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39567U - 一种轮椅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轮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39567U
CN203539567U CN201320700482.2U CN201320700482U CN203539567U CN 203539567 U CN203539567 U CN 203539567U CN 201320700482 U CN201320700482 U CN 201320700482U CN 203539567 U CN203539567 U CN 2035395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rest
operated
foot
wheelchair
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004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景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iled Critical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3207004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395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395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3956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椅,尤其涉及一种坐躺结合的轮椅。它包括靠背、脚踏、椅架和底板,椅架上设有座板,靠背两侧设有主轴,所述靠背设有一组延伸臂,所述脚踏与所述延伸臂端部铰接,使得靠背的摆动与脚踏的升降联动,从而实现坐姿位与睡姿位的切换;所述摆动是以所述主轴作为轴心,改变所述靠背与所述座板的夹角使所述延伸臂端部以圆弧为轨迹升降;所述延伸臂端部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脚踏嵌合于所述底板,靠背竖起;所述延伸臂端部处于最高位置时,所述脚踏与所述座板衔接,此时所述脚踏、所述座板和所述靠背拼接成为一床板。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坐姿位与睡姿位的切换,并且调节简单快速,不影响轮椅整体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轮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椅,尤其涉及一种坐躺结合的轮椅。
背景技术
传统的轮椅仅具有单纯的运载功能,对患者的帮助有限。目前市场上也有一些升降轮椅和折叠轮椅。而申请号为03131134.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轮椅结构,它由底部具有前后轮的椅座、椅座上的座垫、椅座前端枢设的足台、椅座后端枢设的椅背、椅背上所覆设的背垫及设于椅座两侧之扶手所组合而成。前述椅座之顶架由推掣装置及支撑架来调整升降高度,而椅背与足台间设有推掣装置及连杆来产生同步连动,又座垫与背垫底部具有横向滑移功能,且背垫还能具有纵向滑移功能,另椅座内部悬空能供马桶导入而具有如厕功能。藉此能让轮椅达成以往无法达成的动作,并增加使用人的行动空间与活动范围。该轮椅结构复杂,调节困难,如将坐姿位切换为睡姿位时,需要推掣装置发力使连杆产生同步运动,从而调节轮椅的状态。从其说明书附图7可以看出,4连杆构成一个狭长的平行四边形,推掣装置以斜角方式架设,因此推掣装置都需要发出很大的力,若再考虑轮椅承载了一个人的重量,其对力的要求还要高,这大大增强了轮椅整体的不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轮椅能够实现坐姿位和睡姿位的调节,并且调节简单快速,还不影响轮椅整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轮椅,包括靠背、脚踏、椅架和底板,椅架上设有座板,靠背两侧设有主轴,所述靠背设有一组延伸臂,所述脚踏与所述延伸臂端部铰接,使得靠背的摆动与脚踏的升降联动,从而实现坐姿位与睡姿位的切换;所述摆动是以所述主轴作为轴心,改变所述靠背与所述座板的夹角使所述延伸臂端部以圆弧为轨迹升降;所述延伸臂端部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脚踏嵌合于所述底板,靠背竖起;所述延伸臂端部处于最高位置时,所述脚踏与所述座板衔接,此时所述脚踏、所述座板和所述靠背拼接成为一床板。
