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76313U - 电饭锅 - Google Patents

电饭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76313U
CN203576313U CN201320649578.0U CN201320649578U CN203576313U CN 203576313 U CN203576313 U CN 203576313U CN 201320649578 U CN201320649578 U CN 201320649578U CN 203576313 U CN203576313 U CN 2035763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electric cooker
rotating mechanism
movable part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4957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远藤学
矢野吉彦
桥口雅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GER ELECTRIC THERMO POT
Original Assignee
TIGER ELECTRIC THERMO PO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4176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7568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4177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175688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IGER ELECTRIC THERMO POT filed Critical TIGER ELECTRIC THERMO POT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763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7631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无须使用独立的小零件,便可确保煮饭性能、保温性能及盖体的清扫性的电饭锅。本实用新型的电饭锅(100、100A)包括本体单元(200)、盖单元(300)、盖加热器单元(400)及转动机构(350)、转动机构(450)、转动机构(550)。转动机构将盖单元及盖加热器单元转动自如地连接于本体单元。因此,该电饭锅中,无需使用独立的小零件,便可确保煮饭性能、保温性能及盖体的清扫性。

Description

电饭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饭锅。 
背景技术
过去提出了一种“电饭锅,即,由铰链结合在本体单元的盖内框体及卡止体来夹住盖外围体,使卡止体卡止在设置于盖内框体的卡止部,由此使盖外围体相对于本体单元可装卸”(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2-095579号公报等)。而且,提出有一种“电饭锅,即,盖加热器单元(内盖)与盖单元(外盖)经由铰链机构而连接于本体单元(本体)”(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昭61-176314号公报等)。 
此种电饭锅具有如下特征:可在确保煮饭性能及保温性能的同时,提高盖体的清扫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09557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昭61-176314号公报 
然而,所述电饭锅中,因卡止体相对较小,所以使用者有可能弄丢卡止体。如果使用者如所述般弄丢卡止体,则会产生使用者无法使用电饭锅的不良情况。而且,所述电饭锅中,盖加热器单元及盖单元这两者经由一个铰链机构而连接于本体单元,因此存在铰链机构的宽度尺寸变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无需使用独立的小零件,便可确保煮饭性能、保温性能及盖体的清扫性的电饭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课题在于在具有本体单元、盖单元及盖加热器单元的 电饭锅中抑制庞大化。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形态的电饭锅包括本体单元、盖单元、盖加热器单元及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将盖单元及盖加热器单元转动自如地连接于本体单元。另外,此处提及的“转动机构”例如为铰链机构等。 
该电饭锅中,盖单元及盖加热器单元转动自如地连接于本体单元。因此,该电饭锅中,无需使用独立的小零件,便可确保煮饭性能、保温性能及盖体的清扫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形态的电饭锅为第一新型的电饭锅。而且,转动机构包括支撑部、第一可动部、第二可动部及转动轴。支撑部设置于本体单元。第一可动部设置于盖单元。第二可动部设置于盖加热器单元。转动轴相对于支撑部而转动自如地连结第一可动部及第二可动部。而且,第二可动部的宽度尺寸比第一可动部的宽度尺寸小。 
