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62582U - 与锅盖的可转动组件配合的防呆机构、锅盖和锅具 - Google Patents

与锅盖的可转动组件配合的防呆机构、锅盖和锅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62582U
CN203662582U CN201320776228.0U CN201320776228U CN203662582U CN 203662582 U CN203662582 U CN 203662582U CN 201320776228 U CN201320776228 U CN 201320776228U CN 203662582 U CN203662582 U CN 2036625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cover
guide groove
fool
cover
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7622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仙福
陈建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Povos Electric Applianc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vos Electric Applianc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vos Electric Applianc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77622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6625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625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6258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与锅盖的可转动组件配合的防呆机构,所述锅盖具有与锅具的主体上的插接件相匹配的插槽,所述防呆机构包括主动元件、从动元件和阻动柱,从动元件从动于所述主动元件,并置于所述锅盖上的第一导槽中,阻动柱固定于所述锅盖的所述可转动组件,所述锅盖上设置有沿所述限动柱的转动路径设置的第二导槽,其中,所述第一导槽在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槽交汇,所述转动路径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交汇处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从动元件具有第二拆盖位,且在所述第二拆盖位上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二导槽,至少部分阻断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具有前述防呆机构的锅盖,以及具有前述锅盖的锅具。

Description

与锅盖的可转动组件配合的防呆机构、锅盖和锅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具,具体涉及用于锅具的防呆结构,以及具有该防呆结构的锅盖和具有该锅盖的锅具,例如电压力煲。
背景技术
目前,电压力煲的扣合、打开都需要用户手动转动锅盖中的可旋转组件,当可旋转组件上的扣牙与锅具主体上的相应扣牙充分错开时,方可正常扣合、打开锅盖。但是,许多现有锅盖的没有用于安全扣合的防呆结构,如果使用者没有将锅盖上的可旋转组件归位就用力合盖,将导致锅盖上的扣牙与外锅的扣牙因相互碰撞、挤压而变形受损,继续使用该电压力煲有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希望提出一种锅盖扣合用的防呆机构,避免因用户未充分转动锅盖上的可旋转组件导致的扣牙碰撞,消除安全隐患。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与锅盖的可转动组件配合的防呆机构,所述锅盖具有与锅具的主体上的插接件相匹配的插槽,其创新点在于,所述防呆机构包括:
主动元件,其一端通过弹性元件连接到所述锅盖,另一端向所述插接槽内延伸,该主动元件具有第一装盖位和第一拆盖位,并在所述第一装盖位上顶抵所述插接件,并在所述第一拆盖位上被弹性元件至少部分送入所述插接槽;
从动元件,其从动于所述主动元件,并置于所述锅盖上的第一导槽中;
