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67300U - 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及可判定内部开锁的锁头 - Google Patents

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及可判定内部开锁的锁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67300U
CN203867300U CN201420110704.XU CN201420110704U CN203867300U CN 203867300 U CN203867300 U CN 203867300U CN 201420110704 U CN201420110704 U CN 201420110704U CN 203867300 U CN203867300 U CN 2038673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tapered end
end rotating
shell fragment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1070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东
高永昊
卢武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1070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673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673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6730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及可判定内部开锁的锁头,其中检测机构包括底座、弹片、微动开关,微动开关的开关触头抵接或紧邻于弹片的活动端上,锁头转轴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弹片的活动端抵接或紧邻于锁头转轴的表面,锁头转轴表面设有锁头转轴自初始位置转动时驱使弹片的活动端带动开关触头向触发所需方向偏移的导引部;锁头采用以上检测机构对用于带动锁芯室内部分转动的锁头转轴进行转动检测。本实用新型制造成本低,装配简单,不受外部的条件限制,稳定性及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及可判定内部开锁的锁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头检测结构及锁头,具体为一种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及可判定内部开锁的锁头。
背景技术
锁头是锁具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由锁体、锁芯、拨块等组成,其中锁芯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供室内开锁操作使用的锁芯室内部分和供室外开锁操作使用的锁芯室外部分,拨块位于锁芯室内部分和锁芯室外部分之间,锁芯室内部分或锁芯室外部分旋转时都能带动拨块转动从而实现开锁动作。
对于智能锁头,要实现室外开锁,除了要使用齿形正确的钥匙外,还需要输入一正确的电信号才能驱动锁芯室外部分转动,该电信号可以为ID码、指纹识别信号、影像识别信号等;而要实现室内开锁,一般不需要输入上述电信号,通过旋转门把或通过插入齿形正确的钥匙便能够带动锁芯室内部分转动。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要实现室外开锁或室内开锁所需的条件是不同的,室外开锁时,在没有正确电信号的情况下,拨块转动会被判断为非法开锁,而室内开锁时,在没有正确电信号的情况下,拨块转动会被判断为正常开锁。因此,要正确区分非法开锁和正常开锁的前提是对锁头为室内开锁或是室外开锁进行判断。
目前在智能锁头中主要利用两种方式对室内开锁进行检测判断。其中一种方式是在室内设置红外感应装置,当装置检测到用户于室内一侧操作时,在没有正确电信号下进行开锁动作也会判断为正常开锁。红外感应装置成本高且功耗大,容易误判,不适于常规使用。另一种方式是在室内把手上设置触摸感应装置,当手握把手进行室内开锁时,该触摸感应装置被触发,形成室内开锁的检测触发信号,此时把手旋转带动拨块转动会被判断为正常开锁。触摸感应装置触发的条件是需要与人体皮肤进行接触从而产生导电信号,当人们手上戴有手套时触摸感应装置不会动作,存在感应不灵敏和不可靠的问题。
因此,目前并没有一种适合的检测机构来对智能锁头的室内开锁和室外开锁进行检测判断,智能锁头在进行室内开锁和室外开锁判断时存在多种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此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原理巧妙、工作可靠、检测准确,基于此机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可判定内部开锁的锁头,此锁头能够准确地进行室内开锁判断。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于所述锁头转轴转动时保持静止;一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上,另一端为活动端;一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固定于所述底座上,具有一开关触头,所述开关触头抵接或紧邻于弹片的活动端上;其中,所述锁头转轴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弹片的活动端抵接或紧邻于锁头转轴的表面,锁头转轴表面设有锁头转轴自初始位置转动时驱使弹片的活动端带动开关触头向触发所需方向偏移的导引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引部构造为锁头转轴自初始位置转动时挤压弹片的活动端偏离锁头转轴轴心的结构,所述开关触头抵接或紧邻于弹片的活动端背向锁头转轴轴心的一侧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引部为沿锁头转轴周向布置的直槽,锁头转轴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弹片的活动端与直槽的表面