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42584U - 单元冷却器以及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单元冷却器以及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42584U
CN203642584U CN201320568171.5U CN201320568171U CN203642584U CN 203642584 U CN203642584 U CN 203642584U CN 201320568171 U CN201320568171 U CN 201320568171U CN 203642584 U CN203642584 U CN 2036425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screen
heater
mentioned
fan
protectio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6817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筱原郁子
福原启三
藤本肇
松浦考伦
中林敬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425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4258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 Defrosting Systems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元冷却器以及冷却装置,其能够削减用于确保风挡加热器或者风扇保护件加热器的电力的施工操作。单元冷却器(1)通过将风扇保护件(5)与风挡壳体(10)选择性地安装于框体(2)来形成,将风挡加热器(4)的结构与风扇保护件加热器(6)的结构设为相同。

Description

单元冷却器以及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改善加热器的安装的单元冷却器及具备该单元冷却器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存在有安装于冷库等冷却装置、且用于对冷却装置的库内的空气进行冷却的单元冷却器。在这样的单元冷却器之中具有如下结构:为了抑制一直以来单元冷却器的除霜时的库内温度上升,在单元冷却器的排出部安装单元冷却器用风挡(以下,有时仅称作“风挡”)。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将风挡安装于单元冷却器的吹出部,抑制单元冷却器内的热气向库内流出。 
作为这样的结构,提出有如下方案:一种单元冷却器用风挡,其位于冷冻冷藏装置用单元冷却器,在冷却运转时打开而允许冷气的流动,在除霜时关闭而阻止热气的流出,该单元冷却器安装于冷冻冷藏装置,从吸入口吸入该装置内的空气,利用冷却器进行冷却,从排出口将该空气排出,上述风挡具备绕以横过上述排出口的方式固定的轴进行旋转的风压式闸门以及设于该轴内的加热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此外,提出有如下方案:一种冷却储藏库用单元冷却器,其安装于冷却储藏库的库内上部,并且从吸入口来吸入库内的空气,在由冷却器进行了冷却之后,将该空气从前表面的排出口排出,该单元冷却器具备:风挡,其设于上述吸入口附近或者排出口附近,在冷却运转时打开而允许空气的流动,在除霜时关闭而阻止空气的流动;空气引导板,其从上述排出口的下端部附近向前上方倾斜,向前方突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1661号公报(参照图1~图3等)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57826号公报(参照图1等)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将风挡安装于单元冷却器的操作有时在单元冷却器的施工时实施,有时在单元冷却器的设置后实施。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以往的风挡构造中,为了融化附着于风挡的霜而设有风挡加热器。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以往的风挡构造中,虽未记载与风挡加热器相关的内容,但假定为了融化附着于风挡的霜而与专利文献1同样地设有风挡加热器。因而,在将风挡向单元冷却器进行安装时,在专利文献1、2所述那样的以往的风挡构造中,需要确保风挡内所设置的加热器的电力。 
