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60022U - 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60022U
CN203860022U CN201420153522.0U CN201420153522U CN203860022U CN 203860022 U CN203860022 U CN 203860022U CN 201420153522 U CN201420153522 U CN 201420153522U CN 203860022 U CN203860022 U CN 2038600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fills
fill
band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535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国忠
李兆东
樊啟洲
周勇
黄海东
刘青
张沙沙
翟康毅
张强
雷志强
卢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201535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600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600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6002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o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包括充种带本体,所述充种带本体外表面上设有充种室,所述充种室的口部沿运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充种齿,所述充种齿朝向所述充种室的一侧设有向外倾斜的导向内斜齿面,所述导向内斜齿面与所述充种带本体外表面的夹角α为30~60°。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充种室的口部两侧分别加设一个带导向内斜齿面的充种齿,这样,在充种过程中,所述充种齿会对种子产生扰动,使种子在所述导向内斜齿面的梳理和导向作用下顺利进入所述充种室,避免了“结拱现象”的发生,漏播率低,结构简单。适用于种子的高速精量穴播。

Description

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排种器的充种带,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土地流转的加快推进,一些大型农场、农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正迅速蓬勃发展,田块由原来的几亩、几十亩增加到几百亩、几千亩,甚至上万亩。这样,传统的撒播技术、机械直播和插秧技术,因速度慢、耗时长和延误农时,已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同时,虽然飞机撒播技术适合大田作业,但其代价高,目前很难推广。因此,发展高速精量穴播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而排种器作为精量直播技术的核心,其性能是保证高速精量穴播的前提。
中国专利ZL200810150293.6公开了一种带式排种器,其由排种箱、开沟铲柄、开沟铲组成,所述的开沟铲柄上部与排种箱的下底连通,下部前端与开沟铲连接,后端为出种口,在由排种箱和开沟铲柄形成的通道内三角形安装有三个皮带轮,皮带轮的外周套有排种带,排种带上有排种孔;在由排种箱和开沟铲柄形成的通道内还设有一个带调节螺栓的调节板。虽然该带式排种器比传统播种技术的播种效率高,但其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在没有外力扰动下,种子间存在一定的内聚力,所以该排种器在充种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结拱现象”,从而使得排列无序的种子很难进入充种带(即排种带)的充种室(即排种孔),漏播率极高,不利于种子的高速精量穴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漏播率的带充种齿的充种带。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包括充种带本体,所述充种带本体外表面上设有充种室,所述充种室的口部沿运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充种齿,所述充种齿朝向所述充种室的一侧设有向外倾斜的导向内斜齿面,所述导向内斜齿面与所述充种带本体外表面的夹角α为30~60°。通过在充种室的口部两侧分别加设一个带导向内斜齿面的充种齿,这样,在充种过程中,所述充种齿会对种子产生扰动,使种子在所述导向内斜齿面的梳理和导向作用下顺利进入所述充种室,避免了“结拱现象”的发生,漏播率低,结构简单,适用于种子的高速精量穴播。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充种齿背向所述充种室的一侧设有导向外齿面,所述导向外齿面与所述充种带本体外表面的夹角β为90°。