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53138U - 机车车体端部撒砂装置过曲线防偏转机构 - Google Patents
机车车体端部撒砂装置过曲线防偏转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753138U CN203753138U CN201420093263.7U CN201420093263U CN203753138U CN 203753138 U CN203753138 U CN 203753138U CN 201420093263 U CN201420093263 U CN 201420093263U CN 203753138 U CN203753138 U CN 2037531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ve
- cross bar
- locomotive
- sanding device
- car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机车车体端部撒砂装置过曲线防偏转机构,车体端部撒砂装置的左(右)撒砂软管中部与左(右)换向杠杆下端的连接孔配合,左(右)换向杠杆的中部铰接在左(右)定位杆上,左(右)定位杆的上端固定在机车构架的端梁上;左(右)换向杠杆上端与横向的左(右)套筒的左(右)端部铰接,左(右)套筒的中部外套于端梁下部的左(右)套筒座内腔中,左(右)套筒右端与左(右)套筒座之间的部位套合左(右)套筒复位弹簧;左(右)套筒的内腔与横杆的左(右)端套合,横杆的中部偏左(右)部位设置有左(右)前挡杆,横杆的左(右)前挡杆与左(右)套筒之间的部位套合有左(右)挡杆复位弹簧;与车体连接的立杆的下端位于横杆、左右前挡杆空间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机车撒砂装置过曲线防偏转机构,尤其一种涉及机车车体端部撒砂装置过曲线防偏转机构。
背景技术
在雨水较多,空气潮湿的情况下,机车车轮与轨道间黏着系数降低,机车通过轨道时,车轮容易出现打滑、空转;一方面导致牵引力不足或者制动力不够,另一方面轮轨间由滚动摩擦变为滑动摩擦,增大轮轨的磨损,降低轮轨寿命,尤其是过小半径曲线时对轮缘的磨损更加严重。
在机车车体上设置四对撒砂装置,机车运行时车体的前端部(第一个转向架前端)的第一对撒砂装置和车体的中部(第二个转向架前端)第三对撒砂装置工作,对轨面进行撒砂,撒下的砂随即被两个转向架下方的车轮碾压,可以较好地提升轮轨间黏着系数,提升牵引力,并减少轮轨的磨损。此时,车体的中部(第一个转向架后端)的第二对撒砂装置和车体后端部(第二转向架后端)的第四对撒砂装置不工作。当机车反向运行时,撒砂装置的工作状态互换(即原第一、三对撒砂装置停止工作,而原第二、四对撒砂装置工作)。但是,目前机车车体端部(第一个转向架前端、第二转向架后端)的撒砂装置均是按过平直轨道设计的,在机车通过小半径曲线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车体端部及其撒砂装置的撒砂软管管口会向外侧轨道的外侧偏移,导致大量砂子撒在外侧轨道的外侧或内侧轨道的内侧(以内、外侧轨道的中心线为基准),砂子不能很好地撒到轨面上,不能有效地提升轮轨间黏着系数。使得安装有机车车体端部撒砂装置的机车在过曲线轨道尤其是小半径曲线轨道时,车轮仍会出现打滑、空转、牵引力不足,轮轨磨损大的现象。而在我国,三分之一的铁路线是曲线,而且其中半径≤600m的小半径曲线约占半数;尤其在西南地区,线路曲线半径小,长大坡道较多。如何提高曲线轨道在雨、湿天气情况下的轮轨间黏着系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车车体端部撒砂装置过曲线防偏转机构,加装有该机构的机车车体端部撒砂装置既能防止机车在通过曲线时撒砂软管管口偏离轨道,又能满足直线上撒砂装置的正常工作;且其对现有的车体端部撒砂装置结构本身无改动,方便加装,便于推广,适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车车体端部撒砂装置过曲线防偏转机构,其特征在于:
