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31373U - 多机组联体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多机组联体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31373U
CN203731373U CN201420012434.9U CN201420012434U CN203731373U CN 203731373 U CN203731373 U CN 203731373U CN 201420012434 U CN201420012434 U CN 201420012434U CN 203731373 U CN203731373 U CN 2037313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clarifier
conjuncted
trt
deoxidiz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1243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礼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01243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313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313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3137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领域,尤其涉及多机组联体发电装置,包括:远程防爆总控监测中心(1)、循环燃烧装置(2)、发电装置(3)、联体净化装置(4)、脱氧装置(5)、碳黑加工装置(6)、肥料成品加工装置(7)、余热装置(8)、并网装置(9);所述远程防爆总控监测中心(1)监测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是节约土地,建超大型电站;二是大幅降低设备投资;三是设备连通形成循环系统;四是设备可增减,发电能力根据设备的增减而改变,根据现有发电需要对多机组联体发电装置进行改装,适合各种供电需求;五是余热装置(8)对电厂烟气热能进行合理利用,改变现有电厂对烟气热能的浪费。

Description

多机组联体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领域,尤其涉及多机组联体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镇扩大与科技发展,对于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国火电机组装机总容量也不断增加,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燃烧煤粉的汽轮机电站,但是这类电厂容易产生大量的废气导致空气污染,因此如何处理燃煤发电厂的废气,收集和综合利用其中的CO2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燃煤发电厂通过燃烧,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用于发电,但是在空气燃烧中热能净转化率低,燃烧1吨标煤需约2.7吨O2,并带进约10吨N2,在燃烧排放烟气中,N2含量78—85%,CO2含量仅8—15%。烟气中N2含量高,一是造成热能净转化率低的直接原因,二是造成锅炉与除尘、脱硝、脱硫、烟囱等配套工程设备容积大,浪费电厂投资成本与运行成本。同时,传统电厂烟气中500—1000℃的热能,几乎在除尘、脱硝、脱硫过程被全部消耗掉和被烟囱排放掉,是造成电厂热能净转化率低于40%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烟气中CO2含量太低,加大了CO2捕集成本,造成电厂CO2资源普遍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的不足之处,目的在于提供多机组联体发电装置,解决现有燃煤发电技术的缺陷,实现多机组联体发电、二氧化碳和氧气循环利用、以及烟气污染物近零排放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多机组联体发电装置,包括:远程防爆总控监测中心、循环燃烧装置、发电装置、联体净化装置、脱氧装置、碳黑加工装置、肥料成品加工装置、余热装置、并网装置,所述循环燃烧装置与发电装置、余热装置连接,发电装置与并网装置连接,余热装置与联体净化装置连接,联体净化装置与脱氧装置、肥料成品加工装置连接,脱氧装置与循环燃烧装置、碳黑加工装置连接;所述远程防爆总控监测中心监测各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循环燃烧装置有2—20个,发电装置的安装个数与循环燃烧装置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脱氧装置形状为长蛋形或上为圆下为长方形,长蛋形高度为1—120m,脱氧压力为0.01—20KPa。
