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45803U - 电子设备和钟表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和钟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45803U
CN203745803U CN201420072004.6U CN201420072004U CN203745803U CN 203745803 U CN203745803 U CN 203745803U CN 201420072004 U CN201420072004 U CN 201420072004U CN 203745803 U CN203745803 U CN 203745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watch
fixed part
externally mounted
exterior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7200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冈裕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sio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sio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sio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sio Compute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45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4580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使用螺丝而能切实对位于旋钮部处的外装部进行固定的电子设备和钟表。该电子设备和钟表包括:腕表外壳(1),具有外壳本体(2)和覆盖其外周的外装部(3),并设置有贯通上述部件的通孔(20);环形的外装固定部件(16),嵌入该腕表外壳(1)的通孔(20),使外装部(3)压紧外壳本体(2);以及旋钮部(10),具有将该外装固定部件(16)压紧于腕表外壳(1),固定在腕表外壳(1)的通孔(20)的筒形部件(18),和可进出地安装于该筒形部件(18)的操作部件(19)。因此,可将环形的外装固定部件(16)嵌入腕表外壳(1)的通孔(20)使外装部(3)压紧外壳本体(2),并利用旋钮部(10)的筒形部件(18)使外装固定部件(16)压紧腕表外壳(1)。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和钟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话、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等的电子设备和钟表。
背景技术
已知在例如腕表中,如专利文献1所示,腕表外壳具有外壳本体和设置于该外壳本体外周面的外装部、利用该外装部防止来自外部的冲击传递到外壳本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10-115687号公报
上述腕表外壳的外装部包括:软质材料的第1表圈,其覆盖外壳本体的上部外周;硬质材料的第2表圈,其覆盖位于外壳本体上侧的侧部外周;和软质材料的第3表圈,其覆盖位于外壳本体下侧的侧部外周。
在上述外装部中,在外壳本体的上部外周配置软质材料的第1表圈,用硬质材料的第2表圈压住该第1表圈的下部侧,在该状态下,用双面胶带将该第2表圈固定在位于外壳本体上侧的侧部外周面,用软质材料的第3表圈压住该第2表圈的一部分,在该状态下,用多个螺丝将该第3表圈安装在位于外壳本体下侧的侧部外周。
实用新型内容
但是,在上述腕表外壳中,由于表把等的旋钮键被设置于该侧部外周,当对外壳本体用多个螺丝安装第3表圈时,会有旋钮键形成阻碍而不能安装螺丝的情形。在此情形下,存在无法对外壳本体切实地安装固定第3表圈等的外装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使用螺丝就能够切实对位于旋钮部的外装部进行固定的电子设备和钟表。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外壳,其具有外壳本体和覆盖其外周的外装部,并设置有贯通该外壳本体和外装部的通孔;环形的外装固定部件,其嵌入该设备外壳的所述通孔,使所述外装部压紧所述外壳本体;以及旋钮部,其具有使该外装固定部件压紧所述设备外壳,固定在所述设备外壳的所述通孔内的筒形部件,和可进出地安装于该筒形部件的操作部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将环形的外装固定部件嵌入具有覆盖外壳本体及其外周的外装部的设备外壳的通孔,使外装部压紧外壳本体,并且能够利用旋钮部的筒形部件使外装固定部件压紧设备外壳。因此,可以不使用螺丝,而使位于旋钮部的外装部切实地安装固定于外壳本体。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腕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放大正视图。
图2是图1所示腕表的A-A箭头处的放大剖视图。
图3是分解表示图1所示腕表的旋钮部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4是表示从3点钟方向观察图3所示腕表的腕表外壳的放大侧视图。
