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87845U - Lc光纤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Lc光纤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87845U
CN203587845U CN201320815955.3U CN201320815955U CN203587845U CN 203587845 U CN203587845 U CN 203587845U CN 201320815955 U CN201320815955 U CN 201320815955U CN 203587845 U CN203587845 U CN 2035878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casing
procapsid
joints
optical fibre
assemb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159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东
郝其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da Communication Parts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nda Communication Parts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da Communication Parts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nda Communication Parts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159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878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878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8784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LC光纤连接器。该LC光纤连接器包括前壳体、插芯、导纤管、弹簧以及后壳体,导纤管套于插芯的尾端,弹簧套于导纤管,导纤管、插芯以及弹簧插入于后壳体中,前壳体套于后壳体,前壳体和后壳体上设有防止在装配所述LC光纤连接器过程中发生误装配的防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LC光纤连接器能够防止在装配过程中发生误装配。

Description

LC光纤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连接设备,具有涉及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光纤连接器是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活动)连接的器件,它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并使由于其介入光链路而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这是光纤连接器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光纤连接器影响了光传输系统的可靠性和各项性能。
LC光纤连接器是一种快速光纤连接器,其优点是速度快,不需要特殊设备,比较灵活。但是,为尽量精确地对准光纤,对LC光纤各部零部件的加工精度以及装配要求都很高。
图1示出现有的一种符合中国通信行业标准YD/T1272.1-2003的双LC光纤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所示,该双LC光纤连接器由两个单LC光纤连接器组成。LC光纤连接器100包括前壳体1、插芯2、导纤管3、弹簧4、后壳体5、热缩套管6、双线夹7以及套管8。组装时,将导纤管3套上插芯2的尾端,再将弹簧4套上导纤管3,再把这三个零件插入后壳体5的圆柱空腔,然后把前壳体1套上后壳体5。在连接光纤时,热缩套管6和套管8两个零件需要预先套在光纤线缆上,在LC光纤连接器内穿入光纤线缆后安装,通过设备把热缩套管6和光纤线缆铆压在一起,然后再装上双线夹7,最后把套管8推上,紧靠后壳体5,由此完成组装。
然而,在上述的组装过程中,通常会发生组装错误而导致LC插头不能与LC插座匹配。具体地,现有的LC光纤连接器中,前壳体1上和后壳体5上设有相互配合的结构。如图1所示,该相互配合的结构为设置在后壳体5上的的侧壁上的卡扣51和设置在前壳体1的侧壁上的通孔11。在装配过程中,卡扣51可卡入通孔11中,从而将后壳体5连接至前壳体1。错误装配的问题产生在前壳体1连接至后壳体5的时候,因为在后壳体5相对于前壳体1翻转180度的时候,仍可以将前壳体1连接至后壳体5。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在装配时,不产生错误装配的LC光纤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装配时,不会产生装配错误问题的LC光纤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以上目的通过一种LC光纤连接器来实现,该光纤连接器包括前壳体、插芯、导纤管、弹簧以及后壳体,所述导纤管套于所述插芯的尾端,所述弹簧套于所述导纤管,所述导纤管、所述插芯以及所述弹簧插入于所述后壳体中,所述前壳体套于所述后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上设有防止在装配所述LC光纤连接器过程中发生误装配的防误特征。
较佳的是,所述后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卡扣,所述前壳体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卡扣能够卡入所述通孔中,从而将所述前壳体套入所述后壳体。
较佳的是,所述防误特征由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上的凸起和设置在所述后壳体上的凹口构成,所述凸起和所述凹口的形状相匹配使得在组装时所述凸起能够安装入所述凹口中,并且在装配时如果所述凸起没有安装入所述凹口,则不能完成所述LC光纤连接器的装配。
较佳的是,所述防误特征由设置在所述后壳体上的凸起和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上的凹口构成,所述凸起和所述凹口的形状相匹配使得在组装时所述凸起能够安装入所述凹口中,并且在装配时如果所述凸起没有安装入所述凹口,则不能完成所述LC光纤连接器的装配。
较佳的是,所述后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卡扣,所述前壳体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卡扣能够卡入所述通孔中,从而将所述前壳体套入所述后壳体,以及所述卡扣和所述通孔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凸起和所述凹口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