因此,在专利文献1、2所述那样的以往的风挡构造中,存在如下问题:为了确保风挡加热器的电力,需要进行风挡加热器用的接线台的设置、布线连接的施工。此外,在专利文献1、2所述那样的以往的风挡构造中,风挡加热器的布线位于风挡上部,需要在单元冷却器的外装面固定布线,将该布线连接至接线台,也存在布线操作变得繁琐这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制作的,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削减用于确保风挡加热器或者风扇保护件加热器的电力的施工操作的单元冷却器以及冷却装置。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在安装风挡壳体或者风扇保护件时、通过将单元冷却器悬挂于屋顶的状态进行安装而能够容易进行布线操作的单元冷却器以及冷却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单元冷却器在容纳蒸发器以及使该蒸发器换气的风 扇、并且具备形成有与上述风扇对应的排出口的风扇罩的框体上,选择性地安装有风扇保护件以及风扇保护件加热器,或者风挡壳体、风挡以及风挡加热器,上述风扇保护件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上述风扇罩,以覆盖上述排出口的前方,上述风扇保护件加热器设置于上述风扇保护件,上述风挡壳体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上述风扇罩,以覆盖上述排出口的前方,上述风挡设置于上述风挡壳体,开闭在上述风挡壳体上形成的风挡壳体排出口,上述风挡加热器设置于上述风挡壳体,将上述风挡加热器的布线连接构造与上述风扇保护件加热器的布线连接构造设为相同。 
此外,优选的是,上述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具有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加热部以及向上述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加热部供给电力的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布线部,上述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布线部位于上述风扇保护件的下方,上述风挡加热器具有风挡加热器加热部以及向上述风挡加热器加热部供给电力的风挡加热器布线部,上述风挡加热器布线部位于上述风挡壳体的下方。 
此外,优选的是,在上述风扇罩的下方形成有供上述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布线部或者上述风挡加热器布线部贯穿的布线孔。 
此外,优选的是,在上述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布线部的前端安装风扇保护件加热器连接部,在上述风扇保护件安装于上述框体的状态下,在上述风扇罩的与上述风扇保护件加热器连接部相比靠下方的位置形成有排水孔。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装置具备:容纳有蒸发器的上述单元冷却器、容纳有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膨胀机构的热源侧单元,使上述压缩机、上述冷凝器、上述膨胀机构及上述蒸发器进行配管连接,形成制冷循环。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单元冷却器能够通过与风扇保护件以及风扇保护件加热器相同的连接方法,将风挡壳体以及风挡加热器安装于框体。因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单元冷却器,无需为了确保风挡加热器、风扇 保护件加热器的电力而进行各自对应的施工,能够大幅削减用于确保风挡加热器或者风扇保护件加热器的电力的施工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装置,由于搭载有上述单元冷却器,因此在将风挡壳体或者风扇保护件设置于框体时,能够大幅削减用于确保风挡加热器或者风扇保护件加热器的电力的施工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从斜上方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单元冷却器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从侧面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单元冷却器的剖面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侧剖面图。 
图3是表示从侧面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单元冷却器的风挡的剖面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侧剖面图。 
图4是表示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单元冷却器拆卸下风挡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从侧面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单元冷却器的风扇保护件的剖面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侧剖面图。 
