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68378U - 内螺旋单元 - Google Patents

内螺旋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68378U
CN203568378U CN201320680917.1U CN201320680917U CN203568378U CN 203568378 U CN203568378 U CN 203568378U CN 201320680917 U CN201320680917 U CN 201320680917U CN 203568378 U CN203568378 U CN 2035683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licallobe
hollow tube
helical
inside spi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8091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荣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a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68091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683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683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683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内螺旋单元,其主要为螺旋管件,以及另由动力源产生动力,螺旋管件在中空管体内具有螺旋叶片,且螺旋叶片的外侧缘与中空管体的内壁面呈无缝固接,使得动力源带动中空管体或螺旋叶片转动时,均可使螺旋管件与螺旋叶片同步转动,且利用中空管体内部的螺旋叶片的旋进带动,而可应用于流体(例如水、油等)或固体(例如玉米粒、谷物、塑料等)的输送,或可应用于螺旋搅拌、流体发电等领域,而达完全密合、结构强度增加、流速稳定、使用寿命长等的诸多效益。

Description

内螺旋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内螺旋单元,尤指螺旋叶片与中空管体的内壁面呈无缝固接的内螺旋单元。
背景技术
机械领域之中,有关于输送流体(例如水、油等)、固体(例如玉米粒、谷物、塑料等)或气体的输送装置可说不少,例如常见输送固体的输送带、输送液体或气液混合的离心泵、输送液体或气液混合或固体的输送装置等。此以内螺旋输送装置为例,如图1,其主要具有一螺旋管件a及一动力源b,螺旋管件a由一中空管体10在内壁面结合一内衬橡胶20后,由一螺旋叶片30轴向穿组而成,而动力源b主要用以带动螺旋叶片30转动,利用中空管体10内部的螺旋叶片30的旋进带动,即可应用于流体(例如水、油等)或固体(例如玉米粒、谷物、塑料等)的输送。
然而,上述内螺旋输送装置至少存在以下的缺失:
1、因为动作时中空管体10固定不动、螺旋叶片30转动,故即使中空管体10内壁面结合内衬橡胶20,在流体(输送物)输送时并无法完全密合而仍会有外漏的情形,且流速流量不稳定。
2、因为动作时,中空管体10、螺旋叶片30未同步转动,故在固体(输送物)输送时会有卡掣于中空管体10、螺旋叶片30之间的状况,严重时会造成动力源b空转损毁。
3、固体(输送物)输送后,若卡掣状况未排除,长期间将造成发霉腐败,导致输送物在输送过程时会被污染;且内衬橡胶20因与螺旋叶片30长时期磨擦下,易产生化学变化而释放化学物质而污染输送物;且容易因长期磨擦、应力集中而使螺旋叶片30断裂。
4、增加内衬橡胶20的构件,不但故障率高,且维修不便。
5、若中空管体10为数个管段固接而成,则更增加连接强度不佳、密合度再降低的缺失。
6、若螺旋叶片30必须具有单叶部及复叶部的需求时,因为动作时中空管体10、螺旋叶片30未同步转动,故承受较强压力的复叶部将会有断裂而脱离的情形,因此,现有的螺旋叶片30均无法设置及运用单叶部及复叶部的结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前述现有情形,本实用新型发明人遂研发改良,主要改善上述的现有者缺失,而达完全密合、结构强度增加、流速稳定、使用寿命长等的预期目标,而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承上创意,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结构是指一种内螺旋单元,其主要具有一螺旋管件,另结合一动力源,该螺旋管件包含一中空管体及一螺旋叶片,该中空管体具有一内壁面,另该螺旋叶片的外侧边为一外侧缘,且该动力源可以致动该螺旋叶片转动;而主要改良结构在于:该螺旋叶片的外侧缘与该中空管体的内壁面呈无缝固接,而使该动力源带动该螺旋叶片转动时,该中空管体也同步转动。据此,以改善前述的现有者缺失及达到预期目标。
其中,该中空管体由数个管段固接组成,且该螺旋叶片由数个叶段固接组成。而该螺旋叶片具有一实心状的螺旋轴部,或该螺旋叶片具有一空心状的螺旋轴部,或该螺旋叶片具有一空心状的螺旋轴管。
又者,该螺旋叶片具有一螺旋叶体,或该螺旋叶片可具有一单叶部及一复叶部,该单叶部具有一螺旋叶体,另该复叶部则具有螺旋并行的至少二螺旋叶体。
再者,该动力源可为致动该中空管体转动的动作模式,如此也可同步带动该螺旋叶片转动。
