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87495U - 雨滴感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雨滴感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87495U
CN203587495U CN201320660360.5U CN201320660360U CN203587495U CN 203587495 U CN203587495 U CN 203587495U CN 201320660360 U CN201320660360 U CN 201320660360U CN 203587495 U CN203587495 U CN 203587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torage tank
receiver module
raindrop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6036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宗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hlin Electric and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ihlin Electric and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hlin Electric and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Shihlin Electric and Engineering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87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8749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雨滴感应装置,是安装于一雨滴感应器内,其包括有定位块、光学棱镜、发光模块、主要光线接收模块以及辅助光线接收模块,而发光模块、主要光线接收模块以及辅助光线接收模块均位于整合控制板上并同时形成电性连接,且发光模块用于发射内部光线,辅助光线接收模块仅用于接收外部光线,而主要光线接收模块则会同时接收到内部光线以及外部光线,由此,将辅助光线接收模块所测得的外部光线干扰,与主要光线接收模块受到外部光源,加以计算后便可排除雨滴感应器外部光线的干扰问题,增进雨滴感应器判断精度。

Description

雨滴感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雨滴感应装置,尤指一种安装于一雨滴感应器内,设置于透明体(如玻璃)上具较高感应精度的雨滴感应装置。
背景技术
时下有些较高级的车种于挡风玻璃上会装置有雨滴感应装置,是因为行车途中全赖挡风玻璃以观看外界的景物,使车辆能顺畅行进,若车辆行进中遇天气变化时,如刮风、下雨、飘雪等天气变化,会有沙粒、尘土、雨滴、雪花等物落滴于挡风玻璃上,此时就必须通过雨刷来进行挡风玻璃的清理,将挡风玻璃上附着的异物予以清除、扫去,使挡风玻璃保持能见度,可在雨中或雪中观看前方视野,以确保行车的安全。
而目前现有的雨刷感应器,均是利用光线遇水时产生的透射与部份折射原理,以光线折射原理侦测雨滴的大小,来控制雨刷的运转速度,这种光线的原理必须做相当多重的处理,以降低感应器对于背景光源(如阳光、灯光)等的干扰,来防止侦测器感应错误或侦测不确实,因此会使感应器的制造成本提高,而感测的效果也打折扣,使用上还有一些缺失,需要进行改善。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所遭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具较佳感测效果的雨滴感应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滴感应装置,是安装于一雨滴感应器内,其包括:
一遮光元件,其上具有一第一容置槽、一第二容置槽以及一透光孔,其中该透光孔设置于邻近于该第一容置槽,而该第一容置槽是与该第二容置槽相互平行,且分别位于该遮光元件的两侧,此外,该第一容置槽的一第一侧具有一出光口,而该第二容置槽的第二侧具有一入光口;
一光学棱镜,具有一第一棱镜部与一第二棱镜部,其中该第一棱镜部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而该第二棱镜部设置于该第二容置槽;
一发光模块,设置于该遮光元件下方,并对应于该出光口位置,且该发光模块是用于发出一内部光线;
一辅助光线接收模块,设置于该遮光元件下方,且对应于该透光孔位置,此外,该辅助光线接收模块并位于一外部光线的光行进路线上;以及
一主要光线接收模块,设置于该遮光元件下方,且对应于该入光口位置,并位于该内部光线的行进路线上;
其中,该主要光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该内部光线以及该外部光线,而该辅助光线接收模块仅接收该外部光线。
其中,该出光口与该入光口的位置为镜射对应关系。
其中,该透光孔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与该第二容置槽之间。
其中,辅助光线接收模块设置位置是邻近但不位于该透光孔的投影面积下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雨滴感应装置,是安装于一雨滴感应器内,其包括:
一遮光元件,其上具有一第一容置槽、一第二容置槽以及一透光孔,该第一容置槽是与该第二容置槽相互平行,且分别位于该遮光元件的两侧,此外,该第一容置槽的一第一侧具有一出光口,而该第二容置槽的第二侧具有一入光口;
一光学棱镜,具有一第一棱镜部与一第二棱镜部,其中该第一棱镜部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而该第二棱镜部设置于该第二容置槽;
一发光模块,设置于该遮光元件下方,并对应于该出光口位置,且该发光模块用于发出一内部光线;