作为优选,所述脱氧装置由若干个脱氧器组成,脱氧器分别与与碳黑加工装置、O2储气罐连接形成环岛形;所述脱氧器内设有催化电极圈,催化电极圈以长方型田格式、或网格型排列。
作为优选,所述脱氧器有4个。
作为优选,所述催化电极圈由1—50圈组成,每圈间隔0.2—2m;催化电极圈有1—480层,每层间隔0.2—1m。
作为优选,所述联体净化装置包括:烟气进口管、第一净化池、第二净化池、第三净化池、不锈隔板、净化水池、固液分离池、净化池围壁、在线温度测量器、在线压力测量器、远程防爆自动减压器;所述烟气进口管连接余热装置与第一净化池,第一净化池还与净化水池连接;不锈隔板将依次排列的第一净化池、第二净化池、第三净化池隔离,第一净化池、第二净化池、第三净化池底部与固液分离池连接,固液分离池与肥料成品加工装置连接,第三净化池与脱氧装置连接;在线温度测量器、在线压力测量器、远程防爆自动减压器对第一净化池、第二净化池、第三净化池进行远程防爆、在线温度、在线压力测量。
作为优选,所述余热装置包括:增压风机Ⅱ、烟气余热蒸汽交换器、清水膜处理池、多螺杆膨胀发电机,清水膜处理池、增压风机Ⅱ与烟气余热蒸汽交换器连接,烟气余热蒸汽交换器与联体净化装置、多螺杆膨胀发电机连接,多螺杆膨胀发电机与并网装置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多螺杆膨胀发电机安装有2—50个螺杆膨胀装置,螺杆膨胀装置包括阴螺旋转子、阳螺旋转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一是节约土地,建超大型电站;二是大幅降低设备投资;三是设备连通形成循环系统;四是设备可增减,发电能力根据设备的增减而改变,根据现有发电需要对多机组联体发电装置进行改装,适合各种供电需求;五是余热装置对电厂烟气热能进行合理利用,改变现有电厂对烟气热能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10×1000MW机组联体发电工艺结构示意图;
图2是循环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长蛋形脱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催化电极圈的俯视图;
图5是脱氧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6是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余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如图1所示,10×1000MW机组联体发电装置,包括:远程防爆总控监测中心1、10个循环燃烧装置2、10个发电装置3、联体净化装置4、脱氧装置5、碳黑加工装置6、肥料成品加工装置7、2个余热装置8、并网装置9,所述循环燃烧装置2与发电装置3、余热装置8连接,发电装置3与并网装置9连接,余热装置8与联体净化装置4连接,联体净化装置4与脱氧装置5、肥料成品加工装置7连接,脱氧装置5与循环燃烧装置2、碳黑加工装置6连接;所述远程防爆总控监测中心1监测各装置。
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步:依次打开远程防爆总控监测中心1和其它各系电源开关、以及循环水开关;
第二步:将C、CO2和O2分别送入循环燃烧装置2进行催化反应和燃烧,产生蒸汽;
第三步:将循环燃烧装置2锅炉的蒸汽送入发电装置3发电,将各发电装置3的电力送并网装置9统一上网,供用电单位使用;
第四步:将各循环燃烧装置2锅炉回流使用多余的500—1000℃烟气经余热装置8后集中统一送联体净化装置4进行除尘、脱硝、脱硫一体化净化处理;净化处理后的尘硝硫物质送肥料成品加工装置7生产硫基硝基复合肥料,净化处理后的CO2送脱氧装置5进行C和O2分离;
第五步:经脱氧装置5分离的O2送循环燃烧装置2锅炉燃烧,经脱氧装置5分离的C送碳黑加工装置6精制包装,或送循环燃烧装置2与CO2进行催化反应后燃烧发电。
