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70016U - 发动机机油限压泄压回油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机油限压泄压回油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70016U
CN203670016U CN201320696629.5U CN201320696629U CN203670016U CN 203670016 U CN203670016 U CN 203670016U CN 201320696629 U CN201320696629 U CN 201320696629U CN 203670016 U CN203670016 U CN 203670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pressure
mounting hole
decompression valves
limit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9662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文杰
刘书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North North Eng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XINTIANDI ENG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XINTIANDI ENG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XINTIANDI ENG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9662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700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70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7001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限压泄压回油系统,包括气缸体和机油泵体,所述的气缸体上设置有主油道,机油泵体上设置有与主油道相通的主油道入口,所述的气缸体上还增设有泄压阀安装孔和第一回油孔,泄压阀安装孔的一端与主油道相通,所述的第一回油孔一端与泄压阀安装孔相通,另一端与缸体曲轴箱相通,所述的泄压阀安装孔内设置有通过主油道内的油压来实现第一回油孔与泄压阀安装孔导通的泄压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因只有单一的限压阀因被堵塞或毁坏时引起主油道及发动机整个润滑系内压力过高而导致的液压间隙不正常,轻则引起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重则导致发动机各零部件被破坏,通过增加一泄压阀,以保证发动机各摩擦表面能达到更好的润滑与冷却以及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发动机机油限压泄压回油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限压泄压回油系统。
背景技术
机油泵是将一定量的机油从油底壳吸出,提高压力后通过气缸体上的主油道压送到发动机各运动件的摩擦表面上,以保证发动机得到良好润滑的关键部件。
现有的国产汽油发动机为了限制冷机状态或高速运转时机油道内油压过高,在机油泵壳体内设有与主油道相通的限压阀与回油孔,当油道内油压超过允许压力时,机油通过限压阀从油泵壳上的回油孔流回油底壳,这样,一旦发生限压阀堵塞或毁坏,主油道内的机油压力将失去控制,从而导致机油压力过高和机油温度上升。机油压力过高,不但会使发动机动力下降,机油温度上升,加速机油劣化,缩短机油使用寿命,加速发动机磨损,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油堵、曲轴前后油封等处漏油、机油滤清器胀裂或脱落,使机油大量泄漏,这在发动机运转中是十分危险的,如没有及时发现,会造成发动机的严重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控制发动机机油压力过高的限压泄压回油装置,以保证各润滑系统能在正常的油压下工作,实现各摩擦面的润滑与冷却,从而实现发动机的正常运行,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限压泄压回油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机油限压泄压回油系统,包括气缸体和机油泵体,所述的气缸体上设置有主油道,机油泵体上设置有与主油道相通的主油道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体上还增设有泄压阀安装孔和第一回油孔,泄压阀安装孔的一端与主油道相通,所述的第一回油孔一端与泄压阀安装孔相通,另一端与缸体曲轴箱相通,所述的泄压阀安装孔内设置有通过主油道内的油压来实现第一回油孔与泄压阀安装孔导通的泄压阀。
