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23629U - 车灯模块 - Google Patents

车灯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23629U
CN203823629U CN201420222214.9U CN201420222214U CN203823629U CN 203823629 U CN203823629 U CN 203823629U CN 201420222214 U CN201420222214 U CN 201420222214U CN 203823629 U CN203823629 U CN 2038236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cus
light
emitting component
cambered surface
optically focu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222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2222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236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236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2362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灯模块,其包括一灯杯结构、一发光结构以及一透镜结构。灯杯结构具有多个聚光弧面,每一个聚光弧面具有一第一焦点及一第二焦点,每一个聚光弧面的第一焦点及第二焦点位于每一个聚光弧面的轴线上。发光结构包括多个发光元件,每一个发光元件对应于每个聚光弧面的第一焦点设置。透镜结构具有一透镜焦点、一主光轴及一基准线,透镜焦点位于主光轴与基准线的交点上,基准线与透镜结构相互平行。每一个发光元件所产生的光源投射在每一个聚光弧面上,以形成通过每一个聚光弧面第二焦点的反射光源。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灯模块,通过其灯杯的设计,能适用于非连续式发光模块的车灯模块。

Description

车灯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灯模块,尤指一种具有多个聚光弧面的车灯模块。
背景技术
已知的车用前照灯的发光模块,可分为卤钨灯及HID灯(气体放电式灯,High Intensity Discharge Lamp),其中卤钨灯的电弧长为5.6毫米,HID灯的电弧长为4.3毫米。为配合传统的照明灯源,其集光系统大多采用PES(Projector Ellipsoid System),其灯杯具有单一光轴及单一发光模块的特点。目前设置于车用前照灯的发光二极管模块为了要模仿卤钨灯丝及HID灯的电弧长度及大小,都是采用连续式的连晶式发光二极管封装态样,然因在单一椭球灯杯仅具有单一焦点的情况下,只能够使用单一发光模块,因此目前大多采用1毫米*1毫米大小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基础进行封装。而连续式的连晶式发光二极管封装态样所指的是通过共晶制程或其他制程将发光二极管封装于硅基板上,因此使得发光二极管的晶粒彼此之间的距离可以为0.1毫米,甚至可以小到0.05毫米。由于发光二极管彼此之间的间距较小,因此可以将其视为连续式的发光体。然而,此种连续式的连晶式发光二极管封装态样,在相同亮度下,其价格为通过一般制程所制造的照明用发光二极管的10倍以上。
同时,已知的车灯模块因其灯杯的设计,当装载一般制程所制造的照明用发光二极管时,其所发出的光源将会无法符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规范(Regulations of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简称ECE regulations)中的ECE R112等相关法规以及美国自动机工程协会对于车灯标准的SAE J1383的法规。举例来说,一般照明用发光二极管其封装体较大,并无法进行连晶式的封装,其发光二极管封装于金属基印刷电路板(Metal Core Printed Circuit Board,MCPCB)上。一般而言发光二极管的最小封装边距为介于0.15毫米至0.2毫米之间,通过锡焊制程发光二极管的最小可焊间距为0.1毫米至0.2毫米之间,因此若将尺寸大小为1毫米*1毫米的一般照明用发光二极管以分散排列,使发光二极管彼此之间的距离为0.5毫米而形成一非连续式发光体的情况下,此种方式会因为其非连续式的态样,仍无法符合法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多个聚光弧面的车灯模块,并通过其灯杯与发光二极管之间配置关系的设计,以达到能适应一般制程所制造的照明用发光二极管,使可以避免前述现有技术所产生的问题且降低制造成本,并同时符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规范(Regulationsof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简称ECE regulations)中的ECE R112等相关法规以及美国自动机工程协会对于车灯标准的SAEJ1383的法规。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灯模块,其包括一灯杯结构、一发光结构以及一透镜结构。所述灯杯结构具有一第一聚光弧面、一第二聚光弧面、一第三聚光弧面及一第四聚光弧面,所述第一聚光弧面具有一第一焦点及一第二焦点,所述第二聚光弧面具有一第三焦点及一第四焦点,所述第三聚光弧面具有一第五焦点及一第六焦点,所述第四聚光弧面具有一第七焦点及一第八焦点,其中所述第一焦点及所述第二焦点位于一第一轴线上,所述第三焦点及所述第四焦点位于一第二轴线上,所述第五焦点及所述第六焦点位于一第三轴线上,所述第七焦点及所述第八焦点位于一第四轴线上。所述发光结构包括一第一发光元件、一第二发光元件、一第三发光元件及一第四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一焦点,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三焦点,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五焦点,所述第四发光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七焦点。所述透镜结构具有一透镜焦点、一主光轴及一基准线,其中所述透镜焦点位于所述主光轴与所述基准线的交点上,所述基准线与所述透镜结构相互平行。其中,所述第二焦点、所述第四焦点、所述第六焦点及所述第八焦点都位于所述基准线上。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第一光源投射在所述第一聚光弧面上,以形成对应于所述第二焦点的第一反射光源,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第二光源投射在所述第二聚光弧面上,以形成对应于所述第四焦点的第二反射光源,所述第三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第三光源投射在所述第三聚光弧面上,以形成对应于所述第六焦点的第三反射光源,所述第四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第四光源投射在所述第四聚光弧面上,以形成对应于所述第八焦点的第四反射光源。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焦点与所述第四焦点及所述第六焦点重合,所述第二焦点及所述第八焦点分别邻近于所述透镜焦点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焦点与所述第二焦点及所述第八焦点重合,所述第四焦点及所述第六焦点分别邻近于所述透镜焦点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一焦点或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一焦点上,所述第二发光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三焦点或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三焦点上,所述第三发光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五焦点或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五焦点上,所述第四发光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七焦点或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七焦点上。