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直槽的宽度与弹片的活动端的宽度匹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导引部为沿锁头转轴周向间隔设置在锁头转轴表面的两凸起,所述锁头转轴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弹片的活动端抵接或紧邻于两凸起上,或抵接或紧邻于两凸起之间的锁头转轴表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锁头转轴为多边形柱,所述导引部为多边形柱的外周表面,所述锁头转轴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弹片的活动端抵接或紧邻于多边形柱的其中一侧面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锁头转轴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弹片的活动端以受压的状态抵接于锁头转轴的表面,所述导引部为分布于该处表面两侧并向锁头转轴轴心收缩的曲面,所述开关触头抵接于弹片的活动端面向锁头转轴轴心的一侧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弹片的活动端与开关触头抵接或紧邻的位置处构造为面向开关触头凸出的弧形曲面。
一种可判定内部开锁的锁头,包括锁体、设于锁体内的锁芯以及拨块,所述锁芯包括可分别驱动拨块拨动的锁芯室内部分和锁芯室外部分,锁芯室内部分置于拨块靠近室内的一侧以供室内开锁操作使用,锁芯室外部分置于拨块靠近室外的一侧以供室外开锁操作使用,所述锁头包括用于带动锁芯室内部分转动的锁头转轴,还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底座固定于所述锁体上,底座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锁头转轴穿过所述通孔与锁体内的锁芯室内部分固接,所述锁头转轴的顶端安装有用于手动带动锁头转轴旋转的门把,所述门把与底座形成腔体,所述弹片和所述微动开关设于所述腔体内。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有: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机构利用弹片、微动开关以及锁头转轴上的导引部配合工作实现对锁头转轴的转动检测,当锁头转轴转动时,弹片活动端在自身弹力及导引部的作用下定向偏移,由于微动开关的开关触头是抵接于弹片活动端上的,所以微动开关的开关触头会被弹片活动端带动触发,一旦触发,微动开关便会输出相应信号,即只要锁头转轴自初始位置转动,那么微动开关会立刻响应,输出触发信号,基于此触发信号可以方便地判断出锁头转轴的转动状态。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机构利用机械触发的方式对锁头转轴进行检测,制造成本低,装配简单,不受外部的条件限制,稳定性及可靠性高。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锁头应用了上述检测机构对用于带动锁芯室内部分转动的锁头转轴进行转动检测,同样具有成本低、装配简单、使用方便、稳定性及可靠性高的优点,此锁头能够准确地进行内部开锁的判定,确保锁头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机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附图2为检测机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附图3为检测机构第一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4为检测机构第二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5为检测机构第三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6为检测机构第四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7为检测机构第五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锁头一种实施例的立体图;
附图9为附图8中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10为附图8中实施例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照附图1至附图3,本实用新型的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主要部分包括有底座1、弹片2、微动开关3以及设于锁头转轴5表面上的导引部4。其中底座1在锁头转轴5转动时保持静止,弹片2和微动开关3都固定于底座1上,当锁头转轴5转动时弹片2和微动开关3不会跟随转动。弹片2的一端设为活动端21,能够以弹片2固定于底座1上的一端为支点偏移。微动开关3是一种现有的产品,其具有一开关触头31,当开关触头31向触发所需方向偏移时,微动开关3触发,形成触发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开关触头31顺时针偏移时微动开关3被触发。微动开关3的开关触头31抵接或紧邻于弹片2的活动端21上,当弹片2的活动端21偏移时,开关触头31会被带动,在本实施例中,弹片2的活动端21以其固定端为支点顺时针偏移时,会带动开关触头31顺时针偏移,从而驱使微动开关3触发产生信号。
锁头转轴5具有一初始状态,即锁头100不进行开锁时锁头转轴5未转动时的状态,此时对应的转向位置为锁头转轴5的初始位置。为了使得锁头转轴5转动时能够驱使活动端21偏移,锁头转轴5的表面上设有导引部4。该导引部4改变锁头转轴5表面的形状,当导引部4跟随锁头转轴5自初始位置转动时,其能够作用于弹片2的活动端21上,驱使弹片2的活动端21带动开关触头31向触发所需方向偏移。要使得弹片2活动端21偏移,导引部4可以挤压其偏离锁头转轴轴心51,导引部4也可以向锁头转轴轴心51收缩以使得弹片2活动端21向轴心靠近,后一种情况下需要配合弹片2的活动端21自身的弹力动作。
