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96429U - 用来耦接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用来耦接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96429U
CN203596429U CN201320828955.7U CN201320828955U CN203596429U CN 203596429 U CN203596429 U CN 203596429U CN 201320828955 U CN201320828955 U CN 201320828955U CN 203596429 U CN203596429 U CN 2035964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nap
pedestal
electric connector
terminal
insula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289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愉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289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964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964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9642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连接器,包含有多个第一端子、多个第二端子、一第一绝缘本体以及一第二绝缘本体。该第一绝缘本体形成有一第一插接口、多个第一组装槽与多个第二组装槽,该些第一组装槽与该些第二组装槽连通于该第一插接口,且朝相对于该第一插接口的一侧延伸,以分别形成多个第一开口与多个第二开口。该第二绝缘本体形成有一第二插接口、多个第三组装槽与多个第四组装槽,该些第三组装槽与该些第四组装槽连通于该第二插接口,且朝相对于该第二插接口的一侧延伸,以分别形成多个第三开口与多个第四开口。

Description

用来耦接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可拆卸地耦接于两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板对板型(board-to-board)电连接器是可用来将硬盘耦接于电脑主机板,以使硬盘与电脑主机板间进行资料传输。常用的板对板型电连接器是将其端子的一侧以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电脑主机的一电路板上,当使用者欲将硬盘里的资料传输于电脑主机时,便将硬盘上的舌板插入板对板型电连接器另一侧上的插接口,如此硬盘便可耦接电脑主板以进行资料传输。
然而,由于板对板型电连接器的端子的一侧是焊接并固定于电脑主机的电路板上,当电脑主机的电路板于生产制造的过程中需对板对板型电连接器进行测试,于测试期间若对板对板型电连接器功能不良或是于插拔过程中造成产品不良,则需对板对板型电连接器进行解焊以更换新的板对板型电连接器,其造成产品生产成本的提升,进而不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卸地耦接于两电路板的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来耦接一第一电路板与一第二电路板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含有多个第一端子、多个第二端子、一第一绝缘本体以及一第二绝缘本体。各该第一端子包含有一第一接触部与一第二接触部,各该第二端子包含有一第一抵接部与一第二抵接部。该第一绝缘本体形成有一第一插接口、多个第一组装槽与多个第二组装槽,该些第一组装槽与该些第二组装槽连通于该第一插接口,且朝相对于该第一插接口的一侧延伸,以分别形成多个第一开口与多个第二开口,其中各该第一端子的该第一接触部由对应的该第一开口安装于对应的该第一组装槽内,并经由对应的该第一组装槽伸入该第一插接口内;各该第二端子的该第一抵接部由对应的该第二开口安装于对应的该第二组装槽内,并经由对应的该第二组装槽伸入该第一插接口内。该第二绝缘本体形成有一第二插接口、多个第三组装槽与多个第四组装槽,该些第三组装槽与该些第四组装槽连通于该第二插接口,且朝相对于该第二插接口的一侧延伸,以分别形成多个第三开口与多个第四开口,其中各该第一端子的该第二接触部由对应的该第三开口安装于对应的该第三组装槽内,并经由对应的该第三组装槽伸入该第二插接口内;各该第二端子的该第二抵接部由对应的该第四开口安装于对应的该第四组装槽内,并经由对应的该第四组装槽伸入该第二插接口内。
如上述的电连接器,各该第一端子另包含有一第一固定部,各该第二端子另包含有一第二固定部,且该电连接器另包含有:
一第一基座,连接各该第一端子的该第一固定部;以及
一第二基座,连接各该第二端子的该第二固定部,该第二基座结合于该第一基座,以固定该些第一端子与该些第二端子。
如上述的电连接器,该第一绝缘本体另形成有一第一容置凹槽,相对于该第一插接口且该些第一开口与该些第二开口位于该第一容置凹槽内,当各该第一端子的该第一接触部安装于对应的该第一组装槽内且各该第二端子的该第一抵接部安装于对应的该第二组装槽内时,该第一容置凹槽至少容纳一部分的该第一基座与至少一部分的该第二基座。
