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27216U - 齿轮机械 - Google Patents

齿轮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627216U
CN203627216U CN201320502958.1U CN201320502958U CN203627216U CN 203627216 U CN203627216 U CN 203627216U CN 201320502958 U CN201320502958 U CN 201320502958U CN 203627216 U CN203627216 U CN 2036272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sleeve
gear mechanism
housing parts
gear
mechanism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029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R·皮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kerle Industrie Elektronik GmbH
Original Assignee
Eckerle Industrie Elektronik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kerle Industrie Elektronik GmbH filed Critical Eckerle Industrie Elektronik Gmb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6272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62721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1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 F04C2/101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of internal-axis type with the outer member having more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e.g. rollers, than the inner member with a crescent-shaped filler element, located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intermeshing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00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Rotary-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of intermeshing-engagement type, i.e. with engag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similar to that of toothed gearing
    • F04C2/082Details specially related to intermeshing engagement type machines or pumps
    • F04C2/086Cart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50Bearings
    • F04C2240/56Bearing bushings or detail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齿轮机械,它构成为泵或马达,并且该齿轮机械包含由多个壳体部件(12.1、12.2、12.3、12.4、12.5)构成的壳体(11),在该壳体中设置有小齿轮(31),该小齿轮抗扭地与轴(28.1)相连,该轴借助支承部段(30.1、30.2)在小齿轮(31)的侧面围绕在轴向(17)延伸的旋转轴线(38)可旋转地支承在至少一个装入壳体(11)的壳体部件(12.1、12.2)的、沿着纵轴线(26.3、26.4)延伸的轴承孔(26.1、26.2)中的、构成为轴套(27.1、27.2)的滑动轴承中。轴套(27.1、27.2)与壳体部件(12.1、12.2、12.6、12.7)形锁合地这样连接,使得所述轴套在平行于轴承孔(26.1、26.2)的纵轴线(26.3、26.4)的方向上进行固定,以防止相对于壳体部件(12.1、12.2)的轴向移动。

Description

齿轮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优选液压的齿轮机械,该齿轮机械可作为泵或马达构成或运行。该齿轮机械包含由多个壳体部件构成的壳体。在该壳体中设置有小齿轮,该小齿轮抗扭地、优选一体地与轴,优选小齿轮轴相连。该轴借助至少一个支承部段在小齿轮的侧面围绕在轴向延伸的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承在至少一个构成为轴套的滑动轴承中。该轴优选借助各支承部段在小齿轮的两侧支承在分别构成为轴套的滑动轴承中。这个或每个滑动轴承装入,优选压入壳体的各壳体部件中的一个壳体部件的沿着纵轴线,尤其是中间轴线延伸的轴承孔中。 
背景技术
齿轮机械(泵和马达)的轴如今通常支承在轴套中,该轴套装入,优选压入轴承体(优选壳体部件)的孔中。轴承的固定迄今为止只是摩擦接合地通过预紧力来实现,该预紧力通过轴套外径的过盈来确定。在已知的实施例中,轴套与盖板部件的端部齐平地压入,亦或以在小齿轮或齿轮方向上的超出部分来压入,以便固定可能存在的轴向补偿体。该补偿体可构成为密封板或密封片,尤其构成为轴向密封板或轴向密封片,和/或构成为轴向压板或轴向压片。 
这种齿轮机械越来越多地用于较高的压力、调节转速的驱动器和宽广的温度范围。在不利的条件下压入的轴套可能出现轴向移动,这可能导致齿轮机械的损坏,直至完全失效。如果轴套为避免边缘挤压或为了固定轴向补偿板在小齿轮或齿轮区域中具有一定的超出部分,则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轴承轴向移动。 
具有前述特征的齿轮机械例如由DE43 22 584A1或EP0 549 929A1以内齿轮机械的形式已知。在该齿轮机械中可能会出现上述的缺点。通过 各轴套与容纳各轴套的壳体部件之间的材料接合的连接(例如通过轴套的粘贴)可实现针对轴承移动的某种补救措施。但是不能因此实现足够的可靠性,来抵抗轴套的轴向松脱和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述类型的齿轮机械,其中,可通过简单且有效的措施可靠地防止该至少一个轴套在至少一个轴向上轴向地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齿轮机械,它构成为泵或马达,并且该齿轮机械包含由多个壳体部件构成的壳体,在该壳体中设置有小齿轮,该小齿轮抗扭地与轴相连,该轴借助至少一个支承部段在所述小齿轮的侧面围绕在轴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承在至少一个装入到所述壳体的壳体部件之中的壳体部件的沿着纵轴线延伸的轴承孔中的、构成为轴套的滑动轴承中,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与所述壳体部件形锁合地这样连接,使得所述轴套至少在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轴承孔的纵轴线进行固定,以防止相对于所述壳体部件轴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轴套与所述壳体部件形锁合地这样连接,使得所述轴套平行于所述轴承孔的纵轴线在朝向所述小齿轮的方向固定,以防止相对所述壳体部件轴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轴套与所述壳体部件形锁合地这样连接,使得所述轴套既在第一方向上平行于所述轴承孔的纵轴线固定,也在与第一方向反向的第二方向上固定,以防止相对所述壳体部件轴向移动。 
优选地,在第一径向看,所述轴套设置或构造有突起,所述突起单体或多体地与所述轴套相连,并且在第一径向看,所述突起伸进容纳所述轴套的壳体部件的凹口中,其中,在轴向看,该凹口在第一轴向由所述壳体部件的第一壁部件限定,并且其中,在第一径向看,所述轴套的突起从后面接合在所述壳体部件的第一壁部件。 
优选地,所述壳体部件的第一壁部件具有带内径的轴承孔,并且所述轴套的突起具有外径,该外径大于所述壳体部件的第一壁部件的轴承孔的 内径。 
优选地,所述凹口是自由车削件。 
优选地,所述凹口是凹槽。 
优选地,在第一轴向看,所述凹槽由第一壁部件限定边界,并在与第一轴向反向的第二轴向看,由所述壳体部件的第二壁部件限定边界,该第二壁部件在与第一径向反向的第二径向看从后面接合在所述轴套的突起上。 
优选地,该凹槽是车槽。 
优选地,该突起设置在所述轴套的轴侧端部上。 
优选地,所述轴套具有壁厚,该轴套要么借助其突起以轴向超出部分伸入所述凹口中,该超出部分是所述轴套的壁厚的1倍至2倍或1倍至1.5倍,该轴套要么在轴向看借助其突起以轴向超出部分突出于限定所述凹口的第一壁部件,该超出部分是所述轴套的壁厚的1倍至2倍或1.5倍。 
优选地,所述突起借助所述轴套的壁部件来限定,该壁部件与所述轴套的纵轴线围成锐角。 
优选地,所述突起是轴套的弯曲部或扩展部或膨胀部的组成部分,或者所述突起是所述轴套的弯曲部或扩展部或膨胀部。 
优选地,该弯曲部或扩展部或膨胀部与所述轴套的纵轴线围成锐角。 
优选地,所述锐角为5度至15度。 
优选地,所述轴套在所述突起的区域中构成为圆锥形。 
优选地,所述突起围绕所述轴套的纵轴线以小于360度的圆周角延伸。 
优选地,所述突起是局部突起。 
优选地,所述突起围绕所述轴套的纵轴线以360度的圆周角连续地延伸。 
优选地,所述轴套关于其纵轴线旋转对称地构造。 
优选地,所述轴在其两个轴端部中的一个轴端部上容纳在盲孔中,在轴向看,该盲孔由孔底部限定。 
优选地,该孔底部在轴向限定所述凹口。 
优选地,在所述轴的支承部段和所述轴套之间设置有轴承间隙,该轴 承间隙能实现轴的流体静力学和/或流体动力学地支承,能给或已给该轴承间隙供应压力介质,使得在所述齿轮机械运行时该轴借助其支承部段流体静力学地和/或流体动力学地可支承或支承在所述轴套中。 
