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46896U - Led - Google Patents

Le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46896U
CN203746896U CN201420051438.8U CN201420051438U CN203746896U CN 203746896 U CN203746896 U CN 203746896U CN 201420051438 U CN201420051438 U CN 201420051438U CN 203746896 U CN203746896 U CN 203746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d
metal etch
groove
sheet
crystal ch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5143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小明
曹宇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efond Opt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UIF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UIF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UIFENG OPT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5143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46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46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4689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半导体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LED,所述LED包括用作LED正、负极的第一金属蚀刻片和第二金属蚀刻片以及正、负极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金属蚀刻片和第二金属蚀刻片的LED覆晶晶片,所述LED覆晶晶片由荧光胶覆盖,所述荧光胶由透明封装胶覆盖,所述第一金属蚀刻片与第二金属蚀刻片相互靠近的两个侧面形成“凸”形贯穿槽。这样LED覆晶晶片的电极到应用端的焊接电极之间存在用作LED正、负极的金属蚀刻片过渡,使得本LED产品在应用端的使用不会增加难度,完全等同于注塑成型的支架使用方式。又因本LED不具有常规LED封装所需的支架,而具有极高的可靠性。此外,本LED封装成本极低。

Description

LED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
背景技术
白光LED产品的封装方式是将LED晶片通过固晶胶粘接或共晶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支架上,采用金线将晶片的正极连接于支架的正极,晶片的负极连接于支架的负极,再填充符合目标色区的荧光粉。由于支架、晶片胶体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在支架、固晶胶、金线、胶体等方面容易出现可靠性问题,且LED支架种类繁多,粘接支架正负极的材质为PPA,PCT,EMC材质,在耐高温性,气密性均有较大缺陷,而影响LED产品可靠性;陶瓷支架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和较好的气密性,但支架成本接近晶片成本,且陶瓷支架封装LED制费昂贵,设备投入大,产能小。总之,支架封装结构的LED照明产品在可靠性,使用寿命,产品价格方面均是LED照明产品替代传统照明的较大阻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LED。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LED,包括用作LED正、负极的第一金属蚀刻片和第二金属蚀刻片以及正、负极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金属蚀刻片和第二金属蚀刻片的LED覆晶晶片,所述LED覆晶晶片由荧光胶覆盖,所述荧光胶由透明封装胶覆盖,所述第一金属蚀刻片与第二金属蚀刻片相互靠近的两个侧面形成“凸”形贯穿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第一金属蚀刻片和第二金属蚀刻片分别用作LED的正、负极,而LED覆晶晶片的正、负极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金属蚀刻片和第二金属蚀刻片,这样LED覆晶晶片的电极到应用端的焊接电极之间存在用作LED正、负极的金属蚀刻片过渡,使得本LED产品在应用端的使用不会增加难度,完全等同于注塑成型的支架使用方式。又因本LED不具有常规LED封装所需的支架,而具有极高的可靠性。此外,本LED封装成本极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的结构示意图(透明封装胶仅填充于“凸”形贯穿槽的上部);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的结构示意图(透明封装胶填充于“凸”形贯穿槽的上部,且该“凸”形贯穿槽的下部填充有防焊材料);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的结构示意图(透明封装胶填充于整个“凸”形贯穿槽);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LED封装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5是金属蚀刻片蚀刻出第一半蚀刻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LED覆晶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LED覆晶晶片共晶焊于第一半蚀刻槽两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于图7所示LED覆晶晶片表面涂覆荧光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于固设LED覆晶晶片的区域周围蚀刻用以规范荧光胶的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于图9