如上述的电连接器,该第一绝缘本体于该第一容置凹槽周围处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以及至少一第二卡合结构,且该第一基座包含有至少一第三卡合结构,设置于对应该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处,用以卡合该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该第二基座包含有至少一第四卡合结构,设置于对应该至少一第二卡合结构处,用以卡合该至少一第二卡合结构。
如上述的电连接器,该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与该至少一第二卡合结构分别为一卡槽,且该至少一第三卡合结构与该至少一第四卡合结构分别为一卡勾。
如上述的电连接器,该第二绝缘本体另形成有一第二容置凹槽,相对于该第二插接口且该些第三开口与该些第四开口位于该第二容置凹槽内,当各该第一端子的该第二接触部安装于对应的该第三组装槽内且各该第二端子的该第二抵接部安装于对应的该第四组装槽内时,该第二容置凹槽容置至少一部分的该第一基座与至少一部分的该第二基座。
如上述的电连接器,该第二绝缘本体于该第二容置凹槽周围处形成有至少一第五卡合结构以及至少一第六卡合结构,该第一基座另包含有至少一第七卡合结构,设置于对应该至少一第五卡合结构处,用以卡合该至少一第五卡合结构,该第二基座另包含有至少一第八卡合结构,设置于对应该至少一第六卡合结构处,用以卡合该至少一第六卡合结构。
如上述的电连接器,该第一基座包含有至少一第一卡嵌结构与至少一第二卡嵌结构,该第二基座包含有至少一第三卡嵌结构与至少一第四卡嵌结构,该至少一第一卡嵌结构用以嵌合于该至少一第三卡嵌结构,该至少一第四卡嵌结构用以嵌合于该至少一第二卡嵌结构。
如上述的电连接器,该第一绝缘本体另形成有一第一导槽与一第二导槽,该第一导槽与该第二导槽用以导引该第一绝缘本体的该第一插接口插接于该第一电路板。
如上述的电连接器,该第二绝缘本体另形成有一第三导槽与一第四导槽,该第三导槽与该第四导槽用以导引该第二绝缘本体的该第二插接口插接于该第二电路板。
综上所述,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各第一端子与各第二端子是分别利用抵接的方式电性导通于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故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可直接由第一电路板或第二电路板拆卸以进行更换,也就是当第一电路板于生产制造的过程中进行测试而其结果为功能不良或是电连接器于插拔过程中造成损坏时,可将第一电路板或第二电路板由电连接器拔出以更换电连接器,无需对第一电路板或第二电路板进行其它动作(例如解焊等),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可降低第一电路板或第二电路板损毁的风险,以大幅降低产品成本,进而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图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连接器于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连接器处于第一组装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连接器处于第二组装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0 电子装置
32 第一电路板
321 第一连接接脚
323 第二连接接脚
34 第二电路板
341 第一抵接接脚
343 第二抵接接脚
36 资料储存装置
38 电连接器
40 第一端子
401 第一固定部
403 第一接触部
405 第二接触部
42 第二端子
421 第二固定部
423 第一抵接部
425 第二抵接部
44 第一基座
441 第一卡嵌结构
443 第二卡嵌结构
445 第三卡合结构
447 第七卡合结构
46 第二基座
461 第三卡嵌结构
463 第四卡嵌结构
465 第四卡合结构
467 第八卡合结构
48 第一绝缘本体
481 第一插接口
483 第一组装槽
485 第二组装槽
487 第一开口
489 第二开口
491 第一容置凹槽
493 第一卡合结构
495 第二卡合结构
497 第一导槽
499 第二导槽
50 第二绝缘本体
501 第二插接口
503 第三组装槽
505 第四组装槽
507 第三开口
509 第四开口
511 第二容置凹槽
513 第五卡合结构
515 第六卡合结构
517 第三导槽
519 第四导槽
X1 第一方向
X2 第二方向
Y1 第一插接方向
