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78125U - 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78125U
CN212778125U CN202020129669.1U CN202020129669U CN212778125U CN 212778125 U CN212778125 U CN 212778125U CN 202020129669 U CN202020129669 U CN 202020129669U CN 212778125 U CN212778125 U CN 212778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tion
partition
side plate
door body
evapo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2966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定远
裴玉哲
徐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2966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78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78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78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制冷设备。制冷设备包括第一门体,和设置于第一门体的制冷系统,其中,制冷系统包括:箱体,设置于第一门体;制冷回路元件,设置于箱体内,包括构成制冷回路的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隔板,设置于箱体内,将箱体内的空间分为制冷回路元件腔和物品贮存腔;加热元件,用于加热蒸发器。过第一门体及其内的制冷系统实现独立制冷功能,实现快速制冷的目的;通过加热元件对蒸发器的表面进行除霜,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发展,制冷设备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例如,现在带有门体自动制冷功能的制冷设备,制冷设备通过门体的自动制冷功能可以制冷或对一些珍品进行冷冻储藏。
目前的制冷设备中,为了实现制冷或快速冷冻,常在制冷设备上设置一个集成于门体内的非独立制冷系统,非独立制冷系统与制冷设备中的冷藏冷冻室共用一个压缩机,以此实现非独立制冷系统的制冷功能。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制冷设备的非独立制冷系统与制冷设备的冷藏冷冻室共用一个压缩机,因此,非独立制冷系统的制冷功能和冷藏冷冻室的制冷功能在同时运行的情况下,任一模块的单独制冷速度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以解决门体的制冷功能和冷藏冷冻室的制冷功能在同时运行情况下任一模块单独制冷速度下降的技术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设备包括:第一门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门体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制冷系统包括:箱体,设置于所述第一门体;制冷回路元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包括构成制冷回路的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隔板,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将所述箱体内的空间分为制冷回路元件腔和物品贮存腔;加热元件,用于加热所述蒸发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第一门体和设置于第一门体的制冷系统实现独立制冷功能,第一门体内的制冷系统独立于制冷设备中冷藏冷冻室的制冷系统;第一门体内的制冷系统能够自行制冷,克服了现有制冷设备中门体内制冷和冷藏冷冻室制冷在同时运行情况下任一模块单独制冷速度下降的问题,实现快速制冷的目的;通过加热元件对蒸发器的表面进行除霜,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制冷系统去除冷凝器和电控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冷凝器和第二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蒸发器和加热