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87163U - 散热翅片斜置的电热油汀取暖器 - Google Patents

散热翅片斜置的电热油汀取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87163U
CN203687163U CN201320860504.1U CN201320860504U CN203687163U CN 203687163 U CN203687163 U CN 203687163U CN 201320860504 U CN201320860504 U CN 201320860504U CN 203687163 U CN203687163 U CN 2036871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radiating fin
oil circuit
heat radiation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605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伴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anchua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anchua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anchua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anchua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6050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871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871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8716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散热翅片斜置的电热油汀取暖器,包括散热翅片(10)、上油柱(20)、下油柱(40)、控制盒组件(30)和电发热组件(60);各散热翅片(10)的内部空腔同上下油柱(20、40)的内部空腔互相联通;各散热翅片(10)的中心平面互相平行,并且同所述上下油柱(20、40)的中心轴线倾斜相交,俯视呈现非正交状态,即形成的方位角α≠0°,而是15°≤α≤75°,或者是285°≤α≤345°;被加热的导热油在封闭油路内形成对流,将热量传导至各散热翅片(10)。所述取暖器通过其独特的结构设计,强度更高,单位体积内的有效散热面积和散热效率更高,又通过斜置各翅片来增加单位体积内的有效散热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和缩小整机体积。

Description

散热翅片斜置的电热油汀取暖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住宅供热系统之电热系统,特别是涉及在系统的单独设备中对传热流体进行电加热的器械,尤其涉及用作家用取暖器的电热油汀。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之电热油汀又被称作充油取暖器,其散热翅片表面温度均匀、使用舒适、不会发出可见光、无噪音、无尘、无异味。
所述电热油汀是将电发热管安装在散热翅片的腔体下部,并在腔体内电发热管周围注入导热油。所述油汀工作时电发热管周围的导热油被加热上升到腔体上部,沿着各散热翅片或散热管对流循环,通过其腔体壁表面辐射热量而加热环境空气。
现有技术电热油汀一般有9~11片散热翅片串/并联组成,每一翅片都是中空的扁平状薄壁结构,油柱轴线同各翅片平面都垂直。为保证有足够的散热面积,往往会考虑增加翅片的数量和加大其尺寸。所以电热油汀体积大,其生产、仓储和运输占用空间也大,所需费用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散热翅片单位面积热交换效率更高的电热油汀结构,并且是通过斜置各散热翅片来增加单位体积内的有效散热面积,以提高散热效率和减小所述油汀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散热翅片斜置的电热油汀取暖器:包括散热翅片、上油柱、下油柱、控制盒和电发热组件;所述上下油柱横置,并且互相平行;各散热翅片借助该上下油柱并联连接,各散热翅片的内部空腔同上下油柱的内部空腔互相联通;所述各散热翅片的中心平面互相平行,并且同所述上下油柱的中心轴线倾斜相交,俯视呈现非正交状态, 即形成的方位角α≠0°,该方位角的可用范围是 15°≤α≤75或285°≤α≤345° 。
散热翅片上有多处从平面上突起的竖向油路,包括上升油路和下降油路,各上升油路位于散热翅片中央部位呈竖直走向,各下降油路则位于散热翅片侧边部位,并相对于所述上升油路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各散热翅片上升油路横断面积大于下降油路的横断面积。
各散热翅片上升油路数量n≥1;若n>1,各上升油路之间的间隔距离β,要小于上升油路与下降油路之间的间隔距离 γ,即 β<γ 。
电发热组件设置在下油柱中。控制盒组件设置在各散热翅片序列的一端,内含电源开关电路和温度控制电路。
斜置各散热翅片达到的技术效果是:增加了单位体积内的有效散热面积,提高了电热油汀取暖器的散热效率并缩小了体积。
散热翅片上多处突起的油路增强了散热翅片的整体刚度,增大了散热翅片的有效散热面积;导热油在腔体内所占体积也小于散热翅片整体封闭形成的腔体体积,从而减少了导热油的用量,并可防止因导热油热膨胀导致整台取暖器爆炸。
上升油路位于散热翅片中央部位呈竖直走向,使得被电发热组件加热的导热油能快速进入上升油路。下降油路位于散热翅片两侧边部位,并相对于上升油路竖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如此布局的有益效果是:各散热翅片散热更均匀,效率更高。
上升油路横断面积大于下降油路的横断面积,降低了导热油在上升油路中上升的阻力,加快导热油流动速度、增加对流热交换效率。