通过加设的导向外齿面能对未进入所述充种室的种子起到梳理和导向作用,为这些种子进入下一个充种室做准备,进一步地降低了漏播率。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充种齿的顶面为弧形结构,所述顶面沿运动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导向内斜齿面和所述导向外齿面相连,所述顶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充种带本体外表面平滑过渡相连。所述顶面配合排种器中的清种刷一起作用,能将种子流有序地分离成两条运动线路,一条是进入所述充种室的线路,另一条是通过所述导向外齿面的梳理和导向进入下一个充种室,更进一步地降低了漏播率。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充种齿朝向运动方向的一端外侧设有导向外斜齿面,所述导向外斜齿面与所述充种带本体外表面的夹角为90°,所述导向外斜齿面与所述导向外齿面的夹角γ为120~150°。通过加设的导向外斜齿面能先对未进入所述充种室的种子起到梳理和导向作用,以便于这些种子顺利过渡到所述导向外齿面上,优化了种子的运动路线,再进一步地降低了漏播率。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导向内斜齿面、所述充种齿的顶面和所述导向外斜齿面向运动方向延伸与所述充种带本体外表面相交于同一O点,所述充种带本体外表面、所述导向内斜齿面、所述顶面和所述导向外斜齿面在所述充种齿朝向运动方向的一端形成尖楔形结构。该尖楔形结构更有利于所述充种齿将种子流有序地分离成两条运动线路,一条是进入所述充种室的线路,另一条是通过所述导向外齿面的梳理和导向进入下一个充种室,更进一步地降低了漏播率。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导向内斜齿面背向运动方向的一端位于所述充种室的内壁上。这样,经所述导向内斜齿面梳理和导向的种子如在高速运动过程中没有进入所述充种室,则会撞击到所述充种室的内壁上,从而掉落到充种室内,从而进一步地降低了漏播率。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顶面与所述充种带本体外表面之间距离的最大值H为2~3mm,所述顶面的圆弧半径为18~22mm。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充种齿的长度L为15~18mm,所述充种齿的宽度W为2.5~4.5mm,位于同一所述充种室两侧的所述充种齿之间的距离为D为5~7mm。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充种室沿运动方向的竖直截面形状为倒等腰梯形,所述倒等腰梯形的下底边长为1.5~2.5mm,上底边长为13.5~14.5mm,所述倒等腰梯形的下底边与腰边之间的夹角ε为120~150°,所述充种室的宽度与位于同一所述充种室两侧的所述充种齿之间的距离D一致。通过将所述充种室设计成倒等腰梯形结构,更便于种子进入所述充种室,也更便于排种器中的清种刷清理未进入所述充种室的种子。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充种带本体沿运动方向至少设置有一排所述充种室,相邻两排所述充种室交错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本充种带高速转动时,种子流首先接触所述充种齿的尖楔形结构,一部分种子在所述导向内斜齿面的梳理和导向作用下有序地进入所述充种室,另一部分种子在所述导向外斜齿面的梳理和导向作用下过渡到所述导向外齿面上,然后再由所述导向外齿面上导向运动到下一个充种室的位置,为进入下一个充种室做准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在充种室的口部两侧分别加设一个带导向内斜齿面的充种齿,这样,在充种过程中,所述充种齿会对种子产生扰动,使种子在所述导向内斜齿面的梳理和导向作用下顺利进入所述充种室,避免了“结拱现象”的发生,漏播率低,结构简单,适用于种子的高速精量穴播;
2、通过加设的导向外齿面能对未进入所述充种室的种子起到梳理和导向作用,为这些种子进入下一个充种室做准备,进一步地降低了漏播率;
3、所述顶面配合排种器中的清种刷一起作用,能将种子流有序地分离成两条运动线路,一条是进入所述充种室的线路,另一条是通过所述导向外齿面的梳理和导向进入下一个充种室,更进一步地降低了漏播率;
4、通过加设的导向外斜齿面能先对未进入所述充种室的种子起到梳理和导向作用,以便于这些种子顺利过渡到所述导向外齿面上,优化了种子的运动路线,再进一步地降低了漏播率;
5、该尖楔形结构更有利于所述充种齿将种子流有序地分离成两条运动线路,一条是进入所述充种室的线路,另一条是通过所述导向外齿面的梳理和导向进入下一个充种室,更进一步地降低了漏播率;
6、所述导向内斜齿面背向运动方向的一端位于所述充种室的内壁上,这样,经所述导向内斜齿面梳理和导向的种子如在高速运动过程中没有进入所述充种室,则会撞击到所述充种室的内壁上,从而掉落到充种室内,从而进一步地降低了漏播率;
7、通过将所述充种室设计成倒等腰梯形结构,更便于种子进入所述充种室,也更便于排种器中的清种刷清理未进入所述充种室的种子;