图5表示图3所示旋钮部的外装固定部件,其中图5的(a)为其放大立体图;图5的(b)为其放大正视图;图5的(c)为图5的(b)的B-B箭头处的放大剖视图。
图6表示图3所示旋钮部的筒形部件,其中图6的(a)为其放大侧视图,图6的(b)为其放大剖视图。
图7表示图3所示腕表的实施方式中外装固定部件与筒形部件形成一体的变形例,其中图7的(a)为其放大剖视图;图7的(b)为在图7的(a)的状态下旋转90度后的位置处的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腕表外壳
3       外装部
4  表镜
6  钟表模组
10 旋钮部
12 刻度盘
16、45 外装固定部件
17 柄轴
18 筒形部件
19 操作部件
20 通孔
23 装饰部
24 定位部
25 嵌合部
30 压紧部
34 操作轴部
35 操作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6对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指针式腕表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指针式腕表如图1和图2所示,具有腕表外壳1(设备外壳)。该腕表外壳1包括外壳本体2和覆盖该外壳本体2外周的外装部3。在该腕表外壳1的外壳本体2的上部开口部隔着垫圈4a安装表镜4。
在上述腕表外壳1的外壳本体2的下部,如图2所示,隔着防水圈5a安装后盖5。在上述腕表外壳1的外壳本体2内,利用刻度圈部件(見切り部材)7和壳体8来设置钟表模组6。进而,如图1~图3所示,在上述腕表外壳1的位于3点钟侧(图1中为右侧)的侧部,设置旋钮部10。
在此情形下,钟表模组6如图1和图2所示,具有钟表机芯11和刻度盘12等钟表功能所必需的各种组件。钟表机芯11具有穿过刻度盘12的通孔12a向上方伸出的指针轴11a,在该指针轴11a的上端部安装秒针、分针、时针等的指针11b,上述指针11b在刻度盘12的上方转动,指示时间。
另外,腕表外壳1的外壳本体2如图2所示,由硬质的合成树脂形成,在其内部埋入有金属制的强化部件2a。如图1~图3所示,外装部3包括:安装于外壳本体2外周的第1表圈13;安装于该第1表圈13外周的第2表圈14;和配置于外壳本体2上部并安装于第1表圈13的上部开口部的第3表圈15。在这种情形下,第1表圈13由聚氨酯树脂等的软质合成树脂制成,从外壳本体2的外周面的上端部延续至下部安装于该外壳本体2的外周面。
第2表圈14由不锈钢等金属制成,如图2所示,嵌入位于第1表圈13的上下方向大致中间部位处的槽口部13a,在该状态下,呈环形地安装于位于第1表圈13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间部位的第1表圈13的外周面。第3表圈15由铝等易于着色和装饰的金属制成,在外壳本体2的上端面和表镜4的外周缘连续配置,在该状态下,安装于第1表圈13的上部开口部。
另一方面,在位于腕表外壳1的3点钟侧的侧部,如图1~图3所示,隔着外装固定部件16设置有旋钮部10。该旋钮部10是用于进行钟表模组6的模式切换或时间调整等的多功能旋钮,包括柄轴17、筒形部件18和操作部件19。
在此情形下,如图2及图3所示,在位于腕表外壳1的3点钟侧的侧部设置贯通腕表外壳1内部和外部的通孔20。经整个腕表外壳1的外壳本体2和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连续形成有该通孔20。该通孔20具有位于外壳本体2内部侧的四边形的小径孔部20a;位于外壳本体2外部侧的圆形的中径孔部20b;和设置于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的圆形的大径孔部20c,整体上形成阶差形状。
外装固定部件16如图2~图5所示,由铝等易于着色和装饰的金属制成,整体上形成环形,安装于位于腕表外壳1的通孔20外部侧的大径孔部20c,将位于该大径孔部20c外缘部的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压紧于外壳本体2。
即,该外装固定部件16如图2~图5所示,具有:环形的插入部21,其插入腕表外壳1的通孔20的大径孔部20c;环形的接触部22,其与位于通孔20的大径孔部20c外缘部位置处的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接触,将第1表圈13压紧外壳本体2;以及环形的装饰部23,其设置于该接触部22的外周,突出并暴露于第1表圈3的外部侧。
在此情形下,外装固定部件16的插入部21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其外径与通孔20的大径孔部20c的内径大小相同,并且插入部21的内径略大于通孔20的中径孔部20b的内径。此外,该插入部21的轴向长度与通孔20的大径孔部20c处的轴向长度相同或略短。
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外装固定部件16的接触部22是在插入部21外端部的外周侧向径向突出的法兰部,其外径大于通孔20的大径孔部20c的内径;此外接触部22的内径小于通孔20的大径孔部20c的内径,且大于外装固定部件16的插入部21的内径。
进而,如图2、图3和图5所示,外装固定部件16的装饰部23为从外装固定部件16的接触部22的外周部向腕表外壳1外侧突出的环部,其内径大于后述的操作部件19的操作头部35的外径。此外,该装饰部23如图5的(a)所示,在其外周面形成有装饰用的阶差部23a。
在此情形下,如图2~图4所示,在位于腕表外壳1的通孔20的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上,分别向腕表外壳1的外部突出设置有一对的定位部24。即,该一对的定位部24分别位于第1表圈13的大径孔部20c两侧,从大径孔部20c内至其外缘部连续设置。
