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67380U - 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67380U
CN203567380U CN201320700709.3U CN201320700709U CN203567380U CN 203567380 U CN203567380 U CN 203567380U CN 201320700709 U CN201320700709 U CN 201320700709U CN 203567380 U CN203567380 U CN 203567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tensioner
printing device
belt
label pri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0070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泉
吴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70070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67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67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6738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4Cassettes o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tape, for setting into pri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32Detachable carriers or holders f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mechanism

Landscapes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包括盒体,盒体内容纳有供打印的打印带,提供介质的介质带、作为载体的载体带以及防止介质带松弛的张紧件;介质带一端卷绕于介质带从动轮上,一端卷绕于介质带驱动轮上;还包括固定柱,张紧件可旋转地固定在固定柱上,张紧件具有两个伸出臂,两个伸出臂的其中一个伸出臂紧靠介质带驱动轮侧,另一个伸出臂紧靠介质带从动轮侧。张紧件有效防止介质带的松弛的同时能够提供的张紧力恒定不变,使打印过程更加平滑稳定,进一步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所述色带盒由上下壳体组成,在其内部容纳有供打印的打印带,提供介质的介质带以及作为载体的载体带。
因所述的介质带在未使用时是以较小张力的方式卷绕在介质带从动轮上,故在运输以及使用的过程中所述的介质带有可能发生松弛现象,若介质带松弛,在下一步的打印任务执行过程中所述的介质带会随着打印带一起被排出色带盒外,造成无法继续打印的后果,甚至会导致打印机故障。
在文献CN201220742774.8中提出了凸出点32与介质带驱动轮7上的斜面31以及直面30配合的方案,见附图2-3,当介质带驱动轮沿正常方向(驱动方向)转动时,所述的斜面31与凸出点32的斜面接触,在打印装置驱动轴的驱动下介质带驱动轮7上的斜面滑过凸出点32的斜面;当介质带驱动轮沿非正常方向(驱动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时,所述直面30与突出点32的直面接触,通过直面与直面之间的接触,阻止了介质带驱动轮的进一步转动。该方案能防止介质带的松弛,但由于配合精度要求高,增加了制造成本。且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所述的斜面以及直面难免会被磨损,进而导致无法实现所述的效果。
在文献CN200520135899.4中提出的扭簧101给塑料薄膜31施加弹性张紧力的方案。如图15所示,所述的扭簧101能给所述的塑料薄膜施加张紧力的作用,但随着塑料薄膜的使用,其卷直径将会越来越小,当小到一定程度时所述的扭簧一端无法靠在塑料薄膜上了,扭簧尖端1010还有可能滑伤甚至滑坏塑料薄膜,且其提供的张紧力无法保持恒定不变。
在此之前提出的各种方案中,在打印的过程中卷绕于介质带从动轮一端的未转印介质带沿着进给路径进给到介质带驱动轮一端,由此,介质带从动轮一端的未转印介质带减少,介质带驱动轮一端的已转印介质带增多,文献CN201220742774.8和CN200520135899.4中提供的凸出点难以保证其提供的张紧力恒定不变,则有可能导致打印过程不平滑稳定而影响打印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以解决现有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张紧件因不能够提供恒定不变的张紧力而导致打印过程不平滑稳定的技术问题。
