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59329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59329U
CN203859329U CN201420289309.2U CN201420289309U CN203859329U CN 203859329 U CN203859329 U CN 203859329U CN 201420289309 U CN201420289309 U CN 201420289309U CN 203859329 U CN203859329 U CN 203859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ng part
insulating
electric connector
shield housing
hyoplastr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8930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学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Interconnect Shanghai Co Ltd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oshi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8930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59329U/zh
Priority to TW103216008U priority patent/TWM4984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59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5932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第一模组,其包括一第一绝缘件和埋设在该第一绝缘件上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及一接地金属片,其中,该第一绝缘件包括一舌板部,该舌板部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端子收容槽;一第二模组,其与该第一模组叠置在一起,该第二模组包括一第二绝缘件和埋设在该第二绝缘件上的多个第二导电端子,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对应收容在这些端子收容槽内并外露于该第二表面,该第一绝缘件和该第二绝缘件相结合共同构成一绝缘本体;一内屏蔽壳体,其固定在该绝缘本体上并贴设在该舌板部的后段延伸有一段距离;以及一外屏蔽壳体。本实用新型能够较好地适用于高速信号传输并且便于组装。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速信号传输并且便于组装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01320378153.0揭露了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的第一端子组、屏蔽件及设置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部及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舌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第一端子组暴露于所述第一表面,屏蔽件设置于舌板且位于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所述第一端子组包括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设有朝向所述屏蔽件凸设并接触该屏蔽件的接触部。现有的这种连接器结构在用于高速信号传输时,对接腔内的电磁辐射容易向后泄漏干扰端子组的尾部造成串讯(crosstalk),不利于提高信号质量。另外这种连接器的绝缘本体是由第一绝缘体、第二绝缘体、对接板以及组装框组合而成,其结构复杂不利于组装,因此实有必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电连接器,适用于高速信号传输并且便于组装。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电连接器,包括:
一第一模组,其包括一第一绝缘件和埋设在该第一绝缘件上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及一接地金属片,其中,
该第一绝缘件包括一主体部及由该主体部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部,该舌板部具有上下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端子收容槽;
每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一对接部和一焊接部,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外露于该第一表面;
该接地金属片包括一板体,该板体埋设在该舌板部内;
一第二模组,其与该第一模组叠置在一起,该第二模组包括一第二绝缘件和埋设在该第二绝缘件上的多个第二导电端子,每个第二导电端子包括一对接部和一焊接部,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对应收容在这些端子收容槽内并外露于该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一绝缘件和该第二绝缘件相结合共同构成一绝缘本体,该接地金属片的板体间隔开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
一内屏蔽壳体,其固定在该绝缘本体上,该内屏蔽壳体至少贴接在该舌板部的后段延伸有一段距离;以及
一外屏蔽壳体,其包围该绝缘本体和该内屏蔽壳体并在该舌板部的外围空间形成一对接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绝缘件的主体部上形成有一收容空间,该第一绝缘件在该收容空间的两相对内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安装部;该第二绝缘件包括一基部和设置在该基部的两相对外侧的两个第二安装部;其中,这两个第二安装部与这两个第一安装部对应配合,从而将该第二绝缘件插置固定在该第一绝缘件的收容空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安装部是上端开口并竖直延伸的一槽道,该第二安装部是竖直延伸的一凸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安装部是后端开口并水平延伸的一槽道,该第二安装部是水平延伸的一凸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绝缘件的主体部与该第二绝缘件相配合共同构成该绝缘本体的一本体部;该内屏蔽壳体包括贴接在该本体部的前段的一固定段、贴接在该舌板部的后段的一延伸段以及竖直连接在该固定段与该延伸段之间的一连接段,该外屏蔽壳体与该内屏蔽壳体的固定段接触并电性连接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内屏蔽壳体是由两个金属壳体元件上下拼合而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