后方径部19的前面的防反射面152上安装有防反射组件15b。防反射面151以及防反射面152设置在除去中间径部18的内周面的螺丝孔17的周围的部分。
如图1~3所示,镜筒基体10的各防反射面的内径仅扩大各防反射组件12a、13a、14a、14b、15a以及15b的厚度程度,与此同时,在各防反射面的侧面部形成与各防反射组件互补的形状的凹陷。由此,如果在镜筒基体10的各防反射面上嵌入各防反射组件12a、13a、14a、14b、15a以及15b,则镜筒1的各防反射面具有期望的内径,与此同时,各防反射面的侧面部为同一平面。
如图1所示,在镜筒1的内部可以设置用树脂制或者玻璃制的无色透明而且以光轴O为中心的旋转对称形状的第1镜头L1、第2镜头L2以及第3镜头L3。
第1镜头L1嵌合在第1光学元件支撑架11的内周面,位于缩径部12的前方,其后端缘抵接在缩径部12的前面。压圈13位于第1镜头L1的近前方,压圈13的外螺纹部130和第1光学元件支撑架11的内螺纹部110螺合。因此,第1镜头L1通过压圈13和缩径部12从前后进行挟持。
第2镜头L2嵌合在移动镜头框14的内周面,其前端缘抵接在内方凸缘40的后面。第3镜头L3嵌合在第2光学元件支撑架15的后方径部19的内周面,其后端缘抵接在后方径部19的开口部16的前面。
在图示的示例中,在第1光学元件支撑架11、压圈13、移动镜头框14以及第2光学元件支撑架15上安装了防反射组件,但防反射组件的安装部位并不限定于此,可以在镜框组件的所有部位安装。例如,如果为内部有光路通过的组件,则内壁面并不限定于圆筒形,在照相机机身内的反光镜盒内的壁面、以及取景器光路的壁面之类的非圆筒形的壁面上也可以安装防反射组件。此外,安装防反射组件的镜筒并不限定于照相机,在显微镜的镜筒上也可以安装。
镜筒基体的材料并没有特殊限定,但较为理想的是,由铝或者以铝为主要成分的合金构成。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防反射效果,比较理想的是,在镜筒基体的内壁面上实施耐酸铝处理或者黑色耐酸铝处理。另外,镜筒基体的构成并不限于图1,如果对光学元件进行支撑·定位,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例如,镜筒基体还可以具有调整镜头等的光学元件之间的间隔的间隔环。
(2)第2镜筒
在图4以及图5中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2镜筒2。第2镜筒2在没有形成用于在镜筒基体上安装防反射组件的凹陷这一点上与第1镜筒1不同,因此省略与第1镜筒1共同的部分的说明。如图4以及图5所示,构成镜筒2的镜筒基体的第1光学元件支撑架61、压圈63、移动镜头框64以及第2光学元件支撑架65分别对应于第1镜筒1的第1光学元件支撑架11、压圈13、移动镜头框14以及第2光学元件支撑架15。
在第1光学元件支撑架61的缩径部62的内周面以及前面的防反射面220上安装有防反射组件62a。在压圈63的内周面以及前面的防反射面231上安装有防反射组件63a。在移动镜头框64的内方凸缘41的内周面以及前面的防反射面241上安装有防反射组件64a,在后面的防反射面242上安装有防反射组件64b。在第2光学元件支撑架65的中间径部68的螺丝孔67的前方的内周面的防反射面251上安装有防反射组件65a,在中间径部68的螺丝孔67的后方的内周面以及后方径部69的前面的防反射面252上安装有防反射组件65b。防反射面251以及防反射面252设置在除去中间径部68的内周面的螺丝孔67的周围的部分。
比较理想的是,各防反射组件62a、63a、64a、64b、65a以及65b与第1~第3镜头L1、L2、L3以及镜筒基体不接触地进行安装。如果防反射组件与镜头接触,则镜头的配置根据防反射组件的厚度而变化,因此光学特性劣化。例如防反射组件63a为了不与第1镜头L1相接触,不设置在压圈63的防反射面231的后部分。另外,防反射组件62a也以不与第1镜头L1相接触的程度安装在第1光学元件支撑架61的缩径部62的前面。由此,通过与镜筒基体和镜头等的光学元件不接触地将防反射组件安装在镜筒基体上,可以在传统的镜筒基体上容易地安装防反射面。
[3]镜筒的生产方法
图6显示在压圈13的防反射面131上安装的防反射组件13a的一例。防反射组件13a为了适应于压圈13的防反射面131的形状,具有圆筒部31和外方凸缘部32。通过将防反射组件13a安装到压圈13的防反射面131上,可以在压圈13上起到防反射效果。比较理想的是,防反射组件13a在能够维持与压圈13之间的粘附性的范围内尽可能薄。防反射组件13a如果薄到不能够维持与压圈13之间的粘附性的程度,则有可能由于照相机的落下等冲击引起防反射组件13a从压圈13上脱落。另外,如果防反射组件13a过厚,则不仅会减少镜头的开口面积,还会使镜筒过重。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防反射组件的厚度并不限于压圈13用的防反射组件13a,比较理想的是,通常为0.5~2mm。
防反射处理可以列举的有,例如,通过在组件表面实施镍电镀处理、镍合金电镀处理等的电镀处理之后进行蚀刻处理,设置多个微小突起以随机阵列形成的细微凹凸结构的处理。细微凹凸结构可以设在组件的相当于防反射面的面上。由于期望在与镜筒或镜头相接触的部分不设置较脆的细微凹凸结构,因此可以在进行电镀处理时屏蔽该部分。细微凹凸结构的微小突起,为了能够对于可见光获得防反射效果,高度为0.5~10μm为宜,间距为0.1~10μm为宜。蚀刻处理通过例如硝酸蚀刻进行。另外,蚀刻处理前的微小突起的高度以及间距如果包含在上述数值范围内,还可以省略蚀刻处理工序。由此通过在组件表面设置多个微小突起以随机阵列形成的细微凹凸结构,对于可见光波长可以得到防反射效果。关于由细微凹凸结构得到的防反射特性的说明,参照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0-186157号。
