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18481U - 一种模具的分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具的分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18481U
CN203818481U CN201420220917.8U CN201420220917U CN203818481U CN 203818481 U CN203818481 U CN 203818481U CN 201420220917 U CN201420220917 U CN 201420220917U CN 203818481 U CN203818481 U CN 2038184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runner
mould
sprue
flow distrib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209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卫国
张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RUNKANG PLASTIC RUBB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RONGKANG RUBBER AND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RONGKANG RUBBER AND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RONGKANG RUBBER AND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22091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8184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184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1848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的分流结构,属于模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模具各个成型凹腔内原料分配不均匀,造成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本模具的分流结构,模具包括上模和位于上模下方的下模,上模上具有出料口,下模上开设有若干成型凹腔,本分流结构包括设置在上模和下模之间的分流板,分流板的上板面开设有主流道和若干分流道,分流道与主流道相连通,主流道位于出料口正下方,每个分流道上均开设有若干在合模时能与成型凹腔相连通的出流孔,出流孔位于分流道的端部,分流道内还设有能调节分流道内原料流量的调节结构。本实用新型能使出料口流出的原料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成型凹腔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模具的分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模具的分流结构。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于依靠注塑、压铸或锻压成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模具在如今工业生产中的运用十分广泛。
模具的结构多种多样,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塑料成型模具(申请号:201110222970.2),该成型模具由上模、下模和位于上模和下模之间的挡板组成,所述上模的底部和下模的顶部均有凹腔,所述上模和所述下模的侧面开有浇注道,浇注道与凹腔相通。该模具由于只有一个凹腔,一次性只能成型一个产品,生产效率低。
用于制造橡胶轴套的模具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使模具一次能成型多个橡胶轴套,因此在下模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成型橡胶轴套的成型凹腔,上模具有出料口,在制造过程中,通过上模和下模的合模,出料口向各个成型凹腔内注入液态的原料,待液态的原料凝固后便在个成型凹腔内形成了橡胶轴套。现有的模具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一个出料口需要同时对多个成型凹腔供料,经常会出现供料不均匀的现象,造成各个成型凹腔内原料多少不一,制造出来的橡胶轴套质量参差不齐,成品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模具的分流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对多个成型凹腔进行均匀供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模具的分流结构,本模具包括上模和位于上模下方的下模,所述上模上具有出料口,所述下模上开设有若干成型凹腔,其特征在于,本分流结构包括设置在上模和下模之间的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的上板面开设有主流道和若干分流道,所述分流道与主流道相连通,所述主流道位于出料口正下方,每个分流道上均开设有若干在合模时能与成型凹腔相连通的出流孔,所述出流孔位于分流道的端部,所述分流道内还设有能调节分流道内原料流量的调节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上模和下模之间设置有分流板,在合模时,分流板夹设在上模和下模之间。由于分流板的主流道位于出料口正下方,因此出料口内的液态原料首先注入分流板的主流道内,然后再流入分流道内,最终从分流道端部的出流孔流出至成型凹腔内,在成型凹腔内形成产品。由于分流道上设置有能调节对应分流道内原料流量的调节结构,因此可以调节各分流道内的原料流量和原料压力。当某分流道的端部连接的出流孔较多时,可以依靠调节结构使该分流道内原料流量和原料压力增加,反之,当某分流道的端部连接的出流孔较少时,可以依靠调节结构使该分流道内原料流量和原料压力减小。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各个出流孔的流量和压力相等,因此出料口流出的原料能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成型凹腔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产品质量。
在上述的模具的分流结构中,所述出流孔贯穿分流板上下板面,所述主流道位于分流板的中部,在主流道上还开设有入流槽,所述入流槽到主流道两端的距离相等。出料口流出的原料能存储于该入流槽内,入流槽的开口宽度大于主流道的宽度,具有一定的蓄料功能,保证供料充足。
在上述的模具的分流结构中,所述分流道与主流道的端部相连通。
在上述的模具的分流结构中,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开设在分流道底部的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栓。通过转动螺栓,可以调节螺栓的高度,螺栓高度增加时,对分流道的截堵面积增加,使分流道流量减小,反之亦然。
在上述的模具的分流结构中,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橡胶塞和开设在分流道底部的安装孔,所述橡胶塞呈柱状,该橡胶塞竖直插设在所述安装孔内。橡胶塞的高度可以调节,橡胶塞的高度增加时,对分流道的截堵面积增加,使分流道流量减小,反之亦然。
在上述的模具的分流结构中,所述分流板的上板面位于出流孔四周开设有若干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呈直条状,所述缓冲槽的一端与出流孔的上端开口连通。由于液态原料流动过程中具有惯性,而出流孔位于分流道的端部,因此在此设置缓冲槽,缓冲槽能增加出流孔上端的原料流动面积,使原料在此处压力减小,同时原料缓冲槽槽壁挡住。通过这样的设计能避免原料流出分流道外。每个出流孔的四周开设四个缓冲槽。
在上述的模具的分流结构中,所述下模的上表面还开设有若干引流槽,所述引流槽与出流孔两者数量相等且在合模时引流槽与出流孔一一对应连通,所述引流槽呈“X”形,所述成型凹腔与引流槽的端部相连通。在合模时,引流槽的中心正对出流孔。成型凹腔沿下模的宽度和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成型凹腔的数量为引流槽的数量的四倍,每四个成型凹腔对应一个引流槽,出流孔内的原料先是流至引流槽内,再由引流槽均匀分配至四个成型凹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模和下模之间设置分流板,依靠分流板特殊的结构能使出料口流出的原料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成型凹腔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产品质量。
2、本实用新型改进成本低,同时结构简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分流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调节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2、下模;3、成型凹腔;4、分流板;5、主流道;6、分流道;7、出流孔;8、入流槽;9、螺纹孔;10、螺栓;11、缓冲槽;12、引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模具包括上模1和位于上模1下方的下模2,上模1上具有出料口,下模2上开设有若干成型凹腔3,本分流结构包括设置在上模1和下模2之间的分流板4,分流板4的上板面开设有主流道5和若干分流道6,分流道6与主流道5的端部相连通,主流道5位于分流板4的中部,在主流道5上还开设有入流槽8,入流槽8到主流道5两端的距离相等。入流槽8的开口宽度大于主流道5的宽度。主流道5位于出料口正下方,每个分流道6上均开设有若干在合模时能与成型凹腔3相连通的出流孔7,所述出流孔7贯穿分流板4上下板面,出流孔7位于分流道6的端部。在分流板4的上板面位于出流孔7四周开设有若干缓冲槽11,缓冲槽11呈直条状,缓冲槽11的一端与出流孔7的上端开口连通。分流道6内还设有能调节分流道6内原料流量的调节结构。如图3所示,调节结构包括开设在分流道6底部的螺纹孔9,螺纹孔9内螺纹连接有螺栓10。
为了使出流孔7流出的原料能流至成型凹腔3内,下模2的上表面还开设有若干引流槽12,引流槽12与出流孔7两者数量相等且在合模时引流槽12与出流孔7一一对应连通,引流槽12呈“X”形,成型凹腔3与引流槽12的端部相连通。在合模时,引流槽12的中心正对出流孔7。成型凹腔3沿下模2的宽度和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成型凹腔3的数量为引流槽12的数量的四倍,每四个成型凹腔3对应一个引流槽12,出流孔7内的原料先是流至引流槽12内,再由引流槽12均匀分配至四个成型凹腔3内。
本实施例中分流道6的数量为四个,成型凹腔3的数量为48个,出流孔7和引流槽12的数量均为12个。四个分流道6中有两个分流道6分别连接两个出流孔7,另外两个分流道6分别均连接四个出流孔7。
在生产时,首先进行合模,合模后分流板4夹设在上模1和下模2之间。出料口内的液态原料首先注入分流板4的入流槽8内,然后依次流经主流道5、分流道6、出流孔7、引流槽12均匀地分配至各个成型凹腔3内,在成型凹腔3内形成产品。由于分流道6上设置有能调节对应分流道6内原料流量的螺栓10,一般情况下,当某分流道6的端部连接的出流孔7较多时,通过转动螺栓10,降低螺栓10的高度,使该分流道6内原料流量和原料压力增加。反之,当某分流道6的端部连接的出流孔7较少时,通过转动螺栓10,增加螺栓10的高度,可以使该分流道6内原料流量和原料压力减小。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各个出流孔7的流量和压力相等,因此出料口流出的原料均匀地分配到各个成型凹腔3内,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产品质量。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调节结构可以采用以下方案替换。本调节结构包括橡胶塞和开设在分流道底部的安装孔,橡胶塞呈柱状,该橡胶塞竖直插设在安装孔内。调节橡胶塞的高度可以调节,橡胶塞的高度增加时,对分流道的截堵面积增加,使分流道流量减小。反之亦然。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上模;2、下模;3、成型凹腔;4、分流板;5、主流道;6、分流道;7、出流孔;8、入流槽;9、螺纹孔;10、螺栓;11、缓冲槽;12、引流槽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7)