Y2 第二插接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电子装置30包含有第一电路板32、第二电路板34以及资料储存装置36。第二电路板34安装于资料储存装置36,第一电路板32则安装于一主机壳体(未绘示)内。于此实施例中,主机壳体可为一桌上型电脑的主机壳体或可携式电脑的壳体,也就是第一电路板32可为桌上型电脑的主机板或为可携式电脑的主机板。另外,资料储存装置36可为一薄型硬盘,但不受此限,例如资料储存装置36也可以是一光碟。此外,电子装置30还包含有电连接器38,电连接器38用来耦接第一电路板32与第二电路板34。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电连接器38包含有多个第一端子40以及多个第二端子42,各第一端子40包含有第一固定部401、第一接触部403与第二接触部405,第一接触部403与第二接触部405分别从第一固定部401的相对两侧延伸,各第二端子42包含有第二固定部421、第一抵接部423与第二抵接部425,第一抵接部423与第二抵接部425分别从第二固定部421的相对两侧延伸。此外,电连接器38另包含有第一基座44以及第二基座46,第一基座44连接各第一端子40的第一固定部401,以固定多个第一端子40的相对位置,第二基座46连接各第二端子42的第二固定部421,以固定多个第二端子42的相对位置。在实际情况中,多个第一端子40与第一基座44可利用埋入射出(insert molding)的方式装置成型,多个第二端子42与第二基座46也可利用埋入射出的方式装置成型。
另外,第一基座44包含有至少一第一卡嵌结构441与至少一第二卡嵌结构443,第二基座46包含有至少一第三卡嵌结构461与至少一第四卡嵌结构463。于组装第一基座44与第二基座46时,第一卡嵌结构441可用以嵌合于第三卡嵌结构461,第四卡嵌结构463可用以嵌合于第二卡嵌结构443。如此一来,第二基座46便可结合于第一基座44,以固定该些第一端子40与该些第二端子42。
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卡嵌结构441与第四卡嵌结构463可分别为突柱,第三卡嵌结构461与第二卡嵌结构443可分别为固定孔,且突柱(即第一卡嵌结构441与第四卡嵌结构463)可以紧配的方式嵌合于固定孔(即第三卡嵌结构461与第二卡嵌结构443)。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基座44可包含有两个第一卡嵌结构441(即突柱)与四个第二卡嵌结构443(即固定孔),第二基座46可包含有两个第四卡嵌结构463(即突柱)与四个第三卡嵌结构461(即固定孔),而第一卡嵌结构441、第二卡嵌结构443、第三卡嵌结构461与第四卡嵌结构463的数量与位置可不局限于此实施例图式所绘示,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基座44也可仅包含有一个第一卡嵌结构441与一个第二卡嵌结构443,第二基座46也可仅包含有一个第三卡嵌结构461与一个第四卡嵌结构463。另外,第一基座44与第二基座46可为实质上相同的两结构体,但本实用新型不受此限,也就是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基座44与第二基座46也可为独立分开的两结构体。
如图3以及图4所示,电连接器38另包含有第一绝缘本体48以及第二绝缘本体50,第一绝缘本体48形成有第一插接口481、多个第一组装槽483与多个第二组装槽485,第二绝缘本体50形成有第二插接口501、多个第三组装槽503与多个第四组装槽505。如图3至图5所示,该些第一组装槽483与该些第二组装槽485连通于第一插接口481,且朝相对于第一插接口481的一侧延伸,以分别在第一绝缘本体48相对第一插接口481的该侧形成多个第一开口487与多个第二开口489,该些第三组装槽503与该些第四组装槽505连通于第二插接口501,且朝相对于第二插接口501的一侧延伸,以分别在第二绝缘本体50相对第二插接口501的该侧形成多个第三开口507与多个第四开口509。此外,第一绝缘本体48另形成有一第一容置凹槽491,第二绝缘本体50另形成有一第二容置凹槽511。第一容置凹槽491相对于第一插接口481,且该些第一开口487与该些第二开口489位于第一容置凹槽491内。第二容置凹槽511相对于第二插接口501,且该些第三开口507与该些第四开口509位于第二容置凹槽511内。
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绝缘本体48于第一容置凹槽491周围处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493以及至少一第二卡合结构495。此外,第一基座44包含有至少一第三卡合结构445,设置于对应的第一卡合结构493处,第二基座46包含有至少一第四卡合结构465,设置于对应的第二卡合结构495处。于此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本体48可形成有多个第一卡合结构493以及多个第二卡合结构495,第三卡合结构445的数量对应第一卡合结构493的数量,第四卡合结构465的数量对应第二卡合结构495的数量,而本实用新型第一卡合结构493、第二卡合结构495、第三卡合结构445与第四卡合结构465的数量及位置可不局限于此实施例图式所绘示,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绝缘本体48也可仅形成有一个第一卡合结构493以及一个第二卡合结构495,第一基座44也可仅包含有一个第三卡合结构445,第二基座46也可仅包含有一个第四卡合结构465。
此外,第二绝缘本体50于第二容置凹槽511周围处形成有至少一第五卡合结构513以及至少一第六卡合结构515,第一基座44另包含有至少一第七卡合结构447,设置于对应至少一第五卡合结构513处,第二基座46另包含有至少一第八卡合结构467,设置于对应至少一第六卡合结构515处。于此实施例中,第二绝缘本体50可形成有多个第五卡合结构513以及多个第六卡合结构515,第七卡合结构447的数量对应第五卡合结构513的数量,第八卡合结构467的数量对应第六卡合结构515的数量,而本实用新型第五卡合结构513、第六卡合结构515、第七卡合结构447与第八卡合结构467的数量及位置可不局限于此实施例图式所绘示,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绝缘本体50也可仅形成有一个第五卡合结构513以及一个第六卡合结构515,第一基座44可仅包含有一个第七卡合结构447,第二基座46可仅包含有一个第八卡合结构467。
