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52023U - 新型轴转横移纵向折叠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新型轴转横移纵向折叠自行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652023U CN203652023U CN201320668765.3U CN201320668765U CN203652023U CN 203652023 U CN203652023 U CN 203652023U CN 201320668765 U CN201320668765 U CN 201320668765U CN 203652023 U CN203652023 U CN 2036520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rotating shaft
- bicycle
- axle core
- protruding ax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轴转横移纵向折叠自行车,包括自行车车架、车轮、快拆式前车把、快拆式后三角车架和快拆式坐杆,自行车车架由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组成,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通过快拆装置相连接,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连接面上设置有用于提高其抗纵横向扭力受力面与点强度与牢固度的分型面,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通过快拆装置锁紧使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分型面相啮合。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轴转横移纵向折叠自行车,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通过快拆装置锁紧使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分型面相啮合,从而使自行车结构紧固,抗横向、纵向扭力刚性和耐疲劳性强,以适应更多道路,大大提高骑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成倍减少自行车体积,携带储运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轴转横移纵向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多数折叠车采用铰链为折叠关节,以销轴连接为折转点,配以锁板快拆的折叠关节,通过横向或者纵向折叠主梁,其受力集中,横向和纵向扭力差,刚性强度弱,耐疲劳性差,折叠后体积较大,收纳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轴转横移纵向折叠自行车,解决普通折叠自行车折叠关节刚性差,强度弱,横向纵向扭力差,耐疲劳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轴转横移纵向折叠自行车,包括自行车车架、车轮、快拆式前车把、快拆式后三角车架和快拆式坐杆,自行车车架由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组成,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通过快拆装置相连接,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连接面上设置有用于提高其抗纵横向扭力受力面与点强度与牢固度的分型面,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通过快拆装置锁紧使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分型面相啮合。
快拆装置由快拆杆、快拆垫圈、转轴、螺母栓和调节螺母组成,第一主体上开设有用于与快拆装置相对应的凸轴芯,螺母栓套在转轴上与转轴活动连接,螺母栓与转轴之间没有间隙,转轴与螺母栓连接端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螺母栓与凸轴芯内的轴孔螺纹连接,第二主体对应凸轴芯位置开设有与凸轴芯对应用于与快拆装置配合的凹轴孔,凸轴芯通过旋转快拆杆带动转轴和套在转轴上的螺母栓在凸轴芯的螺道内旋转横移使凸轴芯插入凹轴孔与凹轴孔固定连接,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通过快拆装置锁紧使第一主体的凸轴芯和第二主体的凹轴孔相嵌合。
快拆杆与转轴活动连接,快拆杆沿转轴可旋转角度为0°-180°。
调节螺母与转轴非连接端螺纹连接。
快拆式坐杆为弧形结构快拆式坐杆,快拆式坐杆顶端固定连接有自行车坐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轴转横移纵向折叠自行车,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通过快拆装置锁紧使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分型面相啮合,从而使自行车结构紧固,开合简便,抗横向、纵向扭力刚性和耐疲劳性强,以适应更多道路,大大提高骑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成倍减少自行车体积,携带储运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示意图。
图中1.第一主体,2.第二主体,3.快拆杆,4.快拆垫圈,5.转轴,6.螺母栓,7.调节螺母,8.凸轴芯,9.凹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轴转横移纵向折叠自行车,包括自行车车架、车轮、快拆式前车把、快拆式后三角车架和快拆式坐杆,自行车车架由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组成,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之间通过快拆装置相连接,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连接面上设置有用于提高其抗纵横向扭力受力面与点强度与牢固度的分型面,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通过快拆装置锁紧使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分型面相啮合。
快拆装置由快拆杆3、快拆垫圈4、转轴5、螺母栓6和调节螺母7组成,第一主体1上开设有用于与快拆装置相对应的凸轴芯8,螺母栓6套在转轴5上与转轴5活动连接,螺母栓6与转轴5之间没有间隙,转轴5与螺母栓6连接端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螺母栓6与凸轴芯8内的轴孔螺纹连接,第二主体2对应凸轴芯8位置开设有与凸轴芯8对应用于与快拆装置配合的凹轴孔9,凸轴芯8通过旋转快拆杆3带动转轴5和套在转轴5上的螺母栓6在凸轴芯8的螺道内旋转横移使凸轴芯8插入凹轴孔9与凹轴孔9固定连接,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通过快拆装置锁紧使第一主体1的凸轴芯8和第二主体2的凹轴孔9相嵌合。
快拆杆3与转轴5活动连接,快拆杆3沿转轴5可旋转角度为0°-180°。
调节螺母7与转轴5非连接端螺纹连接。