在本实施例中,导引部4为锁头转轴5自初始位置转动时挤压弹片2的活动端21偏离锁头转轴轴心51的结构,对应地,开关触头31抵接(也可以紧邻)于弹片2的活动端21背向锁头转轴轴心51的一侧上。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导引部4为设置在锁头转轴5表面沿其周向布置的直槽,锁头转轴5处于初始位置时弹片2的活动端21与直槽的表面贴合。易知的是,当锁头转轴5处于初始位置时,弹片2的活动端21与锁头转轴轴心51的距离最近,锁头转轴5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直槽的端部会挤压弹片2的活动端21逐渐偏离锁头转轴轴心51,从而使得弹片2的活动端21顺时针转动,并进一步驱使开关触头31动作。当导引部4采用如本实施例中的直槽结构时,锁头转轴5的整体形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如本实施例中的圆柱形,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柱形状。
导引部4采用直槽结构的另一优点是能够将弹片2的活动端21限定于直槽内,确保锁头转轴5转动时活动端21能够保持在与底座1平行的某一平行位置上。因此,直槽的宽度优选与弹片2的活动端21的宽度匹配,即直槽的宽度等于活动端21的宽度或稍大于活动端21的宽度。
另外,为了更好地与开关触头31接触,弹片2的活动端21与开关触头31抵接或紧邻的位置处构造为面向开关触头31凸出的弧形曲面。这种弧形曲面与开关触头31接触良好,不会产生卡位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检测机构具体的工作原理是,锁头转轴5未转动时处于初始状态,此时弹片2活动端21采用如附图3所示的方式贴紧于直槽的表面上。当锁头转轴5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以直槽的两端为支点挤压弹片2活动端21偏离轴心,即使得弹片2活动端21偏移。弹片2活动端21进一步向外挤压开关触头31,使得微动开关3触发,产生触发信号,表明该锁头转轴5发生转动。当锁头转轴5复位时,弹片2活动端21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重新复位,微动开关3的开关触头31也重新复位。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将该直槽扩展为一设在锁头转轴5表面与锁头转轴轴心51平行的切面也是可行的。另外,在锁头转轴5的表面上形成一圈用于限定弹片2活动端21滑动的凹槽,然后将直槽进一步设置在此凹槽内,这种实施例也是可行的,能够更好地对弹片2进行限位。
参照附图4及附图5,本实施例中的导引部4也是为锁头转轴5自初始位置转动时挤压弹片2的活动端21偏离锁头转轴轴心51的结构。导引部4为沿锁头转轴5周向间隔设置在锁头转轴5表面的两凸起,其中附图4中的第二实施例锁头转轴5处于初始位置时弹片2的活动端21抵接或紧邻于两凸起上,而附图5中的第三实施例弹片2的活动端21则抵接或紧邻于两凸起之间的锁头转轴5表面上。故当锁头转轴5自初始位置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凸起部位会将弹片2的活动端21向顺时针方向挤压,从而触发微动开关3。这两实施例中导引部4所采用的凸起结构可以为凸点,也可以为与锁头转轴轴心51平行的凸楞。同理,锁头转轴5除了可以采用如实施例中所示的圆柱形结构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规则或不规则的柱形结构。
参照附图6,本实施例中的锁头转轴5直接采用一多边形柱实现。本实施例中的为六边形,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三边形、四边形等等。本实施例中的导引部4即为多边形柱的外周表面。锁头转轴5于初始位置时弹片2的活动端21贴紧于多边形柱的其中一个侧面上,当锁头转轴5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弹片2的活动端21会被多边形柱的楞挤压偏移,从而触发微动开关3。本实施例中的检测机构工作时,锁头转轴5处于初始位置之外的状态转动时,也能触发微动开关3产生触发信号。当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只将锁头转轴5上与弹片2活动端21接触的一圈表面构造为多边形柱,锁头转轴5于该部分之外可以采用其他所需的形状。
参照附图7,与上述的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锁头转轴5自初始位置转动时导引部4能够驱使弹片2的活动端21向锁头转轴轴心51一侧偏移。具体地,锁头转轴5处于初始位置时弹片2的活动端21以受压的状态抵接于锁头转轴5的表面,导引部4为分布于该处表面两侧并向锁头转轴轴心51收缩的曲面。弹片2活动端21初始时所贴紧的表面处相当于一凸起,当锁头转轴5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弹片2的活动端21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紧贴锁头转轴5表面向其轴心一侧偏移。此时,微动开关3的开关触头31抵接或紧邻于弹片2活动端21面向锁头转轴轴心51的一侧上。当锁头转轴5自初始位置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弹片2活动端21在自身弹力的作用下紧贴锁头转轴5表面逆时针偏移,从而驱使微动开关3触发。
以上的实施例中,锁头转轴5上的导引部4可以是与锁头转轴5一体成型的结构,也可以是独立于锁头转轴5本体之外的,通过套接的方式安装于锁头转轴5外周,如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和第三实施例的导引部4可以构造为一能够套接于锁头转轴5外周的环形体,只需将凸起设置在该环形体表面上即可。
具体的,参照附图8至附图10,本实用新型的锁头100主要由锁体101、设于锁体101内的锁芯以及拨块104等组成。其中,锁芯包括可分别驱动拨块104拨动的锁芯室内部分102和锁芯室外部分103,锁芯室内部分102置于拨块104靠近室内的一侧以供室内开锁操作使用,锁芯室外部分103置于拨块104靠近室外的一侧以供室外开锁操作使用。当用户在室内进行开锁操作时锁芯室内部分102动作,当用户在室外进行开锁操作时锁芯室外部分103动作。
要判定内部开锁还是外部开锁,需要对拨块104究竟是由锁芯室内部分102带动还是锁芯室外部分103带动进行鉴别。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方法是对锁芯室内部分102的转动进行检测,由于锁芯室内部分102是由锁头转轴5带动的,因此当检测到锁头转轴5转动时,即可认为是室内正常开锁。本实用新型的锁头100采用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来对锁头转轴5的转动进行检测。