进一步地,所述车灯模块还进一步包括一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包括一第一反射镜及一第二反射镜,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镜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之间,所述第二反射镜设置于所述第三发光元件与所述第四发光元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车灯模块还进一步包括一光束调整结构,其中所述光束调整结构设置于所述主光轴上且邻近于所述透镜焦点,所述光束调整结构具有一反射面。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灯模块,其包括一灯杯结构、一发光结构以及一透镜结构。所述灯杯结构具有一第一聚光弧面、一第二聚光弧面、一第三聚光弧面、一第四聚光弧面、一第一反射板及一第二反射板,所述第一反射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聚光弧面与所述第二聚光弧面之间,以连接所述第一聚光弧面与所述第二聚光弧面,所述第二反射板设置于所述第三聚光弧面与所述第四聚光弧面之间,以连接所述第三聚光弧面与所述第四聚光弧面;其中所述第一聚光弧面具有一第一焦点及一第二焦点,所述第二聚光弧面具有一第三焦点及一第四焦点,所述第三聚光弧面具有一第五焦点及一第六焦点,所述第四聚光弧面具有一第七焦点及一第八焦点,所述第一焦点及所述第二焦点位于一第一轴线上,所述第三焦点及所述第四焦点位于一第二轴线上,所述第五焦点及所述第六焦点位于一第三轴线上,所述第七焦点及所述第八焦点位于一第四轴线上。所述发光结构包括一第一发光元件、一第二发光元件、一第三发光元件及一第四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一焦点,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三焦点,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五焦点,所述第四发光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七焦点。所述透镜结构具有一透镜焦点、一主光轴及一基准线,其中所述透镜焦点位于所述主光轴与所述基准线的交点上,所述基准线与所述透镜结构相互平行。其中,所述第二焦点、所述第四焦点、所述第六焦点及所述第八焦点都位于所述基准线上。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第一光源投射在所述第一聚光弧面上,以形成对应于所述第二焦点的第一反射光源,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第二光源投射在所述第二聚光弧面上,以形成对应于所述第四焦点的第二反射光源,所述第三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第三光源投射在所述第三聚光弧面上,以形成对应于所述第六焦点的第三反射光源,所述第四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第四光源投射在所述第四聚光弧面上,以形成对应于所述第八焦点的第四反射光源。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焦点与所述第二焦点、所述第四焦点、所述第六焦点及所述第八焦点重合,所述第一发光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一焦点,所述第四发光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七焦点。
进一步地,所述透镜焦点与所述第二焦点、所述第四焦点、所述第六焦点及所述第八焦点重合,所述第一发光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一焦点,所述第四发光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七焦点。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灯模块,其包括一灯杯结构、一发光结构以及一透镜结构。所述灯杯结构具有一第一聚光弧面、一第二聚光弧面及一第三聚光弧面,所述第一聚光弧面具有一第一焦点及一第二焦点,所述第二聚光弧面具有一第三焦点及一第四焦点,所述第三聚光弧面具有一第五焦点及一第六焦点,其中所述第一焦点及所述第二焦点位于一第一轴线上,所述第三焦点及所述第四焦点位于一第二轴线上,所述第五焦点及所述第六焦点位于一第三轴线上。所述发光结构包括一第一发光元件、一第二发光元件及一第三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一焦点,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三焦点,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五焦点。所述透镜结构具有一透镜焦点、一主光轴及一基准线,其中所述透镜焦点位于所述主光轴与所述基准线的交点上,所述基准线与所述透镜结构相互平行。其中,所述第二焦点、所述第四焦点及所述第六焦点都位于所述基准线上。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第一光源投射在所述第一聚光弧面上,以形成对应于所述第二焦点的第一反射光源,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第二光源投射在所述第二聚光弧面上,以形成对应于所述第四焦点的第二反射光源,所述第三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第三光源投射在所述第三聚光弧面上,以形成对应于所述第六焦点的第三反射光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光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一焦点或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一焦点上,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三焦点上,所述第三发光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五焦点或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五焦点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灯模块,通过其灯杯的设计,能适用于非连续式发光模块的车灯模块,不仅可以避免前述现有技术所产生的问题且降低制造成本,并同时符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的规范(Regulations of 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for Europe,简称ECE regulations)中的ECE R112等相关法规以及美国自动机工程协会对于车灯标准的SAE J1383的法规。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灯模块还适用于远光灯的结构。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其中一立体示意图。
图1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外一立体示意图。