阻动柱,其固定于所述锅盖的所述可转动组件,所述锅盖上设置有沿所述限动柱的转动路径设置的第二导槽,其中,所述第一导槽在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槽交汇,所述转动路径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交汇处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从动元件具有第二拆盖位,且在所述第二拆盖位上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二导槽,至少部分阻断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当锅盖从锅具主体上拆除后,由于插接件不再插在插槽中,使得主动元件不再受到挤压,本来因上述挤压而产生应力的弹性元件将会恢复原形,也即,向插槽方向推动主动元件从第一装盖位移动到第一拆盖位。主动元件的移动带动着从动元件在第一导槽中从第二装盖位向第二拆盖位移动,在第二拆盖位上,从动元件至少部分地伸入到阻动柱随可旋转组件转动的转动路径上,并将其阻断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于是,阻动柱的转动受限,则直接使得可旋转组件的转动受限,防止锅盖在拆离锅具主体后的转动。
进一步地,阻动柱的开盖位置落入所述第一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基本恰好容纳所述阻动柱。具体来说,阻动柱随着锅盖的可旋转组件转动到开盖位置时,正好进入该第一部分,此时拆下锅盖,由于上述的主动、从动元件的相应移动,使得从动元件至少部分伸入第二导槽从而阻断第一和第二部分,将阻动柱基本锁死在其开盖位置,使用者此时用力转动手柄或其他驱动可旋转组件的部件也无法实现转动,从而保证了扣牙之间仍保持在可以方便开盖、合盖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主动元件具有基本沿所述弹性元件的形变方向上的第三导槽,所述第三导槽套接到所述锅盖以限定所述第一装盖位和第一拆盖位。
进一步地,从动元件具有突柱,所述所述主动元件具有套在所述突柱上的第四导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希望提供一种锅盖,包括上述的防呆机构。
进一步地,该锅盖包括从上至下安装的面盖、内衬和可转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设于所述内衬上,所述阻动柱安装于所述可转动组件。
更进一步地,上述可转动组件具有基本位于中心的排气杆,并配置为以所述排气杆为中心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希望提供一种锅具,其包括上述的锅盖。
进一步地,该锅具可以是电压力器具,例如电压力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面盖扣合防呆结构(推板结构)的电压力煲中,锅盖组件、推板、保险锁块、推板弹簧、开盖摆杆、把手座、面盖和内衬构成面盖组件,而锅盖组件、把手座和开盖摆杆在装配后为连体机构,在面盖组件开盖立起时,锅盖组件与把手座不能自由转动;开盖后当面盖组件离开铰链盒时,推板由于没有铰链盒的压制,保险锁块因保险锁块弹簧的弹力作用顺着导轨滑动到指定位置,从而锅盖组件上的钢柱运动轨槽被保险锁块横穿,让把手座与锅盖组件不能旋转运动,实现锅盖组件在开盖后与面盖组件的相对位置不变,从而保护扣牙结构。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稳定、实用,通过控制锅盖组件的转动位置以保护扣牙与外锅的扣牙不发生碰撞,极大地控制了消费者使用不当造成的质量问题、甚至引发安全问题,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内置旋合式器具,如翻盖式电压力煲、方形压力煲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压力煲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压力煲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锅盖结构爆炸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爆炸图。
其中:01为把手座;02为面盖;03为开盖摆杆;04为内衬;05为可旋转组件;06为锅具主体上的插接件;07为主动元件例如推板;08为从动元件例如保险锁块;09-A、09-B和09-C为钢柱,其中09-A还作为阻动柱;10为弹性元件例如推板弹簧;11为排气杆;12为第三导槽例如纵向腰形孔;13为螺丝柱;14为第四导槽例如横向腰形孔;15为锅具主体,也称煲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参看图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与锅盖的可转动组件05配合的防呆机构,所述锅盖具有与锅具的主体15上的插接件06相匹配的插槽16,其创新点在于,所述防呆机构包括:
主动元件07,其一端通过弹性元件10连接到所述锅盖,另一端向所述插接槽内延伸,该主动元件7具有第一装盖位和第一拆盖位,并在所述第一装盖位上顶抵所述插接件,并在所述第一拆盖位上被弹性元件10至少部分送入所述插接槽16;
从动元件8,其从动于所述主动元件7,并置于所述锅盖上的第一导槽中;