因此,该电饭锅中,可将第二可动部容易地配置于第一可动部的内侧,从而可实现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形态的电饭锅为第一新型或第二新型的电饭锅,还包括蒸气单元及内盖。蒸气单元设置于盖单元。内盖具有蒸气通路部。而且,该电饭锅中,盖加热器单元具有贯通孔。而且,蒸气通路部插通到贯通孔中并到达蒸气单元为止。 
因此,该电饭锅中,可使蒸气几乎不与盖加热器单元接触地调整内部压力。因此,该电饭锅中,可保持盖加热器单元清洁。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形态的电饭锅包括本体单元、盖单元、盖加热器单元、第一转动机构及第二转动机构。第一转动机构将盖单元转动自如地连接于本体单元。第二转动机构将盖加热器单元转动自如地连接于本体单元。另外,此处提及的“转动机构”例如为铰链机构等。而且,第一转动机构可相对于本体单元直接连接盖单元,也可间接地连接盖单元。而且,第二转动机构可相对于本体单元直接连接盖加热器单元,也可间接地连接盖加热器单元。 
如所述般,该电饭锅中,与盖单元用的转动机构分开地准备盖加热器单元用的转动机构。因此,可抑制该电饭锅的庞大化。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形态的电饭锅为第四形态的电饭锅。而且,该电饭锅中,第一转动机构具有第一支撑部、第一可动部及第一转动轴。第一支撑部 设置于本体单元。第一可动部设置于盖单元。第一转动轴相对于第一支撑部转动自如地连结第一可动部。而且,第二转动机构具有第二支撑部、第二可动部及第二转动轴。第二支撑部设置于第一可动部。第二可动部设置于盖加热器单元。第二转动轴相对于第二支撑部转动自如地连结第二可动部。而且,第二转动轴与第一转动轴平行。 
该电饭锅中,如所述般,第二支撑部设置于第一可动部。因此,该电饭锅可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形态的电饭锅为第四形态或第五形态的电饭锅。而且,该电饭锅中,第二转动机构的转动轴在盖单元关闭的状态下位于第一转动机构的转动轴的本体单元中央侧斜上方,在盖单元打开的状态下位于第一转动机构的转动轴的本体单元中央侧的相反侧斜上方。另外,第二形态的电饭锅的情况下,第一转动机构的转动轴为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机构的转动轴为第二转动轴。 
因此,该电饭锅中,例如,侧面观察时,可使第二转动机构的转动轴沿着以第一转动机构的转动轴为中心的圆弧轨道移动。该情况下,电饭锅的使用者可大幅打开盖加热器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形态的电饭锅为第四形态至第六形态中任一形态的电饭锅。而且,第二转动机构的宽度尺寸比第一转动机构的宽度尺寸小。 
因此,该电饭锅中,可容易地将第二转动机构配置于第一转动机构的内侧,从而可实现小型化。 
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形态的电饭锅为第四形态至第七形态中任一形态的电饭锅。而且,该电饭锅中,盖加热器单元具有散热板。而且,在盖单元关闭的状态下,散热板的下表面位于比第二转动机构的转动轴靠下方处。另外,第五形态的电饭锅的情况下,第二转动机构的转动轴为第二转动轴。 
因此,该电饭锅与现有的电饭锅相比,可使散热板更靠近本体单元。因此,该电饭锅中,可提高加热器的热效率。由此,该电饭锅对于节能作出贡献。 
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形态的电饭锅为第四形态至第八形态中任一形态的电饭锅。盖单元相对于本体单元可装卸。另外,第五形态的电饭锅的情况下,盖单元相对于第一可动部可装卸。 
因此,该电饭锅的清扫的便利性优良。而且,此种电饭锅中,例如,通过将盖加热器单元共用零件化并且重新设计盖单元等,而可进行产品更新,并且可制作派生产品。因此,该电饭锅可实现产品更新时或派生产品开发时的投资成本的抑制。 
附图说明
图 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的纵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的盖加热器单元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中将盖体完全打开的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5是在图5所示的电饭锅中将内盖从盖加热器单元卸下的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6是在图6所示的电饭锅中将盖单元从第一可动部稍微拔出的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7是在图7所示的电饭锅中将盖单元从第一可动部完全拨出的状态的纵剖面图。 
图8是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饭锅中将盖单元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符号的说明 
100、100A:电饭锅 
200:本体单元 
300:盖单元 
301:盖本体 
