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60459U - 上半身用衣物 - Google Patents

上半身用衣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60459U
CN203860459U CN201420151643.1U CN201420151643U CN203860459U CN 203860459 U CN203860459 U CN 203860459U CN 201420151643 U CN201420151643 U CN 201420151643U CN 203860459 U CN203860459 U CN 2038604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s
lines portion
support
supports
pos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5164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本晶子
山田隆登
须藤舞
角野真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co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aco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coal Corp filed Critical Wacoal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604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6045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Undergarments, Swaddling Clothes, Handkerchiefs Or Underwea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减轻伏案工作时对身体造成的负担的上半身用衣物。本实用新型的上半身用衣物包括前后身部(101)和一对袖部(10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姿势支持线条部(103),姿势支持线条部包括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和第二支持线条部(103C),第一支持线条部包括从一对袖部通过前后身部的背面侧的穿着时的肩胛骨的位置直到背部中心附近的左右对称地配置的两个线条部,第二支持线条部包括从前后身部的背面侧的背部中心附近到前面侧,左右对称地配置在沿着穿着时的胸廓下部的位置的两个线条部,姿势支持线条部的束紧力和穿着时的与肌肤间的摩擦阻力中的至少一者比所述衣物的姿势支持线条部以外的部分大。

Description

上半身用衣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半身用衣物。
背景技术
历来,作为姿势矫正用或运动用,有具有束紧力强的线条部的衣物。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案有一种衣物,为了保护肩和上肢部,在衣物的背部部分呈X字状地配置强束紧力部,并且强束紧力部配置为跨袖孔。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案有一种衣物,为了矫正姿势,束紧力比其他部位更强的两个带状的张力部,设置为在后面大致平行地在左右方向延伸,左右两侧绕到前面侧并且在前面侧沿着袖口弯曲,所述张力部的右侧端部和左侧端部在前面分别与所述张力部的右侧端部和左侧端部相连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专利第31158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2064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所述专利文献1的衣物和所述专利文献2的衣物,不能成为与伏案工作时的姿势对应的构成,不能减轻伏案工作时对身体造成的负担。
于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轻伏案工作时对身体造成的负担的上半身用衣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半身用衣物,其包括前后身部和一对袖部,所述上半身用衣物的特征在于:
还包括姿势支持线条部,
所述姿势支持线条部包括第一支持线条部和第二支持线条部,
所述第一支持线条部包括从所述一对袖部通过所述前后身部的背面侧的穿着时的肩胛骨的位置到背部中心附近的左右对称地配置的两个线条部,
所述第二支持线条部包括从所述前后身部的背面侧的背部中心附近到前面侧,左右对称地配置在沿着穿着时的胸廓下部的位置的两个线条部,
所述姿势支持线条部的束紧力和穿着时的与肌肤之间的摩擦阻力中的至少一者,比所述衣物的所述姿势支持线条部以外的部分大。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包括前后身部的上半身用衣物,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姿势支持线条部,
所述姿势支持线条部包括第一支持线条部和第二支持线条部,
所述第一支持线条部包括从胳膊部通过所述前后身部的背面侧的穿着时的肩胛骨的位置直到背部中心附近的左右对称地配置的两个线条部,
所述第二支持线条部包括从所述前后身部的背面侧的背部中心附近到前面侧,左右对称地配置在沿着穿着时的胸廓下部的位置的两个线条部,
所述姿势支持线条部的束紧力和穿着时的与肌肤之间的摩擦阻力中的至少一者,比所述衣物的所述姿势支持线条部以外的部分大。
发明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半身用衣物为如上所述的构成,因此能够减轻伏案工作时对身体造成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半袖衬衫100的图,图1(a)是半袖衬衫100的背面图,图1(b)是半袖衬衫l00的穿着状态的正面立体图,图1(c)是半袖衬衫100的穿着状态的背面立体图。
图2:图2是从背面侧看人体的肌肉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3:图3是在从背面侧看人体的骨骼的一部分的示意图中,应用了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半袖衬衫100的第一支持线条部的图。
图4:图4(a)是从背面侧看人体的骨骼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4(b)是从侧面方向看人体的骨骼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5:图5(a)~(c)是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半袖衬衫100的第三支持线条部的变形的图。
图6:图6是说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半袖衬衫100的第二支持线条部的配置的图。
图7:图7是表示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半袖衬衫100的变形例的图。
图8: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半袖衬衫200的图。图8(a)是半袖衬衫200的背面图,图8(b)是半袖衬衫200的穿着状态的正面立体图。
图9: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半袖衬衫300的背面图。
