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87115U - 光电复合缆 - Google Patents

光电复合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87115U
CN203787115U CN201420141293.0U CN201420141293U CN203787115U CN 203787115 U CN203787115 U CN 203787115U CN 201420141293 U CN201420141293 U CN 201420141293U CN 203787115 U CN203787115 U CN 2037871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cable
district
optoelectronic composite
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4129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邵起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LTRAPOWER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LTRAPOWER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LTRAPOWER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ULTRAPOWER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14129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871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87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8711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mmunication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所公开的光电复合缆,包括:封塑外护套,具有相互隔离的光缆区、火线区和地线区;设置在光缆区的光缆,光缆包括单芯紧套光纤,单芯紧套光纤至少有一根作为引出光纤;以及设置在火线区的火线线缆和地线区的地线线缆;封塑外护套与光缆区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用于截断引出光纤的横向截断口,以及与横向截断口间隔设置用于抽出引出光纤的截断端的光纤抽出切口,引出光纤包括前端光纤和后端光纤,前端光纤穿出光纤抽出切口以形成用于与外接模块连接的外接光纤。上述光电复合缆能够提高光电复合缆与外接模块连接的灵活性,进而能够解决网络布线系统对施工现场适应性较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光电复合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光电复合缆。
背景技术
随着数据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对综合布线系统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光电复合缆是一种在光缆中增加绝缘导体,进而集光纤和输电线于一体的线缆。光电复合缆能够同时解决设备用电和设备信号传输的问题,即保留光缆特性的同时还能够满足电缆的相关要求。因此,光电复合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网络布线系统中。
目前,光电复合缆只是作为一种单一的传输连接器件使用,即用于传输光信号和电。上述光电复合缆的线缆终端需要增加发射设备、接收设备等外接设备以实现光信号或电的传输、交互等功能。
通常,与光电复合缆连接的外接设备(例如发射设备、接收设备等)需要一定的布放空间。由于外接设备与光电复合缆的线缆终端连接,所以外接设备的布置位置会受线缆终端位置的限制。一旦外接设备布置好之后,对外接设备位置的调整就会不容易。特别是在室内空间局促的环境,对外接设备位置的调整更是不易。很显然,上述形式的网络布线系统缺乏足够的柔性(即对施工现场的适应性较差),无法应对预先设计的布线方案与施工现场有出入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电复合缆,以解决背景技术中网络布线系统对施工现场适应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光电复合缆,包括:
封塑外护套,具有相互隔离的光缆区、火线区和地线区;
设置在所述光缆区的光缆,所述光缆包括单芯紧套光纤,所述单芯紧套光纤至少有一根作为引出光纤;
以及设置在所述火线区的火线线缆和所述地线区的地线线缆;
其中,所述封塑外护套与所述光缆区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用于截断所述引出光纤的横向截断口,以及与所述横向截断口间隔设置用于抽出所述引出光纤的截断端的光纤抽出切口,所述引出光纤包括前端光纤和后端光纤,所述前端光纤穿出所述光纤抽出切口以形成用于与外接模块连接的外接光纤。
优选的,上述光电复合缆中,每根所述引出光纤对应的光纤抽出切口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前端光纤作为所述外接光纤。
优选的,上述光电复合缆中,每根所述引出光纤对应的光纤抽出切口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横向截断口两侧的前端光纤抽出切口和后端光纤抽出切口,所述前端光纤自所述前端光纤抽出切口穿出,所述后端光纤自所述后端光纤抽出切口穿出;
所述光电复合缆还包括与所述前端光纤相连,且用于将所述前端光纤分为主路光纤和支路光纤的光分路器,所述主路光纤与所述后端光纤相连,所述支路光纤作为所述外接光纤。
优选的,上述光电复合缆中,每根所述引出光纤对应的光纤抽出切口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横向截断口两侧的前端光纤抽出切口和后端光纤抽出切口,所述前端光纤自所述前端光纤抽出切口穿出,用于与带光分路器的外接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后端光纤自所述后端光纤抽出切口穿出,用于与所述外接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前端光纤通过所述光分路器分成与所述带光分路器的外接模块中除了所述光分路器之外的其它模块相连的所述外接光纤。
优选的,上述光电复合缆中,所述光缆区、火线区和地线区的中心线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火线区和地线区对称地分布在所述光缆区的两侧;
或者,所述光缆区、火线区和地线区的中心线均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火线区和地线区两者中,一者位于另外一者与所述光缆区之间。
优选的,上述光电复合缆中,所述火线区和地线区对称分布在光缆区的两侧,且在所述光电复合缆的同一横截面内,所述火线区的中心线和所述光缆区的中心线连线所在的第一直线到所述地线区的中心线与所述光缆区的中心线连线所在的第二直线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
优选的,上述光电复合缆中,所述火线线缆和地线线缆通过所述外接模块自带的插针或切刀与所述外接模块连接,形成电通路。
优选的,上述光电复合缆中,所述光电复合缆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横向截断口的截断口防护套和套设在所述光纤抽出切口的抽出切口防护套。
优选的,上述光电复合缆中,所述封塑外护套的表面与所述光缆区相对应的部位与与地线区或火线区对应的部位,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引出光纤穿出所述光纤抽出切口部分的沟槽。
优选的,上述光电复合缆中,所述光电复合缆还包括将所述引出光纤穿出所述光纤抽出切口部分固定于所述沟槽的固定部。
优选的,上述光电复合缆中,所述光电复合缆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一条,且设置在所述光缆区的中心,所述单芯紧套光纤为多根,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加强筋的周围;
