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57856U - 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及其热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及其热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57856U
CN203857856U CN201420299878.5U CN201420299878U CN203857856U CN 203857856 U CN203857856 U CN 203857856U CN 201420299878 U CN201420299878 U CN 201420299878U CN 203857856 U CN203857856 U CN 2038578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pillary
capillary portion
heat pipe
sidewall
interla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9987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修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9987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578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57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5785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及其热管结构,包括一第一毛细部及一第二毛细部,该第一毛细部是由多个纤维呈螺旋状缠绕集结成束,该第二毛细部是由多个纤维交织构形成网状并环绕包覆所述第一毛细部,通过本实用新型此结构的设计,由于第一毛细部呈螺旋状缠绕,可提生热管整体支撑力外,还可通过所述第一、二毛细部的密度差异,借以产生不同毛细力的效果。

Description

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及其热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及其热管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大幅增加支撑强度,并具有不同毛细力的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及其热管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智慧电子装置及其他电器设备的微小型化、高性能化日趋显著,此代表着用于其内部的热传元件及散热元件也相同需配合朝微小型化及薄型化方向设计,借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热管为一种导热效率极佳的导热元件,其热传效率优于铜及铝等金属数倍乃至数十倍左右,因此于各种热关联设备中用作冷却用元件。
传统热管结构其有多种制造方法,例如在一中空管体中填入金属粉末,并将该金属粉末通过烧结的方式于该中空管体内壁形成一毛细结构层,其后对该管体进行抽真空填入工作流体最后封管,又或于所述中空管体内置入金属材质的网状体,该网状毛细结构体会展开并自然的向外伸张贴覆至该中空管体内壁以形成一毛细结构层,其后对该管体进行抽真空填入工作流体最后封管,但现今因电子设备的微小薄型化需求,致需将热管制作成平板型。
所述该平板热管虽可达到薄型化的目的,但却延伸出另一问题,由于该平板热管是将金属粉末烧结于热管管径的内壁表面,令其烧结体得完整全面的披覆于壁面上,致使对该平板热管加压时,该平板热管内部位于加压面两侧之毛细结构(即烧结之金属粉末或网状毛细结构体)易受到挤压破坏,进而由该平板热管的内壁脱落,故令该薄型热管的热传效能大幅降低或甚者失能;此外虽该平板热管能达到热源传导,但由于平板热管其于制成薄型化后,因为薄化的目的造成内部毛细结构的毛细力不足,再者,也因平板热管薄型化加工时管内流道面积减少,故使毛细力降低,导致最大热输送量也降低。
以上所述,现有技术具有下列的缺点:
1.传统热管的支撑力较弱;
2.毛细传输力效果较差。
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即为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急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因此,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硬度的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产生具有不同毛细传输力的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加支撑硬度之热管结构。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产生具有不同毛细传输力的热管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包括:一第一毛细部,是由多个纤维呈螺旋状扭绕集结成束;及一第二毛细部,是由多个纤维交织构形成网状,该第二毛细部环绕包覆所述第一毛细部。
优选的是,该第一毛细部密度大于该第二毛细部密度。
优选的是,该第一毛细部及该第二毛细部为金属材质或非金属材质的玻璃或碳纤维材质所构成。
优选的是,该第一毛细部、该第二毛细部为相同或相异的材质。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管结构,包括:一管体,具有一第一侧壁、一第二侧壁、一第三侧壁以及一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该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该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二侧壁之周侧与所述第三、四侧壁相连接,并所述第一、二、三、四侧壁共同界定一腔室;及一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其设于所述腔室内,该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更包括:一第一毛细部,由多个纤维呈螺旋状扭绕集结成束;及一第二毛细部,由多个纤维交织构形成网状,该第二毛细部环绕包覆所述第一毛细部。
优选的是,该第一毛细部密度大于该第二毛细部密度。
优选的是,该第一毛细部及该第二毛细部为金属材质或非金属材质的玻璃或碳纤维材质所构成。
优选的是,该第一毛细部、该第二毛细部为相同或相异的材质。
优选的是,该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位于所述腔室中央位置处,并该第二毛细部与所述第一、二侧壁相接触。