较佳的是,所述后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卡扣,所述前壳体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卡扣能够卡入所述通孔中,从而将所述前壳体套入所述后壳体,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前壳体的与所述后壳体接触的平面上的任一边缘上,所述凹口位于所述后壳体的相对应位置上。
较佳的是,所述凸起的横截面为矩形、圆形或三角形。
较佳的是,所述后壳体的卡扣的纵向中心线偏离所述后壳体的中心平面,所述前壳体的通孔的纵向中心线偏离所述前壳体本体的中心平面,从而防止在装配过程中发生误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LC光纤连接器由于设有防止误装配的防误特征,因此能够防止在装配过程中发生误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一种双LC光纤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一种双LC光纤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LC光纤连接器的防误装配结构的一实施例立体图,为清楚起见,未示出该LC光纤连接器的部分零部件;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LC光纤连接器的防误装配结构的另一实施例立体图,为清楚起见,未示出该LC光纤连接器的部分零部件;以及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LC光纤连接器的防误装配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立体图,为清楚起见,未示出该LC光纤连接器的部分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附图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示。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双LC光纤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本实用新型的双LC光纤连接器与现有的双LC光纤连接器基本相同,同样由前壳体10、插芯2、导纤管3、弹簧4、后壳体50、热缩套管6,双线夹7以及套管8构成。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中,前壳体10和后壳体50上分别设有防误特征。从而,在双LC光纤连接器的装配过程中,能够防止误装配,进而防止由误装配引起的LC插头不能与LC插座匹配。
本文中,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双LC光纤连接器除了前壳体10以及后壳体50之外的其它部件与现有的双LC光纤连接器相同,为清楚起见,不再对这些部件进行详细描述。另外,前壳体10以及后壳体50的主要结构也分别与现有的LC光纤连接器的前壳体和后壳体大致相同,因此,在本文中,不再对光纤连接器的前壳体和后壳体的主要结构作详细描述。
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LC光纤连接器的的前壳体10和后壳体50的结构立体图。如图3所示,后壳体50和前壳体10上设有由凸起501和凹口101构成的防误装配特征。凸起501从平面502沿边缘503突出,该平面502将后壳体50分成具有不同轮廓线的两个部分,在组装时,这两部分中一部分505可插入前壳体10的空腔中。边缘503与卡扣51所在的平面垂直。
凹口101设置在前壳体10的相对应位置处,从而在装配时,凸起501能够适配入凹口101中。具体地,凹口101从前壳体10的将与后壳体50的平面502接触的平面102向内凹进(即沿远离后壳体50的方向)并位于与通孔11所在的平面相垂直的平面中。
在组装时,只有在凸起501对准凹口101,同时凸起51对准通孔11的情形下,才能够将后壳体50装配入前壳体10中。如果在装配时,后壳体50相对于前壳体旋转一定角度,即凸起501与凹口101成一定角度,例如180度,后壳体50将无法装配入前壳体10,由此防止在装配过程中发生误装配。
后壳体50的凸起50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或三角形等。凸起501的位置可以在与边缘503相对的边缘504上,但仍然在平面502上,此时,凹口101的位置相应地调整。
前壳体10的凹口101的横截面形状与凸起501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LC光纤连接器的前壳体110和后壳体510的结构立体图。如图4所示,类似地,后壳体510和前壳体110上分别设有由凹口511和凸起111构成的防误装配特征。与上述图3所示实施例的光纤连接器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凹口511设置在后壳体510中,而凸起111设置在前壳体中。
类似地,凸起111从平面112沿边缘113突出,该平面112为与后壳体510相接触的平面,边缘113与通孔11所在的平面垂直。
凹口511设置在后壳体510的相对应位置处,从而在装配时,凸起111能够适配入凹口511中。具体地,凹口511从后壳体510的将与前壳体110的平面112接触的平面512向内凹(即沿远离前壳体110的方向)并位于与卡扣51所在的平面相垂直的平面中。该平面512将后壳体510分成具有不同轮廓线的两个部分,在组装时,这两部分中一部分515可插入后壳体10的空腔中。边缘503与卡扣51所在的平面垂直。
在组装时,只有在凸起111对准凹口511,同时凸起51对准通孔11的情形下,才能够将后壳体510装配入前壳体110中。如果在装配时,后壳体510相对于前壳体旋转一定角度,即凹口511与凸起111成一定角度,例如180度,后壳体510将无法装配入前壳体110,由此防止在装配过程中发生误装配。
同样,前壳体110的凸起11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或三角形等。凸起111的位置可以在平面112的其余三个边缘上。此时,凹口511的位置相应地调整。
后壳体510的凹口511的横截面形状与凸起111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
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LC光纤连接器的前壳体120和后壳体520的结构立体图。与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前壳体120和后壳体520并没有增加额外的凸起和凹口结构,而是通过修改现有的LC光纤连接器中的卡扣和通孔的位置来实现防误装配功能。
具体地,现有的LC光纤连接器中,后壳体5的卡扣51的纵向中心线(即沿后壳体的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位于后壳体的中心平面上。同样,前壳体10的通孔11的纵向中心线亦位于前壳体本体的中心平面上。而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后壳体520的卡扣51a的纵向中心线偏离后壳体的中心平面,前壳体120的通孔11a的纵向中心线亦偏离前壳体本体121的中心平面。由此,当后壳体520旋转180度时,该偏移的卡扣51a将无法插入前壳体120的通孔11a中,从而防止在装配过程中发生误装配。