或者,所述光电复合缆还包括多条加强绳,所述单芯紧套光纤为多根,所述加强筋离散分布在多根所述单芯紧套光纤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电复合缆中封塑外护套与光缆区相对的部位设置有横向截断口和光纤抽出切口,进而实现引出光纤被截断和引出。引出光纤被截断后形成的前端光纤穿出光纤抽出切口以形成用于与外接模块连接的外接光纤。外接光纤的形成位置不局限于线缆的端头,可以根据具体的布线环境在光电复合缆的任意位置被引出,进而实现快速对接外接模块形成光通路。现场施工人员能够根据施工现场的设计合理地确定外接光纤的位置和长度,使得光电复合缆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现场接线环境。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电复合缆能够提高光电复合缆与外接模块连接的灵活性,最终能够解决背景技术中网络布线系统对施工现场适应性较差的问题。
另外,外接模块利用插针或切刀在火线线缆和地线线缆中取电,能够实现快速地接电,提高接电效率。而且,外接模块的取电插针或切刀以及合理的光通路防护结构能够使得外接模块直接依附于光电复合缆的外部,使之与线缆相对固定,无需额外的固定装置,减少占用空间。外接模块依附于光电复合缆之后,操作人员可通过打弯或盘绕光电复合缆的方式来微调外接模块位置以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即通过调整线缆即可调整外接模块的位置,可方便局部优化使用效果。
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电复合缆采用单芯紧套光纤,即光缆中的光纤为单独的一根根单芯紧套光纤,操作人员较容易对此种类型的光纤进行截断、对接、分路等操作,而且操作时不受其它临近光纤或电线的影响,也不会对其它光纤的传输造成影响,进而能够方便对单根光纤进行处理。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电复合缆的封塑外护套具有相互隔离的光缆区、火线区和地线区,上述三个区域隔离分布能够实现火线线缆、地线线缆和光缆的隔离布置,进而使得光电接续工作可以单独进行,且互不影响,最终能够解决电缆与光缆混绞在一起造成的电缆和光缆单独连接较难的问题。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电复合缆采用区域隔离的布局使得两条相对独立的电缆既可以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又不会把自身的扭力传递到相对脆弱的光纤上。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电复合缆中光缆和电缆布局形式新颖,使得光电复合缆制造过程中工艺更加合理,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使得封塑外护套的结构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电复合缆中设置加强筋,加强光电复合缆抗拉性能,降低整个光电复合缆的接线应力。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电复合缆设置有多条加强绳,加强绳加强光电复合缆抗拉性能的同时,能够有效地补充光电复合缆内由于单芯紧套光纤数量较少而形成的空隙,有利于提高整个光电复合缆的力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电复合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电复合缆采用集束直通应用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电复合缆采用分布分路应用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电复合缆采用分路模块直通应用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光电复合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再一种光电复合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光电复合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光电复合缆采用集束直通应用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光电复合缆采用分布分路应用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光电复合缆采用分路模块直通应用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光电复合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光电复合缆采用集束直通应用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光电复合缆采用分布分路应用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光电复合缆采用分路模块直通应用模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电复合缆,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网络布线系统对施工现场适应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考附图1,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电复合缆的结构。图1所示的光电复合缆包括封塑外护套11、光缆12、电缆(电缆包括火线线缆13和地线线缆14)。
其中,封塑外护套11是整个光电复合缆的外围防护部件,用于保护火线线缆13、地线线缆14和光缆12。同时,封塑外护套11也是将火线线缆13、地线线缆14以及光缆12集成为一体式线缆的外围连接部件。通常,封塑外护套11可以采用PVC(Polyvinylchloride,聚氯乙烯)材料、LSZH(Low Smoke Zero Halogen,低烟无卤)材料或PE(polyethylene,聚乙烯)材料制成,即封塑外护套11可以为PVC护套、LSZH护套或PE护套。当然,封塑外护套11还可以采用其它可用于制作线缆护套的材料制作,本实施例一不对封塑外护套11的材质作限制。
封塑外护套11具有三个相互隔离的线缆布设区,分别为光缆区、火线区和地线区。相对应地,光缆12设置在光缆区,火线线缆13设置在火线区,地线线缆14设置在地线区。线缆布设区的隔离分布能够使得光缆12、火线线缆13和地线线缆14隔离分布,进而避免三种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
本实施例一中,光缆区、火线区和地线区分别对应的封塑外护套11的形状可以采用其它形状,并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圆形。而且,本实施例一不对光缆区、火线区和地线区中相邻的两个隔离区之间的间距作限制。即相邻的两个隔离区可以紧邻,也可以相距较长的距离,其中相邻的两个隔离区的间距通过封塑外护套11实现。
本实施例一中,光缆区、火线区和地线区的中心线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光缆区位于火线区和地线区之间(如图1所示)。优选的,火线区和地线区对称分布在光缆区的两侧。通常情况,光缆区的外部尺寸大于火线区和地线区的外部尺寸,且火线区和地线区外部尺寸相等(外部尺寸指的是外部轮廓的最大尺寸)。火线区和地线区对称分布在光缆区的两侧,这能够起到平衡光缆12两侧拉力的作用,进而使得光缆12两侧的拉拽移动速度相等或差别较小,最终保证光电复合缆在拉拽行进的封塑过程中,光缆两侧的封塑厚度较均匀,能够提高光电复合缆的质量。
火线线缆13和地线线缆14用于接电。优选的,火线线缆13和地线线缆14的结构可以相同,此种情况下,两者的外皮可以设置与各自相对应的电缆标识。电缆标识用于区分火线线缆13和地线线缆14,进而降低电缆的误接率。电缆标识可以为文字标识或颜色标识(例如火线线缆13的外皮为红色,地线线缆14的外皮为黑色)。为了便于操作人员直观识别,电缆标识优选设置在封塑外护套11外表面与火线线缆13和地线线缆14相对应的部位。为了满足传输大量信息的需求,光电复合缆通常包含很多根光纤。这会导致封塑外护套11与光缆12相对应部位的外部尺寸大于封塑外护套11与火线线缆13和地线线缆14相对应部位的外部尺寸。此种情况下,电缆标识能够区分地线线缆14和火线线缆13即可,地线线缆14和火线线缆13通过外部尺寸即可区别于光缆12。如果火线线缆13、地线线缆14及光缆12与封塑外护套11相对应部位在外观上无区别(即三个相对部位的外部尺寸相等或相当),这不仅导致电缆的误接率较高,而且还会导致光缆12的误接率较高。为了解决此问题,电缆标识还应该具有能够将火线线缆13和地线线缆14与光缆12区分开的功能。