优选的是,该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是位于所述腔室内的一侧,并该第二毛细部与所述第三、四侧壁其中任一相接触。
优选的是,该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系位于所述腔室内的两侧,并该第二毛细部同时与该第三、四侧壁相接触。
通过本发明此结构的设计,因所述第一毛细部呈螺旋状扭绕方式集结成束,再通过所述第二毛细部交织构形成网状结构环绕包覆于所述第一毛细部外侧,其中该第一毛细部密度大于第二毛细部密度,使得所第一、二毛细部于携带所述腔室内的液态工作流体时,由于密度上有所差异,进而可产生不同的毛细传输力的效果;除此之外,由于第一毛细部呈螺旋状扭绕的方式,可用以提升管体整体结构的硬度,进以提升热管结构的整体支撑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发明热管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热管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热管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
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1
第一毛细部11
第二毛细部12
热管结构2
管体21
第一侧壁211
第二侧壁212
第三侧壁213
第四侧壁214
腔室215
眼模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图3,为本发明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如图所示,一种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1,包括一第一毛细部11及一第二毛细部12,该第一毛细部11由多个纤维组成,并该等纤维呈螺旋状扭绕集结成束,所述第二毛细部12由多个纤维交织构形成网状,且该第二毛细部12环绕包覆所述第一毛细部11外侧,其中该第一毛细部11密度大于该第二毛细部12的密度。
续请参阅图2,其中,想将第一、二毛细部11、12结合形成所述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1之方式可通过工业用之一眼模3工具,将第一、二毛细部11、12一并穿过该眼模3后,因眼模3内部具有的特定孔径的结构,会产生一压力压迫通过的第一、二毛细部11、12,使原本个别结构的第一、二毛细部11、12于通过该眼模3后结合形成扎实而紧密的交叉编织毛细结构1。前述的第一、二毛细部11、12可由金属材质,如铜材质,或是非金属材质,如玻璃或碳纤维材质所构成,又所述第一、二毛细部11、12可同时为相同材质所构成,亦或所述第一、二毛细部11、12为相异材质构成,其皆可依照需求进行不同的毛细结构设计。
再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热管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如图所示,一种热管结构2,包括一管体21及一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1,该管体21具有一第一侧壁211、一第二侧壁212、一第三侧壁213以及一第四侧壁214,所述第一侧壁211相对该第二侧壁212,所述第三侧壁213相对该第四侧壁214,该第一、二侧壁211、212的周侧与所述第三、四侧壁213、214相连接,并所述第一、二、三、四侧壁211、212、213、214共同界定一腔室215,其中该腔室215是供汽液工作流体流通的一空间。
所述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1设于所述腔室215内,该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1更包括一第一毛细部11及一第二毛细部12,该第一毛细部11由多个纤维呈螺旋状扭绕集结成束,所述第二毛细部12由多个纤维交织构形成网状,且该第二毛细部12环绕包覆所述第一毛细部11的外侧,其中该第一毛细部11密度大于该第二毛细部12密度。
前述的第一、二毛细部11、12可由金属材质,如铜材质,或是非金属材质,如玻璃或碳纤维材质所构成,又所述第一、二毛细部11、12可同时为相同材质所构成,亦或所述第一、二毛细部11、12为相异材质构成,其皆可依照需求进行不同的毛细结构设计。
续请参阅图3所示,其中该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1是位于所述腔室215中央位置处,并该第二毛细部12与所述第一、二侧壁211、212相接触,故通过本发明此结构的设计,由于所述第一毛细部11呈螺旋状扭绕方式集结成束,再通过所述第二毛细部12交织构形成网状结构环绕包覆于所述第一毛细部11外侧,其中因该第一毛细部11密度大于第二毛细部12密度的特征,使得所述第一、二毛细部11、12携带该腔室215内的液态工作流体时,由于密度上的差异,进而可产生不同的毛细传输力的效果;除此之外,由于该第一毛细部11呈螺旋状缠绕的方式,使其结构上形成扎实的毛细结构,而可大幅提升所述管体21整体结构的硬度,进以提升所述热管结构2的整体支撑力。
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热管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图,所述的热管结构部份元件及元件间的相对应的关系与前述的热管结构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惟本热管结构与前述最主要的差异为,前述该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1是位于所述腔室215内的一侧,并该第二毛细部12可选择与所述第三侧壁213或第四侧壁214其中一侧壁相接触,通过此结构的设计,不但可产生不同的毛细传输力效果外,还可大幅提升所述管体21整体结构的硬度,进以提高所述热管结构2的整体支撑力。
最后,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热管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图,所述的热管结构部份元件及元件间的相对应的关系与前述的热管结构相同,故在此不再赘述,惟本热管结构与前述最主要的差异为,前述该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1是位于所述腔室215内的两侧,并该第二毛细部12同时与所述第三、四侧壁213、214相接触,通过此结构的设计,不但可产生不同的毛细传输力效果外,还可大幅提升所述管体21整体结构的硬度,进以提高所述热管结构2的整体支撑力。
以上所述,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下列优点:
1.增加热管支撑力;
2.增加热管整体硬度;
3.具有不同毛细传输力。
虽然本发明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定为准。

