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99042U - 导光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导光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799042U CN203799042U CN201420182222.5U CN201420182222U CN203799042U CN 203799042 U CN203799042 U CN 203799042U CN 201420182222 U CN201420182222 U CN 201420182222U CN 203799042 U CN203799042 U CN 20379904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guide plate
- light guide
- microstructure
- scatte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5000009537 plain noodl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12788 optical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6507 interph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1700 light absor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光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导光板的散射面自靠近入光面依次包括第一微结构区、缓冲区和第二微结构区。在第一微结构区设置散射微结构,破坏部分入射至第一微结构区的光的全反射,使部分入射至第一微结构区的光发生散射混光,有效的改善导光板入光区域的亮暗相间现象;另外,设置散射微结构密度小于第一微结构区的缓冲区,可以有效的改善由于在第一微结构区引入散射微结构,而导光板入光区域出现亮度过大的问题,进而使得导光板整体出光均匀,提高背光源模组的整体出光均匀度,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导光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源模组为液晶显示器的关键组件之一,由于液晶本身不发光,背光源模组的功能即在于提供光源,使液晶显示器能够正常显示。为了提高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因此需要背光源提供充足的亮度,且分布均匀的光源。
参考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背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光学膜片组1、位于光学膜片组1下方的导光板2、位于导光板2入光面一侧的发光元件3和覆盖导光板2的入光面一侧边缘和光学膜片组1边缘的遮蔽层4,其中遮蔽层4一般为胶框。其中,发光元件3发出的光射入导光板2的入光面,通过导光板散射面的散射区域的网点将入射光进行散射。但是现有的背光源模组的整体出光均匀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导光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背光源模组的整体出光均匀度高,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及散射面,所述散射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所述散射面自靠近所述入光面起,依次包括第一微结构区、缓冲区及第二微结构区;其中,
所述第一微结构区和所述第二微结构区的散射微结构密度均大于零;
所述缓冲区的散射微结构密度小于所述第一微结构区的散射微结构密度。
优选的,所述散射微结构为散射网点、条纹或磨砂微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微结构区的散射微结构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缓冲区的散射微结构密度大于零。
优选的,所述缓冲区的散射微结构分布均匀。
优选的,所述第二微结构区的散射微结构随远离所述入光面而由疏到密排列。
一种背光源模组,包括:导光板;
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入光面一侧的发光元件;以及
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一侧的遮蔽层;所述导光板为上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导光板的缓冲区与第一微结构区的交界线位于所述遮蔽层的遮蔽区域。
优选的,还包括漫反射元件,所述漫反射元件设置于所述遮蔽层与所述导光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缓冲区和所述第一微结构区具有第一交界线,所述遮蔽层在所述导光板上具有投影,其中,
所述第一交界线与所述投影远离所述发光元件一侧边缘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投影宽度的1/10~1/2,包括端点值。
优选的,所述导光板的缓冲区与第二微结构区的交界线位于所述遮蔽层的遮蔽区域外。
优选的,所述缓冲区和所述第二微结构区具有第二交界线,所述遮蔽层在所述导光板上具有投影,其中,
所述第二交界线与所述投影远离所述发光元件一侧边缘之间的距离至少为0.001mm,至多为所述投影的宽度。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散射面的吸光元件,所述吸光元件与所述第一微结构区有交叠区域。
优选的,所述吸光元件为PET吸光膜、黑色油墨或灰色油墨。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源模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光板及背光源模组,其中,导光板的散射面自靠近入光面依次包括第一微结构区、缓冲区和第二微结构区。在第一微结构区设置散射微结构,破坏部分入射至第一微结构区的光的全反射,使部分入射至第一微结构区的光发生散射混光,有效的改善导光板入光区域的亮暗相间现象;另外,设置散射微结构密度小于第一微结构区的缓冲区,可以有效的改善由于在第一微结构区引入散射微结构,而导光板入光区域出现亮度过大的问题,进而使得导光板整体出光均匀,提高背光源模组的整体出光均匀度,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一种背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背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背光源模组的整体出光均匀度低。发明人研究发现,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主要有发光元件一般由多个发光二极管提供光源,而相邻两个发光二极管之间具有间隙,因此相邻两个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束之间具有亮暗相间的现象。另外,由于需要满足窄边框的设计,背光源模组的遮蔽层不能完全遮挡亮暗相间的区域,因此照成背光源模组的整体出光均匀度低。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及散射面,所述散射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所述散射面自靠近所述入光面起,依次包括第一微结构区、缓冲区及第二微结构区;其中,