所述床板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承载部件,所述承载指对取睡姿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人们的一种物理承载,床板由脚踏、座板、和靠背通过调节拼接而成,相互之间的角度可以是180°,也可以是其他角度,只要适合人们睡姿使用即可。
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可以调节,可以有多个调节位,坐姿位是指本实用新型的适宜人们以坐的方式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调节位;睡姿位是指本实用新型的适宜人们以躺的方式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调节位。通常,坐姿位可以理解为上述夹角的角度在90°~145°之间;睡姿位可以理解为上述夹角的角度在145°~180°(含)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脚踏包括踏板座、前踏板和后踏板;所述前踏板和所述后踏板两端均设有铰轴,所述前踏板和所述后踏板通过所述铰轴可翻转地连接在所述踏板座的两内侧滑槽中,翻转状态下,所述前踏板和所述后踏板往前平推时,在后部形成站立空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脚踏还包括插板、片簧、堵块和凸轮,所述滑槽上设有两个下凹形成的定位孔,所述两个定位孔之间设有起限位作用的预留块;所述插板上设有给所述凸轮预留的空缺,所述踏板座上设有给所述凸轮预留的通孔;所述插板还具有两个插头,安装后,所述插头插入所述定位孔中;所述片簧安装于所述堵块和所述插板之间,使得所述插板在插接时具有弹性,所述堵块安装后直接固定在所述滑槽的两端,为所述片簧提供支持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连接在所述凸轮并借助外力驱动所述凸轮转动的结构为内六角凹孔;所述轮椅还附带一个拐杖,所述拐杖下端具有外六角结构端部,所述外六角端部与所述内六角凹孔相配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还包括调节所述靠背的手摇轮组件,所述手摇轮组件包括手摇轮、钢丝绳、定滑轮和动滑轮;所述动滑轮设置在所述靠背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椅架还包括一个立柱,所述手摇轮设置在所述立柱上,所述定滑轮设置在所述立柱的上部,还包括一个设置于立柱的钢丝绳绕设结点;所述钢丝绳的绕设依次经过所述绕设结点、所述动滑轮、所述定滑轮和所述手摇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手摇轮包括一体连接的手柄壳、轮盘、轮轴和置球壳,还包括分设的调位盘块、手柄轴、钢球、压簧和堵头;安装时,所述手柄轴插入所述手柄壳,所述钢球穿过所述置球壳置放于所述手柄轴的置球孔位上,压簧同样置放于所述置球壳中,所述堵头将所述置球壳封上;所述调位盘块与所述手柄轴连接;所述置球孔位具有两个,一个为置球孔位A,另一个为置球孔位B;所述立柱上设有便于所述手柄轴插入的孔;通过推拉所述调位盘块使得所述钢球在置球孔位A与置球孔位B之间切换,从而控制所述手柄轴端部在所述立柱的孔中进出,从而实现所述手摇轮组件的锁定与解锁。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还包括副座板;所述座板包括前座板和后座板,所述副座板与所述前座板铰接;切换成睡姿位时,所述副座板与所述后踏板拼接,副座板与后踏板拼接处的断面为“z”形缝。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靠背的背后设有靠背支架,所述靠背支架上设有绕设结点,所述动滑轮为双联动滑轮,所述双联动滑轮的其中一个滑槽绕设有钢丝绳,另一个滑槽绕设有钢丝绳,钢丝绳端部连接在所述绕设结点;所述靠背支架为U形,靠背支架上还具有一个限位块A,所述靠背上设有限位块B,所述限位块A与限位块B配合,使得所述靠背支架翻转时的变化角度极限为90°;具体绕设方案如下:当取睡姿位时,钢丝绳绷紧,且绕设部分绕设在所述双联动滑轮的另一个滑槽中;取坐姿位时,靠背支架在自重作用下贴伏于靠背,钢丝绳绕设部分绕设在所述双联动滑轮的另一个滑槽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延伸臂端部设有限位块C,当所述脚踏、所述座板和所述靠背拼接成为一平板时,所述限位块C限制所述脚踏使之保持水平。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类似杠杆的原理,使得靠背和脚踏能够联动,并且具有简单、直接、调节时整椅稳定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在调节成睡姿位时,脚踏、座板和靠背拼接成为一平板,能够做到无间隙衔接,如衔接断面为“Z”形缝,由于无间隙衔接因此该平板能够将所受力在拼板之间相互传递并发散,因此通过调节后拼接的平板具有整体性;
3.本实用新型的脚踏由多个部分组成,踏板能够翻转并能够平移,因此,在踏板翻转起来并平移至边上时,就能够为病人的双脚触地创造空间,这样病人在轮椅上就能试着走路,除了方便的同时,还帮助病人克服了学走路的心理障碍;