如图2所示,循环燃烧装置包括:循环燃烧锅炉系统10、等离子炬催化器系统11、送煤系统12、增压风机Ⅰ13、CO2回流器系统14、纯氧燃烧器系统15、热交换器系统16、鼓风机17;所述所述等离子炬催化器系统11一端连接送煤系统12、增压风机Ⅰ13,增压风机Ⅰ13与CO2回流器系统14连接,另一端与循环燃烧锅炉系统10下部的烟气进口连通,循环燃烧锅炉系统10顶端设有出口,顶端的出口与CO2回流器系统14、热交换器系统16连通,循环燃烧锅炉系统10与纯氧燃烧器系统15连接,纯氧燃烧器系统15与热交换器系统16的烟气进口烟道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系统16的烟气出口烟道与余热装置8连接,余热装置8与联体净化装置4连接,联体净化装置4与脱氧装置5连接,脱氧装置5与碳黑加工装置6、鼓风机17连接,鼓风机17与热交换器系统16连接。
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步:打开等离子炬催化器系统11的电源开关和循环水阀门,用CO2回流器系统14输出的高温CO2将送煤系统12的煤粉送到等离子炬催化器系统11内完成催化反应;
主要反应:
第二步:将等离子炬催化器系统11催化的CO送循环燃烧锅炉10与纯氧燃烧器15输出的O2进行燃烧。
优选循环燃烧锅炉10类型为超超临界锅炉或超临界锅炉或亚临界锅炉。
优选循环燃烧锅炉10数量为2—20个,锅炉之间距离为8—50米。
优选超超临界锅炉安装等离子炬催化器有1—8层,每层有2—10个。
第三步:将循环燃烧锅炉10炉膛出口温度达500—1000℃的烟气,一部分烟气送CO2回流器系统14,一部分烟气送余热装置8。
如图3、图4、图5所示,所述脱氧装置5由若干个脱氧器24组成,脱氧器24分别与与碳黑加工装置6、O2储气罐30连接形成环岛形;所述脱氧器24内设有催化电极圈20,催化电极圈20以长方型田格式、或网格型排列。脱氧装置5形状可以为长蛋形或上为圆下为长方形,图3是长蛋形脱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长蛋形脱氧装置包括:CO2进气口18、C出料口19、催化电极圈20、催化电极芯21、绝缘体22、O2出口23、脱氧器壳24、高压高频脉冲波型器25、脉冲电源26、远程防爆自动减压阀27、远程在线监测器28。所述所述脱氧器壳24底部设有C出料口19,脱氧器壳24下部设有CO2进气口18,脱氧器壳24顶部设有O2出口23,脱氧器壳24上部设有绝缘体22,绝缘体22上设有催化电极芯21,催化电极芯21上设有催化电极圈20,绝缘体22伸出脱氧器壳24外部的一端与高压高频脉冲波型器25连接,高压高频脉冲波型器25与脉冲电源26连接;所述远程防爆自动减压阀27、远程在线监测器28安装在脱氧器壳24上,分别进行自动排气减压及在线检测记录温度、压力。
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步:在脱氧器壳24内壁与催化电极圈20、催化电极芯21上涂上催化剂;
第二步:打开脉冲电源26、高压高频脉冲波型器25开关和CO2进气口18阀门,CO2在脱氧器壳24内快速分解成C和O2,其中O2送纯氧燃烧器系统15燃烧,C送碳黑加工装置6进行碳黑包装出售,或送到送煤系统12循环利用。
优选脱氧装置5长蛋形高度1—120m。
优选脱氧器材质为不锈钢,或钢筋水泥土壳不锈钢内衬。
催化电极圈20也可优选以长方型田格式、或网格型排列。
第三步:打开远程防爆自动减压阀27、远程在线监测器28电源,当脱氧装置5压力超过设定值时,远程防爆自动减压阀27将自动排气减压。远程在线监测器28在线检测记录温度、压力。
其中,催化电极圈20如图4所示,催化电极圈20与催化电极芯21连接。
优选催化电极圈20、催化电极芯21、催化电极芯中心棒29材质为不锈钢。
优选催化电极圈20由1—50圈组成,如20A、20B、20C、20D圈。每圈之间距离0.2—2m。
优选催化电极圈20层数为1—480层,每层之间距离0.2—1m。
优选催化电极圈20与脱氧器壳24内壁距离0.2—1m。
优选催化电极芯21由1—16块组成。如十字型排列21A、21B、21C、21D。
优选催化电极圈20、优选催化电极芯21、催化电极芯中心棒29、脱氧器壳24内壁均涂一层催化剂,促进脱氧反应快速进行。
如图6所示,联体净化装置4包括:烟气进口管31、第一净化池32A、第二净化池32B、第三净化池32C、不锈隔板33、净化水池34、固液分离池35、净化池围壁36、在线温度测量器37、在线压力测量器38、远程防爆自动减压器39;所述烟气进口管31连接余热装置8与第一净化池32A,第一净化池32A还与净化水池34连接;不锈隔板33将依次排列的第一净化池32A、第二净化池32B、第三净化池32C隔离,第一净化池32A、第二净化池32B、第三净化池32C底部与固液分离池35连接,固液分离池35与肥料成品加工装置7连接,第三净化池32C与脱氧装置5连接;在线温度测量器37、在线压力测量器38、远程防爆自动减压器39对第一净化池32A、第二净化池32B、第三净化池32C进行远程防爆、在线温度、在线压力测量。
具体实施步骤:
第一步:打开净化水池34龙头阀门,向净化池中送清水;
第二步:打开在线温度测量器37、在线压力测量器38、远程防爆自动减压器39电源开关,进行远程防爆和在线温度、压力测量。