所述第一微结构区和所述第二微结构区的散射微结构密度均大于零;
所述缓冲区的散射微结构密度小于所述第一微结构区的散射微结构密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模组,包括:导光板;
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入光面一侧的发光元件;以及
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一侧的遮蔽层;所述导光板为上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导光板的缓冲区与第一微结构区的交界线位于所述遮蔽层的遮蔽区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源模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导光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导光板的散射面自靠近入光面依次包括第一微结构区、缓冲区和第二微结构区。在第一微结构区设置散射微结构,破坏部分入射至第一微结构区的光的全反射,使部分入射至第一微结构区的光发生散射混光,有效的改善导光板入光区域的亮暗相间现象;另外,设置散射微结构密度小于第一微结构区的缓冲区,可以有效的改善由于在第一微结构区引入散射微结构,而导光板入光区域出现亮度过大的问题,进而使得导光板整体出光均匀,提高背光源模组的整体出光均匀度,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导光板,参考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导光板包括:
入光面21、出光面22及散射面23,所述散射面23与所述出光面22相对,所述散射面23自靠近所述入光面22起,依次包括:
第一微结构区23A、缓冲区23B及第二微结构区23C;其中,
所述第一微结构区23A和所述第二微结构区23C的散射微结构密度均大于零;
所述缓冲区23B的散射微结构密度小于所述第一微结构区23A的散射微结构密度。
在第一微结构区引入散射微结构,当光入射至第一微结构区,将会破会部分光的全反射现象,使得该部分光在第一微结构区发生散射,将该部分光进行混光,保证相邻两束光之间的暗区有光的进入,改善导光板入光区域出现的亮暗相间的现象。
而后当光入射至第一微结构区后的缓冲区时,缓冲区的散射微结构密度大于零,部分入射光发生全反射,而另一部分入射光通过散射微结构发生散射。但是,由于缓冲区的散射微结构密度小于第一微结构区的散射微结构密度,因此缓冲区对应的亮度小于第一微结构区对应的亮度,有效的改善了由于第一微结构区引入散射微结构而对应区域过亮的现象,提高导光板整体出光的均匀度。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散射微结构可以为散射网点、条纹、磨砂微结构等,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优选的,第一微结构区的散射微结构均匀分布。缓冲区的散射微结构密度大于零,且缓冲区的散射微结构分布均匀。
将第一微结构区和缓冲区的散射微结构分布均匀,保证了第一微结构区的单位区域内散射微结构数量相近,以及缓冲区的单位区域内散射微结构数量相近,进一步提高了导光板整体出光的均匀度。
另外,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当第一微结构区和缓冲区的散射微结构不均匀分布时,同样也可以改善导光板的入光区亮暗相间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微结构区的散射微结构随远离所述入光面而由疏到密排列。
由于入射光随着原理发光元件而变弱,因此将第二微结构区的散射微结构分布为随远离入光面而由疏到密排列,可以降低第二微结构区靠近入光面的亮度,而提高第二微结构区远离入光面部分的亮度,提高了导光板的整体出光均匀度。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模组,结合图3a~3c所示,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3a~3c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三种背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背光源模组包括:
导光板31;
设置于所述导光板31入光面一侧的发光元件32;以及
设置于所述导光板31出光面一侧的遮蔽层33;
所述导光板31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导光板31的缓冲区31B与第一微结构区31A的交界线位于所述遮蔽层33的遮蔽区域。
另外,背光源模组还包括光学膜片组34,光学膜片组34设置于导光板31的出光面,光学膜片组用于提高导光板出光亮度及均匀度。
结合图3a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采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导光板,有效改善了背光源模组中靠近发光元件的部分区域亮度不均匀的现象,提高了背光源模组的整体出光均匀度。
另外,参考图3a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还包括漫反射元件35,漫反射元件35设置于遮蔽层33与导光板31之间,将入射至漫反射元件的光反射回导光板中,进一步改善了背光源模组中靠近发光元件的边缘区域亮暗相间现象。
为了进一步提高背光源模组的整体出光均匀度,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中,导光板31的缓冲区31B和所述第一微结构区31A具有第一交界线,所述遮蔽层33在所述导光板上具有投影,其中,
所述第一交界线与所述投影远离所述发光元件32一侧边缘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投影宽度的1/10~1/2,包括端点值。
可选的,所述导光板31的缓冲区31B与第二微结构区31C的交界线位于所述遮蔽层33的遮蔽区域外。
缓冲区31B和所述第二微结构区31C具有第二交界线,所述遮蔽层33在所述导光板上具有投影,其中,
所述第二交界线与所述投影远离所述发光元件一侧边缘之间的距离至少为0.001mm,至多为所述投影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一微结构区和缓冲区的第一交界线,以及第二微结构区和缓冲区的第二交界线的位置并不限制于上述的位置关系。
由于在第一微结构区引入了散射微结构,因此会提高导光板入光部分区域的亮度,而使得导光板整体出光均匀度低,除去采用缓冲区改善导光板入光部分区域过亮现象外,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散射面的吸光元件。
具体的,参考图3b和3c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两种背光源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位于导光板31散射面还包括吸光元件36,且吸光元件36与所述第一微结构区31A有交叠区域。通过吸光元件吸收部分入射至第一微结构区的光,降低第一微结构区的亮度,提高导光板整体出光均匀度。