优选地,所述齿轮机械构成为具有内啮合的内齿轮的内齿轮机械,该内齿轮设置在所述壳体中并且与外啮合的小齿轮在齿啮合区域中啮合。 
上述目的极其简单地通过本实用新型,尤其通过以下方式得以实现,即,轴套与壳体部件形锁合地这样连接,使得轴套至少在第一方向上平行于轴承孔的纵轴线或平行于轴的旋转轴线进行固定,以防止相对于壳体部件的轴向移动。 
轴套优选可由带钢通过所谓的“滚压”制成。该轴套可具有所谓的对接缝。该对接缝可与轴套的轴向轴线平行地延伸。该轴套可具有单层或多层(优选三层)的结构。这三层结构可优选由优选软的钢套构成或由优选软的钢脊(Strahlrücken)构成,其具有涂敷(优选烧结)在它上面的铜层和优选由塑料构成的滑动层。 
按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可规定,轴套与壳体部件形锁合地这样连接,即,轴套平行于轴承孔的纵轴线或平行于轴的旋转轴线在小齿轮的方向上进行固定,以防止相对于壳体部件的轴向移动。 
按一种尤其优选的实施例可规定,轴套与壳体部件形锁合地这样连接,即,轴套既在第一方向上,也在与第一方向反向的第二方向上进行固定,以防止相对于壳体部件的移动。以这种方式,可在相反的方向上在轴向上实现轴套的轴向固定。换言之,可因此实现“双重的”轴向固定。 
按照一种有利的构造方案可规定,轴套设置或构造有在第一径向上延伸的突起,它单体或多体地与轴套相连,并且它在第一径向上看伸进壳体部件的凹口中,尤其伸进容纳着轴套的壳体部件的凹口中,其中该凹口在轴向上看在第一轴向上由壳体部件的第一壁部件限定,并且其中轴套的突起在第一径向上看从后面接合在壳体部件的第一壁部件上。 
按照一种扩展设计可规定,壳体部件的第一壁部件具有带内径的轴承孔,并且轴套的突起具有外径,该外径大于壳体部件的第一壁部件的轴承孔的内径。 
在有利的构造方案中可规定,凹口指自由车削件。 
按照一种有利的扩展设计可规定,凹口是凹槽。 
在此可规定,凹槽在第一轴向上看由第一壁部件限定,并在与第一轴向反向的第二轴向上看由优选壳体部件的第二壁部件限定,其在与第一径向反向的第二径向上看从后面接合在轴套的突起上。 
适宜地,该凹槽可指车槽。 
按优选的实施方案可规定,该突起设置在轴套的轴侧端部的区域中或轴套的轴侧端部上。 
按尤其优选的改进方案可规定,轴套具有壁厚,并且借助其突起以超出部分伸入凹口中,该超出部分是轴套的壁厚的1倍至2倍或1倍至1.5倍,尤其是约1.5倍,和/或轴套借助其突起在轴向上看以轴向超出部分突出于限定凹口的第一壁部件,该超出部分是轴套的壁厚的1倍至2倍或1倍至1.5倍,尤其是约1.5倍。 
按照一种尤其有利的构造方案可规定,该突起是轴套的弯曲部或扩展部或膨胀部的组成部分,或该突起指轴套的弯曲部或扩展部或膨胀部。 
按改进方案可规定,该突起借助轴套的壁部件来限定,其与轴套的纵轴线围成锐角,或该弯曲部或扩展部或膨胀部与轴套的纵轴线围成锐角。该角度可优选是约5度至约15度,尤其约为10度。 
轴套可在突起的区域中构成为圆锥形。 
按优选的构造方案可规定,该突起围绕轴套的纵轴线以圆周角延伸。该圆周角可小于360度。 
该突起可指局部突起。 
按优选的实施方案可规定,该突起围绕轴套的纵轴线以360度的圆周角连续地延伸。 
尤其有利的是,轴套关于其纵轴线旋转对称地构造。 
按优选的实施方案可规定,轴在其两个轴端部中的一个轴端部上容纳在盲孔中,该盲孔在轴向看由孔底部限定。 
该孔底部优选可在轴向的方向或轴向上限定凹口,尤其是凹槽。 
按照一种尤其优选的构造方案可规定,在轴的支承部段和轴套之间或 在轴的各支承部段和轴套之间设置轴承间隙,该轴承间隙可实现轴的流体动力学地支承,可给或已给该轴承间隙供应压力介质,因此在齿轮机械运行时该轴借助其支承部段流体静力学地和/或流体动力学地可支承或已支承在轴套中。该压力介质可指压力介质,尤其是液压流体,优选是液压油或油。 
按照一种尤其优选的实施例可规定,齿轮机械构成为优选具有轴向和径向压力补偿的内齿轮机械(尤其是内齿轮泵)。该内齿轮泵可设置内啮合的内齿轮,该内齿轮设置在壳体中并且与外啮合的小齿轮在齿啮合区域中啮合,其中内啮合的内齿轮在内齿轮机械运行时随同外啮合的小齿轮一起运转。 
按一种有利的实施方案可规定,内啮合的内齿轮相对外啮合的小齿轮偏心地支承着。 
内齿轮机械的壳体优选可限定具有低压区域、压力形成区域和高压区域的腔。如果该内齿轮机械指内齿轮泵,则该腔指内齿轮腔的泵腔。 
在该腔的高压区域中,在齿轮的轴向侧面和壳体的壳体部件之间可设置至少一个在小齿轮和内齿轮的轴线方向上可移动的、优选构成为板或盘的补偿体(尤其是轴向密封体和/或轴向挤压体),它通过在其背向这些齿轮的侧面上可构成或已构成的、优选具有至少一个或构成为至少一个凹口的压力场直接或间接地用压力(尤其是高压)可加载或已加载,因此补偿体(优选轴向密封体或轴向压板)可挤压或已挤压在齿轮的侧面上。 
位于壳体部件和补偿体之间的间隙可从压力场出发。可设置用来密封该间隙、环绕着该压力场的密封件。该密封件可在其面向间隙的侧面上通过环绕的、优选容纳在凹口中的支撑环进行支撑。该支撑环可设置有支撑接块,该支撑接块在轴向上延伸且朝内,即在朝压力场的中心方向上从后面接合在密封件上以及在朝压力场的中心方向上形锁合地支撑着。该支撑接块可只包围着压力场的一部分,而通过支撑环限定的压力场的另一部分可构造得无支撑接块。该支撑环可通过至少一个横向连接接块划分为至少两个环部件。在所述环部件中,至少一个环部件设置有支撑接块,这些环部件中的另一个环部件可无支撑接块(即没有支撑接块)构成。通过这些措施 可提供内齿轮机械,其中压力场以及将补偿体和壳体部件之间的间隙密封起来并且限定压力场的部件可简单且成本低廉地制成,并且由于垂直动力学的流动过程尤其在内齿轮机械首次投入运行时可避免密封件的损坏和完全脱落,并且还可使支撑环有利地贴靠在容纳它的凹口的内圆周上。 
在外啮合的小齿轮和内啮合的内齿轮之间可设置镰刀状的自由腔。在该自由腔中可设置优选多体的(尤其双体的)且优选贴靠在小齿轮齿部和内齿轮齿部上的填充块。 
该填充块可支撑在至少一个填充块销钉或填充块螺钉上,其在自由腔中延伸且固定(尤其可旋转地支承)在壳体的至少一个壳体部件上。 
该轴承间隙可构成轴向地沿着滑动轴承延伸的润滑流体通道。该润滑流体通道可在其端部中的一个端部上与所述腔(尤其是低压区域或该腔的压力形成区域)在压力介质方面相连。备选或附加的是,该润滑流体通道可在其端部的优选另一个端部上与轴密封空间(轴密封环形空间)在压力介质方面相连。该轴密封空间可由设置在壳体部件中的、优选构成旋转轴密封环(尤其是径向轴密封件)的轴密封件限定。该轴密封件可紧密地贴靠在轴和壳体部件上,或使轴和壳体部件相互密封。 
该压力介质可由所述腔通过润滑流体通道流入轴密封空间中,或从所述腔通过润滑流体通道流入轴密封空间中,以便润滑轴或滑动轴承。 
按非常简单且成本低廉的构造方案可规定,通过或借助各轴承间隙构成的润滑流体通道设置有或构成为节流通道,并且轴密封空间只通过各自的节流通道与压力介质(尤其是液压流体)加载,并且流出通道一直通到轴密封空间中,压力介质(尤其是液压流体)压力较小地或基本上无压力地通过该流出通道从轴密封空间中可流出或流出。 
润滑流体通道优选可在滑动轴承面向小齿轮的端部上一直通到一个空间(优选环形空间)中,该空间与所述腔(尤其是低压区域或该腔的压力形成区域)在压力介质方面相连。 
此外,通过或借助轴承间隙构成的润滑流体通道可以是壳体中唯一的压力介质通道(尤其液压介质通道),它一直通到轴密封空间中,压力介质或液压介质通过它从所述腔流入轴密封空间中,或在内齿轮泵运行时流入轴 密封空间中。 
尤其优选的是,流出或泄露通道可与机器系统或泵系统中的低压(尤其是最低压力)的位置在压力介质方面相连,该压力在内齿轮机械运行时小于所述腔的低压区域中的压力介质的压力。 
该流出或泄露通道或额外的接口可借助管道或软管与低压或最低压力的位置相连,优选与用于压力介质的收集容器相连,即例如与油收集容器相连。 
在该结构中,只通过小齿轮轴承或支承着用于小齿轮的轴的滑动轴承来实现节流。在特定的应用情况下可考虑该解决方案。当然,在此由于一定的进口效应(Einlaufeffekt)或小齿轮轴承或滑动轴承的磨损可能会有泄露流增大的危险,从而泄露率可能具有不允许的高值。这还可能导致轴密封件的不期望的负载,因此它们只有相对较短的使用寿命。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按备选的解决方案可规定,在壳体的壳体部件中和/或在补偿体中设置至少一个单独的节流通道,它具有与所述腔在压力介质方面相连的节流通道入口和与轴密封空间在压力介质方面相连的节流通道出口,其中轴密封空间只通过这个或各节流通道借助压力介质加载,并且泄露通道或流出通道一直通到轴密封空间中,压力介质通过该泄露通道或流出通道压力较小地或基本无压力地从轴密封空间中可流出或流出。 
润滑流体通道在此优选也可在滑动轴承的面向小齿轮的端部上一直通到一空间(优选环形空间)中,该空间与所述腔(尤其是低压区域或该腔的压力形成区域)在压力介质方面相连。此外,这个或各节流通道可具有与所述腔(优选低压区域或该腔的压力形成区域)在压力介质方面相连的节流通道入口,并具有与轴密封空间在压力介质方面相连的节流通道出口,其中该节流通道出口要么通到该空间中,因此压力介质可从所述腔穿透节流通道和所述空间流入润滑流体通道中,或在内齿轮机械运行时流动,优选其中轴承润滑流体通道(其通过轴承间隙构成或设置有轴承间隙)或者各自的润滑流体通道(其通过轴承间隙构成或设置有轴承间隙)、唯一的压力介质通道位于壳体中,该壳体一直通到轴密封空间中,压力介质通过它可从所述腔流入轴密封空间中或在内齿轮机械运行时流动。 
备选地可规定,节流通道出口一直通到轴密封空间中,因此压力介质可从所述腔经由该空间以及润滑流体通道(其通过轴承间隙构成或设置有轴承间隙)流入到节流通道中,或在内齿轮机械运行时流动,优选其中节流通道或各节流通道、唯一的压力通道(尤其压力介质通道)位于壳体中,该壳体一直通到轴密封空间中,压力介质可通过它从所述腔流入轴密封空间中,或在内齿轮机械运行时流动。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实现,即使在机器的输入侧或吸入侧上的压力介质的压力较高或升高时,给轴密封件加载的压力也可降低,或者在机器运行时降低,因此可应用普通的、廉价的轴密封件,其中在结构简单、健壮和成本低廉的情况下,还同时能实现滑动轴承或轴的充分润滑。 
在壳体部件和/或轴承部件(其与内齿轮的径向指向外部的圆周面或外罩面相对而置)中可设置多个朝内齿轮敞开或通过密封接块限定、优选轴向间隔开来的压力袋状物,用来液体静力学地支承优选构成为单体和/或整体的内齿轮。在此核心地指,唯一的中空物理学通过应用多个压力袋状物液压静力学地多重支承。通过这些措施,在结构简单且成本低廉的情况下,并在输送总量较高的情况下,并在长时间无磨损且无干扰的运行情况下,可实现输送介质的高压。 
按一种尤其有利的构造方案或按备选的方案理念可规定,内齿轮和/或环绕地支承着内齿轮壳体部件和/或轴承部件在其圆周面或外罩面或在其彼此相对而置的圆周面或外罩面上在轴向上构成为凸起倒圆的。内齿轮和/或支承它的壳体部件可优选构成为球形的。在此应用了下述知识,即在压力区域中并在轴向上看沿着内齿轮和相对而置的壳体部件会出现不均匀的压力或力分布,其具有力或压力最大值以及分别朝内齿轮的轴侧下降的力或压力。结果是,顶弯了内齿轮和支承该内齿轮的壳体部件。通过上述看起来相对简单的措施,可同样在内齿轮和支承它的壳体部件之间实现均匀的或还更均匀的力引导。因此可传输更高的压力,而不会引起更高的磨损或内齿轮机械的完全失效。 
