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44861U - 双操纵杆机构和具有其的行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操纵杆机构和具有其的行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44861U
CN203844861U CN201420300043.7U CN201420300043U CN203844861U CN 203844861 U CN203844861 U CN 203844861U CN 201420300043 U CN201420300043 U CN 201420300043U CN 203844861 U CN203844861 U CN 203844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axle
location division
applying unit
force appl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30004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通
许利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hn Deere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hn Deere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hn Deere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hn Deere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30004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44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44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44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双操纵杆机构,包括:轴,所述轴限定轴向方向;第一操纵杆和第二操纵杆;与第一操纵杆相连的第一套筒和与第二操纵杆相连的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彼此间隔开套接在轴上且均适于由对应的操作杆绕轴转动,所述第一套筒绕轴的转动独立于所述第二套筒绕轴的转动;第一摩擦力施加部,为第一套筒绕轴的旋转提供阻滞力;第二摩擦力施加部,为第二套筒绕轴的旋转提供阻滞力。还涉及一种行走装置,包括两个操纵杆,以及上述的双操作杆机构,其中所述两个操纵杆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利用该技术方案,可以无需采用电控或液压控制而实现双操纵杆的定位。

Description

双操纵杆机构和具有其的行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双操纵杆机构以及具有其的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操纵杆机构中,一般采用“齿轮齿条”式结构将操纵杆移动到任意角度位置,或者利用连杆机构或软轴通过液压泵内部机构将操纵杆移动到任意角度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技术中如果要实现操纵杆在任意角度位置停止,则存在成本的性价比和安装性能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双操纵杆机构,包括:轴,所述轴限定轴向方向;第一操纵杆和第二操纵杆;与第一操纵杆相连的第一套筒和与第二操纵杆相连的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彼此间隔开套接在轴上且均适于由对应的操作杆绕轴转动,所述第一套筒绕轴的转动独立于所述第二套筒绕轴的转动;第一摩擦力施加部,为第一套筒绕轴的旋转提供阻滞力;第二摩擦力施加部,为第二套筒绕轴的旋转提供阻滞力。
可以在轴向方向上向套筒施加摩擦力,具体地,第一摩擦力施加部向第一套筒的轴向方向上的两端施加摩擦力;且第二摩擦力施加部向第二套筒的轴向方向上的两端施加摩擦力。
可选地,上述双操纵杆机构还包括第一摩擦力调节部,用于调节施加到第一套筒的摩擦力的大小;以及第二摩擦力调节部,用于调节施加到第二套筒的摩擦力的大小。
可选地,所述第一摩擦力施加部包括:
设置在轴上的第一定位部、第一推压部,第一套筒夹持在第一定位部与第一推压部之间从而第一套筒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定位部、第一推压部摩擦接合,第一推压部适于沿轴向方向相对于第一定位部移动;
第一弹力施加部,设置在所述轴上用于给第一推压部施加朝向第一定位部的弹力;
所述第二摩擦力施加部包括:
设置在轴上的第二定位部和第二推压部,第二套筒夹持在第二定位部与第二推压部之间从而第二套筒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定位部、第二推压部摩擦接合,第二推压部适于沿轴向方向相对于第二定位部移动;
第二弹力施加部,设置在所述轴上用于给第二推压部施加朝向第二定位部的弹力;