所示LED覆晶晶片表面涂覆荧光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于图8所示金属蚀刻片上布设透明封装胶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12是于图8所示金属蚀刻片上布设透明封装胶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13是于金属蚀刻片底部蚀刻出第二半蚀刻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从图13所示半成品切割出各LED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于图13所示第二半蚀刻槽内填充防焊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从图15所示半成品切割出各LED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LED封装方法的实现流程图;
图18是金属蚀刻片蚀刻出蚀刻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LED覆晶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LED覆晶晶片的电极共晶焊于蚀刻槽上部两旁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的俯视图;
图22是于图20、21所示LED覆晶晶片表面涂覆荧光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2的俯视图;
图24是于固设LED覆晶晶片的区域周围蚀刻用以规范荧光胶的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于图24所示LED覆晶晶片表面涂覆荧光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于图22所示金属蚀刻片下表面贴设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于图26所示金属蚀刻片上布设透明封装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27的俯视图;
图29是透明封装胶固化后,撕去了胶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对图29所示半成品进行切割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1切割出各LED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3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第一金属蚀刻片和第二金属蚀刻片分别用作LED的正、负极,而LED覆晶晶片的正、负极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金属蚀刻片和第二金属蚀刻片,这样LED覆晶晶片的电极到应用端的焊接电极之间存在用作LED正、负极的金属蚀刻片过渡,使得本LED产品在应用端的使用不会增加难度,完全等同于注塑成型的支架使用方式。又因本LED不具有常规LED封装所需的支架,而具有极高的可靠性。此外,本LED封装成本极低。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包括用作LED正、负极的第一金属蚀刻片11和第二金属蚀刻片12以及正、负极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金属蚀刻片11和第二金属蚀刻片12的LED覆晶晶片3,所述LED覆晶晶片3由荧光胶4覆盖,所述荧光胶4由透明封装胶7覆盖,所述第一金属蚀刻片11与第二金属蚀刻片12相互靠近的两个侧面形成“凸”形贯穿槽。这样LED覆晶晶片3的电极到应用端的焊接电极之间存在用作LED正、负极的金属蚀刻片11、12过渡,使得本LED产品在应用端的使用不会增加难度,完全等同于注塑成型的支架使用方式。又因本LED不具有常规LED封装所需的支架,而具有极高的可靠性。此外,本LED封装成本极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透明封装胶7同时填充于“凸”形贯穿槽的上部,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所述“凸”形贯穿槽的下部填充有防焊材料10,如此有助于LED8正、负极金属蚀刻片之间的粘接,提升整个LED8的可靠性;其次保证了应用端焊锡膏不会短路,如图2所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透明封装胶7填充于整个“凸”形贯穿槽,如图3所示。同样有助于LED8正、负极金属蚀刻片之间的粘接,提升整个LED8的可靠性;其次保证了应用端焊锡膏不会短路。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LED封装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401中,于金属蚀刻片上部蚀刻多条平行的第一半蚀刻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于金属蚀刻片1上部蚀刻多条相互平行的第一半蚀刻槽2,所述第一半蚀刻槽2的宽度等于LED覆晶晶片3正、负极间的最短距离,便于后续工序焊接所述LED覆晶晶片3,所述第一半蚀刻槽2的深度略大于LED覆晶晶片3正、负极间的最短距离,如图5、6所示。其中,所述金属蚀刻片1的厚度优选为0.1~0.3mm。因所制LED产品尺寸决定于蚀刻片的正、负极的尺寸,这样容易制成与常规LED封装产品同等大小的蚀刻片支架的封装产品。
在步骤S402中,将LED覆晶晶片的正、负电极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半蚀刻槽的两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先获取多个LED覆晶晶片3,然后将各LED覆晶晶片3的正、负电极共晶焊于所述第一半蚀刻槽2的两旁,如图7所示。应当说明的是,所述LED覆晶晶片3的正、负电极均位于其底部,其中一个为正电极,另一个为负电极。
在步骤S403中,于所述金属蚀刻片上涂覆覆盖LED覆晶晶片的荧光胶并使之固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于所述金属蚀刻片1上涂覆覆盖LED覆晶晶片3的荧光胶4并使之固化,如图8~10所示。具体地,申请人可采用其在文献号为CN102544260A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的在LED覆晶晶片表面涂覆荧光胶的方法。如果采用凹槽6规范所述荧光胶4,在蚀刻所述第一半蚀刻槽2时,于固设所述LED覆晶晶片3的区域周围蚀刻凹槽6,如图9所示。其中,所述荧光胶4的厚度优选为0.03~0.5mm。因所述荧光胶4具有一定粘度及表面张力,其不会沿所述第一半蚀刻槽2往外流。