小齿轮可以围绕着在轴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承着。内齿轮可在圆周方向上围绕着在轴向上延伸的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承着。内齿轮 可具有多个齿部,它们在圆周方向上看限定了内齿轮的齿槽。该内齿轮可具有多个分别在横向方向上横向于轴向延伸的缺口,它们分别一直通到内齿轮的各齿槽的一个齿槽中,并且它们分别朝内齿轮的外圆周面敞开。这些缺口中的多个缺口可在第一圆周列中并在圆周方向上看相互以圆周角设置。此外,这些缺口中的多个其它缺口可在第二圆周列中并在圆周方向上看相互以圆周角设置。第二圆周列的缺口可相对于第一圆周列的缺口在轴向上优选以相同大小的轴向间距偏置,和/或第一圆周列要相对于第二圆周列在轴向上偏置。第一圆周列的缺口可设置在想像中的共同的第一平面中,并且第二圆周列的缺口可设置在想像中的共同的第二平面中。相应地,第一平面和第一圆周列相对于第二平面和第二圆周列在轴向上以特定的轴向间距相互偏置。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可相互平行地垂直于内齿轮的旋转轴线进行延伸。第一圆周列的缺口和第二圆周列的缺口可设置得朝想像的对称面对称,该对称面设置得垂直于内齿轮的旋转轴线。所有缺口优选构造得相同。但应理解,也可设置不同造型的缺口。 
还应理解,按备选的实施方案,第二圆周列的各缺口中的每个缺口可相对于第一圆周列的各缺口的在轴向上看直接相邻设置的缺口在圆周方向上偏置。 
简单说来,即指,第二圆周列的缺口相对于第一圆周列的缺口在圆周方向上偏置。因此,可将缺口的数量降至最低。以这种方式可明显降低制造成本,并且不会相应地改变效率和/或使用寿命和/或机器噪音。在构造尺寸相同时,可使孔的数量降低或降至最低,而不会相应地改变效率和/或使用寿命和/或机器噪音。 
如果在该实施方案中设置奇数个的内齿轮-齿部,并相应地设置相同大小的奇数个的内齿轮-齿槽,则也可设置奇数个UA的缺口,例如19个缺口。但应理解,也可考虑其它奇数个的内齿轮-齿部和内齿轮-齿槽。在缺口的奇数个为UA时,则可在第一圆周列中在想像中的共同的第一平面中设置第一数量AU1=(UA-1)/2,即例如9个缺口。从缺口的所述奇数个UA中,可在第二圆周列中在想像中的共同的第二平面中设置第二数量AU2=(UA-1)2,即同样例如9个缺口,该第二平面相对于第一平面以特定 的间距在轴向上轴向地偏置。该第二平面优选平行于第一平面以及垂直于内齿轮的旋转轴线进行延伸。从缺口的数量UA中,在两个圆周列中设置数量为A=UA-1的缺口;例如在缺口为19个时则为18个缺口。奇数个的缺口中的唯一缺口可在轴向上看设置在内齿轮的内齿轮区域的中心,该内齿轮区域设置在第一圆周列的各缺口中的第一缺口和第二圆周列的各缺口中的第二缺口之间。其中所述的第一缺口以及所述的第二缺口可设置得直接邻接所述的唯一缺口。换句话表达,所述的唯一缺口在轴向上看第一圆周列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圆周列的第二平面之间的中心。在这种内齿轮中,除了第一圆周列的两个缺口以外(其中有所述的第一缺口),第一圆周列的所有缺口都以相同大小的第一圆周角朝该第一圆周列的在圆周方向上看分别直接邻接的缺口进行设置。此外,除了第二圆周列的两个缺口以外(其中有所述的第二缺口),第二圆周列的所有缺口都以相同大小的第二圆周角朝该第二圆周列的在圆周方向上看分别直接邻接的缺口进行设置。在此,第一圆周角和第二圆周角是大小相同的。 
如果在所述实施方案设置偶数个的内齿轮-齿部,并相应地设置相同大小的偶数个的内齿轮-齿槽,则也可设置偶数个的缺口,例如18个缺口,并相应地设置内齿轮的18个齿槽和18个齿部。但应理解,也可考虑其它偶数个的内齿轮-齿部、内齿轮-齿槽以及缺口。如果在该实施方案中总共规定缺口数量为偶数GA时,则第一数量AG1=GA/2个缺口(即所述18个缺口中的9个缺口)在第一圆周列中设置在想像中的共同的第一平面中,并且第二数量AG2=GA/2个缺口(即相同数量的其它缺口,例如9个缺口)在第二圆周列中设置在想像中的共同的第二平面中。第二平面可优选平行于第一平面并且垂直于该中空轴的旋转轴线进行延伸,并且可相对第一平面以特定的轴向间距在轴向上偏置。除了这些缺口以外,未设置其它这种或相应的径向缺口。在具有偶数个AG个齿槽的内齿轮的这种构造形式中,第一圆周列的所有缺口优选可朝第一圆周列的分别在圆周方向上看直接邻接的缺口以相同大小的圆周角进行设置,并且第二圆周列的所有缺口也可朝第二圆周列的分别在圆周方向上看直接邻接的缺口以相同大小的圆周角进行设置,其中第一圆周角和第二圆周角是相同大小的。相应地,内齿轮中 的所有缺口在圆周方向上看与分别直接邻接的缺口以相同的圆周角相互在圆周方向上偏置。第二圆周列的每个缺口可相对于第一圆周列的各缺口中的每个在轴向上看直接邻接的缺口在圆周方向上偏置。在此,第二圆周列的所有缺口可相对于第一圆周列的在轴向上看直接邻接的缺口以圆周角在圆周方向上偏置,该圆周角是各圆周列的分别两个在圆周方向上直接邻接的缺口之间的圆周角的一半。 
优选构成为小齿轮轴的轴优选可以支承在两个轴套中。该轴套可分别压入壳体部件(尤其是盖板)中。该壳体部件或盖板可具有自由切削件。轴套以一定的超出部分伸入到该自由切削件中,该超出部分优选是各轴套的壁厚的约1.5倍。通过简单的圆锥形的冲头,该超出部分可在齿轮机械最终安装之前通过膨胀进行扩展。因此,实现了轴套的形锁合的固定。当然,该固定只在一个方向上起作用。按照经验,这一点当然对于大多数应用场合(尤其在内齿轮泵上)也是足够的。 
按另一实施例,这个或每个轴套的超出部分可借助膨胀工具挤压到容纳着轴套或每个轴套的壳体部件的凹槽中。因此,这个或每个轴套可在两个方向上实现简单的形锁合的轴向固定。该实施例也可用在所谓的盲孔中。 
该壳体可构成为五部分。该壳体可包含凸缘、第一盖板、壳体环、第二盖板和封闭盖板。但该壳体也可只设计成双体的,例如具有类似罐的壳体和相应的盖板。齿轮机械优选可指内齿轮机械。它可包含可驱动的或已驱动的优选单体的小齿轮轴以及与小齿轮啮合的内齿轮,它也可称为内齿轮。优选可在小齿轮的齿部和内齿轮的齿部之间设置镰刀式空间。该镰刀式空间可通过半月形的第一区段和圆环状的第二区段进行密封。这些区段可具有相应的凹槽,用来容纳密封板条或密封辊并且用于弹簧元件。这些区段可在圆周方向上看支撑在挡块上。该挡块可指连续的止动螺栓或多个(优选两个)止动销钉,其可伸进区段的侧面凹口中。小齿轮轴可在滑动轴承中支承在两个盖板部件中。通过轴密封件可实现密封。该轴密封件可优选集成在凸缘中。为了实现尤其良好的效果,内齿轮机械可包含一个或两个、优选设置有控制凹槽和裂缝的轴向板,它们可通过相应的轴向压力场借助自身压力(Eigendruck)加载。为了密封这个或各压力场和这个轴向板或各轴 向板的端面之间的间隙,可设置橡胶弹性的优选带支撑环的密封元件。壳体部件可通过相应的橡胶弹怀的密封元件(优选O形圈)相互密封。该内齿轮可具有径向孔,它从外部的外罩面一直伸至内齿轮制齿的齿根,并由此形成了流动通道。每个内齿轮槽具有至少一个径向孔,但优选具有至少两个径向孔。这些径向孔可设置在两个想像中的相互平行的平面中,并且可设置得朝想像中的对称面对称,该对称面设置得垂直于内齿轮的中间轴线。可设置支座,它将内齿轮在无压力的状态下保持在位置上。该泵可通过马达(尤其通过电动机)驱动,它与轴尤其通过离合器可耦合或耦合。 
在内齿轮泵运行时,由于小齿轮和内齿轮的齿部在抽吸区域中的相互滑离,可形成低压。因此,压力介质或输送介质通过抽吸导管(其可与壳体中的抽吸孔中紧密地相连)流入泵的抽吸区域中,以及通过径向孔和端面流入小齿轮和内齿轮的齿槽中。通过小齿轮和内齿轮的齿部的相互啮合,压力介质或输送介质可挤入压力区域中,并通过径向孔推入液压静止的轴承袋状物中。压力介质或输送介质可从该处优选通过倾斜孔流入压力孔中。抽吸区域和压力区域之间的密封可通过区段实现,优选还通过轴向压盘或轴向压板实现。 
多部件的壳体可借助多个,例如四个螺钉,尤其是螺栓和螺母拧在一起。在该轴的其它端部(其背向该轴的驱动器端部)上可设置主动齿部。它可尤其构建一个或多个齿轮机械(尤其是内齿轮机械)。 
凸缘可以是优选铸造的2孔凸缘。该凸缘可具有用于固定螺钉的机械加工的支承面,借助该固定螺钉可把内齿轮机械固定或可固定在泵支架上。 
应理解,上述特征和措施可在实施方案的框架内任意组合。 
附图说明
从权利要求和下面的说明书部分中得出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特征和观点,在该说明书部分中借助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其中: 
图1在从斜前方看的透视图中示出了内齿轮泵; 
图2在从斜后方看的透视图中示出了按图1的内齿轮泵,其中内齿 轮泵相对于图1的视图围绕着横轴线旋转180度; 
图3在纵向截面中示出了沿着图4的剖开线3-3的内齿轮泵; 
图4在横截面中示出了内齿轮泵; 
图5在横截面中示出了相当于图4的横截面,但是视角旋转了180度; 
图6在放大的视图中示出了图3右边所示的轴套区域中的一部分,该轴套装入按第一实施例的壳体部件中; 
图7在端面视图中示出了轴套; 
图8在放大的视图中示出了轴套区域中的一部分,该轴套装入按第二实施例的壳体部件中; 
图9在放大的视图中示出了轴套区域中的一部分,该轴套装入按第三实施例的壳体部件中。 
附图标记清单 
10   齿轮机械/内齿轮泵 
11   壳体 
12.1  (第一)壳体部件/盖板部件 
12.2   (第二)壳体部件/盖板部件 
12.3   (第三)壳体部件/中间部件 
12.4   (第四)壳体部件/凸缘盖板 
12.5   (第五)壳体部件/封闭盖板 
12.6   (第二)壳体部件/盖板部件 
12.7    (第二)壳体部件/盖板部件/遮盖盖板/端部盖板 
13     盖板底部 
14     盲孔 
15     孔底部 
16     泵腔 
17    轴向 
18.1  (第一)密封元件/O形圈 
18.2  (第二)密封元件/O形圈 
18.3  (第三)密封元件/O形圈 
18.4  (第四)密封元件/O形圈 
19     螺栓/螺柱 
20     螺母 
21     凸缘 
22.1    凸缘孔 
22.2    凸缘孔 
23.1    支承面 
23.2    支承面 
24.1    (第一)轴承支座 
24.2    (第二)轴承支座 
25.1     车槽 
25.2     车槽 
26.1     (第一)轴承孔 
26.2     (第二)轴承孔 
26.3      26.1的(第一)纵轴线 
26.4      26.2的(第二)纵轴线 
27.1      (第一)滑动轴承/(第一)轴套 
27.2      (第二)滑动轴承/(第二)轴套 
28.1      (驱动器)轴 
28.2      (驱动器)轴 
29        28.1的外径 
30.1       支承部段 
30.2       支承部段 
31        小齿轮/齿轮 