其中:第一弹力施加部、第一推压部、第一套筒、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第二套筒、第二推压部、第二弹力施加部顺次安装在所述轴上,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在轴向方向上间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摩擦力调节部包括:设置在轴的轴向方向上的一端的第一螺纹和适于与第一螺纹配合的第一旋紧螺母,第一旋紧螺母适于推压第一弹力施加部;以及设置在轴的轴向方向上的另一端的第二螺纹和适于与第二螺纹配合的第二旋紧螺母,所述第二旋紧螺母适于推压第二弹力施加部;第一旋紧螺母、第一弹力施加部、第一推压部、第一套筒、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第二套筒、第二推压部、第二弹力施加部、第二旋紧螺母顺次安装在所述轴上。
可选地,所述轴具有中间大径部分、位于大径部分两侧的中径部分以及分别连接到中径部分的小径部分,小径部分具有所述螺纹;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分别位于所述中径部分上;所述大径部分在轴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分别构成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以及所述第一推压部和所述第二推压部分别为摩擦垫片。
可选地,所述轴具有中间大径部分、位于大径部分两侧的中径部分以及分别连接到中径部分的小径部分,小径部分具有所述螺纹;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分别位于所述中径部分上;所述双操纵杆机构还包括间隔套,所述间隔套不可转动地套接在所述大径部分上,且所述间隔套在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分别抵靠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第一推压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二推压部均为摩擦垫片。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力施加部和所述第二弹力施加部均包括蝶簧和与对应旋紧螺母接触的螺母垫片;所述蝶簧布置在对应的螺母垫片与对应的推压部之间。进一步地,双操纵杆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推压部和第二推压部中的每一个与对应的蝶簧之间的蝶簧垫片,所述蝶簧垫片与对应的推压部面接触,其中:所述蝶簧垫片具有方形内孔,所述中径部分的与小径部分连接的端部具有与所述方形内孔的形状相配合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包括沿圆周方向上等间隔间隔开且由中径部分的圆周面相接的四个相同引导平面,所述方形内孔置于所述配合部上以阻止所述蝶簧垫片转动;每一个推压部具有圆形内孔,且每一个推压部的圆形内孔在轴向方形上跨接中径部分的圆周部分以及所述配合部。
可选地,每一个弹力施加部包括套设在轴上的螺旋弹簧或者筒状弹性体。
可选地,每一个套筒的内环面还设置有黄铜套环,所述黄铜套环套接在所述轴上。
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轴在轴向方向上的每一个端部具有螺纹;每一个摩擦力施加部包括与所述螺纹配合的旋紧螺母,以及与旋紧螺母对应的垫片;套筒的远离螺母的一端在轴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固定;所述垫圈与所述套筒的另一端面接触。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轴在轴向方向上的每一个端部具有螺纹;每一个摩擦力施加部包括与所述螺纹配合的旋紧螺母,以及与旋紧螺母对应的垫片;套筒的远离螺母的一端在轴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固定;所述垫片与所述套筒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套设在轴上的弹性体,所述弹性体推压所述套筒的另一端。
可以在径向方向上向套筒施加摩擦力,具体地,第一摩擦力施加部在第一套筒的内环面与轴的外表面之间施加摩擦力;且第二摩擦力施加部在第二套筒的内环面与轴的外表面之间施加摩擦力。更具体地,每一个套筒设置有径向延伸过套筒的至少一个螺纹孔;每一个摩擦力施加部包括至少一个螺钉以及设置在套筒的内环面与轴的外表面之间的圆弧状摩擦片,每一个螺钉适于拧入到对应的螺纹孔内径向向内挤压对应的圆弧状摩擦片。
可选地,所述轴在轴向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端部的末端的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横截面。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行走装置,包括两个操纵杆,以及上述的双操作杆机构,其中所述两个操纵杆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两个履带组件,所述两个操纵杆分别控制所述两个履带组件的转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因为刀座的间距与定刀的间距一致,所以,可以保证动刀与定刀的位置关系,从而为同一刀座上实现安装两个动刀和安装三个动刀提供可能,即为实现同一刀座上两个动刀与三个动刀的互换提供可能性。