图6是放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单元冷却器的连接器连接部的放大图。 
图7是放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单元冷却器的连接器连接部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冷却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示意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单元冷却器,2框体,2a吸入口,2b排出口,3风挡,4风挡加热器,4a风挡加热器加热部,4b风挡加热器布线部,4c风挡加热器侧布线,4d风挡加热器连接部,5风扇保护件,6风扇保护件加热器,6a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加热部,6b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布线部,6c风扇保护件加热器侧布线,6d风扇保护件加热器连接部,7连接布线,7a 连接布线连接器,8底壳,9风扇罩,9a排水孔,9b布线孔,10风挡壳体,10a风挡壳体吸入口,10b风挡壳体排出口,10c倾斜面,13悬挂件,14连接口,50热源侧单元,51压缩机,52冷凝器,53膨胀机构,54蒸发器,55制冷剂配管,56风扇,A冷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包含图1的以下附图中,有时各结构构件的大小的关系与实际情况不同。此外,在包含图1的以下附图下,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的结构是相同或者与其相当的结构,上述情况在说明书的全文中是通用的。另外,说明书全文所述的结构要素的形态仅是例示,并不限定于上述记载。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从斜上方观察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单元冷却器1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从侧面观察单元冷却器1的剖面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侧剖面图。图3是从侧面观察单元冷却器1的风挡3的剖面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侧剖面图。图4是表示从单元冷却器1拆卸下风挡3的状态的一个例子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从侧面观察单元冷却器1的风扇保护件5的剖面结构的一个例子的侧剖面图。图6是放大表示单元冷却器1的连接器连接部的放大图。基于图1~图6,对单元冷却器1的结构以及动作进行说明。 
单元冷却器1构成冷却装置的一部分,设置于例如冷库、冰箱内等,对库内进行冷却。此外,在单元冷却器1中,后述的风扇保护件5与风挡壳体10选择性地安装于框体2。另外,冷却装置通过将省略图示的热源侧单元与单元冷却器1借助制冷剂配管进行配管连接而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冷却装置,在实施方式3中进行详细说明。 
[单元冷却器1的结构] 
首先,对单元冷却器1的结构进行说明。单元冷却器1具有框体2、蒸发器(在此省略图示)、风扇(在此省略图示)以及风挡壳体 10。框体2构成单元冷却器1的轮廓的大部分,开口形成有吸入口2a以及排出口2b。蒸发器容纳在框体2内,与外部的压缩机或膨胀阀、冷凝器等(皆在图8中图示)一并形成制冷循环。 
风扇容纳在框体2内,通过吸入口2a将空气吸入框体2内,将经由蒸发器的空气通过排出口2b向冷却对象空间进行供给。风挡壳体10与框体2一并构成单元冷却器1的轮廓,安装于框体2的排出口2b。 
框体2形成为前表面、后表面以及底面开口的箱状。在框体2的前表面(空气排出侧的面)的开口处设有构成框体2的前表面壁的风扇罩9。在该风扇罩9处开口形成有排出口2b。此外,在风扇罩9的下方形成有能够供后述的风挡加热器侧布线4c或者风扇保护件加热器侧布线6c贯穿的布线孔(图3所示的布线孔9b)。另外,在框体2的上部设有多个(在图1中为四个)悬挂件13。框体2通常设置为使用这些悬挂件13而与冷却对象空间的屋顶面相接。此时,框体2设置为其后表面与冷却对象空间的侧壁面隔着规定的间隔相对那样的状态。 
形成在框体2的后表面上的开口成为库内空气(被冷却空气)的吸入口2a。并且,蒸发器在框体2内配置为与吸入口2a面对。此外,例如具有螺旋桨形的送风叶片的风扇以背面侧朝向蒸发器的状态设置于框体2。在风扇罩9的与风扇的前表面侧相对的位置,形成有呈圆形开口的排出口2b。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以将两个风挡壳体10设置于框体2的情况为例进行图示,但风挡壳体10的个数并不特别限定,与容纳于框体2的风扇的个数相应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三个以上。 