32        小齿轮轴 
33        抽吸空间/抽吸区域 
34.1       补偿体/轴向密封板/轴向压板 
34.2       补偿体/轴向密封板/轴向压板 
35.1       (轴向)超出部分 
35.2       (轴向)超出部分 
36         (第一)(轴向)方向 
37         (第二)(轴向)方向 
38         小齿轮/轴的轴向轴线/旋转轴线 
39         扩展部/膨胀部 
40         (环形)突起 
41         40的外径 
42.1        (环形)凹口/自由切削件 
42.2        (环形)凹口/自由切削件 
42.3        (环形)凹口/自由切削件/凹槽/环形凹槽 
42.4        (环形)凹口/自由切削件/凹槽/环形凹槽 
43.1         42.1的内径 
43.2         42.2的内径 
43.3         26.1的内径 
43.4         26.2的内径 
44.1       (轴向)超出部分 
44.2       (轴向)超出部分 
45.1         27.1的纵向轴线 
45.2         27.2的纵向轴线 
46           圆周方向 
47          (第一)径向 
48          (第二)径向 
49.1         42.1的(第一)壁部件 
49.2         42.2的(第一)壁部件 
49.3         42.3的(第一)壁部件 
49.4         42.4的(第一)壁部件 
50.3         42.3的(第二)壁部件/搭接-壁部件 
50.4         42.4的(第二)壁部件/搭接-壁部件 
51          50.3的通穿孔 
51.1         51的内径 
52          (最大的)外径 
53           对接缝 
54           壁厚 
55           角度 
56           径向轴密封件 
56.1          12.4的孔 
57           内齿轮/内齿轮/齿轮 
58           31的齿部 
59         57的齿部 
60         57的轴向轴线/旋转轴线 
61         变速器平面/中间平面 
62         点 
63         点 
64         变速器轴 
65         间距/偏心率 
66         圆周方向(57) 
67         31的齿槽 
68         57的齿槽 
69         57的外罩面/外圆周面 
70         支座 
71         自由腔 
72         填充块 
73         (小齿轮)区段 
74         (内齿轮)区段 
75.1        73的(第一)凹槽 
75.2        73的(第二)凹槽 
76         75.1的斜面/楔面 
77         73的凹口 
78         突起 
79         密封辊 
80         弹簧元件/扁簧/片簧 
81         止动螺栓/挡块 
82         81的止动面/支撑面 
83.1        轴末端/隆起 
84.1        盲孔 
84.2        盲孔 
85         抽吸通道/抽吸孔 
86           压力通道/压力孔 
87           抽吸袋状物 
88           低压区域/低压空间 
89           齿部啮合区域 
90           压力袋状物/液压静止的轴承袋状物 
91           高压区域/高压腔 
92           压力形成区域 
93           抽吸侧 
94           压力侧 
95.1         (径向)缺口/流动通道/流动涵洞 
95.2         (径向)缺口/流动通道/流动涵洞 
96.1        (第一)圆周列 
96.1        (第二)圆周列 
97           轴向间距 
98.1         (第一)平面 
98.2          (第二)平面 
99.1           孔 
99.2           孔 
100          轴向裂缝 
100.1         12.1的端侧/端面/侧面 
100.2         12.2的端侧/端面/侧面 
101.1         28.1的(驱动侧)的端部 
102.1         28.1的(另一端部) 
101.2         28.2的(驱动侧)的端部 
102.2         28.2的(另一)端部 
103          滑键槽 
104           连接元件/主动齿部 
105.1         31的端侧/端面 
105.2         31的端侧/端面 
105.3         57的端侧/端面 
105.4         57的端侧/端面 
106.1         压力场/凹口 
106.2         压力场/凹口 
107.1         轴向密封件 
107.2         轴向密封件 
108.1         支撑环 
108.2         支撑环 
109           74的外侧/外(圆周)面 
110           滑键 
111           74的内侧/内(圆周)面 
112           74的止动面/支撑面 
113           73的内侧/内(圆周)面 
114           73的外侧/外(圆周)面 
115           73的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7中示出了形式为内齿轮泵10的齿轮机械以及它的零件。该内齿轮泵10用来输送压力介质。该压力介质可指液压介质,尤其是液压流 体,优选是液压油或油。该内齿轮泵10包含壳体11,它优选由以下五个壳体部件12.1、12.2、12.3、12.4、12.5组装成而:环状的中间部件12.3,其径向地包围着泵腔16;也称为第一壳体部件12.1的第一盖板部件以及也称为第二壳体部件12.2的第二盖板部件,它们在中间部件12.3的沿轴向17相互背离的侧面上连接到中间部件12.3上;凸缘盖板12.4,其在轴向上在第一壳体部件12.1上连接到其背离中间部件12.3的侧面上;以及封闭盖板12.5,其在轴向17上在第二壳体部件12.2上连接到其背离中间部件12.3的侧面上。应理解,壳体11也可由其它数量的壳体部件组装而成,例如只由两个或三个或四个壳体部件组装而成。 
壳体部件12.1、12.2、12.3、12.4、12.5通过弹性的密封元件(优选O形圈18.1、18.2、18.3、18.4)相互密封。该凸缘盖板12.4相对第一壳体部件12.1通过第一密封元件(优选第一O形圈18.1)密封。中间部件12.3相对第一壳体部件12.1并相对于第二壳体部件12.2通过第二密封元件和第三密封元件(优选分别是O形圈18.2、18.3)密封。该第二壳体部件12.2相对封闭盖板12.5通过第四密封元件(优选O形圈18.4)密封。 
此处五部分的壳体11借助螺栓或螺柱19以及拧在它上面的螺母20拧在一起并且密封地夹紧。例如设置四个螺柱19和四个螺母20。 
凸缘盖板12.4具有凸缘21。它在此可指所谓的双孔-凸缘,即指两个凸缘孔22.1、22.2的凸缘。该凸缘21在面向中间部件12.3的侧面上各凸缘孔22.1、22.2的孔边缘区域中具有机械加工的、用来贴靠在未示出的固定螺钉的支承面23.1、23.2,内齿轮机械10借助该固定螺钉可固定在同样未示出的机器载体上。该凸缘盖板12.4优选由铸造材料(尤其是钢铸件)构成。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壳体部件12.1和第二壳体部件12.2在轴向的方向或轴向17上限定了泵腔16的边界。在各壳体部件12.1、12.2的外部车槽25.1、25.2的各区域中,中间部件12.3搭接第一壳体部件12.1和第二壳体部件12.2。第一壳体部件12.1具有第一轴承支座24.1的连续地沿着第一纵轴线26.3延伸的第一轴承孔26.1,第一滑动轴承以第一轴套27.1的形式压进它里面。第二壳体部件12.2的第二轴承支座24.2的沿着第二纵轴线 26.4延伸的第二轴承孔26.2与该第一轴承孔26.1齐平,第二滑动轴承以第二轴套27.2的形式压进该轴承孔里面。在所示实施例中,轴承支座24.1、24.2借助各自的壳体部件12.1、12.2由一个部件制成。但应理解,一个或每个轴承支座可指各壳体部件的单独物体。 
在这两个滑动轴承或轴套27.1、27.2中,起驱动轴作用的轴28.1借助各支承部段30.1、30.2围绕在轴向17上延伸的旋转轴线38流体动力学地支承着。轴套27.1、27.2优选可指所谓的三层衬套。它可由外部的、优选相对较软的钢罩(其具有在内侧烧结的弹性铜层)和从内侧施加到它上面的、由塑料构成的滑动层构成。 
外啮合的小齿轮31在泵腔16的内部抗扭地固定在轴28.1上。该小齿轮31是整块制成的小齿轮轴32的组成部分。在该小齿轮轴上,小齿轮31和轴28.14一体化地、材料相同地以及无焊缝地彼此相连。但应理解,小齿轮和轴也可以是两个单独的部件。换言之,小齿轮也可作为单独的部件抗扭地固定在单独的轴上。该小齿轮31与轴28.1一起可围绕着也称为轴向轴线的旋转轴线38旋转。 
通过压力介质,尤其通过液压流体,尤其通过油,来实现轴套27.1、27.2的润滑。该压力介质可通过一定的压差少量地流经存在的、未详细示出的轴承间隙,该轴承间隙设置在各轴套27.1、27.2和轴28.1的各所属的支承部段30.1、30.2之间。可选地,还可设置所谓的润滑槽,在这些附图中未示出该润滑槽。同样可选地,可设置未示出的连接槽,它既可在第一壳体部件12.1上,也可在第二壳体部件12.2上设置在各用于各轴套27.1、27.2的轴承孔26.1、26.2的外圆周上,并且它朝各轴套27.1、27.2是敞开的。各自的连接槽可将未示出的耦合空间或小齿轮31的面向驱动侧的端面和第一壳体部件12.1之间的空间连接起来。各自的连接槽优选与轴向17平行地延伸。为了固定补偿体(尤其是轴向密封板34.1、34.2),各自的轴套27.1、27.2能以一定的程度借助轴向超出部分35.1、35.2在小齿轮31的方向上在壳体部件12.1、12.2的指向小齿轮31的端面上突出来。 