并且,如图2~图5所示,在外装固定部件16上分别设置有与第1表圈13的一对的定位部24嵌合的一对的嵌合部25。该一对的嵌合部25为,从外装固定部件16的插入部21至接触部22连续形成的槽口部,在外装固定部件16被安装于腕表外壳1的通孔20的大径孔部20c时,使第1表圈13的一对的定位部24嵌合。
由此,如图2~图5所示,当外装固定部件16被安装于腕表外壳1的通孔20的大径孔部20c,使第1表圈13的一对的定位部24嵌合时,一对的嵌合部25在限制外装固定部件16沿通孔20的大径孔部20c的内径转动的同时,防止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从上方脱出。
另一方面,如图2、图3和图6所示,旋钮部10的筒形部件18,穿通外装固定部件16内并嵌入腕表外壳1的通孔20。该筒形部件18由金属制成,包括安装于通孔20的小径孔部20a并向腕表外壳1内突出的小径筒部18a;安装于通孔20的中径孔部20b的中径筒部18b;
安装于装在通孔20的大径孔部20c的外装固定部件16的大径筒部18c;和从通孔20向腕表外壳1的外部突出外侧筒部18d。
上述筒形部件18的小径筒部18a如图2、图3和图6所示,通过使配置于通孔20的小径孔部20a内的部位形成为四边形,使筒形部件18不会在通孔20内转动。另外,该小径筒部18a中,突出到腕表外壳1内的部位形成为圆筒形。在该圆筒形的小径筒部18a的外周面,设置有环形的环安装槽26。
在上述小径筒部18a的环安装槽26上,如图2所示,安装有外径充分大于通孔20的小径孔部20a内径的E环等的防脱环27(防脱部件)。由此,利用安装在小径筒部18a的环安装槽26的防脱环27,将筒形部件18安装在腕表外壳1的通孔20内,并使其不会脱落到腕表外壳1的外部。
在上述筒形部件18的中径筒部18b外周面,如图6的(b)所示,
设置有多个垫圈槽28。在该多个垫圈槽28,分别安装有与腕表外壳1的通孔20的中径孔部20b内周面压紧的防水垫圈29。另外,如图2所示,在该筒形部件18的大径筒部18c设置有凸缘形的压紧部30,在插入外装固定部件16的插入部21时,压紧部30与外装固定部件16的接触部22的外侧面接触。
此时,对于凸缘状的压紧部30,如图2和图6的(b)所示,通过在小径筒部18a的防脱环27与腕表外壳1的内端面接触的状态下,向腕表外壳1内推压外装固定部件16的接触部22的外侧面,而在将外装固定部件16压紧于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的状态下,限制筒形部件18出入腕表外壳1的方向上的位置。
进而,如图2、图3和图6所示,对于筒形部件18的外侧筒部18d,
其外径小于凸缘状的压紧部30的外径,且与外装固定部件16的插入部21的内径大小大致相同。在该外侧筒部18d的外端部侧,设置有与后述的锁止部件41可锁止并脱开地卡合的多个卡合突起部32、以及环形的余量槽33。
此时,如图2、图3和图6所示,环形的余量槽33从多个卡合突起部32连续形成至外侧筒部18d的中间部,其深度,即底部的外径与筒形部件18的中径筒部18b的外径大小大致相同。对于多个卡合突起部32,是在外侧筒部18d的外端部以120度的间隔设置3个。上述多个卡合突起部32,其径向突出的长度与余量槽33的深度大致相同,其各外周端与外侧筒部18d的外周面处于相同位置。
另一方面,如图2和图3所示,操作部件19包括插入筒形部件18内部的操作轴部34,和设置于该操作轴部34外端部的帽形状的操作头部35。此时,如图2和图6的(b)所示,在筒形部件18的内部设置有与小径筒部18a相应的小径孔36a,以及与从中径筒部18b到外侧筒部18d的位置相应的大径孔36b。
对于上述操作部件19的操作轴部34,如图2和图3所示,其轴向长度与筒形部件18的大径孔36b的长度大致相同。由此,操作轴部34在插入筒形部件18的大径孔36b内时,其外周面与设置于大径孔36b内周面的多个防水圈37弹性接触,在该状态下转动并滑动。
在上述操作轴部34的内部,如图2所示,柄轴17插入的轴插入孔38从腕表外壳1一侧的端部设置到操作头部35一侧的端部。该轴插入孔38具有位于腕表外壳1一侧的截面为方形的方孔部38a,和位于操作头部35一侧的圆孔部38b,并且圆孔部38b与方孔部38a内接。另外,在位于腕表外壳1一侧的轴插入孔38端部,设置有固定板39。
此外,如图2所示,柄轴17的内端部侧可转动并可滑动地插入钟表模组6内,柄轴17以该状态被卡止于钟表模组6内。此外,该柄轴17的外端部侧穿过筒形部件18的小径孔36a并插入操作轴部34的轴插入孔38内,柄轴17以该状态与操作轴部34连结。
此时,柄轴17如图2所示,其外端部穿过操作轴部34的固定板39的孔(未图示)并插入操作轴部34的轴插入孔38内,在该所插入的外端部安装方形的联动板40。由此,联动板40在操作轴部34的轴插入孔38的方孔部38a内滑动,并且联动板40随操作轴部34的转动而转动,柄轴17由该联动板40驱动而转动。
此外,对于上述柄轴17,如图2所示,利用配置在操作轴部34的轴插入孔38内的螺旋弹簧31,向腕表外壳1一侧弹性地对联动板40施加作用力。由此,柄轴17中,当操作轴部34抵抗螺旋弹簧31的弹力而最大程度地被按进筒形部件18的大径孔36b内时,在操作轴部34的轴插入孔38的方孔部38a内,联动板40位于向圆孔部38b一侧离开固定板39的位置。
如图2所示,上述柄轴17中,在操作轴部34在螺旋弹簧31的弹力作用下在筒形部件18的大径孔36b内朝被推出的方向移动时,联动板40不在操作轴部34的轴插入孔38的方孔部38a内移动,固定板39移动并接近联动板40。
进而,如图2所示,在联动板40接近了固定板39的状态下,当操作轴部34进一步被抽出时,上述柄轴17与上述筒形部件18一起向腕表外壳1的外部侧移动,将钟表模组6由通常的时钟模式切换至时间调整模式。由此,在操作轴部34转动且联动板40转动时,该转动被传递使得柄轴17转动,并根据该转动来调整时间。
另一方面,如图2和图3所示,操作部件19的操作头部35整体上形成大致帽形,与操作轴部34的外端部形成一体。该操作头部35的轴向长度与筒形部件18的外侧筒部18d的长度大致相同。另外,该操作头部35具有位于腕表外壳1一侧的内侧部35a,和位于腕表外壳1外侧的外侧部35b,该内外侧部的外周面形成阶差形状。