图10: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半袖衬衫400的图。图10(a)是半袖衬衫400的背面图,图14(b)是半袖衬衫400的穿着状态的正面立体图。
图11: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的半袖衬衫500的图。图11(a)是半袖衬衫500的背面图,图11(b)是半袖衬衫500的穿着状态的正面立体图。
图12: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方式的半袖衬衫600的背面图。
图13: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方式的半袖衬衫700的背面图。
图14:图1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方式的半袖衬衫800的背面图。
图15:图1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方式的半袖衬衫900的图。图15(a)是半袖衬衫900的背面图,图15(b)是半袖衬衫900的穿着状态的正面立体图,图15(c)是用于说明所述第九实施方式的第二支持线条部的图。
图16:图1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十实施方式的半袖衬衫1000的背面图。
图17:图1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实施方式的半袖衬衫1100的背面图。
图18:图1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方式的半袖衬衫1200的背面图。
图19:图1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十三实施方式的半袖衬衫1300的背面图。
图20:图2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第十四实施方式的无袖衬衫1400的图。图20(a)是无袖衬衫1400的背面图,图20(b)是无袖衬衫1400的穿着状态的正面立体图,图20(c)是无袖衬衫1400的穿着状态的背面立体图。
图21:图2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穿着评价的结果的图表。
图22:图22(a)和图22(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穿着评价的结果的图。
图23:图2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穿着评价的结果的图表。
图24:图24是说明伏案工作时的姿势的特征的图。
符号说明
1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1300上半身用衣物(半袖衬衫)
1400上半身用衣物(无袖衬衫)
101、201、301、1401前后身部
102、202、302袖部
103、103′、203、303、403、503、603、703、903、1103、1203、1403姿势支持线条部
103A、103A′、303A、403A、503A、603A、703A、1103A、1403A第一支持线条部
103B、103B′、603B、703B、1203B、1403B第三支持线条部
103C、103C′、503C、603C、703C、903C、1403C第二支持线条部
804领部
S背部中心
T肩胛骨
T1肩胛棘
T2下角
L第七胸椎
M第八胸椎
N第九胸椎
X斜方肌
Y三角肌
P乳房下边缘线的最下点
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上半身用衣物举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被以下的例子限定和限制。而且,在下述图1~图24中,对同一部分添加同一符号。
(第一实施方式)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100。本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为半袖衬衫(以下也称为“衬衫”。)。图1(a)为衬衫100的背面图,图1(b)为衬衫100的穿着状态的正面立体图,图1(c)为衬衫100的穿着状态的背面立体图。如图1(a)、(b)和(c)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衬衫100包括前后身部101和一对袖部102,还包括姿势支持线条部103。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女性用的衣物为例,举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也能够适用于男性用的衣物。
在本实施方式中,姿势支持线条部103包括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第二支持线条部103C和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而且,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包括从一对袖部102通过前后身部101的背面侧的穿着时的肩胛骨T的位置直到背部中心S附近的左右对称地配置的两个线条部103(A-1)和103(A-2)。另外,第二支持线条部103C包括从前后身部101的背面侧的背部中心S附近到前面侧,左右对称地配置在沿着穿着时的胸廓下部的位置的两个线条部103(C-1)和103(C-2)。另外,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包括在前后身部101的背面侧左右对称地配置在覆盖穿着时的斜方肌的一部分的位置的两个线条部103(B-1)和103(B-2)。在此,所谓“背部中心”是说前后身部的背面侧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在穿着时沿着穿着者的脊椎的线),所谓“背部中心附近”是说与上述背部中心接近的部分。而且,所谓“左右”可以是从前侧看的左右,也可以是从后侧看的左右。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姿势支持线条部103的束紧力比衬衫100的姿势支持线条部103以外的部分大。
在此,说明伏案工作时的姿势的特征。所谓“伏案工作”,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说的是办公或书写等在桌上进行的全部工作或学习等。在伏案工作时,如图24所示,成为胳膊向前伸出,从头到脖子向前倾斜的体势。由此,需要支承向前伸出的胳膊和倾斜的脖子、头,因此对脖子和从肩到背部的肌肉造成负担。而且,随着时间的经过,对肌肉的负担变大。
当穿着本实施方式的衬衫100时,将胳膊向前伸出时,在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产生要缩回的束紧力。因此,如图1(b)的箭头E1所示,上臂外旋,胳膊被拉向腋下。而且,由于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配置成通过肩胛骨的位置直到背部中心附近,因此如图1(c)的箭头E2所示,肩胛骨相互被拉向背部的中心部(左右方向的内侧)。由此,姿势变好,能够保持自然挺胸的状态。另外,当脖子向前倾斜时,在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产生束紧力。由此,斜方肌被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支承,能够防止脖子向前倾斜。图2中用X表示的肌肉为斜方肌。另外,通过利用第二支持线条部103C支承胸廓下部,能够稳定地保持利用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和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做出的姿势。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三支持线条部不是必须的构成要素。即使在没有第三支持线条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第一支持线条部保持自然挺胸的姿势,通过第二支持线条部使该姿势稳定,因此能够改善伏案工作时的姿势。这样,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改善伏案工作时特征性地看到的姿势,减轻加在身体上的负担。