图1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其中一上视示意图。
图1D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其中一侧视示意图。
图1E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另外一上视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其中一上视示意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另外一上视示意图。
图2D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
图2E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图2D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其中一上视示意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另外一上视示意图。
图3D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
图3E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中图3D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符号说明】
车灯模块       C
灯杯结构       1,1’
第一聚光弧面   11
第二聚光弧面   12
第三聚光弧面   13
第四聚光弧面   14
第一散光弧面   15
第二散光弧面   16
第一反射板     17
第二反射板     18
发光结构       2,2’
第一发光元件   21,21’
第二发光元件   22,22’
第三发光元件   23,23’
第四发光元件   24
透镜结构       3
反射结构       4
第一反射镜     41
第一反射面     411
第二反射面     412
第二反射镜     42
光束调整结构    5
上反射面     51
下反射面     52
透镜焦点     F0
第一焦点     F1
第二焦点     F2
第三焦点     F3
第四焦点     F4
第五焦点     F5
第六焦点     F6
第七焦点     F7
第八焦点     F8
主光轴       V
基准线       H
第一轴线     L1
第二轴线     L2
第三轴线     L3
第四轴线     L4
基板         S
第一光线     R1,R1’
第二光线     R2,R2’
第三光线     R3,R3’
间隔距离     W
倾角         θ1
斜度         θ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披露“车灯模块”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披露的内容轻易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亦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又本实用新型的图式仅为简单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描绘,亦即未反应出相关构成的实际尺寸,先予叙明。以下的实施方式为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第一实施例〕
首先,请参阅图1A至图1E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灯模块C,其包括一灯杯结构1、一发光结构2以及一透镜结构3。如图1A所示,灯杯结构1可由多个不同曲率的曲面所组成,例如可通过不同曲率的椭圆为基础的曲面组成灯杯结构。以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而言,灯杯结构1具有一第一聚光弧面11、一第二聚光弧面12、一第三聚光弧面13及一第四聚光弧面14,其中灯杯结构1还可具有一设置或连接于第一聚光弧面11与第二聚光弧面12之间的第一散光弧面15,以及一设置或连接于第三聚光弧面13与第四聚光弧面14之间的第二散光弧面16。抑或是如图1B所示,直接将第一聚光弧面11、第二聚光弧面12、第三聚光弧面13及第四聚光弧面14相连接,然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接着,请参阅图1C所示,图1C为图1B的上视示意图。第一聚光弧面11具有一第一焦点F1及一第二焦点F2,第二聚光弧面12具有一第三焦点F3及一第四焦点F4,第三聚光弧面13具有一第五焦点F5及一第六焦点F6,第四聚光弧面14具有一第七焦点F7及一第八焦点F8,其中第一焦点F1及第二焦点F2位于一第一轴线L1上,第三焦点F3及第四焦点F4位于一第二轴线L2上,第五焦点F5及第六焦点F6位于一第三轴线L3上,第七焦点F7及第八焦点F8位于一第四轴线L4上。换言之,第一轴线L1、第二轴线L2、第三轴线L3及第四轴线L4都是由每个聚光弧面各自拥有的焦点所连线而成。
进一步来说,发光结构2可设置于灯杯结构1当中,其中发光结构2包括一第一发光元件21、一第二发光元件22、一第三发光元件23及一第四发光元件24,举例来说,第一发光元件21、第二发光元件22、第三发光元件23及第四发光元件24为发光二极管,其中第一发光元件21、第二发光元件22、第三发光元件23及第四发光元件24可以各自采用不同色温或色光的发光二极管,以调节发光结构2所散发出的光源。其中第一发光元件21可对应于第一聚光弧面11的第一焦点F1,第二发光元件22可对应于第二聚光弧面12的第三焦点F3,第三发光元件23可对应于第三聚光弧面13的第五焦点F5,第四发光元件24可对应于第四聚光弧面14的第七焦点F7。此外,灯杯结构1及发光结构2可以与一透镜结构3相互配合应用,以车灯模块C而言,可以采用平凸透镜作为透镜结构3。透镜结构3可具有一透镜焦点F0、一主光轴V及一基准线H,其中透镜焦点F0位于主光轴V与基准线H的交点上,透镜结构3与基准线H之间的距离为透镜焦点F0至透镜结构3的距离,主光轴V与基准线H相互垂直地设置,而基准线H与透镜结构3相互平行地设置。灯杯结构1中的第二焦点F2、第四焦点F4、第六焦点F6及第八焦点F8经由以椭圆为基础的聚光弧面特性,使前述第二焦点F2、第四焦点F4、第六焦点F6及第八焦点F8都位于透镜结构3的基准线H上。因此,第一发光元件21所产生的第一光源投射在第一聚光弧面11上时,通过第一聚光弧面11的反射会形成对应于第二焦点F2的第一反射光源,第二发光元件22所产生的第二光源投射在第二聚光弧面12上时,通过第二聚光弧面12的反射会形成对应于第四焦点F4的第二反射光源,第三发光元件23所产生的第三光源投射在第三聚光弧面13上时,通过第三聚光弧面13的反射会形成对应于第六焦点F6的第三反射光源,第四发光元件24所产生的第四光源投射在第四聚光弧面14上时,通过第四聚光弧面14的反射,会形成对应于第八焦点F8的第四反射光源。
以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而言,第一发光元件21可直接设置在第一焦点F1上,第二发光元件22可直接设置在第三焦点F3上,第三发光元件23可直接设置在第五焦点F5上,第四发光元件24可直接设置在第七焦点F7上。因此,第一发光元件21所产生的第一光源投射在第一聚光弧面11上时,会形成穿过第二焦点F2的第一反射光源,第二发光元件22所产生的第二光源投射在第二聚光弧面12上时,会形成穿过第四焦点F4的第二反射光源,第三发光元件23所产生的第三光源投射在第三聚光弧面13上时,会形成穿过第六焦点F6的第三反射光源,第四发光元件24所产生的第四光源投射在第四聚光弧面14上时,会形成穿过第八焦点F8的第四反射光源。因而使得透镜焦点F0与第四焦点F4及第六焦点F6重合,第二焦点F2及第八焦点F8分别邻近于透镜焦点F0的两侧。而经由第一发光元件21、第二发光元件22、第三发光元件23及第四发光元件24所投射在透镜结构3基准线H上的第一反射光源、第二反射光源、第三反射光源及第四反射光源,对于透镜结构3来说,将会形成一个三点相互连接的连续式光源,也因为第二发光元件22及第三发光元件23所形成的光源会沿着第二轴线L2及第三轴线L3投射在透镜结构3的透镜焦点F0上,使得通过透镜结构3所投射出光源的中间亮度会最高。