利用该技术方案,可以无需采用电控或液压控制而实现双操纵杆的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双操纵杆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的方向2-2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双操纵杆机构的修改的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2和3中的轴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定位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蝶簧垫片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例性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下面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利用摩擦力实现将操纵杆停留在轴上的任意角度位置,而无需采用电控或液压控制。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双操纵杆机构,如图1-2所示,其包括:轴10,所述轴限定轴向方向;第一操纵杆20和第二操纵杆30;与第一操纵杆20相连的第一套筒40和与第二操纵杆30相连的第二套筒50,第一套筒40和第二套筒50彼此间隔开套接在轴10上且均适于由对应的操作杆绕轴转动,所述第一套筒40绕轴的转动独立于所述第二套筒50绕轴的转动;第一摩擦力施加部60,为第一套筒40绕轴的旋转提供阻滞力;以及第二摩擦力施加部70,为第二套筒50绕轴的旋转提供阻滞力。
可以在轴向方向上向套筒40、50施加摩擦力,具体地,第一摩擦力施加部60向第一套筒40的轴向方向上的两端施加摩擦力;且第二摩擦力施加部70向第二套筒50的轴向方向上的两端施加摩擦力。
可选地,上述双操纵杆机构还包括第一摩擦力调节部,用于调节施加到第一套筒的摩擦力的大小;以及第二摩擦力调节部,用于调节施加到第二套筒的摩擦力的大小。
所述第一摩擦力施加部60可包括:设置在轴10上的第一定位部61、第一推压部62,第一套筒40夹持在第一定位部61与第一推压部62之间从而第一套筒40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定位部61、第一推压部62摩擦接合,第一推压部62适于沿轴向方向相对于第一定位部61移动;第一弹力施加部63,设置在所述轴10上用于给第一推压部62施加朝向第一定位部61的弹力。
相似地,所述第二摩擦力施加部70包括:设置在轴10上的第二定位部71和第二推压部72,第二套筒50夹持在第二定位部71与第二推压部72之间从而第二套筒50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定位部71、第二推压部72摩擦接合,第二推压部72适于沿轴向方向相对于第二定位部71移动;第二弹力施加部73,设置在所述轴10上用于给第二推压部72施加朝向第二定位部71的弹力。
第一弹力施加部63、第一推压部62、第一套筒40、第一定位部61、第二定位部71、第二套筒50、第二推压部72、第二弹力施加部73顺次安装在所述轴10上,第一定位部61和第二定位部71在轴向方向上间隔开。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摩擦力调节部包括:设置在轴10的轴向方向上的一端的第一螺纹(未示出)和适于与第一螺纹配合的第一旋紧螺母64,第一旋紧螺母64适于推压第一弹力施加部63;以及设置在轴的轴向方向上的另一端的第二螺纹(未示出)和适于与第二螺纹配合的第二旋紧螺母74,所述第二旋紧螺母74适于推压第二弹力施加部73;第一旋紧螺母64、第一弹力施加部63、第一推压部62、第一套筒40、第一定位部61、第二定位部71、第二套筒50、第二推压部72、第二弹力施加部73、第二旋紧螺母74顺次安装在所述轴10上。
可选地,如图4所示,所述轴10具有中间大径部分11、位于大径部分两侧的中径部分12以及分别连接到中径部分的小径部分13,小径部分13具有第一螺纹或第二螺纹(未示出)。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套筒40和所述第二套筒50分别位于所述中径部分12上;所述双操纵杆机构还包括间隔套80,所述间隔套80不可转动地套接在所述大径部分11上,且所述间隔套80在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分别抵靠第一定位部61和第二定位部71;第一定位部61、第一推压部62、第二定位部71和第二推压部72均为摩擦垫片,例如尼龙垫片。
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套筒40和所述第二套筒50分别位于所述中径部分12上;所述大径部分11在轴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分别构成第一定位部61和第二定位部71;所述第一推压部62和所述第二推压部72分别为摩擦垫片,例如尼龙垫片。
可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弹力施加部63和所述第二弹力施加部73均包括蝶簧631、731和与旋紧螺母64、74接触的螺母垫片632、732;所述蝶簧631、731布置在对应的螺母垫片632、732与对应的推压部62、72之间。进一步地,双操纵杆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推压部62和第二推压部72中的每一个与对应的蝶簧631、731之间的蝶簧垫片633、733,所述蝶簧垫片与对应的推压部62、72面接触,其中:所述蝶簧垫片633、733具有方形内孔a,所述中径部分12的与小径部分13连接的端部具有与所述方形内孔a的形状相配合的配合部12a,所述配合部包括沿圆周方向上等间隔间隔开且由中径部分的圆周面相接的四个相同引导平面12a1(参见图4),所述方形内孔a置于所述配合部12a上以阻止所述蝶簧垫片633、733转动;每一个推压部具有圆形内孔b,且如图2所示,每一个推压部的圆形内孔b在轴向方形上跨接中径部分12的圆周部分12b(参见图4)以及所述配合部12a,换言之,推压部的一部分位于中径部分的圆周部分12b上,而另一半位于中径部分的配合部12a上,同时蝶簧垫片则位于配合部12a上,这样,可以为蝶簧垫片推压对应推压部提供移动行程,而不至于蝶簧垫片直到推靠到配合部12a上的阻挡面12a2(参见图4)上也没有与对应推压部接触。