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隔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第一门体;101:顶边;102:侧边;103:第二进气口;104:第二出气口;20:箱体;2001:制冷回路元件腔;2002:物品贮存腔;201:第一侧板;202:第二侧板;203:第一进气口;204:第一出气口;205:第二门体;206:顶板;207:底板;30:蒸发器;301:第一翅片组;302:第一冷媒管;40:冷凝器;401:第二翅片组;402:第二冷媒管;50:压缩机;60:隔板;6001:容纳腔;601:高阶段;602:低阶段;603:隔离板;604:出水口;70:第一风扇;80:第二风扇;90:加热元件;100:接水盒;110:进水口;200:电控板;300:挡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文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被用来将一个元素与另一个元素区分开来,而不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元素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实际上第一元素也能够被称为第二元素,反之亦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结构、装置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结构、装置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本文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文中,“多个”或“多条”等可以理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两条或两条以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第一门体10,和设置于第一门体的制冷系统,其中,制冷系统包括:箱体20,设置于第一门体10;制冷回路元件,设置于箱体20内,包括构成制冷回路的蒸发器30、冷凝器40,压缩机50。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包括用于为制冷设备的冷冻室和冷藏室制冷的第一制冷回路和设置于门体上的第二制冷回路,即,定义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设置于第一门体上的制冷回路为第二制冷回路。其中的,第一制冷回路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蒸发器和第一冷凝器,为制冷设备的冷冻室和冷藏室制冷,第二制冷回路包括第二蒸发器、第二冷凝器和第二压缩机,为设置于第一门体的箱体的物品贮存腔制冷。前述的制冷回路元件中的蒸发器30可以为此处的第二蒸发器,冷凝器40可以为此处的第二冷凝器,压缩机50可以为此处的第二压缩机。
本公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通过第一门体和设置于第一门体的制冷系统为一套独立完整的制冷系统,能够实现独立制冷功能,独立于制冷设备中为冷藏室和冷冻室制冷的第一制冷回路;第一门体内的制冷系统能够自行制冷,克服了门体制冷和冷藏冷冻室制冷在同时运行的情况下任一模块单独制冷速度下降的问题,实现快速制冷的目的。其中,设置于第一门体的制冷系统可用于制冰等。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中将原有的一个压缩机制冷系统转变为两个独立式制冷系统,即第一门体10内的第二制冷回路和冷藏室及冷冻室的第一制冷回路,第一制冷回路和第二制冷回路均独立制冷,互不干涉,制冷设备任一制冷回路实现快速制冷的目的。
可选地,第二制冷回路中的第二压缩机的体积小于第一制冷回路中第一压缩机的体积,类似的,第二制冷回路中的第二蒸发器的体积小于第一制冷回路中的第一蒸发器的体积,第二制冷回路中的第二冷凝器的体积小于第一制冷回路中第一冷凝器的体积。第二制冷回路中的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的体积较小,减小了第二制冷回路的整体的体积,防止设置于第一门体上的制冷系统占据制冷设备内过多的空间,提升了制冷设备内空间的有效利用率。
可选地,第一门体10可以为制冷设备的冷冻室的门体,也可以为制冷设备的冷藏室门体。
可选地,如图5所示,箱体20嵌置并固接于第一门体10的内侧壁中;其中,第一门体10的内侧壁为第一门体10与制冷设备的冷藏室或冷冻室相对的表面。
可选地,箱体20贴合于第一门体10的内侧壁设置,箱体20与第一门体10相固接。
通过构成制冷回路的蒸发器30、冷凝器40和压缩机50完成制冷系统的制冷和散热功能,使得第一门体10内制冷系统独立完整,能够自行制冷。
可选地,如图6所示,箱体20内设置有隔板60,隔板60内设置有容纳腔6001,蒸发器30设置于容纳腔6001内。