举例来说,此时第一聚光弧面11对于第一发光元件21而言具有聚焦的功能,第一聚光弧面11对于第二发光元件22、第三发光元件23及第四发光元件24而言则具有扩光的功能;反之第二聚光弧面12对于第二发光元件22而言具有聚焦的功能,第二聚光弧面12对于第一发光元件21、第三发光元件23及第四发光元件24而言则具有扩光的功能;第三聚光弧面13对于第三发光元件23而言具有聚焦的功能,第三聚光弧面13对于第一发光元件21、第二发光元件22及第四发光元件24而言则具有扩光的功能;第四聚光弧面14对于第四发光元件24而言具有聚焦的功能,第四聚光弧面14对于第一发光元件21、第二发光元件22及第三发光元件23而言则具有扩光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当灯杯结构1中还进一步包含第一散光弧面15及第二散光弧面16时,对于第一发光元件21、第二发光元件22、第三发光元件23及第四发光元件24来说,第一散光弧面15及第二散光弧面16则是会具有扩光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也可以通过改变车灯模块C中各个聚光弧面的曲面曲率,使得透镜焦点F0与第一聚光弧面11的第二焦点F2及第四聚光弧面14的第八焦点F8重合,第二聚光弧面12的第四焦点F4及第三聚光弧面13的第六焦点F6分别邻近于透镜焦点F0的两侧。此外,第一发光元件21也可以邻近于第一焦点F1地设置,第二发光元件22也可以邻近于第三焦点F3地设置,第三发光元件23也可以邻近于第五焦点F5地设置,第四发光元件24也可以邻近于第七焦点F7地设置,端看灯杯结构1中的各个聚光弧面焦点位置设计。
接着,请参阅图1D并同时配合图1E所示,车灯模块C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一反射结构4,反射结构4可包括一第一反射镜41及一第二反射镜42,其中第一反射镜41可设置于第一发光元件21与第二发光元件22之间,第二反射镜42可设置于第三发光元件23与第四发光元件24之间。如图1D所示,第一反射镜41设置于第一发光元件21与第二发光元件22之间,第一反射镜41具有一第一反射面411及一第二反射面412,第一反射面411朝向第一发光元件21,第二反射面412朝向第二发光元件22,其中第一发光元件21及第二发光元件22可设置于一基板S上。经由第一反射镜41的设置,可使得第一反射面411中具有第一发光元件21的虚像,第二反射面412中具有第二发光元件22的虚像,因此经由第一反射面411所反射出的光源即如同由第一发光元件21所产生的第一光源,经由第二反射面412所反射出的光源即如同由第二发光元件22所产生的第二光源。换言之,即可以将原本相距一预定距离的不连续光源,通过反射结构4的连接,其所产生的光源型态会如同连续式的发光光源。如图1E所示,加入反射结构4的车灯模块,与前述图1C所示的车灯模块C相较之下,加入反射结构4后的车灯模块C所产生的集光效率会更高。同时,也因为经由反射结构4所发出的光源位置,不位于聚光弧面的焦点上,因此对于投射置透镜焦点F0附近的光源而言,能提供更佳的集光效果。
此外,可通过一控制模块控制以控制发光结构2中第一发光元件21、第二发光元件22、第三发光元件23及第四发光元件24,进而控制发光结构2所发出的光源型态、色温或色光。因此,若以不同色光的发光二极管进行搭配,即可以混出不同颜色的光源,以白光为例,可以是3000K的暖白光配上460纳米左右的蓝光,可以混出其他色温的白光。也可以3000K的暖白光,配上6500K的冷白光,而调配出4000K左右的色光。值得一提的是,车灯模块C中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一明暗截止线遮版,可以通过明暗截止线遮板邻近或直接设置于透镜结构3的透镜焦点F0上以控制车灯模块C中所发出的光形。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灯模块C,可通过灯杯结构1中第一聚光弧面11、第二聚光弧面12、第三聚光弧面13及第四聚光弧面14的曲率设计及发光结构2对应地设置于第一聚光弧面11、第二聚光弧面12、第三聚光弧面13及第四聚光弧面14的焦点上,能特别适用于非连续式光源的车灯模块C,不仅可以符合相关法规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能够增加照度、流明数及光源的照射距离。
〔第二实施例〕
首先,请参阅图2A至图2C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灯模块C,其包括一灯杯结构1、一发光结构2以及一透镜结构3。如图2A所示,灯杯结构1可由多个不同曲率的曲面所组成,例如可通过不同曲率的椭圆为基础的曲面组成灯杯结构1。由图2A及图2B与图1B及图1C的比较可以了解,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差别在于各个聚光弧面设计,并通过聚光弧面的曲率改变使得各个聚光弧面所投射于透镜结构3基准线H的轴线产生改变。
如图2A所示,以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而言,灯杯结构1具有一第一聚光弧面11、一第二聚光弧面12、一第三聚光弧面13及一第四聚光弧面14,其中灯杯结构1还可具有一设置或连接于第二聚光弧面12及第三聚光弧面13之间的第一散光弧面15。抑或是直接将第一聚光弧面11、第二聚光弧面12、第三聚光弧面13及第四聚光弧面14彼此相连,然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接着,请参阅图2B所示,图2B为图2A的上视示意图。第一聚光弧面11具有一第一焦点F1及一第二焦点F2,第二聚光弧面12具有一第三焦点F3及一第四焦点F4,第三聚光弧面13具有一第五焦点F5及一第六焦点F6,第四聚光弧面14具有一第七焦点F7及一第八焦点F8,其中第一焦点F1及第二焦点F2位于一第一轴线L1上,第三焦点F3及第四焦点F4位于一第二轴线L2上,第五焦点F5及第六焦点F6位于一第三轴线L3上,第七焦点F7及第八焦点F8位于一第四轴线L4上。换言之,第一轴线L1、第二轴线L2、第三轴线L3及第四轴线L4都是由每个弧面各自拥有的焦点所连线而成。
进一步来说,发光结构2可设置于灯杯结构1当中,其中发光结构2包括一第一发光元件21、一第二发光元件22、一第三发光元件23及一第四发光元件24。其中,第一发光元件21可对应于第一聚光弧面11的第一焦点F1,第二发光元件22可对应于第二聚光弧面12的第三焦点F3,第三发光元件23可对应于第三聚光弧面13的第五焦点F5,第四发光元件24可对应于第四聚光弧面14的第七焦点F7。此外,灯杯结构1及发光结构2可以与一透镜结构3相互配合应用。其中,透镜结构3可具有一透镜焦点F0、一主光轴V及一基准线H,其中透镜焦点F0位于主光轴V与基准线H的交点上,透镜结构3与基准线H之间的距离为透镜焦点F0至透镜结构3的距离,主光轴V与基准线H相互垂直地设置,而基准线H与透镜结构3相互平行地设置。灯杯结构1中的第二焦点F2、第四焦点F4、第六焦点F6及第八焦点F8经由以椭圆为基础的聚光弧面特性,使前述第二焦点F2、第四焦点F4、第六焦点F6及第八焦点F8都位于透镜结构3的基准线H上。以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而言,经由第一聚光弧面11、第二聚光弧面12、第三聚光弧面13及第四聚光弧面14的曲率设计,使得透镜焦点F0与第二焦点F2及第八焦点F8重合,第四焦点F4及第六焦点F6分别邻近于透镜焦点F0的两侧,然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2C所示,可以通过改变第一聚光弧面11、第二聚光弧面12、第三聚光弧面13及第四聚光弧面14的曲率,使得透镜焦点F0与第四焦点F4及第六焦点F6重合,第二焦点F2及第八焦点F8分别邻近于透镜焦点F0的两侧。因此,对于透镜结构3来说,将会形成一个三点相互连接的连续式光源。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车灯模块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一如同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反射结构4,请同时配合图1D所示,反射结构4可包括一第一反射镜41,其中第一反射镜41可设置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二发光元件22与第三发光元件23之间。经由第一反射镜41的设置,可使得第一反射镜41中具有第二发光元件22及第三发光元件23所产生的虚像。换言之,即可以将原本相距一预定距离的不连续光源,通过反射结构4的连接,其所产生的光源型态会如同连续式的发光光源。