舌板部的后段两侧各设有一收容槽;每个金属壳体元件的延伸段包括分别位于两侧的两个卡钩,这两个金属壳体元件上的卡钩相互配合地收容在这两个收容槽中从而将该舌板部的后段环抱在其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对接腔中是呈180度对称设置,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和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在该对接腔中也是呈180度对称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舌板部的两侧各形成有一个向内凹陷的扣持槽,该接地金属片是部分地外露于这两个扣持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接地金属片还包括由该板体延伸出的至少一接地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通过将导电端子及接地金属片巧妙地设置在两个叠置的模组中,并且通过内屏蔽壳体与外屏蔽壳体相配合,能够较好地适用于高速信号传输并且便于组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与一对接连接器的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立体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4是图3中Z-Z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F-F向的剖视图。
图6是图3中A-A向的剖视图。
图7是将图2中的外屏蔽壳体分离的分解视图。
图8是图7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9是将图7中的内屏蔽壳体分离的分解视图。
图10是将图9中的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分离的分解视图。
图11是图10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12是将图10中的导电端子及接地金属片进一步分离的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将外屏蔽壳体分离的分解视图。
图14是将图13中的内屏蔽壳体分离的分解视图。
图15是将图14中的第一模组和第二模组进一步分离的分解视图。
图16是图15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实用新型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例,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实用新型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实用新型的每个实施例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该电连接器10较佳是一个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电连接插座,该对接连接器20较佳是一个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电连接插头。
参见图2至图6,该电连接器10大致包括:一绝缘本体1、多个导电端子2、一外屏蔽壳体3、一内屏蔽壳体4以及一接地金属片5。结合参见图7至图12,该绝缘本体1、这些导电端子2及金属接地片5是组合成一个组合本体6。该内屏蔽壳体4固定在该组合本体6上。该外屏蔽壳体3套设在该组合本体6及内屏蔽壳体4的外侧,并包围形成呈180度对称设置的一对接腔109。其中,该外屏蔽壳体3具有多个接地脚35,这些接地脚35可以对应焊接到一电路板(图未示)上的接地线路上。
参见图1,该对接连接器20大致包括:一绝缘本体201、固定在该绝缘本体201上的多个导电端子202、装设在该绝缘本体201外周的一屏蔽壳体203以及多个接地弹片204。该对接连接器20具有一对接腔209。当该对接连接器20插入到该电连接器10的对接腔109中时,除了导电端子202与相应的导电端子2将会电连接到一起,该内屏蔽壳体4可以与接地弹片204相接触构成第一接地屏蔽结构,从而防止电磁辐射穿过绝缘本体1向后泄露干扰导电端子2。并且,外屏蔽壳体3与屏蔽壳体203构成第二接地屏蔽结构,从而可以有效地达成一个整体包围的屏蔽结构。
参见图7至图12,该绝缘本体1较佳是由相互叠置的一第一绝缘件11和一第二绝缘件12组合而成的。该第一绝缘件11是一体注塑成型的,其主要包括一主体部15和由该主体部15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部16。
参见图12,该主体部15大致包括一基部151、位于该基部151两侧向后延伸出的两个延伸侧部152以及设置于基部151底部的两个固定槽154。该主体部11上形成有一收容空间153。可以理解为该收容空间153是由该基部151和两个延伸侧部152相互配合地围合出的。结合参见图10,延伸侧部152在两内侧(也就是面向收容空间153的一侧)各设有一第一安装部1521。具体而言,该第一安装部1521是竖直延伸地凹设在延伸侧部152上的一槽道,该槽道在延伸侧部152的上端具有开口。两延伸侧部152上各形成有向下突伸出的一定位柱1523。延伸侧部152在外侧凹设有一卡槽1525。延伸侧部152在顶面后端形成有向上突伸的一限位块1526。
参见图10和图11,该舌板部16具有上下相对的第一表面168和第二表面169以及连接在这两个表面168、169之间的一前表面1671和两侧表面1672。该舌板部16的第二表面(上侧表面)169上形成有多个端子收容槽162。该舌板部16可以划分为一后段165和一前段166。该后段165的厚度尺寸比前段166的厚度尺寸大。这种结构可以使舌板部16具有较好的强度以免被对接的对接连接器20所损坏。该舌板部16的前段165的两侧还各形成有一个向内凹陷的扣持槽163。该舌板部16的后段165的两侧还各形成有一收容槽164。
参见图11和图12,该第二绝缘件12是一体注塑成型的,其大致包括呈长方体的一基部121、分别设置在该基部121的两相对外侧并沿竖直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二安装部122、设置在该基部121的底侧的两避让槽123以及设置在该基部121的前侧上方的两个固定槽124。参见图9,这两个第二安装部122与该第一绝缘件11上的两个第一安装部1521对应配合,使该第二绝缘件12能够从上往下地插入安装固定在该第一绝缘件11的收容空间153内。参见图4至图8,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绝缘件12与该第一绝缘件11的主体部15共同构成了该绝缘本体1的一本体部14。该本体部14的外形较为宽大。
参见图10至图12,这些导电端子2是采用金属材料一体冲压弯折成型。这些导电端子2分为一组第一导电端子21和一组第二导电端子22。每个第一导电端子21包括一对接部211、一焊接部212和连接于该对接部211与焊接部212之间的一连接部213,其中对接部211对应外露于该舌板部16的第一表面168。每个第二导电端子22包括一对接部221、一焊接部222和连接于该对接部221与焊接部222之间的一连接部223,其中对接部221对应收容在端子收容槽162中并外露于该舌板部16的第二表面169。结合图1至图6,这些第一导电端子21的对接部211与这些第二导电端子22的对接部221在对接腔109内呈180度对称设置,从而使对接连接器20沿正向或反向插入到该电连接器10内都可以达到正确对接的目的。
