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44921U - 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 - Google Patents

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44921U
CN203844921U CN201420237765.2U CN201420237765U CN203844921U CN 203844921 U CN203844921 U CN 203844921U CN 201420237765 U CN201420237765 U CN 201420237765U CN 203844921 U CN203844921 U CN 2038449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frame
attending
driving
supporting leg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377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清
孙士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2377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449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449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4492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式前行车和折叠式后行车。所述后行车的前端通过一插接装置与前行车连接。所述插接装置包括承压横梁,在所述承压横梁的两端以向下方向上各设有两个插柱;在所述承压横梁的中部以向上方向上设置一立柱;在该立柱上设有一转筒,在该转筒外焊接一连接梁,该连接梁固定在所述前车架上方;在两个所述前车底梁后部的内侧各焊接一插管,所述插柱与插管插接。本实用新型采用折叠构造,通过折叠式后行车插接在折叠式前行车的尾端,做到前行车带动后行车行走的两人用电动车。从而使使用者或行动不方便的人出游时可有陪护人员一同。通过插接设置,可随时单独使用。

Description

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代步车,尤其涉及一种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各种电动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生活当中。但是有些电动车是一体结构的,相对体积较大,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如要出去旅游,由于体积的原因,则无法携带,从而给使用者或行动不方便的人的出游带来困扰。另外,由于老人有时诸事不便,需要有人在身边随时陪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包括折叠式前行车和折叠式后行车,其中,
所述前行车至少包括两个前车顶梁、两个前车底梁、两个前端柱和两个后端柱,所述前车顶梁和前车底梁通过X形折叠结构活动连接;一前端柱与同侧设置的前车顶梁和前车底梁固定连接,且该前端柱底部连接一车轮;另一前端柱套设一转筒,该转筒与同侧设置的前车顶梁和前车底梁固定连接,且该前端柱底部连接一车轮,顶部连接一把手;两个所述的后端柱分别与同侧设置的前车顶梁和前车底梁固定连接,且底部均连接一车轮;在两个前端柱的底部均设置有扭转件,两个扭转件通过一拉杆相互连接;
所述前行车上还设置有电动装置和刹车装置;
所述后行车至少包括包括前车架、折叠式后车架以及固定在后车架上的折叠座椅;
所述后车架包括后车架支腿、折叠交汇架、后车轮支腿和后车架斜撑腿,所述折叠座椅包括座板架和折叠椅腿;所述后车架支腿与所述前车架的后部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后车架支腿的端部通过转轴与所述折叠交汇架连接,所述后车轮支腿的一端固定有车轮,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折叠交汇架连接;所述后车架斜撑腿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所述后车架支腿、后车轮支腿连接;所述座板架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折叠交汇架连接,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折叠椅腿的一端连接;所述折叠椅腿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后车架支腿连接;
