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67680U - 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 - Google Patents

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67680U
CN203867680U CN201420218542.1U CN201420218542U CN203867680U CN 203867680 U CN203867680 U CN 203867680U CN 201420218542 U CN201420218542 U CN 201420218542U CN 203867680 U CN203867680 U CN 2038676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ing fin
air cavity
row air
engine
exhaus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185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剑青
张华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ea Power Machinery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dea Power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dea Power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dea Power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185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676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676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6768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舷外机,具体为一种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系统和冷却系统,排气系统由排气管道、第一排气腔、弯管、第二排气腔和排气口构成,冷却系统由多组散热片、进水口和排水口构成。本实用新型利用发动机的冷却水,再次冷却排气管,即采用渐进式并例散热片,冷却水从上端第一散热片,流下至第二散热片,第二散热片要比第一散热片短,中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使冷却水从相对的两个散热片中流入下一组散热片,周而复始,使其达到最完美的冷却效果;发动机在怠速运行时,由于受到水面载体的阻力,无法正常运行,此时气流随着排气管侧面的小孔进入排气腔,然后排出机外,不但能够避免发动机熄火,还能达到净化废气的作用。

Description

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舷外机,具体为一种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舷外机迷宫式怠速排气装置中,最为关键性的部件即为舷外机发动机的排气管装置,它设置在水上装置中,温度较高,而且噪音超过100分贝,发动机在怠速运行时,缸内压力可达0.8KG/cm2左右,温度约为350℃左右。与其它发动机排气管的不同之处,在与冷却方式的不同,汽车、摩托车的排气管内管没有诸多通孔,且外管内填充有消音棉,内管为一具有双重管壁的复合管体形成复合式内管,靠诸多的并例膨胀室,达到消音、隔热的效果。由于舷外机发动机的排气结构不同,冷却形式不同,即要考虑排气的畅通,又要考虑排气管的炽热,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且现有的舷外机排气系统,在启动发动机时,由于初速度较慢,一般转速在200转/分左右,排气压力较小,再加上受到水压的阻力,要想直接排入水下装置,非常困难,并且因为排气压力受阻,还会导致发动机熄火,无法正常运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系统和冷却系统,所述的排气系统由排气管道、第一排气腔、弯管、第二排气腔和排气口构成,排气管道上设置有连通第一排气腔的小孔,第一排气腔和第二排气腔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的弯管穿过所述的隔板连通第一排气腔和第二排气腔,排气口设置在第二排气腔上部的外壁上;所述的冷却系统由多组散热片、进水口和排水口构成,多组散热片交替设置在排气管道的外壁上,每组散热片由两片构成,即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第一散热片设置在进水口的正下方,第一散热片与水平方向呈30-60度夹角,第二散热片设置在第一散热片下方且流经第一散热片的冷却水能够流经第二散热片,第二散热片的长度小于第一散热片长度,第二散热片与第一散热片倾斜角度相同且倾斜方向相反,相邻的两组散热片能够交替接触冷却水,所述的进水口设置在第一排气腔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散热片正上方,所述的排水口设置在第一排气腔的底部。
所述的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孔直径为10mm,小孔距离第一排气腔的顶部为143mm。
所述的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排气腔底部设置有活性炭。
所述的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管的两个开口均朝下设置。
所述的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管位于第二排气腔内的长度是位于第一排气腔内的长度的2倍以上。
所述的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片至少设置两组。
所述的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片位于第一排气腔内的排气管道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利用发动机的冷却水,再次冷却排气管,一举两得,即采用渐进式并例散热片,冷却水从上端第一散热片,流下至第二散热片,第二散热片要比第一散热片短,中间留有足够的空间,使冷却水从相对的两个散热片中流入下一组散热片,周而复始,使其达到最完美的冷却效果;发动机在怠速运行时,由于受到水面载体的阻力,无法正常运行,此时气流随着排气管侧面的小孔进入排气腔,然后排出机外,不但能够避免发动机熄火,还能达到净化废气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舷外机发动机冷起动成功率提升97%以上;
2.发动机排气口正常温度在350℃左右,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冷却系统,可下降到150℃-180℃;
3.舷外机的使用寿命提升50%以上;
4. 解决了舷外机初速度容易熄火的问题;
5.由于排气经过多道排气内腔的吸附使噪音有明显的降低;
6.油耗降低5%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上装置,2-排气管道,3-第一排气腔,4-第二排气腔,5-隔板,6-弯管,7-小孔,8-活性炭,9-排气口,10-第一散热片,11-第二散热片,12-进水口,13-排水口,14-冷却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舷外机由设在最上端的发动机、中部的水上装置和最下端的水下装置构成,发动机与水上装置上端连接,水上装置下端与水下装置的上端连接,发动机排气系统排出的气体经过水上装置和水下装置后排入水中,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管装置设置在水上装置1内部。
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包括排气系统和冷却系统,排气系统由排气管道2、第一排气腔3、弯管6、第二排气腔4和排气口9构成,排气管道2上设置有连通第一排气腔3的小孔7,小孔7直径为10mm,小孔7距离第一排气腔3的顶部为143mm,第一排气腔3和第二排气腔4之间设置有隔板5,弯管6穿过隔板5连通第一排气腔3和第二排气腔4,弯管6的两个开口均朝下设置,弯管6位于第二排气腔4内的长度是位于第一排气腔3内的长度的2倍以上,排气口9设置在第二排气腔4上部的外壁上,第二排气腔4底部设置有活性炭8;冷却系统由多组散热片、进水口12和排水口13构成,多组散热片交替设置在位于第一排气腔3内的排气管道2外壁上,每组散热片由两片构成,即第一散热片10和第二散热片11,第一散热片10设置在进水口12的正下方,第一散热片10与水平方向呈30-60度夹角,第二散热片11设置在第一散热片10下方且流经第一散热片10的冷却水14能够流经第二散热片11,第二散热片11的长度小于第一散热片10长度,第二散热片11与第一散热片10倾斜角度相同且倾斜方向相反,相邻的两组散热片能够交替接触冷却水14,进水口12设置在第一排气腔3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散热片10正上方,排水口13设置在第一排气腔3的底部,冷却水14从进水口12进入,然后经多组散热片散热后,从排水口13排出。
为了减少废气的排出量,在第一排气腔或第二排气腔底部设置活性炭,对废气能起到一定的净化效果;弯管的两个开口均朝下设置,且弯管位于第二排气腔内的长度是位于第一排气腔内的长度的倍以上,这样,位于第一排气腔内的弯管短,可以方便的将第一排气腔内的废气收集起来排出,位于第二排气腔内的弯管长,可以方便废气与活性炭的接触,达到净化废气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再次利用发动机冷却水的水源冷却排气管,排气管外侧设有并例多排散热片,散热片至少设置两组,以最大限度的冷却散热片,降低排气管的温度,使排气管尾端温度降至150℃-180℃;排气管采用铝合金材料铸成,在离发动机和法兰面(即第一排气腔顶部)143mm处设置处一个直径为10mm的小孔,当发动机处于怠速950-1050rpm时,排气由此小孔进入第一排气腔。
本实用新型对舷外机本身的噪音量和机体温度也有很好的控制,大大提高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使用安全性,对舷外机本身也提高了使用寿命。