在现有的姿势矫正用或运动用的衣物中,为了不限制胳膊的动作,避开肩胛骨的位置配置有具有束紧力的线条部。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持线条部配置为通过肩胛骨的位置。如本实用新型,将线条部配置为从袖部通过肩胛骨的位置直到背部中心附近,由此如上所述,能够与将胳膊向前伸出这个伏案工作时的特征性的动作相对应地对姿势进行支承。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减轻伏案工作时加在身上的负担时,具有特别显著的效果。另外,如本实用新型,姿势支持线条部通过肩胛骨的位置,由此能够将姿势支持线条部的作用直接施加在肩胛骨。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支持线条部能够高效地将肩胛骨拉向内侧。
图3表示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的配置的图。图3是在从背面侧看人体的骨骼的一部分的示意图中应用了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的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配置为通过肩胛骨T的肩胛棘T1和下角T2间的区域。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通过的肩胛骨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制,只要以能够将肩胛骨拉到内侧的方式配置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b)所示,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从袖部102的前面侧开始配置。由此,在成为将胳膊向前伸出的姿势时,能够使胳膊从前侧外旋,靠近腋下。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只要配置于袖部102即可,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的袖部102的端点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配置成在袖部102通过三角肌对应部。图2中用Y表示的肌肉为三角肌。三角肌为使胳膊向前抬起时工作的肌肉。因此,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通过三角肌对应部,从而能够使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的束紧力直接作用于使胳膊上下动作的肌肉,因此优选。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了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从覆盖袖部102的前面侧的三角肌的位置开始形成的例子,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根据商品的样式,从覆盖与三角肌邻接的二头肌的位置开始形成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配置成在背部中心附近通过从第七胸椎至第九胸椎中任一胸椎附近。这样,通过配置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以从第七胸椎至第九胸椎中任一胸椎的附近为支点拉左右的肩胛骨,能够有效地使肩胛骨内转,成为挺胸的姿势,因此优选。另外,图4表示说明第七胸椎至第九胸椎的位置的图。图4(a)是从背面侧看人体的骨骼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图4(b)是从侧面方向看人体的骨骼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如图4(a)和图4(b)所示,第七胸椎L、第八胸椎M和第九胸椎N为脊柱的S字弯部的弯曲点,是成为上半身的重心的位置。而且,上述第七胸椎至第九胸椎位于上半身的质量中心,在就座状态下以上述的质量中心为支点,由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将胳膊背面侧拉,由此也有背部难以蜷曲,且能够将腋下勒紧这样的优点。另外,该位置是在运动时比较难以受到身体的各种各样的动作的影响的位置。因此,通过将左右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的连结点设为第七胸椎至第九胸椎中任一胸椎的附近,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的位置稳定,能够防止由支持线条部103A支承的目标位置偏移,将该偏移抑制到最小限。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之所以使用“附近”一词,意思是即使存在从指定的位置的一些偏移,在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范围内也没有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是从袖部102的前面侧通过三角肌对应部,再通过肩胛骨的位置,朝向背部中心附近的第七胸椎至第九胸椎中任一胸椎附近的位置描绘自然的曲线而形成的。由此,能够根据将胳膊向前伸出的动作,将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的作用高效地作用于胳膊和肩胛骨,因此优选。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配置成在前后身部101的背面侧分别覆盖左右斜方肌的一部分的上下方向的区域。而且,左右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的上部通过用与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相同的原材料形成的线条部103D相互且间接地连结。由此,能够防止左右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间的间隔在穿着时过度扩展,能够将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的束紧力有效地作用于斜方肌,因此优选。在此,所谓“上下”是指穿着状态下的上下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的上部通过由相同原材料形成的线条部103D相互且间接地连结,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如图5(a)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左右第三支持线条部也可以通过上部与前后身部的领口101A连结,而相互且间接地连结。