隔板60作为载体,承载制冷系统的各个元件,同时通过隔板60对箱体20内的空间进行划分,有助于区分箱体20内不同空间的用途。
可选地,隔板60由金属、塑料或耐低温的材料制成。
可选地,隔板60与箱体20相固接,隔板60与箱体20通过螺钉或螺栓的方式直接相连,或隔板60与箱体20通过焊接的方式相固接;或隔板60与箱体20通过粘结的方式相固接。
可选地,隔板60与箱体20可拆卸连接,与隔板60相连的箱体20的侧壁上设置有滑道,隔板60的侧边滑动连接于箱体20侧壁的滑道内,隔板60可直接从箱体20侧壁的滑道内抽拉与箱体20分离。其中,隔板60的侧边为隔板60与箱体20相接触的表面。
部分或全部的隔板60内部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构成了容纳腔6001,蒸发器30嵌置于隔板60的容纳腔6001内。
可选地,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风扇70,设置于容纳腔6001内。
第一风扇70为离心风扇,第一风扇70嵌置于容纳腔6001内,第一风扇70的叶片推动空气以与第一风扇70的轴向垂直的方向流动,进气是沿第一风扇70的轴线方向,出气则垂直于轴线方向,通过第一风扇70一方面加快气流的流动,另一方面冷却通过第一风扇70的气流。
可选地,如图8所示,蒸发器30包括第一翅片组301,和穿设于第一翅片组301的第一冷媒管302,第一风扇70设置于第一翅片组301的侧部。
蒸发器30和第一风扇70均设置于容纳腔6001内,第一风扇70设置于第一翅片组301的侧部,第一风扇70的轴线与蒸发器30的第一翅片组301的相邻翅片之间的空隙方向相一致;即,第一风扇70设置于第一翅片组301中相邻翅片的空隙方向的端点处。
气流在第一风扇70的吸力作用下,沿着蒸发器30的第一翅片组301中相邻翅片之间的空隙流向第一风扇70,第一风扇70的叶片推动空气以与轴相垂直的方向流动,即进气是沿第一风扇70的轴线方向,出气则垂直于轴线方向,通过第一风扇70一方面加快气流的流动,另一方面可以冷却通过第一风扇70的气流。
第一风扇70的轴线方向即为第一风扇70的进气方向,进气方向与第一翅片组301的相邻翅片之间的空隙方向相一致,由此,一方面可以保证气流快速流经第一翅片组301,不受翅片的阻碍,另一方面气流流经第一翅片组301时,保证气流与第一翅片组301之间最大的流经面积,提高换热效果。
蒸发器30可以为包括第一翅片组301和穿设于第一翅片组的第一冷媒管302的管翅式换热器。
通过第一翅片组301和穿设于第一翅片组的第一冷媒管302实现蒸发器30的制冷目的,第一风扇70设置于第一翅片组301的侧部,通过第一风扇70工作,加快第一风扇70周边的气流流动速度,即加快第一翅片组301周围的气流流动速度和气流的冷却速度,实现快速制冷的目的。
可选地,箱体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201和第二侧板202,第一门体10、第一侧板201和第二侧板202均与隔板60连接,将箱体20内的空间分为制冷回路元件腔2001和物品贮存腔2002,箱体20内设置有第一进气口203和第一出气口204,连通物品贮存腔2002与容纳腔6001。
物品贮存腔2002可从箱体20与第一门体10相对的侧边进行开口,实现物品取放的目的;物品贮存腔2002也可从箱体20的第一侧板201或第二侧板202进行开口,实现物品取放的目的。
箱体20的第一侧板201与第二侧板202相平行,第一门体10、第一侧板201和隔板60两两垂直设置,第一门体10、第二侧板202和隔板60两两垂直设置。
第一侧板201、第一门体10及隔板60两两之间可固接也可拆卸连接,第一侧板201嵌置于第一门体10内或贴合固接于第一门体10的表面,以此实现与第一门体10相固定。
第二侧板202、第一门体10及隔板60两两之间可固接也可拆卸连接,第二侧板202嵌置于第一门体10内或贴合固接于第一门体10的表面,以此实现与第一门体10相固定。
隔板60嵌置于第一侧板201、第二侧板202或第一门体10内,实现固定的目的;或者隔板60贴合并固接于第一侧板201、第二侧板202或第一门体10的表面。
通过第一侧板201、第二侧板202和隔板60以及与第一门体10相互组合形成的独立的制冷回路元件腔2001和物品贮存腔2002,将制冷回路元件与物品分离,避免制冷回路元件腔2001内制冷回路元件受物品贮存腔2002的物品的挥发物质的侵蚀,避免物品贮存腔2002内的物品受制冷回路元件的污染,有助于延长制冷回路元件的使用寿命及物品贮存腔2002内物品的洁净度。
通过第一进气口203和第一出气口204连通物品贮存腔2002和容纳腔6001,将容纳腔6001内冷空气传递至物品贮存腔2002内,实现冷气流的流通,达到对物品贮存腔2002内的物品制冷的目的;其次,实现物品贮存腔2002和容纳腔6001之间的空气循环。
可选地,第一进气口203设置于箱体20的第一侧板201、第二侧板202或隔板60,第一进气口203与蒸发器30的第一翅片组301的相邻翅片之间的空隙相连通,经第一进气口203进入容纳腔6001的空气,流经蒸发器30的第一翅片组301后,通过第一风扇70,并由第一出气口204排出。