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灯模块C,可通过灯杯结构1中各个聚光弧面的曲率设计及发光结构2对应地设置于各个聚光弧面的焦点上,能特别适用于非连续式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不仅可以符合相关法规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能够增加照度、流明数及光源的照射距离。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2D所示,图2D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由图2C及图2D的比较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最大的差别在于聚光弧面的设计以及聚光弧面与各个发光元件之间的配置关系。以第三实施例而言,可以改变原本第二实施例中第二聚光弧面12及第三聚光弧面13的曲率,使得第二聚光弧面12与第三聚光弧面13的曲率相同,使之具有相同的焦点。
如图2D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灯模块C,其包括一灯杯结构1、一发光结构2以及一透镜结构3。灯杯结构1具有一第一聚光弧面11、一第二聚光弧面12及一第三聚光弧面13,第一聚光弧面11具有一第一焦点F1及一第二焦点F2,第二聚光弧面12具有一第三焦点F3及一第四焦点F4,第三聚光弧面13具有一第五焦点F5及一第六焦点F6,其中第一焦点F1及第二焦点F2位于一第一轴线L1上,第三焦点F3及第四焦点F4位于一第二轴线L2上,第五焦点F5及第六焦点F6位于一第三轴线L3上,换言之,第一轴线L1、第二轴线L2及第三轴线L3都是由每个弧面各自拥有的焦点所连线而成。
接着,灯杯结构1可以与一发光结构2相互配合应用,其中,发光结构2可包括一第一发光元件21、一第二发光元件22及一第三发光元件23,其中第一发光元件21对应于第一焦点F1,第二发光元件22对应于第三焦点F3,第三发光元件23对应于第五焦点F5。此外,灯杯结构1及发光结构2可以与一透镜结构3相互配合应用。其中,透镜结构3可具有一透镜焦点F0、一主光轴V及一基准线H,其中透镜焦点F0位于主光轴V与基准线H的交点上,透镜结构3与基准线H之间的距离为透镜焦点F0至透镜结构3的距离,主光轴V与基准线H相互垂直地设置,而基准线H与透镜结构3相互平行地设置。灯杯结构1中的第二焦点F2、第四焦点F4及第六焦点F6经由以椭圆为基础的聚光弧面特性,使前述第二焦点F2、第四焦点F4及第六焦点F6都位于透镜结构3的基准线H上。因此,第一发光元件21所产生的第一光源投射在第一聚光弧面11上时,通过第一聚光弧面11的反射会形成对应于第二焦点F2的第一反射光源,第二发光元件22所产生的第二光源投射在第二聚光弧面12上时,通过第二聚光弧面12的反射会形成对应于第四焦点F4的第二反射光源,第三发光元件23所产生的第三光源投射在第三聚光弧面13上时,通过第三聚光弧面13的反射会形成对应于第六焦点F6的第三反射光源。举例来说,在应用上透镜焦点F0可以与第四焦点F4重合,第二焦点F2及第六焦点F6分别邻近于透镜焦点F0的两侧,第一发光元件21直接设置在第一焦点F1上,第二发光元件22直接设置在第三焦点F3上,第三发光元件23直接设置在第五焦点F5上,使得对于透镜结构3来说,将会形成一个三点相互连接的连续式光源直接投射在透镜结构3上,然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2D所示,以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来说,透镜焦点F0可以与第二焦点F2、第四焦点F4及第六焦点F6重合,使得第一轴线L1、第二轴线L2及第三轴线L3彼此交错于透镜焦点F0上。此外,将第一发光元件21邻近于第一焦点F1的设置,第二发光元件22直接设置在第三焦点F3上,第三发光元件23邻近于第五焦点F5的设置。换言之,如图2E所示,图2E为图2D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2D中发光结构2的第一发光元件21、第二发光元件22及第三发光元件23所投射于基准线H上的光源,对于透镜结构3来说,将会形成一个由第一发光元件21’、第二发光元件22’及第三发光元件23’所相互连接的连续式光源。
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灯模块C,可通过灯杯结构1中第一聚光弧面11、第二聚光弧面12及第三聚光弧面13的曲率设计及发光结构2对应地设置于各个聚光弧面的焦点上,能够使投射于透镜结构3上的光源形成一连续式光源。
〔第四实施例〕
请参阅图3A至图3C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灯模块C,其包括一灯杯结构1、一发光结构2及一透镜结构3。由图3A及图2A的比较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最大的差别在于第四实施例的灯杯结构1还进一步包括了一第一反射板17及一第二反射板18。
请参阅图3A及图3B所示,灯杯结构1具有一第一聚光弧面11、一第二聚光弧面12、一第三聚光弧面13、一第四聚光弧面14、一第一反射板17及一第二反射板18。第一反射板17可设置于第一聚光弧面11与第二聚光弧面12之间,以连接第一聚光弧面11与第二聚光弧面12,第二反射板18可设置于第三聚光弧面13与第四聚光弧面14之间,以连接第三聚光弧面13与第四聚光弧面14。其中灯杯结构1还可具有一设置或连接于第二聚光弧面12与第三聚光弧面13之间的第一散光弧面15。接着,第一聚光弧面11具有一第一焦点F1及一第二焦点F2,第二聚光弧面12具有一第三焦点F3及一第四焦点F4,第三聚光弧面13具有一第五焦点F5及一第六焦点F6,第四聚光弧面14具有一第七焦点F7及一第八焦点F8,其中第一焦点F1及第二焦点F2位于一第一轴线L1上,第三焦点F3及第四焦点F4位于一第二轴线L2上,第五焦点F5及第六焦点F6位于一第三轴线L3上,第七焦点F7及第八焦点F8位于一第四轴线L4上。换言之,第一轴线L1、第二轴线L2、第三轴线L3及第四轴线L4都是由每个聚光弧面各自拥有的焦点所连线而成。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置入第一反射板17及第二反射板18后可增加灯杯结构1对于发光结构2的集光效率。
接着,灯杯结构1可与一发光结构2及一透镜结构3相互配合使用。其中发光结构2中的第一发光元件21对应于第一焦点F1,第二发光元件22对应于第三焦点F3,第三发光元件23对应于第五焦点F5,第四发光元件24对应于第七焦点F7。此外,灯杯结构1的第二焦点F2、第四焦点F4、第六焦点F6及第八焦点F8都位于透镜结构3的基准线H上。因此,第一发光元件21所产生的第一光源投射在第一聚光弧面11上时,通过第一聚光弧面11的反射,会形成对应于第二焦点F2的第一反射光源,第二发光元件22所产生的第二光源投射在第二聚光弧面12上时,通过第二聚光弧面12的反射,会形成对应于第四焦点F4的第二反射光源,第三发光元件23所产生的第三光源投射在第三聚光弧面13上时,通过第三聚光弧面13的反射,会形成对应于第六焦点F6的第三反射光源,第四发光元件24所产生的第四光源投射在第四聚光弧面14上时,通过第四聚光弧面14的反射,会形成对应于第八焦点F8的第四反射光源。
值得一提的是,以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而言,经由第一聚光弧面11、第二聚光弧面12、第三聚光弧面13及第四聚光弧面14的曲率设计,使得透镜焦点F0与第二焦点F2及第八焦点F8重合,第四焦点F4及第六焦点F6分别邻近于透镜焦点F0的两侧,然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3C所示,可以通过改变第一聚光弧面11、第二聚光弧面12、第三聚光弧面13及第四聚光弧面14的曲率,使得透镜焦点F0与第四焦点F4及第六焦点F6重合,第二焦点F2及第八焦点F8分别邻近于透镜焦点F0的两侧。因此,对于透镜结构3来说,将会形成一个三点相互连接的连续式光源。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灯模块C,可通过灯杯结构1中第一聚光弧面11、第二聚光弧面12、第三聚光弧面13及第四聚光弧面14的曲率与第一反射板17及第二反射板18设计,能够使投射于透镜结构3上的光源形成一连续式光源且能够增强其发光结构2的集光效率。
〔第五实施例〕
请参阅图3D至图3E所示,由图3D及图3C的比较可以了解,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最大的差别在于聚光弧面的设计以及聚光弧面与各个发光元件之间的配置关系。以第五实施例而言,可以改变原本第四实施例中第二聚光弧面12及第三聚光弧面13的曲率,使得第二聚光弧面12与第三聚光弧面13的曲率相同,使之具有相同的焦点。