此种情形下,对于操作头部35的内侧部35a,如图2和图3所示,其外径与外装固定部件16的装饰部23的内径大小大致相同,且其轴向长度略大于外装固定部件16的装饰部23的长度。另外,上述操作头部35的外侧部35b中,其外径与外装固定部件16的装饰部23的外径大小大致相同,且其轴向长度与筒形部件18的外侧筒部18d中从卡合突起部32到余量槽33的整体长度大致相同。
此外,对于上述操作头部35,如图2和图3所示,其内径大于筒形部件18的压紧部30的外径,当向腕表外壳1压入时,内侧部35a插入外装固定部件16的装饰部23内,靠近外装固定部件16的接触部22的外表面并与其接触。此时,锁止部件41以被嵌入的状态,被固定在操作头部35的内部。
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锁止部件41包括环部42,和设置于该环部42的多个锁止片43。环部42的外径与操作头部35的内径大小相同,该环部42的内径略大于筒形部件18的外侧筒部18d的外径。由此,环部42被嵌入并固定于操作头部35内,在该状态下与筒形部件18的外侧筒部18d的外周面相对地转动,并且沿其轴向滑动。
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锁止片43在环部42的外端部以120度的间隔向腕表外壳1的外侧突出,在该状态下可在径向上弹性变形。由此,多个锁止片43,在操作头部35被按入并朝一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将设置于筒形部件18的外侧筒部18d的多个卡合突起部32锁止,阻止操作头部35朝一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并阻止操作头部35在轴向上滑动。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在操作头部35被锁止的状态下,若操作头部35向与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转动,则多个锁止片43从设置于筒形部件18的外侧筒部18d的多个卡合突起部32脱离,对多个卡合突起部32的锁止被解除,操作轴部34被其内部的螺旋弹簧31的弹力推出。
此时,如图2和图3所示,当多个锁止片43对多个卡合突起部32的锁止被解除,操作轴部34被其内部的螺旋弹簧31的弹力推出时,使得操作头部35可向任意方向(顺时针方向及逆时针方向)自由转动。
由此,对于操作部件19,如图2和图3所示,当多个锁止片43对多个卡合突起部32的锁止被解除时,形成以下状态,即,操作轴部34被其内部的螺旋弹簧31的弹力推出,操作头部35的转动通过操作轴部34被传导至柄轴17,但即使操作轴部34被推出,柄轴17也不会滑动。
此外,对于上述操作部件19,如图2和图3所示,在操作轴部34被其内部的螺旋弹簧31的弹力推出的状态下,当进一步将操作头部35拉出并将操作轴部34拉出时,柄轴17与该操作轴部34一起被拉出,由此将钟表模组6的模式切换到时间调整模式,若在该状态下使操作头部35转动,则操作轴部34转动并带动柄轴17转动,根据该柄轴17的转动而调整时间。
接下来,说明该腕表的作用。
首先,当在腕表外壳1内集成钟表模组6,并组装旋钮部10时,预先在外壳本体2的上部开口部安装表镜4,并在外壳本体2的外周面安装外装部3。
即,将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安装于外壳本体2的外周面,将第2表圈14安装于该第1表圈13的外周,并且将第3表圈15安装于第1表圈13的上部开口部。由此形成腕表外壳1。在该状态下,使通孔20在腕表外壳1侧部从外壳本体2延续至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
然后,利用刻度圈部件7和壳体8将钟表模组6组装到腕表外壳1内,在组装有该钟表模组6的腕表外壳1的通孔20安装外装固定部件16,组装旋钮部10。即,当在腕表外壳1的通孔20安装外装固定部件16时,将外装固定部件16的环形的插入部21嵌入腕表外壳1的通孔20的大径孔部20c,即嵌入到位于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的大径孔部20c,使外装固定部件16的环形的接触部22与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外表面压紧。
此时,在从第1表圈13的大径孔部20c内延续至其缘部的一对的定位部24处,嵌合从外装固定部件16的插入部21延续至接触部22的一对的嵌合部25。由此,利用外装固定部件16的环形的接触部22,安装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形成将其压紧在外壳本体2的状态。另外,在该状态下,通过第1表圈13的定位部24与外装固定部件16的嵌合部25的嵌合,限制外装固定部件16的转动,并阻止第1表圈13向上方脱出。
然后,安装旋钮部10的筒形部件18将其插入腕表外壳1的通孔20。此时,预先在筒形部件18的中径筒部18b外周面安装多个防水垫圈29,并在设置于筒形部件18的外侧筒部18d的大径孔36b内周面安装多个防水垫圈37。在该状态下,将筒形部件18的小径筒部18a从外装固定部件16的外部侧插入其内部,并插入腕表外壳1的通孔20,使插入后的小径筒部18a从通孔20向腕表外壳1内突出。
这样,在使设置于筒形部件18的中径筒部18b外周面的防水垫圈29与腕表外壳1的通孔20内周面压紧的状态下,将筒形部件18的中径筒部18b安装在腕表外壳1的通孔20的中径孔部20b内,并且将筒形部件18的大径筒部18c被安装在外装固定部件16的插入部21内以及接触部22内,在该状态下,使筒形部件18的外侧筒部18d配置成从通孔20向腕表外壳1外部突出的状态。
