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70636U - 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70636U
CN203670636U CN201420013614.9U CN201420013614U CN203670636U CN 203670636 U CN203670636 U CN 203670636U CN 201420013614 U CN201420013614 U CN 201420013614U CN 203670636 U CN203670636 U CN 2036706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rque converter
output shaft
input shaft
shaft
fluid torq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136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4200136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706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706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7063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包括主输入轴(1)、次输入轴(2)、液力变矩器(3)和变速器输出轴(4),所述主输入轴(1)与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相连,次输入轴(2)与液力变矩器(3)的输出轴(32)相连,所述变速器输出轴(4)与主输入轴(1)的轴线平行,在主输入轴(1)上装有高挡位主动齿轮组(A),在次输入轴(2)上装有低挡位主动齿轮组(B),在变速器输出轴(4)上装有高挡位从动齿轮组(A')和低挡位从动齿轮组(B')。将液力变矩器引入到手动变速器上,以解决手动变速器低挡位起步难,堵车累等问题,同时高挡位时比自动变速器传动效率高、经济性好、结构简单、维修成本低。

Description

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属于手动变速器。
背景技术
变速器是能固定或改变输出轴与输入轴传动比的齿轮传动装置,传统的手动变速器操作较为复杂,在恶劣的交通条件下,驾驶起来容易疲劳,低挡位起步难、堵车累。而现有的自动变速器采用了液力变矩器,操作方便,但传动效率低,经济性不好,结构复杂,且维修成本高。
液力变矩器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的一种非刚性扭矩变换器,是液力传动的型式之一,液力变矩器的主要特征是它具有固定的导轮,导轮对液体的导流作用使液力变矩器的输出扭矩可高于或低于输入扭矩,因此称为变矩器,液力变矩器输入轴与输出轴的轴线重合,输入轴与输出轴间靠液体联系,工作构件间没有刚性连接,为“软连接”。液力变矩器的特点是:能消除冲击和振动,过载保护性能和起动性能好;输出轴的转速可大于或小于输入轴的转速,两轴的转速差随传动扭矩的大小而不同;有良好的自动变速性能,载荷增大时输出转速自动下降,反之自动上升;保证动力机有稳定的工作区,载荷的瞬态变化基本不会反映到动力机上,现目前,液力变矩器仅在自动变速器上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将液力变矩器引入到手动变速器上,以解决手动变速器低挡位起步难,堵车累等问题,同时高挡位时比自动变速器传动效率高、经济性好、结构简单、维修成本低。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包括主输入轴(1)、次输入轴(2)、液力变矩器(3)和变速器输出轴(4),所述主输入轴(1)与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相连,次输入轴(2)与液力变矩器(3)的输出轴(32)相连,所述变速器输出轴(4)与主输入轴(1)的轴线平行,在主输入轴(1)上装有高挡位主动齿轮组(A),在次输入轴(2)上装有低挡位主动齿轮组(B),在变速器输出轴(4)上装有高挡位从动齿轮组(A')和低挡位从动齿轮组(B')。
作为上述方案的第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输出轴(32)分别位于液力变速器(3)的两侧,且主输入轴(1)、次输入轴(2)、液力变矩器(3)同轴设置。
作为上述方案的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输出轴(32)位于液力变速器(3)的同一侧,且输出轴(32)同轴套装在输入轴(31)外,所述次输入轴(2)采用空心轴结构,与液力变矩器(3)同轴设置,次输入轴(2)套装于主输入轴(1)外,且次输入轴(2)的长度比主输入轴(1)的长度短。
作为上述方案的第三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力变矩器(3)与主输入轴(1)同轴设置,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输出轴(32)位于液力变速器(3)的同一侧,且输出轴(32)同轴套装在输入轴(31)外,所述主输入轴(1)与次输入轴(2)平行设置,所述变速器输出轴(4)由平行设置的第一输出轴(41)和第二输出轴(42)构成,所述高挡位从动齿轮组(A')装在第一输出轴(41)上,低挡位从动齿轮组(B')装在第二输出轴(42)上,所述输出轴(32)与次输入轴(2)由第一传动齿轮组(5)相连,第一输出轴(41)与第二输出轴(42)由第二传动齿轮组(6)相连。
作为上述方案的第四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力变矩器(3)与次输入轴(2)同轴设置,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输出轴(32)位于液力变速器(3)的同一侧,且输入轴(31)同轴套装在输出轴(32)外,所述主输入轴(1)与次输入轴(2)平行设置,所述变速器输出轴(4)由平行设置的第一输出轴(41)和第二输出轴(42)构成,所述高挡位从动齿轮组(A')装在第一输出轴(41)上,低挡位从动齿轮组(B')装在第二输出轴(42)上,所述输入轴(31)与主输入轴(1)通过第一传动齿轮组(5)相连,第一输出轴(41)与第二输出轴(42)通过第二传动齿轮组(6)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高挡位时传动效率高,燃油经济性好;
(2)低挡位时利用液力变矩器“软连接”的特性,易于起步、不易熄火,堵车路段不用反复踏离合,只用踩刹车、油门就可以控制车速;