301a:外盖体 
301b:内盖体 
302:装配部 
303:蒸气单元 
306:露水承接部 
350:第一铰链机构 
351:第一支撑部 
351a:第十一轴承部 
352:第一可动部 
352a:第十二轴承部 
352b:盖单元装卸部 
353:第一转动轴 
400:盖加热器单元 
401:加热器 
402:隔热材料 
403:散热板 
404:背面板 
450:第二铰链机构 
451:第二支撑部 
451a:第二十一轴承部 
452:第二可动部 
452a:第二十二轴承部 
452b:盖加热器单元固定部 
452c:立起肋 
453:第二转动轴 
500:内盖 
501:内盖本体 
502:蒸气口部(蒸气通路部) 
550:铰链机构(转动机构) 
551:支撑部 
552a:第一可动部 
552b:第二可动部 
552c:第一轴承部 
552d:第二轴承部 
553:转动轴 
554:盖单元装卸部 
555:盖加热器单元固定部 
600:内锅 
700:蒸锅 
SP:隔热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100如图1及图2所示,主要包含本体单元200、盖单元300、第一铰链机构350、盖加热器单元400、第二铰链机构450、内盖500及内锅600。以下,对该电饭锅100的构成零件进行详述。 
另外,该电饭锅100中,如图2所示,准备蒸锅700来作为一种选择。在该蒸锅700的外周部分,遍及大致整个周围而形成着多个开口。因此,对蒸锅700上放置的食材,供给由下段进行的烧饭而产生的蒸气。结果,蒸锅700上放置的食材被蒸制。 
<电饭锅的构成零件> 
1.本体单元 
本体单元200与现有的电饭锅的本体单元基本相同,包括本体盒、加热器、热板、温度传感器、室温传感器、操作面板、控制电路基板及电源电路基板等。另外,加热器、热板、温度传感器、室温传感器、控制电路基板、电源电路基板等内置于本体盒中,操作面板配置于本体盒的前方上表面等。而且,虽在后面进行说明,但在该本体单元200的后方上表面固定着第一铰链机构350的第一支撑部351(参照图1及图3)。 
2.盖单元 
盖单元300如图2及图7所示,主要包含盖本体301、装配部302及蒸气单元303。盖本体301为大致圆环状的构件,包含外盖体301a及内盖体301b。而且,外盖体301a及内盖体301b利用螺丝(未图示)等一体地固定,并且在其间形成隔热空间SP而抑制向外部的散热。而且,如图1、图6及图7所示,内盖体301b上形成着露水承接部306。该露水承接部306在盖单元300 被打开时,承担使可能产生于内盖500的蒸气口部502的凝结露水向下滴而不会掉落的作用。而且,该盖本体301的内孔中配置着蒸气单元303。装配部302为一对平行的板部。在将盖单元300装配于第一铰链机构350时,该装配部302中插入第一铰链机构350的盖单元装卸部352b(后述)。 
而且,盖单元300经由第一铰链机构350而开闭自如地安装在本体单元200上。而且,该盖单元300在完全打开的状态下被朝向上方提拉,由此可从本体单元200(更具体而言为第一铰链机构350的第一可动部352(参照图3))脱离。因此,该盖单元300可进行整洗等。 
3.第一铰链机构 
第一铰链机构350如图3及图7所示,主要包含第一支撑部351、第一可动部352及第一转动轴353。如所述般,第一支撑部351固定于本体单元200的后方上表面。而且,该第一支撑部351上设置着第十一轴承部351a。而且,第一可动部352如图7所示,为剖面呈大致L字的构件,其主要由第十二轴承部352a及盖单元装卸部352b形成。而且,第十二轴承部352a及第一支撑部351的第十一轴承部351a中插通第一转动轴353。也就是,该第一可动部352利用第一转动轴353而转动自如地装配在第一支撑部351。盖单元装卸部352b上装卸自如地安装着盖单元300。 
4.盖加热器单元 
盖加热器单元400如图3所示,为大致圆环状的构件,其包含加热器401、散热板403、隔热材料402及背面板404。加热器401为螺旋状的加热线,且通过被通电而发热。散热板403为大致圆环状的金属板,承担着将加热器401产生的热均匀化并供给至内锅600的作用。隔热材料402为大致圆环状的发泡体等,安装于加热器401的盖单元侧,且承担着使加热器401产生的热不会传递至盖单元300的作用。背面板404与散热板403共同地将加热器401及隔热材料402密封。另外,该盖加热器单元400的内孔中如图4所示,插入有后述的内盖500的蒸气口部502。 
5.第二铰链机构 
第二铰链机构450如图3及图7所示,主要包含第二支撑部451、第二可动部452及第二转动轴453。另外,该第二铰链机构450的宽度尺寸如图3所示,比第一铰链机构350的宽度尺寸小。第二支撑部451固定于第一铰链 机构350的第一可动部352。而且,该第二支撑部451上设置着第二十一轴承部451a。而且,第二可动部452如图3所示,为大致板状的构件,主要由第二十二轴承部452a、盖加热器单元固定部452b及立起肋452c形成。而且,第二十二轴承部452a及第二支撑部451的第二十一轴承部451a中插通第二转动轴453。也就是,该第二可动部452利用第二转动轴453而转动自如地装配在第二支撑部451上。盖加热器单元固定部452b中如图3所示,固定着盖加热器单元400。立起肋452c如图6及图7所示,形成于第二十二轴承部452a的背面侧,且在盖单元300装配时被盖单元300的后端推压,在盖单元300脱离时从该推压得到释放。也就是,如果该立起肋452c被盖单元300的后端推压,则盖加热器单元固定部452b向背面侧立起。也就是,如果盖单元300装配在第一可动部352的盖单元装卸部352b,则盖加热器单元400向背面侧立起(参照图5)。另一方面,如果将盖单元300从第一可动部352的盖单元装卸部352b卸下,则盖加热器单元400自然地向前面侧倒下(参照图3及图6)。另外,这是由于在侧面观察时,盖加热器单元400的重心位置设定得比第二转动轴453靠前方而引起(参照图5)。 
