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76837U - 车辆排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排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76837U
CN203876837U CN201420305541.0U CN201420305541U CN203876837U CN 203876837 U CN203876837 U CN 203876837U CN 201420305541 U CN201420305541 U CN 201420305541U CN 203876837 U CN203876837 U CN 2038768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rain hose
hole
accommodating chamber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0554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早川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142030554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768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768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768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排水结构。该车辆排水结构利用排水管(6)将进入容纳着外设可动部件(W)的容纳室(5)内的水排到车外,外设可动部件的驱动部件(21)从容纳室(5)的室壁(51)上形成的通孔(51a)中穿过,排水管(6)从通孔(51a)的正下方经过,在排水管(6)的外侧设有导水部(61),该导水部(61)将从通孔(51a)漏下的水接住并引导至排水管(6)的下游端附近的蓄水空间(K)内。采用该结构,能够防止从容纳外设可动部件(W)用的容纳室(5)的通孔(51a)漏出的水流到车体内部构件(4)上。

Description

车辆排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结构,特别是一种用排水管将进入车辆外设可动部件的容纳室内的水排到车外的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作为汽车(车辆)上的外设可动部件,例如有天窗、可动翼等。由于雨水等有时会进入容纳这些外设可动部件的容纳室内部,所以需要将所进入的雨水等通过排水管而排到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用排水管将进入车顶上设置的天窗单元内的雨水等引导到车体下部的通风机处,然后使被引导来的雨水等推开通风机的阀门而流到车外的排水结构。
另外,图6所示的现有技术的例中,在车体后部设置的可动翼单元W的左右两端部,设有容纳翼板1的驱动机构2用的容纳室5。如图6中的箭头A所示那样,有时雨水等会从车体的外侧板3与翼板1之间的间隙进入到该容纳室5内。为此,在容纳室5的底壁50上设有排水口50a,如箭头B所示那样利用排水管6将雨水等排出。
通常,在容纳室5的侧壁51上,形成有让驱动翼板1用的连杆21穿过的通孔51a,当进入容纳室5内的雨水等的量较大时蓄积在容纳室5内的水的水面高度L会暂时超过通孔51a,所以,通孔51a与连杆21之间配置有防止漏水用的圆筒状的密封构件7。
然而,由于连杆21驱动翼板1时围绕轴心转动,因而连杆21的外周面与密封构件7的内周面之间相对滑动,当密封构件7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而老化或因细微异物混入而劣化使得密封性能下降时,如图6中的箭头C所示那样,容纳室5内的水有可能从通孔51a漏出。
从通孔51a漏出的水即便是微量的,也有可能滴落到通孔51a下方的内装构件4上,而将内装构件4弄脏(如图6中的符号D所示)。另外,如果漏水量较大,水还有可能从内装构件4渗透到其另一侧的行李空间S内。因而,现有技术的车辆排水结构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9-15637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从容纳外设可动部件用的容纳室的室壁上的通孔漏出的水流到车体内部构件上的车辆排水结构。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排水结构。该车辆排水结构利用排水管将进入容纳着外设可动部件的容纳室内的水排到车外,所述外设可动部件的驱动部件从所述容纳室的室壁上形成的通孔中穿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从所述通孔的正下方经过,在所述排水管的外侧设有导水部,该导水部将从所述通孔漏下的水接住并引导至所述排水管的下游端附近的蓄水空间内。