如前所述,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主要部分包括有底座1、弹片2、微动开关3以及设于锁头转轴5表面上的导引部4,具体可以采用前述任一种检测机构实施例中的结构实现。
在本实用新型的锁头100中,锁头转轴5和锁芯室内部分102之间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可以为互相独立结构。当为互相独立结构时,锁头转轴5采用套接于锁芯室内部分102外周的方式固定。
检测机构中的底座1在锁头转轴5转动时是保持静止的,因此,此底座1优选固定于锁体101上。锁体101的一侧用于放置锁芯室内部分102的贯通腔体的壁上设有凹槽,底座1用于连接锁体101的部分则设有与该贯通腔体形状对应的插头,底座1利用插头插接到锁体101的贯通腔体上时能够形成稳定的连接关系。底座1的中部设有通孔,锁头转轴5穿过通孔与锁体101内的锁芯室内部分102固接。
锁头转轴5一般由一门把105带动旋转。考虑到底座1需要固定不动,因此门把105需要直接安装在锁头转轴5上,并且与底座1隔开。但为了保证锁头100结构的紧凑性,门把105整体构造为罩形,其覆盖于底座1的上方,与底座1形成腔体。此腔体用于容置安装在底座1上的电子元器件,包括弹片2、微动开关3以及其他的控制芯片、供电电池等。由于底座1是固定不动的,且被门把105密包保护,因此安装底座1上的电子元器件能够得到良好的保护,不易损坏,可靠性高。
工作时,当锁头转轴5自初始位置转动时,锁芯室内部分102跟随动作,此时微动开关3会被触发,生成触发信号,基于此触发信号便可以判断出为锁芯室内部分102发生转动。当判断为锁芯室内部分102转动时,拨块104所发生的拨动动作将会被视为正常开锁过程。假若在判断为并非锁芯室内部分102转动的情况下进行开锁,需要配合是否有正确认证电信号来判断,当并未输入认证电信号时会被判断为非法开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己,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座(1),所述底座(1)于所述锁头转轴(5)转动时保持静止;
一弹片(2),所述弹片(2)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另一端为活动端(21);
一微动开关(3),所述微动开关(3)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具有一开关触头(31),所述开关触头(31)抵接或紧邻于弹片(2)的活动端(21)上;
其中,所述锁头转轴(5)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弹片(2)的活动端(21)抵接或紧邻于锁头转轴(5)的表面,锁头转轴(5)表面设有锁头转轴(5)自初始位置转动时驱使弹片(2)的活动端(21)带动开关触头(31)向触发所需方向偏移的导引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4)构造为锁头转轴(5)自初始位置转动时挤压弹片(2)的活动端(21)偏离锁头转轴轴心(51)的结构,所述开关触头(31)抵接或紧邻于弹片(2)的活动端(21)背向锁头转轴轴心(51)的一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4)为沿锁头转轴(5)周向布置的直槽,锁头转轴(5)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弹片(2)的活动端(21)与直槽的表面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槽的宽度与弹片(2)的活动端(21)的宽度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4)为沿锁头转轴(5)周向间隔设置在锁头转轴(5)表面的两凸起,所述锁头转轴(5)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弹片(2)的活动端(21)抵接或紧邻于两凸起上,或抵接或紧邻于两凸起之间的锁头转轴(5)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头转轴(5)为多边形柱,所述导引部(4)为多边形柱的外周表面,所述锁头转轴(5)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弹片(2)的活动端(21)抵接或紧邻于多边形柱的其中一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头转轴(5)处于初始位置时所述弹片(2)的活动端(21)以受压的状态抵接于锁头转轴(5)的表面,所述导引部(4)为分布于该抵接处表面两侧并向锁头转轴轴心(51)收缩的曲面,所述开关触头(31)抵接于弹片(2)的活动端(21)面向锁头转轴轴心(51)的一侧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2)的活动端(21)与开关触头(31)抵接或紧邻的位置处构造为面向开关触头(31)凸出的弧形曲面。
9.一种可判定内部开锁的锁头,包括锁体(101)、设于锁体(101)内的锁芯以及拨块(104),所述锁芯包括可分别驱动拨块(104)拨动的锁芯室内部分(102)和锁芯室外部分(103),锁芯室内部分(102)置于拨块(104)靠近室内的一侧以供室内开锁操作使用,锁芯室外部分(103)置于拨块(104)靠近室外的一侧以供室外开锁操作使用,所述锁头(100)包括用于带动锁芯室内部分(102)转动的锁头转轴(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锁头转轴(5)转动检测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判定内部开锁的锁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固定于所述锁体(101)上,底座(1)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锁头转轴(5)穿过所述通孔与锁体(101)内的锁芯室内部分(102)固接,所述锁头转轴(5)的顶端安装有用于手动带动锁头转轴(5)旋转的门把(105),所述门把(105)与底座(1)形成腔体,所述弹片(2)和所述微动开关(3)设于所述腔体内。