所述前车架的前端设置有与前行车连接的插接装置,前车架的下方安装有万向轮;
所述插接装置包括承压横梁,在所述承压横梁的两端以向下方向上各设有两个插柱;在所述承压横梁的中部以向上方向上设置一立柱;在该立柱上设有一转筒,在该转筒外焊接一连接梁,该连接梁固定在所述前车架上方;
在两个所述前车底梁后部的内侧各焊接一插管,所述插柱与插管插接。
优选地,在插柱底部且露出插管的位置上设有供定位销插接的定位孔。
优选地,在所述前端柱上设有脚踏架,脚踏架上设有脚踏板。
优选地,在所述连接梁向下方向上与转筒间隔设置一挡板,该挡板的底边位置低于转筒的底端位置。
优选地,在前行车和后行车上均设有扶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采用折叠构造,通过折叠式后行车插接在折叠式前行车的尾端,做到前行车带动后行车行走的两人用电动车。从而使使用者或行动不方便的人出游时可有陪护人员一同。通过折叠设置,也极大的降低了两车的体积,可以方便的放置在轿车的后备箱中。通过插接设置,可随时单独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的完整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前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后行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折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包括折叠式前行车和折叠式后行车,其中,
所述前行车至少包括两个前车顶梁1、两个前车底梁2、两个前端柱3和两个后端柱4,所述前车顶梁和前车底梁通过X形折叠结构5活动连接;一前端柱与同侧设置的前车顶梁和前车底梁固定连接,且该前端柱底部连接一车轮;另一前端柱套设一转筒6,该转筒与同侧设置的前车顶梁和前车底梁固定连接,且该前端柱底部连接一车轮,顶部连接一把手8;两个所述的后端柱分别与同侧设置的前车顶梁和前车底梁固定连接,且底部均连接一车轮;在两个前端柱的底部均设置有扭转件7,两个扭转件通过一拉杆相互连接。所述前行车上还设置有电动装置和刹车装置。所述电动装置包括蓄电池和电动机,在两个所述前车顶梁的两侧各设置一安装板,在安装板上安装有蓄电池。在每个后车轮的内侧安装有电动机,电动机通过绕线与蓄电池保持连接。在所述把手上安装有电源开关及电动控制器,可以操作电动机驱使车轮转动。在车把上还设有车闸,车闸通过线路连接刹车装置,刹车装置固定在后车轮的外侧位置上。在所述前端柱上设有脚踏架,脚踏架上设有脚踏板。
所述后行车包括前车架9、折叠式后车架以及固定在后车架上的折叠座椅,所述后车架包括后车架支腿10、折叠交汇架11、后车轮支腿12和后车架斜撑腿13,所述折叠座椅包括座板架14和折叠椅腿15,其中,所述后车架支腿与所述前车架的后部固定连接为一体,以此形成一个共同支撑的车体底盘,更加稳固。所述前车架的前端设置有与前行车连接的插接装置,前车架的下方安装有万向轮21。如图1所示,后行车通过插接装置可插接在前行车上。也可单独使用。如图3所示,后行车可以使万向轮着地,供陪护人员在后面推着走。所述插接装置包括承压横梁16,在所述承压横梁的两端以向下方向上各设有两个插柱17;在所述承压横梁的中部以向上方向上设置一立柱18;在该立柱上设有一转筒19,在该转筒外焊接一连接梁20,该连接梁固定在所述前车架上方。在两个所述前车底梁后部的内侧各焊接一插管,所述插柱与插管插接。为了防止后行车在前行车转弯时随转筒旋转角度过大而与前行车的后车轮出现摩擦,在所述连接梁向下方向上与转筒间隔设置一挡板22,该挡板的底边位置低于转筒的底端位置。这样设计,可以使挡板在转动一定角度后,与立柱接触而达到限制继续转动的目的。在插柱底部且露出插管的位置上设有供定位销插接的定位孔,防止后行车从前行车上脱落而设置。
所述折叠交汇架包括一横杠,以及连接在该横杠两端的端板23。在所述端板上设置有第一转轴24,所述后车架支腿的端部与该第一转轴铰接,用于后车架支腿的活动。在所述端板上设置有第二转轴25,所述后车轮支腿的上端与该第二转轴铰接,用于后车轮支腿的折叠。在后车轮支腿的下端安装有两个后车轮。
在所述后车架支腿的中上部设置有第三转轴26,所述后车架斜撑腿的上端与该第三转轴铰接;在所述后车轮支腿的下部设置有第四转轴27,所述后车架斜撑腿的下端与该第四转轴铰接。所述第三转轴与第四转轴共同用于对后车架斜撑杆的折叠活动。
在上述端板上设置有第五转轴28,所述座板架的一端部与该第五转轴铰接;在所述座板架的另一端部设置有第六转轴29,所述折叠椅腿的一端与该第六转轴铰接。在所述后车架支腿的中下部设置有第七转轴30,所述折叠椅腿的另一端与该第七转轴铰接。所述第五转轴、第六转轴和第七转轴共同用于对座板架和折叠椅腿的的折叠活动。
为了使用者坐在车上既方便又安全,可在前行车和后行车上均设有扶手。
由于上述前行车和后行车均是可折叠式,因此,不使用时可进行折叠放置,且拿取和存放均方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5)