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排水结构的优点在于,由于排水管从通孔的正下方经过,在排水管的外侧设置有导水部,该导水部将从通孔漏下的水接住并引导至排水管的下游端附近的蓄水空间内,因而,能够防止从容纳外设可动部件用的容纳室漏出的水流到车体内部构件上。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排水结构中,较佳为,所述导水部被加工成,朝向所述通孔的一侧敞开并沿所述排水管延伸的沟槽。采用该结构,利用该沟槽能够接住从通孔漏下的水并使其沿排水管流动到下游侧的蓄水空间。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排水结构中,较佳为,作为所述导水部的所述沟槽与所述排水管的管壁形成为一体。采用该结构,能够在加工排水管时同时加工出沟槽,因而不需增加新的构件,能够降低成本。尤其适合于排水管是橡皮制或树脂制的情况。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排水结构中,较佳为,所述导水部由,沿所述排水管延伸且覆盖着所述排水管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吸水构件构成。采用该结构,能够利用覆盖在排水管上的吸水构件接住并吸收从容纳室漏出的水,而且,在漏水量较多的情况下,吸水构件中的水能够沿排水管流动到下游侧的蓄水空间。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排水结构中,较佳为,所述吸水构件的一侧的面被粘结在所述排水管的背对所述通孔的面上,另一侧的面上覆盖着防水构件。采用该结构,不仅能够用吸水构件接住并吸收从容纳室漏下的水,即便是在车辆剧烈振动时,吸水构件中保持的水也不会飞散出来。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车长方向看到的实施方式的车辆排水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从车宽方向看到的车辆排水结构的截面图(省略了翼板的驱动机构)。
图3是表示排水管与导水部形成为一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在排水管上安装作为导水部的沟槽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在排水管上粘结作为导水部的吸水构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现有技术的车辆排水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对于将本实用新型的车辆排水结构应用于汽车行李箱后端设置的可动翼单元W的情况进行说明。图1是从车长方向看到的可动翼单元W的端部的截面图。
如图1所示,可动翼单元W包括:翼板1、支撑翼板1的加强构件10、及在加强构件10的左右两个端部(图1中只示出一个端部)隔着加强构件10而支撑翼板1并驱动翼板1升降的驱动机构2。
在翼板1的下方,车体的外侧板3向下方凹陷并开口而形成一个用于容纳可动翼单元W的空间,在该空间内安装有从外侧板3的开口更向下方凹陷的容纳室5。该容纳室5中容纳着驱动机构2。另外,在外侧板3及容纳室5的下方设置有行李箱装饰构件(也称内装构件)4,该内装构件4的反面侧是行李箱空间S。
容纳室5被构成为,截面大致为上方开口的梯形,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侧壁51上形成有通孔51a,在底壁50上形成有排水口50a,另外,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侧壁51的上端部与外侧板3的开口边缘搭接,靠车宽方向内侧的侧壁51的上端部向平行于翼板1的方向曲折后延伸至未图示的另一端的容纳室的侧壁。
在容纳室5内容纳着驱动机构2。驱动机构2包括:连杆21、截面为L字形且上端部形成有通孔的底部支架20、可动连接构件22、及截面为L字形的顶部支架23。底部支架20的底部被固定连接在容纳室5的底壁50上。连杆21的端部旋转自由地穿过底部支架20上端的通孔之后与可动连接构件22的下端部固定连接。顶部支架23的下端部与可动连接构件22的上端部固定连接,顶部支架23的顶面与加强构件10固定连接,以支撑加强构件10。
连杆21被构成为,一端从侧壁51上形成的通孔51a穿过而进入容纳室5;另一端与未图示的电动机连接,受电动机驱动而转动。当连杆21转动时,可动连接构件22围绕连杆21的轴心转动,从而与可动连接构件22的上端部固定连接着的顶部支架23的高度和角度发生变化,使得顶部支架23所支撑的翼板1的高度及朝向发生变化。如此,通过连杆21的转动能够控制翼板1的升降。可动翼单元W被收纳的情况下,翼板1的高度与外侧板3平齐。需要使用可动翼单元W的情况下,通过使连杆21转动,来使翼板1上升而从外侧板3的开口升到车体的上方。
如图1所示,在可动翼单元W完全被容纳在外侧板3的开口及容纳室5内的情况下,可动翼单元W覆盖着外侧板3的开口,但外侧板3与翼板1之间存在间隙。当翼板1升高后,外侧板3的开口向外部敞开。因而,雨水等很容易如箭头A所示那样,从间隙进入容纳室5内。为了将蓄积在容纳室5中的水排到车外,如图2所示那样,在容纳室5的底壁50的排水口50a下设置了排水管6。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外侧板3与行李箱装饰构件4之间形成有一个角状空间,在该角状空间的角尖附近的外侧板3上设置有一端突出到外侧板3的外侧(车体外侧)、另一端突出到上述角状空间内的插管30,另外,角尖附近的行李箱装饰构件4的表面覆盖着防水板8。