为了结局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容纳有供打印的打印带,提供介质的介质带、作为载体的载体带以及防止介质带松弛的张紧件;所述的介质带一端卷绕于介质带从动轮上,一端卷绕于介质带驱动轮上;其特征是,还包括固定柱,张紧件可旋转地固定在固定柱上,所述张紧件具有两个伸出臂,所述两个伸出臂的其中一个伸出臂紧靠介质带驱动轮侧,另一个伸出臂紧靠介质带从动轮侧。
所述张紧件两个突出的伸出臂的连接处设置有与固定柱相匹配的孔,所述张紧件通过所述孔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固定柱上。
所述张紧件在自然状态下两个伸出臂之间的夹角为正常夹角为35°~45°。
所述张紧件在自然状态下两个伸出臂之间的夹角为正常夹角为38°~42°。
所述的张紧件的两个伸出臂在受未转印介质带和已转印介质带挤压时之间的张紧夹角为25°~35°。
所述的张紧件的两个伸出臂在受未转印介质带和已转印介质带挤压时之间的张紧夹角为28°~32°。
所述盒体包括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固定柱靠近下壳体一端设置有防止张紧件在固定柱的高度方向上靠近下壳体的肋板。
所述张紧件为扭簧。
所述张紧件为弹片。
所述张紧件靠近下壳体的一个伸出臂在固定柱的高度方向上向上偏斜一偏移夹角。
所述偏移夹角为8°~12°。
所述固定柱的直径为R2<所述张紧件的内径R1,所述R1在1.9~2.5mm之间,所述R2在1.4~1.8mm之间。
在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后,由于张紧件具有的两个伸出臂,其中一个伸出臂紧靠介质带驱动轮侧,另一个伸出臂紧靠介质带从动轮侧,因此所述的张紧件能有效的防止介质带的松弛。同时,所述的张紧件是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固定柱上的,在打印的过程中,所述的张紧件是随着介质带驱动轮上已转印介质带的增加而旋转的,故张紧件提供的张紧力在打印过程中恒定不变,使打印过程更加平滑稳定,进一步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涉及色带盒的立体示意图。
图2所示为在先技术中凸出点与介质带驱动轮位置示意图。
图3所示为在先技术中凸出点与介质带驱动轮配合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涉及色带盒去掉上壳体后的平面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涉及色带盒反映张紧件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涉及张紧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6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涉及张紧件与固定柱配合平面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涉及张紧件的侧视图。
图7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涉及张紧件与固定柱配合侧视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涉及色带盒未安装介质带驱动轮且去掉上壳体的平面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涉及色带盒未安装张紧件且去掉上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反映固定柱位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所示为介质带全卷绕于介质带从动轮上时张紧件与之配合平面示意图。
图12所示为介质带一部分卷绕于介质带驱动轮上张紧件与之配合平面示意图之一。
图13所示为介质带一部分卷绕于介质带驱动轮上张紧件与之配合平面示意图之二。
图14所示为介质带全卷绕于介质带驱动轮上时张紧件与之配合平面示意图。
图15所示为在先技术中的扭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涉及色带盒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色带盒包括盒体1,所述盒体1由上壳体2,下壳体3组成,在其内部形成容纳腔。当色带盒装入打印装置(未示出)中时,色带盒侦测部6与打印装置检测部(未示出)配合,只有当检测部检测到的信息与打印装置内置信息相同时才执行打印命令。打印装置的打印头穿入头容纳区5中,打印头在打印区4处将介质带9上的介质通过热转印的方式转印至打印带11上,后面将给出详细的描述。