另外,如图5(b)所示,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也可以通过形成为倒U字状来相互且直接地连结。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左右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之间的区域整体(图5(a)中用斜线表示的区域)用具有束紧力的原材料形成时,紧固力加强,因此优选仅连结上部,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三支持线条部只要左右对称地配置在覆盖斜方肌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即可,例如如图5(c)所示,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的下侧也可以分支。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了设有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的例子,但是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例如,根据商品的样式也可以采用不设置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的结构。但是,由于第三支持线条部主要对支承脖子的斜方肌进行支持,因此具有在进行长时间伏案工作的情况下能够减轻身体的负担的优点,设置第三支持线条部的结构更合适。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上所述,第二支持线条部103C从前后身部101的背面侧的背部中心附近到前面侧,左右对称地配置在沿着穿着时的胸廓下部的位置。具体而言,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第二支持线条部103C配置于从肋骨的下方起两根肋骨量的位置附近。这样,通过将具有束紧力的第二支持线条部沿着胸廓下部从前后身部的背部中心附近到前面侧,能够支承胸廓,能够稳定地保持由第一和第三支持线条部形成的姿势。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持线条部103C配置成在前后身部101的前侧直到从图6所示的乳房下边缘线的最下点P向正下方落下的假设线(图中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线)的位置。通过将第二支持线条部103C配置成直到该位置,支承胸廓的力平衡较好地进行作用,因此优选。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前后身部的前面侧的第二支持线条部103C的端点没有特别限制。例如,第二支持线条部103C也可以在前后身部101的前面侧相连结。但是,该情况下,在前后身部101的前面侧束紧力变大时,穿着时就会感觉瘦小,因此在前后身部101的前面侧优选相对地减小束紧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的上部连结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和第二支持线条部103C在背部中心附近相互连结。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和第二支持线条部103C在第七胸椎至第九胸椎中的任一胸椎附近的位置相连结。这样,通过第一~第三支持线条部相互连结,姿势支持线条部103的位置稳定,能够使姿势支持线条部103的作用适当地作用于目标位置,因此优选。
在本实用新型中,姿势支持线条部103的束紧力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比衣物的其他部分的束紧力大即可,但优选在将胳膊向前伸出时能够发挥作用的程度。由此,身体不会超过需要地被拘束,穿着感良好。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第三支持线条部之间束紧力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是,第一~第三支持线条部的束紧力不同的情况下,为了不阻碍第一支持线条部的作用,优选第一支持线条部的束紧力比第二和第三支持线条部的束紧力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姿势支持线条部103是将具有束紧力的原材料安装在衬衫100上而形成的。在本实用新型中,姿势支持线条部103使用的原材料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是具有束紧力的原材料即可,例如能够举出:弹力带、弹力网状织物、弹力花边、双向针织品、弹力织物(bare jersey)等。另外,也可以通过在衬衫100上涂敷树脂提高束紧力来形成姿势支持线条部103。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姿势支持线条部103也可以通过局部地改变衬衫100的编织组织来形成。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烂花加工(拔触加工),在衬衫100的布料上形成对应于姿势支持线条部103的部分。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将上半身用衣物作为半袖衬衫100的例子,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衣物也可以是例如称为西装或工作服的外衣。该情况下也能够获得与本实施方式的半袖衬衫100同样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中,姿势支持线条部103以外的前后身部和袖部能够使用的原材料没有特别限制,但是由于用适于身体的原材料形成的衣物在穿着时姿势支持线条部的位置不易偏离预先设定的位置,因此优选。作为姿势支持线条部103以外的前后身部和袖部能够使用的原材料,例如能够举出经编织物、圆编织物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左右对称配置的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1)和103(A-2)也可以分别由另外的部件构成,通过在背部中心附近相互连结而形成,也可以整体由一个部件构成。另外,关于左右对称配置的第二支持线条部103(C-1)和103(C-2),可以分别由另外的部件构成,通过在背部中心附近相互连结而形成,也可以整体由一个部件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姿势支持线条部103的束紧力比半袖衬衫100的姿势支持线条部103以外的部分大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姿势支持线条部103也可以形成为,穿着时的与肌肤间的摩擦阻力比衣物的姿势支持线条部103以外的部分大。下面,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图7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即半袖衬衫100′。图7是衬衫100′的背面图。在本例中,姿势支持线条部103′形成为穿着时的与肌肤间的摩擦阻力比衬衫100′的姿势支持线条部103′以外的部分大。具体而言,姿势支持线条部103′在穿着时每单位面积的与肌肤间的摩擦阻力,与衬衫100′的其他部分的每单位面积的与肌肤间的摩擦阻力相比相对大。由此,在姿势支持线条部103′的肌肤侧赋予防滑的功能。