此时,使筒形部件18的大径筒部18c的压紧部30与外装固定部件16的接触部22的外侧面接触,并使该接触部22在腕表外壳1一侧压紧。因此,利用筒形部件18的压紧部30,由外装固定部件16的接触部22将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与外壳本体2压紧并固定。
在该状态下,对向腕表外壳1内突出的筒形部件18的小径筒部18a的环安装槽26安装防脱环27。由此,对于筒形部件18,在外装固定部件16的接触部22推压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的状态下,使筒形部件18安装并固定于腕表外壳1的通孔20。在该状态下,对筒形部件18安装操作部件19。此时,预先在操作头部35内嵌入并固定锁止部件41,并将柄轴17安装于操作轴部34。
此时,对于嵌入操作头部35内的锁止部件41,在使设置于环部42的锁止片43可在径向上弹性变形的状态下,使环部42嵌于操作头部35内并固定。另外,对于柄轴17,在将联动板40安装在其外端部的状态下,将外端部和联动板40一起插入操作轴部34的轴插入孔38,而安装成可滑动地与操作轴部34连结的状态。
此时,使联动板40插入操作轴部34的轴插入孔38的方孔部38a内,在设置于操作轴部34的轴插入孔38内的螺旋弹簧31的弹力作用下,对该已插入的联动板40施加从操作轴部34的轴插入孔38内推出的方向的力,使联动板40压紧操作轴部34的固定板39。由此,在可以与操作轴部34一起转动的状态下,将柄轴17可滑动地安装于操作轴部34。
在该状态下,使柄轴17从腕表外壳1的外部侧插入筒形部件18内,并从腕表外壳1的通孔20插入于腕表外壳1内的钟表模组6,使操作轴部34插入筒形部件18内。此时,在使嵌入操作头部35的锁止部件41的多个锁止片43,分别与筒形部件18的外侧筒部18c上所设置的多个卡合突起部32的各间隔相对应的状态下,使操作轴部34插入筒形部件18内。
由此,使嵌入操作头部35的锁止部件41的多个锁止片43配置于筒形部件18的外侧筒部18c的余量槽33内,并使操作部件19以可滑动且可转动的状态安装于筒形部件18。此时,柄轴17的内端部以可滑动且可转动的状态插入并卡止在钟表模组6内,柄轴17随操作头部35的转动操作和拔出操作而转动和滑动。
若克服操作轴部34内的螺旋弹簧31的弹力推压操作头部35并使其向一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转动,则操作头部35的锁止部件41上的多个锁止片43卡合于筒形部件18的外侧筒部18d的多个卡合突起部32,使上述旋钮部10锁止。此时,柄轴17不滑动,柄轴17的联动板40在操作轴部34的轴插入孔38内相对移动,维持平常的时钟模式。
另外,在操作上述旋钮部10的操作头部35进行时间调整时,首先,使操作头部35向反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样,操作头部35的锁止部件41上的多个锁止片43,从筒形部件18的外侧筒部18d上的多个卡合突起部32脱离,解除对多个卡合突起部32的锁止。
此时,由于操作轴部34内的螺旋弹簧31的弹力作用,将操作头部35与操作轴部34一起推出。此时,柄轴17不滑动,柄轴17的联动板40在操作轴部34的轴插入孔38内相对移动,维持平常的时钟模式。在该状态下,操作头部35向任意方向自由转动,柄轴17也随之转动。但是,在该状态下,即使柄轴17转动,也没有旋钮动作,不进行时间调整。
在该状态下,若将操作头部35与螺旋弹簧31的弹力一起拉出,则柄轴17随着该操作头部35的拉出操作被拉出,钟表模组6的模式切换至时间调整模式。在该状态下,若转动操作头部35,则柄轴17随着该操作头部35转动,并经该柄轴17的转动调整时间。
如上所述,上述腕表包括:腕表外壳1,其具有外壳本体2和覆盖其外周的外装部3,并设置有贯通上述部件的通孔20;环形的外装固定部件16,其嵌入该腕表外壳1的通孔20,将外装部3压紧外壳本体2;以及旋钮部10,其具有将该外装固定部件16压紧腕表外壳1并固定于腕表外壳1的通孔20内的筒形部件18和可进出地安装于该筒形部件18的操作部件19,由此能够不使用螺丝,而切实地将位于旋钮部10的外装部3固定于外壳本体2。
即,在上述的腕表中,将环形的外装固定部件16嵌入具有外壳本体2和覆盖其外周的外装部3的腕表外壳1的通孔20,能够将外装部3压紧于外壳本体2,并且能够利用旋钮部10的筒形部件18使外装固定部件16压紧腕表外壳1。因此能够不使用螺丝,而将位于旋钮部10的外装部3切实地安装并固定于外壳本体2。
外装部3具有:安装于外壳本体2外周面,软质的合成树脂制的第1表圈13;安装于该第1表圈13外周面,金属制的第2表圈14;和安装于第1表圈13的上部开口部,金属制的第3表圈15,在第1表圈13上设置有腕表外壳1的通孔20的大径孔部20c,外装固定部件16具有插入通孔20的大径孔部20c的环形的插入部21,和与通孔20的大径孔部20c的缘部接触的环形的接触部22,由此能够通过该外装固定部件16将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切实地压紧并固定于外壳本体2。
即,上述外装固定部件16中,使环形的插入部21插入位于第1表圈13的通孔20的大径孔部20c,并使环形的接触部22与位于通孔20的大径孔部20c的缘部的第1表圈13的外表面接触,在该状态下,环形的接触部22能够使位于通孔20的大径孔部20c的缘部的第1表圈13压紧外壳本体2,因此能够将第1表圈13切实地安装并固定于外壳本体2。
此外,在上述的腕表中,外装固定部件16具有装饰部23,该装饰部23暴露于位于腕表外壳1的外装部3与旋钮部10的操作部件19之间的外部,因此能够利用该装饰部23来附加装饰效果,由此能够提供设计上和外观上优秀的产品。
即,上述装饰部23为,朝向腕表外壳1外侧以突出状态设置于外装固定部件16的接触部22外周部的环形部分,其内径大于操作部件19的操作头部35的外径,因此即使在操作头部35被按入的状态下,或在操作头部35被拔出的状态下,也能够一直使装饰部23露出于腕表外壳1外部,由此而能够附加装饰效果。