火线线缆13和地线线缆14均可以包括铜芯电线131和绝缘护套132。绝缘护套132包覆于铜芯电线131外,用于绝缘隔离铜芯电线131。火线线缆13和地线线缆14还可以采用其它种类的金属内芯线,并不局限于铜芯电线131。绝缘护套132可以由PVC材料、LSZH材料或PE材料制作。本实施例一中,一种具体的火线线缆13或地线线缆14的结构如下:铜芯电线131采用2.5方铜芯电线,绝缘护套132的外径为3.6mm。在实际的设计时,铜芯电线131的平方数与绝缘外套132的外部尺寸一一对应,并不限于上述尺寸。
本实施例一中,光缆12包括紧套光纤,还可以包括包覆于紧套光纤外的紧套光纤外皮123。紧套光纤是一种类型的光纤,是对光纤进行保护后形成的一种常用光纤。本实施例一中的紧套光纤为单芯紧套光纤121。通常情况,单芯紧套光纤121的标准外径为0.9mm。紧套光纤外皮123用于保护单芯紧套光纤121,其通常可以采用PVC材料、LSZD材料或PE材料。根据行业内部标准,紧套光纤外皮123的厚度通常为2mm。为了提高光缆12的抗拉性能,光缆12还可以包括抗拉增强层122,抗拉增强层122填充于单芯紧套光纤121和紧套光纤外皮123之间。抗拉增强层122可以为芳纶纱制成的芳纶纱层或玻璃纱制成的玻璃纱层。本实施例一不对抗拉增强层122的材质作限制。
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电复合缆中,单芯紧套光纤121至少有一根作为引出光纤,引出光纤从光电复合缆的内部引出于封塑外护套11之外,用于连接外接模块。为了实现引出光纤的引出,封塑外护套11与光缆区相对的部位设置有用于截断引出光纤的横向截断口和与横向截断口间隔设定距离设置的,用于抽出引出光纤的光纤抽出切口。
在制作光电复合缆的过程中,在任意位置将封塑外护套11切开形成横向截断口,然后在保持抗拉增强层122完整的情况下通过横向截断口将引出光纤截断,再之后在横向截断口设定距离处将封塑外护套11切开形成光纤抽出切口,用于将截断后的引出光纤抽出。引出光纤被截断后形成前端光纤和后端光纤。其中,前端光纤是引出光纤与信号源连接的一段光纤,后端光纤是引出光纤除去前端光纤后剩下的一段光纤。前端光纤通过光纤抽出切口被抽出,用于形成可与外接模块连接的外接光纤。横向截断口和光纤抽出切口是引出光纤被引出的必要条件,两者由于破坏封塑外护套11的完整性会使得光电复合缆的防水防尘性能下降。为此,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电复合缆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横向截断口的截断口防护套和光纤抽出切口的抽出切口防护套。截断口防护套和抽出切口防护套可以为集成于一体的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
在后续使用时,外接光纤可以通过尾纤冷接或热熔对接的方式与外接模块的光模块相连以形成光通路,也可以通过尾纤冷接或热熔连接光纤连接法兰,然后通过光纤连接法兰对接的方式与外接模块的光模块相连以形成光通路。外接模块自带的插针或切刀可以分别刺入光电复合缆两侧的电缆中,最终实现光电复合缆与外接模块连接以形成电通路。
光电复合缆与外接模块连接后可以利用外接模块的外壳或单独的防护外壳代替截断口防护套和抽出切口防护套来对光电复合缆进行防护。
前端光纤形成外接光纤的方式有很多种,下面结合附图2-4所示的几种方式进行示例性地详细说明。
请参考附图2,图2示出的是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电复合缆采用集束直通应用模式的结构。所谓集束直通应用模式指的是每根引出光纤截断后形成的前端光纤15直接对接一个外接模块,即每根引出光纤对应的光纤抽出切口的数量为一个,且光纤抽出切口和横向截断口均位于前端光纤15与封塑外护套11相对应的部位上,前端光纤15被抽出后作为外接光纤与外接模块相连。此种模式下,引出光纤被截断后,前端光纤15进行了利用,后端光纤则被弃用。此种模式较适用于具有较多根单芯紧套光纤121的光电复合缆。优选的方案中,引出光纤的前端光纤15自光纤抽出切口穿出的部位附着在封塑外护套11的表面。本实施例一中,封塑外护套11与光缆区和火线区相对的部位之间,以及封塑外护套11与光缆区和地线区相对的部位之间均形成沟槽A,前端光纤15贴附在沟槽A中,以实现对引出光纤更好的布置,能够避免对外接光纤的损坏。更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一中的光电复合缆还包括将引出光纤穿出光纤抽出切口部位固定于沟槽的固定部。例如前端光纤15可以通过防护塑料薄膜或防护胶布缠固在封塑外护套11上,也可以通过防护胶粘固在封塑外护套11上。
本实施例一可以在光电复合缆的其它不同位置分别取出不同的单芯紧套光纤121作为引出光纤,并进行相同的操作后形成与外接模块连接的外接光纤。
为了提高光电复合缆的防尘防水性能,图2所示的光电复合缆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横向截断口的截断口防护套16和光纤抽出切口的抽出切口防护套17。截断口防护套16和抽出切口防护套17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如图2所示)。
请参考附图3,图3示出的是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电复合缆采用分布分路应用模式的结构。在光电复合缆中单芯紧套光纤121数量较少,特别是只有一根功能性的单芯紧套光纤121时,通常采用分布分路应用模式。此种模式下,每根引出光纤113对应的光纤抽出切口包括分别位于横向截断口两侧的前端光纤抽出切口和后端光纤抽出切口。前端光纤1131穿出前端光纤抽出切口,后端光纤1132穿出后端光纤抽出切口。
分布分路应用模式下,光电复合缆还包括与前端光纤1131连接的光分路器111。优选的,光分路器111可以为PLC光分路器。前端光纤1131可以通过尾纤冷接或热熔的方式与光分路器111相连,也可以通过冷接或热熔连接光纤连接法兰后与光分路器111相连。光分路器111将前端光纤1131分成主路光纤1112和支路光纤1111。主路光纤1112与后端光纤1132对接形成光信号通路。具体的,两者可以选用尾纤冷接或热熔对接,或者选用冷接或热熔连接光纤连接法兰112后对接。此模式下,支路光纤1111作为外接光纤用于后续对接外接模块。优选的,支路光纤1111可以依附在封塑外护套11上光缆区与火线区,或者光缆区与地线区所对应部位形成的沟槽A中,以实现更好的布置。更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一中的光电复合缆还包括将引出光纤113穿出光纤抽出切口部位固定于沟槽的固定部。例如支路光纤1111可以通过防护塑料薄膜或防护胶布缠固在封塑外护套11上,也可以通过防护胶粘固在封塑外护套11上。
分布分路应用模式还可以在光电复合缆的其它不同位置对同根引出光纤113进行同样的操作。当然,同样一根引出光纤被外接的次数与外接模块的光模块接收灵敏度和对接损耗相关,并不是无限次。
为了提高光电复合缆的防尘防水性能,图3所示的光电复合缆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横向截断口的截断口防护套110、前端光纤抽出切口的前端抽出切口防护套19和后端光纤抽出切口的后端抽出切口防护套18。截断口防护套110、前端抽出切口防护套19和后端抽出切口防护套18可以为集成于一体的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
请参考附图4,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电复合缆采用分路模块直通应用模式的结构。分路模式直通应用模式不受光电复合缆中单芯紧套光纤121数量的影响。此种模式下,每根引出光纤117对应的光纤抽出切口包括分别位于横向截断口两侧的前端光纤抽出切口和后端光纤抽出切口,前端光纤1172自前端光纤抽出切口穿出,用于与带光分路器的外接模块的输入端相连。后端光纤1171自后端光纤抽出切口穿出,用于与带光分路器的外接模块的输出端相连,前端光纤1172在带光分路器的外接模块内通过光分路器分成与带光分路器的外接模块中除了光分路器之外其它模块相连的外接光纤。
分路模块直通应用模式下,前端光纤1172和后端光纤1171均被引出封塑外护套11之外。优选的,前端光纤1172和后端光纤1171可依附在封塑外护套11上光缆区与火线区,或者光缆区与地线区所对应部位形成的沟槽A中,以实现对前端光纤1172和后端光纤1171更好的布置。更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一中的光电复合缆还包括将引出光纤117穿出光纤抽出切口部位固定于沟槽的固定部,例如前端光纤1172和后端光纤1171可以通过防护塑料薄膜或防护胶布缠固在封塑外护套11上,也可以通过防护胶粘固在封塑外护套11上。
在后续使用时,前端光纤1172与带光分路器的外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方式可以选用尾纤冷接或热熔对接,也可以选用冷接或热熔连接光纤连接法兰后对接。当然后端光纤1171与外接模块的输出端也可以采用上述方式连接。