Claims (11)

1.一种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毛细部,是由多个纤维呈螺旋状扭绕集结成束;及
一第二毛细部,是由多个纤维交织构形成网状,该第二毛细部环绕包覆所述第一毛细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部密度大于该第二毛细部密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部及该第二毛细部为金属材质或非金属材质的玻璃或碳纤维材质所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毛细部为相同或相异的材质。
5.一种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管体,具有一第一侧壁、一第二侧壁、一第三侧壁以及一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该第二侧壁,所述第三侧壁相对该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二侧壁的周侧是与所述第三、四侧壁相连接,并所述第一、二、三、四侧壁共同界定一腔室;及
一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其系设于所述腔室内,该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更包括:
一第一毛细部,由多个纤维呈螺旋状扭绕集结成束;及
一第二毛细部,由多个纤维交织构形成网状,该第二毛细部环绕包覆所述第一毛细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部密度大于该第二毛细部密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部及该第二毛细部为金属材质或非金属材质的玻璃或碳纤维材质所构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毛细部为相同或相异的材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是位于所述腔室中央位置处,并该第二毛细部与所述第一、二侧壁相接触。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是位于所述腔室内的一侧,并该第二毛细部与所述第三、四侧壁其中任一相接触。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是位于所述腔室内的两侧,并该第二毛细部同时与该第三、四侧壁相接触。
CN201420299878.5U 2014-06-06 2014-06-06 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及其热管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57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99878.5U CN203857856U (zh) 2014-06-06 2014-06-06 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及其热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99878.5U CN203857856U (zh) 2014-06-06 2014-06-06 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及其热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57856U true CN203857856U (zh) 2014-10-01

Family

ID=51607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9987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57856U (zh) 2014-06-06 2014-06-06 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及其热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5785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8543A (zh) * 2014-06-06 2016-01-20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及其热管结构
CN105588464A (zh) * 2014-11-14 2016-05-18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毛细丝、毛细结构以及热管
CN105716460A (zh) * 2015-12-29 2016-06-2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纤维束毛细芯扁平热管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58543A (zh) * 2014-06-06 2016-01-20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及其热管结构
CN105588464A (zh) * 2014-11-14 2016-05-18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毛细丝、毛细结构以及热管
CN105716460A (zh) * 2015-12-29 2016-06-2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纤维束毛细芯扁平热管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57856U (zh) 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及其热管结构
CN105258543A (zh) 交叉编织的毛细结构及其热管结构
US20130105131A1 (en) Flattened heat pipe
TW201719102A (zh) 複合纖維毛細結構、其製造方法及熱管
CN102818466B (zh) 一种热管
CN202836291U (zh) 热管改良结构
CN103217038A (zh) 热管结构改良
CN205261993U (zh) 一种单螺旋微通道冷凝器
CN204085275U (zh) 薄型热管结构
CN204663808U (zh) 空压机用散热管的改良结构
CN102778156A (zh) 薄型热管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5115321A (zh) 一种扁状螺旋管式换热器
CN107534360B (zh) 用于电机的冷却体和用于制作这样的冷却体的方法
CN202254982U (zh) 薄型热管结构
CN107333441A (zh) 脉络均热板及使用该均热板的电视机
CN104390395A (zh) 冷凝器和冰箱
CN103307903A (zh) 冷却水塔的冷却管盘面螺旋圈绕法
CN104359257A (zh) 冷凝器和冰箱
CN206274507U (zh) 用于高压气体放电灯泡的灯芯
CN104457377A (zh) 换热器的星型散热铝管
CN103217037A (zh) 热管结构
CN104236368A (zh) 换热器用翅片管
CN203163575U (zh) 一种异型散热管
CN101365326B (zh) 导热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5578624B (zh) 一种真空碳管炉发热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