第一轴套27.1与第一壳体部件12.1形锁合地这样连接,使得第一轴套在小齿轮31的方向上平行于第一壳体部件12.1的第一轴承支座24.1的第 一轴承孔26.1的第一纵轴线26.3或平行于小齿轮31或轴28.1的轴向轴线或旋转轴线38进行固定,以防止相对于第一壳体部件12.1的轴向位移。第二轴套27.2与第二壳体部件12.2形锁合地这样连接,使得第二轴套在小齿轮31的方向上平行于第二壳体部件12.2的第二轴承支座24.2的第二轴承孔26.2的第二纵轴线26.4或平行于小齿轮31或轴28.1的轴向轴线或旋转轴线38进行固定,以防止相对于第二壳体部件12.2的轴向位移。为此目的,每个轴套27.1、27.2都在其背离小齿轮31的端部上设置有扩展部或膨胀部39。沿第一径向47径向朝外地观察,它分别构成环形突起40。以图3右边所示的轴套27.2为例,在图6中示出了轴套27.1、27.2的准确造型和结构,并且同样以轴套27.2为例描述了轴套27.1、27.2的生产。图3左边所示的轴套27.1的造型、结构是相同的,并且以相同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生产。 
各自的突起40与各自的轴套27.1、27.2连接成一体。每个轴承支座24.1、24.2在各轴套27.1、27.2背离小齿轮31的各端部区域中设置有凹口42.1、42.2,它按第一实施例可指自由车削件。换言之,这些各自的凹口42.1、42.2可通过机床的车削制成。为此目的,各自的壳体部件12.1、12.2可在各轴承孔26.1、26.2的区域中为各自的轴套27.1、27.2自由车削一定的程度,因此分别构成环形的凹口42.1、42.2。各自的凹口42.1、42.2具有内径43.1、43.2,它比各自的轴承孔26.1、26.2的内径43.3、43.4大。各凹口或自由车削件的轴向深度这样与各轴套27.1、27.2的轴向长度或宽度协调一致,即每个轴套27.1、27.2借助其背离小齿轮31的端部以轴向超出部分44.1、44.2在各壳体部件12.1、12.2的各轴承支座24.1、24.2上突出来。 
各扩展部或膨胀部39已经或将在内齿轮泵10最终安装之前通过变形,优选借助未示出的圆锥形冲头制成。在此例如如下地进行:从各自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圆柱形轴套开始。该圆柱形的轴套可优选由带钢通过所谓的“滚压”尤其成本低廉地制成。在这种情况下,该圆柱形轴套具有所谓的对接缝,它平行于各轴套的纵轴线进行延伸。但应理解,这些轴套也可无接缝地由实心材料制成,例如通过所谓的车削在应用车床的情况下制成。各圆柱形 的轴套优选具有三层的材料结构。它优选由相对较软的钢套筒构成,它也可称为钢脊。该钢套筒限定了轴套的外径。换言之,轴套的外罩面由钢套筒构成。铜层优选通过烧结涂敷在钢套筒的内侧上。优选由塑料构成的滑动层涂敷在铜层的内侧上。 
该圆柱形轴套在其中间纵轴的方向上通过长度和宽度延伸,并且构造为关于其纵轴线旋转对称。该圆柱形轴套在其整个长度和宽度上连续地具有外径、内径和壁厚。该圆柱形轴套优选构造成一样的。但应理解,也可具有不同造型的轴套。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已得出了造型相同的圆柱形轴套。 
该圆柱形轴套首先压入各壳体部件12.1、12.2所配属的轴承支座24.1、24.2的各所配属的轴承孔26.1、26.2,并且压入的程度分别是,各轴套借助轴向超出部分在各轴承支座24.1、24.2的各轴承孔26.1、26.2上突出来。紧接着,圆锥形冲头从各圆柱形轴套的背离小齿轮31的侧面(所述超出部分位于它上面),在轴向上在各轴套的内侧中移动到小齿轮31上。在圆锥形冲头轴向贴靠在各轴套的各环形端面之后,该圆锥形冲头在相同的方向上继续沿小齿轮31的方向移动。因此,在各轴套的相关超出部分的区域中会出现通过膨胀引起的轴套变形。该变形过程也可称为膨胀。 
紧接着如图6所示,各原来的圆柱形轴套27.1、27.2在其各自的超出部分44.1、44.2的区域设置有扩展部或膨胀部39,它沿第一径向47由内径外地观察构成环形突起40。以这种方式和方法局部变形的轴套27.1、27.2在突起40的区域中构成为圆锥形。在圆周方向46上围绕着各轴套27.1、27.2的纵轴线45.1、45.2观察,各突起40或各圆锥形膨胀部29通过360度的圆周角连续地延伸。各变形方案的轴套27.1、27.2构造基本上关于其纵轴线45.1、45.2旋转对称。 
沿第一径向47径向朝外地观察,各突起40伸进容纳着各轴套27.1、27.2的壳体部件12.1、12.2的各凹口或自由车削件42.1、42.2中。在此沿第一轴向36在小齿轮的方向上观察,凹口42.1、42.2分别由各壳体部件12.1、12.2的各轴承支座24.1、24.2的第一壁部件49.1、49.2限定,其中各轴套27.1、27.2的突起40在第一径向47上观察分别从后面接合在各壳体部件12.1、12.2的第一壁部件49.1、49.2上。各突起40具有最大的外径 52,它比各轴承支座24.1、24.2的各轴承孔26.1、26.2的各内径43.3、43.4大。以这种方式,装入所属的轴承孔26.1、26.2中的各轴套27.1、27.2与各自所属的壳体部件12.1、12.2形锁合地这样连接,即它在小齿轮31的方向36、37上平行于各轴承孔26.1、26.2的纵轴线26.3、26.4或平行于轴向轴线或旋转轴线38进行固定,以防止相对于各壳体部件轴向位移。各轴套27.1、27.2还总是具有对接缝53,它平行于各轴套27.1、27.2的纵轴线45.1、45.2延伸。 
各轴套27.1、27.2借助其突起40以轴向超出部分44.1、44.2伸入各凹口中42.1、42.2中,该超出部分是各轴套27.1、27.2的壁厚54的约1.5倍。换言之,各轴套27.1、27.2借助其突起40在轴向17上观察以轴向超出部分44.1、44.2通过各第一壁部件49.1、49.2(它们限定了各凹口42.1、42.2的边界)突出来,该超出部分是各轴套27.1、27.2的壁厚51的1.5倍。各自的扩展部或膨胀部与各轴套27.1、27.2的纵轴线45.1、45.2围成锐角55。该锐角55约为10度。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泵腔16朝图3左侧所示的凸缘盖板12.4的密封在泵腔和所示轴28.1之间借助径向轴密封件56来实现。它装入凸缘盖板12.4的孔56.1中。应理解,泵腔16的密封在小齿轮的该侧面上备选地在其它地方实现,例如在未示出的变速器轴或马达轴的区域中。它可与轴耦合或者已经耦合在一起。还应理解,还可通过轴向密封件来实现密封,该轴向密封件可装入其它壳体部件(例如第一壳体部件)中。 
外啮合的小齿轮31位于内啮合的内齿轮57的内部,该内齿轮也可称为内齿轮。小齿轮31在此具有13个齿,但也可具有更多或更少的齿。其它数量的小齿轮和内齿轮也可组合在一起。内齿轮泵中的齿数差通常是7或6。但也可考虑5或4的齿数差。 
内齿轮57围绕着轴向轴线或旋转轴线60在圆周方向66可旋转地支承。小齿轮的旋转轴线38和内齿轮27的旋转轴线60彼此平行地在想象中的共同的变速器平面61中延伸,其也称为中间平面。该变速器平面61既包含小齿轮31的旋转轴线38,也包含内齿轮57的旋转轴线60。在构成图4的图面的横截面中,小齿轮的旋转轴线38以及内齿轮57的旋转轴线60 构成想像中的笔直的变速器轴线64上的两个想像中的点62、63。内齿轮57的旋转轴线60设置得与小齿轮31或轴28.1的旋转轴线38是偏心的。小齿轮的旋转轴线38和内齿轮57的旋转轴线60相互间具有间距65,该间距表示小齿轮31和内齿轮57的支承的偏心程度。 
按照内齿轮75的齿59的数量,在圆周方向66上在内齿轮57的齿59之间设置有相同数量的、内齿轮57的齿槽68。内齿轮57的每个齿槽68都在圆周方向66上由内齿轮57的两个直接相邻的齿59限定。 
内齿轮57在其外圆周上借助外罩面69在壳体11的中间部件12.3中支承在支座70上。在通过小齿轮31的旋转轴线38并通过内齿轮57的旋转轴线60绷紧的中间平面61的两侧区域中,两个齿轮31、57的齿部58、59彼此啮合,此外在它们之间还存在着镰刀状的自由腔71。该自由腔71的不到一半或约一半由填充块72填满,填充块密封了该自由腔71。该填充块72优选是两部件的且由小齿轮区段73和内齿轮区段74构成。但应理解,该填充块72也可由超过两个部件构成,亦或构成为一体。该小齿轮区段73构成为半月形。该小齿轮区段73具有至少一个凹槽,用来容纳一个弹簧元件80或多个弹簧元件。在该实施例中,该弹簧元件是板簧。填充块72(或其小齿轮区段73)贴靠在小齿轮31的齿部58上,并且填充块72(或其内齿轮区段74)贴靠在内齿轮57的齿部59上。填充块72借助其小齿轮区段73以及内齿轮区段74支撑在连续地通过自由腔71延伸的止动螺栓81上,该止动螺栓也称为挡块。备选地,该支撑也可在两个、也可称为止动销或止动螺栓的、在图中未出的填充块销钉上进行。止动螺栓81或备选地每个填充块销钉横穿中间平面61中的自由腔71。止动螺栓81或备选地每个填充块销钉通过优选圆柱形的轴末端(Achsstummel)或隆起83.1、83.2在泵腔16的两侧可旋转地支承在两个壳体部件12.1、12.2的两个彼此齐平的优选圆柱形的盲孔84.1、84.2中。即,填充块72在该处通过止动螺栓81或(备选地)未示出的填充块销钉可旋转地支承着。填充块72的轴向范围或宽度与两个齿轮31、57的轴向范围或宽度协调一致。 
小齿轮31和轴28.1(即在所示实施例中是小齿轮轴32)由高强度钢制成,并且采取了表面硬化措施。在小齿轮31的各端面朝轴28.1之间的过 渡部位上的半径避免了不允许的高切口应力集中效应。内齿轮57同样由高强度钢制成,并且采取了表面硬化措施。内齿轮57上的各齿根具有半径。 
形式为抽吸孔的抽吸通道85通到泵腔16中,形式为压力孔的压力通道86为此在圆周方向46、66以90度的角度偏置。应理解,该抽吸通道和压力通道也在相对彼此偏置180度的位置上或在壳体的中间部件的在直径上正对着的位置或以其它角度相对彼此偏置地通到泵腔中。抽吸通道85的直径大于压力通道86的直径。但应理解,抽吸通道的直径也可等于甚至小于压力通道的直径。 
抽吸通道85通过在圆周方向46、66上跨过特定圆周角延伸的抽吸袋状物87通到泵腔16的也称为低压室的低压区域88中。该低压区域88可从属于泵腔16的下述区域,即该区域在内齿轮泵10运行时从啮合的齿轮31、57的齿啮合区域89通过齿轮31、57的慢慢耸离的齿部58、59一直约抵达填充块72。压力通道86通过在圆周方向46、66上以特定的圆周角延伸的压力袋状物90通到泵腔16的也称为高压室的高压区域91中。该高压区域91可从属于泵腔16的下述区域,即该区域从泵腔16的压力构建区域92(该压力构建区域在内齿轮泵10运行时大致相当于下述区域,即该区域中齿轮31、57的齿部58、59抵达填充块72或抵达填充块7的设有挡块或止动螺栓的区域)开始一直延伸至齿啮合区域89,在该齿啮合区域中齿轮31、57的齿部58、59彼此啮合。 
应理解,抽吸侧93和压力侧94以及压力介质的引导必要时也可设计得不同。例如,抽吸侧和压力侧也可轴向延伸。抽吸侧还可轴向地且压力侧径向地延伸,或抽吸侧径向地且压力侧轴向地延伸。但也可在抽吸侧和/或压力侧中实现其它造型。 