4.本实用新型的脚踏在坐姿位时,嵌合于底板,这不仅节约了脚踏的空间,还增强了对于脚踏的保护,在坐姿位时,底板类似于脚踏的保护框,对于整个轮椅而言,脚踏这类小构件比其他构件更容易损坏,因为它不仅用得时间长,切换次数也多;脚踏节约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给乘坐着带来了方便与舒适;当脚踏嵌合于底板时,一旦脚踏受力,这个力也很容易分散到底板上,这也增强了对于脚踏的保护,而睡姿时,脚踏受力非常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本实用新型的脚踏嵌合在底板时,能够显著地增强脚踏的强度,显著地增强脚踏的使用寿命;
5. 本实用新型的脚踏仅占底板的前半面积,后半面积是留空的,因此便于马桶的导入,因此,病人如厕可以在轮椅上完成;
6. 本实用新型的靠背还具有支架,支架的存在是提供一种保障性质的力,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轮椅在调节成睡姿位后,不会因为重心的偏移而发生倾翻,即,支架的存在不是必须的,但是其存在能够提供保障;
7. 本实用新型的手摇轮组件由多个部分组成,使其具有锁定功能,能够对靠背在任意角度进行锁定,即,病人可以以任意角度的姿势倾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脚踏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手摇轮组件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手摇轮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靠背的后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坐姿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行走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任意角度倾躺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睡姿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椅架,101-立柱,102-横架,103-座板,104-副座板;
2-靠背,201-主轴,202-延伸臂,203-限位块A,204-限位块B,205-靠背支架,206-绕设结点,207-钢丝绳,208-限位块C;
3-脚踏,301-踏板座,302-前踏板,303-后踏板,304-铰轴,305-滑槽,306-插板,307-片簧,308-堵块,309-凸轮,310-定位孔,311-预留块,312-空缺,313-通孔,314-插头,315-拐杖;
4-底板;
501-手摇轮,502-钢丝绳,503-定滑轮,504-动滑轮,505-绕设结点;
5011-手柄壳,5012-轮盘,5013-轮轴,5014-置球壳,5015-调位盘块,5016-手柄轴,5017-钢球,5018-压簧,5019-堵头,5020-置球孔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之后,所作出的任何修改只要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之内,都将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轮椅,如图1所示,它包括靠背2、脚踏3、椅架1和底板4,椅架1包括立柱101和横架102,横架102上设有座板103,所述座板103包括前座板1031和后座板1032,副座板104与所述前座板1031铰接;切换成睡姿势时,所述副座板104 与所述后踏板303拼接,副座板104 与后踏板303拼接处的断面为“z”形缝。靠背2两侧设有主轴201,所述靠背2设有一组延伸臂202,所述脚踏3与所述延伸臂202端部铰接,使得靠背2的摆动与脚踏3的升降联动,从而实现坐姿位与睡姿位的切换;所述摆动是以所述主轴201作为轴心,改变角度使延伸臂202端部以圆弧为轨迹升降;坐姿位时,如图6所示,脚踏3水平嵌合于所述底板4,靠背2竖起;睡姿位时,如图9所示,脚踏3升至最高点并水平,靠背2下放至最低点并水平,此时所述脚踏3、所述座板103和所述靠背2拼接成为一平板。延伸臂202端部设有限位块C 208,当所述脚踏3、所述座板103和所述靠背2拼接成为一平板时,所述限位块C208限制所述脚踏3使之保持水平。