此时,通过由铝形成外装固定部件16,使得能够利用环形的插入部21和环形的接触部22,将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切实地压紧于外壳本体2并牢固地固定,并且由于着色性良好,因此可以易于使装饰部23具有颜色,且可易于进行装饰加工,因此能够利用装饰部23提供高装饰性的产品。
此外,在上述的腕表中,由于在外装部3上定位部24从通孔20内延续至其缘部,而在外装固定部件16上设置有与外装部3的定位部24嵌合的嵌合部25,因此通过使外装固定部件16的嵌合部25嵌合于外装部3的定位部24,能够将外装部3对外壳本体2切实定位并良好且牢固地固定。
在此情形下,定位部24为,从设置于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的通孔20的大径孔部20c内延续至大径孔部20c的缘部的突起部,嵌合部25为,从外装固定部件16的插入部21延续至接触部22的槽口部,由此能够使外装固定部件16的嵌合部25嵌合于外装部3的定位部24。
即,当将外装固定部件16安装于腕表外壳1的通孔20时,通过使外装固定部件16的嵌合部25嵌合于外装部3的定位部24,能够防止外装固定部件16在通孔20内转动,并且能够防止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向上方脱出,由此而能将外装部3对外壳本体2切实定位并良好且牢固地固定。
另外,在上述腕表中,由于在旋钮部10的筒形部件18上设置有将外装固定部件16向腕表外壳1压紧的凸缘状的压紧部30,因此在将外装固定部件16安装于腕表外壳1的通孔20的状态下,若再对腕表外壳1的通孔20安装筒形部件18,则能够利用该筒形部件18的压紧部30将外装固定部件16向腕表外壳1压紧,由此能够将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切实、坚固地安装并固定于外壳本体2。
进而,由于在上述腕表中,包括有防止筒形部件18从腕表外壳1的通孔20脱落到外部的防脱环27,因此在使筒形部件18插入腕表外壳1的通孔20,将筒形部件18的压紧部30压紧外装固定部件16的状态下,通过对于向腕表外壳1内突出的筒形部件18的小径筒部18a安装防脱环27并使其与腕表外壳1内表面接触,能够使筒形部件18不会脱落到腕表外壳1的外部,而将筒形部件18切实并良好地固定于腕表外壳1的通孔20内。
此时,对于筒形部件18,在使向腕表外壳1的内部突出的小径筒部18a上的防脱环27与腕表外壳1内表面接触的状态下,由于凸缘状的压紧部30将外装固定部件16向腕表外壳1压紧,因此被压紧部30压紧的外装固定部件16可以将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切实地压紧并固定于外壳本体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另行制作外装固定部件16和筒形部件18并分别组装的情形,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像图7的(a)和图7的(b)所示变形例那样,将外装固定部件45和筒形部件18形成一体。在该情形下,可以使外装固定部件45和筒形部件18形成一体,且使得在位于筒形部件18的中径筒部18b与外侧筒部18d之间的大径筒部18c的外周部处,令外装固定部件45的插入部21与接触部22相互对应。
在此情形下,也可以在外装固定部件45的接触部22的外周端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将环形的装饰部23设置成向腕表外壳1的外部侧突出。此外,在此情形下,也可以如图7的(b)所示,在外装固定部件45上形成与一对定位部24嵌合的一对嵌合部25,其中,一对定位部24从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的通孔20的大径孔部20c内延续到缘部,并且使一对嵌合部25跨越插入部21与接触部22。
根据上述结构,当将筒形部件18插入并安装于腕表外壳1的通孔20时,由于外装固定部件45的插入部21插入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的大径孔部20c,由外装固定部件45的接触部22使第1表圈13的大径孔部20c的缘部向外壳本体2一侧压紧,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将第1表圈13切实地安装于外壳本体2,此外还因为不必单独组装外装固定部件45和筒形部件18,因此能够简化组装工作,并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在此情形下,由于在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上设置定位部24,并使定位部24从通孔20的大径孔部20c内延续至其缘部,且在外装固定部件45上设置有与定位部24嵌合的嵌合部25,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地,通过使外装固定部件45的嵌合部25与外装部3的定位部24嵌合,能够将外装部3对外壳本体2切实定位并良好且牢固地固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定位部24从外装部3的第1表圈13的通孔20的大径孔部20c内延续至其缘部,而形成为突起部,嵌合部25设置于外装固定部件16、45,并与定位部24嵌合,而形成槽口部的情形,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将定位部24形成凹部形状,将嵌合部25形成凸部形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用铝等的金属制成外装固定部件16、45的情形,但不必一定用铝等金属制成,例如也可以用橡胶或硅树脂等的弹性体制成。