比较理想的是,防反射处理层设置在防反射组件的内面以及侧面(通过镜筒内的反射光等照射的面),但只要不对与镜筒、压圈、移动镜头框等之间的紧密接触(例如粘合)造成不良影响,可以设置在防反射组件的全部面上。
比较理想的是,防反射组件13a通过粘合剂安装到压圈13的防反射面131上。粘合剂整体地或者部分地涂布在与防反射组件13a的防反射面131相接的面上。对使用的粘合剂并没有特殊限定,但从粘合性以及耐久性的观点来看自然固化型粘合剂或者热固化型粘合剂较为理想。在防反射组件13a中,在与压圈13的防反射面131相接的面上不设置防反射处理层的情况下,可以使防反射组件13a向压圈13压合。
在压圈13上安装的防反射组件13a的另一示例如图7所示。图7的防反射组件13a为了适应于压圈13的防反射面131的形状,具有薄板状的圆筒部31和外方凸缘部32,在圆筒部31以及外方凸缘部32中两端部经由间隙设置有相对的基台部33。圆筒部31的外周比压圈13的防反射面131的内周短,但由于如果包括基台部33则比防反射面131的内周长,因此如果为了缩小基台部33而在对防反射组件13a进行缩径之后安装在压圈13的防反射面131上,则防反射组件13a通过反弹力与压圈13的防反射面131紧密接触。
第2光学元件支撑架15的防反射面152,如图3所示为了使防反射组件15b在同一面上承受仅对其扩径其厚度的部分,由于使两侧被壁面包围,因此防反射组件15b需要可以通过具有基台部等进行缩径。
防反射组件的材料并没有特殊限定,可以列举的有铝、铜、不锈钢等金属、可以进行镍电镀处理与镍合金电镀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丙烯(PP)、聚醚醚酮(PEEK)、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液晶聚合物等高强度树脂,其中ABS树脂较为理想。
利用图8~12对在镜筒基体上安装防反射组件的另一方法进行说明。图8(a)以及图8(b)显示在第2光学元件支撑架15的防反射面151上安装圆环薄板状的防反射组件15a的一例。如图9所示,在防反射组件15a中两端部可以经由基台部51相对地设置间隙。具有基台部51的防反射组件15a,安装在防反射面151上时弹性地缩径。基台部51的长度为防反射组件15a的长度的0.60~8.50%左右较为理想。
图10显示将镜筒1的防反射组件15a安装在光学元件支撑架15的防反射面151上的方法。如图10(1)所示,在光学元件支撑架15的防反射面151上设有多个贯通孔21。贯通孔21的形状并没有特殊限定,但圆筒状较为理想。贯通孔21的数量并没有特殊限定,但例如在圆周方向均等地设置3处较为理想。
将防反射组件15a设置在光学元件支撑架15的防反射面151上之后[图10(2)],向贯通孔21中注入粘合剂121,使防反射组件15a固定到防反射面151上[图10(3)]。由此,由于通过贯通孔21中的粘合剂121固定防反射组件15a,因此可以不受粘合剂的厚度引起的影响使防反射组件15a准确地固定到防反射面151上。但是,为了更牢固地固定防反射组件15a,可以在防反射组件15a和防反射面151之间介入粘合剂。
如图10(1)所示,可以设有设置于光学元件支撑架15的后端的内方凸缘部181。如果使内方凸缘部181的半直径方向长度(内方凸缘部181的内面与防反射面151之间的半直径方向距离)与防反射组件15a的厚度相等,在防反射组件15a粘附到光学元件支撑架15的防反射面151上时,防反射组件15a的内面与内方凸缘部181的内面为同一平面。由此,防反射组件15a卡止于内方凸缘部181的同时,形成镜筒1的期望内径的内壁面[图10(2)]。
图11显示将镜筒2的防反射组件65b安装到光学元件支撑架65的防反射面252上的方法。防反射组件65b与上述示例相同,具有类似于适应于光学元件支撑架65的防反射面252的形状的薄板形状,两端部可以经由间隙具有相对的基台部。
在光学元件支撑架65中,如图11(1)所示,贯穿设置有在防反射面252上开口的多个螺丝孔22。螺丝孔22的数量并没有特殊限定,例如在圆周方向上均等地设置3处较为理想。在如图11所示的示例中,在防反射组件65b中也在对应于螺丝孔22的位置上设置有螺丝孔82。将防反射组件65b设置在光学元件支撑架65的防反射面252上之后[图11(2)],通过螺丝孔22将螺丝S拧入螺丝孔82,使防反射组件65b固定在防反射面252上[图11(3)]。
如图12所示,可以通过向螺丝孔22中拧入的螺丝S,使防反射组件65b与防反射面252之间设置间隙地固定。也就是说,通过使螺丝S的外螺纹部分比螺丝孔22的内螺纹部分略长,螺丝S的前端比螺丝孔22突出,使防反射组件65b从防反射面252上提升而固定。由此,在防反射组件65b和防反射面252之间设置间隙,能够限制住入射到该间隙的光,提高防反射效果。防反射组件65b可以在对应于螺丝孔22的位置上设置螺丝孔。
利用图13对在镜筒基体上安装防反射组件的又一方法进行说明。在光学元件支撑架65的防反射面252上,如图13(1)所示设置有多个贯通孔72。贯通孔72在例如圆周方向上均等地设置3处较为理想。在防反射组件75b中,对应于贯通孔72的位置上设置有螺丝孔83。将防反射组件75b设置在光学元件支撑架65的防反射面252上之后[图13(2)],通过贯通孔72将螺丝S拧入螺丝孔83,使防反射组件75b固定在防反射面252上[图13(3)]。