在步骤S404中,于所述金属蚀刻片上成型覆盖所述荧光胶的透明封装胶并使之固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于所述金属蚀刻片1上成型覆盖所述荧光胶4的透明封装胶(如透明硅胶)7并使之固化,如图11、12所示。其中,所述透明封装胶7还填充于第一半蚀刻槽2。为增强LED产品的光斑均匀性,于所述透明封装胶7内掺杂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硅粉末。此外,各LED8上表面由所述透明封装胶7成型为弧面。同样地,因所述透明封装胶7具有一定粘度及表面张力,其不会沿所述第一半蚀刻槽2往外流。
在步骤S405中,于所述金属蚀刻片底部蚀刻与第一半蚀刻槽相通的第二半蚀刻槽。
为完全分离正、负极,且保证LED产品底部的正、负极之间的距离适合于贴片焊接。此处于所述金属蚀刻片1底部蚀刻与第一半蚀刻槽2相通的第二半蚀刻槽9,如图13所示。其中,所述第二半蚀刻槽9的宽度(0.2~0.5mm)大于第一半蚀刻槽2的宽度,所述第二半蚀刻槽2两旁的金属蚀刻片分别用作LED8的正、负极。应当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半蚀刻槽2和第二半蚀刻槽9构成了前述“凸”形贯穿槽。
在步骤S406中,切割出各LED。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切割出各LED8之前,于所述第二半蚀刻槽9内填充防焊材料10(如防焊硅胶),如图14~16所示。首先有助于LED8正、负极金属片的粘接,提升整个LED8的可靠性;其次保证了应用端焊锡膏不会短路。
图1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LED封装方法的实现流程,详述如下。
在步骤S1701中,于金属蚀刻片上蚀刻多条平行的蚀刻槽,所述蚀刻槽贯穿金属蚀刻片,其下部宽度大于上部宽度,所述金属蚀刻片的边缘完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于金属蚀刻片1上蚀刻多条相互平行的蚀刻槽,所述蚀刻槽贯穿金属蚀刻片1,其下部9宽度大于上部2宽度,所述金属蚀刻片的边缘10完好。作为优选,所述蚀刻槽上部2的宽度等于LED覆晶晶片3正、负极间的最短距离,便于后续工序焊接所述LED覆晶晶片3,所述蚀刻槽上部2的深度略大于LED覆晶晶片3正、负极间的最短距离,如图18、19所示。其中,所述金属蚀刻片1的厚度优选为0.05~0.5mm。因所制LED产品尺寸决定于蚀刻片的正、负极的尺寸,这样易于制成与常规LED封装产品同等大小的蚀刻片支架的封装产品。
在步骤S1702中,将LED覆晶晶片的正、负电极分别焊接于所述蚀刻槽上部的两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先获取多个LED覆晶晶片3,然后将各LED覆晶晶片3的正、负电极共晶焊于所述蚀刻槽上部2的两旁,如图20、21所示。应当说明的是,所述LED覆晶晶片3的正、负电极均位于其底部,其中一个为正电极,另一个为负电极。
在步骤S1703中,于所述金属蚀刻片上涂覆覆盖LED覆晶晶片的荧光胶并使之固化。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于所述金属蚀刻片1上涂覆覆盖LED覆晶晶片3的荧光胶4并使之固化,如图22~25所示。具体地,申请人可采用其在文献号为CN102544260A的专利申请文件中公开的在LED覆晶晶片表面涂覆荧光胶的方法。如果采用凹槽规范所述荧光胶4,在蚀刻所述蚀刻槽2时,于固设所述LED覆晶晶片3的区域周围蚀刻出凹槽6,如图24、25所示。其中,所述荧光胶4的厚度优选为0.03~0.5mm。因所述荧光胶4具有一定粘度及表面张力,其不会沿所述蚀刻槽2朝下或往外流。
在步骤S1704中,于所述金属蚀刻片下表面贴设胶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保护金属蚀刻片1底部金属层,防止其粘接后续工序的透明硅胶,在所述金属蚀刻片1下表面黏贴能耐高温(150℃,硅胶烘烤温度)的胶带5,如图26所示。
在步骤S1705中,于所述金属蚀刻片上成型覆盖所述荧光胶的透明封装胶,所述透明封装胶由胶带阻拦,使之填充于所述蚀刻槽,而后固化所述透明封装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于所述金属蚀刻片1上成型覆盖所述荧光胶4的透明封装胶(如透明硅胶)7并使之固化,如图27、28所示。其中,所述透明封装胶7还填充于蚀刻槽,并由所述胶带5阻拦。为增强LED产品的光斑均匀性,于所述透明封装胶7内掺杂一定比例的二氧化硅粉末。此外,各LED8上表面由所述透明封装胶7成型为弧面。同样地,因所述透明封装胶7具有一定粘度及表面张力,其不会沿所述蚀刻槽上部2往外流。
在步骤S1706中,移除所述金属蚀刻片边缘及胶带,切割出各LED,所述蚀刻槽两旁的金属蚀刻片分别用作LED的正、负极。
如图29、3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先撕去所述胶带5,然后切除所述金属蚀刻片边缘10,使各LED8正、负极完全分离,最后按照图30所示切割线11切割出各LED8。切割后,所述蚀刻槽两旁的金属蚀刻片分别用作LED8的正、负极。应当说明的是,所述蚀刻槽为前述“凸”形贯穿槽。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封装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LED覆晶晶片底部电极共晶于金属蚀刻片上,封装工艺制程稳定、方便;
2、涂覆、成型荧光胶和透明封装胶在金属蚀刻片上进行,物料利用率高,降低封装成本;
3、由此封装而成的LED仅由硅胶、金属电极片、覆晶晶片及涂覆在晶片表面的荧光胶,物料简单、稳定,相应地LED产品可靠性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LED,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作LED正、负极的第一金属蚀刻片和第二金属蚀刻片以及正、负极分别焊接于所述第一金属蚀刻片和第二金属蚀刻片的LED覆晶晶片,所述LED覆晶晶片由荧光胶覆盖,所述荧光胶由透明封装胶覆盖,所述第一金属蚀刻片与第二金属蚀刻片相互靠近的两个侧面形成“凸”形贯穿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封装胶同时填充于“凸”形贯穿槽的上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形贯穿槽的下部填充有防焊材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封装胶填充于整个“凸”形贯穿槽。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LED,其特征在于,固设所述覆晶晶片的区域周围蚀刻有用以规范荧光胶的凹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LED,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形贯穿槽上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LED覆晶晶片正、负极间的距离。