机车车体端部撒砂装置的右撒砂软管中部与右换向杠杆下端的软管连接孔配合,右换向杠杆的中部铰接在右定位杆上,右定位杆的上端刚性连接在机车构架的端梁上;右换向杠杆上端与横向的右套筒的右端部铰接,右套筒的中部外套于端梁下部的右套筒座内腔中,右套筒左端与右套筒座之间的部位套合有右套筒复位弹簧;右套筒的内腔与横杆的右端套合,横杆的中部偏右部位设置有右前挡杆,横杆的右前挡杆与右套筒之间的部位套合有右挡杆复位弹簧;
机车车体端部撒砂装置的左撒砂软管中部与左换向杠杆下端的软管连接孔配合,左换向杠杆的中部铰接在左定位杆上,左定位杆的上端刚性连接在机车构架的端梁上;左换向杠杆上端与横向的左套筒的左端部铰接,左套筒的中部外套于端梁下部的左套筒座内腔中,左套筒右端与左套筒座之间的部位套合有左套筒复位弹簧;左套筒的内腔与横杆的左端套合,横杆的中部偏左部位设置有左前挡杆,横杆的左前挡杆与左套筒之间的部位套合有左挡杆复位弹簧;
与机车车体固定连接的立杆的下端位于所述的横杆、右前挡杆和左前挡杆围住的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
机车在小半径曲线上运行时,以通过拐右弯的右曲线为例,转向架的构架的前端会向钢轨左侧偏移,使得安装在转向架的构架前端上的车体端部撒砂装置及其右、左撒砂软管均向左侧偏移。
通过右曲线时,车体与转向架间存在摇头角,即车体相对于构架前端也会向左侧偏移,进而带动立杆向左偏移,立杆向左偏移并触及左前挡杆并使左前挡杆左移,横杆随之左移。左移的横杆依次带动右、左横杆复位弹簧,右、左套筒,右、左换向杠杆的上端向左转动,右、左换向杠杆的下端则分别绕其与右、左定位杆的铰接处向右转动,从而带动右、左撒砂软管向右侧移动。
这种传动、换向产生的右、左撒砂软管的右侧移动抵消了右、左撒砂软管随构架的左侧偏移。同理,机车过小半径左曲线时,本实用新型的机构能通过相应的传动、换向作用使右左撒砂软管左侧移动,抵消掉右、左撒砂软管随构架的右侧偏移。
从而,安装有本实用新型机构的撒砂装置的机车,在过小半径曲线时,右、左撒砂软管不会偏移,仍位于右、左钢轨的上方有效位置,砂子能很好地撒到轨面上,有效地提升轮轨间黏着系数。
通过小半径曲线后,立杆不再碰触右、左前挡杆,在右、左挡杆复位弹簧,右、左套筒复位弹簧作用下,机构的所有部件进行相反动作,右、左换向杠杆恢复初始位置,右、左撒砂软管也随着构架的复位恢复初始位置。
而机车在过直线或大半径曲线时,机车车体与转向架间摇头角很小,立杆偏移幅度小,触碰不到右、左前挡杆,在右、左挡杆复位弹簧,右、左套筒复位弹簧作用下,换向杠杆不动作,右、左撒砂软管处在钢轨上方的有效撒砂位置,撒砂装置正常工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一、在过直线和大半径曲线时,立杆不碰触右、左前挡杆,本实用新型机构不工作,车体端部撒砂装置进行正常地撒砂工作;在过小半径曲线时,本实用新型机构通过传动、换向使右、左撒砂软管产生反向偏移,抵消掉右、左撒砂软管随构架的偏移;右、左撒砂软管仍位于右、左钢轨的上方有效撒砂位置,砂子能很好地撒到轨面上,有效地提升轮轨间黏着系数。。
二、对车体端部撒砂装置结构本身无改动,仅需加装立杆、横杆、换向杠杆等部件组成的机构,方便对现有车体端部撒砂装置的改造,适用性强,易于推广。
三、通过调节机车车体立杆和右、左前挡杆的间隙和右、左挡杆复位弹簧、右、左套筒复位弹簧的刚度,使得本实用新型能方便的用于各种型号机车的车体端部撒砂装置上。
上述的机车构架的端梁上固定有右套筒定位座,右套筒定位座的左侧面位于右套筒的右方;所述的机车构架的端梁上固定有左套筒定位座,左套筒定位座的右侧面位于左套筒的左方。
这样,当机车通过更小半径的曲线如车库时,立杆带动右前档杆、横杆、右挡杆复位弹簧、右套筒向右移动,直至右套筒触碰右套筒定位座,右套筒不再进行右移动,右、左换向杠杆及右、左撒砂软管的位移达到最大;此时,车体的继续右偏移,只会使横杆向右压缩右套筒弹簧,横杆在右套筒内腔内向右移动(但右、左套筒不再移动)。从而避免了右、左换向杠杆转动角度过大,使垂向位移过大而致杠杆卡死、机构损坏;同时也避免了撒砂软管的偏移过大,导致撒砂软管容易疲劳失效,有效提高了撒砂装置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虽然此种情形下,无法进行有效的撒砂,但实际上此时车速很慢,也不需要进行撒砂。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图1~3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是,一种机车车体端部撒砂装置过曲线防偏转机构,其中:
机车车体1端部撒砂装置的右撒砂软管13a中部与右换向杠杆12a下端的软管连接孔配合,右换向杠杆12a的中部铰接在右定位杆10a上,右定位杆10a的上端刚性连接在机车构架的端梁2上;右换向杠杆12a上端与横向的右套筒7a的右端部铰接,右套筒7a的中部外套于端梁2下部的右套筒座9a内腔中,右套筒7a左端与右套筒座9a之间的部位套合有右套筒复位弹簧8a;右套筒7a的内腔与横杆5的右端套合,横杆5的中部偏右部位设置有右前挡杆5a,横杆5的右前挡杆5a与右套筒7a之间的部位套合有右挡杆复位弹簧6a;
机车车体1端部撒砂装置的左撒砂软管13b中部与左换向杠杆12b下端的软管连接孔配合,左换向杠杆12b的中部铰接在左定位杆10b上,左定位杆10b的上端刚性连接在机车构架的端梁2上;左换向杠杆12b上端与横向的左套筒7b的左端部铰接,左套筒7b的中部外套于端梁2下部的左套筒座9b内腔中,左套筒7b右端与左套筒座9b之间的部位套合有左套筒复位弹簧8b;左套筒7b的内腔与横杆5的左端套合,横杆5的中部偏左部位设置有左前挡杆5b,横杆5的左前挡杆5b与左套筒7b之间的部位套合有左挡杆复位弹簧6b;
与机车车体1固定连接的立杆4的下端位于所述的横杆5、右前挡杆5a和左前挡杆5b围住的空间内。
本例的机车构架的端梁2上固定有右套筒定位座11a,右套筒定位座11a的左侧面位于右套筒7a的右方;所述的机车构架的端梁2上固定有左套筒定位座11b,左套筒定位座11b的右侧面位于左套筒7b的左方。
Claims (2)
1.一种机车车体端部撒砂装置过曲线防偏转机构,其特征在于:
机车车体(1)端部撒砂装置的右撒砂软管(13a)中部与右换向杠杆(12a)下端的软管连接孔配合,右换向杠杆(12a)的中部铰接在右定位杆(10a)上,右定位杆(10a)的上端刚性连接在机车构架的端梁(2)上;右换向杠杆(12a)上端与横向的右套筒(7a)的右端部铰接,右套筒(7a)的中部外套于端梁(2)下部的右套筒座(9a)内腔中,右套筒(7a)左端与右套筒座(9a)之间的部位套合有右套筒复位弹簧(8a);右套筒(7a)的内腔与横杆(5)的右端套合,横杆(5)的中部偏右部位设置有右前挡杆(5a),横杆(5)的右前挡杆(5a)与右套筒(7a)之间的部位套合有右挡杆复位弹簧(6a);
机车车体(1)端部撒砂装置的左撒砂软管(13b)中部与左换向杠杆(12b)下端的软管连接孔配合,左换向杠杆(12b)的中部铰接在左定位杆(10b)上,左定位杆(10b)的上端刚性连接在机车构架的端梁(2)上;左换向杠杆(12b)上端与横向的左套筒(7b)的左端部铰接,左套筒(7b)的中部外套于端梁(2)下部的左套筒座(9b)内腔中,左套筒(7b)右端与左套筒座(9b)之间的部位套合有左套筒复位弹簧(8b);左套筒(7b)的内腔与横杆(5)的左端套合,横杆(5)的中部偏左部位设置有左前挡杆(5b),横杆(5)的左前挡杆(5b)与左套筒(7b)之间的部位套合有左挡杆复位弹簧(6b);
与机车车体(1)固定连接的立杆(4)的下端位于所述的横杆(5)、右前挡杆(5a)和左前挡杆(5b)围住的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车体端部撒砂装置过曲线防偏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车构架的端梁(2)上固定有右套筒定位座(11a),右套筒定位座(11a)的左侧面位于右套筒(7a)的右方;所述的机车构架的端梁(2)上固定有左套筒定位座(11b),左套筒定位座(11b)的右侧面位于左套筒(7b)的左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93263.7U CN203753138U (zh) | 2014-03-03 | 2014-03-03 | 机车车体端部撒砂装置过曲线防偏转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93263.7U CN203753138U (zh) | 2014-03-03 | 2014-03-03 | 机车车体端部撒砂装置过曲线防偏转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753138U true CN203753138U (zh) | 2014-08-06 |
Family