在图2的示例中,通过蝶簧的压缩属性和尼龙的摩擦性能可以实现调节手柄手感、任意位置停止的功能。
弹力施加部不限于包括上述的蝶簧。可选地,每一个弹力施加部包括套设在轴上的螺旋弹簧或者筒状弹性体。
可选地,如图2所示,每一个套筒40、50的内环面还设置有黄铜套环41、51,所述黄铜套环套接在所述轴10上。在套筒为铁质、轴10为铁质的情况下,设置黄铜套环可以将更换磨损件的范围缩小,例如,不需要更换铁质套筒,而是更换黄铜套环即可。在附图2中,黄铜套环可以具有位于套筒外部的径向凸缘,其仅仅便于安装黄铜套环,而且在实际使用中,该径向凸缘并不影响套筒与定位部的面接触。
图2、3中的箭头示出了在旋紧螺母旋紧的情况下套筒40、50的受力方向。通过调节旋紧螺母的旋入量,可以调节套筒受到的摩擦力。
另外,图2中的间隔套80可以更换以具有不同的长度,从而可以调节两个操纵手柄之间的距离。
可以采用另外的方式在轴向方向上向套筒40、50施加摩擦力。具体地,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虽然没有示出,所述轴在轴向方向上的每一个端部具有螺纹;每一个摩擦力施加部包括与所述螺纹配合的旋紧螺母,以及与旋紧螺母对应的垫片;套筒的远离螺母的一端在轴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固定;所述垫圈与所述套筒的另一端面接触。或者,在又一个实施例中,虽然没有示出,所述轴在轴向方向上的每一个端部具有螺纹;每一个摩擦力施加部包括与所述螺纹配合的旋紧螺母,以及与旋紧螺母对应的垫片;套筒的远离螺母的一端在轴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固定;所述垫片与所述套筒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套设在轴上的弹性体,所述弹性体推压所述套筒的另一端。
还可以在径向方向上向套筒施加摩擦力。具体地,虽然没有示出,每一个套筒设置有径向延伸过套筒的至少一个螺纹孔;每一个摩擦力施加部包括至少一个螺钉以及设置在套筒的内环面与轴的外表面之间的圆弧状摩擦片,每一个螺钉适于拧入到对应的螺纹孔内径向向内挤压对应的圆弧状摩擦片。
如图4中所示,所述轴10在轴向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端部的末端的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横截面。该端部可以固定在机架上,如此可以防止轴10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涉及一种行走装置,包括两个操纵杆,以及上述的双操作杆机构,其中所述两个操纵杆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可选地,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两个履带组件,所述两个操纵杆分别控制所述两个履带组件的转向。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8)

1.一种双操纵杆机构,包括: 
轴,所述轴限定轴向方向;以及 
第一操纵杆和第二操纵杆, 
其中: 
所述双操纵杆机构还包括: 
与第一操纵杆相连的第一套筒和与第二操纵杆相连的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彼此间隔开套接在轴上且均适于由对应的操作杆绕轴转动,所述第一套筒绕轴的转动独立于所述第二套筒绕轴的转动; 
第一摩擦力施加部,为第一套筒绕轴的旋转提供阻滞力;以及 
第二摩擦力施加部,为第二套筒绕轴的旋转提供阻滞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操纵杆机构,其中: 
第一摩擦力施加部向第一套筒的轴向方向上的两端施加摩擦力;且 
第二摩擦力施加部向第二套筒的轴向方向上的两端施加摩擦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操纵杆机构,还包括: 
第一摩擦力调节部,用于调节施加到第一套筒的摩擦力的大小;以及 
第二摩擦力调节部,用于调节施加到第二套筒的摩擦力的大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操纵杆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摩擦力施加部包括: 
设置在轴上的第一定位部、第一推压部,第一套筒夹持在第一定位部与第一推压部之间从而第一套筒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定位部、第一推压部摩擦接合,第一推压部适于沿轴向方向相对于第一定位部移动; 
第一弹力施加部,设置在所述轴上用于给第一推压部施加朝向第一定位部的弹力; 
所述第二摩擦力施加部包括: 
设置在轴上的第二定位部和第二推压部,第二套筒夹持在第二定位部与第二推压部之间从而第二套筒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定位部、第二推压部摩擦接合,第二推压部适于 沿轴向方向相对于第二定位部移动; 
第二弹力施加部,设置在所述轴上用于给第二推压部施加朝向第二定位部的弹力; 
其中:第一弹力施加部、第一推压部、第一套筒、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第二套筒、第二推压部、第二弹力施加部顺次安装在所述轴上,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在轴向方向上间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操纵杆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摩擦力调节部包括:设置在轴的轴向方向上的一端的第一螺纹和适于与第一螺纹配合的第一旋紧螺母,第一旋紧螺母适于推压第一弹力施加部;以及设置在轴的轴向方向上的另一端的第二螺纹和适于与第二螺纹配合的第二旋紧螺母,所述第二旋紧螺母适于推压第二弹力施加部; 