如果穿着本例的衬衫100′,首先当向前伸出胳膊时,在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在其与肌肤之间产生摩擦阻力,因此胳膊外旋而被拉向腋下,肩胛骨相互被拉向背部的中心部。另外,当脖子向前倾时,在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在其与肌肤之间产生摩擦阻力,能够防止脖子向前倾。进而,通过在第二支持线条部103C′的肌肤侧产生摩擦阻力,胸廓下部被支承,能够稳定地保持由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和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作出的姿势。
在本例中,上述摩擦阻力没有特别限制,只要是能够支承姿势的程度即可。作为姿势支持线条部103′,例如也可以使用树脂印刷(print)或纳米纤维等相对于肌肤的摩擦阻力比较大的原材料。另外,也可以将姿势支持线条部103′形成为衬衫100′的针织物的一部分。该情况下,也可以仅改变对应于姿势支持线条部103′的区域地形成衬衫100′的编织组织,也可以仅改变对应于姿势支持线条部103′的区域的纱线种类地形成衬衫100′的编织组织。
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姿势支持线条部也可以形成为束紧力和穿着时的与肌肤间的摩擦阻力两者比衣物的姿势支持线条部以外的部分大。
(穿着客观评价)
[穿着客观评价1]
制作图1所示的类型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半袖衬衫100,进行穿着评价。在本评价中,10名评论员穿着本实用新型的衬衫100进行5分钟的伏案工作,对各评论员测定肩(斜方肌)的肌肉活动量,求得其平均值。另外,作为比较例,对于没有姿势支持线条部的半袖衬衫(现有产品的衬衫)也同样进行测试,求得各评论员的肩的肌肉活动量的平均值。而且,上述的肌肉活动量是使用表面肌电图在右肩的斜方肌上部肌纤维膜上设置电极来进行测量。
图21的图表表示其结果。如图21所示,穿着了本实用新型的衬衫100的情况下,与穿着现有产品的衬衫的情况相比较,肩的肌肉活动量小。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可知,减轻了肩的肌肉的负担。另外,测定值的危险率不足5%(p<0.05),在统计学上认为是有意义的差。
[穿着客观评价2]
制作图1所示的类型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半袖衬衫100,进行穿着评价。在本评价中,9名评论员穿着本实用新型的衬衫100进行5分钟伏案工作,通过目视观察了伏案工作开始时、3分后和5分后的腋下的打开的情况、肩胛骨的打开的情况、脖子的倾斜情况。另外,作为比较例,对没有姿势支持线条部的半袖衬衫(现有产品的衬衫)也进行同样的测试,通过目视观察了腋下的打开的情况、肩胛骨的打开的情况、脖子的倾斜情况。
图22表示其结果。图22(a)是表示评论员中的1名穿着本实用新型的衬衫100时的结果的图,图22(b)是表示同一评论员穿着现有产品的衬衫时的结果的图。如图22(b)所示,在穿着现有产品的衬衫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经过3分后、5分后,腋下打开,肩胛骨间也打开。另外,脖子也向前倾斜。与此相反,如图22(a)所示,在穿着本实用新型的衬衫100的情况下,即使在3分后和5分后,腋下也没有打开,肩胛骨之间也没有打开。另外,脖子也没有向前倾斜。在9名评论员中的8名得到了与此同样的结果。
(穿着主观评价)
[穿着主观评价1]
制作图1所示的类型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1的半袖衬衫100,进行穿着评价。在本评价中,使10名评论员穿着本实用新型的衬衫100进行5分钟伏案工作。另外,作为比较例,使相同的10名评论员穿着没有姿势支持线条部的半袖衬衫(现有产品的衬衫)进行5分钟的伏案工作。
其结果是,10名中的8名回答为穿着本实用新型的衬衫100时肩的负担少。另外,10名中的7名回答为穿着本实用新型的衬衫100时背部的负担少。而且,10名中的8名回答为穿着本实用新型的衬衫100时能够集中作业。
另外,关于本实用新型的衬衫100的穿着感,征求了评论员的意见,得到了以下回答,即“向前伸出手进行电脑的操作时感觉舒服”、“肩、背部、腰被支承”、“没有对肩施力”、“肩很舒服地动作”。由此,能够确认本实用新型的衬衫能够减轻工作时的身体的负担。
[穿着主观评价2]
制作图1所示的类型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半袖衬衫100,进行穿着评价。在本评价中,使10名评论员穿着本实用新型的衬衫100在9时~12时和13时~18时期间进行伏案工作。而且,每1小时按5阶段(1:负担感小~5:负担感大)评价肩和背部的负担感,求得评价的平均值。另外,作为比较例,对没有姿势支持线条部的半袖衬衫(现有产品的衬衫)也同样进行评价,求得评价的平均值。
图23的图表表示其结果。如图23所示,与穿着现有产品的衬衫的情况相比较,穿着本实用新型的衬衫100时获得了负担感少的评价。另外,在现有产品的衬衫中,随着时间经过负担感变大,与此相反,在穿着本实用新型的衬衫时,即使时间经过负担感也不变大。
另外,对于本实用新型的衬衫100的穿着感,征求了评论员的意见,得到了以下回答,即“感觉胸口打开”、“总是在15时左右负担感达到峰值,但是即使在15时左右也过得相当舒适”、“感觉支承起上半身”、“尽管总是在傍晚时肩部感觉有负担感,但是今天与平时相比没有负担感”。由此,能够确认本实用新型的衬衫即使在进行长时间的伏案工作的情况下,也能够减轻身体的负担。
(第二实施方式)
图8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200。本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为半袖衬衫。图8(a)为衬衫200的背面图,图8(b)为衬衫200的穿着状态的正面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衬衫200从领口到袖下进行倾斜的裁剪(缝纫),袖从肩开始连续的所谓插肩袖类型的半袖衬衫。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身部201和袖部202成为与插肩袖对应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除此以外的、姿势支持线条部103的配置等其他部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这样,本实用新型也能够适用于插肩袖的衣物。
(第三实施方式〕
图9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300。本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为半袖衬衫。图9是衬衫300的背面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衬衫300为袖孔深且宽松的半袖衬衫。
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身部301和袖部302为袖孔部分宽裕的形状。另外,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姿势支持线条部303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比较,第一支持线条部303A的从肩胛骨的位置到袖部302的宽度较宽。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胳膊向前伸出而袖部302的布料成为撑开(支撑)的状态时,在第一支持线条部303A产生束紧力,胳膊被拉向腋下侧。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袖部有宽裕,与穿着者的胳膊不贴合,因此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扩大袖部302的第一支持线条部303A的宽度,能够适当地使第一支持线条部的力进行作用。这样,本实用新型也能够适用于例如蝙蝠袖(袖口瘦、腋部肥的袖子)那样的袖孔深且宽松的衣物。