如图3D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灯模块C,其包括一灯杯结构1、一发光结构2及一透镜结构3。灯杯结构1具有一第一聚光弧面11、一第二聚光弧面12、一第三聚光弧面13、一第一反射板17及一第二反射板18。第一反射板17可设置于第一聚光弧面11与第二聚光弧面12之间,以连接第一聚光弧面11与第二聚光弧面12,第二反射板18可设置于第二聚光弧面12与第三聚光弧面13之间,以连接第二聚光弧面12与第三聚光弧面13。通过置入第一反射板17及第二反射板18后可增加灯杯结构1对于发光结构2的集光效率。其中,第一聚光弧面11具有一第一焦点F1及一第二焦点F2,第二聚光弧面12具有一第三焦点F3及一第四焦点F4,第三聚光弧面13具有一第五焦点F5及一第六焦点F6,其中第一焦点F1及第二焦点F2位于一第一轴线L1上,第三焦点F3及第四焦点F4位于一第二轴线L2上,第五焦点F5及第六焦点F6位于一第三轴线L3上,换言之,第一轴线L1、第二轴线L2及第三轴线L3都是由每个弧面各自拥有的焦点所连线而成。
接着,灯杯结构1可以与一发光结构2相互配合应用,其中,发光结构2可包括一第一发光元件21、一第二发光元件22及一第三发光元件23,其中第一发光元件21对应于第一焦点F1,第二发光元件22对应于第三焦点F3,第三发光元件23对应于第五焦点F5。此外,灯杯结构1及发光结构2可以与一透镜结构3相互配合应用。其中,透镜结构3可具有一透镜焦点F0、一主光轴V及一基准线H,其中透镜焦点F0位于主光轴V与基准线H的交点上,透镜结构3与基准线H之间的距离为透镜焦点F0至透镜结构3的距离,主光轴V与基准线H相互垂直地设置,而基准线H与透镜结构3相互平行地设置。灯杯结构1中的第二焦点F2、第四焦点F4及第六焦点F6经由以椭圆为基础的聚光弧面特性,使前述第二焦点F2、第四焦点F4及第六焦点F6都位于透镜结构3的基准线H上。因此,第一发光元件21所产生的第一光源投射在第一聚光弧面11上时,通过第一聚光弧面11的反射会形成对应于第二焦点F2的第一反射光源,第二发光元件22所产生的第二光源投射在第二聚光弧面12上时,通过第二聚光弧面12的反射会形成对应于第四焦点F4的第二反射光源,第三发光元件23所产生的第三光源投射在第三聚光弧面13上时,通过第三聚光弧面13的反射会形成对应于第六焦点F6的第三反射光源。举例来说,如图3D所示,透镜焦点F0可以与第二焦点F2、第四焦点F4及第六焦点F6重合,使得第一轴线L1、第二轴线L2及第三轴线L3彼此交错于透镜焦点F0上。接着,将第一发光元件21邻近于第一焦点F1地设置,第二发光元件22直接设置在第三焦点F3上,第三发光元件23邻近于第五焦点F5地设置。换言之,如图3E所示,图3E为图3D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D中发光结构2的第一发光元件21、第二发光元件22及第三发光元件23所投射于基准线H上的光源,对于透镜结构3来说,将会形成一个由第一发光元件21’、第二发光元件22’及第三发光元件23’所相互连接的连续式光源。
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灯模块C,可通过改变灯杯结构1中第一聚光弧面11、第二聚光弧面12及第三聚光弧面13的曲率与第一反射板17及第二反射板18设计,并同时通过改变发光结构2设置于灯杯结构上的位置,能够使投射于透镜结构3上的光源形成一连续式光源且能够增强其发光结构2的集光效率。
〔第六实施例〕
请参阅图4A至图4B所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提供一种车灯模块C,其包括两个灯杯结构1,1’、两组发光结构2,2’、一透镜结构3及一光束调整结构5,由图4A、图4B及图1C的比较可以了解,第六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还进一步包括一光束调整结构5及另一组灯杯结构1’与另一组发光结构2’,需说明的是,第六实施例中的灯杯结构1可以直接使用前述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的任一组灯杯结构1使用。以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而言,光束调整结构5设置于主光轴V上且邻近于透镜焦点F0,光束调整结构5的形状可以为楔形状的椎体,光束调整结构5可具有一反射面以反射发光模块2,2’所发出的光源,举例来说,反射面可具有一上反射面51及一下反射面52,其中上反射面51及下反射面52为镜面。当发光结构2,2’所产生的光源投射在聚光弧面上时,通过聚光弧面的反射,会形成一反射光源,而光束调整结构5的其中一个作用在于将原本不穿过透镜结构3而投射于透镜结构3两侧的反射光源,通过光束调整结构5的上反射面51及下反射面52的镜面反射,使反射光源通过镜面反射的效果而穿过透镜结构3,以提升集光效率。
请参阅图4B所示,灯杯结构1及灯杯结构1’沿着主光轴V的两侧排列,灯杯结构1及灯杯结构1’与主光轴V之间形成一倾角θ1,光束调整结构5的上反射面51与主光轴V之间形成一斜度θ2,其中光束调整结构5的斜度θ2可以与灯杯结构1的倾角θ1相同,光束调整结构5的斜度θ2也可以大于灯杯结构1的倾角θ1或小于灯杯结构1的倾角θ1,然而,优选地,光束调整结构5的斜度θ2不大于灯杯结构1的倾角θ1的两倍,光束调整结构5的斜度θ2不小于灯杯结构1的倾角θ1的1/4倍。值得一提的是,光束调整结构5邻近地设置于透镜结构3的透镜焦点F0,光束调整结构5的前端,也就是楔形状的椎体的顶点与透镜结构3的透镜焦点F0可相距一间隔距离W,其中间隔距离W的距离约为0.5毫米至1毫米之间。值得一提的是,灯杯结构1与灯杯结构1’之间可设置一散热结构,并于散热结构上设置一基板S以设置发光结构2及发光结构2’并通过散热结构将发光结构2,2’的热能散发出去。
接着,请同时参阅图4A及图4B所示,如同第一实施例所述,灯杯结构1具有一第一聚光弧面11、一第二聚光弧面12、一第三聚光弧面13及一第四聚光弧面14,以及一设置或连接于第一聚光弧面11与第二聚光弧面12之间的第一散光弧面15,一设置或连接于第三聚光弧面13与第四聚光弧面14之间的第二散光弧面16,同样的,灯杯结构1’也具有这些聚光弧面。发光结构2也同样的如同第一实施般对应地设置于灯杯结构1中,同时,发光结构2’也对应地设置于灯杯结构1’当中。举例来说,发光结构2所产生的第一光线R1、第二光线R2及第三光线R3,经由灯杯结构1的聚光弧面反射,使得第一光线R1’、第二光线R2’及第三光线R3’都够穿过透镜结构3,其中,发光结构2所产生的第二光线R2是通过光束调整结构5的镜面反射,而产生一第二光线R2’反射至透镜结构3,进而穿过透镜结构3。
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所提供的车灯模块C,可通过光束调整结构5的设置,同时与两组灯杯结构1,1’及发光结构2,2’的配合,通过光束调整结构5的上反射面51及下反射面52的反射,将原本不会穿过透镜结构3的反射光源,通过光束调整结构5的反射而使其穿过透镜结构3,以提升集光效率。同时,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车灯模块C特别适用于远光灯系统,相较于传统的远光灯系统,能够缩小车灯模块的尺寸,同时能够通过多个聚光弧面的设置,而使用多个发光元件,以提升照度、流明数及光源的照射距离。
〔实施例的可能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灯模块C,其可以特别适用于非连续式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且通过将发光元件对应地与灯杯结构1中的各个杯面焦点的设置方式,不仅可以符合相关法规且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能够增加照度、流明数及光源的照射距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车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模块包括:
一灯杯结构,所述灯杯结构具有一第一聚光弧面、一第二聚光弧面、一第三聚光弧面及一第四聚光弧面,所述第一聚光弧面具有一第一焦点及一第二焦点,所述第二聚光弧面具有一第三焦点及一第四焦点,所述第三聚光弧面具有一第五焦点及一第六焦点,所述第四聚光弧面具有一第七焦点及一第八焦点,其中所述第一焦点及所述第二焦点位于一第一轴线上,所述第三焦点及所述第四焦点位于一第二轴线上,所述第五焦点及所述第六焦点位于一第三轴线上,所述第七焦点及所述第八焦点位于一第四轴线上;