当人们需要使用自行车时,只需要旋转快拆装置上的快拆杆3,当快拆装置锁紧时,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相啮合,其折叠关节面距大,受力点分解面距大,第一主体1连接面上的凸轴芯8与第二主体2连接面上的凹轴孔9相啮合,快拆装置不需要直接分担骑行中的纵横向扭力和冲击力,使其抗纵向或者横向扭力受力面与点的强度与牢固度提高;当人们需要折叠自行车时,只需要反向旋转快拆装置上的快拆杆3,通过快拆杆3旋转带动转轴5,同时转轴带动螺母栓6在第一主体1凸轴芯8内的螺纹腔内向一边旋转,向一边横移,以分离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的分型面的齿合距,以达到分离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从而折叠车体,以成倍减少自行车体积,携带储运方便。当快拆装置松开时,第一主体1与第二主体2分离,第一主体1沿转轴5旋转,从而可以很方便的将自行车折叠收纳,大大降低收纳体积。
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连接面均为阶梯状。
对比已有技术,其具有以下显著优点,连接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轴转横移、纵向折叠关节,显著提高了折叠关节的抗纵向或者横向扭力和刚性;其折叠后的自行车收纳尺寸更小,便于携带;其更强、更牢固的折叠关节能适应更多的道路与骑行方式,从而使骑行更加安全和富有乐趣。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4)
1.一种新型轴转横移纵向折叠自行车,包括自行车车架、车轮、快拆式前车把、快拆式后三角车架和快拆式坐杆,其特征是:所述的自行车车架由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组成,所述的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之间通过快拆装置相连接,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连接面上设置有用于提高其抗纵横向扭力受力面与点强度与牢固度的分型面,所述的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通过快拆装置锁紧使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的分型面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轴转横移纵向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快拆装置由快拆杆(3)、快拆垫圈(4)、转轴(5)、螺母栓(6)和调节螺母(7)组成,所述的第一主体(1)上开设有用于与快拆装置相对应的凸轴芯(8),所述的螺母栓(6)套在转轴(5)上与转轴(5)活动连接,螺母栓(6)与转轴(5)之间没有间隙,所述的转轴(5)与螺母栓(6)连接端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螺母栓(6)与凸轴芯(8)内的轴孔螺纹连接,所述的第二主体(2)对应凸轴芯(8)位置开设有与凸轴芯(8)对应用于与快拆装置配合的凹轴孔(9),所述的凸轴芯(8)通过旋转快拆杆(3)带动转轴(5)和套在转轴(5)上的螺母栓(6)在凸轴芯(8)的螺道内旋转横移使凸轴芯(8)插入凹轴孔(9)与凹轴孔(9)固定连接,第一主体(1)和第二主体(2)通过快拆装置锁紧使第一主体(1)的凸轴芯(8)和第二主体(2)的凹轴孔(9)相嵌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轴转横移纵向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的快拆杆(3)与转轴(5)活动连接,快拆杆(3)沿转轴(5)可旋转角度为0°-18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轴转横移纵向折叠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的调节螺母(7)与转轴(5)非连接端螺纹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668765.3U CN203652023U (zh) | 2013-10-28 | 2013-10-28 | 新型轴转横移纵向折叠自行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668765.3U CN203652023U (zh) | 2013-10-28 | 2013-10-28 | 新型轴转横移纵向折叠自行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652023U true CN203652023U (zh) | 2014-06-18 |
Family
ID=50918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668765.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52023U (zh) | 2013-10-28 | 2013-10-28 | 新型轴转横移纵向折叠自行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652023U (zh) |
-
2013
- 2013-10-28 CN CN201320668765.3U patent/CN20365202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698545U (zh) | 折叠车架用活动关节 | |
CN204173090U (zh) | 一种倒三轮电动车 | |
CN203047454U (zh) | 一种多功能倒三轮电动滑板车 | |
CN203652023U (zh) | 新型轴转横移纵向折叠自行车 | |
CN204037382U (zh) | 汽车座椅底架总成 | |
CN103434546A (zh) | 一种便携式运货拉杆车及制备方法 | |
CN201300677Y (zh) | 摩托三轮车分体式连接装置 | |
CN204096005U (zh) | 座椅转向自行车 | |
CN201808634U (zh) | 多用途折叠自行车 | |
CN201980369U (zh) | 前驱后舵式脚踏车 | |
CN203780604U (zh) | 一种新型横拉杆转向系统 | |
CN202624507U (zh) | 一种无轴式防侧翻电动三轮车 | |
CN202130540U (zh) | 一种三轮车车架 | |
CN103496306A (zh) | 三轮摆动刚性悬架机构 | |
CN204137252U (zh) | 双梁纵向折叠自行车 | |
CN201925329U (zh) | 全地型四轮娱乐车用锥度转向球头 | |
CN204279819U (zh) | 一种小型快速折叠自行车 | |
CN203567495U (zh) | 三轮摆动刚性悬架机构 | |
CN205854412U (zh) | 一种电动车用后独立悬挂装置 | |
CN204110311U (zh) | 一种雪地车的动力传动机构 | |
CN203461047U (zh) | 滑行车 | |
CN204137293U (zh) | 儿童折叠三轮车 | |
CN207106622U (zh) | 一种后横拉杆结构 | |
CN205417981U (zh) | 双轮受力型双轮可变速两轮自行车 | |
CN204915969U (zh) | 挎斗式电动三轮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8 Termination date: 20141028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