1.一种模具的分流结构,本模具包括上模(1)和位于上模(1)下方的下模(2),所述上模(1)上具有出料口,所述下模(2)上开设有若干成型凹腔(3),其特征在于,本分流结构包括设置在上模(1)和下模(2)之间的分流板(4),所述分流板(4)的上板面开设有主流道(5)和若干分流道(6),所述分流道(6)与主流道(5)相连通,所述主流道(5)位于出料口正下方,每个分流道(6)上均开设有若干在合模时能与成型凹腔(3)相连通的出流孔(7),所述出流孔(7)位于分流道(6)的端部,所述分流道(6)内还设有能调节分流道(6)内原料流量的调节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流孔(7)贯穿分流板(4)上下板面,所述主流道(5)位于分流板(4)的中部,在主流道(5)上还开设有入流槽(8),所述入流槽(8)到主流道(5)两端的距离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道(6)与主流道(5)的端部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模具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开设在分流道(6)底部的螺纹孔(9),所述螺纹孔(9)内螺纹连接有螺栓(1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模具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包括橡胶塞和开设在分流道(6)底部的安装孔,所述橡胶塞呈柱状,该橡胶塞竖直插设在所述安装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模具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板(4)的上板面位于出流孔(7)四周开设有若干缓冲槽(11),所述缓冲槽(11)呈直条状,所述缓冲槽(11)的一端与出流孔(7)的上端开口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模具的分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的上表面还开设有若干引流槽(12),所述引流槽(12)与出流孔(7)两者数量相等且在合模时引流槽(12)与出流孔(7)一一对应连通,所述引流槽(12)呈“X”形,所述成型凹腔(3)与引流槽(12)的端部相连通。
CN201420220917.8U 2014-04-30 2014-04-30 一种模具的分流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184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20917.8U CN203818481U (zh) 2014-04-30 2014-04-30 一种模具的分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220917.8U CN203818481U (zh) 2014-04-30 2014-04-30 一种模具的分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18481U true CN203818481U (zh) 2014-09-10