为了提高光电复合缆的防尘防水性能,图4所示的光电复合缆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横向截断口的截断口防护套115、前端光纤抽出切口的前端抽出切口防护套116和后端光纤抽出切口的后端抽出切口防护套114。截断口防护套115、前端抽出切口防护套116和后端抽出切口防护套114可以为集成于一体的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
请参考附图5,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另一种结构的光电复合缆。图5所示的光电复合缆还可以包括一条加强筋118,加强筋118设置在光缆区的中心,用于增强光电复合缆抗拉性能。优选的,单芯紧套光纤121为多条,且均匀分布在加强筋118的周围,这能够降低整个光电复合缆的接线应力。
请参考附图6,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再一种结构的光电复合缆。图6所示的光电复合缆还可以包括多条加强绳119,加强绳119离散分布在多根单芯紧套光纤121之间,以提高整个光电复合缆的抗拉性能。加强绳119可以采用聚酯带、锡箔带、芳纶丝、玻璃纤维丝等材料制成。加强筋119也可以包括加强内芯和包覆于加强内芯外的绝缘护套,加强内芯主要起到抗拉的作用。绝缘护套用于阻电,同时能够保证整个光电复合缆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加强内芯可以为单芯或多芯钢丝,保证抗拉的同时,钢丝也能使得整个光电复合缆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当然,上述加强绳119的加强内芯也可以由非金属材质制作。
通过上述的描述可知,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电复合缆中封塑外护套11与光缆区相对的部位设置有横向截断口和光纤抽出切口,进而实现引出光纤被截断和引出。引出光纤被截断后形成的前端光纤穿出光纤抽出切口,以形成用于与外接模块连接的外接光纤。外接光纤的形成位置不局限于线缆的端头,可以根据具体的布线环境在光电复合缆的任意位置被引出,进而实现快速对接外接模块以形成光通路。现场施工人员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设计合理地确定外接光纤的位置和长度,使得光电复合缆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现场接线环境。可见,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电复合缆能够提高光电复合缆与外接模块连接的灵活性,最终能够解决背景技术中网络布线系统对施工现场适应性较差的问题。
另外,外接模块可以具有与火线线缆13和地线线缆14对应布置,用于取电的插针或切刀。外接模块可在任意位置利用插针或切刀在火线线缆13和地线线缆14中取电,能够实现快速地接电,提高接电效率。而且,外接模块的取电插针或切刀以及合理的光通路防护结构能够使得外接模块直接依附于光电复合缆的外部,使之与线缆相对固定,无需额外的固定装置,减少占用空间。外接模块依附于光电复合缆之后,操作人员可通过打弯或盘绕光电复合缆的方式来微调外接模块位置以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即通过调整线缆即可调整外接模块的位置,可方便局部优化使用效果。
同时,本实施例一中的光电复合缆采用单芯紧套光纤121,即光缆12中的光纤为单独的一根根单芯紧套光纤121。操作人员较容易对此种类型的光纤进行截断、对接、分路等操作,而且操作时不受其它临近光纤或电线的影响,也不会对其它光纤的传输造成影响,进而能够方便对单根光纤进行处理。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电复合缆的封塑外护套11具有相互隔离的光缆区、火线区和地线区,上述三个区域隔离分布能够实现火线线缆13、地线线缆14和光缆12的隔离布置,进而使得光电接续工作可以单独进行,且互不影响,最终能够解决电缆与光缆混绞在一起造成的电缆和光缆单独连接较难的问题。
进一步的,地线线缆14和火线线缆13对称分布在光缆区的两侧,能够使得光电复合缆制造工艺更加简单、合理,提高了光电复合缆截面的一致性,同时电缆对称分布也使得封塑外护套11的结构更加稳定,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光电复合缆的抗拉性和抗扭性;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光电复合缆的结构能够使得光电复合缆制造过程中工艺更加简单合理,而且该光电复合缆的结构更有利于后续取电方便。
实施例二
请参考附图7,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光电复合缆的结构。图7所示的光电复合缆包括封塑外护套21、光缆22、电缆(电缆包括火线线缆23和地线线缆24)。
其中,封塑外护套21是整个光电复合缆的外围防护部件,用于保护火线线缆23、地线线缆24和光缆22。同时,封塑外护套21也是将火线线缆23、地线线缆24以及光缆22集成为一体式线缆的外围连接部件。通常,封塑外护套21可以采用PVC材料、LSZH材料或PE材料制成,即封塑外护套21可以为PVC护套、LSZH护套或PE护套。当然,封塑外护套21还可以采用其它可用于制作线缆护套的材料制作,本实施例二不对封塑外护套21的材质作限制。
封塑外护套21具有三个相互隔离的线缆布设区,分别为光缆区、火线区和地线区。相对应地,光缆22设置在光缆区,火线线缆23设置在火线区,地线线缆24设置在地线区。线缆布设区的隔离分布能够使得光缆22、火线线缆23和地线线缆24隔离分布,进而避免三种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
本实施例二中,光缆区、火线区和地线区分别对应的封塑外护套21的形状可以采用其它形状,并不局限于图7所示的圆形。而且,本实施例二不对光缆区、火线区和地线区中相邻的两个隔离区之间的间距作限制。即相邻的两个隔离区可以紧邻,也可以相距较长的距离,其中相邻的两个隔离区的间距通过封塑外护套21实现。
本实施例二中,光缆区、火线区和地线区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地线区位于光缆区和火线区之间,如图7所示。与上述结构类似,本实施例二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光电复合缆的光缆区、火线区和地线区的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内,且火线区位于光缆区和地线区之间。这种光电复合缆与上述光电复合缆的区别仅在于火线区和地线区的位置不同。
火线线缆23和地线线缆24用于接电。优选的,火线线缆23和地线线缆24的结构可以相同,此种情况下,两者的外皮可以设置与各自相对应的电缆标识。电缆标识用于区分火线线缆23和地线线缆24,进而降低电缆的误接率。电缆标识可以为文字标识或颜色标识(例如火线线缆23的外皮为红色,地线线缆24的外皮为黑色)。为了便于操作人员直观识别,电缆标识优选设置在封塑外护套21外表面与火线线缆23和地线线缆24相对应的部位。为了满足传输大量信息的需求,光电复合缆通常包含很多根光纤。这会导致封塑外护套21与光缆22相对应部位的外部尺寸大于封塑外护套21与火线线缆23和地线线缆24相对应部位的外部尺寸。此种情况下,电缆标识能够区分地线线缆24和火线线缆23即可,地线线缆24和火线线缆23通过外部尺寸即可区别于光缆22。如果火线线缆23、地线线缆24及光缆22与封塑外护套21相对应部位在外观上无区别(即三个相对部位的外部尺寸相等或相当),这不仅导致电缆的误接率较高,而且还会导致光缆的误接率较高。为了解决此问题,电缆标识还应该具有能够将火线线缆23和地线线缆24与光缆22区分开的功能。
火线线缆23和地线线缆24均可以包括铜芯电线231和绝缘护套232。绝缘护套232包覆于铜芯电线231外,用于绝缘隔离铜芯电线231。火线线缆23和地线线缆24还可以采用其它种类的金属内芯线,并不局限于铜芯电线231。绝缘护套232可以由PVC材料、LSZH材料或PE材料制作。本实施例二中,一种具体的火线线缆23或地线线缆24的结构如下:铜芯电线231采用2.5方铜芯电线,绝缘护套232的外径为3.6mm。在实际的设计时,铜芯电线231的平方数与绝缘外套232的外部尺寸一一对应,并不限于上述尺寸。
本实施例二中,光缆22包括紧套光纤,还可以包括包覆于紧套光纤外的紧套光纤外皮223。紧套光纤是一种类型的光纤,是对光纤进行保护后形成的一种常用光纤。本实施例二中的紧套光纤为单芯紧套光纤221。通常情况,单芯紧套光纤221的标准外径为0.9mm。紧套光纤外皮223用于保护单芯紧套光纤221,其通常可以采用PVC材料、LSZD材料或PE材料。根据行业内部标准,紧套光纤外皮223的厚度通常为2mm。为了提高光缆22的抗拉性能,光缆22还可以包括抗拉增强层222,抗拉增强层222填充于单芯紧套光纤221和紧套光纤外皮223之间。抗拉增强层222可以为芳纶纱制成的芳纶纱层或玻璃纱制成的玻璃纱层。本实施例二不对抗拉增强层222的材质作限制。