第三步:打开余热装置8的烟气阀门,送烟气送第一净化池32A,统一精选除尘、脱硫、脱硝;经第二净化池32B、第三净化池32C处理后,将CO2烟气送脱氧装置5进行脱O2,将吸收尘硫硝的混合液送固液分离池35沉淀和固液分离,液体部分送净化水池34循环使用,固体部分送肥料成品加工装置7生产硫基硝基复合肥料。
本实用新型净化池32也可以设置为2—8隔,中间用不锈隔板33隔离。
优选净化池围壁36材质为不锈钢,或外壁为钢筋水泥内衬不锈钢。
为了能够有效利用烟气热能,余热装置8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一方面烟气热能得到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减少了排烟温度。如图7所示,余热装置8包括:增压风机Ⅱ40、烟气余热蒸汽交换器41、清水膜处理池42、多螺杆膨胀发电机43,清水膜处理池42、增压风机Ⅱ40与烟气余热蒸汽交换器41连接,烟气余热蒸汽交换器41与联体净化装置4、多螺杆膨胀发电机43连接,多螺杆膨胀发电机43与并网装置9连接。
实施步骤:
第一步、分别将清水膜处理池42处理的清水与高温烟气经增压风机40增压送入烟气余热蒸汽交换器41;
第二步、将经烟气余热蒸汽交换器41冷凝后的烟气,送入联体净化装置4,对烟气进行净化处量;
第三步、将经烟气余热蒸汽交换器41产生的蒸汽送入多螺杆膨胀发电机43发电后,送电力并网装置9。
优选烟气余热蒸汽交换器41产生的蒸汽温度为150—300℃。
优选多螺杆膨胀发电机43为2—50个螺杆膨胀装置。
以上的所述乃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原理,若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附图所涵盖的精神时,仍应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多机组联体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远程防爆总控监测中心(1)、循环燃烧装置(2)、发电装置(3)、联体净化装置(4)、脱氧装置(5)、碳黑加工装置(6)、肥料成品加工装置(7)、余热装置(8)、并网装置(9),所述循环燃烧装置(2)与发电装置(3)、余热装置(8)连接,发电装置(3)与并网装置(9)连接,余热装置(8)与联体净化装置(4)连接,联体净化装置(4)与脱氧装置(5)、肥料成品加工装置(7)连接,脱氧装置(5)与循环燃烧装置(2)、碳黑加工装置(6)连接;所述远程防爆总控监测中心(1)监测各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机组联体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燃烧装置(2)有2—20个,发电装置(3)的安装个数与循环燃烧装置(2)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机组联体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氧装置(5)形状为长蛋形或上为圆下为长方形,长蛋形高度为1—12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机组联体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氧装置(5)由若干个脱氧器组成,脱氧器分别与与碳黑加工装置(6)、O2储气罐(30)连接形成环岛形;所述脱氧器内设有催化电极圈,催化电极圈以长方型田格式、或网格型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机组联体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氧器有4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机组联体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电极圈由1—50圈组成,每圈间隔0.2—2m;催化电极圈有1—480层,每层间隔0.2—1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机组联体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体净化装置(4)包括:烟气进口管(31)、第一净化池(32A)、第二净化池(32B)、第三净化池(32C)、不锈隔板(33)、净化水池(34)、固液分离池(35)、净化池围壁(36)、在线温度测量器(37)、在线压力测量器(38)、远程防爆自动减压器(39);所述烟气进口管(31)连接余热装置(8)与第一净化池(32A),第一净化池(32A)还与净化水池(34)连接;不锈隔板(33)将依次排列的第一净化池(32A)、第二净化池(32B