可选地,第一出气口204设置于第一侧板201、第二侧板202或隔板60,第一出气口204位于第一风扇70的出风风道上。
如图2和图6所示,第一进气口203设置于箱体20的第一侧板201,第一出气口204设置于箱体20的隔板60。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进气口203设置于箱体20的隔板60,第一出气口204设置于箱体20的第一侧板201。
物品贮存腔2002内的温度较高的空气在第一风扇70的吸取作用下,经第一进气口203进入容纳腔6001,在容纳腔6001内,与蒸发器30表面进行热量交换后,温度降低,低温空气经第一出气口204进入物品容纳腔6001,进而降低了物品容纳腔6001内的温度,实现对物品容纳腔6001内的物品的冷冻或冷藏效果。
可选地,物品贮存腔2002设置于制冷回路元件腔2001的下部。
制冷回路元件腔2001的制冷回路元件工作,产生冷气流,冷气流下沉,通过第一出气口204进入位于制冷回路元件腔2001的物品贮存腔2002内,对物品贮存腔2002内的物品进行制冷。物品贮存腔2002设置在制冷回路元件腔2001的下方,一方面便于冷气流受重力作用自然下沉即向下流动,减少冷气流的能量损耗;另一方面便于制冷回路元件腔2001内的制冷回路元件直接散热,避免热气流与冷气流交叉,降低制冷效果和增加耗能。
可选地,隔板60为台阶状,包括低阶段602和高阶段601,制冷回路元件腔2001包括:冷凝器舱,由隔板60的高阶段601与箱体20构成,冷凝器40设置于冷凝器舱内;压缩机舱,由隔板60的低阶段602与箱体20构成,压缩机50设置于压缩机舱内。
通过隔板60的台阶状结构一方面合理利用空间,面对制冷元件对于占用空间不同的要求,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利用箱体20内的空间,在满足制冷回路元件对空间的需求的情形下,尽可能的增大物品贮存腔2002的使用空间;另一方面,有助于清楚的划分冷凝器舱和压缩机舱,便于后续组装生产时的准确性。
冷凝器舱,用于冷凝器40的固定、安装。
如图1所示,冷凝器舱与容纳腔6001之间设置有隔离板603,隔离板603起到分隔蒸发器30和冷凝器40的作用。
压缩机舱,便于压缩机50的固定、安装。
隔板60的台阶状结构中的低阶段602与高阶段601之间形成直角连接,高阶段601与低阶段602之间为连接段,低阶段602和高阶段601的顶面均为水平面,连接段的竖直面为平面或弧形面。
可选地,连接段的竖直面为平面。
压缩机50设置于压缩机舱内,通过隔板60的连接段和箱体20的第一侧板201或第二侧板202对压缩机50实现对称方向的固定,防止压缩机50在第一门体10打开或关闭的过程中产生振动,发生位移,进而导致压缩机50与其他零部件之间的接口发生错位。
可选地,连接段的竖直面为弧形面。
压缩机50设置于压缩机舱内,通过隔板60的连接段和箱体20的第一侧板201或第二侧板202对压缩机50实现对称方向的固定,且通过连接段的弧形面增大与压缩机50的接触面积,增加压缩机50的固定范围,防止压缩机50在第一门体10打开或关闭的过程中产生振动,发生位移,进而导致压缩机50与其他零部件之间的接口发生错位。
制冷设备还包括电控板200,电控板200设置于冷凝器40一侧,电控板200设置于隔板60的高阶段601的顶面,电控板200远离冷凝器40主要的散热方向。
可选地,冷凝器40设置于隔板60的高阶段601的上部。
蒸发器30设置于隔板60高阶段601的容纳腔6001内,冷凝器40位于蒸发器30上方,蒸发器30与冷凝器40通过隔离板603分离,如图1所示。
可选地,如图7所示,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风扇80,设置于冷凝器40上部。
可选地,冷凝器40位于第二风扇80的进风侧。第二风扇80可以为离心风扇。
通过第二风扇80,加快冷凝器40周边的空气流动,达到加快散热的目的。
可选地,第一门体10设置有与冷凝器舱连通的第二进气口103和第二出气口104。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二进气口103设置于第一门体10的侧边102,第二出气口104设置于第一门体10的顶边101,通过侧边102进风、顶部出风,实现制冷设备的散热循环,避免同侧进出风形成的热短路,从而影响散热效果;进一步,在第一门体10关闭的情况下,第一门体10内的制冷系统仍旧可以照常工作。
空气在第二风扇80的吸力作用下,通过第二进气口103由外界经第一门体10进入冷凝器舱,与冷凝器40表面进行热量交换,温度升高,在第二风扇80的作用下经第二出气口104排出第一门体10。
物品贮存腔2002内的高温气体在第一风扇70的吸力作用下,通过第一进气口203进入容纳腔6001,经过蒸发器30后为冷气流,冷气流通过第一出气口204进入物品贮存腔2002对物品贮存腔2002内的物品进行制冷。