参见图8和图9,该外屏蔽壳体3包括一顶壁31、两侧壁32以及一底壁33。其中,顶壁31上较佳是向下凹设有多个接合部311。底壁33上也较佳向上凹设有多个接合部331。每个侧壁32中部向下延伸出一个前接地脚35。每个侧壁32后部向下延伸出一个后接地脚35。每个侧壁32上还形成有一卡扣片36。当该外屏蔽壳体3从前往后套设到该绝缘本体1上去时,侧壁32的后端将抵顶于该绝缘本体1上的限位块1526上,该卡扣片36将对应卡入该绝缘本体1上的卡固槽1525中,从而使该外屏蔽壳体3固定到该绝缘本体1上。
参见图4至图9,该内屏蔽壳体4固定在该绝缘本体1的本体部14上并朝向舌板部16的方向延伸有一段距离。也就是说,该内屏蔽壳体4固定在该本体部14的前段外周并在该舌板部16的后段165延伸有一段距离。具体地,该内屏蔽壳体4包括贴接在该本体部14的前段的一固定段45、贴接在该舌板部16的后段165的一延伸段46以及竖直连接在该固定段45与延伸段46之间的一连接段47。该内屏蔽壳体4可以通过该固定段45与该外屏蔽壳体3相接触而接地。
该内屏蔽壳体4具体由两个金属壳体元件41上下拼合而成。每个金属壳体元件41包括:贴接在该本体部14的前段的一固定段411、贴接在该舌板部16的后段165的一延伸段412以及竖直连接在固定段411和延伸段412之间的一连接段413。具体地,该固定段411包括一水平延伸板417和由其后缘竖直地延伸出的两个固定突片415,其中该固定突片415较佳具有倒钩。该延伸段412包括一水平延伸板418和由其两侧竖直地延伸出的两个卡钩414、416,其中卡钩414的卡口4141与卡钩416的的卡口4161方向相反。该连接段413为一竖直延伸板。参见图9,位于上方的上金属壳体元件41是对应固定在第二绝缘件12的固定槽124。参见图11,位于下方的金属壳体元件41是对应固定在第一绝缘件11的固定槽154。通过卡钩的相互勾扣配合,可以使这两个金属壳体元件41相互锁固到一起。具体地,这些卡钩是扣合在该绝缘本体1的收容槽164内,从而可将舌板部16的后段165环抱在其中。
可以理解的是,前述的固定段45具体到本实施例是由两个金属壳体元件41的固定段411所组成;前述的延伸段46是由两个金属壳体元件41上的延伸段412所组成;前述的连接段47是由两个金属壳体元件41上的连接段413所组成。该内屏蔽壳体4可以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或弹性接触的方式与外屏蔽壳体3的接合部311、331接合在一起。
参见图10至图12,该接地金属片5是一体冲压弯折成型。其包括一板体51和由该板体51的后缘向后延伸出的两个接地脚52。其中,该板体51固定在该舌板部16内并间隔开第一导电端子21与第二导电端子22。该板体51的前端缘外露于该舌板部16的前表面1671。该板体51的两侧缘外露于该舌板部16的两个侧表面1672。值得一提的是,该板体51的两侧缘外露于该扣持槽163,从而能够与对接连接器20的对接腔209侧面的接地弹片(图未示出)相接触提供接地。这两个接地脚52可以借助于第二绝缘体12上的避让槽123向后穿出于该绝缘本体1。这两个接地脚52可以对应焊接到电路板上以实现接地。另外,该板体51上形成有多个通孔58。较佳地,这些通孔58是圆形的。这些通孔58沿前后延伸的中轴对称地排布。这种接地金属片5既可以增强舌板部16的强度,还可以减少导电端子2的高频串扰,从而达到提高电性能的目的。
参见图10至图12,该接地金属片5与这些第一导电端子21及第一绝缘件11结合成一第一模组7。具体而言是采用插入成型(insert mold)的制造工艺在第一导电端子21以及接地金属片5的外周注塑包覆成型该第一绝缘件11。第二绝缘件12与这些第二导电端子22结合成一第二模组8。具体而言是采用插入成型的制造工艺在第二导电端子22外周包覆成型该第二绝缘件12。该第二模组8是从上往下地叠置在该第一模组7上,使该第二导电端子22的对接部221对应插入收容在该舌板部16的端子收容槽162内,并可以使该第二绝缘件12与第一绝缘件11结合成前述的绝缘本体1。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装配过程大致包括:冲压弯折成型导电端子2、外屏蔽壳体3、两金属壳体元件41以及接地金属片5;然后,采用插入成型的制造工艺在第一导电端子21及接地金属片5外周一体包覆成型第一绝缘件11从而得到第一模组7,以及在第二导电端子22外周一体包覆成型第二绝缘件12从而得到第二模组8;然后,将第二模组8从上往下地插置到第一模组7的收容空间153中,得到该组合本体6;接着将两金属壳体元件41对应装设到组合本体6上;最后,从前往后地将外屏蔽壳体4套入到组合本体6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通过将导电端子2及接地金属片5巧妙地设置在两个叠置的模组7、8中,并且通过内屏蔽壳体4与外屏蔽壳体3相配合,能够较好地加强屏蔽适用于高速信号传输,并且易于制造装配。
参见图13至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其与前述优选实施例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第一模组7a及第二模组8a的叠置配合结构不同,具体地,第一模组7a的第一安装部1521a较佳是开口在延伸侧部152a的后侧,并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一槽道;第二模组8a的第二安装部122a较佳是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的一凸轨,第二模组8a是从后往前地插置到第一模组7a的收容空间153a中。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模组,其包括一第一绝缘件和埋设在该第一绝缘件上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及一接地金属片,其中,
该第一绝缘件包括一主体部及由该主体部向前延伸出的一舌板部,该舌板部具有上下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和一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端子收容槽;
每个第一导电端子包括一对接部和一焊接部,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外露于该第一表面;
该接地金属片包括一板体,该板体埋设在该舌板部内;
一第二模组,其与该第一模组叠置在一起,该第二模组包括一第二绝缘件和埋设在该第二绝缘件上的多个第二导电端子,每个第二导电端子包括一对接部和一焊接部,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对应收容在这些端子收容槽内并外露于该第二表面,其中该第一绝缘件和该第二绝缘件相结合共同构成一绝缘本体,该接地金属片的板体间隔开第一导电端子与第二导电端子;
一内屏蔽壳体,其固定在该绝缘本体上,该内屏蔽壳体至少贴接在该舌板部的后段延伸有一段距离;以及
一外屏蔽壳体,其包围该绝缘本体和该内屏蔽壳体并在该舌板部的外围空间形成一对接腔。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件的主体部上形成有一收容空间,该第一绝缘件在该收容空间的两相对内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安装部;该第二绝缘件包括一基部和设置在该基部的两相对外侧的两个第二安装部;其中,这两个第二安装部与这两个第一安装部对应配合,从而将该第二绝缘件插置固定在该第一绝缘件的收容空间内。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安装部是上端开口并竖直延伸的一槽道,该第二安装部是竖直延伸的一凸轨。
4.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安装部是后端开口并水平延伸的一槽道,该第二安装部是水平延伸的一凸轨。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件的主体部与该第二绝缘件相配合共同构成该绝缘本体的一本体部;该内屏蔽壳体包括贴接在该本体部的前段的一固定段、贴接在该舌板部的后段的一延伸段以及竖直连接在该固定段与该延伸段之间的一连接段,该外屏蔽壳体与该内屏蔽壳体的固定段接触并电性连接在一起。