利用图14~图16对在镜筒基体上安装防反射组件的另一方法进行说明。在图14(a)~图14(c)所示的示例中,防反射组件12a设置在第1光学元件支撑架11的缩径部12上。防反射组件12a为了适应于缩径部12的防反射面120的内面形状,具有圆筒部221和外方凸缘部222。在圆筒部221的前方侧(外方凸缘部222一侧)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环状凸部223。环状凸部223,如图14(d)所示,具有从圆筒部221的外周面垂直延伸的前面部223a、以及前面部223a的后方的锥形面部223b。
如图14(d)所示,在缩径部12的内面中,也在对应于防反射组件12a的环状凸部223的位置[缩径部12的前端部(第二端部)附近]上设置有承受环状凸部223的环状沟部123。环状沟部123比环状凸部223略大,具有抵接于环状凸部223的前面部223a的前面部123a。如图15所示,在缩径部12的后端部(第一端部)上另外设置有卡止于防反射组件12a的后端的内方凸缘部122。
在防反射组件12a中,从外方凸缘部222至圆筒部221的途中延伸的切口224在圆周方向上均等地设置多处(例如8处)。在圆筒部221中,具有切口224的某些部分221a通过缩小切口224的间隙进行缩径,但不具有切口224的部分221b的外径不发生变化。为了能够容易地进行缩径,各切口224为V字状较为理想。切口部221a和非切口部221b的长度比并没有特殊限定,但1以上较为理想。
如果将防反射组件12a插入缩径部12的内壁面(防反射面)120[图16(1)],环状凸部223的锥形面部223b与缩径部12的前方侧的拐角滑动接触,防反射组件12a比切口224仅缓缓地缩径环状凸部223的部分。如果将防反射组件12a插入缩径部12直至防反射组件12a的前端抵接缩径部12的内方凸缘部122,环状凸部223进入环状沟部123,防反射组件12a的切口部221a向原来的外径恢复[图16(2)]。由此,防反射组件12a不会从缩径部12上脱落。另外,由于环状凸部223的前面部223a抵接环状沟部123的前面部123a,而且防反射组件12a的前端部抵接缩径部12的内方凸缘部122的前面部,因此防反射组件12a在环状沟部123的前面部123a和内方凸缘部122之间牢固地固定。为了使防反射组件12a的固定稳固,较为理想的是,使缩径部12的内方凸缘部122的前面与环状沟部123的前面部123a之间的距离L2,比防反射组件12a的前端部与环状凸部223的前面部223a之间的距离L1略小。由此,在防反射组件12a的前端部抵接缩径部12的内方凸缘部122的前面部之后,如果稍微按压防反射组件12a,防反射组件12a的环状凸部223通过防反射组件12a的弹性变形进入缩径部12的环状沟部123,防反射组件12a的前端部以及环状凸部223的前面部223a通过防反射组件12a的反弹力分别牢固地固定在缩径部12的内方凸缘部122的前面部以及环状沟部123的前面部123a上,在防反射组件12a的镜筒内的轴线方向间隙全部消失。
利用图17~图19对在镜筒基体上安装防反射组件的又一方法进行说明。图17(a)以及图17(b)的防反射组件13a,为了适应于压圈13的防反射面131的形状,具有圆筒部31和外方凸缘部32。在圆筒部31以及外方凸缘部32中两端部经由间隙设置有相对的基台部33,在圆筒部3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环状凸部34。环状凸部34的两侧面略垂直,前端倒角。另外,如图18所示的压圈13在内壁面131上具有环状沟部132。环状沟部132具有与防反射组件13a的环状凸部34互补的形状。
通过缩窄防反射组件13a的基台部33使防反射组件13a缩径,如果将防反射组件13a插入压圈13的防反射面131[图19(1)],环状凸部34嵌入环状沟部132,防反射组件13a仅扩径该部分[图19(2)]。由此,防反射组件13a在通过反弹力与防反射面131紧密接触的同时,通过嵌合到环状沟部132上的环状凸部34进行固定。

Claims (15)

1.一种镜筒,其为在内壁面上形成有防反射面的镜筒,其特征在于,在镜筒基体的内壁面中相当于所述防反射面的部分安装有防反射组件,所述防反射组件为在镜筒内的光照射面上实施了防反射处理的环状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射组件由具有适应于在所述镜筒基体的内壁面中相当于所述防反射面的部分的形状的厚度0.5~2mm的薄板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射组件的表面的防反射处理层具有细微凹凸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具有所述细微凹凸结构的防反射处理层,在所述防反射组件的表面实施电镀处理、在所述电镀处理后实施蚀刻处理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处理为镍电镀处理或者镍合金电镀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微凹凸结构具有以0.1~10μm的间距随机地形成的高度0.5~10μm的多个微小突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射组件的基材为树脂制或者金属