CN201420110704.XU 2014-03-12 2014-03-12 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及可判定内部开锁的锁头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673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10704.XU CN203867300U (zh) 2014-03-12 2014-03-12 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及可判定内部开锁的锁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10704.XU CN203867300U (zh) 2014-03-12 2014-03-12 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及可判定内部开锁的锁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67300U true CN203867300U (zh) 2014-10-08

Family

ID=51648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10704.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67300U (zh) 2014-03-12 2014-03-12 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及可判定内部开锁的锁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673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2576A (zh) * 2020-09-18 2020-12-01 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转动检测式锁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12576A (zh) * 2020-09-18 2020-12-01 广东科徕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转动检测式锁具
CN112012576B (zh) * 2020-09-18 2024-02-09 广东好太太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转动检测式锁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26814B2 (en) Wireless ultra-low power portable lock
US826964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lectronic lock key indicator
CN204754490U (zh) 一种智能挂锁
BR112015028896B1 (pt) Dispositivo de detecção de contato
JP2016223277A (ja) 鍵駆動装置
US8085125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n electronic key usage history indicator
CN203867300U (zh) 锁头转轴转动检测机构及可判定内部开锁的锁头
KR20220101546A (ko) 전자적 자물쇠를 위한 범용 스마트 인터페이스
US4485381A (en) Coded electronic locking devices
US20210172203A1 (en) Smart door lock
KR102347021B1 (ko) 균열감지 모니터링 장치
CN204609521U (zh) 磁控智能锁、机箱机柜及磁控系统
KR101417840B1 (ko) 도구에 의한 해정 조작이 방지되는 도어록 장치
KR101602141B1 (ko) 차량의 슬림형 스마트 카드키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04728836U (zh) 一种智能挂锁电路装置
US6382007B1 (en)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for determining key cuts for tumbler and wafer locks
CN103790444B (zh) 钥匙微动开锁自动记录电子锁机构
CN203879141U (zh) 锁具输入单元
CN207588829U (zh) 触摸传感器
JP3103193U (ja) ロックにおけるコア構造
CN205089082U (zh) 一种插槽锁锁芯控制组件
TWM624014U (zh) 電子鎖
CN110892456A (zh) 机电锁系统
CN210924703U (zh) 有源钥匙和智能锁
CN108225171B (zh) 角度检测装置、解锁装置及钥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122

Address after: High tech Zone Tangjiawan town of Harbin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rovince Zhuhai City Road 519000 No. 1 1 E301-17

Patentee after: ZHUHAI UTAIO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Guangdong city of Zhuhai province Xiangzhou Yinhua Road No. 102

Patentee before: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118

Address after: 519085 No. 68, Jinhong 7th Road, High-tech Zone, Zhuhai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UHAI UNITECH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1 E301-17, 1 Harbin Industrial Road, Tangjia Bay, Zhuhai high tech Zone,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HUHAI UTAIOT TECHNOLOGY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