第一旋紧螺母、第一弹力施加部、第一推压部、第一套筒、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第二套筒、第二推压部、第二弹力施加部、第二旋紧螺母顺次安装在所述轴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操纵杆机构,其中: 
所述轴具有中间大径部分、位于大径部分两侧的中径部分以及分别连接到中径部分的小径部分,小径部分具有螺纹; 
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分别位于所述中径部分上; 
所述大径部分在轴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面分别构成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以及 
所述第一推压部和所述第二推压部分别为摩擦垫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操纵杆机构,其中: 
所述轴具有中间大径部分、位于大径部分两侧的中径部分以及分别连接到中径部分的小径部分,小径部分具有螺纹; 
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分别位于所述中径部分上; 
所述双操纵杆机构还包括间隔套,所述间隔套不可转动地套接在所述大径部分上,且所述间隔套在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分别抵靠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 
第一定位部、第一推压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二推压部均为摩擦垫片。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双操纵杆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弹力施加部和所述第二弹力施加部均包括蝶簧和与对应旋紧螺母接触的螺母垫片; 
所述蝶簧布置在对应的螺母垫片与对应的推压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操纵杆机构,还包括: 
设置在第一推压部和第二推压部中的每一个与对应的蝶簧之间的蝶簧垫片,所述蝶簧垫片与对应的推压部面接触, 
其中: 
所述蝶簧垫片具有方形内孔,所述中径部分的与小径部分连接的端部具有与所述方形内孔的形状相配合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包括沿圆周方向上等间隔间隔开且由中径部分的圆周面相接的四个相同引导平面,所述方形内孔置于所述配合部上以阻止所述蝶簧垫片转动; 
每一个推压部具有圆形内孔,且每一个推压部的圆形内孔在轴向方形上跨接中径部分的圆周部分以及所述配合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操纵杆机构,其中: 
每一个弹力施加部包括套设在轴上的螺旋弹簧或者筒状弹性体。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操纵杆机构,其中: 
每一个套筒的内环面还设置有黄铜套环,所述黄铜套环套接在所述轴上。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操纵杆机构,其中: 
所述轴在轴向方向上的每一个端部具有螺纹; 
每一个摩擦力施加部包括与所述螺纹配合的旋紧螺母,以及与旋紧螺母对应的垫片; 
套筒的远离螺母的一端在轴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固定; 
所述垫圈与所述套筒的另一端面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操纵杆机构,其中: 
所述轴在轴向方向上的每一个端部具有螺纹; 
每一个摩擦力施加部包括与所述螺纹配合的旋紧螺母,以及与旋紧螺母对应的垫片; 
套筒的远离螺母的一端在轴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固定; 
所述垫片与所述套筒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套设在轴上的弹性体,所述 弹性体推压所述套筒的另一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操纵杆机构,其中: 
第一摩擦力施加部在第一套筒的内环面与轴的外表面之间施加摩擦力;且 
第二摩擦力施加部在第二套筒的内环面与轴的外表面之间施加摩擦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操纵杆机构,其中: 
每一个套筒设置有径向延伸过套筒的至少一个螺纹孔; 
每一个摩擦力施加部包括至少一个螺钉以及设置在套筒的内环面与轴的外表面之间的圆弧状摩擦片,每一个螺钉适于拧入到对应的螺纹孔内径向向内挤压对应的圆弧状摩擦片。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操纵杆机构,其中: 
所述轴在轴向方向上的至少一个端部的末端的垂直于轴向方向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横截面。 
17.一种行走装置,包括两个操纵杆,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操作杆机构,其中所述两个操纵杆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行走装置,其中: 