另外,该第二铰链机构450如图2所示,设计成在盖单元300为完全关闭的状态时,加热器401及散热板403位于第二转动轴453的下方(参照图2)。 
而且,第二铰链机构450的第二转动轴453在盖单元300完全关闭的状态下,位于第一铰链机构350的第一转动轴353的斜前上方(参照图2),在盖单元300完全打开的状态下,位于第一铰链机构350的第一转动轴353的斜后上方。也就是,在以第一铰链机构350的第一转动轴353为基准而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盖单元300从完全关闭状态成为完全打开状态时”或“盖单元300从完全打开状态成为完全关闭状态时”,第二铰链机构450的第二转动轴453沿着以第一转动轴353为中心的圆弧轨道移动。 
6.内盖 
内盖500如图1及图5所示,为大致圆环状的构件,且包含内盖本体501及蒸气口部502。内盖本体501为大致圆环状的金属构件。蒸气口部502为大致圆筒形的弹性构件,且如图1及图5所示,配置于内盖本体501的内孔。而且,如所述般,如果将该内盖500装配在盖加热器单元400,则蒸气口部 502插入到盖加热器单元400的内孔中,且其上端部与盖单元300的蒸气单元303接触。该蒸气口部502的上端部作为衬垫(packing)而发挥功能。也就是,该电饭锅100中,由内锅600产生的蒸气通过蒸气口部502的内孔而到达蒸气单元303。 
7.内锅 
内锅600例如由铝等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形成,且装卸自如地收容于本体单元200的内锅收容室(未图示)中。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的特征> 
(1)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100中,盖单元300及盖加热器单元400转动自如地连接于本体单元200,且盖单元300设为装卸式。因此,该电饭锅100中,无需使用独立的小零件,便可确保煮饭性能、保温性能及盖体的清扫性。 
(2)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100中,与盖单元用的转动机构(第一铰链机构350)分开地准备盖加热器单元用的转动机构(第二铰链机构450),此外,在盖单元用的转动机构的可动部(第一可动部352)设置盖加热器单元用的转动机构。而且,该电饭锅100中,第二铰链机构450的宽度尺寸比第一铰链机构350的宽度尺寸小。因此,该电饭锅100可小型化。 
(3)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100中,由内锅600产生的蒸气通过蒸气口部502的内孔而到达蒸气单元303。因此,该电饭锅100中,可使蒸气几乎不与盖加热器单元400接触地调整内部压力。因此,该电饭锅100中,可保持盖加热器单元400清洁。 
(4)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100中,在盖加热器单元400配置着隔热材料402。因此,无需在盖单元300设置隔热材料便可抑制盖单元300的温度上升。 
(5)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100中,在以第一铰链机构350的 第一转动轴353为基准进行观察的情况下,“盖单元300从完全关闭状态成为完全打开状态时”或“盖单元300从完全打开状态成为完全关闭状态时”,第二铰链机构450的第二转动轴453沿着以第一转动轴353为中心的圆弧轨道移动。因此,该电饭锅100中,可大幅打开盖加热器单元400。 
(6)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100设计成在盖单元300为完全关闭状态时,加热器401及散热板403位于第二转动轴453的下方。因此,该电饭锅100与现有的电饭锅相比可使散热板403更靠近本体单元200。因此,该电饭锅100中,可提高加热器401的热效率。由此,该电饭锅100对于节能作出贡献。 
(7)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100中,将盖单元300设为装卸式。因此,该电饭锅100的清扫的便利性优良。而且,此种电饭锅100中,例如,通过将盖加热器单元400共用零件化并且重新设计盖单元300等,而可进行产品更新,并且可制作派生产品。因此,该电饭锅100可实现产品更新时或派生产品开发时的投资成本的抑制。 
而且,该电饭锅100中,即便在盖加热器单元400的加热器401断线的情况下或盖单元300中产生故障的情况下,只要将盖加热器单元400或盖单元300更换便可。因此,相比于包括盖加热器单元400与盖单元300成为一体的现有的盖体的电饭锅,可减轻购买者的经济负担,并且可减少电饭锅组装时的故障所致的废弃零件。 
(8)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100中,在第二十二轴承部452a的背面侧形成着立起肋452c,如果利用该立起肋452c,将盖单元300装配于第一可动部352的盖单元装卸部352b,则盖加热器单元400向背面侧立起,如果将盖单元300从第一可动部352的盖单元装卸部352b卸下,则盖加热器单元400自然地向前面侧倒下。因此,该电饭锅100中,可顺利地进行盖单元300的装卸,并且可降低使用者接触到盖加热器单元400的可能性。 