内齿轮57具有若干个径向缺口95.1、95.2,其数量至少相当于内齿轮57的齿槽68的数量。在所示实施例中,缺口95.1、95.2中的此处19个缺口95.1中的一些(其数量与内齿轮57的齿轮58的数量相一致)在第一圆周列96.1中并在圆周方向66上看以相同大小的圆周角相互设置。此外,缺口95.1、95.2中的此处19个缺口95.2中的一些(其数量又与内齿轮57的齿轮59的数量相一致)在第二圆周列96.2中并在圆周方向66上看以相同大小 的圆周角相互设置。即,该内齿轮57在此具有总共38个径向缺口95.1、95.2。第一圆周列96.1的缺口95.1相对于第二圆周列96.2的缺口95.2分别以相同大小的轴向间距97在轴向17上偏置。第一圆周列96.1的缺口95.1设置在想像中的共同的第一平面98.1中,第二圆周列96.2的缺口95.2设置在想像中的共同的第二平面98.2中。相应地,第一平面98.1和第一圆周列96.1相对于第二平面98.2和第二圆周列96.2在轴向17上以轴向间距97偏置。第一平面98.1和第二平面98.2彼此平行地垂直于内齿轮57的旋转轴线60进行延伸。第一圆周列96.1的各缺口95.1中每个缺口95.1分别配备有第二圆周列96.2的各缺口95.2中的每个的缺口95.2,其中各两个相互配属的缺口95.1、95.2在想像的直线中设置得与内齿轮57的旋转轴线60平行。第一圆周列96.1的缺口95.1和第二圆周列96.2的缺口95.2设置得朝想像的对称面对称,该对称面设置得垂直于内齿轮57的旋转轴线60。所有缺口95.1、95.2优选构造得相同。但应理解,也可设置不同造型的缺口。还应理解,按备选的、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实施方案,第二圆周列的各缺口中的每个缺口可相对于第一圆周列的各缺口的在轴向上直接相邻设置的缺口在圆周方向上偏置。 
每个缺口95.1、95.2都借助圆柱形孔99.1、99.2构成。每个孔99.1、99.2都在方向47上径向往外地朝内齿轮57的外圆周面69敞开。内齿轮57的径向缺口95.1、95.2的每个孔99.1、99.2径向地在方向48上朝外地通到轴向裂缝100中,该裂缝在轴向17上延伸并且朝各自的齿根或朝内齿轮57的各齿槽68敞开。换言之,缺口95.1、95.2分别从内齿轮57的外罩面69或外圆周面出来并且分别通到内齿轮57的直接相邻的齿部59的齿根中。即,每个缺口95.1、95.2一方面径向地在方向48上向内朝内齿轮57的各所属的齿槽68敞开,并且另一方面径向地在方向47上向外朝内齿轮57的外圆周敞开。每个缺口95.1、95.2都构成穿过内齿轮57的、用于压力介质的连续流动通道或流体缺口。 
在内齿轮泵10运行时,由于齿部58、59从小齿轮31和内齿轮57上滑离,在抽吸区域33中产生了低压。因此,压力介质通过未示出的抽吸导管受限地流到该泵的抽吸区域33中,该抽吸导管与抽吸通道85紧密地相 连。在此,待输送的压力介质通过内齿轮57中的径向缺口95.1、95.2从抽吸通道85出来抵达泵腔16的自由腔71中,并且从该处出来抵达压力通道86中。此外,压力介质从抽吸通道85中出来还通过内齿轮57的两个在轴向17中相互背离的端侧抵达泵腔16的自由腔71中。 
附图所示的内齿轮泵10这样构造,即在运行时(参见图4)必须按顺时针方向驱动小齿轮31。然后,内齿轮57也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带动小齿轮31一起运转。在内齿轮泵10运行时,外啮合的小齿轮31与内啮合的内齿轮57啮合,并且在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把压力介质从抽吸侧93输送到压力侧94上。在内齿轮泵10运行时,位于齿轮31、57的齿槽67、68中的压力介质借助齿槽67、68沿移到填充块72上,并且抵达齿啮合区域89(即高压区域91)中,在该区域中两个齿轮31、57的两个齿环总是交织地嵌接。在该高压区域91中,压力介质穿透内齿轮57的构成流体涵洞和流体通道的径向缺口95.1、95.2挤入也称为压力袋状物的流体静力学的轴承袋状物90中,并且该处优选通过未示出的斜洞挤入构成为压力孔的压力通道86。同时,压力介质通过内齿轮57的构成其它流体涵洞和流体通道的径向缺口95.1、95.2从低压区域88中的抽吸通道85吸入泵腔16的自由腔71中。 
附图所示的轴28.1、28.2可在其驱动侧的端部101.1具有用于滑键110的滑键槽103,用来抗扭地耦合同样未示出的驱动马达(优选电动马达)的未示出的变速器轴或马达轴。轴28.1、28.2与变速器轴或马达轴的耦合可通过未示出的耦合元件来实现。该耦合元件可在压力介质下运转,或在尤其为油的压力介质下运转。因此,可实现永久的润滑,并且因此可以有条件地实现很长的使用寿命。图3和8所示的轴28.1、28.2在其背离驱动侧端部101.1的端部102.1上具有连接元件104,用来把一个或多个未示出的其它齿轮机械(尤其是内齿轮机械)抗扭地安装或连接到轴28.1、28.2上。可设置所谓的主动齿部作为连接元件104。它们借助多个在轴向17中延伸的齿部构成。 
下面描述实现内齿轮泵10的所谓轴向补偿的构件和措施: 
为了实现高效的内齿轮泵10,必须良好地轴向地密封内齿轮泵10的 高压区域91。它可通过泵腔16的下述区域隔开,即填充块72位于该区域中并在该区域中接在填充块72的后面两个齿轮31、57逐渐地相互嵌接。为了实现良好的密封,在齿轮31、57的轴向端面105.1、105.2、105.3、105.4和壳体部件12.1、12.2的轴向端部100.1、100.2之间分别设置也可称为轴向片的轴向密封板34.1、34.2,它们也可称为轴向压板并且分别统称为补偿体。在内齿轮泵10运行时,各轴向密封板34.1、34.2由在它们和各所属的壳体部件12.1、12.2之间构成的压力场106.1、106.2通过压力介质的自有压力轴向地朝齿轮31、57的端面105.1、105.2;105.3、105.4挤压。应理解,如果在齿轮的轴向端面和壳体部件的至少一个壳体部件之间设置至少一个轴向压板或轴向密封板,它们在内齿轮泵10运行时由在它们和所属的壳体部件之间构成的压力场轴向地朝齿轮的指向相同方向的端面挤压,则足以实现良好的密封。各自的压力场106.1、106.2通过各壳体部件12.1、12.2中的凹口构成。优选该压力场106.1、106.2分别具有半镰刀状的造型。各自的压力场106.1、106.2从与中间平面61在高压区域91的方向上间隔开来的位置一直延伸,直到将近越过两个齿轮31、57之间的最大齿啮合区域中的中间面61。该压力场可例如也大致从填充块的脚部或尖部出发一直延伸到中间平面的附近。各自的压力场106.1、106.2穿透各自的轴向密封板34.1、34.2与内齿轮泵10的高压区域91在压力介质方面是相连的。每个轴向密封板34.1、34.2紧密地包围着轴28.1和止动螺栓81或挡块,并因此在垂直于齿轮31、57的平面中在很大程度上固定在其位置上。各自的轴向密封板34.1、34.2具有通穿孔,止动螺栓81的各轴末端或隆起83.1、83.2相对于各自的轴向密封板34.1、34.2可旋转地穿透该通穿孔伸出。即,齿轮31、57的端侧密封通过轴向密封板34.1、34.2实现。它们在整个压力区域中延伸,并且通过相应的、优选安放在两个壳体部件12.1、12.2中的压力场106.1、106.2以运行压力在背向齿轮31、57侧面上加载。轴向密封板34.1、34.2以一定的尺寸越过齿轮31、57的齿根圆在齿啮合中通过变速器轴64或变速器平面61径向延伸到抽吸区域33中。止动螺栓81区域中的缠绕或档块将各自的轴向密封板34.1、34.2固定在径向上。各轴向密封板34.1、34.2的未示出的凸轮在所属的轴套27.1、27.2的超出部分35.1、 35.2上叩击在其外径上。相应的轴向密封板34.1、34.2的另一未示出的凸轮(该凸轮设置在其外径上)不夹紧地将各轴向密封板34.1、34.2保持在位置上。 
各轴向密封板34.1、34.2面向两个壳体部件12.1、12.2的侧面和各压力场106.1、106.2之间的密封分别通过轴向密封件107.1、107.2和支撑环108.1、108.2实现。该轴向密封件107.1、107.2可优选主要由弹性体制成或构成。每个轴向密封件107.1、107.2优选构成为具有环形密封边缘的镰刀状,并且具有优选类似圆形的横截面。每个轴向密封件107.1、107.2可具有至少一个图中未示出的横向接块,它使轴向密封件107.1、107.2的形状稳定。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轴向密封件107.1、107.2都具有两个这种横向接块,并且这两个横向接块在轴向密封件107.1、107.2的安装状态下在圆周方向46、66上以圆周角相互偏置,并且分别在径向上延伸。各轴向密封件107.1、107.2的外圆周形锁合地嵌入各所属的壳体部件12.1、12.2的各压力场106.1、106.2中。每个轴向密封件107.1、107.2都设置有至少一个单独的支撑环108.1、108.2。它可优选由高强度的耐热的塑料制成或构成。各自的支撑环107.1、107.2在已安装状态下消除了所属的轴向密封件107.1、107.2和所属的壳体部件12.1、12.2的端面之间的间隙。各自的支撑环108.1、108.2也形锁合地以细微的间隙嵌入各所属的压力场106.1、106.2中。支撑环108.1、108.2具有多个未示出的凸轮,它们在支撑环108.1、108.2的平面中朝内延伸到由支撑环108.1、108.2围起来的支撑环-内腔。因此,支撑环108.1、108.2的外边缘(轴向密封件107.1、107.2紧密地贴靠在该外边缘上)没有由优选未示出的注塑模具的注塑点或未示出的顶料器引起的记号或损坏。这些凸轮使支撑环108.1、108.2可通过注塑简单地制成。在凸轮的区域中可存在未示出的顶料器记号,必要时存在也同样未示出的注塑点。这些或每个轴向密封板34.1、34.2优选由高强度的黄铜或铝合金或铜合金构成。这些或每个轴向密封板34.1、34.2优选由片材通过冲压(优选也通过压印)制成。在两个轴向密封板34.1、34.2上亦或只在一个轴向密封板上可设置控制裂缝(尤其是预控制裂缝)和/或控制孔和/或压力孔和/或压力下降凹口(尤其是压力下降-凹槽和/或压力下降-裂缝)和/或挤压- 压力介质凹槽。附图中没有示出这些元件。它们可优选设置在该轴向密封板或各轴向密封板34.1、34.2的朝变速器(即朝小齿轮31和内齿轮57)靠近的侧面上。通过可称为预控制刻槽的预控制裂缝,可尤其控制小齿轮31和内齿轮57的齿槽67、68中的压力形成。未示出的压力下降裂缝或两个压力下降裂缝可用来受控地降低齿啮合区域中的压力下降。通过以上措施,内齿轮泵10可实现波动小且噪音小的运行。通过借助预控制裂缝对压力形成进行控制,可在填充块72的区段73、74上实现齿轮31、57的齿部58、59的齿顶的无磨损运行。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内齿轮泵10的使用寿命。 
下面描述可实现内齿轮泵10的所谓径向补偿的构件和措施: 
为了实现高效的内齿轮泵10,还必须在填充块72和小齿轮31及内齿轮57的齿部58、59的齿环之间实现良好的密封。因此,该填充块72优选构成为二部件的,并且由也称为区段支架的小齿轮区段72和也称为密封区段的内齿轮区段74构成。这两个区段73、74优选由高强度的、耐摩损的黄铜或青铜合金制成或构成。 
内齿轮区段74与内齿轮57邻接,并且可借助较小的过盈力朝内齿轮57的齿部59的齿顶挤压。然后,该内齿轮区段74借助外侧贴靠在齿顶圆直径或内齿轮57的齿环上。此外,该内齿轮区段74在内齿轮泵10运行时液压地也朝展平处或朝挡块或止动螺栓81的挡块面82挤压。然后,内齿轮区段74借助支撑或挡块面112贴靠在挡块或止动螺栓81的支撑或挡块面82上。内齿轮区段74在轴向17具有与两个变速器部件(小齿轮31和内齿轮57)相同的宽度。因此,它在小齿轮31和内齿轮57的整个宽度上延伸。该内齿轮区段74具有外径,该外径在百分之一毫米的范围内小于内齿轮57的齿顶圆直径。 