本公开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冷设备中蒸发器的空气流通的气流通道。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包括第一门体10,和设置于第一门体的制冷系统,其中,制冷系统包括:箱体20,设置于第一门体10;制冷回路元件,设置于箱体20内,包括构成制冷回路的蒸发器30、冷凝器40和压缩机50;隔板60,将箱体20内的空间分为制冷回路元件腔2001和物品贮存腔2002,且隔板60内设置有容纳腔6001,蒸发器30设置于容纳腔6001,其中,箱体20设置有第一进气口203和第一出气口204,连通物品贮存腔2002与容纳腔6001。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隔板60将箱体20内的空间分为制冷回路元件腔2001和物品贮存腔2002,箱体20通过设置第一进气口203和第二出气口104,连通物品贮存腔2002和容纳腔6001,实现蒸发器30与物品贮存腔2002之间气流的流通循环,达到物品贮存腔2002的制冷目的。
可选地,箱体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201和第二侧板202,其中,第一进气口203设置于第一侧板201或第二侧板202;第一出气口204设置于隔板60。
关于第一侧板201和第二侧板202的实施例,可参照上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一进气口203设置于第一侧板201或第二侧板202的下部。
第一进气口203设置于第一侧板201下部,第一进气口203位于第一侧板201的表面,该表面与物品贮存腔2002的空气直接接触;第一进气口203位于第一侧板201下部的方位即第一进气口203连通物品贮存腔2002腔内较下部分或底部的空气,这样可以实现物品贮存腔2002内的空气大循环,避免只有物品贮存腔2002中位于较上部分的空气与容纳腔6001内的空气进行流通。类似的,第一进气口203也可以设置于第二侧板202的下部。
第一进气口203与容纳腔6001之间的风道设置于第一侧板201,风道可以为开放式凹槽结构,凹槽的开口方向朝向物品贮存腔2002;通过开放式的风道,可以增大物品贮存腔2002内空气交换的面积,提高制冷速度;其次,避免第一进气口203被堵塞后,无法进行空气循环,影响制冷效果。
风道可以为内置于第一侧板201的管道式结构,风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进气口203和容纳腔6001相连通,清理制冷系统时,只需要清理第一进气口203;其次,第一侧板201与物品贮存腔2002相接触的表面平整,易打理。
第一进气口203与容纳腔6001之间的风道设置于第二侧板202的实施例,可参照第一进气口203与容纳腔6001之间的风道设置于第一侧板201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隔板60为台阶状,包括低阶段602和高阶段601,其中,容纳腔6001设置于隔板60的高阶段601内。
关于隔板60的台阶状结构及容纳腔6001的实施例,可参照上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一出气口204设置于隔板60的低阶段602的底部。
第一出气口204设置于隔板60的低阶段602的底部,隔板60的低阶段602的底部包括低阶段602的底面却不只限于底面,隔板60的低阶段602的底部还包括低阶段602的侧面的底部,只要实现第一出气口204能够与物品贮存腔2002相连通的目的即可。
可选地,第一侧板201与隔板60的高阶段601连接,第二侧板202与隔板60的低阶段602连接,其中,第一进气口203设置于第一侧板201。
第一侧板201与隔板60的高阶段601相垂直,第一侧板201与隔板60的高阶段601的连接处可以采用固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
第二侧板202与隔板60的低阶段602相垂直,第二侧板202与隔板60的低阶段602的连接处可以采用固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
可选地,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风扇70,设置于容纳腔6001内。
关于第一风扇70的实施例,可参照上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冷凝器40设置于隔板60上部。
关于冷凝器40的实施例,可参照上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风扇80,设置于冷凝器40上部。
关于第二风扇80的实施例,可参照上述,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一门体10设置有连通制冷回路元件腔2001的第二进气口103和第二出气口104。