6.依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内屏蔽壳体是由两个金属壳体元件上下拼合而成。
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舌板部的后段两侧各设有一收容槽;每个金属壳体元件的延伸段包括分别位于两侧的两个卡钩,这两个金属壳体元件上的卡钩相互配合地收容在这两个收容槽中从而将该舌板部的后段环抱在其中。
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对接腔中是呈180度对称设置,这些第一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和这些第二导电端子的对接部在该对接腔中也是呈180度对称设置。
9.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舌板部的两侧各形成有一个向内凹陷的扣持槽,该接地金属片是部分地外露于这两个扣持槽。
10.依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接地金属片还包括由该板体延伸出的至少一接地脚。
CN201420289309.2U 2014-05-30 2014-05-30 电连接器 Active CN203859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89309.2U CN203859329U (zh) 2014-05-30 2014-05-30 电连接器
TW103216008U TWM498401U (zh) 2014-05-30 2014-09-09 電連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89309.2U CN203859329U (zh) 2014-05-30 2014-05-30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59329U true CN203859329U (zh) 2014-10-01

Family

ID=51609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89309.2U Active CN203859329U (zh) 2014-05-30 2014-05-30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59329U (zh)
TW (1) TWM498401U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7506A (zh) * 2014-11-18 2015-02-25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插座电连接器
CN104377495A (zh) * 2014-11-18 2015-02-25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插座电连接器
CN104377491A (zh) * 2014-11-18 2015-02-25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插座电连接器
CN105322341A (zh) * 2015-07-02 2016-02-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914520A (zh) * 2015-02-25 2016-08-31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US20160359256A1 (en) * 2015-06-05 2016-12-08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contact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20160359274A1 (en) * 2015-06-05 2016-12-08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contact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DE102016009960A1 (de) 2015-09-10 2017-03-16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Elektrischer Verbinder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esselben
US9748712B2 (en) 2015-06-29 2017-08-29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nserted insula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7204533A (zh) * 2016-03-18 2017-09-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US9917405B2 (en) 2014-02-21 2018-03-13 Lote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entral shield
CN107851941A (zh) * 2015-07-31 2018-03-2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US10008793B2 (en) 2014-07-15 2018-06-26 Lotes Co., Ltd Method for mold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0135204B2 (en) 2015-06-05 2018-11-20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auxiliary contact
CN112531372A (zh) * 2019-09-17 2021-03-19 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连接器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17405B2 (en) 2014-02-21 2018-03-13 Lote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entral shield
US10008793B2 (en) 2014-07-15 2018-06-26 Lotes Co., Ltd Method for molding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4377495A (zh) * 2014-11-18 2015-02-25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插座电连接器
CN104377491A (zh) * 2014-11-18 2015-02-25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插座电连接器
CN104377506A (zh) * 2014-11-18 2015-02-25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插座电连接器