因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借助螺旋叶片的外侧缘与中空管体的内壁面呈无缝固接,而使动力源带动时,螺旋叶片与中空管体可同步转动,而达到增进密合度、结结强度,且不易故障、动力源不易损毁、无污染现象、等的预期目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内螺旋输送装置的平面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平面构造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管件的一立体实施例图(螺旋叶片为实心状)。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管件的另一平面构造实施例图(螺旋叶片具有单叶部及复叶部)。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管件的一结构剖视图(螺旋叶片为实心状的螺旋轴部)。
图5A为图5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管件的另一结构剖视图(螺旋叶片为空心状的螺旋轴部)。
图6A为图6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管件的再一结构剖视图(螺旋叶片为空心状的螺旋轴管)。
图7A为图7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8、9、10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源实施例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平面构造实施例示意及动作参考图。
【符号说明】
(现有实施例)
 a螺旋管件       b动力源              10中空管体
20内衬橡胶       30螺旋叶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A螺旋管件        B动力源             1中空管体
1A管段              11内壁面            12磁性物体
13电枢元件       131线圈              2螺旋叶片
2A叶段              2B螺旋叶体       21外侧缘
22螺旋轴部       23螺旋轴管        24单叶部         25复叶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指内螺旋单元,其主要包含一螺旋管件A,另由一动力源B产生动力,其中:
螺旋管件A,包含一中空管体1及一螺旋叶片2(如图2、3),中空管体1具有一内壁面11,中空管体1可以是数个管段1A固接组成(另如图4),而螺旋叶片2也可以是数个叶段2A固接组成。螺旋叶片2的外侧边为一外侧缘21,且外侧缘21与中空管体1的内壁面11呈现为无缝固接(另如第图5-7、图5A-7A),而使中空管体1或螺旋叶片2被转动时,都可同步转动。
动力源B,可以直接致动螺旋叶片2转动(如图2、8),或可以直接致动中空管体1转动(如图9、10),而动力源B可以是马达、以磁极相斥的电枢方式,或其他的动力方式(例如水力或风力等),而致动中空管体1转动时可为齿轮带动(如图9)或以皮带带动的方式(如图10)。
此外,螺旋叶片2为具有一实心状的螺旋轴部22(如图5、5A),此可适用于向上输送的实施场合,或者,螺旋叶片2可具有一空心状的螺旋轴部22(另如图6、6A),也即该螺旋轴部22即为轴孔,或者,螺旋叶片2可具有一空心状的螺旋轴管23(另如图7、7A),螺旋轴管23的内部即为中空状,而空心状的螺旋轴部22或是螺旋轴管23,此可适用于水平输送的实施场合。
又者,螺旋叶片2可具有一螺旋叶体2B(如图2),或螺旋叶片2可具有一单叶部24及一复叶部25(另如图4),单叶部24具有一螺旋叶体2B,而复叶部25则具有螺旋并行的至少二螺旋叶体2B(图4中是以三螺旋叶体为例,另图5-7也以三螺旋叶体为例)。
再者,上述的螺旋管件A可应用于流体(例如水、油、液态金属、化学原料液等)或固体(例如玉米粒、谷物、砂石、饲料、茶叶、塑胶粒等)的输送,或可做为例如果汁机、绞肉机内部的螺旋搅拌用途,或者如图11所示,可应用做为流体(水力)发电的领域,其主要在中空管体1的外壁结合数个磁性物体12,而在中空管体1的外侧再设置一电枢元件13,电枢元件13具有线圈131,当水力(此时水力即为动力源B)向下冲入中空管体1内部时,即可使螺旋叶片2转动,进使中空管体1同步转动,此时磁性物体12即可旋转,其磁力切割电枢元件13即可产生电流,以提供电源给外部负载使用,而构成水力发电设备的实施应用。
另外,螺旋管件A也可为在中空管体1内部的某一段设置螺旋叶片2而已。
承上结构组成而实施时,无论何种的动力源B致动螺旋叶片2转动(如图8),或是致动中空管体1转动(如图9、10),此时,中空管体1均可与螺旋叶片2同步转动,且因为螺旋叶片2的外侧缘21与中空管体1的内壁面11呈现为无缝固接,故至少具有如下所述的功效增进。
1、流体输送时因为螺旋管件A内部为完全密闭,故不会有外漏的情形,且流速流量稳定。
2、因为中空管体1、螺旋叶片2为固接而同步转动,故在固体(输送物)输送时不会有卡掣的状况,使动力源b运作正常化,使用寿命可大幅增加。
3、输送物在输送过程时不会被污染,且不会有应力集中而使螺旋叶片2断裂的情形。
4、构件少,故障率低,易于维修。
5、若中空管体1为数个管段1A固接而成,则因中空管体1、螺旋叶片2为固接,故连接强度、密合度极佳。
6、螺旋叶片2可设计成单叶部24及复叶部25的结构型式,复叶部25可承受较强的压力而不会有断裂、脱离的情形,应用广度大幅提升。