图2-3所示为在先技术中凸出点32与介质带驱动轮7配合示意图,当介质带驱动轮沿正常方向(驱动方向)转动时,所述的斜面31与凸出点32的斜面接触,在打印装置驱动轴的驱动下介质带驱动轮7上的斜面滑过凸出点32的斜面;当介质带驱动轮沿非正常方向(驱动方向的反方向)转动时,所述直面30与突出点32的直面接触,通过直面与直面之间的接触,阻止了介质带驱动轮的进一步转动。该方案能防止介质带的松弛,但由于配合精度要求高,增加了制造成本。且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所述的斜面以及直面难免会被磨损,进而导致无法实现所述的效果。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涉及色带盒去掉上壳体后的平面图,在下壳体3中容纳有介质带9以及卷绕未转印介质带9A的介质带从动轮10和卷绕已转印介质带9B的介质带驱动轮7,所述的介质带从动轮10的介质带的卷绕直径与介质带驱动轮7的介质带的卷绕直径相同;还容纳有打印带11以及卷绕打印带11的打印带从动轮12;还容纳有载体带13以及卷绕载体带13的载体带从动轮15和载体带13绕过的载体带驱动轮14;还容纳有旋转固定在固定柱17上的张紧件16。当色带盒装入打印装置时,介质带驱动轮7与打印装置的驱动轴(未示出)相互啮合,所述的介质带驱动轮7沿着垂直于图纸的方向逆时针旋转(正常方向),介质带驱动轮7旋转的同时带动卷绕在其上的介质带9沿着进给路径进给,在经过打印区4时由打印头将介质带9上的介质通过热转印的方式转印至打印带11上。此时,所述的介质带9成为已转印介质带9B。在介质带驱动轮7转动的同时,卷绕于介质带9另一端的介质带从动轮10也随之转动,其沿着垂直于图纸的方向逆时针旋转(正常方向)。此时,所述的介质带9仍为未转印的状态,即为未转印介质带9A。
在介质带9进给的同时,卷绕于打印带从动轮12上的打印带11也同步进给,经过导向板21后,所述的打印带11在打印区4处与未转印介质带9A重合,经过热转印后,所述的打印带11上印有用户预定于信息,所述的信息包括字符、图片、二维码等图像符号信息。在打印装置的进一步驱动下,所述的已转印介质带9B回卷到介质带驱动轮7上,所述的带有信息的打印带11进给至载体带驱动轮14处。一般的,所述的载体带13是一面具有粘性一面可以剥离的不干胶标签纸,载体带13卷绕在载体带从动轮15上时,具有粘性的一面是卷绕在内侧的,即可以剥离的一面卷绕在外侧。在进给路径上进给时,所述的载体带13是以所述的可以剥离的一面靠近载体带驱动轮14的。当带有信息的打印带11进给至载体带驱动轮14处时,即可接触到所述的载体带13的有粘性的一面,进而二者粘合在一起,在打印装置的驱动下,粘合在一起的带同时从色带盒的带排出口8排出色带盒外,在打印装置切刀(未示出)的作用下沿着排出口8被切断,形成用户所需要的标签。
如图5所示,为张紧件16与介质带驱动轮7和介质带从动轮10配合位置示意图。所述的张紧件16在本实施例中设计有两个突出的伸出臂19、20,其中的一个伸出臂19紧靠于未转印介质带9A上,另一个伸出臂20紧靠于已转印介质带9B上。张紧件16两个突出的伸出臂19、20的连接处设置有与固定柱17相匹配的孔,张紧件16通过孔可旋转地固定在固定柱17上。如图6所示为本实施例中张紧件16的平面示意图,所述的张紧件16为有弹性的材料制作,具体来说可为弹簧或扭簧或其简单的变化形式。当然,在不影响所述功能的前提下,所述的张紧件16也可由其他结构替代,如片材替代,具体来说可为弹片或垫片或其简单的变化形式。所述的张紧件16在自然状态下上述的两个伸出臂19、20之间的夹角为正常夹角T1,具体来说,在35°~45°之间,优选的为38°~42°,最佳为40°。
图6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涉及张紧件与固定柱配合平面示意图,所示的固定柱17的直径为R2,所示的张紧件16的内径为R1,其中R1>R2,具体来说R1约在1.9~2.5mm之间,优选的为2.0~2.2mm,R2约在1.4~1.8mm之间,优选的为1.5~1.6mm,即可使所述的张紧件16平稳的安装到固定柱17上的同时,所述的张紧件16可在安装到固定柱17上后沿着平行于图纸的平面上转动。在固定柱17的下端(靠近下壳体3端)还设计有肋板23,所述的肋板23可在固定柱17的高度方向上防止张紧件16靠近下壳体3。所述的张紧件16的一个伸出臂19还向上偏斜了偏移夹角T3,具体来说为8°~12°,最佳约为10°,如图7以及7A所示。当所述的张紧件16安装到固定柱17上时,因设计有肋板23,故所述的张紧件16的两个伸出臂19、20是大体上位于固定柱17中间段的,当与所述的未转印介质带9A和已转印介质带9B接触时,所述的伸出臂19、20大体上也是位于其高度方向上的中间段位置的。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涉及色带盒未安装介质带驱动轮7且去掉上壳体2的平面示意图,所述的张紧件16的两个伸出臂19、20之间的夹角为正常夹角T1,如图9所示,在固定柱17的下端(靠近下壳体3端)设计有肋板23。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图,所述肋板23的高度为H3,所述固定柱17的高度为H2,所述张紧件16的高度为H1。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H1=4mm,H2=10mm,H3=3mm,即张紧件16大体上位于固定柱17的中间段位置。当张紧件16的伸出臂19接触未转印介质带9A时,也大体上位于其中间段,提供的张紧力更加平稳的施加到未转印介质带9A上,使打印过程更加的平稳。伸出臂20接触已转印介质带9B时,也大体上位于其中间段,提供的张紧了更加平稳的施加到已转印介质带9B上,使打印过程更加的平稳。