小齿轮区段73与小齿轮31邻接,并且可借助较小的过盈力朝小齿轮31的齿部58的齿顶挤压。然后,该小齿轮区段73借助内侧113贴靠在齿顶圆直径或小齿轮31的齿环上。小齿轮区段73在轴向17上具有与两个变速器部件(小齿轮31和内齿轮57)相同的宽度。也就是说,它同样在小齿轮31和内齿轮57的整个宽度上延伸。该小齿轮区段73优选具有内径,该内径在百分之一毫米的范围内小于内齿轮57的齿顶圆直径。小齿轮区段73 在挡块或止动螺栓81的附近具有在轴向17上延伸的孔115。该孔用来容纳未示出的扭杆弹簧。它的作用是,把小齿轮区段73朝挡块或朝止动螺栓81挤压或保持挤压状态。为此目的,该扭杆弹簧预紧地构成。为此,该扭杆弹簧借助至少一个未示出的扭杆弹簧端部(尤其借助它的两个未示出的扭杆弹簧端部)越过小齿轮区段73的孔115或通穿孔伸进分别邻接小齿轮31的壳体部件12.1、12.2的所属的、同样未示出的容纳孔中。该小齿轮区段73在其面与内齿轮区段74或其内侧111相对而置的外侧114上具有第一凹槽75.1、第二凹槽75.2和由突起78限定的凹口77。在圆周方向46、66上观察,第一凹槽75.1比第二凹槽75.2设置得更靠近挡块或止动螺栓81。在圆周方向46、66上观察,第一凹槽75.1大致设置在内齿轮区段74的中间。该第一凹槽75.1具有斜面76并用来容纳密封元件(尤其是密封辊79),以便在小齿轮区段73和内齿轮区段74之间密封在圆周方向46、66上延伸的间隙。应理解,可设置超过一个密封辊,因此可设置多个密封辊。此外还应理解,这些密封辊可在旋转或圆周方向上彼此偏置地设置在各凹槽中。 
在内齿轮泵10运行时,密封辊79通过泵压或通过压力介质压力朝楔面或斜面76挤压。在内齿轮泵10运行时,基本上通过压力介质压力或泵压,来把密封辊79朝楔面或斜面76挤压。因此避免,压力介质(即例如高压油)从压力侧94或从高压区域91在小齿轮区段73和内齿轮区段74之间的间隙中流至低压侧或低压区域88。该密封辊79可优选由高强度的、耐热的塑料制成,它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但是,该密封辊还可由其它合适的塑料构成或制成。密封辊79通常具有长度,该长度相当于变速器部件的轴向宽度(即小齿轮31和内齿轮57的宽度),但是必要时具有略小的长度。在内齿轮泵10运行时,高压区域81中的泵压或压力介质压力一直施加至密封辊79,并且加载小齿轮区段73和内齿轮区段74的相对而置或内侧的表面111、114。由此产生了力,该既把内齿轮区段74朝内齿轮57的齿顶圆直径挤压,也把小齿轮区段73朝小齿轮31的齿顶圆直径挤压。该挡块或止动螺栓81接收了在此产生的径向力,并且把这两个区段73、74保持在位置上。 
第二凹槽75.2用于容纳板簧或片簧80。它同样用来把内齿轮区段74和小齿轮区段73在径向上相互压离。在小齿轮区段73的背离小齿轮31的外侧114上借助突起78限定的凹口77用来容纳内齿轮区段74。 
如同上面已提到的一样,在轴向密封板34.1、34.2中在一侧或两侧上设置有所谓的预控制凹槽,它们在附图中没有示出。该预控制凹槽在该实施例中构成为预控制裂缝。该预控制裂缝基本上在相对于区段73、74的内部加压的表面111、113的区域中延伸。通过该预控制裂缝,可控制小齿轮31和内齿轮57的齿槽67、68中的面越该压力形成。该预控制裂缝的布局以及密封辊79的位置构造这样彼此协调一致,即只有细微的过盈力使区段73、74贴靠在齿顶圆直径或小齿轮31和内齿轮57的齿顶上。因此,在内齿轮区段74的外圆周面109和内齿轮57的齿顶圆之间以及在小齿轮区段73的内圆周面111和小齿轮31的齿顶圆直径之间实现了几乎无间隙的密封。 
在图8和9中示出了壳体部件12.6、12.7备选的实施例,其具有备选的内齿轮泵的压入其轴承孔26.2中并且设置有相应的扩展部或膨胀部39的轴套27.2。这些壳体部件12.5、12.6与壳体部件12.2的图3右边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容纳着扩展部或膨胀部39并因此容纳着各轴套27.2的突起40的凹口构成为凹槽42.3、42.4。在此,分别指连续地围绕着各轴承孔26.2的纵轴线26.4的环形凹槽。在第一轴向36上看,各凹槽42.3、42.4由各壳体部件12.6、12.7的轴承支座(用于各自的轴套)的第一壁部件49.3限定,并在逆着第一径向47的第二轴向37上看,由各壳体部件12.6、12.7的第二壁部件50.3、50.4限定,它们在逆着第一径向47的第二径向48上看从后面接合轴套27.32的突起40。各凹槽42.3、42.4指车槽;它优选通过车削借助车床制成。由于各轴套27.2的扩展部或膨胀部39的伸进所述凹槽42.3、42.4中的突起40,它与所属的壳体部件12.6、12.7分别形锁合地这样相连,即它们既在第一方向36上平行于纵轴线26.4,也在逆着第一方向36的第二方向37上进行固定,以防止相对于所属的壳体部件12.6、12.7的位移。换言之,在第二实施例以及第三实施例中,可分别实现各轴套的“双重”轴向固定,以防止相对于各所属的壳体部件12.6、12.7 的轴向位移。 
在此,同样以附图中未示出的圆柱形轴套为出发点。在轴套这样压入各壳体部件12.6、12.7中之后,即各轴套在其背离小齿轮31的端部上以特定的超出部分越过壳体部件12.6、12.7的构成为第一壁部件49.3、49.4的标出的轴承支座伸出,各圆柱形轴套的壁部件借助未示出的膨胀工具压入各凹槽42.3、42.4中。在此,分别构成扩展部或膨胀部39,并因此形成各自的突起40。因此,各轴套27.2在反向的方向36、37上实现了简单的形锁合的轴向固定。 
在图8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凹槽42.3在其背离小齿轮31的侧面上由壳体部件12.6的搭接-壁部件50.3限定。该搭接-壁部件50.3具有用于轴28.2的圆柱形通穿孔51,轴28.1通过该通穿孔延伸。该通穿孔51具有内径51.1,其比轴28.1的外径29略小。同时,通穿孔51的内径51.1至少小于突起40的外径41。换言之,通穿孔51的内径51.1至少如此之大,即在第二径向48上从外朝内看(即在此是朝向轴28.1的旋转轴线38的方向)搭接-壁部件50.3从后面接合在突起40上。图8所示的壳体部件12.6可容易地装入按图1至5所示的内齿轮泵10中,来代替该处示出的第二壳体部件12.2,因此可在该处相应“双重地”固定轴套27.2。应理解,相应“双重的”轴向固定借助扩展或膨胀的其它轴套也设置在其它壳体部件中,该其它壳体部件随后可相应地设置凹槽,并且可代替尤其图3所示的第一壳体部件12.1应用在该处示出的内齿轮泵10上。 
在图9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中设置有壳体部件12.7,它构成为盖板或端部盖板。该壳体部件12.7具有封闭的盖板底部13和盲孔14。该盲孔14作为轴承孔用于相应的轴套27.25,它在该处借助相应的轴向超出部分压入。在第一轴向36上睦,盲孔14借助孔底部15限定,它同时把构成为环形凹槽的凹槽41.4限定在其背离小齿轮31的侧面上。以这种方式,也在此“双重”形锁合地在轴向17上轴向固定设置有相应扩展部或膨胀部39的轴套27.2。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轴28.2背离驱动侧端部且支承在所示壳体部件12.7的轴套27.2中的端部102.2上,轴28.2以圆柱形轴端部结束。与图3和8所示的轴28.1不同,图9所示的轴28.2在其背离驱动侧端部的端部 上不具有主动齿部。 

Claims (25)

1.一种齿轮机械,它构成为泵或马达,并且该齿轮机械包含由多个壳体部件(12.1、12.2、12.3、12.4、12.5、12.6、12.7)构成的壳体(11),在该壳体中设置有小齿轮(31),该小齿轮抗扭地与轴(28.1、28.2)相连,该轴借助至少一个支承部段(30.1、30.2)在所述小齿轮(31)的侧面围绕在轴向(17)上延伸的旋转轴线(38)可旋转地支承在至少一个装入到所述壳体(11)的壳体部件(12.1、12.2、12.3、12.4、12.5、12.6、12.7)之中的壳体部件(12.1、12.2、12.6、12.7)的沿着纵轴线(26.3、26.4)延伸的轴承孔(26.1、26.2)中的、构成为轴套(27.1、27.2)的滑动轴承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套(27.1、27.2)与所述壳体部件(12.1、12.2、12.6、12.7)形锁合地这样连接,使得所述轴套(27.1、27.2)至少在第一方向(36)平行于所述轴承孔(26.1、26.2)的纵轴线(26.3、26.4)进行固定,以防止相对于所述壳体部件(12.1、12.2、12.6、12.7)轴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27.1、27.2)与所述壳体部件(12.1、12.2、12.6、12.7)形锁合地这样连接,使得所述轴套(27.1、27.2)平行于所述轴承孔(26.1、26.2)的纵轴线(26.3、26.4)在朝向所述小齿轮(31)的方向固定,以防止相对所述壳体部件(12.1、12.2、12.6、12.7)轴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27.1、27.2)与所述壳体部件(12.6、12.7)形锁合地这样连接,使得所述轴套(27.2)既在第一方向(36)上平行于所述轴承孔(26.2)的纵轴线(26.4)固定,也在与第一方向(36)反向的第二方向(37)上固定,以防止相对所述壳体部件(12.6、12.7)轴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径向(47)看,所述轴套(27.2)设置或构造有突起(40),所述突起单体或多体地与所述轴套(27.2)相连,并且在第一径向(47)看,所述突起伸进容纳所述轴套(27.2)的壳体部件(12.2、12.6、12.7)的凹口(42.2、42.3、42.4)中,其中,在轴向 (17)看,该凹口(42.2、42.3、42.4)在第一轴向(36)由所述壳体部件(12.2、12.6、12.7)的第一壁部件(49.2、49.3、49.4)限定,并且其中,在第一径向(47)看,所述轴套(27.2)的突起(40)从后面接合在所述壳体部件(12.2、12.6、12.7)的第一壁部件(49.2、49.3、49.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部件(12.2、12.6、12.7)的第一壁部件(49.2、49.3、49.4)具有带内径(43.4)的轴承孔(26.2),并且所述轴套(27.2)的突起(40)具有外径(41),该外径大于所述壳体部件(12.2、12.6、12.7)的第一壁部件(49.2、49.3、49.4)的轴承孔(26.2)的内径(43.