CN105914520A (zh) * 2015-02-25 2016-08-31 安普泰科电子韩国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US10038268B2 (en) 2015-06-05 2018-07-31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contact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20160359274A1 (en) * 2015-06-05 2016-12-08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contact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10135204B2 (en) 2015-06-05 2018-11-20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auxiliary contact
US20160359256A1 (en) * 2015-06-05 2016-12-08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contact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9979152B2 (en) 2015-06-05 2018-05-22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contact modul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9748712B2 (en) 2015-06-29 2017-08-29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nserted insulator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CN105322341A (zh) * 2015-07-02 2016-02-1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5322341B (zh) * 2015-07-02 2018-03-0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851941A (zh) * 2015-07-31 2018-03-27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连接器及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US10276983B2 (en) 2015-07-31 2019-04-30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DE102016009960A1 (de) 2015-09-10 2017-03-16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Elektrischer Verbinder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esselben
US9882316B2 (en) 2015-09-10 2018-01-30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cial connect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JP2017054809A (ja) * 2015-09-10 2017-03-16 フォックスコン インターコネクト テクノロジー リミテッド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16009960B4 (de) * 2015-09-10 2020-08-13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Elektrischer Verbinder und Herstellungsverfahren desselben
US9847606B2 (en) 2016-03-18 2017-12-19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extended separating wall portion for preventing insertion of uncut terminals
CN107204533A (zh) * 2016-03-18 2017-09-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7204533B (zh) * 2016-03-18 2019-11-0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2531372A (zh) * 2019-09-17 2021-03-19 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12531372B (zh) * 2019-09-17 2022-07-29 东莞立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98401U (zh) 2015-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59329U (zh) 电连接器
CN203871583U (zh) 电连接器
CN102623853B (zh) 电连接器
CN203859265U (zh) 电连接器
TWI742207B (zh) 電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CN204696372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1069846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3975488B (zh) 电缆插头连接器
CN102177622B (zh) 具有改良的屏蔽件和屏蔽耦合件的电气连接器组件
CN103296510B (zh) 端子模组及端子模组的制造方法
CN102623848B (zh) 电连接器
US992950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able connector having same
CN203983548U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3859323U (zh) 电连接器
CN203859324U (zh) 电连接器
CN107394521B (zh) 电连接器
CN202957411U (zh) 电连接器插座
US8771017B2 (en) Ground inlays for contact modules of receptacle assemblies
CN203859330U (zh) 电连接器
CN104009338A (zh) 电连接器
CN101964470A (zh) 连接器
CN104348025A (zh) 电连接器组合
CN102946029A (zh) 用于插头和插座组件的接地结构件
CN203859327U (zh) 电连接器
CN102468569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与配对连接器组件的组合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