一主要光线接收模块,设置于该遮光元件下方,且对应于该入光口位置,并位于该内部光线的行进路线上;以及
一辅助光线接收模块,设置于该遮光元件下方;
其中,该透光孔位置设置于该内部光线的行进路线外,而该辅助光线接收模块是对应于该透光孔位置,并位于一外部光线的光行进路线上,用于接收该外部光线,该主要光线接收模块则用于同时接收该内部光线以及该外部光线。
其中,该透光孔位置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与该第二容置槽所包围面积外的遮光元件上。
其中,辅助光线接收模块位置设置于邻近但不位于该透光孔的投影面积下方。
其中,该出光口与该入光口的位置为镜射对应关系。
上述的光学棱镜具有第一棱镜部与第二棱镜部,其中第一棱镜部设置于第一容置槽,第二棱镜部则设置于第二容置槽。而发光模块、主要光线接收模块以及辅助光线接收模块均设置在遮光元件下方并同时形成电性连接,以传送信号或电力,其中发光模块对应于出光口位置,主要光线接收模块对应于入光口位置,辅助光线接收模块对应于透光孔位置,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于辅助光线接收模块仅接收到外部光线,而主要光线接收模块会同时接收到内部光线以及外部光线。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雨滴感应装置安装于雨滴感应器后,装设于挡风玻璃上,当有异物(如雨滴、雪花)掉落于挡风玻璃上,雨滴感应装置侦测后即自动开启雨刷装置,以由雨刷将挡风玻璃上的异物予以扫除,保持挡风玻璃的适当能见度,确保行车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雨滴感应装置的透光孔位置是设置于内部光线的行进路线外,而辅助光线接收模块是对应于该透光孔位置,故此时辅助光线接收模块是位于外部光线的光行进路线上,仅能接收外部光线,而主要光线接收模块则仍可同时接收内部光线以及外部光线,如此一来,辅助光线接收模块可完全避免接收到内部光线的情况,可通过辅助光线接收模块测得最正确的外部光线干扰数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雨滴感应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雨滴感应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雨滴感应装置的光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雨滴感应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上壳体;11第一露出口;20下壳体;30整合控制板;40雨滴感应装置;41定位块;411遮光元件;412第一容置槽;4121第一侧;413第二容置槽;4131第二侧;414透光孔;415出光口;416入光口;42光学棱镜;421第一棱镜部;422第二棱镜部;43发光模块;44主要光线接收模块;45辅助光线接收模块;50粘贴胶;51第二露出口;60容置空间;A内部光线;A1内部光线的光行进路线;S外部光线;S1外部光线的光行进路线;9汽车的玻璃。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雨滴感应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雨滴感应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雨滴感应装置40安装于一雨滴感应器内,该雨滴感应器,是具有上壳体10、下壳体20、整合控制板30、雨滴感应装置40以及粘贴胶50,其中上壳体10与下壳体20是相互组接,使其二者间形成有一个容置空间60,而整合控制板30与雨滴感应装置40即设置于容置空间60内,粘贴胶50则设置于上壳体10上,且上壳体10与粘贴胶50分别具有相互对应的第一露出口11与第二露出口51。
本实用新型的雨滴感应装置40包括有定位块41、光学棱镜42、发光模块43、主要光线接收模块44以及辅助光线接收模块45;其中定位块41是位于整合控制板30上,且定位块41包括有一个遮光元件411,而遮光元件411上设置有第一容置槽412、第二容置槽413以及透光孔414。前述的第一容置槽412与第二容置槽413是相互平行设置,并分别位于遮光元件411的两侧,此外,第一容置槽412的第一侧4121具有出光口415,而第二容置槽413的第二侧4131具有入光口416,且出光口415与入光口416的位置为镜射对应关系。
上述的光学棱镜42是依序填设于第一露出口11与该第二露出口51内,此外光学棱镜42还具有第一棱镜部421与第二棱镜部422,其中第一棱镜部421设置于第一容置槽412,第二棱镜部422则设置于第二容置槽413。而发光模块43、主要光线接收模块44以及辅助光线接收模块45均设置在遮光元件411下方,且位于整合控制板30上,并与整合控制板30形成电性连接,以传送信号或电力,其中发光模块43对应于出光口415位置,主要光线接收模块44对应于入光口416位置,辅助光线接收模块45对应于透光孔414位置,当发光模块43发出一个内部光线A(例如是可见光或不可见光),内部光线A将于雨滴感应装置40中形成一个内部光线的光行进路线A1,而主要光线接收模块44亦需位于前述的内部光线的光行进路线A1上,此外,在雨滴感应装置40中除了有内部光线A外,仍会有外部光线S进入,如阳光,因此在雨滴感应装置40中除了会有一个内部光线的光行进路线A1,还会有一个外部光线的光行进路线S1,而主要光线接收模块44亦会同时位于外部光线的光行进路线S1上,而辅助光线接收模块45同样会位于外部光线的光行进路线S1上,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于辅助光线接收模块45仅接收到外部光线S,而主要光线接收模块44会同时接收到内部光线A以及外部光线S。
以下请再参阅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光路示意图。在图3中是示意已将雨滴感应装置40设置于汽车的玻璃9上,当发光模块43被点亮时,所发射出的内部光线A经过出光口415的第一棱镜部421,使产生一定角度分布的光线进入玻璃9中,使大部分的内部光线A均以超过临界入射角的方式,以全反射形式在玻璃9中传递,而主要光线接收模块44设置位于出光口415的位置,以接收自玻璃9中反射的光源。由此,当以全反射形式在玻璃9中传递的内部光线A,于经过入光口416的第二棱镜部422后,便会被主要光线接收模块44接收分析后,并传送至整合控制板30进行判读,如此一来,便可藉以判断玻璃9的表面杂质数量多少,例如雨滴的多寡。