<变形例> 
(A) 
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100中,第二铰链机构450设置于第一铰链机构350的第一可动部352,第二铰链机构也可设置于电饭锅的前上方部,还可设置于侧上方部。 
(B) 
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100中,在第二十二轴承部452a的背面侧形成着立起肋452c,但也可不形成立起肋452c。该情况下,当打开盖单元300时,盖加热器单元400自然地向前面侧倒下,从而在盖加热器单元400与盖单元300之间自然地产生间隙。因此,使用者可容易进行盖加热器单元400的上侧、盖单元的内侧的清扫。 
(C) 
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100中,盖单元300设为装卸式,而盖单元也可为固定式。 
(D) 
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100中,在盖加热器单元400设置普通的加热器401,但该加热器也可被感应加热(Inductive Heating,IH)式加热器所取代。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饭锅100A除将盖单元300及盖加热器单元400安装于一个轴上以外,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100相同。因此,此处,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饭锅100相同的构件,附上与该构件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该电饭锅100A中,如图8所示,利用铰链机构550,将盖单元300及盖加热器单元400这两者装配于本体单元200。 
铰链机构550包含支撑部551、第一可动部552a、第二可动部552b及转动轴553。另外,第二可动部552b的宽度尺寸如图8所示比第一可动部552a的宽度尺寸小。也就是,第二可动部552b配置于第一可动部552a的内侧。支撑部551固定于本体单元200的后方上表面。而且,该支撑部551上设置着轴承部(未图示)。第一可动部552a为剖面呈大致L字的构件,主要由第一轴承部552c及盖单元装卸部554形成。第二可动部552b为一对呈逆L字的构件,主要由第二轴承部552d及盖加热器单元固定部555形成。而且,支撑部551的轴承部、第一轴承部552c及第二轴承部552d中插通着转动轴553。 也就是,第一可动部552a及第二可动部552b利用转动轴553而转动自如地装配于支撑部551。在盖单元装卸部554上装卸自如地安装着盖单元300。而且,在盖加热器单元固定部555上固定着盖加热器单元400。 

Claims (9)

1.一种电饭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单元;
盖单元;
盖加热器单元;以及
转动机构,将所述盖单元及所述盖加热器单元转动自如地连接于所述本体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单元的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盖单元的第一可动部,设置于所述盖加热器单元的第二可动部,以及相对于所述支撑部而转动自如地连结所述第一可动部及所述第二可动部的转动轴,
所述第二可动部的宽度尺寸比所述第一可动部的宽度尺寸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蒸气单元,设置于所述盖单元;以及
内盖,具有蒸气通路部,
所述盖加热器单元具有贯通孔,
所述蒸气通路部插通到所述贯通孔中并到达所述蒸气单元为止。
4.一种电饭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单元;
盖单元;
盖加热器单元;
第一转动机构,将所述盖单元转动自如地连接于所述本体单元;以及
第二转动机构,将所述盖加热器单元转动自如地连接于所述本体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单元的第一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盖单元的第一可动部,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而转动自如地连结所述第一可动部的第一转动轴,
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可动部的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盖加热器单元的第二可动部,以及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部而转动自如地连结所述第二可动部的第二转动轴,
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第一转动轴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转动机构的转动轴在所述盖单元关闭的状态下位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转动轴的本体单元中央侧斜上方,在所述盖单元打开的状态下位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转动轴的本体单元中央侧的相反侧斜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转动机构的宽度尺寸比所述第一转动机构的宽度尺寸小。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加热器单元具有散热板,