(第四实施方式)
图10表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400。本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为半袖衬衫。图10(a)是衬衫400的背面图,图10(b)是衬衫400的穿着状态的正面立体图。
如图10(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姿势支持线条部403的第一支持线条部403A通过肩胛骨上部的位置,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支持线条部103A相比较,弯部变大。另外,如图10(a)和图10(b)所示,第一支持线条部403A在袖部通过上臂部下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这样,本实用新型能够适当调整姿势支持线条部的配置,调节束紧力或摩擦阻力所作用的位置。
(第五实施方式)
图11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500。本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为半袖衬衫。图11(a)是衬衫500的背面图,图11(b)是衬衫500的穿着状态的正面立体图。
如图11(a)和图11(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衬衫500的姿势支持线条部503中的第一支持线条部503A和第二支持线条部503C,形成为随着向前面侧端部去宽度变宽。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本实施方式,例如在前后身部101用容易伸展的布料形成的情况下,能够适合用作增强姿势支持线条部503的束紧力或摩擦阻力的样式。
(第六实施方式)
图12表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600的背面图。本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为半袖衬衫。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持线条部603A、第二支持线条部603C和第三支持线条部603B,通过在前后身部101和袖部102涂敷树脂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上述第一~第三支持线条部(姿势支持线条部603)是在前后身部101和袖部102的肌肤侧的相反侧涂敷点状的树脂印刷而形成的。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线条部603D也涂敷同样的树脂印刷。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这样,在本实用新型中,姿势支持线条部也可以通过涂敷树脂形成。而且,在前后身部和袖部的肌肤侧涂敷树脂印刷时,能够使姿势支持线条部的摩擦阻力比衬衫的其他部分大。
(第七实施方式)
图13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700的背面图。本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为半袖衬衫。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支持线条部703A、第二支持线条部703C和第三支持线条部703B(姿势支持线条部703),支持部α以隔开一定的间隔断续地排列的方式配置。这样,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第三支持线条部也可以使支持部断续地排列而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持部α例如可以通过涂敷树脂印刷,或者安装垫布,或者局部地改变前后身部101和袖部102的布料的编织组织而形成。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条部703D也与第一~第三支持线条部同样地形成。
(第八实施方式)
图14表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800的背面图。本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为半袖衬衫,衬衫800是具有覆盖脖子的筒状的领部804的高领类型的衬衫。
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的上部与领部804连结。而且,领部804用比前后身部101更低伸缩的原材料形成。由此,能够防止左右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之间的间隔在穿着时过于宽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和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这样,本实用新型也能够适用于高领类型的衣物。
在本实施方式中,领部804使用的原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只要是比前后身部101更低伸缩的原材料即可,例如,能够列举出圆编织物、经编织物、纺织品等。
(第九实施方式)
图15表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900。本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为半袖衬衫。图15(a)是衬衫900的背面图,图15(b)是衬衫900的穿着状态的正面立体图。
如图15(a)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身部101的背面侧的下侧部分整体为第二支持线条部903C。具体而言,在前后身部101的背面侧,包括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支持线条部l03C和第二支持线条部103C下侧的部分的部分为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支持线条部903C。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衬衫900的前面侧如图15(b)所示,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这样,在衣物的背面侧,通过扩大地设计姿势支持线条部903的第二支持线条部903C,能够进一步使姿势稳定。
本实施方式的第二支持线条部903C也可以形成为整体具有相同程度的束紧力,但是对于比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支持线条部103C对应的部分更靠下侧的部分(图15(c)中用斜线表示的部分),也可以将束紧力设定为较弱,调整穿着时的紧固力。
(第十实施方式)
图16表示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1000的背面图。本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为半袖衬衫。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之间的区域整体(图16中用斜线表示的区域R),与第一~第三支持线条部同样地用具有束紧力的原材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如上所述,当左右第三支持线条部103B之间的区域整体用具有束紧力的原材料形成时,紧固力增强,也可以根据想实现的穿着感,如本实施方式的那样形成。而且,对于区域R,也可以设定比第一~第三支持线条部弱的束紧力,调整穿着时的紧固感。