而经由整合控制板30判读后便可根据判断玻璃表面杂质的多寡,来作为直接驱动该汽车的雨刷或传输回一行车电脑(图未示)执行相关控制的依据。但是,由于主要光线接收模块44除了接收内部光线A外,在特定情况下仍可同时接收到外部光线S(例如:阳光),可能会造成误判的情形,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增加辅助光线接收模块45的设计,仅接收来自于雨滴感应装置40之外的外部光线S,并传送至整合控制板30进行分析比较,由此一来,利用辅助光线接收模块45的设计可以侦测出主要光线接收模块44受到相同斜射光源的干扰程度,加以计算后便可排除外部光线S的干扰问题,使本实用新型雨滴感应装置40不受外来光线干扰的影响,以提高判断精度,在此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辅助光线接收模块45的设计仅为接收外部光线S,故必需与前述的内部光线的光行进路线A1及外部光线的光行进路线S1一并考量,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透光孔414设置第一容置槽412与第二容置槽413之间,且主要光线接收模块44为斜向设置,故辅助光线接收模块45需同样为斜向设置,此时辅助光线接收模块45的设置位置需邻近但不位于该透光孔414的投影面积正下方,且辅助光线接收模块45不能位于设置于内部光线的光行进路线A1上,以便取得最正确的外部光线S信息。
简而言之,若遇玻璃9有杂质时,则内部光线A于玻璃9内全反射效果就会降低,使主要光线接收模块44的响应值降低。通过此些物理原理,经由主要光线接收模块44的响应值高低,再加上排除由辅助光线接收模块45提供的外部光线干扰信息后,传送至整合控制板30进行判断,最后以信号直接控制汽车的雨刷(图未示)或传输回车辆的电脑,以命令雨刷作动,同时设定作动频率,例如命令雨刷作动或者车灯点亮等动作。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雨滴感应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透光孔414的位置设置于内部光线A的行进路线A1外,而辅助光线接收模块45是对应于该透光孔414位置,并同时位于外部光线S的光行进路线S1上,用于接收外部光线S,主要光线接收模块44则仍同时接收内部光线A以及外部光线S。
换言之,上述透光孔414是设置于第一容置槽412与第二容置槽413所包围面积外的遮光元件411上,也就是说透光孔414不位于内部光线A的行进路线A1范围内,如此一来,可完全避免辅助光线接收模块45接收到内部光线A的情况,辅助光线接收模块45所测得的外部光线S干扰,与主要光线接收模块44受到斜射光源的干扰程度完全相同,加以计算后便可排除外部光线S的干扰问题,可再提高本实用新型雨滴感应装置判断精度。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于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项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仍可做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8)

1.一种雨滴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安装于一雨滴感应器内,其包括:
一遮光元件,其上具有一第一容置槽、一第二容置槽以及一透光孔,其中该透光孔设置于邻近于该第一容置槽,而该第一容置槽是与该第二容置槽相互平行,且分别位于该遮光元件的两侧,此外,该第一容置槽的一第一侧具有一出光口,而该第二容置槽的第二侧具有一入光口;
一光学棱镜,具有一第一棱镜部与一第二棱镜部,其中该第一棱镜部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而该第二棱镜部设置于该第二容置槽;
一发光模块,设置于该遮光元件下方,并对应于该出光口位置,且该发光模块是用于发出一内部光线;
一辅助光线接收模块,设置于该遮光元件下方,且对应于该透光孔位置,此外,该辅助光线接收模块并位于一外部光线的光行进路线上;以及
一主要光线接收模块,设置于该遮光元件下方,且对应于该入光口位置,并位于该内部光线的行进路线上;
其中,该主要光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该内部光线以及该外部光线,而该辅助光线接收模块仅接收该外部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滴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光口与该入光口的位置为镜射对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滴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透光孔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与该第二容置槽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滴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辅助光线接收模块设置位置是邻近但不位于该透光孔的投影面积下方。
5.一种雨滴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安装于一雨滴感应器内,其包括:
一遮光元件,其上具有一第一容置槽、一第二容置槽以及一透光孔,该第一容置槽是与该第二容置槽相互平行,且分别位于该遮光元件的两侧,此外,该第一容置槽的一第一侧具有一出光口,而该第二容置槽的第二侧具有一入光口;
一光学棱镜,具有一第一棱镜部与一第二棱镜部,其中该第一棱镜部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而该第二棱镜部设置于该第二容置槽;
