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95435U - 一种对撑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撑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95435U
CN203795435U CN201420111252.7U CN201420111252U CN203795435U CN 203795435 U CN203795435 U CN 203795435U CN 201420111252 U CN201420111252 U CN 201420111252U CN 203795435 U CN203795435 U CN 2037954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ing
support
piles
steel pipe
ruggedized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1125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翔
康景文
王海洋
周其建
陈海东
薛文坤
牛良
王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outhwest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1125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954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954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9543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撑加固结构,该对撑加固结构包括:竖直且并排设置的多个支护桩,支护桩与位于地下的主体结构的侧壁平行且保持预设距离;位于多个支护桩的顶端与其固连的桩顶冠梁,支护桩和桩顶冠梁构成支护结构本体;位于主体结构和支护桩之间且与支护桩垂直布置的多个钢管对撑件,每个钢管对撑件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主体结构和支护桩固定连接。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钢管对撑件将部分基坑侧壁荷载传递到侧向刚度较大的主体结构,以调整基坑支护结构受力,减少变形,提高其承载能力。可见,本实用新型不仅施工简单便捷,支撑效果显著,减少工程费用,而且不影响主体结构施工,便于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对撑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撑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是指,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支撑与保护措施。支护结构破坏、土体失稳或过大变形对基坑周边环境及地下结构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与传统的深基坑工程实施方法相比,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具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社会资源、缩短建设周期等诸多优点,是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效技术手段,也是近年来迅速发展和应用的新型支护形式。
本实用新型就是基于这点展开研究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撑加固结构,通过钢管对撑件将部分基坑侧壁荷载传递到主体结构,调整支护结构本体受力及减少变形,提高其承载能力,不仅施工简单便捷,加固支撑效果显著,而且不影响主体结构施工,便于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基坑支护和加固的对撑加固结构,所述对撑加固结构包括:
竖直且并排设置的多个支护桩,所述支护桩与位于地下的主体结构的侧壁平行且保持预设距离;
位于多个所述支护桩的顶端且与其固连的桩顶冠梁,支护桩和桩顶冠梁构成支护结构本体;
位于所述主体结构和所述支护桩之间且与所述支护桩垂直布置的多个钢管对撑件,每个所述钢管对撑件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主体结构和所述支护桩固定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对撑加固结构中,所述钢管对撑件的一端通过设置有连接钢板的横梁和所述支护桩固定连接,所述钢管对撑件与所述连接钢板固连。
优选地,在上述对撑加固结构中,每个所述横梁均与多个所述支护桩固连且与其垂直。
优选地,在上述对撑加固结构中,所述横梁包括与所述主体结构最底端位置对应的地梁,以及位于所述地梁上方的腰梁。
优选地,在上述对撑加固结构中,所述腰梁与所述主体结构中平行布置的梁板等高且位置对应。
优选地,在上述对撑加固结构中,所述横梁为钢筋砼横梁或型钢横梁。
优选地,在上述对撑加固结构中,所述钢管对撑件的一端通过钢垫板与所述主体结构固定连接。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对撑加固结构,通过在支护桩和主体结构之间设置钢管对撑件,充分发挥钢管对撑件的刚度,将支护结构本体承受的部分土压力(即部分基坑侧壁荷载)传递到具有较大侧向刚度的主体结构,从而缓解了支护结构本体的承载压力,提高了其承载能力,避免支护结构本体承载过大的压力及变形。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撑加固结构中,减少了设置在支护桩上的悬臂,缩短了支点间距,增强了围护结构的整体性和支护性能,在不影响地下结构施工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既有围护结构,可分段施工,施工快速简单,减低支护成本,支撑加固效果显著,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对撑加固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对撑加固结构的侧视图。
其中,1支护桩,2钢管对撑件,3横梁,4钢垫板,5梁板,6主体结构,7桩顶冠梁,31腰梁,32地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撑加固结构,通过钢管对撑件将部分基坑侧壁荷载传递到主体结构,减少基坑支护结构受力及变形,提高其承载能力,不仅施工简单便捷,支撑效果显著,而且不影响主体结构施工,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对撑加固结构的俯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对撑加固结构的侧视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对撑加固结构,包括:竖直且并排设置的多个支护桩1,支护桩1与位于地下的主体结构6的侧壁平行且预留一定距离的工作面;位于多个支护桩1的顶端且与其固连的桩顶冠梁7,支护桩1和桩顶冠梁7构成支护结构本体;位于主体结构6和支护桩1之间且与支护桩1垂直布置的多个钢管对撑件2,每个钢管对撑件2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主体结构6和支护桩1固定连接。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撑加固结构,通过在支护桩1和主体结构6之间设置钢管对撑件2,充分发挥钢管对撑件2的刚度,将支护结构本体承受的部分土压力(即部分基坑侧壁荷载)传递到具有较大侧向刚度的主体结构6,从而缓解了支护结构本体的承载压力,避免支护结构本体承载过大的压力及变形。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撑加固结构中,减小了设置在支护桩上的支点间距,增强了围护结构的整体性和支护性能,在不影响地下结构施工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既有围护结构,可分段施工,施工快速简单,支护成本低,支撑加固效果显著,便于推广使用。
在具体实施例中,主体结构6中设置有平行布置的梁板5,钢管对撑件2的一端通过钢垫板4与主体结构6固定连接,橡胶垫板4与梁板5位置对应,以便于钢管对撑件2与梁板5位置对应。