一发光结构,所述发光结构包括一第一发光元件、一第二发光元件、一第三发光元件及一第四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一焦点,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三焦点,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五焦点,所述第四发光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七焦点;以及
一透镜结构,所述透镜结构具有一透镜焦点、一主光轴及一基准线,其中所述透镜焦点位于所述主光轴与所述基准线的交点上,所述基准线与所述透镜结构相互平行;
其中,所述第二焦点、所述第四焦点、所述第六焦点及所述第八焦点都位于所述基准线上;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第一光源投射在所述第一聚光弧面上,以形成对应于所述第二焦点的第一反射光源,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第二光源投射在所述第二聚光弧面上,以形成对应于所述第四焦点的第二反射光源,所述第三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第三光源投射在所述第三聚光弧面上,以形成对应于所述第六焦点的第三反射光源,所述第四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第四光源投射在所述第四聚光弧面上,以形成对应于所述第八焦点的第四反射光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焦点与所述第四焦点及所述第六焦点重合,所述第二焦点及所述第八焦点分别邻近于所述透镜焦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焦点与所述第二焦点及所述第八焦点重合,所述第四焦点及所述第六焦点分别邻近于所述透镜焦点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一焦点或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一焦点上,所述第二发光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三焦点或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三焦点上,所述第三发光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五焦点或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五焦点上,所述第四发光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七焦点或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七焦点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模块还进一步包括一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包括一第一反射镜及一第二反射镜,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镜设置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之间,所述第二反射镜设置于所述第三发光元件与所述第四发光元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模块还进一步包括一光束调整结构,其中所述光束调整结构设置于所述主光轴上且邻近于所述透镜焦点,所述光束调整结构具有一反射面。
7.一种车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模块包括:
一灯杯结构,所述灯杯结构具有一第一聚光弧面、一第二聚光弧面、一第三聚光弧面、一第四聚光弧面、一第一反射板及一第二反射板,所述第一反射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聚光弧面与所述第二聚光弧面之间,以连接所述第一聚光弧面与所述第二聚光弧面,所述第二反射板设置于所述第三聚光弧面与所述第四聚光弧面之间,以连接所述第三聚光弧面与所述第四聚光弧面;其中所述第一聚光弧面具有一第一焦点及一第二焦点,所述第二聚光弧面具有一第三焦点及一第四焦点,所述第三聚光弧面具有一第五焦点及一第六焦点,所述第四聚光弧面具有一第七焦点及一第八焦点,所述第一焦点及所述第二焦点位于一第一轴线上,所述第三焦点及所述第四焦点位于一第二轴线上,所述第五焦点及所述第六焦点位于一第三轴线上,所述第七焦点及所述第八焦点位于一第四轴线上;
一发光结构,所述发光结构包括一第一发光元件、一第二发光元件、一第三发光元件及一第四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一焦点,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三焦点,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五焦点,所述第四发光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七焦点;以及
一透镜结构,所述透镜结构具有一透镜焦点、一主光轴及一基准线,其中所述透镜焦点位于所述主光轴与所述基准线的交点上,所述基准线与所述透镜结构相互平行;
其中,所述第二焦点、所述第四焦点、所述第六焦点及所述第八焦点都位于所述基准线上;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第一光源投射在所述第一聚光弧面上,以形成对应于所述第二焦点的第一反射光源,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第二光源投射在所述第二聚光弧面上,以形成对应于所述第四焦点的第二反射光源,所述第三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第三光源投射在所述第三聚光弧面上,以形成对应于所述第六焦点的第三反射光源,所述第四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第四光源投射在所述第四聚光弧面上,以形成对应于所述第八焦点的第四反射光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焦点与所述第二焦点、所述第四焦点、所述第六焦点及所述第八焦点重合,所述第一发光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一焦点,所述第四发光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七焦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一焦点或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一焦点上,所述第二发光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三焦点或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三焦点上,所述第三发光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五焦点或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五焦点上,所述第四发光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七焦点或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七焦点上。
10.一种车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灯模块包括:
一灯杯结构,所述灯杯结构具有一第一聚光弧面、一第二聚光弧面及一第三聚光弧面,所述第一聚光弧面具有一第一焦点及一第二焦点,所述第二聚光弧面具有一第三焦点及一第四焦点,所述第三聚光弧面具有一第五焦点及一第六焦点,其中所述第一焦点及所述第二焦点位于一第一轴线上,所述第三焦点及所述第四焦点位于一第二轴线上,所述第五焦点及所述第六焦点位于一第三轴线上;