8、通过用弹性材料制造所述充种带本体,这样,当排种器高速作业时,所述充种带本体能对种子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了种子因在所述充种齿等外力扰动下进入充种室时产生瞬时冲击载荷而溜出充种室,降低了漏播率;而且,还能起到降低滑转率的作用,能有效地防止所述充种带本体与带轮之间发生滑转。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在于:漏播率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于种子的高速精量穴播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双排充种室结构的充种带的示意图;
图4为充种室和充种齿的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充种室和充种齿的位置关系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充种室和充种齿的位置关系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充种室和充种齿的位置关系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8为充种室和充种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充种带本体1,充种室2,充种齿3,导向内斜齿面3a,导向外齿面3b,顶面3c,导向外斜齿面3d。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包括充种带本体1,所述充种带本体1外表面上设有充种室2,所述充种室2的口部沿运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充种齿3,所述充种齿3朝向所述充种室2的一侧设有向外倾斜的导向内斜齿面3a,所述导向内斜齿面3a与所述充种带本体1外表面的夹角α为30~60°。通过在充种室2的口部两侧分别加设一个带导向内斜齿面3a的充种齿3,这样,在充种过程中,所述充种齿3会对种子产生扰动,使种子在所述导向内斜齿面3a的梳理和导向作用下顺利进入所述充种室2,避免了“结拱现象”的发生,漏播率低,结构简单,适用于种子的高速精量穴播。
上述充种室2沿运动方向的竖直截面形状为倒等腰梯形,所述倒等腰梯形的下底边长为1.5~2.5mm,上底边长为13.5~14.5mm,所述倒等腰梯形的下底边与腰边之间的夹角ε为120~150°。通过将所述充种室2设计成倒等腰梯形结构,更便于种子进入所述充种室2,也更便于排种器中的清种刷清理未进入所述充种室2的种子。具体地,基于滑动充种原理,根据种子的摩擦特性,种子的滑动摩擦角一般大于30°,同时要保证种子种子的容重空间,故所述充种室2的工作面(即所述倒等腰梯形的腰边)与充种室2下底面(即所述倒等腰梯形的底边)之间夹角ε设计为120~150°,这样,种子在滑动摩擦力和重力作用下更容易滑入所述充种室2;当充有种子的充种室2运动到所述清种刷处时,在清种刷作用下,充种室2上表面的种子便会沿着所述充种室2的工作面刷出。
上述充种齿3背向所述充种室2的一侧设有导向外齿面3b,所述导向外齿面3b与所述充种带本体1外表面的夹角β为90°。通过加设的导向外齿面3b能对未进入所述充种室2的种子起到梳理和导向作用,为这些种子进入下一个充种室2做准备,进一步地降低了漏播率。
上述充种齿3的顶面3c为弧形结构,所述顶面3c沿运动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导向内斜齿面3a和所述导向外齿面3b相连,所述顶面3c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充种带本体1外表面平滑过渡相连。所述顶面3c配合排种器中的清种刷一起作用,能将种子流有序地分离成两条运动线路,一条是进入所述充种室2的线路,另一条是通过所述导向外齿面3b的梳理和导向进入下一个充种室2,更进一步地降低了漏播率。所述导向内斜齿面3a沿运动方向的一侧与所述充种室2的内壁相连,所述导向内斜齿面3a沿运动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顶面3c沿运动方向的一侧相连,所述顶面3c沿运动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导向外齿面3b沿运动方向的一侧相连,所述导向外齿面3b沿运动方向的另一侧与所述充种带本体1外表面相连。
上述充种齿3朝向运动方向的一端外侧设有导向外斜齿面3d,所述导向外斜齿面3d与所述充种带本体1外表面的夹角为90°,所述导向外斜齿面3d与所述导向外齿面3b的夹角γ为120~150°。通过加设的导向外斜齿面3d能先对未进入所述充种室2的种子起到梳理和导向作用,以便于这些种子顺利过渡到所述导向外齿面3b上,优化了种子的运动路线,再进一步地降低了漏播率。
上述导向内斜齿面3a、所述充种齿3的顶面3c和所述导向外斜齿面3d向运动方向延伸与所述充种带本体1外表面相交于同一O点,所述O点位于所述充种室2外,所述充种带本体1外表面、所述导向内斜齿面3a、所述顶面3c和所述导向外斜齿面3d在所述充种齿3朝向运动方向的一端形成尖楔形结构。该尖楔形结构更有利于所述充种齿3将种子流有序地分离成两条运动线路,一条是进入所述充种室2的线路,另一条是通过所述导向外齿面3b的梳理和导向进入下一个充种室2,更进一步地降低了漏播率。
上述导向内斜齿面3a背向运动方向的一端位于所述充种室2的内壁上。这样,经所述导向内斜齿面3a梳理和导向的种子如在高速运动过程中没有进入所述充种室2,则会撞击到所述充种室2的内壁上,从而掉落到充种室2内,从而进一步地降低了漏播率。具体地,位于所述导向内斜齿面3a背向运动方向的一端位于所述充种室2的内壁上沿。