阻动柱09-A,其固定于所述锅盖的所述可转动组件,所述锅盖上设置有沿所述限动柱的转动路径设置的第二导槽18,其中,所述第一导槽在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槽18交汇,所述转动路径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交汇处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从动元件具有第二拆盖位,且在所述第二拆盖位上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二导槽18,至少部分阻断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当锅盖从锅具主体上拆除后,由于插接件06不再插在插槽16中,使得主动元件07不再受到挤压,本来因上述挤压而产生应力的弹性元件10将会恢复原形,也即,向插槽16方向推动主动元件07从第一装盖位移动到第一拆盖位。主动元件07的移动带动着从动元件08在第一导槽中从第二装盖位向第二拆盖位移动,在第二拆盖位上,从动元件08至少部分地伸入到阻动柱09-A随可旋转组件05转动的转动路径上,并将其阻断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于是,阻动柱09-A的转动受限,则直接使得可旋转组件05的转动受限,防止锅盖在拆离锅具主体后的转动。
进一步地,阻动柱09-A的开盖位置落入所述第一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基本恰好容纳所述阻动柱09-A。具体来说,阻动柱09-A随着锅盖的可旋转组件05转动到开盖位置时,正好进入该第一部分,此时拆下锅盖,由于上述的主动、从动元件的相应移动,使得从动元件08至少部分伸入第二导槽18从而阻断第一和第二部分,将阻动柱09-A基本锁死在其开盖位置,使用者此时用力转动手柄或其他驱动可旋转组件05的部件也无法实现转动,从而保证了扣牙之间仍保持在可以方便开盖、合盖的相对位置。
进一步地,主动元件07具有基本沿所述弹性元件10的形变方向上的第三导槽12,所述第三导槽12套接到所述锅盖以限定所述第一装盖位和第一拆盖位。
进一步地,从动元件08具有突柱,所述主动元件07具有套在所述突柱上的第四导槽1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希望提供一种锅盖,包括上述的防呆机构。
进一步地,该锅盖包括从上至下安装的面盖02、内衬04和可转动组件05,其中所述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18设于所述内衬04上,所述阻动柱09-A安装于所述可转动组件05。
更进一步地,上述可转动组件05具有基本位于中心的排气杆11,并配置为以所述排气杆11为中心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希望提供一种锅具,其包括上述的锅盖。
进一步地,该锅具可以是电压力器具,例如电压力锅。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具有面盖扣合防呆结构的电压力煲中,开盖摆杆03固定在内衬04上,锅盖组件的一个钢柱09-B通过内衬04固定于开盖摆杆03上,另两个钢柱09-A和09-C固定于内衬04上,把手座01在面盖02的外部并固定于开盖摆杆03上,锅盖组件、把手座01和开盖摆杆03在装配后为连体活动机构,所述锅盖组件包括可旋转组件05、钢柱09-A、09-B和09-C、排气杆11,所述可旋转组件05可旋转扣合在煲体15上,可旋转组件05的旋转以排气杆11为圆心,通过旋转把手座01转动可旋转组件05至开盖位置,面盖组件因铰链盒钮力作用自动开盖立起。
前述面盖组件包括推板07、保险锁块08、锅盖组件、推板弹簧10、开盖摆杆03、把手座01、面盖02和内衬04,内衬04的导滑槽内设有推板弹簧10,推板弹簧10的一端固定于推板07上,另一端顶抵内衬04导滑槽的内壁;开盖立起后当面盖组件离开铰链盒06时,推板07由于没有铰链盒06的压制,内衬04上设有导滑槽,所述推板07上设有一个纵向腰形孔12和一个横向腰形孔14,所述推板07通过纵向腰形孔12套入内衬04所设的螺丝柱13上并固定,推板07一头穿出内衬04并与铰链盒06相通,推板弹簧10因弹力把推板07顺着纵向腰形孔12推动至纵向腰形孔12下端止位处,同时推板07上所述横向腰形孔14将带动保险锁块08在导滑槽内滑动至所设位置,即锅盖组件上的钢柱运动轨槽被保险锁块08横穿,使把手座01与锅盖组件不能旋转运动,实现锅盖组件在开盖后与面盖组件的相对位置不变;所述保险锁块08置于内衬04的导滑槽内,保险锁块08上设有个小圆柱,用于拉动保险锁块08,所述推板07通过纵向腰形孔12固定于内衬04上并把横向腰形孔14套入保险锁块08的小圆柱上固定保险锁块08(如图2所示)。
当面盖组件插入到铰链盒06内,推板07由于铰链盒07的压制,推板07退回至内衬04内,同时带动保险锁块08退回到指定位置,此结构完成该功能,从而保护锅盖扣牙结构。
有利地,本实用新型中的防呆结构有利于与在锅盖打开后防止可旋转组件05转动的装置配合使用,其中,后者将在锅盖开盖后即限制可旋转组件05的旋转,后者则进一步在锅盖拆离锅具主体后,继续限制该旋转。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防呆机构并不依赖于开盖后的限转与否,因为只要限动柱09-A到达开盖位置后拆盖,该防呆机构即足以实现拆盖后对可旋转组件05的旋转的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锅盖内可旋转组件05的旋转可以是用户通过操作把手座01实现,也可以由机械马达带动自动旋转,本实用新型的防呆机构适用于各种旋转方式。