Claims (7)

1.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系统和冷却系统,所述的排气系统由排气管道、第一排气腔、弯管、第二排气腔和排气口构成,排气管道上设置有连通第一排气腔的小孔,第一排气腔和第二排气腔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的弯管穿过所述的隔板连通第一排气腔和第二排气腔,排气口设置在第二排气腔上部的外壁上;所述的冷却系统由多组散热片、进水口和排水口构成,多组散热片交替设置在排气管道的外壁上,每组散热片由两片构成,即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第一散热片设置在进水口的正下方,第一散热片与水平方向呈30-60度夹角,第二散热片设置在第一散热片下方且流经第一散热片的冷却水能够流经第二散热片,第二散热片的长度小于第一散热片长度,第二散热片与第一散热片倾斜角度相同且倾斜方向相反,相邻的两组散热片能够交替接触冷却水,所述的进水口设置在第一排气腔的顶部且位于第一散热片正上方,所述的排水口设置在第一排气腔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孔直径为10mm,小孔距离第一排气腔的顶部为14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排气腔底部设置有活性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管的两个开口均朝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管位于第二排气腔内的长度是位于第一排气腔内的长度的2倍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片至少设置两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片位于第一排气腔内的排气管道外壁上。
CN201420218542.1U 2014-04-30 2014-04-30 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676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18542.1U CN203867680U (zh) 2014-04-30 2014-04-30 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18542.1U CN203867680U (zh) 2014-04-30 2014-04-30 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67680U true CN203867680U (zh) 2014-10-08

Family

ID=516486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18542.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67680U (zh) 2014-04-30 2014-04-30 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676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9635A (zh) * 2022-04-28 2022-07-08 广西玉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艇发动机排气管的换热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19635A (zh) * 2022-04-28 2022-07-08 广西玉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艇发动机排气管的换热方法及装置
CN114719635B (zh) * 2022-04-28 2023-11-03 广西玉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速艇发动机排气管的换热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47224U (zh) 组合式消音器
CN102937388B (zh) 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
CN101793470B (zh) 蜂窝式变径管散热器
CN203867680U (zh) 舷外机发动机排气管装置
CN201943786U (zh) 尿素箱液位传感器
CN205578066U (zh) 一种新型消音器
CN203925677U (zh) 舷外机散热系统
CN203615586U (zh) 一种高寒地区井筒防冻加热器
CN206430509U (zh) 一种铸件用的清洗烘干一体装置
CN201488591U (zh) 强油循环风冷却器
CN205138256U (zh) 冷却塔降噪系统
CN204154139U (zh) 消音冷却塔
CN201600055U (zh) 蜂窝式变径管散热器
CN202221255U (zh) 用于钻井平台的余热回收换热器
CN211343118U (zh) 一种单缸水冷静音发电机组
CN204787954U (zh) 一种油温调节器
CN204665982U (zh) 一种水冷式管壳油冷却器
CN210977639U (zh) 一种持久使用的矿用车辆尾气处理装置
CN207299971U (zh) 一种冷却塔高效消音装置
CN204002978U (zh) 空冷式平行流油冷器
CN203939565U (zh) 水冷式消音器
CN203563493U (zh) 非全封闭式畜禽养殖舍内部喷雾降温装置
CN203454372U (zh) 一种片式换热消声器
CN202003981U (zh) 一种大型电脑cpu液冷散热器
CN207313155U (zh) 氧化锌回收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1100 City District of Yuh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Yuhang Road No. 26 Building 5 layer 2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sea power machinery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310018 No. 13 standard factory building, seven industrial park, Ha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Hidea Power Machinery Co., Ltd.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eng Huali

Inventor before: Lu Jianq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Huajie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