上述轮椅的脚踏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脚踏3包括踏板座301、前踏板302和后踏板303;所述前踏板302和所述后踏板303两端均设有铰轴304,所述前踏板302和所述后踏板303通过所述铰轴304连接在所述踏板座301的两内侧滑槽305中,使得所述前踏板302和所述后踏板303能够翻转,并且在翻转后能够往前平推,从而为双脚触地创造空间。所述脚踏3还包括插板306、片簧307、堵块308和凸轮309,所述滑槽305上设有两个下凹形成的定位孔310,所述定位孔310是给所述插板306在插接时定位的。所述两个定位孔310之间设有起限位作用的预留块311;所述插板306上设有给所述凸轮309预留的空缺312,所述踏板座301上设有给所述凸轮309预留的通孔313;所述插板306还具有两个插头314,安装后,所述插头314插入所述定位孔310中;所述片簧307安装于所述堵块308和所述插板306之间,使得所述插板306在插接时具有弹性,所述堵块308安装后直接固定在所述滑槽305的两端,为所述片簧307提供支持力。连接在所述凸轮309并借助外力驱动所述凸轮309转动的结构为内六角;所述轮椅还附带一个拐杖315,所述拐杖下端具有外六角结构,所述外六角与所述内六角相配合。因此,所述拐杖315是本实用新型配备的一个专用工具。
结合附图再通过上述对于踏板的描述,可以让人很直观地了解踏板的作用及设计原理。通过结构可以发现踏板在翻转后可以平移,因此当病人在学走路的时候,可以将踏板翻转后退至一边,从而为病人双脚触地创造空间。本实用新型的脚踏仅占底板的前半面积,后半面积是留空的,因此便于马桶的导入。而在通常情况下,马桶的导入不需要踏板的配合,如图6所示,此时马桶也能够轻松导入。
上述轮椅还包括调节所述靠背2的手摇轮组件,手摇轮组件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手摇轮501、钢丝绳502、定滑轮503和动滑轮504;所述动滑轮504设置在所述靠背2上。所述椅架还包括一个立柱101,所述手摇轮501设置在所述立柱101上,所述定滑轮503设置在所述立柱101的上部,还包括一个设置于立柱101的钢丝绳绕设结点505;所述钢丝绳502的绕设依次经过所述绕设结点505、所述动滑轮504、所述定滑轮503和所述手摇轮501。
上述手摇轮501的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一体连接的手柄壳5011、轮盘5012、轮轴5013和置球壳5014,还包括分设的调位盘块5015、手柄轴5016、钢球5017、压簧5018和堵头5019;安装时,所述手柄轴5016插入所述手柄壳5011,所述钢球5017穿过所述置球壳5014置放于所述手柄轴5016的置球孔位5020上,压簧5018同样置放于所述置球壳5014中,所述堵头5019将所述置球壳5014封上;所述调位盘块5015与所述手柄轴5016连接;所述置球孔位5020具有两个,一个为置球孔位A,另一个为置球孔位B;所述立柱101上设有便于所述手柄轴5016插入的孔;通过推拉所述调位盘块5015使得所述钢球5017在置球孔位A与置球孔位B之间切换,从而控制所述手柄轴5016端部在所述立柱101的孔中进出,从而实现所述手摇轮组件的锁定与解锁。
上述轮椅还包括调节靠背2的机构,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靠背2的背后设有靠背支架205,所述靠背支架205上设有绕设结点206,所述动滑轮504为双联动滑轮,所述双联动滑轮的其中一个滑槽绕设有钢丝绳502,另一个滑槽绕设有钢丝绳207,钢丝绳207端部连接在所述绕设结点206;所述靠背支架205为U形,靠背支架205上还具有一个限位块A 203,所述靠背2上设有限位块B 204,所述限位块A 203与限位块B 204配合,使得所述靠背支架翻转时的变化角度极限为90°;具体绕设方案如下:当取睡姿位时,钢丝绳207绷紧,且绕设部分绕设在所述双联动滑轮的另一个滑槽中;取坐姿位时,靠背支架205在自重作用下贴伏于靠背2,钢丝绳207绕设部分绕设在所述双联动滑轮的另一个滑槽中。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端坐状态的示意图。此时靠背2紧贴在立柱101上,脚踏3紧贴在底板4上。此时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的轮椅在外观上近似。
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站立位状态的示意图。此时扶手上升,用于支撑病人的腋下,靠背2紧贴在立柱101上,脚踏3紧贴在底板4上。如病人需要站立在轮椅上,则脚踏可以不调节,如图6所示就行;如病人需要下地试着走路,则将踏板翻转后收起,如图7所示。此时脚踏的调节可为病人双脚触地创造空间。
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任意角度倾躺位的示意图。此时靠背2离开立柱101,脚踏3离开底板4。通过手摇轮组件的锁定功能,使得病人可以以任意角度的姿势倾躺。
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睡姿位状态示意图。此时,靠背2离开立柱101并下放至水平,脚踏3离开底板4并上升至水平,同时,所述脚踏3、所述座板103(包括前座板1031、后座板1032和副座板104)和所述靠背2拼接成为床板。

Claims (10)