上升油路数量n≥1;若n>1,各上升油路之间的间隔距离 β,要小于上升油路与下降油路之间的间隔距离 γ,即β<γ;这样设计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上升油路和下降油路内导热油的温度差,从而加速了导热油横向的对流速度,提高了热交换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散热翅片斜置的电热油汀取暖器优选实施例的整体外观轴测投影示意图,其中标号50是取暖器的脚轮;
图2是所述实施例正投影主视示意图,图中做了局部剖视;
图3是所述实施例的正投影俯视示意图;
图4是所述实施例各散热翅片10平面同油柱20、40中心轴线相交的方位角定义的示意图,其中横向的点划线即是油柱20、40的中心轴线;
图5是所述实施例一片散热翅片的竖向剖视放大示意图,标示了导热油的对流方向;
图6是所述实施例一片散热翅片的横断面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一步详述。
    参照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电热油汀取暖器包括散热翅片10、上油柱20、下油柱40、控制盒组件30和电发热组件60;所述电发热组件60,设置在下油柱40内。控制盒组件30设置在散热翅片10序列的一端,控制盒组件30内含电源开关电路和温度控制电路。工作时,控制盒组件30控制电发热组件60加热各散热翅片10油路内的导热油,导热油温度升高在油路内形成对流,将热量传导到各散热翅片10,通过散热翅片10将热量辐射传导到环境空气,达到空间取暖的效果。此外,所述油汀取暖器还可包括脚轮支撑架组件50,以方便移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油汀取暖器散热翅片10的数量为两片以上,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散热翅片10的数量为十片。所述油汀取暖器的上下油柱20、40横置,并且互相平行;各散热翅片10借助该上下油柱20、40并联连接,使各散热翅片10的内部空腔同上下油柱20、40的内部空腔互相联通;各散热翅片10的中心平面互相平行,并且同所述上下油柱20、40的中心轴线倾斜相交,俯视呈现非正交状态, 即形成的方位角α≠0°,方位角度范围为 15°≤α≤75° ,或是 285°≤α≤345° 。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该角度为45°或是 315°。斜置各散热翅片10增加了单位体积内的有效散热面积,减小了所述油汀的体积。
各散热翅片10上有多处从平面上突起的竖向油路,包括上升油路和下降油路。各油路内注入导热油,所述导热油在油路内所占体积小于各散热翅片整体封闭形成的腔体体积,从而减少了导热油的用量,并可防止因导热油热膨胀造成整台取暖器爆炸。各散热翅片10上多处突起的竖向油路增加了散热翅片10的整体刚度,增大了散热翅片10的有效散热面积。
散热翅片10上可以只有一处上升油路,也可以有多处上升油路。上升油路位于散热翅片10竖向的中央部位,更接近电发热组件60的正上方,以便被电发热组件60加热的导热油能快速进入上升油路,提高散热效率。优选实施例中的散热翅片10上有两处上升油路17、18。
散热翅片10上的下降油路至少为两处,且下降油路位于散热翅片竖向的两侧边部位,相对于所述上升油路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上升油路和下降油路对称分布的有益效果是:散热翅片10散热更均匀。优选实施例中的散热翅片10上有两处下降油路17、18。
散热翅片10上升油路(17、18)横断面积大于下降油路(15、16)的横断面积,以降低上升油路中导热油上升的阻力,加快热油流动速度,提高对流热交换的效率。
各散热翅片10的上升油路(17、18)数量n≥1;若n>1,各上升油路(17、18)之间的间隔距离 β,要小于上升油路(17、18)同下降油路(15、16)之间的间隔距离γ,即 β<γ,以增加上升油路和下降油路内的温度差,增加横向的对流速度,提高热交换的效率。
参照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各散热翅片10,包括壁体11、第一竖向凹部12、第二竖向凹部13和第三竖向凹部14。其中第三竖向凹部14位于散热翅片10竖向的中央部位。
壁体11分别与第一竖向凹部12和第二竖向凹部13焊接封闭形成第一油路15和第二油路16,均为下降油路。第三竖向凹部14分别与第二竖向凹部13和第一竖向凹部12焊接封闭形成第三油路17和第四油路18,为上升油路。
第一竖向凹部12和第二竖向凹部13相对于第三竖向凹部14竖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下降油路之第一、第二油路15、16位于散热翅片10竖向的两侧边部位,相对于第三竖向凹部14竖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上升油路之第三、第四油路17、18位于散热翅片10竖向的中央部位,相对于第三竖向凹部14竖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散热翅片10上的多处竖向凹部增加了散热翅片的整体刚度,增大了散热翅片的有效散热面积。各散热翅片10上多处竖向凹部焊接封闭形成的由各油路15、16、17和18组成的油路总体积少于各散热翅片整体封闭形成的腔体体积,以减少导热油的用量,并有利于防止爆炸。第三和第四油路17、18的上升油路,以及第一和第二油路15、16的下降油路,相对于各散热翅片10竖向的中央轴线对称分布的有益效果,是使各散热翅片10散热均匀。
参照图6,其中位于散热翅片10竖向中央部位的上升油路,即第三和第四油路17、18的腔体横断面积,要大于位于各散热翅片10竖向的两侧边部位的第一、第二油路15、16的下降油路横断面积,以降低上升油路中导热油的上升阻力,使被加热的导热油能通过第三和第四油路17、18的上升油路快速上升,提高对流效率。其中导热油的主要对流循环方向如图5中各油路中的箭头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位于散热翅片10竖向中央部位的第三和第四油路17、18的上升油路,可以合并为一处或分割为更多处上升油路。