在所述盖单元关闭的状态下,所述散热板的下表面位于比所述第二转动机构的转动轴靠下方处。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饭锅,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单元相对于所述本体单元可装卸。
CN201320649578.0U 2012-11-01 2013-10-21 电饭锅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7631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1768 2012-11-01
JP2012-241771 2012-11-01
JP2012241768A JP6175687B2 (ja) 2012-11-01 2012-11-01 炊飯器
JP2012241771A JP6175688B2 (ja) 2012-11-01 2012-11-01 炊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76313U true CN203576313U (zh) 2014-05-07

Family

ID=50574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49578.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76313U (zh) 2012-11-01 2013-10-21 电饭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7631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3686A (zh) * 2015-12-31 2017-07-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适于电磁加热的锅盖及具有其的电饭煲
WO2021047174A1 (en) * 2019-09-12 2021-03-18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Cooking device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23686A (zh) * 2015-12-31 2017-07-0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适于电磁加热的锅盖及具有其的电饭煲
CN106923686B (zh) * 2015-12-31 2019-09-27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适于电磁加热的锅盖及具有其的电饭煲
WO2021047174A1 (en) * 2019-09-12 2021-03-18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Cooking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76313U (zh) 电饭锅
JP2007130046A (ja) ジャー炊飯器
US11832752B2 (en) Heating apparatus and cook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CN102438491B (zh) 用于烹制食品所用容器的经改进的有孔盖
WO2008032135A1 (en) Electrically heated lunch box
CN103976662A (zh) 一种电饭煲用自动卸米装置
JP2007029403A (ja) 炊飯器
KR101888532B1 (ko) 전열식 회전 국솥
CN101214117A (zh) 真空锅
CN206073163U (zh) 微波炉
CN109480611A (zh) 一种水箱设置在门体上的电蒸炉
CN109497821A (zh) 盖板安装结构及蒸煮器具
CN109576649A (zh) 一种oled蒸镀坩埚
CN209538826U (zh) 一种烹饪电器门把手装置
CN111374532B (zh) 一种电蒸器
JP6175687B2 (ja) 炊飯器
JP6175688B2 (ja) 炊飯器
CN208551239U (zh) 烹饪锅具
CN108236347A (zh) 烹饪组件
KR101417275B1 (ko) 내솥 및 다중 조리 전기 압력밥솥
CN208658718U (zh) 烹饪锅具
KR101203593B1 (ko) 스팀렌지
CN208822501U (zh) 一种二层二盘智能电烤箱
KR100238570B1 (ko) 전기 압력밥솥겸용 조리기의 전원 온, 오프방법 및 장치
KR0149881B1 (ko) 전기취사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