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使所述防反射组件通过粘合剂固定到所述镜筒基体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镜筒基体中安装所述防反射组件的部分具有从所述镜筒的内壁向外壁贯通的贯通孔,所述防反射组件通过注入到所述贯通孔中的粘合剂固定到所述镜筒内壁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镜筒基体中安装所述防反射组件的部分具有从所述镜筒的内壁向外壁贯通的贯通孔,所述防反射组件通过插入到所述贯通孔中的螺丝固定到所述镜筒内壁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射组件为具有基台的环状薄板组件,通过缩径安装到所述镜筒基体的内壁面之后,通过反弹力与所述内壁面紧密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
安装所述防反射组件的所述镜筒基体的内壁面部分具有设置于第一端部的内方凸缘部和设置于第二端部附近的环状沟部,
所述防反射组件在第二端部附近对应于所述环状沟部的外周面的位置上具有环状凸部,与此同时,在包括所述环状凸部的第二端部侧部分具有向轴线方向延伸的多个切口,
将所述防反射组件插入到所述内壁面部分时,所述防反射组件的第二端部侧部分一边缩径一边进入所述内壁面部分,当所述环状凸部嵌入所述环状沟部时,所述第二端部侧部分恢复到原来的外径,由此所述防反射组件固定到所述内壁面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状沟部在第一端部侧具有锥形面部的同时在第二端部侧具有垂直面部,
所述环状凸部在第一端部侧具有锥形面部的同时在第二端部侧具有垂直面部,
将所述防反射组件插入所述内壁面部分时,如果所述环状凸部的锥形面部与所述内壁面部分的第二端部侧的拐角滑动接触,所述防反射组件的第二端部侧部分缓缓地缩径,
所述环状凸部嵌入所述环状沟部时,所述环状凸部的垂直面部抵接在所述环状沟部的垂直面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基体在安装所述防反射组件的内壁面部分具有环状沟部,与此同时,所述防反射组件在对应于所述环状沟部的外周面的位置上具有与所述环状沟部互补的形状的环状凸部,通过所述环状凸部嵌合于所述环状沟部,所述防反射组件固定到所述镜筒基体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镜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基体由铝或者以铝为主要成分的合金构成,在所述镜筒基体的内壁面中未安装所述防反射组件的部分上实施了耐酸铝处理或者黑色耐酸铝处理。
CN201320821955.4U 2012-12-17 2013-12-13 一种镜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8199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75158 2012-12-17
JP2012275158 2012-12-1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81997U true CN203881997U (zh) 2014-10-15

Family

ID=51416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21955.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81997U (zh) 2012-12-17 2013-12-13 一种镜筒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139663A (zh)
CN (1) CN20388199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4329A (zh) * 2018-07-27 2021-03-19 京瓷株式会社 结合方法、透镜、保持机构、摄像头装置以及移动体
US20210173168A1 (en) * 2019-12-06 2021-06-10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39366B2 (ja) * 2014-10-09 2018-12-19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JP6581925B2 (ja) * 2016-03-07 2019-09-2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42150A (ja) * 1998-02-26 1999-09-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6293093A (ja) * 2005-04-12 2006-10-2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反射防止構造体を備えたレンズ鏡筒、レンズ鏡筒を備える撮像装置ならびにカメラ