本实用新型是在缸体主油道上增加一泄压阀,以控制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压力,当主油道内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开始打开,主油道内的部分机油通过泄压阀安装孔的一端经第一回油孔沿气缸体曲轴箱壁流回油底壳,当压力达到泄压阀限定最高值时,阀门完全打开,主油道内的机油快速流回油底壳,以此来控制主油道内的机油压力。当主油道内的压力逐渐回落到正常工作压力时,泄压阀阀门也逐渐减小,直到关闭,以此来调节主油道内的机油压力。
进一步,为了保证发动机运行更稳定,所述的泄压阀包括泄压弹簧、第一螺塞和第一柱塞,所述的泄压阀安装孔与主油道相通的一端为泄压阀安装孔第一端,另一端为泄压阀安装孔第二端,所述的第一柱塞设置在泄压阀安装孔内,并顶在泄压阀安装孔第一端,泄压阀安装孔第二端固定有第一螺塞,所述的泄压弹簧压紧在第一螺塞和第一柱塞之间,所述的泄压阀安装孔第二端与第一螺塞之间还密封有垫圈。所述的柱塞外圈正好可堵住泄压阀安装孔与第一回油孔的相通处。
为了保证发动机各摩擦表面能达到更好的润滑与冷却,所述的机油泵体上设置有第二回油孔、限压阀安装孔、机油泵进油槽、机油泵转子腔、机油泵出油通道及机油泵进油通道,所述的机油泵出油通道与主油道入口相通,限压阀安装孔与机油泵出油通道相通,机油泵进油槽与机油泵进油通道相通,机油泵进油槽与机油泵转子腔相连通,所述的第二回油孔一端与限压阀安装孔相通,另一端与机油泵进油槽相通,所述的限压阀安装孔内设置有通过主油道内的油压来实现第二回油孔与限压阀安装孔导通的限压阀。
上述技术方案中同时在机油泵上设置了一个限压阀,其开启压力高于主油道上的泄压阀的开启压力,当泄压阀完全打开或被堵塞而主油道内的机油压力继续升高达到限压阀的开启压力时,限压阀打开,多余的机油便会经第二回油孔流回机油泵的转子腔,由转子泵再次泵回主油道内,这样就减少了因主油道内机油压力过高而破坏整个润滑系统正常工作的机会,从而保证了发动机各摩擦表面能达到更好的润滑与冷却。
进一步,为了保证发动机运行更稳定,所述的限压阀包括限压弹簧、第二螺塞和第二柱塞,所述的限压阀安装孔与机油泵出油通道相通的一端为限压阀安装孔第一端,另一端为限压阀安装孔第二端,所述的第二柱塞设置在限压阀安装孔内,并顶在限压阀安装孔第一端,限压阀安装孔第二端固定有第二螺塞,所述的限压弹簧压紧在第二螺塞和第二柱塞之间,所述的限压阀安装孔第二端与第二螺塞之间还设置有组合密封垫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主油道内的机油压力达到了更好、更稳定控制,同时也不会因为只有一个限压阀因毁坏或堵塞而影响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机油限压泄压回油系统,解决了因只有单一的限压阀因被堵塞或毁坏时引起主油道及发动机整个润滑系内压力过高而导致的液压间隙不正常,轻则引起发动机不能正常工作,重则导致发动机各零部件被破坏,通过增加一泄压阀,以保证发动机各摩擦表面能达到更好的润滑与冷却以及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机油限压泄压回油系统缸体主油道上增加泄压阀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入泄压阀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机油限压泄压回油系统机油泵上限压阀即各油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限压阀安装后的A-A剖视图。
图中:1、泄压阀安装孔,2、主油道,3、第一回油孔,4、气缸体,5、泄压弹簧,6、第一螺塞,7、垫圈,8、第一柱塞,9、机油泵体,10、主油道入口,11、第二回油孔,12、限压阀安装孔,13、机油泵进油槽,14、机油泵转子腔,15、集滤器安装平面,16、第二螺塞,17、组合密封垫,18、限压弹簧,19、第二柱塞,20、机油泵出油通道,21、机油泵进油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4所示。图1中在气缸体4的主油道2侧面增加了一个泄压阀安装孔1及与泄压阀安装孔1相通的第一回油孔3,泄压阀安装孔1与主油道孔2是贯通的,第一回油孔3与泄压阀安装孔1的接口位于泄压阀安装孔1的前半部靠近泄压阀安装孔1与主油道2的接口处。泄压阀安装孔1内设置有通过主油道2内的油压来实现第一回油孔3与泄压阀安装孔1是否导通的泄压阀。
如图2所示,泄压阀安装孔1内装有泄压阀,泄压阀包括泄压阀弹簧5、第一螺塞6,垫圈7、第一柱塞8,泄压阀安装孔1与主油道2相通的一端为泄压阀安装孔第一端,另一端为泄压阀安装孔第二端,第一柱塞8设置在泄压阀安装孔1内,并顶在泄压阀安装孔第一端,泄压阀安装孔第二端固定有第一螺塞6,泄压弹簧5压紧在第一螺塞6和第一柱塞8之间。
泄压阀安装过程如下;先将第一柱塞8装入缸体4上泄压阀安装孔1内,再将泄压弹簧5装入第一柱塞8内,然后垫上垫圈7用第一螺塞6拧紧。发动机在低速或高速运转时,机油泵的泵油量大于整个润滑系统的泄油量时,主油道2内机油压力就增大,为防止因机油压力过高引起各零部件的损坏,当机油压力达到一定数值例如4kgf力时,机油压力大于泄压弹簧5的压缩压力,泄压弹簧5开始收缩,同时泄压阀的第一柱塞8跟随泄压弹簧5一起收缩,第一柱塞8与缸体上的第一回油孔3间有了间隙,机油通过此间隙沿着第一回油孔3流回油底壳,主油道2内压力将降低;当机油压力达到某一更高数值例如6kgf力时,第一柱塞8随泄压弹簧5收缩到一定值时,第一回油孔3被完全露出,也就是泄压阀完全打开。随着主油道2内的机油压力下降,泄压弹簧5开始伸长,顶出柱塞8直到将第一回油孔3完全堵住,主油道2内的机油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在气缸体4的主油道上增加的泄压阀安装孔可在主油道上的任何位置,只要便于安装就可以了。
