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椅,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
背景技术
有调查发现,每年因各种交通事故和各类疾病引起瘫痪或者行动不便的患者数量众多,并且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这些行动不便的患者及老年人大多需要依靠轮椅来帮助他们进行日常活动。
目前,市场上的轮椅多种多样,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大多数轮椅是在普通轮椅基础上进行改进或增加新的功能而来的,导致轮椅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体积也越来越大。由于患者腿部乏力,长时间处于坐姿状态,这样不仅容易形成褥疮,而且长期缺乏站立、行走锻炼也容易导致腿部肌肉萎缩,不利于患者的下肢康复锻炼。为了辅助患者站立,现有轮椅中也有部分具有辅助站立功能的轮椅,如中国专利号ZL200920195082.4公开的“可辅助站立行走的电动轮椅”、中国专利号ZL200920263137.0公开的“一种可以站立的电动轮椅”、以及中国专利号ZL201520887982.0公开的“一种站立式轮椅的联动结构”等,这些轮椅的辅助站立机构均是利用“四杆机构”实现轮椅座板和靠背之间的联动,使轮椅座板向上转动抬起过程中靠背能够保持竖直状态,从而方便患者站立。这种辅助站立机构结构简单,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在轮椅座板和靠背向上抬起时,轮椅的前轮位置不变,轮椅座板的前部高度也不变,这样在站立时,轮椅座板相对于前轮相对靠后,导致患者在站立时,轮椅座板及靠背两侧扶手对患者的支撑作用力不足,患者站立后通常处于微微后倾状态,导致站立不稳。有的轮椅为了保持轮椅前部具有足够的站立空间,通常将轮椅前轮相对与轮椅座板稍稍向后设置,这样导致轮椅的前后轴距缩短,降低了轮椅的行驶稳定性,尤其是对于电动轮椅而言,影响了轮椅的行驶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
基于上述问题,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轮椅结构来满足轮椅行驶稳定性和辅助站立可靠性的需要。
发明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克服现有轮椅辅助站立机构存在辅助患者站立稳定性较差的不足,提供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两组连杆机构的联动实现轮椅坐垫和靠背抬起时前轮后移,辅助轮椅坐垫向上抬起并让出更多的前部空间,以提高轮椅对患者站立时的支撑,同时便于患者站立姿态的调整,提高了辅助站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用更加安全;并且在轮椅恢复坐姿状态时,轮椅的前后轴距更大,提高了轮椅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行驶灵活轻便的电动轮椅,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电动轮椅的前轮采用全向轮,相比较普通轮椅前轮使用的万向轮,优势在于相同的车体长度可以设计最大的前后轮轴距,并且有效避免普通轮椅采用前万向轮转弯因上次停止时万向轮角度和转弯角度不一致产生的摆动,轮椅的转弯半径更小,行驶转弯更加灵活;同时前后轮轴距的改变通过车架联动部件的一根电动推杆即可实现,结构简单可靠,操作灵活轻便。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包括后车架、前车架、后轮、前轮、坐垫总成和靠背总成,所述的后轮安装于后车架的后部,所述的前轮安装于前车架的前部,所述的前车架的中部与后车架的前部转动连接,所述的坐垫总成的前部转动安装于后车架上,所述的靠背总成与坐垫总成的后部转动连接,所述的前车架的后部具有延伸至坐垫总成下方的前车架延伸臂,所述的前车架延伸臂通过坐垫辅助连杆与坐垫总成的底部相连接,后车架、坐垫总成、坐垫辅助连杆和前车架延伸臂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的靠背总成的背部设有靠背角度摇臂,所述的靠背角度摇臂通过靠背角度连杆与坐垫辅助连杆相连接,坐垫总成、靠背角度摇臂、靠背角度连杆和坐垫辅助连杆构成四连杆机构;所述的坐垫总成的底部与后车架之间设有用于驱动坐垫总成转动的电动推杆。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靠背总成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扶手。