在具体实施例中,钢管对撑件2的另一端通过横梁3与支护桩1固定连接,横梁3与多个支护桩1固连且与其垂直。其中,横梁3为型钢横梁或钢筋砼横梁,横梁上设置有连接钢板,钢管对撑件2与连接钢板固连。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例中,设置在支护桩1上的横梁3包括与主体结构6最底端位置对应的地梁32,以及位于地梁32上方的腰梁31。具体地,腰梁31与主体结构6中的梁板5等高且位置对应,例如,当主体结构6中设置有两层梁板5时,支护桩1和主体结构6之间也对应设置有两层腰梁31(再加上最底端的地梁32共三层横梁3),如图2所示。
上述对撑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为:支护桩1和桩顶冠梁7构成的支护结构本体施工完成,基坑施工到设计基底标高;随着地下主体结构6的施工,在所述支护桩1上对应于主体结构6中楼板位置(即上文中所述的梁板5)处设置横梁3(钢筋砼横梁或型钢横梁),并在横梁3上设置连接钢板;接着施工钢管对撑件2,将其一端通过连接钢板连接于横梁3上,另一端通过钢垫板4固定支撑于主体结构6的各层梁板5所在位置处。最终,形成主体结构与支护桩对撑支撑结构,起到加强支护结构本体刚度的作用。通过钢管对撑件将部分基坑侧壁荷载传递到主体结构6上,减少支护结构本体的受力及变形。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挺的对撑加固结构的施工方法简单便捷,支撑效果显著,支护成本低,且不影响主体结构施工,便于推广使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对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基坑支护和加固,所述对撑加固结构包括:
竖直且并排设置的多个支护桩(1),所述支护桩(1)与位于地下的主体结构(6)的侧壁平行且保持预设距离;
位于多个所述支护桩(1)的顶端且与其固连的桩顶冠梁(7);
位于所述主体结构(6)和所述支护桩(1)之间且与所述支护桩(1)垂直布置的多个钢管对撑件(2),每个所述钢管对撑件(2)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件与所述主体结构(6)和所述支护桩(1)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对撑件(2)的一端通过设置有连接钢板的横梁(3)和所述支护桩(1)固定连接,所述钢管对撑件(2)与所述连接钢板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横梁(3)均与多个所述支护桩(1)固连且与其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包括与所述主体结构(6)最底端位置对应的地梁(32),以及位于所述地梁(32)上方的腰梁(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梁(31)与所述主体结构(6)中平行布置的梁板(5)等高且位置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3)为钢筋砼横梁或型钢横梁。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对撑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对撑件(2)的一端通过钢垫板(4)与所述主体结构(6)固定连接。
CN201420111252.7U 2014-03-12 2014-03-12 一种对撑加固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954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11252.7U CN203795435U (zh) 2014-03-12 2014-03-12 一种对撑加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11252.7U CN203795435U (zh) 2014-03-12 2014-03-12 一种对撑加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95435U true CN203795435U (zh) 2014-08-27

Family

ID=51377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11252.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95435U (zh) 2014-03-12 2014-03-12 一种对撑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9543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78329A (zh) * 2015-08-08 2015-12-23 广州市设计院 基坑地下连续墙的扶壁式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6032671A (zh) * 2015-03-16 2016-10-19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水平角撑的换撑结构及其换撑方法
CN106032670A (zh) * 2015-03-16 2016-10-19 中建四局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地下室支护桩水平抗力的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2671A (zh) * 2015-03-16 2016-10-19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室水平角撑的换撑结构及其换撑方法
CN106032670A (zh) * 2015-03-16 2016-10-19 中建四局第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地下室支护桩水平抗力的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5178329A (zh) * 2015-08-08 2015-12-23 广州市设计院 基坑地下连续墙的扶壁式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39678B (zh) 一种提高基坑钢支撑刚度和稳定性的结构
CN204530720U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CN103669216A (zh) 一种钢箱梁散拼滑移装置及安装方法
CN205024690U (zh) 一种深基坑内支撑的拆撑加强结构
CN105862878A (zh) 一种深基坑的支撑体系
CN105972313B (zh) 一种横跨基坑工程管线悬吊方法及悬吊结构
CN103015434A (zh) 一种高刚度整体预应力装配式基坑支护内支撑系统
CN103603358A (zh) 一种多平台围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8293405U (zh) 一种衔接上承式便桥和填土便道的桥台
CN203795435U (zh) 一种对撑加固结构
CN102691302A (zh) 一种用于深基坑支护的混凝土结构
CN205806684U (zh) 一种横跨基坑工程管线悬吊结构
CN104518473A (zh) 电缆箱涵管线悬吊保护结构及方法
CN204402559U (zh) 一种大顶推力盾构机空推过洞用桁架式反力支座组
CN203383221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与钢结构混合的基坑支撑结构
CN103603357A (zh) 一种多平台无内支撑自防水基坑围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3967332B (zh) 一种建筑工地围挡的施工方法
CN103924981B (zh) 单拱大跨浅埋暗挖隧道加固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2828616B (zh) 一种屋盖高支模体系
CN104233961A (zh) 一种悬浇桥梁0号块的支承三角托架
CN204311457U (zh) 一种地铁车站基坑开挖施工用组合式支护体系
CN203361163U (zh) 控制基坑围护墙内外差异位移的预应力钢支撑
CN205617160U (zh) 一种中低速磁浮低置线路肋柱分散式道岔基础结构
CN202718126U (zh) 深基坑土方开挖转换平台
CN204662486U (zh) 可供大小塔吊转换的共用基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