(第十一实施方式)
图17表示本实用新型第十一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1100的背面图。本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为半袖衬衫。在本实施方式中,姿势支持线条部1103的第一支持线条部1103A的肩部分的宽度形成为比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宽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这样,在本实用新型中,姿势支持线条部的宽度能够根据想实现的束紧力或摩擦阻力的强度等适当设定。
(第十二实施方式)
图18表示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1200的背面图。本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为半袖衬衫。在本实施方式中,姿势支持线条部1203的第三支持线条部1203B沿着上下方向大致笔直地形成。而且,第三支持线条部1203B的上部与前后身部101的领口101A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这样,在本实用新型中,能够根据设计等适当地调整姿势支持线条部的位置。
(第十三实施方式)
图19表示本实用新型第十三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1300的背面图。本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为半袖衬衫。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前后身部101的背面侧,包括从第二支持线条部103C的下侧沿背部中心附近向下方向延伸的线条部1305。在本实施方式中,线条部1305以与第一~第三支持线条部相同的结构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通过具有这样的线条部1305,背肌由线条部1305支承,因此,身体躯干部容易稳定。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进一步稳定保持由姿势支持线条部形成的伏案工作时的姿势。
(第十四实施方式)
图20表示本实用新型第十四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1400。本实施方式的上半身用衣物为无袖类型的衬衫(以下也称为“无袖衬衫”。)。图20(a)为无袖衬衫1400的背面图,图20(b)为无袖衬衫1400的穿着状态的正面立体图,图20(c)为无袖衬衫1400的穿着状态的背面立体图。如图20(a)、(b)和(c)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无袖衬衫1400包括前后身部1401,还包括姿势支持线条部1403。
在本实施方式中,姿势支持线条部1403包括第一支持线条部1403A、第二支持线条部1403C、第三支持线条部1403B。而且,第一支持线条部1403A包括从胳膊部通过前后身部1401的背面侧的穿着时的肩胛骨T的位置直到背部中心S附近的左右对称地配置的两个线条部1403(A-1)和1403(A-2)。另外,第二支持线条部1403C包括从前后身部1401的背面侧的背部中心S附近到前面侧,左右对称地配置在沿着穿着时的胸廓下部的位置的两个线条部1403(C-1)和1403(C-2)。另外,第三支持线条部1403B包括左右对称地配置在前后身部1401的背面侧中覆盖穿着时的斜方肌的一部分的位置上的两个线条部1403(B-1)和1403(B-2)。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左右第三支持线条部1403B的上部通过用与第三支持线条部1403B相同的原材料形成的线条部1403D相互连结。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持线条部1403A通过穿着者的胳膊部的三角肌的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无袖衬衫1400没有袖部,因此,第一支持线条部1403A设置为直接挂在穿着者的胳膊部。而且,如图20(b)所示,第一支持线条部1403A的前面侧端部与前后身部1401的前面侧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姿势支持线条部1403是将具有束紧力的原材料安装在无袖衬衫1400上而形成的,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对于姿势支持线条部1403中前后身部1401所包括的部分,可以在前后身部涂敷树脂而形成,或者也可以局部地改变前后身部的编织组织来形成,还可以通过烂花加工而形成。另外,姿势支持线条部1403也可以形成为与肌肤间的摩擦阻力比无袖衬衫1400的其他部分大。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他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这样,本实用新型也能够适用于无袖类型的衬衫。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将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适用于无袖衬衫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也能够将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应用于无袖衬衫。
以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例举出半袖衬衫和无袖衬衫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这些具体例中记载的方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样式。例如,除了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衣物以外,也能够适用于例如长袖衬衫、贴身衣物等其他各种衣物。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上半身用衣物能够减轻伏案工作时对身体造成的负担,其用途没有限定,可以在广泛的领域中使用。

Claims (11)

1.一种上半身用衣物,其包括前后身部和一对袖部,所述上半身用衣物的特征在于:
还包括姿势支持线条部,
所述姿势支持线条部包括第一支持线条部和第二支持线条部,
所述第一支持线条部包括从所述一对袖部通过所述前后身部的背面侧的穿着时的肩胛骨的位置直到背部中心附近的左右对称地配置的两个线条部,
所述第二支持线条部包括从所述前后身部的背面侧的背部中心附近到前面侧,左右对称地配置在沿着穿着时的胸廓下部的位置的两个线条部,
所述姿势支持线条部的束紧力和穿着时的与肌肤之间的摩擦阻力中的至少一者,比所述衣物的所述姿势支持线条部以外的部分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半身用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姿势支持线条部还包括第三支持线条部,