风挡壳体10开口形成有风挡壳体吸入口10a以及风挡壳体排出口10b,以使风挡壳体吸入口10a与吸入口2a面对面的方式将风挡壳体10安装于框体2的排出口2b,由此与框体2的内部连通。此外,风挡壳体10通过风挡壳体排出口10b与外部连通。风挡壳体排出口10b形成于下端部比上端部突出的风挡壳体10的倾斜面10c。 
此外,在风挡壳体10中,设有开闭风挡壳体排出口10b的风挡3。 风挡3被控制为在冷却运转时打开风挡壳体排出口10b,在除霜时关闭风挡壳体排出口10b。具体来说,风挡3借助省略图示的控制装置来控制驱动,在风扇的运转时打开风挡壳体排出口10b,在风扇的停止时关闭风挡壳体排出口10b。当利用风挡3来打开风挡壳体排出口10b时,通过风挡壳体10来连通框体2与外部空气,形成空气的流动(参照图2所示的空心箭头)。另一方面,当通过风挡3来关闭风挡壳体排出口10b时,框体2与外部空气的连通被阻断,阻止空气的流动。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对风挡3的结构进行特别限定,使风挡壳体排出口10b能够开闭即可。例如,也可以在风挡3具有闸门机构,通过闸门的卷绕动作来开闭风挡壳体排出口10b。此外,例如,也可以在风挡3具备扇形或者呈扇型开口的圆盘状的板状构件,通过板状构件的旋转动作来开闭风挡壳体排出口10b。 
此外,在风挡壳体10上装卸自如地安装有风挡加热器4。风挡加热器4是为了融化附着于风挡3的霜而设置的。风挡加热器4具有风挡加热器加热部4a以及风挡加热器布线部4b。具体来说,如图2以及图3所示,风挡加热器加热部4a的大部分沿着风挡壳体10的形成有风挡壳体排出口10b的面设置,风挡加热器加热部4a的一部分设置为在风挡壳体10的内部延伸。风挡加热器布线部4b具有与以在风挡壳体10的内部延伸的方式设置的风挡加热器加热部4a的端部连接的风挡加热器侧布线4c、以及安装于风挡加热器侧布线4c的端部的风挡加热器连接部4d。 
需要说明的是,风挡加热器4的结构或形状、大小等并不特别限定,只要是能够设置于风挡壳体10、能够融化附着于风挡3的霜这样的结构即可。 
此外,如图2以及图3所示,风挡加热器布线部4b成为设于风挡壳体10的下部的结构。具体来说,在风扇罩9的下方形成布线孔9b,使风挡加热器侧布线4c贯穿该布线孔9b,将风挡加热器布线部4b设于风扇保护件5的框体2侧的下方。因此,风挡加热器加热部4a的与 风挡加热器侧布线4c连接的端部在风挡壳体10的内部朝向框体2侧的下方延伸。如图6所示,连接布线7的连接布线连接器7a与风挡加热器连接部4d连接,通过连接布线7向风挡加热器4供给电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框体2的下方设有底壳8。该底壳8覆盖框体2的底面开口,接住蒸发器所产生的冷凝水。由底壳8接住的冷凝水通过与形成于底壳8的连接口14连接的排水软管(未图示),向框体2的外部排出。需要说明的是,底壳8为了框体2的内部的清洁而成为装卸自如。 
接下来,基于图4以及图5,对风扇保护件5进行说明。 
在风挡壳体10未安装于单元冷却器1的情况下,通常来说,在单元冷却器1的设置风挡壳体10的部分处安装风扇保护件5。具体来说,以覆盖构成框体2的风扇罩9的排出口2b的前方的方式装卸自如地安装风扇保护件5。风扇保护件5用于阻止操作者的手指等进入框体2内。风扇保护件5通过使由金属等构成的多个线材纵横组合,形成为立体容器状。在风扇保护件5的形成为容器状的部分的内部,装卸自如地安装有风扇保护件加热器6。 
风扇保护件加热器6是为了融化附着于风扇保护件5的霜而设置的。风扇保护件加热器6具有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加热部6a以及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布线部6b。具体来说,如图4以及图5所示,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加热部6a设置在风扇保护件5的形成为容器状的部分的内部。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布线部6b具有与位于风扇保护件5的下方的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加热部6a的端部连接的风扇保护件加热器侧布线6c、以及安装于风扇保护件加热器侧布线6c的端部的风扇保护件加热器连接部6d。 
需要说明的是,风扇保护件加热器6的结构或形状、大小等并不特别限定,只要是能够设置于风扇保护件5、能够融化附着于风扇保护件5的霜那样的结构即可。 
此外,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布线部6b成为设于风扇保护件5的下部的结构。具体来说,在风扇罩9的下方形成布线孔9b,使风扇保护件 加热器侧布线6c贯穿该布线孔9b,将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布线部6b设置于风扇保护件5的框体2侧的下方。因此,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加热部6a的与风扇保护件加热器侧布线6c连接的端部在风扇保护件5的形成为容器状的部分的内部朝向框体2侧的下方进行延伸。如图6所示,连接布线7的连接布线连接器7a与风扇保护件加热器连接部6d连接,通过连接布线7向风扇保护件加热器6供给电力。 