图11所示为介质带9全卷绕于介质带从动轮10上时张紧件16与之配合平面示意图。此时,所述的张紧件16的两个伸出臂19、20之间的夹角为张紧夹角T2,所述的张紧夹角T2是由两个伸出臂19、20未受挤压时的正常夹角T1受未转印介质带9A和已转印介质带9B挤压而来。具体来说,T2为25°~35°,优选的为T2为28°~32°,最佳为30°。如图11所示,所述的介质带9全为未转印介质带9A,伸出臂19紧靠于未转印介质带9A上,伸出臂20紧靠于介质带驱动轮7上,此时介质带驱动轮7与未转印介质带9A之间的间隙小于对应位置处张紧件16正常夹角T1时的两臂之间的间隙,即受挤压形成张紧夹角T2,T2<T1。所述的未转印介质带9A与已转印介质带9B在挤压伸出臂19、20后,所述的张紧件16发生形变,形成张紧夹角T2,与此同时,张紧件16也对上述的未转印介质带9A和已转印介质带9B产生力F的作用。上述的力F有效的防止了介质带9的松弛。
当打印装置接收到打印命令后,介质带驱动轮7在打印装置的驱动轴的驱动下,沿着垂直于图纸的方向上逆时针转动,从而带动介质带9从介质带从动轮10转移到介质带驱动轮7上。在此过程中,未转印介质带9A不断减少,已转印介质带9B不断增加,即卷绕在介质带从动轮10上的未转印介质带9A形成的卷的直径不断减小,卷绕在介质带驱动轮7上的已转印介质带9B形成的卷的直径不断增大。如图12-13所示,伸出臂19紧靠于未转印介质带9A上,与图11相比,所述的未转印介质带9A形成的卷的直径变小了。相对应的,伸出臂20紧靠于已转印介质带9B上,与图11相比,所述的已转印介质带9B形成的卷的直径变大了。又因所述的介质带从动轮10与介质带驱动轮7的外径相同,显而易见的,介质带从动轮10上的未转印介质带9A的量经过热转印后形成的已转印介质带9B的量是相等的,故随着介质带驱动轮7的转动,所述的未转印介质带9A与已转印介质带9B之间的间隙是恒定不变的,又因所述的张紧件16是旋转的安装于固定柱17上的,即张紧夹角T2是保持恒定不变的,即所述的张紧件16提供给未转印介质带9A和已转印介质带9B的张紧力是恒定不变的,使打印过程更加的平稳顺滑。
图14所示为介质带9完全卷绕至介质带驱动轮7上时的示意图。此时,介质带从动轮10上无未转印的介质带,所述的介质带9全部通过热转印后形成已转印介质带9B卷绕至介质带驱动轮7上。张紧件16的两个伸出臂19、20之间的夹角仍为张紧夹角T2,即张紧件16对介质带所产生的张紧力仍然不变。通过该设计方案有效的防止了介质带9的松弛,同时,所述的张紧件16提供的张紧力在打印的整个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使打印过程更加的平滑稳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如实施例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及其简单的变化形式,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不经过创造性劳动获得的变化形式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容纳有供打印的打印带,提供介质的介质带、作为载体的载体带以及防止介质带松弛的张紧件;所述的介质带一端卷绕于介质带从动轮上,一端卷绕于介质带驱动轮上;其特征是,还包括固定柱,张紧件可旋转地固定在固定柱上,所述张紧件具有两个伸出臂,所述两个伸出臂的其中一个伸出臂紧靠介质带驱动轮侧,另一个伸出臂紧靠介质带从动轮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其特征是,所述张紧件两个突出的伸出臂的连接处设置有与固定柱相匹配的孔,所述张紧件通过所述孔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固定柱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其特征是,所述张紧件在自然状态下两个伸出臂之间的夹角为正常夹角为35°~4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其特征是,所述张紧件在自然状态下两个伸出臂之间的夹角为正常夹角为38°~4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其特征是,所述的张紧件的两个伸出臂在受未转印介质带和已转印介质带挤压时之间的张紧夹角为25°~3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其特征是,所述的张紧件的两个伸出臂在受未转印介质带和已转印介质带挤压时之间的张紧夹角为28°~32°。 