7.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LED,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蚀刻片的厚度为50~500μm。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胶的厚度为30~500μm。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LED,其特征在于,各LED上表面由所述透明封装胶成型为弧面。
CN201420051438.8U 2014-01-26 2014-01-26 Led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46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51438.8U CN203746896U (zh) 2014-01-26 2014-01-26 Le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51438.8U CN203746896U (zh) 2014-01-26 2014-01-26 Led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46896U true CN203746896U (zh) 2014-07-30

Family

ID=51346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5143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46896U (zh) 2014-01-26 2014-01-26 Led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4689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5293A (zh) * 2014-01-26 2014-06-11 上海瑞丰光电子有限公司 Led
CN105870292A (zh) * 2015-01-22 2016-08-17 深圳市斯迈得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封性led支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5293A (zh) * 2014-01-26 2014-06-11 上海瑞丰光电子有限公司 Led
CN103855293B (zh) * 2014-01-26 2016-08-17 上海瑞丰光电子有限公司 Led
CN105870292A (zh) * 2015-01-22 2016-08-17 深圳市斯迈得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封性led支架
CN105870292B (zh) * 2015-01-22 2018-11-13 深圳市斯迈得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高密封性led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7619B (zh) 金属支架结构及发光二极管结构
CN103515520B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72212A (zh) 一种led封装方法
CN102856464B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CN103682064A (zh) 侧向发光二极管及其封装方法
CN203746896U (zh) Led
CN102820384B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01958387A (zh) 新型led光源模组封装结构
CN203339218U (zh) 一种薄膜型led器件
CN203746898U (zh) 一种led封装体及照明装置
CN106531865A (zh) 一种紫外led封装用的围坝陶瓷基板制备方法
CN103367605B (zh) 一种薄膜型led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5845807A (zh) 发光二极管覆晶封装结构
CN105374788A (zh) 堆叠式倒装芯片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201853742U (zh) 一种表面贴装型功率led支架结构
CN104979441B (zh) 一种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及led显示装置
CN107706280A (zh) 一种通过真空溅射技术制造的led光源的制造方法
CN103855293A (zh) Led
CN103378262B (zh) 发光二极管及其封装方法
CN209658227U (zh) 一种led芯片封装结构及led灯具
CN205028918U (zh) 一种led支架及led封装体
CN105489741A (zh) 一种led倒装芯片的压模封装工艺
CN210245488U (zh) 非接触式上下芯片封装结构
CN202616232U (zh) Led封装结构
CN104124320B (zh) 发光二极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14

Address after: 518000, 6th floor, building 1, Tianliao community, Gongming office,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Refond Opt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306 room 8650, building 1, 1758, Luchaogang Road, Luchaogang Town,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RUIFENG OPTOELECTRONICS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30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