[单元冷却器1的通常运转动作] 
接下来,对单元冷却器1的动作进行说明。从设置在冷却对象空间的外部的热源侧单元所搭载的压缩机(未图示)排出压缩了的制冷剂。该排出制冷剂向搭载于热源侧单元的冷凝器流入并放热。利用冷凝器放热的制冷剂接着利用膨胀阀减压。利用膨胀阀减压了的制冷剂流入到设置于框体2的蒸发器中。在蒸发器中,通过设置于框体2的风扇来供给冷却对象空间的空气(以下,称为库内空气)。 
流入到蒸发器的制冷剂与由风扇供给的库内空气进行换热,从而蒸发(气化)。此时,库内空气被冷却。通过使风扇运转,库内空气在从框体2的吸入口2a被吸入到框体2内,在通过蒸发器时进行冷却,该冷却的空气从排出口2b向框体2的前方排出。该空气在安装有风挡壳体10的情况下通过风挡壳体排出口10b向冷却对象空间供给,在安装有风扇保护件5的情况下通过风扇保护件5向冷却对象空间供给。 
这样,单元冷却器1与设置于外部的制冷设备连接而形成制冷循环,对冷却对象空间进行冷却。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蒸发器来蒸发的制冷剂之后返回压缩机。 
[单元冷却器1的除霜运转动作] 
接下来,对单元冷却器1的除霜运转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对在单元冷却器1上安装有风扇保护件5的情况下的除霜运转动作进行说明。 
在对冷却对象空间进行冷却时,风扇保护件加热器6没有被通电。因此,风扇保护件5处于未加热的状态,通过蒸发器来冷却的排出风与该风扇保护件5接触。当这样的状态长时间继续时,在蒸发器的叶 片(未图示)、风扇保护件5上附着大量的霜。因此,通常大多以4~6小时为一个间隔来实施除霜运转。 
单元冷却器1在从通常的冷却运转转移到除霜运转时,从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通过配置于液配管的,例如电磁阀(未图示)进行闭塞,阻断制冷剂向蒸发器的供给,同时停止风扇。单元冷却器1在风扇停止后,开始向风扇保护件加热器6的通电。风扇保护件加热器6通过开始通电而发热,利用该热量来逐渐融化附着于蒸发器的叶片的霜以及附着于风扇保护件5的霜。 
接下来,对在单元冷却器1上安装有风挡壳体10的情况下的除霜运转动作进行说明。 
在对冷却对象空间进行冷却时,风挡加热器4没有被通电。此外,通过风挡3来打开风挡壳体排出口10b。因此,风挡壳体10处于未加热的状态,由蒸发器冷却的排出风与该风挡壳体10接触。当这样的状态长时间继续时,在蒸发器的叶片(未图示)、风挡壳体10上附着大量的霜。因此,如上所述,大多情况下以4~6小时为一个间隔来实施除霜运转。 
单元冷却器1在从通常的冷却运转转移到除霜运转时,来自压缩机的排出制冷剂通过配置于液配管的,例如电磁阀(未图示)来闭塞,阻断向蒸发器供给制冷剂,并且使风扇停止,通过风挡3来关闭风挡壳体排出口10b。单元冷却器1在风扇停止且关闭风挡壳体排出口10b之后,开始向风挡加热器4的通电。风挡加热器4通过开始通电而发热,利用该热量而逐渐融化附着于蒸发器的叶片的霜以及附着于风挡壳体10的霜。 
[单元冷却器1起到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单元冷却器1中,风挡加热器4的布线连接构造(风挡加热器布线部4b的结构)与风扇保护件加热器6的布线连接构造(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布线部6b的结构)相同。这样,在将风挡壳体10设置于框体2时,能够拆卸风扇保护件5以及风扇保护件加热器6,将风挡壳体10以及风挡加热器4通过与风扇保护件5以及风扇保护件加 热器6相同的连接方法安装于框体2。因而,不需要为了确保风挡加热器4、风扇保护件加热器6的电力而进行各自相应的施工,能够大幅地削减用于确保风挡加热器4或者风扇保护件加热器6的电力的施工操作。 
此外,通过将风扇保护件加热器连接部6d从连接布线连接器7a拆卸,能够阻断与风扇保护件加热器6的电连接。并且,通过在拆卸了风扇保护件加热器连接部6d的连接布线连接器7a上安装风挡加热器连接部4d,由此完成与风挡加热器4的电连接。 
另外,在单元冷却器1中,设置为风挡加热器布线部4b以及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布线部6b处于单元冷却器1的下部。由此,通过拆卸底壳8,即便在单元冷却器1悬空的状态下,也能够在操作者够得到的位置处,进行风挡加热器连接部4d或者风扇保护件加热器连接部6d与连接布线连接器7a之间的连接。因而,在安装风挡壳体10或者风扇保护件5时,能够在单元冷却器1悬挂于屋顶的状态下进行安装,容易进行布线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布线连接器7a成为以到达各风挡加热器连接部4d、各风扇保护件加热器连接部6d的位置的方式配置的布线构造。由此,即使在安装多个风挡壳体10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在相邻的风挡加热器连接部4d或者相邻的风扇保护件加热器连接部6d上安装另外的连接布线连接器7a这样的情况。 
实施方式2. 