需要指出的是,可组合一种或多种上述各实施例的防误特征,同样能够实现防误装配的效果。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LC光纤连接器,所述光纤连接器包括前壳体、插芯、导纤管、弹簧以及后壳体,所述导纤管套于所述插芯的尾端,所述弹簧套于所述导纤管,所述导纤管、所述插芯以及所述弹簧插入于所述后壳体中,所述前壳体套于所述后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和所述后壳体上设有防止在装配所述LC光纤连接器过程中发生误装配的防误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卡扣,所述前壳体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卡扣能够卡入所述通孔中,从而将所述前壳体套入所述后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误特征由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上的凸起和设置在所述后壳体上的凹口构成,所述凸起和所述凹口的形状相匹配使得在组装时所述凸起能够安装入所述凹口中,并且在装配时如果所述凸起没有安装入所述凹口,则不能完成所述LC光纤连接器的装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C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误特征由设置在所述后壳体上的凸起和设置在所述前壳体上的凹口构成,所述凸起和所述凹口的形状相匹配使得在组装时所述凸起能够安装入所述凹口中,并且在装配时如果所述凸起没有安装入所述凹口,则不能完成所述LC光纤连接器的装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C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卡扣,所述前壳体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卡扣能够卡入所述通孔中,从而将所述前壳体套入所述后壳体,以及所述卡扣和所述通孔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凸起和所述凹口所在的平面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C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的侧壁上设有卡扣,所述前壳体的侧壁上设有通孔,所述卡扣能够卡入所述通孔中,从而将所述前壳体套入所述后壳体,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前壳体的与所述后壳体接触的平面上的任一边缘上,所述凹口位于所述后壳体的相对应位置上。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一项所述的LC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横截面为矩形、圆形或三角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LC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体的卡扣的纵向中心线偏离所述后壳体的中心平面,所述前壳体的通孔的纵向中心线偏离所述前壳体本体的中心平面,从而防止在装配过程中发生误装配。
CN201320815955.3U 2013-12-11 2013-12-11 Lc光纤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878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15955.3U CN203587845U (zh) 2013-12-11 2013-12-11 Lc光纤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15955.3U CN203587845U (zh) 2013-12-11 2013-12-11 Lc光纤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87845U true CN203587845U (zh) 2014-05-07

Family

ID=50585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15955.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87845U (zh) 2013-12-11 2013-12-11 Lc光纤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878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6469A (zh) * 2019-12-20 2020-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及光电复合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6469A (zh) * 2019-12-20 2020-05-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及光电复合连接器
CN111106469B (zh) * 2019-12-20 2021-05-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及光电复合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1710B (zh) 光連接器及光連接構造
CN103140785A (zh) 可变形套管总成和光纤连接器
CN104583825A (zh) 具有平移组件的光连接器和光耦合系统
CN110673271B (zh) 一种aoc光模块
CN203587845U (zh) Lc光纤连接器
CN113484959A (zh) 一种用于光模块的适配器组件以及光模块
CN105676372A (zh) 一种光纤连接头的转接连接器
CN109870772A (zh) 一种可长期插拔的光纤连接器
KR101361107B1 (ko) 광섬유의 정렬오류 보상구조를 갖는 밀리터리 스탠다드 38999 광전복합커넥터
CN104216061A (zh) 一种保偏光纤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CN210572870U (zh) 一种中性mt光缆组件
CN203849458U (zh) 一种高性能多芯mpo光纤连接器
CN105425346A (zh) 光纤连接器
CN203786336U (zh) 一种一体式lc双芯光纤连接器
CN109946795A (zh) 一种fc-sc型取光适配器
US20140133805A1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and optical fiber assembling method
CN203178516U (zh) 热熔式光纤连接器保护套及包含该保护套的光纤连接器
CN203786334U (zh) 一种便于密集配线的lc光纤连接器
CN109149250B (zh) 一种板间连接器及其插头、插座
CN206946040U (zh) 一种紧凑型lc光纤连接器
CN104765105A (zh) 机械传输mt插芯及单模光纤连接器
CN205067803U (zh) 光互连接器件
CN102087386A (zh) 光纤耦合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CN201689193U (zh) 光纤连接器
CN203811844U (zh) 一体式sc光纤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