若是用上述弹性体制成的外装固定部件,则能够利用其弹力缓冲来自外部的冲击,因此可提高耐冲击性。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对于向腕表外壳1内突出的筒形部件18的小径筒部18a的环安装槽26安装防脱环27,来阻止筒形部件18从腕表外壳1的通孔20脱落到外部的情形,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例如开口销之类的销钉部件,来阻止筒形部件18从腕表外壳1的通孔20脱落到外部。在此情形下,可以在向腕表外壳1内突出的筒形部件18的小径筒部18a上设置用于插入销钉部件的销钉插入孔。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有通过在按入状态下转动操作部件19的操作头部35而将其锁止的锁止部件41的结构的情形,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例如在筒形部件18的外侧筒部18d的外周部设置公螺纹部,在操作头部35的内周面设置与筒形部件18的公螺纹部螺合的母螺纹部。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各个变形例中,说明了适用于指针式腕表的情形,但不必一定是指针式腕表,可适用于例如运动手表、闹钟、座钟、挂钟等的各种钟表,而且也不必限于钟表,可广泛适用于移动电话或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等的电子设备。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而是包括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范围以及与其等同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外壳,其具有外壳本体和覆盖其外周的外装部,并设置有贯通该外壳本体和外装部的通孔;
环形的外装固定部件,其嵌入该设备外壳的所述通孔,使所述外装部压紧所述外壳本体;以及
旋钮部,其具有使该外装固定部件压紧所述设备外壳,固定在所述设备外壳的所述通孔内的筒形部件,和可进出地安装于该筒形部件的操作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装固定部件设置有暴露于外部的装饰部,其位于所述设备外壳的所述外装部与所述旋钮部的所述操作部件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装部设置有从所述通孔内延续至其缘部的定位部;
在所述外装固定部件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部嵌合的嵌合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装部设置有从所述通孔内延续至其缘部的定位部;
在所述外装固定部件设置有与所述定位部嵌合的嵌合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钮部的所述筒形部件设置有将所述外装固定部件向所述设备外壳压紧的压紧部。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钮部的所述筒形部件设置有将所述外装固定部件向所述设备外壳压紧的压紧部。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钮部的所述筒形部件设置有将所述外装固定部件向所述设备外壳压紧的压紧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钮部的所述筒形部件设置有将所述外装固定部件向所述设备外壳压紧的压紧部。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具有防止所述筒形部件从所述设备外壳的所述通孔脱出至外部的防脱部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装固定部件与所述旋钮部的所述筒形部件设置为一体。
11.一种钟表,其特征在于,包括:
钟表外壳,其具有外壳本体和覆盖其外周的外装部,并设置有贯通该外壳本体和外装部的通孔;
钟表模组,其设置于该钟表外壳内部;
环形的外装固定部件,其嵌入所述钟表外壳的所述通孔,使所述外装部压紧所述外壳本体;以及
旋钮部,其具有使该外装固定部件压紧所述钟表外壳,固定在所述钟表外壳的所述通孔内的筒形部件,和可进出地安装于该筒形部件的操作部件。
CN201420072004.6U 2013-03-13 2014-02-19 电子设备和钟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4580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50217 2013-03-13
JP2013050217A JP5716776B2 (ja) 2013-03-13 2013-03-13 電子機器および時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45803U true CN203745803U (zh) 2014-07-30

Family

ID=51345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72004.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45803U (zh) 2013-03-13 2014-02-19 电子设备和钟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716776B2 (zh)