如图5以及图6所示,当电连接器38处于图5所示的第一组装状态时,第二基座46是结合于第一基座44以固定第一端子40与第二端子42的相对位置。接着将第一绝缘本体48沿图5所示的第一方向X1由图5所示的位置安装至图6所示的位置,此时各第一端子40的第一接触部403由对应的第一开口487安装于对应的第一组装槽483内,并经由对应的第一组装槽483伸入第一插接口481内,各第二端子42的第一抵接部423由对应的第二开口489安装于对应的第二组装槽485内,并经由对应的第二组装槽485伸入第一插接口481内。
当第一绝缘本体48位于图6所示的位置时,各第一端子40的第一接触部403安装于对应的第一组装槽483内且各第二端子42的第一抵接部423安装于对应的第二组装槽485内,此时第一绝缘本体48的第一容置凹槽491可容置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基座44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基座46,另外第一基座44的第三卡合结构445可用以卡合第一绝缘本体48的第一卡合结构493,以固定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基座44于第一绝缘本体48的第一容置凹槽491内,且第二基座46的第四卡合结构465可用以卡合第一绝缘本体48的第二卡合结构495,以固定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基座46于第一绝缘本体48的第一容置凹槽491内。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卡合结构493与第二卡合结构495可分别为卡槽,且第三卡合结构445与第四卡合结构465可分别为卡勾。
另一方面,当电连接器38处于图5所示的第一组装状态时,另可将第二绝缘本体50沿图5所示的相反于第一方向X1的第二方向X2由图5所示的位置安装至图6所示的位置,此时各第一端子40的第二接触部405由对应的第三开口507安装于对应的第三组装槽503内,并经由对应的第三组装槽503伸入第二插接口501内,各第二端子42的第二抵接部425由对应的第四开口509安装于对应的第四组装槽505内,并经由对应的第四组装槽505伸入第二插接口501内。
当第二绝缘本体50位于图6所示的位置时,各第一端子40的第二接触部405安装于对应的第三组装槽503内且各第二端子42的第二抵接部425安装于对应的第四组装槽505内,此时第二绝缘本体50的第二容置凹槽511可容置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基座44的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基座46,另外第一基座44的第七卡合结构447可用以卡合第二绝缘本体50的第五卡合结构513,以固定至少一部分的第一基座44于第二绝缘本体50的第二容置凹槽511内,且第二基座46的第八卡合结构467可用以卡合第二绝缘本体50的第六卡合结构515,以固定至少一部分的第二基座46于第二绝缘本体50的第二容置凹槽511内。于此实施例中,第五卡合结构513与第六卡合结构515可分别为卡槽,且第七卡合结构447与第八卡合结构467可分别为卡勾。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完成第一绝缘本体48、第一基座44、第二绝缘本体50与第二基座46的组装后(即电连接器38处于图6所示的第二组装状态时),可将第一电路板32沿图6所示的第一插接方向Y1由如图6所示的位置插入至图7所示的位置。当第一电路板32插入至图7所示的位置时,第一端子40的第一接触部403可弹性抵接于第一电路板32的第一连接接脚321,且第二端子42的第一抵接部423可弹性抵接于第一电路板32的第二连接接脚323,其中第一连接接脚321与第二连接接脚323是位于第一电路板32的相反两侧。
另一方面,当电连接器38处于图6所示的第二组装状态时,另可将第二电路板34沿图6所示的相反于第一插接方向Y1的第二插接方向Y2由如图6所示的位置安装至图7所示的位置。当第二电路板34插入至图7所示的位置时,第一端子40的第二接触部405可弹性抵接于第二电路板34的第一抵接接脚341,且第二端子42的第二抵接部425可弹性抵接于第二电路板34的第二抵接接脚343,其中第一抵接接脚341与第二抵接接脚343是位于第二电路板34的相反两侧。如此一来,第一电路板32便可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38耦接于第二电路板34,使第一电路板32与第二电路板34间可进行讯号传递、资料传输等。
值得一提的是,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绝缘本体48另形成有第一导槽497与第二导槽499,在第一电路板32插接于电连接器38的过程中,第一导槽497与第二导槽499可用以可滑动地卡合于第一电路板32的板边,以导引第一绝缘本体48的第一插接口481顺利地插接于第一电路板32。另外第二绝缘本体50另形成有第三导槽517与第四导槽519,在第二电路板34插接于电连接器38的过程中,第三导槽517与第四导槽519可用以可滑动地卡合于第二电路板34的板边,以导引第二绝缘本体50的第二插接口501顺利地插接于第二电路板34。