一发光模块,设置于该遮光元件下方,并对应于该出光口位置,且该发光模块用于发出一内部光线;
一主要光线接收模块,设置于该遮光元件下方,且对应于该入光口位置,并位于该内部光线的行进路线上;以及
一辅助光线接收模块,设置于该遮光元件下方;
其中,该透光孔位置设置于该内部光线的行进路线外,而该辅助光线接收模块是对应于该透光孔位置,并位于一外部光线的光行进路线上,用于接收该外部光线,该主要光线接收模块则用于同时接收该内部光线以及该外部光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滴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透光孔位置设置于该第一容置槽与该第二容置槽所包围面积外的遮光元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滴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辅助光线接收模块位置设置于邻近但不位于该透光孔的投影面积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滴感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出光口与该入光口的位置为镜射对应关系。
CN201320660360.5U 2013-04-19 2013-10-24 雨滴感应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8749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07149 2013-04-19
TW102207149U TWM458553U (zh) 2013-04-19 2013-04-19 雨滴感應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87495U true CN203587495U (zh) 2014-05-07

Family

ID=49480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6036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87495U (zh) 2013-04-19 2013-10-24 雨滴感应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87495U (zh)
TW (1) TWM45855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6073A (zh) * 2016-03-30 2016-08-1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附着物量值的装置及家用电器
JP2018025504A (ja) * 2016-08-12 2018-02-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パーティクルカウンタ付きレインライトセンサ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6073A (zh) * 2016-03-30 2016-08-1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附着物量值的装置及家用电器
CN105866073B (zh) * 2016-03-30 2018-12-07 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检测附着物量值的装置及家用电器
JP2018025504A (ja) * 2016-08-12 2018-02-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パーティクルカウンタ付きレインライトセン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58553U (zh) 201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220054T3 (es) Sensor optico.
CN106935037B (zh) 一种基于光照度与地磁联合探测的复合型车位检测方法与检测装置
CN104950352B (zh) 光学雨量探测方法、探测装置及导光器
CN103954222A (zh) 一种车辆轮廓及轴距自动测量系统及测量算法
CN203587495U (zh) 雨滴感应装置
CN102621600B (zh) 一种车载感雨传感器及其光学透镜组系统
CN107933509B (zh) 一种汽车自动雨刮控制系统及防误判方法
CN105491350A (zh) 一种用于车辆行驶图像采集的摄像装置
CN108926936A (zh) 一种自动能够寻源喷雾降温降尘的方法及设备
CN108437837A (zh) 充电桩充电车位的管理系统及方法
CN204679665U (zh) 光学雨量探测装置及导光器
CN102956066B (zh) 组合传感器实现驻车状态识别的方法及自动监测智能咪表系统
CN201181253Y (zh) 扫描式全自动机动车前照灯检测仪
CN112884546B (zh) 基于动态感知和智能识别的共享电单车云管理系统
CN103568966A (zh) 一种机动车内后视镜
CN205104038U (zh) 一种山区弯道会车车辆监测装置
CN101852647A (zh) 雨刷感测光学系统
CN206756689U (zh) 机动车尾气遥测系统
CN109115305A (zh) 容器液位检测装置、方法及净水机
CN102069761A (zh) 车用雨量阳光感应控制系统
CN110132904B (zh) 车载传感器中动静态雨雪检测用光学结构
CN201489029U (zh) 一种身高检测装置
CN201662530U (zh) 雨滴感应器
CN109750885A (zh) 一种基于fpga的停车场路径引导系统
CN113819849A (zh) 积尘厚度检测装置和积尘清洁告警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