上述顶面3c与所述充种带本体1外表面之间距离的最大值H为2~3mm,所述顶面3c的圆弧半径为18~22mm。所述充种齿3的长度L为15~18mm,所述充种齿3的宽度W为2.5~4.5mm,位于同一所述充种室2两侧的所述充种齿3之间的距离为D为5~7mm,该距离D与所述充种室2的宽度一致。
上述充种带本体1沿运动方向至少设置有一排所述充种室2,相邻两排所述充种室2交错布置。所述充种带本体1由弹性材料制成。通过用弹性材料制造所述充种带本体1,这样,当排种器高速作业时,所述充种带本体1能对种子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了种子因在所述充种齿3等外力扰动下进入充种室时产生瞬时冲击载荷而溜出充种室2,降低了漏播率;而且,还能起到降低滑转率的作用,能有效地防止所述充种带本体1与带轮之间发生滑转。为进一步地防止滑转的发生,还可在所述充种带本体1的内表面上开设防滑齿槽,同时将传动轮改为传动齿,通过齿传动的方式驱动所述充种带本体1转动。
在实际生产时,所述充种齿3可与所述充种带本体1整体成型,也可各自成型后通过粘接或焊接的方式将所述充种齿3安装在所述充种带本体1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本充种带高速转动时,种子流首先接触所述充种齿3的尖楔形结构,一部分种子在所述导向内斜齿面3a的梳理和导向作用下有序地进入所述充种室2,另一部分种子在所述导向外斜齿面3d的梳理和导向作用下过渡到所述导向外齿面3b上,然后再由所述导向外齿面3b上导向运动到下一个充种室2的位置,为进入下一个充种室2做准备。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充种室2的口部两侧分别加设一个带导向内斜齿面3a的充种齿3,这样,在充种过程中,所述充种齿3会对种子产生扰动,使种子在所述导向内斜齿面3a的梳理和导向作用下顺利进入所述充种室2,避免了“结拱现象”的发生,漏播率低,结构简单,适用于种子的高速精量穴播;通过加设的导向外齿面3b能对未进入所述充种室2的种子起到梳理和导向作用,为这些种子进入下一个充种室2做准备,进一步地降低了漏播率;所述顶面3c配合排种器中的清种刷一起作用,能将种子流有序地分离成两条运动线路,一条是进入所述充种室2的线路,另一条是通过所述导向外齿面3b的梳理和导向进入下一个充种室2,更进一步地降低了漏播率;通过加设的导向外斜齿面3d能先对未进入所述充种室2的种子起到梳理和导向作用,以便于这些种子顺利过渡到所述导向外齿面3b上,优化了种子的运动路线,再进一步地降低了漏播率;该尖楔形结构更有利于所述充种齿3将种子流有序地分离成两条运动线路,一条是进入所述充种室2的线路,另一条是通过所述导向外齿面3b的梳理和导向进入下一个充种室2,更进一步地降低了漏播率;所述导向内斜齿面3a背向运动方向的一端位于所述充种室2的内壁上,这样,经所述导向内斜齿面3a梳理和导向的种子如在高速运动过程中没有进入所述充种室2,则会撞击到所述充种室2的内壁上,从而掉落到充种室2内,从而进一步地降低了漏播率;通过将所述充种室2设计成倒等腰梯形结构,更便于种子进入所述充种室2,也更便于排种器中的清种刷清理未进入所述充种室2的种子;通过用弹性材料制造所述充种带本体1,这样,当排种器高速作业时,所述充种带本体1能对种子起到缓冲作用,避免了种子因在所述充种齿3等外力扰动下进入充种室时产生瞬时冲击载荷而溜出充种室2,降低了漏播率;而且,还能起到降低滑转率的作用,能有效地防止所述充种带本体1与带轮之间发生滑转。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阐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包括充种带本体(1),所述充种带本体(1)外表面上设有充种室(2),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种室(2)的口部沿运动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充种齿(3),所述充种齿(3)朝向所述充种室(2)的一侧设有向外倾斜的导向内斜齿面(3a),所述导向内斜齿面(3a)与所述充种带本体(1)外表面的夹角α为30~6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种齿(3)背向所述充种室(2)的一侧设有导向外齿面(3b),所述导向外齿面(3b)与所述充种带本体(1)外表面的夹角β为9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种齿(3)的顶面(3c)为弧形结构,所述顶面(3c)沿运动方向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导向内斜齿面(3a)和所述导向外齿面(3b)相连,所述顶面(3c)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充种带本体(1)外表面平滑过渡相连。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种齿(3)朝向运动方向的一端外侧设有导向外斜齿面(3d),所述导向外斜齿面(3d)与所述充种带本体(1)外表面的夹角为90°,所述导向外斜齿面(3d)与所述导向外齿面(3b)的夹角γ为120~15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内斜齿面(3a)、所述充种齿(3)的顶面(3c)和所述导向外斜齿面(3d)向运动方向延伸与所述充种带本体(1)外表面相交于同一O点,所述充种带本体(1)外表面、所述导向内斜齿面(3a)、所述顶面(3c)和所述导向外斜齿面(3d)在所述充种齿(3)朝向运动方向的一端形成尖楔形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内斜齿面(3a)背向运动方向的一端位于所述充种室(2)的内壁上。