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光电复合缆中,单芯紧套光纤221至少有一根作为引出光纤,引出光纤从光电复合缆的内部引出于封塑外护套21之外,用于连接外接模块。为了实现引出光纤的引出,封塑外护套21与光缆区相对的部位设置有用于截断引出光纤的横向截断口和与横向截断口间隔设定距离设置的,用于抽出引出光纤的光纤抽出切口。
在制作光电复合缆的过程中,在任意位置将封塑外护套21切开形成横向截断口,然后在保持抗拉增强层222完整的情况下通过横向截断口将引出光纤截断,再之后在横向截断口设定距离处将封塑外护套21切开形成光纤抽出切口,用于将截断后的引出光纤抽出。引出光纤被截断后形成前端光纤和后端光纤。其中,前端光纤是引出光纤与信号源连接的一段光纤,后端光纤是引出光纤除去前端光纤后剩下的一段光纤。前端光纤通过光纤抽出切口被抽出,用于形成可与外接模块连接的外接光纤。横向截断口和光纤抽出切口是引出光纤被引出的必要条件,两者由于破坏封塑外护套21的完整性会使得光电复合缆的防水防尘性能下降。为此,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光电复合缆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横向截断口的截断口防护套和光纤抽出切口的抽出切口防护套。截断口防护套和抽出切口防护套可以为集成于一体的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
在后续使用时,外接光纤可以通过尾纤冷接或热熔对接的方式与外接模块的光模块相连以形成光通路,也可以通过尾纤冷接或热熔连接光纤连接法兰,然后通过光纤连接法兰对接的方式与外接模块的光模块相连以形成光通路。外接模块自带的插针或切刀可以分别刺入光电复合缆两侧的电缆中,最终实现光电复合缆与外接模块连接以形成电通路。
光电复合缆与外接模块连接后可以利用外接模块的外壳或单独的防护外壳代替截断口防护套和抽出切口防护套来对光电复合缆进行防护。
前端光纤形成外接光纤的方式有很多种,下面结合附图8-10所示的几种方式进行示例性地详细说明。
请参考附图8,图8示出的是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光电复合缆采用集束直通应用模式的结构。所谓集束直通应用模式指的是每根引出光纤截断后形成的前端光纤25直接对接一个外接模块,即每根引出光纤对应的光纤抽出切口的数量为一个,且光纤抽出切口和横向截断口均位于前端光纤25与封塑外护套21相对应的部位上,前端光纤25被抽出后作为外接光纤与外接模块相连。此种模式下,引出光纤被截断后,前端光纤25进行了利用,后端光纤则被弃用。此种模式较适用于具有较多根单芯紧套光纤221的光电复合缆。优选的方案中,引出光纤的前端光纤25自光纤抽出切口穿出的部位附着在封塑外护套21的表面。本实施例二中,封塑外护套21与光缆区和火线区相对的部位之间,以及封塑外护套21与光缆区和地线区相对的部位之间均形成沟槽B,前端光纤25贴附在沟槽B中,以实现对引出光纤更好的布置,能够避免对外接光纤的损坏。更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二中的光电复合缆还包括将引出光纤穿出光纤抽出切口部位固定于沟槽的固定部。例如前端光纤25可以通过防护塑料薄膜或防护胶布缠固在封塑外护套21上,也可以通过防护胶粘固在封塑外护套21上。
本实施例二可以在光电复合缆的其它不同位置分别取出不同的单芯紧套光纤221作为引出光纤,并进行相同的操作后形成与外接模块连接的外接光纤。
为了提高光电复合缆的防尘防水性能,图8所示的光电复合缆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横向截断口的截断口防护套26和光纤抽出切口的抽出切口防护套27。截断口防护套26和抽出切口防护套27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如图8所示)。
请参考附图9,图9示出的是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光电复合缆采用分布分路应用模式的结构。在光电复合缆中单芯紧套光纤221数量较少,特别是只有一根功能性的单芯紧套光纤221时,通常采用分布分路应用模式。此种模式下,每根引出光纤213对应的光纤抽出切口包括分别位于横向截断口两侧的前端光纤抽出切口和后端光纤抽出切口。前端光纤2131穿出前端光纤抽出切口,后端光纤2132穿出后端光纤抽出切口。
分布分路应用模式下,光电复合缆还包括与前端光纤2131连接的光分路器211。优选的,光分路器211可以为PLC光分路器。前端光纤2131可以通过尾纤冷接或热熔的方式与光分路器211相连,也可以通过冷接或热熔连接光纤连接法兰后与光分路器211相连。光分路器211将前端光纤2131分成主路光纤2112和支路光纤2111。主路光纤2112与后端光纤2132对接形成光信号通路。具体的,两者可以选用尾纤冷接或热熔对接,或者选用冷接或热熔连接光纤连接法兰212后对接。此模式下,支路光纤2111作为外接光纤用于后续对接外接模块。优选的,支路光纤2111可以依附在封塑外护套21上光缆区与火线区,或者光缆区与地线区所对应部位形成的沟槽B中,以实现更好的布置。更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二中的光电复合缆还包括将引出光纤213穿出光纤抽出切口部位固定于沟槽的固定部。例如支路光纤2111可以通过防护塑料薄膜或防护胶布缠固在封塑外护套21上,也可以通过防护胶粘固在封塑外护套21上。
分布分路应用模式还可以在光电复合缆的其它不同位置对同根引出光纤进行同样的操作。当然,同样一根引出光纤被外接的次数与外接模块的光模块接收灵敏度和对接损耗相关,并不是无限次。
为了提高光电复合缆的防尘防水性能,图9所示的光电复合缆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横向截断口的截断口防护套210、前端光纤抽出切口的前端抽出切口防护套29和后端光纤抽出切口的后端抽出切口防护套28。截断口防护套210、前端抽出切口防护套29和后端抽出切口防护套28可以为集成于一体的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
请参考附图10,图10示出了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光电复合缆采用分路模块直通应用模式的结构。分路模式直通应用模式不受光电复合缆中单芯紧套光纤数量的影响。此种模式下,每根引出光纤217对应的光纤抽出切口包括分别位于横向截断口两侧的前端光纤抽出切口和后端光纤抽出切口,前端光纤2172自前端光纤抽出切口穿出,用于与带光分路器的外接模块的输入端相连。后端光纤2171自后端光纤抽出切口穿出,用于与带光分路器的外接模块的输出端相连。前端光纤2172在带光分路器的外接模块内通过光分路器分成与带光分路器的外接模块中除了光分路器之外其它模块相连的外接光纤。此模式下,前端光纤2172和后端光纤2171均被引出封塑外护套21之外。优选的,前端光纤2172和后端光纤2171可依附在封塑外护套21上光缆区与火线区,或者光缆区与地线区所对应部位形成的沟槽B中,以实现对前端光纤2172和后端光纤2171更好的布置。更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二中的光电复合缆还包括将引出光纤217穿出光纤抽出切口部位固定于沟槽的固定部。例如前端光纤2172和后端光纤2171可以通过防护塑料薄膜或防护胶布缠固在封塑外护套21上,也可以通过防护胶粘固在封塑外护套21上。
在后续使用时,前端光纤2172与带光分路器的外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方式可以选用尾纤冷接或热熔对接,也可以选用冷接或热熔连接光纤连接法兰后对接。当然,后端光纤2171与外接模块的输出端也可以采用上述方式连接。
为了提高光电复合缆的防尘防水性能,图10所示的光电复合缆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横向截断口的截断口防护套215、前端光纤抽出切口的前端抽出切口防护套216和后端光纤抽出切口的后端抽出切口防护套214。截断口防护套215、前端抽出切口防护套216和后端抽出切口防护套214可以为集成于一体的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