(3)液力变矩器有力矩放大作用,在低挡位时可以增大爬坡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形式。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形式。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结构形式。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结构形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由主输入轴1、次输入轴2、液力变矩器3、变速器输出轴4、高挡位主动齿轮组A、低挡位主动齿轮组B、高挡位从动齿轮组A'和低挡位主从动齿轮组B'组成。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输出轴32分别位于液力变速器3的两侧,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与输出轴32的轴线重合。主输入轴1与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相连,次输入轴2与液力变矩器3的输出轴32相连,主输入轴1、次输入轴2与液力变矩器3的同轴设置。变速器输出轴4与主输入轴1的轴线平行,在主输入轴1上装有高挡位主动齿轮组A,如三挡、四挡和五挡主动齿轮,在次输入轴2上装有低挡位主动齿轮组B,如一挡、二挡和倒挡主动齿轮。相应地,在变速器输出轴4上装有低挡位从动齿轮组B'和高挡位从动齿轮组A',即一挡、二挡、三挡、四挡、五挡和倒挡从动齿轮。
工作过程:当汽车挂入高挡位如三挡、四挡或五挡时,发动机的动力通过离合器传入主输入轴1,通过主输入轴1上的主动齿轮传递到变速器输出轴4,最后传递到车轮,驱动汽车前进。当汽车挂入低挡位如一挡、二挡或倒挡时,发动机的动力通过离合器传入主输入轴1,依次又通过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输出轴32,传递到次输入轴2,再通过次输入轴2上的主动齿轮传递到变速器输出轴4,最后传递到车轮,驱动汽车前进或倒退。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由主输入轴1、次输入轴2、液力变矩器3、变速器输出轴4、高挡位主动齿轮组A、低挡位主动齿轮组B、高挡位从动齿轮组A'和低挡位从动齿轮组B'组成。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与输出轴32的轴线重合。主输入轴1与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相连,次输入轴2与液力变矩器3的输出轴32相连,主输入轴1、次输入轴2与液力变矩器3的轴线重合。变速器输出轴4与主输入轴1的轴线平行,在主输入轴1上装有高挡位主动齿轮组A,如三挡、四挡和五挡主动齿轮,在次输入轴2上装有低挡位主动齿轮组B,如一挡、二挡和倒挡主动齿轮。相应地,在变速器输出轴4上装有高挡位从动齿轮组A'和低挡位主(从)动齿轮组B',即一挡、二挡、三挡、四挡、五挡和倒挡从动齿轮。以上所述与实施例1相同,区别在于:
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输出轴32位于液力变速器3的同一侧,且输出轴32同轴套装在输入轴31外。次输入轴2采用空心轴结构,与液力变矩器3同轴设置,次输入轴2套装于主输入轴1外,且次输入轴2的长度比主输入轴1的长度短。
实施例2的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的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由主输入轴1、次输入轴2、液力变矩器3、变速器输出轴4、高挡位主动齿轮组A、低挡位主动齿轮组B、高挡位从动齿轮组A'、低挡位从动齿轮组B'、第一传动齿轮组5和第二传动齿轮组6组成。液力变矩器3与主输入轴1同轴设置,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输出轴32位于液力变速器3的同一侧,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与输出轴32的轴线重合,且输出轴32同轴套装在输入轴31外。主输入轴1与次输入轴2平行设置,主输入轴1与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相连,次输入轴2与液力变矩器3的输出轴32通过第一传动齿轮组5相连。
变速器输出轴4由平行设置的第一输出轴41和第二输出轴42构成,高挡位从动齿轮组A'装在第一输出轴41上,低挡位从动齿轮组B'装在第二输出轴42上,第一输出轴41与第二输出轴42通过第二传动齿轮组6相连。
工作过程:当汽车挂入高挡位如五挡、四挡或三挡时,发动机的动力通过离合器传入主输入轴1,再通过主输入轴1上的主动齿轮传递到第一输出轴41,最后传递到车轮,驱动汽车前进。当汽车挂入低挡位如二挡、一挡或倒挡时,发动机的动力通过离合器传入主输入轴1,依次又通过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输出轴,第一传动齿轮组5,传递到次输入轴2,再通过次输入轴2上的主动齿轮传递到第二输出轴42,又通过第二传动齿轮组6传递到第一输出轴41,最后传递到车轮,驱动汽车前进或倒退。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的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由主输入轴1、次输入轴2、液力变矩器3、变速器输出轴4、高挡位主动齿轮组A、低挡位主动齿轮组B、高挡位从动齿轮组A'、低挡位从动齿轮组B'、第一传动齿轮组5和第二传动齿轮组6组成。液力变矩器3与次输入轴2同轴设置,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输出轴32位于液力变速器3的同一侧,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与输出轴32的轴线重合,且输入轴31同轴套装在输出轴32外。主输入轴1与次输入轴2平行设置,主输入轴1与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通过第一传动齿轮组5相连,次输入轴2与液力变矩器3的输出轴32相连。
变速器输出轴4由平行设置的第一输出轴41和第二输出轴42构成,高挡位从动齿轮组A'装在第一输出轴41上,低挡位从动齿轮组B'装在第二输出轴42上,第一输出轴41与第二输出轴42通过第二传动齿轮组6相连。
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交换了主输入轴1和次输入轴2的布置位置,其工作过程与实施例3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简单变形和常规替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输入轴(1)、次输入轴(2)、液力变矩器(3)和变速器输出轴(4),所述主输入轴(1)与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相连,次输入轴(2)与液力变矩器(3)的输出轴(32)相连,所述变速器输出轴(4)与主输入轴(1)的轴线平行,在主输入轴(1)上装有高挡位主动齿轮组(A),在次输入轴(2)上装有低挡位主动齿轮组(B),在变速器输出轴(4)上装有高挡位从动齿轮组(A')和低挡位从动齿轮组(B')。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输出轴(32)分别位于液力变速器(3)的两侧,且主输入轴(1)、次输入轴(2)、液力变矩器(3)同轴设置。