Claims (8)

1.一种散热翅片斜置的电热油汀取暖器:包括散热翅片(10)、上油柱(20)、下油柱(40)、控制盒组件(30)和电发热组件(60);所述上下油柱(20、40)横置,并且互相平行;各散热翅片(10)借助该上下油柱(20、40)并联连接,各该散热翅片(10)的内部空腔同上下油柱(20、40)的内部空腔互相联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散热翅片(10)的中心平面互相平行,并且同所述上下油柱(20、40)的中心轴线倾斜相交,俯视呈现非正交状态, 即形成的方位角 α≠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油汀取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散热翅片(10)同所述上下油柱(20、40)的中心轴线倾斜相交形成的方位角是 15°≤α≤75° ,或者是 285°≤α≤345°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油汀取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散热翅片(10)同所述上下油柱(20、40)的中心轴线倾斜相交形成的方位角是α=45° ,或者是 3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热油汀取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各散热翅片(10)上有多处从平面上突起的竖向油路,包括上升油路(17、18)和下降油路(15、16),各上升油路(17、18)位于散热翅片中央部位呈竖直走向,各下降油路(15、16)则位于散热翅片两侧边部位,相对于所述上升油路(17、18)的竖向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热油汀取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翅片(10)上升油路(17、18)横断面积大于下降油路(15、16)的横断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热油汀取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翅片(10)的上升油路(17、18)数量n≥1;若n>1,各上升油路(17、18)之间的间隔距离β,要小于上升油路(17、18)同下降油路(15、16)之间的间隔距离γ,即 β<γ 。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任一项所述的电热油汀取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发热组件(60),设置在下油柱(40)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任一项所述的电热油汀取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盒组件(30)设置在各散热翅片(10)序列的一端,内含电源开关电路和温度控制电路。
CN201320860504.1U 2013-12-25 2013-12-25 散热翅片斜置的电热油汀取暖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871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60504.1U CN203687163U (zh) 2013-12-25 2013-12-25 散热翅片斜置的电热油汀取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60504.1U CN203687163U (zh) 2013-12-25 2013-12-25 散热翅片斜置的电热油汀取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87163U true CN203687163U (zh) 2014-07-02

Family

ID=51009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60504.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87163U (zh) 2013-12-25 2013-12-25 散热翅片斜置的电热油汀取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8716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7925A (zh) * 2017-12-12 2018-06-15 北京桑普电器有限公司 板式油汀电暖器
CN108180531A (zh) * 2017-12-12 2018-06-19 北京桑普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升温板式油汀电暖器
CN112555967A (zh) * 2019-09-25 2021-03-26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散热体和油汀取暖器
CN112555968A (zh) * 2019-09-25 2021-03-26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散热体和油汀取暖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67925A (zh) * 2017-12-12 2018-06-15 北京桑普电器有限公司 板式油汀电暖器
CN108180531A (zh) * 2017-12-12 2018-06-19 北京桑普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升温板式油汀电暖器
CN112555967A (zh) * 2019-09-25 2021-03-26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散热体和油汀取暖器
CN112555968A (zh) * 2019-09-25 2021-03-26 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散热体和油汀取暖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87163U (zh) 散热翅片斜置的电热油汀取暖器
US20160187073A1 (en) Radiating fin with bent radiating portion and electrothermal oil heater using same
CN202813306U (zh) 散热装置
CN203810524U (zh) 发热棒外罩散热壳的电取暖器
CN203615478U (zh) 散热器和具有其的电暖器
CN203757835U (zh) 外罩金属围片的电热油汀取暖器
CN105388980A (zh) 一种插入式计算机显示器散热底座
CN205960484U (zh) 一种气体绝缘开关柜、开关柜气箱及气箱的传热系统
CN204084561U (zh) 散热翅片对称延伸为两个侧翼的电热油汀取暖器
CN204046999U (zh) 一种热管式散热模组
CN203671745U (zh) 一种散热装置
CN208859851U (zh) 加热容器及电热水器
CN202835756U (zh) 流体加热装置
CN209706197U (zh) 一种新型电加热装置
CN203757836U (zh) 多油柱电热油汀取暖器
CN206909012U (zh) 一种电子电气设备的散热装置
CN201421136Y (zh) 台式电暖器
CN207340419U (zh) 节能环保高效导热装置
CN206536857U (zh) 光纤激光焊接线冷却装置
CN204515664U (zh) 自制冷式计算机散热装置
CN203586361U (zh) 一种高热效能的电热油汀
CN203812178U (zh) 用于笔记本电脑壳体散热座
CN204011401U (zh) 高效散热器具
CN205066159U (zh) 一种管壳换热式电加热器
CN203480398U (zh) 一种用于平板电脑的带水垫的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