1.一种轮椅,包括靠背(2)、脚踏(3)、椅架(1)和底板(4),椅架(1)上设有座板(103),其特征在于:靠背(2)两侧设有主轴(201),所述靠背(2)设有一组延伸臂(202),所述脚踏(3)与所述延伸臂(202)端部铰接,使得靠背(2)的摆动与脚踏(3)的升降联动,从而实现坐姿位与睡姿位的切换;所述摆动是以所述主轴(201)作为轴心,改变所述靠背(2)与所述座板(103)的夹角使所述延伸臂(202)端部以圆弧为轨迹升降;所述延伸臂(202)端部处于最低位置时,所述脚踏(3)嵌合于所述底板(4),靠背(2)竖起;所述延伸臂(202)端部处于最高位置时,所述脚踏(3)与所述座板(103)衔接,此时所述脚踏(3)、所述座板(103)和所述靠背(2)拼接成为一床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3)包括踏板座(301)、前踏板(302)和后踏板(303);所述前踏板(302)和所述后踏板(303)两端均设有铰轴(304),所述前踏板(302)和所述后踏板(303)通过所述铰轴(304)可翻转地连接在所述踏板座(301)的两内侧滑槽(305)中,翻转状态下,所述前踏板(302)和所述后踏板(303)往前平推时,在后部形成站立空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3)还包括插板(306)、片簧(307)、堵块(308)和凸轮(309),所述滑槽(305)上设有两个下凹形成的定位孔(310),所述两个定位孔(310)之间设有起限位作用的预留块(311);所述插板(306)上设有给所述凸轮(309)预留的空缺(312),所述踏板座(301)上设有给所述凸轮(309)预留的通孔(313);所述插板(306)还具有两个插头(314),安装后,所述插头(314)插入所述定位孔(310)中;所述片簧(307)安装于所述堵块(308)和所述插板(306)之间,使得所述插板(306)在插接时具有弹性,所述堵块(308)安装后直接固定在所述滑槽(305)的两端,为所述片簧(307)提供支持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椅,其特征在于:连接在所述凸轮(309)并借助外力驱动所述凸轮(309)转动的结构为内六角凹孔;所述轮椅还附带一个拐杖(315),所述拐杖下端具有外六角结构端部,所述外六角端部与所述内六角凹孔相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所述靠背(2)的手摇轮组件,所述手摇轮组件包括手摇轮(501)、钢丝绳(502)、定滑轮(503)和动滑轮(504);所述动滑轮(504)设置在所述靠背(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椅架(1)还包括一个立柱(101),所述手摇轮(501)设置在所述立柱(101)上,所述定滑轮(503)设置在所述立柱(101)的上部,所述手摇轮组件还包括一个设置于立柱(101)的钢丝绳绕设结点(505);所述钢丝绳(502)的绕设依次经过所述绕设结点(505)、所述动滑轮(504)、所述定滑轮(503)和所述手摇轮(50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摇轮(501)包括一体连接的手柄壳(5011)、轮盘(5012)、轮轴(5013)和置球壳(5014),还包括分设的调位盘块(5015)、手柄轴(5016)、钢球(5017)、压簧(5018)和堵头(5019);安装时,所述手柄轴(5016)插入所述手柄壳(5011),所述钢球(5017)穿过所述置球壳(5014)置放于所述手柄轴(5016)的置球孔位(5020)上,压簧(5018)同样置放于所述置球壳(5014)中,所述堵头(5019)将所述置球壳(5014)封上;所述调位盘块(5015)与所述手柄轴(5016)连接;所述置球孔位(5020)具有两个,一个为置球孔位A,另一个为置球孔位B;所述立柱(101)上设有便于所述手柄轴(5016)插入的孔;通过推拉所述调位盘块(5015)使得所述钢球(5017)在置球孔位A与置球孔位B之间切换,从而控制所述手柄轴(5016)端部在所述立柱(101)的孔中进出,从而实现所述手摇轮组件的锁定与解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座板(104);所述座板(103)包括前座板(1031)和后座板(1032),所述副座板(104)与所述前座板(1031)铰接;切换成睡姿位时,所述副座板(104) 与所述后踏板(303)拼接,副座板(104) 与后踏板(303)拼接处的断面为“z”形缝。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2)的背后设有靠背支架(205),所述靠背支架(205)上设有绕设结点(206),所述动滑轮(504)为双联动滑轮,所述双联动滑轮的其中一个滑槽绕设有钢丝绳(502),另一个滑槽绕设有钢丝绳(207),钢丝绳(207)端部连接在所述绕设结点(206);所述靠背支架(205)为U形,靠背支架(205)上还具有一个限位块A(203),所述靠背上设有限位块B(204),所述限位块A(203)与限位块B(204)配合,使得所述靠背支架(205)翻转时的变化角度极限为90°;具体绕设方案如下:当取睡姿位时,钢丝绳(207)绷紧,且绕设部分绕设在所述双联动滑轮的另一个滑槽中;取坐姿位时,靠背支架(205)在自重作用下贴伏于靠背(2),钢丝绳(207)绕设部分绕设在所述双联动滑轮的另一个滑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椅,其特征在于:延伸臂(202)端部设有限位块C(208),当所述脚踏(3)、所述座板(103)和所述靠背(2)拼接成为一平板时,所述限位块C(208)限制所述脚踏(3)使之保持水平。