排水管6被配置在上述角状空间内,其上端部与从容纳室5的排水口50a向容纳室5外延伸的插管50b固定连接;其下端口与外侧板3上的插管30固定连接。从而,蓄积在容纳室5内的水从排水口50a经由插管50b流入到排水管6中,并如图1中的箭头B所示那样沿着排水管6朝下方流动,然后经由插管30而流到外侧板3的外面(车外)。
然而,由于驱动机构2的连杆21是可滑动地插在容纳室5的侧壁51上形成的通孔51a中,虽然连杆21与通孔51a之间配置有防漏水用的密封套7,但在该密封套7的密封性能降低的情况下,容纳室5内的水有可能从通孔51a漏到容纳室5外。
具体而言,在进行翼板1的升降操作时,连杆21围绕其轴心转动,所以连杆21的外周面与密封套7的内周面滑动接触,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密封套7会发生老化而降低密封性能,另外,细微异物的侵入也会使密封套7劣化而降低密封性能。在密封套7的密封性能降低的情况下,如果进入容纳室5内的雨水等较多,容纳室5内的水位高度L达到通孔51a的高度,则如图1中的箭头C所示那样,容纳室5内的水会从通孔51a漏到容纳室5的外部,并滴落到行李箱装饰构件4上。这样漏出的水即使是少量的也会将行李箱装饰构件4弄脏,若漏水量较多,还会渗透到行李箱装饰构件4另一侧的行李空间S内。
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水管6被配置为,从通孔51a的正下方经过,并在排水管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导水部,从而用导水部将从通孔51a漏下的水接住并引导至排水管6的下游端附近,使其滴落在覆盖有防水板8的上述角状空间的角尖部分。该角尖部分为能够蓄水的蓄水空间K,蓄积在内的水会通过自然蒸发的方式排出到车外。如此,从通孔51a漏下的水便不会滴落到行李箱装饰构件4上。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上述导水部的一例,如图3所示那样,在排水管6的管壁上一体地形成有,上方(即面对着通孔51a的一侧)敞开并沿排水管6延伸的沟槽61。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那样,沟槽61具有从排水管6的管壁外表面沿着将该排水管6的截面分成两个半圆的平面向两侧延伸的左右一对槽底部61a、及从各槽底部61a的侧缘向上方折起的槽侧部61b。从而,排水管6的管壁的两侧各形成一条开口朝向通孔51a并沿排水管6延伸的沟槽。由于排水管6从通孔51a的正下方经过,所以,从通孔51a漏下的水会滴落在两个沟槽内,并沿着各沟槽流到排水管6下游端的上述蓄水空间K内,然后自然蒸发。
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排水结构,即使容纳室5的侧壁51上形成的通孔51a漏水,也能利用从通孔51a下方经过的排水管6上设有的作为导水部的沟槽61将漏下的水接住并引导至排水管6的下游端附近的上述蓄水空间K内,因而,能够防止从通孔51a漏出的水流到车体内部构件(例如行李箱装饰构件4)上。
另外,作为其它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图4所示那样,将例如用橡胶或树脂等制成的槽形构件62作为导水部而安装在排水管6上。具体而言,将上方敞开、槽底宽度稍宽于排水管6直径的槽形构件62,以敞开侧朝着通孔51a、槽内嵌入排水管6的状态,用多个固定带62a固定在排水管6上。如此,从通孔51a漏下的水便会滴落在槽形构件62内,并沿着该槽形构件62流到排水管6下游端的上述蓄水空间K内,然后自然蒸发。
另外,作为其它的实施方式,也可以如图5所示那样,将用吸水材料制成的吸水构件63作为导水部而安装在排水管6上。具体而言,将由粘结层63b、海绵层63a、及防水层63c构成的板状吸水构件63的粘结层63b粘结在排水管6的背对着通孔51a一侧的面上。如此,从通孔51a漏下的水便会滴落在该吸水构件63的海绵层63a内。被海绵层63a吸收的水可以自然蒸发,在漏水量很大的情况下,水会沿着排水管6流到排水管6下游端的上述蓄水空间K内,然后自然蒸发。由于海绵层63a的底面被防水层63c覆盖,所以即使车辆剧烈震荡,海绵层63a中的水也不会飞散到周围。另外,海绵层63a还能够发挥缓冲作用而保护排水管6、减轻振动。
在上述说明中,对导水部的不同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导水部的结构只要是能将从容纳室5的通孔51a漏出的水接住并引导至排水管6的下游端的蓄水空间K的结构即可。沟槽61、槽形构件62、吸水构件63的形状、大小及设置状态可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设定。另外,吸水构件63也可以不包括防水层63c。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行李箱装饰构件4与外侧板3所构成的角形空间的角尖部分作为蓄水空间K,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可以将蓄水空间K形成在导水部的端部。也可根据车辆内各部件的配置状况而适宜地设定蓄水空间K。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将可动翼单元W作为外设可动部件的例子,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也适用于车辆上的其他具有驱动机构的外设可动部件的容纳空间的排水结构。