所述行走装置包括两个履带组件,所述两个操纵杆分别控制所述两个履带组件的转向。 
CN201420300043.7U 2014-06-06 2014-06-06 双操纵杆机构和具有其的行走装置 Active CN203844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00043.7U CN203844861U (zh) 2014-06-06 2014-06-06 双操纵杆机构和具有其的行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300043.7U CN203844861U (zh) 2014-06-06 2014-06-06 双操纵杆机构和具有其的行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44861U true CN203844861U (zh) 2014-09-24

Family

ID=51557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300043.7U Active CN203844861U (zh) 2014-06-06 2014-06-06 双操纵杆机构和具有其的行走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4486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5613A (zh) * 2014-12-31 2015-09-02 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动力输出组件和分动箱的集成操纵装置以及相关拖拉机
CN108791487A (zh) * 2018-05-29 2018-11-13 郑宇虎 一种方向盘同步控制的双泵双马达转向操纵机构
CN109720429A (zh) * 2017-10-30 2019-05-07 徐州徐工履带底盘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机械用铸造式引导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5613A (zh) * 2014-12-31 2015-09-02 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动力输出组件和分动箱的集成操纵装置以及相关拖拉机
CN104875613B (zh) * 2014-12-31 2018-04-17 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动力输出组件和分动箱的集成操纵装置及相关拖拉机
CN109720429A (zh) * 2017-10-30 2019-05-07 徐州徐工履带底盘有限公司 一种工程机械用铸造式引导轮
CN108791487A (zh) * 2018-05-29 2018-11-13 郑宇虎 一种方向盘同步控制的双泵双马达转向操纵机构
CN108791487B (zh) * 2018-05-29 2024-04-02 郑宇虎 一种方向盘同步控制的双泵双马达转向操纵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88030B2 (en) Electromechanical-magnetically integrated braking assistance device
CN203844861U (zh) 双操纵杆机构和具有其的行走装置
US10584777B2 (en) Roller screw mechanism with cage
CN201288921Y (zh) 流体驱动速度可调式管道爬行器
CN102328895B (zh) 用于将螺纹帽应用在容器上的头部装置
US10378624B2 (en) Actuator
CN2833308Y (zh) 一种电磁锁紧装置
US20130193267A1 (en) Nose-Wheel Steering Actuator
CN106662225B (zh) 具有双螺丝连接部件的驱动装置
CN105276206B (zh) 一种扭矩限制装置和具有该扭矩限制装置的阀门
US20160146319A1 (en) Non back-driveable screw mechanism
WO2015074699A1 (en) Valve operator assembly with freewheel and friction means
CN107250638B (zh) 具有双螺丝机构和可操作的轮的阀操作器组件
WO2015074701A1 (en) Valve operator assembly with friction means and pre-stressing element
US9746098B2 (en) Valve operator assembly with compensating actuator
CN204065901U (zh) 调速手柄装置
WO2015057111A1 (en) Electromechanical drive unit having a damping device
WO2016019983A1 (en) Valve operator assembly, valve equipped with such assembly and assembly process for such a valve
CN210553937U (zh) 一种万向轮限位机构
US9541146B1 (en) Braking device for motor of actuator
CN104340635B (zh) 一种长度可调的电动输送辊结构
KR200480250Y1 (ko) 버터플라이 밸브
CN219299831U (zh) 一种液压制动系统用活塞组件
CN214951040U (zh) 一种数控机床的主轴装配检测装置
CN203322291U (zh) 蝶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