Claims (9)

1.一种与锅盖的可转动组件(05)配合的防呆机构,所述锅盖具有与锅具的主体(15)上的插接件(06)相匹配的插槽(16),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机构包括:
主动元件(07),其一端通过弹性元件(10)连接到所述锅盖,另一端向所述插接槽内延伸,该主动元件(7)具有第一装盖位和第一拆盖位,并在所述第一装盖位上顶抵所述插接件,并在所述第一拆盖位上被弹性元件(10)至少部分送入所述插接槽(16);
从动元件(8),其从动于所述主动元件(7),并置于所述锅盖上的第一导槽中;
阻动柱(09-A),其固定于所述锅盖的所述可转动组件,所述锅盖上设置有沿所述限动柱的转动路径设置的第二导槽(18);
其中,所述第一导槽在其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槽(18)交汇,所述转动路径包括分别位于所述交汇处两侧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从动元件具有第二拆盖位,且在所述第二拆盖位上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二导槽(18),至少部分阻断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动柱(09-A)的开盖位置落入所述第一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基本恰好容纳所述阻动柱(09-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元件(07)具有基本沿所述弹性元件(10)的形变方向上的第三导槽(12),所述第三导槽(12)套接到所述锅盖以限定所述第一装盖位和第一拆盖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防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元件(08)具有突柱,所述主动元件(07)具有套在所述突柱上的第四导槽(14)。
5.一种锅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呆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包括从上至下安装的面盖(02)、内衬(04)和可转动组件(05),其中所述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18)设于所述内衬(04)上,所述阻动柱(09-A)安装于所述可转动组件(0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组件(05)具有基本位于中心的排气杆(11),并配置为以所述排气杆(11)为中心转动。
8.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锅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包括电压力器具。
CN201320776228.0U 2013-11-29 2013-11-29 与锅盖的可转动组件配合的防呆机构、锅盖和锅具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625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76228.0U CN203662582U (zh) 2013-11-29 2013-11-29 与锅盖的可转动组件配合的防呆机构、锅盖和锅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76228.0U CN203662582U (zh) 2013-11-29 2013-11-29 与锅盖的可转动组件配合的防呆机构、锅盖和锅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62582U true CN203662582U (zh) 2014-06-25

Family

ID=50958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76228.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62582U (zh) 2013-11-29 2013-11-29 与锅盖的可转动组件配合的防呆机构、锅盖和锅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6258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25050A (zh) * 2015-05-12 2015-08-12 珠海双喜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锁压力电饭锅及其使用方法
CN105662125A (zh) * 2014-11-17 2016-06-1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压力锅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2125A (zh) * 2014-11-17 2016-06-15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压力锅
CN105662125B (zh) * 2014-11-17 2018-02-1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电压力锅
CN104825050A (zh) * 2015-05-12 2015-08-12 珠海双喜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锁压力电饭锅及其使用方法
CN104825050B (zh) * 2015-05-12 2018-02-16 珠海双喜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自锁压力电饭锅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62582U (zh) 与锅盖的可转动组件配合的防呆机构、锅盖和锅具
WO2009031382A1 (ja) フューエルリッド部構造
CN102561832B (zh) 一种机械电子复合锁
CN106958982A (zh) 翻转盒组件及冰箱
CN203412376U (zh) 一种带指纹采集窗的智能锁面板
CN204279251U (zh) 一种双轨迹滑动储物盒
CN205857995U (zh) 一种左前门中控锁
CN209015998U (zh) 一种智能塑壳断路器
CN201806558U (zh) 一种烤箱
CN106993928B (zh) 压力容器的安全开盖泄压装置
CN107811498A (zh) 一种易开合盖机构的电热压力器具
CN109984583A (zh) 烹饪器具及其上盖组件
CN209958970U (zh) 一种无电自动上锁电控防盗锁
CN205181084U (zh) 电压力煲的开盖结构
CN2910760Y (zh) 用于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盒
CN205649347U (zh) 一种压力锅
CN201782617U (zh) 一种开盖结构
CN201896856U (zh) 一种滑盖式笔记本电脑及其中的铰接机构
CN201433644Y (zh) 保险箱门拉手
CN213197562U (zh) 一种具有录音功能的智能手消机器人
CN214380189U (zh) 一种便捷式手电充电仓
US20040195113A1 (en) Eyeglasses case
CN202801171U (zh) 一种开盖装置及使用其的电饭煲
CN210598467U (zh) 一种锁体、车辆及共享车辆系统
CN210343013U (zh) 一种汽车电动隐藏式把手用断电紧急开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427

Address after: 314000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Road, No. 501

Patentee after: Koninklijke Philips N.V.

Address before: 201613 Shanghai,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Pine Road No. 7, 999

Patentee before: POVOS Electrical Appliance (Shanghai)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