通过上述的描述可知,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光电复合缆中封塑外护套21与光缆区相对的部位设置有横向截断口和光纤抽出切口,进而实现引出光纤被截断和引出。引出光纤被截断后形成的前端光纤穿出光纤抽出切口,以形成用于与外接模块连接的外接光纤。外接光纤的形成位置不局限于线缆的端头,可以根据具体的布线环境在光电复合缆的任意位置被引出,进而实现快速对接外接模块以形成光通路。现场施工人员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设计合理地确定外接光纤的位置和长度,使得光电复合缆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现场接线环境。可见,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光电复合缆能够提高光电复合缆与外接模块连接的灵活性,最终能够解决背景技术中网络布线系统对施工现场适应性较差的问题。
另外,外接模块可以具有与火线线缆23和地线线缆24对应布置,用于取电的插针或切刀。外接模块可在任意位置利用插针或切刀在火线线缆23和地线线缆24中取电,能够实现快速地接电,提高接电效率。而且,外接模块的取电插针或切刀以及合理的光通路防护结构能够使得外接模块直接依附于光电复合缆的外部,使之与线缆相对固定,无需额外的固定装置,减少占用空间。外接模块依附于光电复合缆之后,操作人员可通过打弯或盘绕光电复合缆的方式来微调外接模块位置以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即通过调整线缆即可调整外接模块的位置,可方便局部优化使用效果。
同时,本实施例二中的光电复合缆采用单芯紧套光纤221,即光缆22中的光纤为单独的一根根单芯紧套光纤221。操作人员较容易对此种类型的光纤进行截断、对接、分路等操作,而且操作时不受其它临近光纤或电线的影响,也不会对其它光纤的传输造成影响,进而能够方便对单根光纤进行处理。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光电复合缆的封塑外护套21具有相互隔离的光缆区、火线区和地线区,上述三个区域隔离分布能够实现火线线缆23、地线线缆24和光缆22的隔离布置,进而使得光电接续工作可以单独进行,且互不影响,最终能够解决电缆与光缆混绞在一起造成的电缆和光缆单独连接较难的问题。
本实施例二提供的光电复合缆还可以包括加强筋或加强绳等,具体设置方式请参考实施例一中相应部位的描述即可,此不赘述。
实施例三
请参考附图11,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光电复合缆的结构。图11所示的光电复合缆包括封塑外护套31、光缆32、电缆(电缆包括火线线缆33和地线线缆34)。
其中,封塑外护套31是整个光电复合缆的外围防护部件,用于保护火线线缆33、地线线缆34和光缆32。同时,封塑外护套31也是将火线线缆33、地线线缆34以及光缆32集成为一体式线缆的外围连接部件。通常,封塑外护套31可以采用PVC材料、LSZH材料或PE材料制成,即封塑外护套31可以为PVC护套、LSZH护套或PE护套。当然,封塑外护套31还可以采用其它可用于制作线缆护套的材料制作,本实施例三不对封塑外护套31的材质作限制。
封塑外护套31具有三个相互隔离的线缆布设区,分别为光缆区、火线区和地线区。相对应地,光缆32设置在光缆区,火线线缆33设置在火线区,地线线缆34设置在地线区。线缆布设区的隔离分布能够使得光缆32、火线线缆33和地线线缆34隔离分布,进而避免三种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
本实施例三中,火线区和地线区对称地分布在光缆区的两侧,在光电复合缆的同一横截面内,火线区的中心线和光缆区的中心线的连线所在的第一直线到地线区的中心线与光缆区的中心线连线所在的第二直线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如图11所示。通常,光缆区的外部尺寸较大于火线区和地线区的外部尺寸,且火线区和地线区外部尺寸相等。火线区和地线区对称分布在光缆区的两侧,能够起到平衡光缆32两侧拉力的作用,进而使得光缆32两侧的拉拽移动速度相等或差别较小,最终保证光电复合缆在拉拽行进的封塑过程中,光缆两侧的封塑厚度较均匀,能够提高光电复合缆的质量。
本实施例三中,光缆区、火线区和地线区分别对应的封塑外护套31的形状可以采用其它形状,并不局限于图11所示的圆形。而且,本实施例三不对光缆区、火线区和地线区中相邻的两个隔离区之间的间距作限制。即相邻的两个隔离区可以紧邻,也可以相距较长的距离,其中相邻的两个隔离区的间距通过封塑外护套31实现。
火线线缆33和地线线缆34用于接电。优选的,火线线缆33和地线线缆34的结构可以相同,此种情况下,两者的外皮可以设置与各自相对应的电缆标识。电缆标识用于区分火线线缆33和地线线缆34,进而降低电缆的误接率。电缆标识可以为文字标识或颜色标识(例如火线线缆33的外皮为红色,地线线缆34的外皮为黑色)。为了便于操作人员直观识别,电缆标识优选设置在封塑外护套31外表面与火线线缆33和地线线缆34相对应的部位。为了满足传输大量信息的需求,光电复合缆通常包含很多根光纤。这会导致封塑外护套31与光缆32相对应部位的外部尺寸大于封塑外护套31与火线线缆33和地线线缆34相对应部位的外部尺寸。此种情况下,电缆标识能够区分地线线缆34和火线线缆33即可,地线线缆34和火线线缆33通过外部尺寸即可区别于光缆32。如果火线线缆33、地线线缆34及光缆32与封塑外护套31相对应部位在外观上无区别(即三个相对部位的外部尺寸相等或相当),这不仅导致电缆的误接率较高,而且还会导致光缆的误接率较高。为了解决此问题,电缆标识还应该具有能够将火线线缆33和地线线缆34与光缆32区分开的功能。
火线线缆33和地线线缆34均可以包括铜芯电线331和绝缘护套332。绝缘护套332包覆于铜芯电线331外,用于绝缘隔离铜芯电线331。火线线缆33和地线线缆34还可以采用其它种类的金属内芯线,并不局限于铜芯电线331。绝缘护套332可以由PVC材料、LSZH材料或PE材料制作。本实施例三中,一种具体的火线线缆33或地线线缆34的结构如下:铜芯电线331采用2.5方铜芯电线,绝缘护套332的外径为3.6mm。在实际的设计时,铜芯电线331的平方数与绝缘外套332的外部尺寸一一对应,并不限于上述尺寸。
本实施例三中,光缆32包括紧套光纤,还可以包括包覆于紧套光纤外的紧套光纤外皮323。紧套光纤是一种类型的光纤,是对光纤进行保护后形成的一种常用光纤。本实施例三中的紧套光纤为单芯紧套光纤321。通常情况,单芯紧套光纤321的标准外径为0.9mm。紧套光纤外皮323用于保护单芯紧套光纤321,其通常可以采用PVC材料、LSZD材料或PE材料。根据行业内部标准,紧套光纤外皮323的厚度通常为2mm。为了提高光缆32的抗拉性能,光缆32还可以包括抗拉增强层322,抗拉增强层322填充于单芯紧套光纤321和紧套光纤外皮323之间。抗拉增强层322可以为芳纶纱制成的芳纶纱层或玻璃纱制成的玻璃纱层。本实施例三不对抗拉增强层322的材质作限制。
本实施例三提供的光电复合缆中,单芯紧套光纤321至少有一根作为引出光纤,引出光纤从光电复合缆的内部引出于封塑外护套31之外,用于连接外接模块。为了实现引出光纤的引出,封塑外护套31与光缆区相对的部位设置有用于截断引出光纤的横向截断口和与横向截断口间隔设定距离设置的,用于抽出引出光纤的光纤抽出切口。
在制作光电复合缆的过程中,在任意位置操作人员将封塑外护套31切开形成横向截断口,然后在保持抗拉增强层222完整的情况下通过横向截断口将引出光纤截断,再之后在横向截断口设定距离处将封塑外护套31切开形成光纤抽出切口,用于将截断后的引出光纤抽出。引出光纤被截断后形成前端光纤和后端光纤。其中,前端光纤是引出光纤与信号源连接的一段光纤,后端光纤是引出光纤除去前端光纤后剩下的一段光纤。前端光纤通过光纤抽出切口被抽出,用于形成可与外接模块连接的外接光纤。横向截断口和光纤抽出切口是引出光纤被引出的必要条件,两者由于破坏封塑外护套31的完整性会使得光电复合缆的防水防尘性能下降。为此,本实施例三提供的光电复合缆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横向截断口的截断口防护套和光纤抽出切口的抽出切口防护套。截断口防护套和抽出切口防护套可以为集成于一体的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
在后续使用时,外接光纤可以通过尾纤冷接或热熔对接的方式与外接模块的光模块相连以形成光通路,也可以通过尾纤冷接或热熔连接光纤连接法兰,然后通过光纤连接法兰对接的方式与外接模块的光模块相连以形成光通路。外接模块自带的插针或切刀可以分别刺入光电复合缆两侧的电缆中,最终实现光电复合缆与外接模块连接以形成电通路。
光电复合缆与外接模块连接后可以利用外接模块的外壳或单独的防护外壳代替截断口防护套和抽出切口防护套对光电复合缆进行防护。
前端光纤形成外接光纤的方式有很多种,下面结合附图12-14所示的几种方式进行示例性地详细说明。
请参考附图12,图12示出的是本实施例三提供的光电复合缆采用集束直通应用模式的结构。所谓集束直通应用模式指的是每根引出光纤截断后形成的前端光纤35直接对接一个外接模块,即每根引出光纤对应的光纤抽出切口的数量为一个,且光纤抽出切口和横向截断口均位于前端光纤35与封塑外护套31对应的部位上,前端光纤35被抽出后作为外接光纤与外接模块相连。此种模式下,引出光纤被截断后,前端光纤35进行了利用,后端光纤则被弃用。此种模式较适用于具有较多根单芯紧套光纤321的光电复合缆。优选的方案中,引出光纤的前端光纤35自光纤抽出切口穿出的部位附着在封塑外护套31的表面。本实施例三中,封塑外护套31与光缆区和火线区相对的部位之间,以及封塑外护套31与光缆区和地线区相对的部位之间均形成沟槽C,前端光纤35贴附在沟槽C中,以实现对引出光纤更好的布置,能够避免对外接光纤的损坏。更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三中的光电复合缆还包括将引出光纤穿出光纤抽出切口部位固定于沟槽的固定部。例如前端光纤35可以通过防护塑料薄膜或防护胶布缠固在封塑外护套31上,也可以通过防护胶粘固在封塑外护套31上。