关于第一进气口203和第二出气口104的实施例,可参照上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同时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冷设备中冷凝器的空气流通的气流通道。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包括第一门体10,和设置于第一门体的制冷系统,其中,制冷系统包括:箱体20,设置于第一门体10;制冷回路元件,设置于箱体20内,包括构成制冷回路的蒸发器30、冷凝器40和压缩机50;隔板60,设置于箱体20内,将箱体20内的空间分为制冷回路元件腔2001和物品贮存腔2002,其中,冷凝器40设置于制冷回路元件腔2001内,第一门体10设置有连通制冷回路元件腔2001的第二进气口103和第二出气口104。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隔板60将箱体20内的空间分为制冷回路元件腔2001和物品贮存腔2002,冷凝器40设置于制冷回路元件腔2001内,通过第一门体10设置有连通制冷回路元件腔2001的第二进气口103和第二出气口104,实现冷凝器40与外界空气之间的流通循环的,达到冷凝器40的散热目的。
可选地,箱体20包括:第二门体205;顶板206;底板207,底板207与顶板206相对设置;第一侧板201;第二侧板202,第二侧板202与第一侧板201相对设置;和密封板(图中未示出);密封板与隔板60、顶板206、第一侧板201和第二侧板202,构成制冷回路元件腔2001。
顶板206、第一侧板201和密封板两两垂直设置,顶板206、第二侧板202和密封板两两垂直设置,顶板20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201和第二侧板202相连接,顶板206与第一侧板201或第二侧板202之间可以固接也可拆卸连接,顶板206的另外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与第一门体10和密封板相连接,顶板206嵌置于第一门体10内或贴合固接于第一门体10的表面,以此实现与第一门体10相固定,顶板206与密封板之间可固接也可拆卸连接。
密封板与第一门体10相对设置,即密封板与第一门体10相互平行,密封板与第一侧板201相垂直,且密封板与第一侧板201可固接也可拆卸连接;密封板与第二侧板202相垂直,且密封板与第二侧板202可固接也可拆卸连接,密封板与隔板60相垂直,密封板与隔板60的侧边可固接也可拆卸连接。密封板竖直设置,其中,与密封板相连的顶板206和隔板60相对设置,与密封板相连的第一侧板201和第二侧板202相对设置。顶板206、第一侧板201、隔板60、第二侧板202和密封板构成制冷回路元件腔2001。
底板207、第一侧板201和第二门体205两两垂直设置,底板207、第二侧板202和第二门体205两两垂直设置,底板20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板201和第二侧板202相连,底板207与第一侧板201或第二侧板202之间可以固接也可拆卸连接,底板207嵌置于第一门体10内或贴合固接于第一门体10的表面,以此实现与第一门体10相固定。
第一侧板201、底板207、第二侧板202、第一侧板201及第一门体10构成物品贮存腔2002,第二门体205与第一门体10相对设置,第二门体205与物品贮存腔2002的相接触面的面积大于物品贮存腔2002与第二门体205相对的表面的面积,第二门体205与第一侧板201垂直设置,第二门体205与第二侧板202垂直设置,第二门体205与第一侧板201转动连接或第二门体205与第二侧板202转动连接。
可选地,物品贮存腔2002设置于制冷回路元件腔2001的下部。
关于物品贮存腔2002的位置的实施例,可参照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一门体10包括顶边101,和靠近门体转轴的侧边102,其中,第二进气口103设置于侧边102,第二出气口104设置于顶边101。
第一门体10的顶边101,即能够实现第二进气口103在此处直接与外界进行空气流通的目的。
如图3所示,第一进气口203延伸至箱体20的第一侧板201或第二侧板202。
如图3所示,第二出气口104延伸至箱体20的顶板206。
关于第二进气口103和第二出气口104的实施例,可参照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冷凝器40设置于隔板60顶部。
可选地,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风扇80,设置于冷凝器40上部。
可选地,第一门体10为制冷设备的上门体。
制冷设备的上门体的含义在于上门体为但不限于制冷设备最上面的门体,制冷设备的门体只要能够满足第一进气口203与外界空气进行空气流通目的的门体均可称为制冷设备的上门体。
可选地,隔板60内设置有容纳腔6001,蒸发器30设置于容纳腔6001内。
关于蒸发器30和容纳腔6001的实施例,可参照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风扇70,设置于容纳腔6001内。
关于第一风扇70的实施例,可参照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箱体20内设置有第一进气口203和第一出气口204,连通物品贮存腔2002与容纳腔6001。