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42.1、42.2)是自由车削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42.3、42.4)是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轴向(36)看,所述凹槽由第一壁部件(49.3、49.4)限定边界,并在与第一轴向(36)反向的第二轴向(37)看,由所述壳体部件(12.2、12.6、12.7)的第二壁部件(50.3、50.4)限定边界,该第二壁部件在与第一径向(47)反向的第二径向(48)看从后面接合在所述轴套(27.2)的突起(40)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该凹槽是车槽。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该突起(40)设置在所述轴套(27.2)的轴侧端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27.2)具有壁厚(54),该轴套要么借助其突起(40)以轴向超出部分(44.2)伸入所述凹口(42.1、42.2、42.3、42.4)中,该超出部分是所述轴套(27.2)的壁厚(54)的1倍至2倍,该轴套要么在轴向(17)看借助其突起(40)以轴向超出部分(44.2)突出于限定所述凹口(42.1、42.2、42.3、42.4)的第一壁部件(49.1、49.2、49.3、49.4),该超出部分是所述轴套(27.2)的壁厚(54)的1倍至2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27.2)具有壁厚(54),该轴套要么借助其突起(40)以轴向超出部分(44.2)伸入所述 凹口(42.1、42.2、42.3、42.4)中,该超出部分是所述轴套(27.2)的壁厚(54)的1倍至1.5倍,该轴套要么在轴向(17)看借助其突起(40)以轴向超出部分(44.2)突出于限定所述凹口(42.1、42.2、42.3、42.4)的第一壁部件(49.1、49.2、49.3、49.4),该超出部分是所述轴套(27.2)的壁厚(54)的1倍至1.5倍。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40)借助所述轴套(27.2)的壁部件来限定,该壁部件与所述轴套(27.2)的纵轴线(26.4)围成锐角(55)。 
1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是轴套的弯曲部或扩展部或膨胀部的组成部分,或者所述突起(40)是所述轴套(27.1、27.2)的弯曲部或扩展部或膨胀部(39)。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该弯曲部或扩展部或膨胀部与所述轴套(27.2)的纵轴线(26.4)围成锐角(55)。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55)为5度至15度。 
1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27.2)在所述突起(40)的区域中构成为圆锥形。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围绕所述轴套的纵轴线以小于360度的圆周角延伸。 
1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是局部突起。 
2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40)围绕所述轴套(27.2)的纵轴线(26.4)以360度的圆周角连续地延伸。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27.1、27.2)关于其纵轴线(26.3、26.4)旋转对称地构造。 
2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轴(28.2)在其两个轴端部(102.1、102.2)中的一个轴端部(102.2)上容纳在盲孔(14)中,在轴向(17)看,该盲孔由孔底部(15)限定。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该孔底部(15)在轴向(17)限定所述凹口(42.4)。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28.1、28.2)的支承部段(30.1、30.2)和所述轴套(27.1、27.2)之间设置有轴承间隙,该轴承间隙能实现轴(28.1、28.2)的流体静力学和/或流体动力学地支承,能给或已给该轴承间隙供应压力介质,使得在所述齿轮机械(10)运行时该轴(28.1、28.2)借助其支承部段(30.1、30.2)流体静力学地和/或流体动力学地可支承或支承在所述轴套(27.1、27.2)中。 
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齿轮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机械构成为具有内啮合的内齿轮(57)的内齿轮机械(10),该内齿轮设置在所述壳体(11)中并且与外啮合的小齿轮(31)在齿啮合区域(89)中啮合。 
CN201320502958.1U 2013-05-13 2013-08-16 齿轮机械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2721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2013102079.6 2013-05-13
DE201320102079 DE202013102079U1 (de) 2013-05-13 2013-05-13 Zahnradmaschine mit formschlüssiger Axialsicherung einer Lagerbuchse einer Wellenlager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627216U true CN203627216U (zh) 2014-06-04

Family

ID=48652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02958.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627216U (zh) 2013-05-13 2013-08-16 齿轮机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627216U (zh)
DE (1) DE202013102079U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4723A (zh) * 2015-05-28 2016-12-07 艾可勒工业电子有限公司 齿轮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42799C1 (zh) 1991-12-26 1993-04-15 J.M. Voith Gmbh, 7920 Heidenheim, De
DE4345269C2 (de) 1993-07-07 1998-10-01 Mannesmann Rexroth Ag Innenzahnradmaschine (Pumpe oder Moto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94723A (zh) * 2015-05-28 2016-12-07 艾可勒工业电子有限公司 齿轮机
CN106194723B (zh) * 2015-05-28 2020-10-13 艾可勒工业电子有限公司 内齿轮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13102079U1 (de) 2013-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62505U (zh) 内齿轮机
RU2700840C2 (ru) Насос, объединенный с двумя первичными приводами, приводимыми в действие независимо друг от друга (варианты), и способ работы насоса (варианты)
CN203560091U (zh) 内齿轮机械
CA2874786C (en) Speed change device
US9091265B2 (en) Gear pump with continuous variable output flow rate
US20120177520A1 (en) Reversible gerotor pump
CN102619746A (zh) 一种内啮合齿轮泵
CN104454511B (zh) 一种适用于高压大流量的内啮合齿轮泵
CN203627216U (zh) 齿轮机械
CN201916386U (zh) 双离合器结构的压力油密封机构
US9752572B2 (en) Variable flow hydraulic machine
CN1316162C (zh) 非对称双圆弧齿形中高压齿轮泵
WO2015076716A1 (en) Pump/motor
CN208518874U (zh) 一种有柱塞环的柱塞及柱塞泵
ITRM20110378A1 (it) Pompa volumetrica rotativa a ruote dentate bielicoidali
CN103850930B (zh) 内齿轮机
CN103388580A (zh) 剖分式机械密封及装有剖分式机械密封的双螺杆泵
CN103306772A (zh) 凸轮轴调节器
RU2647268C2 (ru) Шестеренный гидромотор, шестеренный насос и передача, имеющая бесступенчато-регулируемые параметры
CN107061261A (zh) 一种变量齿轮泵
KR20040077870A (ko) 로타리 방사방향 피스톤장치
RU162071U1 (ru) Шестеренный насос
CN101410665A (zh) 润滑剂泵或液压泵
CN213088224U (zh) 一种大排量高压齿轮泵
CN220869635U (zh) 齿轮泵整体式铸铁座圈及钢背烧结铜合金侧板双浮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