本实施例三可以在光电复合缆的其它不同位置分别取出不同的单芯紧套光纤作为引出光纤,并进行相同的操作后形成与外接模块连接的外接光纤。
为了提高光电复合缆的防尘防水性能,图12所示的光电复合缆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横向截断口的截断口防护套36和光纤抽出切口的抽出切口防护套37。截断口防护套36和抽出切口防护套37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如图12所示)。
请参考附图13,图13示出的是本实施例三提供的光电复合缆采用分布分路应用模式的结构。在光电复合缆中单芯紧套光纤321数量较少,特别是只有一根功能性的单芯紧套光纤321时,通常采用分布分路应用模式。此种模式下,每根引出光纤313对应的光纤抽出切口包括分别位于横向截断口两侧的前端光纤抽出切口和后端光纤抽出切口。前端光纤3131穿出前端光纤抽出切口,后端光纤3132穿出后端光纤抽出切口。
分布分路应用模式下,光电复合缆还包括与前端光纤3131连接的光分路器311。优选的,光分路器311可以为PLC光分路器。前端光纤3131可以通过尾纤冷接或热熔的方式与光分路器311相连,也可以通过冷接或热熔连接光纤连接法兰后与光分路器311相连。光分路器311将前端光纤3131分成主路光纤3112和支路光纤3111。主路光纤3112与后端光纤3132对接形成光信号通路。具体的,两者可以选用尾纤冷接或热熔对接,或者选用冷接或热熔连接光纤连接法兰312后对接。此模式下,支路光纤3111作为外接光纤用于后续对接外接模块。优选的,支路光纤3111可以依附在封塑外护套31上光缆区与火线区,或者光缆区与地线区所对应部位形成的沟槽C中,以实现更好的布置。更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三中的光电复合缆还包括将引出光纤313穿出光纤抽出切口部位固定于沟槽的固定部。例如支路光纤3111可以通过防护塑料薄膜或防护胶布缠固在封塑外护套31上,也可以通过防护胶粘固在封塑外护套31上。
分布分路应用模式还可以在光电复合缆的其它不同位置对同根引出光纤进行同样的操作。当然,同样一根引出光纤被外接的次数与外接模块的光模块接收灵敏度和对接损耗相关,并不是无限次。
为了提高光电复合缆的防尘防水性能,图13所示的光电复合缆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横向截断口的截断口防护套310、前端光纤抽出切口的前端抽出切口防护套39和后端光纤抽出切口的后端抽出切口防护套38。截断口防护套310、前端抽出切口防护套39和后端抽出切口防护套38可以为集成于一体的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
请参考附图14,图14示出了本实施例三提供的光电复合缆采用分路模块直通应用模式的结构。分路模式直通应用模式不受光电复合缆中单芯紧套光纤数量的影响。此种模式下,每根引出光纤317对应的光纤抽出切口包括分别位于横向截断口两侧的前端光纤抽出切口和后端光纤抽出切口,前端光纤3172自前端光纤抽出切口穿出,用于与带光分路器的外接模块的输入端相连。后端光纤3171自后端光纤抽出切口穿出,用于与带光分路器的外接模块的输出端相连。前端光纤3172在带光分路器的外接模块内通过光分路器分成与带光分路器的外接模块中除了光分路器之外其它模块相连的外接光纤。此模式下,前端光纤3172和后端光纤3171均被引出封塑外护套31之外。优选的,前端光纤3172和后端光纤3171可依附在封塑外护套31上光缆区与火线区,或者光缆区与地线区所对应部位形成的沟槽C中,以实现对前端光纤3172和后端光纤3171更好的布置。更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三中的光电复合缆还包括将引出光纤317穿出光纤抽出切口部位固定于沟槽的固定部。例如前端光纤3172和后端光纤3171可以通过防护塑料薄膜或防护胶布缠固在封塑外护套31上,也可以通过防护胶粘固在封塑外护套31上。
在后续使用时,前端光纤3172与带光分路器的外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方式可以选用尾纤冷接或热熔对接,也可以选用冷接或热熔连接光纤连接法兰后对接。当然,后端光纤3171与外接模块的输出端也可以采用上述方式连接。
为了提高光电复合缆的防尘防水性能,图14所示的光电复合缆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横向截断口的截断口防护套315、前端光纤抽出切口的前端抽出切口防护套316和后端光纤抽出切口的后端抽出切口防护套314。截断口防护套315、前端抽出切口防护套316和后端抽出切口防护套314可以为集成于一体的一体式结构,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
通过上述的描述可知,本实施例三提供的光电复合缆中封塑外护套31与光缆区相对的部位设置有横向截断口和光纤抽出切口,进而实现引出光纤被截断和引出。引出光纤被截断后形成的前端光纤穿出光纤抽出切口,以形成用于与外接模块连接的外接光纤。外接光纤的形成位置不局限于线缆的端头,可以根据具体的布线环境在光电复合缆的任意位置被引出,进而实现快速对接外接模块以形成光通路。现场施工人员可以根据施工现场的设计合理地确定外接光纤的位置和长度,使得光电复合缆适用于各种复杂的现场接线环境。可见,本实施例三提供的光电复合缆能够提高光电复合缆与外接模块连接的灵活性,最终能够解决背景技术中网络布线系统对施工现场适应性较差的问题。
另外,外接模块可以具有与火线线缆33和地线线缆34对应布置,用于取电的插针或切刀。外接模块可在任意位置利用插针或切刀在火线线缆33和地线线缆34中取电,能够实现快速地接电,提高接电效率。而且,外接模块的取电插针或切刀以及合理的光通路防护结构能够使得外接模块直接依附于光电复合缆的外部,使之与线缆相对固定,无需额外的固定装置,减少占用空间。外接模块依附于光电复合缆之后,操作人员可通过打弯或盘绕光电复合缆的方式来微调外接模块位置以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即通过调整线缆即可调整外接模块的位置,可方便局部优化使用效果。
同时,本实施例三中的光电复合缆采用单芯紧套光纤321,即光缆32中的光纤为单独的一根根单芯紧套光纤321。操作人员较容易对此种类型的光纤进行截断、对接、分路等操作,而且操作时不受其它临近光纤或电线的影响,也不会对其它光纤的传输造成影响,进而能够方便对单根光纤进行处理。本实施例三提供的光电复合缆的封塑外护套31具有相互隔离的光缆区、火线区和地线区,上述三个区域隔离分布能够实现火线线缆33、地线线缆34和光缆32的隔离布置,进而使得光电接续工作可以单独进行,且互不影响,最终能够解决电缆与光缆混绞在一起造成的电缆和光缆单独连接较难的问题。
本实施例三提供的光电复合缆还可以包括加强筋或加强绳等,具体设置方式请参考实施例一中相应部位的描述即可,此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三只是本实用新型公布的一些具体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部分之间只要不矛盾,都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而这些实施例均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范畴内。
以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封塑外护套,具有相互隔离的光缆区、火线区和地线区;
设置在所述光缆区的光缆,所述光缆包括单芯紧套光纤,所述单芯紧套光纤至少有一根作为引出光纤;
以及设置在所述火线区的火线线缆和所述地线区的地线线缆;
其中,所述封塑外护套与所述光缆区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用于截断所述引出光纤的横向截断口,以及与所述横向截断口间隔设置用于抽出所述引出光纤的截断端的光纤抽出切口,所述引出光纤包括前端光纤和后端光纤,所述前端光纤穿出所述光纤抽出切口以形成用于与外接模块连接的外接光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引出光纤对应的光纤抽出切口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前端光纤作为所述外接光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引出光纤对应的光纤抽出切口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横向截断口两侧的前端光纤抽出切口和后端光纤抽出切口,所述前端光纤自所述前端光纤抽出切口穿出,所述后端光纤自所述后端光纤抽出切口穿出;