Claims (8)

1.一种内螺旋单元,其具有一个螺旋管件,另结合一个动力源,该螺旋管件包含一个中空管体以及一个螺旋叶片,该中空管体具有一个内壁面,而该螺旋叶片的外侧边为一个外侧缘,且该动力源能致动该螺旋叶片转动;而其特征在于:
该螺旋叶片的外侧缘与该中空管体的内壁面呈无缝固接,使该动力源带动该螺旋叶片转动时,该中空管体能同步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螺旋单元,其特征在于,该中空管体由数个管段固接组成,且该螺旋叶片由数个叶段固接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螺旋单元,其特征在于,该螺旋叶片具有一个实心状的螺旋轴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螺旋单元,其特征在于,该螺旋叶片具有一个空心状的螺旋轴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螺旋单元,其特征在于,该螺旋叶片具有一个空心状的螺旋轴管。
6.如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内螺旋单元,其特征在于,该螺旋叶片具有一个螺旋叶体。
7.如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内螺旋单元,其特征在于,该螺旋叶片具有一个单叶部及一个复叶部,该单叶部具有一个螺旋叶体,该复叶部具有螺旋并行的至少二个螺旋叶体。
8.如权利要求3、4或5所述的内螺旋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动力源致动该中空管体转动。
CN201320680917.1U 2013-10-30 2013-10-30 内螺旋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683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80917.1U CN203568378U (zh) 2013-10-30 2013-10-30 内螺旋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80917.1U CN203568378U (zh) 2013-10-30 2013-10-30 内螺旋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68378U true CN203568378U (zh) 2014-04-30

Family

ID=505361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8091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68378U (zh) 2013-10-30 2013-10-30 内螺旋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68378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0832A (zh) * 2013-10-30 2015-05-06 广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内螺旋单元
CN104847666A (zh) * 2015-03-25 2015-08-19 孙荣平 旋转导引液体装置
TWI601885B (zh) * 2015-03-25 2017-10-11 林聖梁 旋轉導引液體裝置
EP3276181A4 (en) * 2015-03-25 2018-11-14 Lin, Sheng-Lian Rotary liquid guiding devic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90832A (zh) * 2013-10-30 2015-05-06 广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内螺旋单元
CN104847666A (zh) * 2015-03-25 2015-08-19 孙荣平 旋转导引液体装置
TWI601885B (zh) * 2015-03-25 2017-10-11 林聖梁 旋轉導引液體裝置
CN104847666B (zh) * 2015-03-25 2017-10-13 林圣梁 旋转导引液体装置
EP3276181A4 (en) * 2015-03-25 2018-11-14 Lin, Sheng-Lian Rotary liquid guiding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68378U (zh) 内螺旋单元
CN204208499U (zh) 抽浆调浆机
CN108854680B (zh) 一种建筑用环保油漆搅拌装置
CN104923422A (zh) 一种圆周回转出水装置
CN104590832A (zh) 内螺旋单元
CN203089948U (zh) 带有双螺旋搅拌装置的灭菌锅
CN205288163U (zh) 一种动态混合泵
CN204980441U (zh) 一种微粉添加装置
CN205599042U (zh) 一种污水处理设备的絮凝剂溶解装置
CN203809256U (zh) 一种单拐共轴双连杆隔膜泵
CN203809368U (zh) 一种冷却水回收装置
CN103662687B (zh) 一种泵送固体颗粒的螺杆泵
CN204182352U (zh) 一种双层搅拌桨
CN203460339U (zh) 塑粉搅拌机
CN203127131U (zh) 一种聚力环螺旋桨
CN204320159U (zh) 一种干粉搅拌机
CN203725061U (zh) 一种高分子纤维干粉搅拌机
CN204122008U (zh) 草粉饲料搅拌机
CN208742322U (zh) 剪切均质机
CN208087288U (zh) 无动力高效臭氧添加装置
CN103272513A (zh) 锥形螺旋混合机
CN105457519A (zh) 一种动态混合泵
CN202919005U (zh) 一种双层调制器
CN209317590U (zh) 一种饮料调配装置
CN201901416U (zh) 一种内螺旋管体的输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30

Termination date: 20151030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