本公开实施例同时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冷设备中蒸发器的除霜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包括第一门体10,和设置于第一门体10的制冷系统,其中,制冷系统包括:箱体20,设置于第一门体10;制冷回路元件,设置于箱体20内,包括构成制冷回路的蒸发器30、冷凝器40和压缩机50;隔板60,设置于箱体20内,将箱体20内的空间分为制冷回路元件腔2001和物品贮存腔2002;加热元件90,用于加热蒸发器30。
蒸发器30长时间低温工作,表面会结霜,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加热元件90对蒸发器30进行加热,使其表面凝结的霜层融化,达到除霜的目的。
可选地,加热元件90设置于蒸发器30表面。
霜层凝结于蒸发器30的表面,加热元件90设置于蒸发器30的表面,使得加热元件90可直接作用于融霜,减少热量的损耗。
可选地,加热元件90为电加热管。
可选地,隔板60内设置有容纳腔6001,蒸发器30和加热元件90设置于容纳腔6001内。
加热元件90设置于容纳腔6001内的描述有两种释义:一种是加热元件90与容纳腔6001相连,此处相连包括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第二种是加热元件90只是位于容纳腔6001内。
可选地,制冷回路元件还包括:接水盒100,设置于箱体20内,且设置有进水口110,隔板60设置有出水口604,与进水口110连通。
加热元件90对蒸发器30加热除霜,霜层融化成水,通过隔板60的出水口604流至接水盒100,接水盒100与冷凝器40的冷媒管相连,通过冷媒管对接水盒100内的融化水进行蒸发处理,蒸发产生的水蒸气向上运动,排出箱体20,免除了人工处理。
可选地,制冷回路元件还包括:挡水板300,设置于隔板60上。
挡水板300设置于隔板60的第一进气口203或第一出气口204的边缘处。蒸发器30的霜层融化成水后,在容纳腔6001内流淌,通过挡水板300防止水流通过第一进气口203或第一出气口204进入物品贮存腔2002。
可选地,隔板60为台阶状,包括低阶段602和内部设置有容纳腔6001的高阶段601,其中,接水盒100设置于低阶段602。
蒸发器30设置于高阶段601的容纳腔6001内,蒸发器30通过加热元件90工作,融化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滴在容纳腔6001内,低阶段602顶面的高度低于高阶段601底面的高度,出水口604设置于隔板60,接水盒100设置于低阶段602,有助于容纳腔6001内的水通过出水口604排入接水盒100。
接水盒100设置于低阶段602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与低阶段602直接相连,接水盒100可与低阶段602通过零部件间接相连。
可选地,箱体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201和第二侧板202,其中,隔板60的高阶段601与第一侧板201连接,隔板60的低阶段602与第二侧板202连接,隔板60的高阶段601的底部从第一侧板201向第二侧板202倾斜。
蒸发器30通过加热元件90工作,融化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滴在容纳腔6001内,并通过出水口604排入接水盒100;隔板60的高阶段601的底部即容纳腔6001的底面倾斜形成最低点,容纳腔6001的底面由第一侧板201向第二侧板202倾斜,出水口604设置于容纳腔6001的最低点,有助于出水口604收集排水。
可选地,冷凝器40包括第二翅片组401,和穿设于第二翅片组401的第二冷媒管402,其中,第二冷媒管402包括设置于接水盒100内的延伸管段。
加热元件90对蒸发器30加热除霜,霜层融化成水,通过隔板60的出水口604流至接水盒100,第二冷媒管402部分延伸至接水盒100内,通过第二冷媒管402对接水盒100内的融化的水进行蒸发处理,蒸发产生的水蒸气向上运动,经第二出气口104排出箱体20,免除了人工处理。
可选地,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一风扇70,设置于容纳腔6001内。
可选地,制冷设备还包括:第二风扇80,设置于冷凝器40上部。
可选地,箱体20内设置有第一进气口203和第一出气口204,连通物品贮存腔2002与容纳腔6001。
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门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一门体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制冷系统包括:
箱体,设置于所述第一门体;
制冷回路元件,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包括构成制冷回路的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