Claims (5)

1.一种车辆排水结构,利用排水管将进入容纳着外设可动部件的容纳室内的水排到车外,所述外设可动部件的驱动部件从所述容纳室的室壁上形成的通孔中穿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管从所述通孔的正下方经过,
在所述排水管的外侧设有导水部,该导水部将从所述通孔漏下的水接住并引导至所述排水管的下游端附近的蓄水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水部被加工成,朝向所述通孔的一侧敞开并沿所述排水管延伸的沟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作为所述导水部的所述沟槽与所述排水管的管壁形成为一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水部由,沿所述排水管延伸且覆盖着所述排水管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吸水构件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水构件的一侧的面被粘结在所述排水管的背对所述通孔的面上,另一侧的面上覆盖着防水构件。
CN201420305541.0U 2014-06-10 2014-06-10 车辆排水结构 Active CN2038768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05541.0U CN203876837U (zh) 2014-06-10 2014-06-10 车辆排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05541.0U CN203876837U (zh) 2014-06-10 2014-06-10 车辆排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76837U true CN203876837U (zh) 2014-10-15

Family

ID=51677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05541.0U Active CN203876837U (zh) 2014-06-10 2014-06-10 车辆排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768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20806A (ja) * 2014-12-24 2016-07-07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クーリングユニットの排水部材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120806A (ja) * 2014-12-24 2016-07-07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用クーリングユニットの排水部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79450B2 (en) Weather strip having a drainage structure
CN105121197B (zh) 天窗设备
CN203876837U (zh) 车辆排水结构
CN204210285U (zh) 应用于汽车天窗的天窗滑轨、汽车天窗以及汽车
CN202703211U (zh) 汽车天窗结构
CN202225715U (zh) 一种汽车天窗滑轨
CN108116207A (zh) 车辆天窗的排水结构
KR20120000564U (ko) 빗물유입방지가 가능한 지게차 캐빈
CN111267591A (zh) 雨天汽车天窗开闭控制方法
CN202389169U (zh) 一种车顶天窗导轨
CN202463523U (zh) 一种汽车天窗滑轨
CN210101288U (zh) 一种汽车天窗导轨
CN203623558U (zh) 汽车天窗后排水槽
CN204915212U (zh) 一种汽车的玻璃角窗
CN210852013U (zh) 客车行李舱门的密封结构
CN202448717U (zh) 一种客车行李舱门密封结构
CN203211057U (zh) 平面形汽车侧窗
JP2004217152A (ja) バックドアの雨だれ防止構造
KR101157585B1 (ko) 자동차용 우산 보관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자동차
CN202448719U (zh) 一种客车行李舱门密封结构
KR100372113B1 (ko) 연료 주입구 구조
CN2910649Y (zh) 一种汽车天窗的新型框架
CN219903985U (zh) 一种进风组件、车载空调及车辆
CN217892724U (zh) 汽车尾翼排水机构及汽车尾翼装置
CN104442316A (zh) 一种防漏水汽车天窗导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