图7是放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单元冷却器的连接器连接部的放大图。基于图7,对实施方式2的单元冷却器的连接器连接部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的单元冷却器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单元冷却器1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实施方式2中,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2的单元冷却器在向风扇罩9形成有排水孔9a这点上与实施方式1的单元冷却器1不同。对于实施方式2的单元冷却器的排 水孔9a的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的单元冷却器1相同。 
如图7所示,在实施方式2的单元冷却器中,在风挡加热器4(风扇保护件加热器6)的风挡加热器连接部4d(风扇保护件加热器连接部6d)的下方的位置,成为水的排出孔的排水孔9a形成于风扇罩9。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2的单元冷却器中,由于设为在风扇罩9上形成有排水孔9a的结构,因此即使在底壳8堵塞等、在底壳8内积聚了排水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排水孔9a向外部进行排水。因此,能够防止风挡加热器连接部4d(风扇保护件加热器连接部6d)被排水淹没。 
需要说明的是,以在风扇罩9上设有排水孔9a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在底壳8的立起部上形成排水孔,也可以在两者上形成排水孔。 
实施方式3.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冷却装置A的制冷剂回路结构的示意结构图。基于图8,对冷却装置A的结构以及动作进行说明。该冷却装置A搭载有实施方式1或者2的单元冷却器。该冷却装置A是使用制冷循环(制冷剂回路)的设备即可,例如适用于冷库、冰箱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此,作为搭载有实施方式1的单元冷却器1的结构进行说明。 
该冷却装置A具备利用制冷剂配管55依次连接压缩机51、冷凝器52、膨胀机构53、蒸发器54而构成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压缩机51吸入制冷剂,并将该制冷剂压缩而使其处于高温、高压的状态。冷凝器52供导通于制冷剂配管55的制冷剂与流体(空气或水、制冷剂等)之间进行换热。膨胀机构53使制冷剂减压膨胀。蒸发器54供导通于制冷剂配管55的制冷剂与空气之间进行换热。该蒸发器54搭载于单元冷却器1。此外,在蒸发器54上附设有风扇56。风扇56向蒸发器54供给空气(库内空气),将换热后的空气向冷却对象空间排出。 
如实施方式1所说明的那样,在单元冷却器1中,搭载有蒸发器 54以及风扇56。此外,压缩机51、冷凝器52以及膨胀机构53安装于热源侧单元50。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膨胀机构53搭载于单元冷却器1。 
在此,对冷却装置A的动作进行简单说明。 
由压缩机51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向冷凝器52流入。在该冷凝器52中,制冷剂与流体进行换热而凝结,成为低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或者气液二相制冷剂。从冷凝器52流出的制冷剂由膨胀机构53减压,成为低温、低压的液态制冷剂或者气液二相制冷剂而流入蒸发器54。在蒸发器54中,制冷剂与流体进行换热而蒸发,成为高温、低压的制冷剂气体,再度被吸入到压缩机51。 
如上所述,根据冷却装置A,由于搭载有单元冷却器1,因此在将风挡壳体10或者风扇保护件5设置于框体2时,能够大幅减少用于确保风挡加热器4或者风扇保护件加热器6的电力的施工操作。此外,根据冷却装置A,在安装风挡壳体10或者风扇保护件5时,能够在将单元冷却器1悬挂于屋顶的状态下进行安装,容易进行布线操作。 

Claims (5)

1.一种单元冷却器,其中,
在容纳蒸发器以及使该蒸发器换气的风扇、并且具备形成有与上述风扇对应的排出口的风扇罩的框体上,选择性地安装有风扇保护件以及风扇保护件加热器,或者风挡壳体、风挡以及风挡加热器,
上述风扇保护件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上述风扇罩,以覆盖上述排出口的前方,上述风扇保护件加热器设置于上述风扇保护件,
上述风挡壳体装卸自如地安装于上述风扇罩,以覆盖上述排出口的前方,上述风挡设置于上述风挡壳体,开闭在上述风挡壳体上形成的风挡壳体排出口,上述风挡加热器设置于上述风挡壳体,
将上述风挡加热器的布线连接构造与上述风扇保护件加热器的布线连接构造设为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冷却器,其中,
上述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具有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加热部以及向上述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加热部供给电力的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布线部,上述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布线部位于上述风扇保护件的下方,
上述风挡加热器具有风挡加热器加热部以及向上述风挡加热器加热部供给电力的风挡加热器布线部,上述风挡加热器布线部位于上述风挡壳体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元冷却器,其中,
在上述风扇罩的下方形成有供上述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布线部或者上述风挡加热器布线部贯穿的布线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单元冷却器,其中,