如附图3所示:在机油泵体9上设计有限压阀安装孔12及第二回油孔11,机油泵体9的主油道入口10为缸体上主油道2的入口,机油泵出油通道20与主油道入口10贯通,限压阀安装孔12与机油泵出油通道20是交叉贯通的,第二回油孔11与机油泵进油槽13贯通,机油泵进油槽13与机油泵进油通道21贯通,而机油泵进油槽13与机油泵转子腔14是连通的,附属于机油泵转子腔14的一部分;所述的限压阀安装孔12内设置有通过主油道2内的油压来实现第二回油孔11与限压阀安装孔12是否导通的限压阀。
如图4所示,限压阀包括限压弹簧18、第二螺塞16和第二柱塞19,限压阀安装孔12与主油道2相通的一端为限压阀安装孔第一端,另一端为限压阀安装孔第二端,第二柱塞19设置在限压阀安装孔12内,并顶在限压阀安装孔第一端,限压阀安装孔第二端固定有第二螺塞16,限压弹簧18压紧在第二螺塞16和第二柱塞19之间。限压阀安装孔第二端与第二螺塞16之间还设置有组合密封垫圈17。
限压阀的工作原理与泄压阀的工作原理相同。发动机启动后,机油通过下方集滤器安装平面15上的集滤器吸入机油,通过机油泵进油通道21进入机油泵进油槽13,机油泵进油槽13内的机油由机油泵转子腔14内的转子式机油泵将机油加压后泵入机油泵出油通道20,经主油道入口10进入气缸体主油道2内。当主油道2内的压力达到给定的数值例如7kgf力时,油压将限压弹簧18压缩,第二柱塞19随限压弹簧18收缩,第二回油孔口11逐渐被打开,多余的机油沿着第二回油孔11流回机油泵进油槽13内,进油槽13内的机油由转子式机油泵吸入机油泵转子腔14加压后重新压入机油泵上的出油通道20,经主油道入口10进入缸体主油道2内;当主油道2内的机油压力达到更高的数值例如9kgf力时,限压弹簧18被压缩收缩到一定值时,第二柱塞19随限压弹簧18也向后移动到一定值超过第二回油孔11位置时,第二回油孔口完全敞开,也就是限压阀完全打开,回油量也就达到最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4)

1.一种发动机机油限压泄压回油系统,包括气缸体(4)和机油泵体(9),所述的气缸体(4)上设置有主油道(2),机油泵体(9)上设置有与主油道(2)相通的主油道入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缸体(4)上还增设有泄压阀安装孔(1)和第一回油孔(3),泄压阀安装孔(1)的一端与主油道(2)相通,所述的第一回油孔(3)一端与泄压阀安装孔(1)相通,另一端与缸体曲轴箱相通,所述的泄压阀安装孔(1)内设置有通过主油道(2)内的油压来实现第一回油孔(3)与泄压阀安装孔(1)导通的泄压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限压泄压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泄压阀包括泄压弹簧(5)、第一螺塞(6)和第一柱塞(8),所述的泄压阀安装孔(1)与主油道(2)相通的一端为泄压阀安装孔第一端,另一端为泄压阀安装孔第二端,所述的第一柱塞(8)设置在泄压阀安装孔(1)内,并顶在泄压阀安装孔第一端,泄压阀安装孔第二端固定有第一螺塞(6),所述的泄压弹簧(5)压紧在第一螺塞(6)和第一柱塞(8)之间,所述的泄压阀安装孔第二端与第一螺塞(6)之间还密封有垫圈(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限压泄压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油泵体(9)上设置有第二回油孔(11)、限压阀安装孔(12)、机油泵进油槽(13)、机油泵转子腔(14)、机油泵出油通道(20)及机油泵进油通道(21),所述的机油泵出油通道(20)与主油道入口(10)相通,限压阀安装孔(12)与机油泵出油通道(20)相通,机油泵进油槽(13)与机油泵进油通道(21)相通,机油泵进油槽(13)与机油泵转子腔(14)相连通,所述的第二回油孔(11)一端与限压阀安装孔(12)相通,另一端与机油泵进油槽(13)相通,所述的限压阀安装孔(12)内设置有通过主油道(2)内的油压来实现第二回油孔(11)与限压阀安装孔(12)导通的限压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机油限压泄压回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压阀包括限压弹簧(18)、第二螺塞(16)和第二柱塞(19),所述的限压阀安装孔(12)与机油泵出油通道(20)相通的一端为限压阀安装孔第一端,另一端为限压阀安装孔第二端,所述的第二柱塞(19)设置在限压阀安装孔(12)内,并顶在限压阀安装孔第一端,限压阀安装孔第二端固定有第二螺塞(16),所述的限压弹簧(18)压紧在第二螺塞(16)和第二柱塞(19)之间,所述的限压阀安装孔第二端与第二螺塞(16)之间还设置有组合密封垫圈(17)。
CN201320696629.5U 2013-11-07 2013-11-07 发动机机油限压泄压回油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700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96629.5U CN203670016U (zh) 2013-11-07 2013-11-07 发动机机油限压泄压回油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96629.5U CN203670016U (zh) 2013-11-07 2013-11-07 发动机机油限压泄压回油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70016U true CN203670016U (zh) 2014-06-25

Family