对于吸光元件的面积大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可以覆盖整个第一微结构区,也可以覆盖第一微结构区的部分区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计。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吸光元件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吸光膜、黑色油墨或灰色油墨。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吸光元件还可以为其他材质。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光的利用率,以及提高整个背光源模组的出光亮度。参考图3c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还包括反光元件37,反光元件37设置于导光板31的散射面。可选的,反光元件37与吸光元件36位于同一层。
反光元件能够将由导光板散射面出射的光反射至导光板内,提高了光的利用率,提高了背光源模组的出光亮度。另外,本申请实施例对于反射元件的面积同样不作具体限制,反射元件需要根据实际应用进行具体设计。
相对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其中,导光板的散射面自靠近入光面依次包括第一微结构区、缓冲区和第二微结构区。在第一微结构区设置散射微结构,破坏部分入射至第一微结构区的光的全反射,使部分入射至第一微结构区的光发生散射混光,有效的改善导光板入光区域的亮暗相间现象;另外,设置散射微结构密度小于第一微结构区的缓冲区,可以有效的改善由于在第一微结构区引入散射微结构,而导光板入光区域出现亮度过大的问题,进而使得导光板整体出光均匀,提高背光源模组的整体出光均匀度,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出光面及散射面,所述散射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面自靠近所述入光面起,依次包括第一微结构区、缓冲区及第二微结构区;其中,
所述第一微结构区和所述第二微结构区的散射微结构密度均大于零;
所述缓冲区的散射微结构密度小于所述第一微结构区的散射微结构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微结构为散射网点、条纹或磨砂微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结构区的散射微结构均匀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的散射微结构密度大于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的散射微结构分布均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微结构区的散射微结构随远离所述入光面而由疏到密排列。
7.一种背光源模组,包括:导光板;
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入光面一侧的发光元件;以及
设置于所述导光板出光面一侧的遮蔽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为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导光板,其中,所述导光板的缓冲区与第一微结构区的交界线位于所述遮蔽层的遮蔽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漫反射元件,所述漫反射元件设置于所述遮蔽层与所述导光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和所述第一微结构区具有第一交界线,所述遮蔽层在所述导光板上具有投影,其中,
所述第一交界线与所述投影远离所述发光元件一侧边缘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投影宽度的1/10~1/2,包括端点值。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缓冲区与第二微结构区的交界线位于所述遮蔽层的遮蔽区域外。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区和所述第二微结构区具有第二交界线,所述遮蔽层在所述导光板上具有投影,其中,
所述第二交界线与所述投影远离所述发光元件一侧边缘之间的距离至少为0.001mm,至多为所述投影的宽度。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光板散射面的吸光元件,所述吸光元件与所述第一微结构区有交叠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源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元件为PET吸光膜、黑色油墨或灰色油墨。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13任意一项所述的背光源模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82222.5U CN203799042U (zh) | 2014-04-15 | 2014-04-15 | 导光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82222.5U CN203799042U (zh) | 2014-04-15 | 2014-04-15 | 导光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799042U true CN203799042U (zh) | 2014-08-27 |
Family
ID=51381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182222.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99042U (zh) | 2014-04-15 | 2014-04-15 | 导光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799042U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045201A3 (zh) * | 2014-09-24 | 2016-05-19 |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 导光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05759338A (zh) * | 2015-01-02 | 2016-07-13 | 古德里奇照明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扩展发光表面的灯光单元 |
CN106932962A (zh) * | 2015-12-30 | 2017-07-07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