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任一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其特征是,所述盒体包括下壳体和上壳体,所述固定柱靠近下壳体一端设置有防止张紧件在固定柱的高度方向上靠近下壳体的肋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其特征是,所述张紧件为扭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其特征是,所述张紧件为弹片。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其特征是,所述的张紧件靠近下壳体的一个伸出臂在固定柱的高度方向上向上偏斜一偏移夹角。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其特征是,所述偏移夹角为8°~12°。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柱的直径 为R2<所述张紧件的内径R1,所述R1在1.9~2.5mm之间,所述R2在1.4~1.8mm之间。 
CN201320700709.3U 2013-11-07 2013-11-07 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67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00709.3U CN203567380U (zh) 2013-11-07 2013-11-07 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00709.3U CN203567380U (zh) 2013-11-07 2013-11-07 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67380U true CN203567380U (zh) 2014-04-30

Family

ID=505351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00709.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567380U (zh) 2013-11-07 2013-11-07 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673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6478A (zh) * 2020-03-11 2021-09-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盒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86478A (zh) * 2020-03-11 2021-09-14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53203B2 (ja) テープカセット
KR101660097B1 (ko) 라벨부착장치
JP2008265180A (ja)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JP2018171928A (ja) 薬剤包装装置
PL241782B1 (pl) Drukarka do przetwarzania mediów ze środkami do ładowania i rozładowywania mediów i taśmy
JP5852715B1 (ja) プリンタ
JPS60176791A (ja) レタリング装置にテ−プおよびリボンを供給するためのカ−トリツジ
TW201228851A (en) Tape reel device and tape cartridge including the same
US895606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6103119A (zh) 打印机
US9056507B2 (en) Tape printing device with adhesive transfer mechanism before printing section
JP2010253846A (ja) インクリボンカートリッジ
CN109414942A (zh) 打印机
CN203567380U (zh) 一种标签打印装置用色带盒
US20170106679A1 (en) Tape cartridge
JP5158346B2 (ja) 塗膜転写装置
TW201600351A (zh) 帶印刷裝置及帶印刷系統
JP2016049640A (ja) ラベルプリンタおよびステージ
US10407200B2 (en) Label medium and cassette
EP0635377A2 (en) Ink ribbon cassette
JP2010125728A (ja)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及びテープ印刷装置
JP4867933B2 (ja) テープカセット
US9205692B2 (en) Ink ribbon cassette and printing device
JP4924070B2 (ja) 印刷装置
WO2009118955A1 (ja) リボン供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30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