Family

ID=51474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2091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18481U (zh) 2014-04-30 2014-04-30 一种模具的分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184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0709A (zh) * 2016-04-09 2016-06-22 湖北高新明辉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混色木塑共挤出模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90709A (zh) * 2016-04-09 2016-06-22 湖北高新明辉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混色木塑共挤出模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01692U (zh) 一种多层橡胶硫化模具
CN203818481U (zh) 一种模具的分流结构
CN104608335B (zh) 一种双色瓶的注塑模具及其双色瓶的制造工艺
CN201736408U (zh) 注坯模双层热流道板
CN203792642U (zh) 注塑模具流道结构
CN205238455U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09955207U (zh) 一种橡胶注射成型机的流道结构
CN106915042A (zh) 便于脱模的注塑模具
CN203092936U (zh) Abs塑料线盘成型模具
CN203726732U (zh) 流动均衡的注塑模具翻转流道
CN214982988U (zh) 一种牛奶瓶盖生产用多注塑口注塑机
CN102275268A (zh) 灌嘴及采用该灌嘴的射出成型模具
CN206106264U (zh) 一种省料的模具
CN202357364U (zh) 一种模具
CN202336972U (zh) 燃油箱加油口塑胶模具
CN201244900Y (zh) 一种中空吹塑模头及吹塑装置
CN102152450A (zh) 多浇口流道系统
CN208410554U (zh) 一种扣子成型模具
CN204936075U (zh) 一种快速充填等积恒压流道浇口结构
CN105346010A (zh) 多绝缘骨架注塑模具
CN206140826U (zh) 塑胶注入件以及塑胶模具
CN211165123U (zh) 一种可调节塑胶流动的注塑模具
CN203994628U (zh) 衣架式结构流延模头
CN202071289U (zh) 一种塑胶模坯单key模具结构
CN204894407U (zh) 流道可调的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13

Address after: 242200 Guangd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Xuancheng, Anhui

Patentee after: ANHUI RUNKANG PLASTIC RUBB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8000, No. five, No. 126, weft Road, Jiaojiang District, Zhejiang, Taizhou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Rongkang Rubber and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Termination date: 201804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