ID=51248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093263.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53138U (zh) | 2014-03-03 | 2014-03-03 | 机车车体端部撒砂装置过曲线防偏转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75313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63338A (zh) * | 2014-03-03 | 2014-06-18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机车车体端部撒砂装置过曲线防偏转机构 |
RU185132U1 (ru) * | 2018-05-31 | 2018-11-22 |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Уральские локомотивы" | Кронштейн сопла песочницы |
-
2014
- 2014-03-03 CN CN201420093263.7U patent/CN203753138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63338A (zh) * | 2014-03-03 | 2014-06-18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机车车体端部撒砂装置过曲线防偏转机构 |
RU185132U1 (ru) * | 2018-05-31 | 2018-11-22 |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Уральские локомотивы" | Кронштейн сопла песочницы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72281A (zh) | 一种低地板面跨座式两轴单轨转向架 | |
CN107139663B (zh) | 铁路公路两用车 | |
CN205062738U (zh) | 铁路轨道煤尘清理装置 | |
CN203753138U (zh) | 机车车体端部撒砂装置过曲线防偏转机构 | |
CN103863338B (zh) | 一种机车车体端部撒砂装置过曲线防偏转机构 | |
CN204919432U (zh) | 一种自行式地铁隧道清洗车 | |
CN203753139U (zh) | 机车车体中部撒砂装置过曲线防偏转机构 | |
CN209738802U (zh) | 一种集成独立四驱系统与悬挂系统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 | |
CN104176077B (zh) | 地铁用钢轨探伤车 | |
CN103863339B (zh) | 一种机车车体中部撒砂装置过曲线防偏转机构 | |
CN205501913U (zh) | 洗扫车专用吸口 | |
CN201372395Y (zh) | 双向配砟整形车 | |
CN202989694U (zh) | 可抑制波磨的小半径曲线铁路轨道 | |
CN207347995U (zh) | 环卫车喷水架 | |
CN104480812A (zh) | 一种液压捣固机 | |
CN204939997U (zh) | 一种毛布洗涤装置 | |
CN206426875U (zh) | 接触网专用刮油弓装置 | |
CN109898374A (zh) | 一种用于火车铁轨的碎石清除装置 | |
CN204778394U (zh) | 一种起重机大车行走机构 | |
CN208830882U (zh) | 一种交通工程道路钻孔机 | |
CN104328757B (zh) | 道路清扫车 | |
CN207435992U (zh) | 一种公铁两用清扫车导向清扫机构 | |
CN202605581U (zh) | 带高压细水雾的消防推车 | |
CN205088536U (zh) | 用于铁路清筛的设备 | |
CN112976970A (zh) | 公铁两用车的驱动导向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420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