所述光电复合缆还包括与所述前端光纤相连,且用于将所述前端光纤分为主路光纤和支路光纤的光分路器,所述主路光纤与所述后端光纤相连,所述支路光纤作为所述外接光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引出光纤对应的光纤抽出切口包括分别位于所述横向截断口两侧的前端光纤抽出切口和后端光纤抽出切口,所述前端光纤自所述前端光纤抽出切口穿出,用于与带光分路器的外接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后端光纤自所述后端光纤抽出切口穿出,用于与所述外接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前端光纤通过所述光分路器分成与所述带光分路器的外接模块中除了所述光分路器之外的其它模块相连的所述外接光纤。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区、火线区和地线区的中心线均位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火线区和地线区对称地分布在所述光缆区的两侧;
或者,所述光缆区、火线区和地线区的中心线均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火线区和地线区两者中,一者位于另外一者与所述光缆区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区和地线区对称分布在光缆区的两侧,且在所述光电复合缆的同一横截面内,所述火线区的中心线和所述光缆区的中心线连线所在的第一直线到所述地线区的中心线与所述光缆区的中心线连线所在的第二直线的夹角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线线缆和地线线缆通过所述外接模块自带的插针或切刀与所述外接模块连接,形成电通路。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复合缆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横向截断口的截断口防护套和套设在所述光纤抽出切口的抽出切口防护套。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塑外护套的表面与所述光缆区相对应的部位与地线区或火线区对应的部位,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引出光纤穿出所述光纤抽出切口部分的沟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复合缆还包括将所述引出光纤穿出所述光纤抽出切口部分固定于所述沟槽的固定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电复合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复合缆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一条,且设置在所述光缆区的中心,所述单芯紧套光纤为多根,且均匀分布在所述加强筋的周围;
或者,所述光电复合缆还包括多条加强绳,所述单芯紧套光纤为多根,所述加强筋离散分布在多根所述单芯紧套光纤之间。
CN201420141293.0U 2014-03-26 2014-03-26 光电复合缆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871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41293.0U CN203787115U (zh) 2014-03-26 2014-03-26 光电复合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41293.0U CN203787115U (zh) 2014-03-26 2014-03-26 光电复合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87115U true CN203787115U (zh) 2014-08-20

Family

ID=51323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41293.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87115U (zh) 2014-03-26 2014-03-26 光电复合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8711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43646A1 (zh) * 2014-03-26 2015-10-01 奇点新源国际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 光电复合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43646A1 (zh) * 2014-03-26 2015-10-01 奇点新源国际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 光电复合缆
CN105765669A (zh) * 2014-03-26 2016-07-13 奇点新源国际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 光电复合缆
CN105765669B (zh) * 2014-03-26 2018-01-23 奇点新源国际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 光电复合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63501B (zh) 多媒体用光电复合缆
CN213123841U (zh) 一种骨架型光电复合缆
CN104867586A (zh) 光电复合缆
CN108847305A (zh) 一种高速视频传输用超柔智控光电混合缆
CN203787115U (zh) 光电复合缆
CN206833981U (zh) 一种光电复合缆组件
CN105830174B (zh) 光电复合缆
CN208507227U (zh) 一种高速视频传输用超柔智控光电混合缆
CN104867585A (zh) 光电复合缆
CN207397740U (zh) 一种层绞式微束管光电混合缆
CN105765669B (zh) 光电复合缆
CN105070365A (zh) 一种集成电缆及制造集成电缆的方法
CN203787114U (zh) 光电复合缆
CN203787183U (zh) 光电复合缆
CN210488063U (zh) 8字形室内外两用柔性紧套光缆
CN104751982B (zh) 一种无线射频拉远用光电混合缆
CN203150310U (zh) 一种室内引入用光电混合缆
CN203503370U (zh) 一种光电复合缆
CN209843363U (zh) 一种双芯混合缆
CN210606751U (zh) 一种轨道交通用光电信号电缆
CN206058975U (zh) 一种地下通信电缆
CN205080293U (zh) 一种易分离多槽隐形光缆
KR20140051538A (ko) 타이트버퍼 광섬유 및 이를 이용한 분배용/분기용 케이블
CN203787184U (zh) 光电复合缆
CN202434263U (zh) 一种多用途复合光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76 room 502-1, floor 5, building 2, courtyard 10, keguyi stree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NEW SINGULARITY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1,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sorghum Bridge oblique Street No. 34, building 212, room 19

Patentee before: NEW SINGULARITY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DEVELOPMENT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