一发光结构,所述发光结构包括一第一发光元件、一第二发光元件及一第三发光元件,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一焦点,所述第二发光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三焦点,所述第三发光元件对应于所述第五焦点;以及
一透镜结构,所述透镜结构具有一透镜焦点、一主光轴及一基准线,其中所述透镜焦点位于所述主光轴与所述基准线的交点上,所述基准线与所述透镜结构相互平行;
其中,所述第二焦点、所述第四焦点及所述第六焦点都位于所述基准线上;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第一光源投射在所述第一聚光弧面上,以形成对应于所述第二焦点的第一反射光源,所述第二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第二光源投射在所述第二聚光弧面上,以形成对应于所述第四焦点的第二反射光源,所述第三发光元件所产生的第三光源投射在所述第三聚光弧面上,以形成对应于所述第六焦点的第三反射光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一焦点或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一焦点上,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三焦点上,所述第三发光元件邻近于所述第五焦点或直接设置在所述第五焦点上。
CN201420222214.9U 2014-04-30 2014-04-30 车灯模块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236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22214.9U CN203823629U (zh) 2014-04-30 2014-04-30 车灯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22214.9U CN203823629U (zh) 2014-04-30 2014-04-30 车灯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23629U true CN203823629U (zh) 2014-09-10

Family

ID=51479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22214.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823629U (zh) 2014-04-30 2014-04-30 车灯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23629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0650A (zh) * 2014-04-30 2015-11-04 王正 车灯模块
CN106051572A (zh) * 2015-04-16 2016-10-26 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灯具
CN106152010A (zh) * 2015-04-15 2016-11-23 世正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切换远近灯光形的车灯装置
CN107076385A (zh) * 2014-10-29 2017-08-18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车辆前照灯
CN107289395A (zh) * 2016-04-11 2017-10-24 法雷奥照明公司 用于发射光束的机动车辆的前照灯模块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20650A (zh) * 2014-04-30 2015-11-04 王正 车灯模块
CN105020650B (zh) * 2014-04-30 2017-11-10 王正 车灯模块
CN107076385A (zh) * 2014-10-29 2017-08-18 标致·雪铁龙汽车公司 车辆前照灯
CN106152010A (zh) * 2015-04-15 2016-11-23 世正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切换远近灯光形的车灯装置
CN106152010B (zh) * 2015-04-15 2018-11-16 世正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切换远近灯光形的车灯装置
CN106051572A (zh) * 2015-04-16 2016-10-26 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灯具
CN106051572B (zh) * 2015-04-16 2019-04-02 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车用灯具
US10281101B2 (en) 2015-04-16 2019-05-07 Lextar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Vehicle lamp with segmented ellipsoidal reflector, condenser lens, and plurality of light sources mounted on different planes of heat dissipating base
CN107289395A (zh) * 2016-04-11 2017-10-24 法雷奥照明公司 用于发射光束的机动车辆的前照灯模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23629U (zh) 车灯模块
JP4526256B2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該光源モジュールを具備する灯具
CN102062341B (zh) 车辆用灯具
CN203823633U (zh) 车灯结构及其灯杯结构
US9657913B2 (en) Vehicle lamp module
CN204005530U (zh) 一种具有半导体光源模块的照明系统
CN105020650B (zh) 车灯模块
TWM485162U (zh) 車燈模組
US9903551B2 (en) Vehicle lamp structure
JP2009032566A (ja) 車両用灯具の光源ユニット
US20140078730A1 (en) Lamp system having parabolic reflector with two reflections for recycling light
CN113631422B (zh) 车辆用灯具
TW200838739A (en) Optical system for vehicles forward lighting and a dipped headlight module for the same
KR101602779B1 (ko) 헤드램프용 led 광원
JP2020202087A (ja) 車両用灯具
CN101625075A (zh) Led封装结构及具有该led封装结构的车灯
CN104913256B (zh) 车灯结构及其灯杯结构
CN104819392A (zh) 一种能够发射矩形光斑的led模组
CN105444114A (zh) 反射罩以及使用该反射罩的led照明装置
CN110397894A (zh) 一种使用双内透镜的复合光学系统
JP2010114095A (ja) 光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該光源モジュールを具備する灯具
TWM391490U (en) Vehicle optical module
JP2011129370A (ja) 車両用灯具
TWM481847U (zh) 車燈結構
CN204083875U (zh) 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