隔板,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将所述箱体内的空间分为制冷回路元件腔和物品贮存腔;
加热元件,用于加热所述蒸发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蒸发器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内设置有容纳腔,
所述蒸发器和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水盒,设置于箱体内,且设置有进水口,
所述隔板设置有出水口,与所述进水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为台阶状,包括低阶段和内部设置有容纳腔的高阶段,
其中,所述接水盒设置于所述低阶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其中,所述隔板的高阶段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隔板的低阶段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隔板的高阶段的底部从所述第一侧板向所述第二侧板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凝器包括第二翅片组,和穿设于所述第二翅片组的第二冷媒管,
其中,所述第二冷媒管包括设置于所述接水盒内的延伸管段。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风扇,设置于所述冷凝器上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物品贮存腔与容纳腔。
CN202020129669.1U 2020-01-19 2020-01-19 制冷设备 Active CN212778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9669.1U CN212778125U (zh) 2020-01-19 2020-01-19 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29669.1U CN212778125U (zh) 2020-01-19 2020-01-19 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78125U true CN212778125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25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29669.1U Active CN212778125U (zh) 2020-01-19 2020-01-19 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781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97882B1 (ko) 스위치 캐비닛의 실내에 배치된 부품들을 위한 냉각 장치
US20140318168A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N109539388A (zh) 一种双循环式顶置热管微模块
CN204594038U (zh) 一种风冷冰箱的集中制冷模块
CN212778125U (zh) 制冷设备
CN212006374U (zh) 制冷设备
CN212431444U (zh) 制冷设备
CN114046624B (zh) 一种冷库用的库外安装型的空气冷却器
CN113137801A (zh) 制冷设备
CN114659322B (zh) 风冷冰箱
RU169552U1 (ru) Холодильный агрегат
JP2008002733A (ja) 冷蔵庫
WO2021258819A1 (zh) 冰箱
JP2008002730A (ja) 冷蔵庫
CN217979432U (zh) 一种应用于风冷冷柜的制冷系统
CN213578197U (zh) 制冷制热装置
WO2023123937A1 (zh) 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
WO2023123936A1 (zh) 风道组件及制冷设备
CN220669894U (zh) 冰箱
WO2023123939A1 (zh) 制冷设备
CN114963639B (zh) 集成式储能箱体制冷设备
CN113654293B (zh) 一种超低温组合式装配冷库制冷系统
CN215892721U (zh) 用于空调器的回风栅组件、空调器
CN218955231U (zh) 无泵满液式空气冷却器
CN219389904U (zh) 具有除霜功能的空调制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