JP2007057795A (ja) * 2005-08-24 2007-03-08 Tamron Co Ltd レンズ固定装置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レンズ鏡筒
JP2008032842A (ja) * 2006-07-26 2008-02-14 Fujinon Corp レンズ鏡胴
JP2010085720A (ja) * 2008-09-30 2010-04-15 Fujinon Corp レンズ組立体、および組立方法
JP5397082B2 (ja) * 2009-01-15 2014-01-22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鏡枠部材の表面加工方法
JP2010274872A (ja) * 2009-06-01 2010-12-09 Komatsu Ltd 履帯式走行車両の転輪
JP5786298B2 (ja) * 2010-09-24 2015-09-30 リコーイメ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鏡筒基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鏡筒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34329A (zh) * 2018-07-27 2021-03-19 京瓷株式会社 结合方法、透镜、保持机构、摄像头装置以及移动体
CN112534329B (zh) * 2018-07-27 2022-09-20 京瓷株式会社 结合方法、透镜、光学组件、摄像头装置以及移动体
US20210173168A1 (en) * 2019-12-06 2021-06-10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914217B2 (en) * 2019-12-06 2024-02-27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39663A (ja) 2014-07-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81997U (zh) 一种镜筒
JP5397082B2 (ja) 鏡枠部材の表面加工方法
US7684124B2 (en) Optical element and optical unit
US20110109969A1 (en) Lens barrel having light path
JP2019008201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CN110488445B (zh) 支撑组件与光学成像镜头
JP2016184082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US20080186592A1 (en) Optical element and optical unit
JP5786298B2 (ja) 鏡筒基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鏡筒の製造方法
US20120257292A1 (en) Wafer Level Lens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Wafer Level Lens Module
CN110785690A (zh) 透镜单元
US20160274337A1 (en) Snychronous camera lens module photographing all directions with single lens
JPH041533Y2 (zh)
JP2014114486A (ja) マスキング方法、マスキング済部材、表面処理方法及びレンズ鏡枠用部材
US20210048598A1 (en) Lens module
JP6439366B2 (ja) 光学部材の製造方法
TW201011452A (en) Spacer and camera module using same
CN210605156U (zh) 镜头、光学组件、移动设备及车辆
CN210776138U (zh) 遮光片及镜头结构
CN210090781U (zh)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190179126A1 (en) Lens
US20200218035A1 (en) Camera lens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camera function
JP2019133199A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08203418A (ja) 光学レンズ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10096417A1 (en) Lens arrangement and related lens modu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Termination date: 20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