)、第三净化池(32C)隔离,第一净化池(32A)、第二净化池(32B)、第三净化池(32C)底部与固液分离池(35)连接,固液分离池(35)与肥料成品加工装置(7)连接,第三净化池(32C)与脱氧装置(5)连接;在线温度测量器(37)、在线压力测量器(38)、远程防爆自动减压器(39)对第一净化池(32A)、第二净化池(32B)、第三净化池(32C)进行远程防爆、在线温度、在线压力测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机组联体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装置(8)包括:增压风机Ⅱ(40)、烟气余热蒸汽交换器(41)、清水膜处理池(42)、多螺杆膨胀发电机(43),清水膜处理池(42)、增压风机Ⅱ(40)与烟气余热蒸汽交换器(41)连接,烟气余热蒸汽交换器(41)与联体净化装置(4)、多螺杆膨胀发电机(43)连接,多螺杆膨胀发电机(43)与并网装置(9)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机组联体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螺杆膨胀发电机(43)安装有2—50个螺杆膨胀装置。
CN201420012434.9U 2014-01-09 2014-01-09 多机组联体发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313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12434.9U CN203731373U (zh) 2014-01-09 2014-01-09 多机组联体发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12434.9U CN203731373U (zh) 2014-01-09 2014-01-09 多机组联体发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31373U true CN203731373U (zh) 2014-07-23

Family

ID=51201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1243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31373U (zh) 2014-01-09 2014-01-09 多机组联体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313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49446B (zh) 配套于催化裂化装置的高温高压脱硝余热锅炉
CN106244175B (zh) 烟气高温碳还原脱硝和热能回收装置
CN104340958B (zh) 一种粉煤加压气化获得的高co粗煤气变换工艺
CN108159857A (zh) 一种双塔双碱半干法烟气脱硫装置及方法
CN103453542A (zh) 电厂碳氧循环利用装置及其工艺
CN205182484U (zh) 一种高效节能脱硫脱硝除尘系统
CN202691998U (zh) 一种自除尘式余热锅炉
CN104548900A (zh) 一种焦炉烟气脱硝脱硫及再热系统工艺装置
CN102151475A (zh) 双塔氨法脱硫装置及方法
CN206709040U (zh) 配套于催化裂化装置的高温高压脱硝余热锅炉
CN102678195B (zh) 黄磷尾气多气源燃烧发电系统
CN203731373U (zh) 多机组联体发电装置
CN204522707U (zh) 电子束烟气处理装置
CN206566763U (zh) 一种气体处理装置
CN103301745A (zh) 一种旋风分离器脱硫装置
CN108217606B (zh) 利用碳基材料还原脱硫解析气回收硫磺的错流移动床装置
CN203478306U (zh) 电厂碳氧循环利用装置
CN105381695A (zh) 一种高效节能脱硫脱硝除尘系统
CN212222701U (zh) 一种萃取法回收脱硫脱硝废液的装置
CN205832922U (zh) 一种低温焦炉烟气环保综合处理系统
CN103742891A (zh) 多机组联体发电工艺与装置
CN203487117U (zh) 生活垃圾制天然气装置
CN211045602U (zh) 一种采用高温净化的高效整体煤气化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CN204356293U (zh) 一种细粒子生物质或固体化石燃料的气化工艺系统
CN208980334U (zh) 一种湿法制酸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