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面(3c)与所述充种带本体(1)外表面之间距离的最大值H为2~3mm,所述顶面(3c)的圆弧半径为18~22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种齿(3)的长度L为15~18mm,所述充种齿(3)的宽度W为2.5~4.5mm,位于同一所述充种室(2)两侧的所述充种齿(3)之间的距离为D为5~7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种室(2)沿运动方向的竖直截面形状为倒等腰梯形,所述倒等腰梯形的下底边长为1.5~2.5mm,上底边长为13.5~14.5mm,所述倒等腰梯形的下底边与腰边之间的夹角ε为120~150°,所述充种室(2)的宽度与位于同一所述充种室(2)两侧的所述充种齿(3)之间的距离D一致。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种带本体(1)沿运动方向至少设置有一排所述充种室(2),相邻两排所述充种室(2)交错布置。
CN201420153522.0U 2014-03-31 2014-03-31 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600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53522.0U CN203860022U (zh) 2014-03-31 2014-03-31 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53522.0U CN203860022U (zh) 2014-03-31 2014-03-31 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60022U true CN203860022U (zh) 2014-10-08

Family

ID=51641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53522.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60022U (zh) 2014-03-31 2014-03-31 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600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7431A (zh) * 2014-03-31 2014-07-09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7431A (zh) * 2014-03-31 2014-07-09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
CN103907431B (zh) * 2014-03-31 2016-02-24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60021U (zh) 一种高速精量穴播排种器
CN206620431U (zh) 一种自动扶正大蒜播种机
CN106211880A (zh) 一种专用于播种小麦的窝眼式精量排种器
CN201286238Y (zh) “双行交错稀植”种植方式用的玉米播种机
CN105027756A (zh) 一种移栽机打穴机构
CN204948681U (zh) 一种移栽机打穴机构
CN203860022U (zh) 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
CN106797737A (zh) 大蒜播种机
WO2016192655A1 (zh) 一种二维宽窄间隔插秧机
CN103907431B (zh) 一种带充种齿的充种带
CN204168736U (zh) 一种玉米全膜双垄沟直插式精量穴播机
CN206136640U (zh) 一种窝眼式小麦精量排种器
CN203261703U (zh) 稻麦两用播种器及播种机
CN204697504U (zh) 高效播种器
CN208480271U (zh) 一种柔性送苗装置
CN103583120A (zh) 动仓式可组合种肥分播穴播机
WO2017036366A1 (zh) 一种匀转速二维宽窄插秧机
CN103918391A (zh) 一种膜上直插精密播种机穴播导向传动机构
CN106941822A (zh) 玉米定向盘育苗播种机
CN105432194B (zh) 马铃薯小种薯拨轮式排种器
CN108738523A (zh) 一种定量播种装置
CN204377378U (zh) 一种山药播种机用排种机构
CN204392792U (zh) 一种多功能棉花直播机
CN210352154U (zh) 一种山区丘陵烟田施肥刨窝一体机
CN109168494B (zh) 一种循环式油菜钵苗移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224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