CN (1) CN20374580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6891A (zh) * 2018-01-17 2018-05-01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结构及智能手表
CN112824981A (zh) * 2019-11-21 2021-05-21 Meco有限公司 表校正器和表中间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25016B2 (ja) * 2014-09-26 2018-11-21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JP6655282B2 (ja) 2014-12-02 2020-02-26 ユミコア ニッケルリチウム金属複合酸化物の製造方法及び該製造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ニッケルリチウム金属複合酸化物とこれからなる正極活物質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17679A (ja) * 1993-05-06 1994-11-15 Casio Comput Co Ltd 腕時計のケース構造
JPH11109054A (ja) * 1997-10-01 1999-04-23 Seiko Epson Corp 外部操作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JP2000131465A (ja) * 1998-10-23 2000-05-12 Casio Comput Co Ltd 腕時計
JP4298328B2 (ja) * 2003-03-10 2009-07-15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携帯時計
JP4040995B2 (ja) * 2003-03-10 2008-01-30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携帯時計
JP2010145098A (ja) * 2008-12-16 2010-07-01 Seiko Epson Corp 時計
JP3165529U (ja) * 2010-11-08 2011-01-27 株式会社フィクス 腕時計用カバー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76891A (zh) * 2018-01-17 2018-05-01 出门问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水结构及智能手表
CN112824981A (zh) * 2019-11-21 2021-05-21 Meco有限公司 表校正器和表中间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716776B2 (ja) 2015-05-13
JP2014174150A (ja) 2014-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45803U (zh) 电子设备和钟表
US10222755B2 (en) Device with axial lock and retention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for
TWI645767B (zh) 殼體及應用該殼體的穿戴式電子裝置
US20160313700A1 (en) Device with Axial Lock and Retention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for
CN204515350U (zh) 壳体结构以及钟表壳体
CN104062878A (zh) 开关装置及具备开关装置的钟表
CN103327142A (zh) 用于便携式终端中的电池盖防水的装置
JP6122361B2 (ja) 携帯機器及び携帯時計
JP2009133859A (ja) プッシュ・ボタン制御装置
JP6269403B2 (ja) 機器ケースの耐衝撃構造及び時計
JP6899081B2 (ja)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CN204989766U (zh) 指针和时钟
CN107250471A (zh) 用于智能锁系统的门安装机构
CN100449428C (zh) 壳体包括后盖或具有用于手动开启的卡口装配件的盖的表
WO2016150035A1 (zh) 表壳组件及手表
US11516934B2 (en) Wearable device
JP2018146505A (ja) 回転装置および時計
JP2015099167A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時計
JP2016223984A (ja)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CN216210512U (zh) 具有旋转表圈的手表
JP6544710B2 (ja)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CN209086681U (zh) 一种手表
JP6711013B2 (ja) 外装ケース及び計時装置
JP6919645B2 (ja) スイッチ装置および時計
CN112425870A (zh) 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3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