CN201320700482.2U 2013-11-08 2013-11-08 一种轮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395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00482.2U CN203539567U (zh) 2013-11-08 2013-11-08 一种轮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700482.2U CN203539567U (zh) 2013-11-08 2013-11-08 一种轮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39567U true CN203539567U (zh) 2014-04-16

Family

ID=50457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0048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39567U (zh) 2013-11-08 2013-11-08 一种轮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3956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6405A (zh) * 2013-11-08 2014-01-29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轮椅
CN108056614A (zh) * 2018-01-22 2018-05-22 朱超凡 一种手摇式公共座椅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36405A (zh) * 2013-11-08 2014-01-29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轮椅
CN103536405B (zh) * 2013-11-08 2016-01-20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轮椅
CN108056614A (zh) * 2018-01-22 2018-05-22 朱超凡 一种手摇式公共座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75952U (zh) 一种轮外侧站立式的电动平衡车
CN203539563U (zh) 一种便于康复病人起坐的轮椅
CN103550037B (zh) 一种便于康复病人起坐的轮椅
CN104349765A (zh) 具有就坐组件的步行器装置
CN205010404U (zh) 折叠式站坐两用电动滑板车
CN110013395A (zh) 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
KR101206502B1 (ko) 배터리 및 페달 구동용 접이식 자전거
CN102743260A (zh) 三轮型脚踏式轮椅
JP2012517372A (ja) スクーター用往復式変速ペダル構造
CN104648570A (zh) 一种轮外侧站立式的电动平衡车
KR101382632B1 (ko) 접이식 전동 보행 보조차
CN203539567U (zh) 一种轮椅
CN204674740U (zh) 一种带座椅的电动折叠滑板车
JP6523758B2 (ja) 車椅子
CN103536405B (zh) 一种轮椅
CN205989777U (zh) 一种实用的新型电动车
CN109110027B (zh) 具有伸缩式车架的电动自行车
CN104724234B (zh) 一种多功能电动独轮车
CN201710564U (zh) 一种残疾人代步用三轮车
CN201719508U (zh) 带婴儿座椅的康复行走车
CN210681017U (zh) 一种儿童自行车
CN210942080U (zh) 一种老人用健身车
CN209933243U (zh) 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
KR101950802B1 (ko) 기울어짐 제어 기능을 하는 발판부가 구비된 삼륜 탑승기구
CN202620033U (zh) 一种折叠式电动轮椅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16

Termination date: 20141108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