CN108153059A (zh) * | 2018-02-01 | 2018-06-1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08196335A (zh) * | 2017-11-29 | 2018-06-22 | 佛山市顺德区德联邦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改良的导光板 |
CN108732675A (zh) * | 2017-04-19 | 2018-11-02 |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 照明装置 |
CN110441855A (zh) * | 2019-08-13 | 2019-11-12 | 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混合网点的前光板 |
CN110969957A (zh) * | 2018-09-28 | 2020-04-07 |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Led显示屏 |
TWI695195B (zh) * | 2019-08-05 | 2020-06-01 | 茂林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混合網點之前光板 |
-
2014
- 2014-04-15 CN CN201420182222.5U patent/CN20379904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045201A3 (zh) * | 2014-09-24 | 2016-05-19 |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 导光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CN105759338A (zh) * | 2015-01-02 | 2016-07-13 | 古德里奇照明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扩展发光表面的灯光单元 |
CN105759338B (zh) * | 2015-01-02 | 2021-03-23 | 古德里奇照明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具有扩展发光表面的灯光单元 |
CN106932962A (zh) * | 2015-12-30 | 2017-07-07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
CN106932962B (zh) * | 2015-12-30 | 2020-07-03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背光单元和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
CN108732675A (zh) * | 2017-04-19 | 2018-11-02 |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 照明装置 |
CN108196335A (zh) * | 2017-11-29 | 2018-06-22 | 佛山市顺德区德联邦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改良的导光板 |
CN108153059A (zh) * | 2018-02-01 | 2018-06-1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08153059B (zh) * | 2018-02-01 | 2023-08-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0969957A (zh) * | 2018-09-28 | 2020-04-07 | 深圳光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Led显示屏 |
TWI695195B (zh) * | 2019-08-05 | 2020-06-01 | 茂林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混合網點之前光板 |
CN110441855A (zh) * | 2019-08-13 | 2019-11-12 | 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混合网点的前光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799042U (zh) | 导光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 |
US9223074B2 (en) | Light guide plate and area light source device | |
JP6237998B2 (ja) | 導光板及び面光源装置 | |
CN203868951U (zh) | 导光板、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 |
TWI425262B (zh) | 區域性點亮側光式導光板及區域性點亮側光式背光模組 | |
JP4523530B2 (ja) | 面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
JP2009081094A (ja) | 面光源用導光板 | |
JP6288443B2 (ja) | 導光板及び面光源装置 | |
JP5664100B2 (ja) | 発光装置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
US9261637B2 (en) | Surface light source device and its light guide plate | |
JP2005243522A (ja) | 面状照明装置 | |
JP6199915B2 (ja) | 面状照明装置 | |
JP4849335B2 (ja) | ライトガイド、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光源装置 | |
JP5700084B2 (ja) |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透過型表示装置 | |
US20130279192A1 (en) | Prism light guide plate and corresponding backlight module | |
JPH11232918A (ja) | 面光源装置 | |
JP5610202B2 (ja) | 面状照明装置 | |
JP2014153513A (ja) | 角度依存性光線透過フィルム | |
JP2007128748A (ja) | 点光源バックライト | |
JP3651238B2 (ja) | 面光源装置 | |
US10338292B2 (en) |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JP2013105595A (ja) |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及び透過型画像表示装置 | |
JP6166621B2 (ja) | 面状照明装置 | |
JP5948128B2 (ja) | 導光板 | |
JP5984363B2 (ja) |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及び透過型画像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