1.一种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折叠式前行车和折叠式后行车,其中,
所述前行车至少包括两个前车顶梁、两个前车底梁、两个前端柱和两个后端柱,所述前车顶梁和前车底梁通过X形折叠结构活动连接;一前端柱与同侧设置的前车顶梁和前车底梁固定连接,且该前端柱底部连接一车轮;另一前端柱套设一转筒,该转筒与同侧设置的前车顶梁和前车底梁固定连接,且该前端柱底部连接一车轮,顶部连接一把手;两个所述的后端柱分别与同侧设置的前车顶梁和前车底梁固定连接,且底部均连接一车轮;在两个前端柱的底部均设置有扭转件,两个扭转件通过一拉杆相互连接;
所述前行车上还设置有电动装置和刹车装置;
所述后行车至少包括包括前车架、折叠式后车架以及固定在后车架上的折叠座椅;
所述后车架包括后车架支腿、折叠交汇架、后车轮支腿和后车架斜撑腿,所述折叠座椅包括座板架和折叠椅腿;所述后车架支腿与所述前车架的后部固定连接为一体;所述后车架支腿的端部通过转轴与所述折叠交汇架连接,所述后车轮支腿的一端固定有车轮,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折叠交汇架连接;所述后车架斜撑腿的两端分别通过转轴与所述后车架支腿、后车轮支腿连接;所述座板架的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折叠交汇架连接,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折叠椅腿的一端连接;所述折叠椅腿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后车架支腿连接;
所述前车架的前端设置有与前行车连接的插接装置,前车架的下方安装有万向轮;
所述插接装置包括承压横梁,在所述承压横梁的两端以向下方向上各设有两个插柱;在所述承压横梁的中部以向上方向上设置一立柱;在该立柱上设有一转筒,在该转筒外焊接一连接梁,该连接梁固定在所述前车架上方;
在两个所述前车底梁后部的内侧各焊接一插管,所述插柱与插管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在插柱底部且露出插管的位置上设有供定位销插接的定位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端柱上设有脚踏架,脚踏架上设有脚踏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梁向下方向上与转筒间隔设置一挡板,该挡板的底边位置低于转筒的底端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其特征在于,在前行车和后行车上均设有扶手。
CN201420237765.2U 2014-05-12 2014-05-12 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449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37765.2U CN203844921U (zh) 2014-05-12 2014-05-12 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37765.2U CN203844921U (zh) 2014-05-12 2014-05-12 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44921U true CN203844921U (zh) 2014-09-24

Family

ID=515579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37765.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44921U (zh) 2014-05-12 2014-05-12 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4492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0797A (zh) * 2014-09-29 2015-01-21 浙江群英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婴儿车
CN112265581A (zh) * 2020-10-22 2021-01-26 清华大学 连接机构及倒ω型组合式车架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90797A (zh) * 2014-09-29 2015-01-21 浙江群英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婴儿车
CN104290797B (zh) * 2014-09-29 2016-08-31 浙江群英车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婴儿车
CN112265581A (zh) * 2020-10-22 2021-01-26 清华大学 连接机构及倒ω型组合式车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90788B (zh) 座椅可折叠的折叠电动三轮车
CN103158819A (zh) 折叠车架
CN203142914U (zh) 便携式折叠电动代步车
CN103144724A (zh) 一种可折叠拖行的电动自行车
CN203844921U (zh) 陪护型分开折叠双人电动代步车
CN104875828A (zh) 纤体箱包电动车
CN102697609A (zh) 电动轮椅及其转向控制装置
CN203199118U (zh) 折叠电动自行车
CN206351729U (zh) 一种两轮车支撑起落架
CN206243338U (zh) 一种新型倒三轮电动车
CN104691684A (zh) 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车
CN104443138A (zh) 前置可藏式电动车儿童座椅
CN101549724B (zh) 全折叠人力、电动两用三轮车
CN204161577U (zh) 一种可折叠自行车
CN106394762A (zh) 一种新型倒三轮电动车
CN203714086U (zh) 折叠三轮电动老人代步车
CN203793527U (zh) 便携三轮折叠电动车
CN206528568U (zh) 一种迷你折叠电动滑板车
CN207889908U (zh) 一种可折叠的滑板车
CN202682210U (zh) 折叠电动轮椅
CN205168764U (zh) 折叠式电动滑板车
CN201205953Y (zh) 折叠电动车
CN201317436Y (zh) 箱包式折叠电动自行车
CN205256540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
CN203958411U (zh) 电动车便携车架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