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输出轴(32)位于液力变速器(3)的同一侧,且输出轴(32)同轴套装在输入轴(31)外,所述次输入轴(2)采用空心轴结构,与液力变矩器(3)同轴设置,次输入轴(2)套装于主输入轴(1)外,且次输入轴(2)的长度比主输入轴(1)的长度短。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力变矩器(3)与主输入轴(1)同轴设置,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输出轴(32)位于液力变速器(3)的同一侧,且输出轴(32)同轴套装在输入轴(31)外,所述主输入轴(1)与次输入轴(2)平行设置,所述变速器输出轴(4)由平行设置的第一输出轴(41)和第二输出轴(42)构成,所述高挡位从动齿轮组(A')装在第一输出轴(41)上,低挡位从动齿轮组(B')装在第二输出轴(42)上,所述输出轴(32)与次输入轴(2)通过第一传动齿轮组(5)相连,第一输出轴(41)与第二输出轴(42)通过第二传动齿轮组(6)相连。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力变矩器(3)与次输入轴(2)同轴设置,液力变矩器(3)的输入轴(31)、输出轴(32)位于液力变速器(3)的同一侧,且输入轴(31)同轴套装在输出轴(32)外,所述主输入轴(1)与次输入轴(2)平行设置,所述变速器输出轴(4)由平行设置的第一输出轴(41)和第二输出轴(42)构成,所述高挡位从动齿轮组(A')装在第一输出轴(41)上,低挡位从动齿轮组(B')装在第二输出轴(42)上,所述输入轴(31)与主输入轴(1)通过第一传动齿轮组(5)相连,第一输出轴(41)与第二输出轴(42)通过第二传动齿轮组(6)相连。
CN201420013614.9U 2014-01-09 2014-01-09 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706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13614.9U CN203670636U (zh) 2014-01-09 2014-01-09 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13614.9U CN203670636U (zh) 2014-01-09 2014-01-09 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70636U true CN203670636U (zh) 2014-06-25

Family

ID=50966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13614.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70636U (zh) 2014-01-09 2014-01-09 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7063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7181A (zh) * 2014-01-09 2014-04-16 陈兵 一种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
CN113007287A (zh) * 2021-03-02 2021-06-22 李渝 一种可以多档变速的齿轮无轴变速箱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27181A (zh) * 2014-01-09 2014-04-16 陈兵 一种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
CN103727181B (zh) * 2014-01-09 2017-03-15 陈兵 一种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
CN113007287A (zh) * 2021-03-02 2021-06-22 李渝 一种可以多档变速的齿轮无轴变速箱
CN113007287B (zh) * 2021-03-02 2022-04-19 李渝 一种超多挡位的中空齿轮组悬置变速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48716B (zh) 一种纵置双电机动力换挡变速器
CN206031051U (zh) 一种多模式平台化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CN204340646U (zh) 一种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CN109519505A (zh) 双电机两挡电驱动系统、控制方法及电动汽车
CN203126521U (zh) 纯电动汽车两挡双离合变速器传动装置
EP3778283A1 (en) Electric drive powertrain having vertically-positioned multi-stage gearboxes
CN106564362B (zh)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耦合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94265A (zh) 双行星排多模混合动力汽车动力传动系统
CN102312967B (zh) 一种无级变速器
CN203670636U (zh) 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
CN202732865U (zh) 用于电动车辆的二速自动变速器
CN102312976B (zh) 一种复合型恒充式液力偶合器
CN103206509B (zh) 液力变速箱及其动力传递方法
CN206329683U (zh) 一种紧凑型双电机动力耦合变速箱
CN103727181A (zh) 一种带液力变矩器的双输入轴变速器
CN104648137A (zh) 主离合器在主副变速装置之间的动力换向拖拉机传动系
CN205130906U (zh) 混合动力两档变速器传动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CN209414526U (zh) 双电机两挡电驱动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08452765U (zh) 一种纵置多挡位电驱动动力总成
CN107187310A (zh) 一种基于机械式自动变速箱的混动耦合装置
CN203157684U (zh) 一种可降低整车高度的车辆传动系统
CN203926631U (zh) 七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CN209208472U (zh) 混合动力装置
CN203142395U (zh) 液力传动箱
CN202186289U (zh) 一种两级减速可脱排驱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