所述第三支持线条部包括左右对称地配置在所述前后身部的背面侧中穿着时覆盖斜方肌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上的两个线条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半身用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持线条部配置成在所述袖部通过三角肌对应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上半身用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持线条部配置成在所述背部中心附近通过第七胸椎到第九胸椎中任一个的附近。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半身用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支持线条部配置成在所述前后身部的背面侧分别覆盖左右斜方肌的一部分的上下方向的区域,
左右所述第三支持线条部的上部相互直接或间接地连结。
6.如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上半身用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支持线条部与所述第一支持线条部的上部连结,且所述第一支持线条部和所述第二支持线条部在所述背部中心附近相互连结。
7.如权利要求1、2和5中任一项所述的上半身用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持线条部的所述袖部侧的端点的位置配置于所述袖部的前面侧。
8.如权利要求1、2和5中任一项所述的上半身用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衣物为半袖衬衫。
9.一种包括前后身部的上半身用衣物,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姿势支持线条部,
所述姿势支持线条部包括第一支持线条部和第二支持线条部,
所述第一支持线条部包括从胳膊部通过所述前后身部的背面侧的穿着时的肩胛骨的位置直到背部中心附近的左右对称地配置的两个线条部,
所述第二支持线条部包括从所述前后身部的背面侧的背部中心附近到前面侧,左右对称地配置在沿着穿着时的胸廓下部的位置的两个线条部,
所述姿势支持线条部的束紧力和穿着时的与肌肤之间的摩擦阻力中的至少一者,比所述衣物的所述姿势支持线条部以外的部分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半身用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姿势支持线条部还包括第三支持线条部,
所述第三支持线条部包括左右对称地配置在所述前后身部的背面侧中穿着时覆盖斜方肌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的两个线条部。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上半身用衣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持线条部在所述胳膊部通过三角肌的位置。
CN201420151643.1U 2013-03-29 2014-03-31 上半身用衣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6045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3696 2013-03-29
JP2013073696A JP2014198912A (ja) 2013-03-29 2013-03-29 上半身用衣類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60459U true CN203860459U (zh) 2014-10-08

Family

ID=51641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5164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60459U (zh) 2013-03-29 2014-03-31 上半身用衣物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198912A (zh)
CN (1) CN20386045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4254A (zh) * 2016-11-22 2018-02-23 许文华 脊椎侧弯矫正衣
CN110198644A (zh) * 2017-01-27 2019-09-03 虎谷株式会社 衣服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82905B1 (ja) * 2016-03-30 2017-02-22 和子 與芝 体形補整衣類
KR102431539B1 (ko) * 2017-07-19 2022-08-10 토라따니 가부시키가이샤 의류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80807B2 (ja) * 2005-04-12 2010-11-17 株式会社ワコール 上半身部を有する衣類
JP4444988B2 (ja) * 2007-05-10 2010-03-31 敏宏 丹羽 姿勢矯正衣類
JP2010189784A (ja) * 2009-02-16 2010-09-02 Toyama Univ 被服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14254A (zh) * 2016-11-22 2018-02-23 许文华 脊椎侧弯矫正衣
CN107714254B (zh) * 2016-11-22 2020-05-22 许文华 脊椎侧弯矫正衣
CN110198644A (zh) * 2017-01-27 2019-09-03 虎谷株式会社 衣服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98912A (ja) 2014-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58719B (zh) 具有罩杯部的衣物
CN104066347B (zh) 衣服
CN203860459U (zh) 上半身用衣物
CN204362979U (zh) 上半身用衣物
CN102811636B (zh) 带裆的衣服
CN103458720A (zh) 服装
JP5747643B2 (ja) 補整機能を有する衣類
JP3146561U (ja) 整形衣料
JP5486932B2 (ja) シャツ
JP6824612B2 (ja) 衣服
CN102724890A (zh) 具有罩杯部的衣物
JP5420086B2 (ja) スポーツ用上衣
CN105455204A (zh) 带有罩杯部的衣服
JP2006144194A (ja) インナー・ウェア
KR102390206B1 (ko) 체형교정용 상의
JP6177617B2 (ja) 上半身用衣類
CN104684423B (zh) 下身衣物
KR200440294Y1 (ko) 여학생용 체형보정 조끼
JP6055244B2 (ja) 体形補整機能を備えた上半身用衣類
JP3215271U (ja) 袖の長さを調整可能な上着
JP3178293U (ja) 伸縮性裏地を用いた上着
KR101924510B1 (ko) 상체에 착용하는 팔 토시가 구비된 속셔츠
NO752883L (zh)
CN204317514U (zh) 新型运动衬衫
CN103619203B (zh) 上衣的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

Termination date: 2018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