在上述风扇保护件加热器布线部的前端安装风扇保护件加热器连接部,
在上述风扇保护件安装于上述框体的状态下,在上述风扇罩的与上述风扇保护件加热器连接部相比靠下方的位置形成有排水孔。
5.一种冷却装置,其中,该冷却装置具备:
容纳有上述蒸发器的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元冷却器;
容纳有压缩机、冷凝器以及膨胀机构的热源侧单元,
使上述压缩机、上述冷凝器、上述膨胀机构及上述蒸发器进行配管连接,形成制冷循环。
CN201320568171.5U 2013-06-10 2013-09-13 单元冷却器以及冷却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4258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21919 2013-06-10
JP2013121919A JP6049545B2 (ja) 2013-06-10 2013-06-10 ユニットクーラ及び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42584U true CN203642584U (zh) 2014-06-11

Family

ID=508738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68171.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42584U (zh) 2013-06-10 2013-09-13 单元冷却器以及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49545B2 (zh)
CN (1) CN203642584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97551B1 (ko) * 2015-05-18 2017-01-18 주식회사 경동냉열산업 냉동고용 쿨러장치와 그것에 설치되는 냉동고용 댐퍼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40105U (zh) * 1977-04-12 1978-11-06
US4152900A (en) * 1978-04-04 1979-05-08 Kramer Trenton Co. Refrigeration cooling unit with non-uniform heat input for defrost
JPS56173980U (zh) * 1980-05-27 1981-12-22
JPS5920614Y2 (ja) * 1980-09-05 1984-06-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
JPH0531508Y2 (zh) * 1985-11-05 1993-08-12
JP2902915B2 (ja) * 1993-08-31 1999-06-07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
JPH08145525A (ja) * 1994-11-25 1996-06-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プレハブ冷凍冷蔵庫
JP3945943B2 (ja) * 1999-07-14 2007-07-1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
JP2010261661A (ja) * 2009-05-08 2010-11-18 Fuji Koki Corp ユニットクーラー用ダンパー及び該ダンパーを用いたユニットクーラ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238242A (ja) 2014-12-18
JP6049545B2 (ja) 2016-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94607B2 (en) Ice maker with slush-avoiding sump
CN101113859B (zh) 冷柜蒸发器除霜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除霜装置
US20230114621A1 (en) Air conditioner
EP2803914A1 (en) Air conditioner
US5390502A (en) Non-freeze closed loop evaporated cooling system
CN106091199A (zh) 一种水箱及具有该水箱的水冷风扇
JP3669337B2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空調ユニット
CN216522078U (zh) 空调器
CN203642584U (zh) 单元冷却器以及冷却装置
JP7350873B2 (ja) ヒートポンプ用室外ユニット
CN102854940B (zh) 一种恒温除湿机柜
JP3866799B2 (ja) 氷蓄熱装置
CN114046624B (zh) 一种冷库用的库外安装型的空气冷却器
CN206683156U (zh) 新型制冷系统
CN205561146U (zh) 数据中心应急空调机组
RU169552U1 (ru) Холодильный агрегат
JPH05340616A (ja) 冷凍装置
US11248808B2 (en) Out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2002107028A (ja) 冷却設備用氷蓄熱システム
CN102338431A (zh) 可蓄冷的空调机
CN105222447B (zh) 制冷设备
CN212778125U (zh) 制冷设备
CN212006374U (zh) 制冷设备
CN113932319B (zh) 一体化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9160568U (zh) 一种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1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