相较于背景技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各第一端子与各第二端子是分别利用抵接的方式电性导通于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故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可直接由第一电路板或第二电路板拆卸以进行更换,也就是当第一电路板于生产制造的过程中进行测试而其结果为功能不良或是电连接器于插拔过程中造成损坏时,可将第一电路板或第二电路板由电连接器拔出以更换电连接器,无需对第一电路板或第二电路板进行其它动作(例如解焊等),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可降低第一电路板或第二电路板损毁的风险,以大幅降低产品成本,进而有利于产品于市场上的竞争力。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的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来耦接一第一电路板与一第二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含有:
多个第一端子,各第一端子包含有一第一接触部与一第二接触部;
多个第二端子,各第二端子包含有一第一抵接部与一第二抵接部;
一第一绝缘本体,形成有一第一插接口、多个第一组装槽与多个第二组装槽,该些第一组装槽与该些第二组装槽连通于该第一插接口,且朝相对于该第一插接口的一侧延伸,以分别形成多个第一开口与多个第二开口,其中各该第一端子的该第一接触部由对应的该第一开口安装于对应的该第一组装槽内,并经由对应的该第一组装槽伸入该第一插接口内;各该第二端子的该第一抵接部由对应的该第二开口安装于对应的该第二组装槽内,并经由对应的该第二组装槽伸入该第一插接口内;以及
一第二绝缘本体,形成有一第二插接口、多个第三组装槽与多个第四组装槽,该些第三组装槽与该些第四组装槽连通于该第二插接口,且朝相对于该第二插接口的一侧延伸,以分别形成多个第三开口与多个第四开口,其中各该第一端子的该第二接触部由对应的该第三开口安装于对应的该第三组装槽内,并经由对应的该第三组装槽伸入该第二插接口内;各该第二端子的该第二抵接部由对应的该第四开口安装于对应的该第四组装槽内,并经由对应的该第四组装槽伸入该第二插接口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端子另包含有一第一固定部,各该第二端子另包含有一第二固定部,且该电连接器另包含有:
一第一基座,连接各该第一端子的该第一固定部;以及
一第二基座,连接各该第二端子的该第二固定部,该第二基座结合于该第一基座,以固定该些第一端子与该些第二端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本体另形成有一第一容置凹槽,相对于该第一插接口且该些第一开口与该些第二开口位于该第一容置凹槽内,当各该第一端子的该第一接触部安装于对应的该第一组装槽内且各该第二端子的该第一抵接部安装于对应的该第二组装槽内时,该第一容置凹槽至少容纳一部分的该第一基座与至少一部分的该第二基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本体于该第一容置凹槽周围处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以及至少一第二卡合结构,且该第一基座包含有至少一第三卡合结构,设置于对应该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处,用以卡合该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该第二基座包含有至少一第四卡合结构,设置于对应该至少一第二卡合结构处,用以卡合该至少一第二卡合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一第一卡合结构与该至少一第二卡合结构分别为一卡槽,且该至少一第三卡合结构与该至少一第四卡合结构分别为一卡勾。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绝缘本体另形成有一第二容置凹槽,相对于该第二插接口且该些第三开口与该些第四开口位于该第二容置凹槽内,当各该第一端子的该第二接触部安装于对应的该第三组装槽内且各该第二端子的该第二抵接部安装于对应的该第四组装槽内时,该第二容置凹槽容置至少一部分的该第一基座与至少一部分的该第二基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绝缘本体于该第二容置凹槽周围处形成有至少一第五卡合结构以及至少一第六卡合结构,该第一基座另包含有至少一第七卡合结构,设置于对应该至少一第五卡合结构处,用以卡合该至少一第五卡合结构,该第二基座另包含有至少一第八卡合结构,设置于对应该至少一第六卡合结构处,用以卡合该至少一第六卡合结构。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座包含有至少一第一卡嵌结构与至少一第二卡嵌结构,该第二基座包含有至少一第三卡嵌结构与至少一第四卡嵌结构,该至少一第一卡嵌结构用以嵌合于该至少一第三卡嵌结构,该至少一第四卡嵌结构用以嵌合于该至少一第二卡嵌结构。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本体另形成有一第一导槽与一第二导槽,该第一导槽与该第二导槽用以导引该第一绝缘本体的该第一插接口插接于该第一电路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绝缘本体另形成有一第三导槽与一第四导槽,该第三导槽与该第四导槽用以导引该第二绝缘本体的该第二插接口插接于该第二电路板。