ID=50966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96629.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670016U (zh) 2013-11-07 2013-11-07 发动机机油限压泄压回油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7001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4039A (zh) * 2013-11-07 2014-03-19 山西新天地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发动机机油限压泄压回油系统
CN111033004A (zh) * 2017-08-29 2020-04-17 阿特拉斯·科普柯空气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设置有油泵的机器及用于启动这种机器的方法
CN111206974A (zh) * 2018-11-21 2020-05-29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发动机及车辆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4039A (zh) * 2013-11-07 2014-03-19 山西新天地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发动机机油限压泄压回油系统
CN103644039B (zh) * 2013-11-07 2016-11-09 山西新天地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发动机机油限压泄压回油系统
CN111033004A (zh) * 2017-08-29 2020-04-17 阿特拉斯·科普柯空气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设置有油泵的机器及用于启动这种机器的方法
CN111206974A (zh) * 2018-11-21 2020-05-29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发动机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2981B (zh) 可变容量润滑剂叶片泵
JP5937681B2 (ja) 燃料システムからの燃料漏れを減少させる燃料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EP3058228A1 (en) Supercharger
CN203670016U (zh) 发动机机油限压泄压回油系统
US20160341081A1 (en) Lubricant feed mechanism
CN103644039B (zh) 发动机机油限压泄压回油系统
CN202327606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机油泵
CN201050390Y (zh) 整体柴油机机油泵体
CN107355666B (zh) 一种双转子机油泵
CN104482385B (zh) 内燃机机油泵
CN200978718Y (zh) 飞轮壳、齿轮室一体结构
KR20140127866A (ko) 실린더 주유 장치
CN203374412U (zh) 高压共轨泵回油系统
CN104373269A (zh) 高压共轨泵回油系统
CN2549182Y (zh) 发动机机油限压回油装置
CN205896656U (zh) 一种装有安全阀的机油泵
CN202117730U (zh) 一种发动机机油泵
CN203730096U (zh) 一种降低中速柴油机机油消耗量的优先阀
CN204284884U (zh) 机油泵总成
CN201255022Y (zh) 发动机的曲轴箱盖
CN204693006U (zh) 机油泵
CN202914153U (zh) 活塞式机油限压阀装置
CN204532460U (zh) 机油泵和发动机
CN213598032U (zh) 一种柱塞式限压阀
CN103867257B (zh) 一种降低中速柴油机机油消耗量的优先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HANXI BEIDA ENG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HANXI XINTIANDI ENG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030600 middle section of West Street, Yuci District, Shanxi, Jinzhong

Patentee after: Shanxi North North Eng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030600, middle section of West Street, Yuci District, Shanxi, Jinzhong (No. 106 Hua Yun Street)

Patentee before: SHANXI XINTIANDI ENGINE MANUFACTURING CO., LT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1012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