CN201320828955.7U 2013-12-16 2013-12-16 用来耦接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964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28955.7U CN203596429U (zh) 2013-12-16 2013-12-16 用来耦接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28955.7U CN203596429U (zh) 2013-12-16 2013-12-16 用来耦接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96429U true CN203596429U (zh) 2014-05-14

Family

ID=50677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2895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96429U (zh) 2013-12-16 2013-12-16 用来耦接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9642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6733A (zh) * 2016-05-16 2019-01-11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96733A (zh) * 2016-05-16 2019-01-11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CN109196733B (zh) * 2016-05-16 2020-11-03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US10938135B2 (en) 2016-05-16 2021-03-0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11355876B2 (en) 2016-05-16 2022-06-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19591B1 (en) SATA interface relay connector and its application
CN104160561A (zh) 具有分流触点的连接器插座
CN204167540U (zh) 电连接器
WO2015165416A1 (zh) 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US9246269B2 (en) Connector with a guiding portion
CN103166048A (zh) 插槽装置及安装该插槽装置的主板
US20110320667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network interface card
CN102386532B (zh) 具有插头侦测功能的高频插座连接器
CN203596429U (zh) 用来耦接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CN203445353U (zh) 电连接器
CN2932755Y (zh) 电连接器
CN203707391U (zh) 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CN104112960A (zh) 连接器组合件与电子装置
CN102790302A (zh) Usb线端连接器与usb板端连接器
CN205122861U (zh) 一种usb连接器及移动终端
JP3162616U (ja) 複合コネクタプラグ
CN203456670U (zh) 改良型插座连接器结构
CN203589255U (zh) 用来耦接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CN201112665Y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7781937U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01868642U (zh) 一种带有分线排的usb插头
US7182609B1 (en) Modular power integrated board
CN110602915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3377447U (zh) 电连接器
CN203521674U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14

Termination date: 2014121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