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扶手转动安装于靠背总成的侧面,且在扶手与靠背总成的转动关节处还设有能够使扶手相对靠背总成展开或折叠的扶手折叠限位机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靠背总成与靠背角度摇臂转动连接,且在靠背总成与靠背角度摇臂的转动关节处还设有能够锁定靠背角度或解锁以使靠背总成折叠的靠背折叠机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靠背折叠机构包括拉拔钮、复位弹簧和压盖,所述的拉拔钮与靠背角度摇臂的靠背摇臂芯轴轴向滑动连接,所述的压盖固定于靠背摇臂芯轴的端部,所述的复位弹簧位于压盖和拉拔钮之间,所述的靠背总成上设有与拉拔钮相配合的靠背止转台,所述的拉拔钮与靠背止转台的配合端面上具有凹凸配合的止转机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后车架的后部还设有防倾轮。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后车架的后部还设有用于支撑坐垫总成的坐垫减震弹簧。
更进一步地,该辅助站立轮椅为电动轮椅,所述的后车架两侧的两组后轮均通过后轮电机安装于后车架上,所述的后车架上还设有与两组后轮电机电连接的电池组,所述的靠背总成一侧的扶手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后轮电机工作状态的操作控制器。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前轮为全向轮;所述的前车架的前部还设有脚踏板,且该脚踏板位于前轮的回转中心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前轮通过前轮减震机构安装于前车架上,所述的前轮减震机构包括安装座、滑块、导向杆、避震弹簧、压板和耐磨滑套,所述的安装座固定安装于前车架上,所述的导向杆竖向安装于安装座上,所述的滑块滑动安装于导向杆上,所述的压板固定于导向杆的上端,所述的避震弹簧设于压板和滑块之间,所述的耐磨滑套安装于滑块与导向杆之间,所述的前轮的前轮轮轴安装于滑块上。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其靠背总成通过一组四连杆机构与坐垫总成之间形成联动,前车架通过另一组四连杆机构与坐垫总成之间形成联动,且两组四连杆机构共用坐垫辅助连杆,从而通过两组连杆机构的联动实现轮椅坐垫和靠背抬起时前轮和脚踏板后移,辅助轮椅坐垫向上抬起的同时让出更多的前部空间,以提高轮椅对患者站立时的支撑,同时坐姿时前车架上的脚踏板前沿翘起,站立动作时脚踏板随前车架转动而使前沿高度降低,脚踏板整体向坐垫下方收缩,便于患者站立姿态的调整,方便使用者上下轮椅,提高了辅助站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用更加安全;并且在轮椅恢复坐姿状态时,轮椅的前后轴距更大,提高了轮椅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其前后车架上的两组连杆机构中的各个连杆长度和联动关系都经过反复计算和大量电脑模拟认证,最终实现辅助站立的坐垫抬起动作轨迹与靠背角度动作联动轨迹和脚踏板联动轨迹符合正常人体站起的动作轨迹,设计巧妙,科学合理;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其靠背总成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扶手,该扶手在辅助患者站立时支撑在患者腋下,使患者站立更加轻松省力;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其扶手转动安装于靠背总成的侧面,且在扶手与靠背总成的转动关节处还设有能够使扶手相对靠背总成展开或折叠的扶手折叠限位机构;靠背总成与靠背角度摇臂转动连接,且在靠背总成与靠背角度摇臂的转动关节处还设有能够锁定靠背角度或解锁以使靠背总成折叠的靠背折叠机构;采用上述机构,扶手和轮椅靠背均能够方便地进行折叠,折叠后更加紧凑,便于出行携带;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其靠背折叠机构采用凹凸配合的止转机构实现,通过拉动拉拔钮使得拉拔钮与靠背止转台的配合端面相分离,从而使得靠背能够快速放倒折叠,同时在展开时利用复位弹簧的复位作用使得拉拔钮与靠背止转台上的凹凸结构契合,实现靠背角度的固定,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其后车架的后部还设有防倾轮,有效防止了轮椅在辅助站立状态时出现向后倾倒的问题,提高了轮椅的使用安全性;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其后车架的后部还设有用于支撑坐垫总成的坐垫减震弹簧,提高了轮椅乘坐舒适性;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该辅助站立轮椅为电动轮椅,两组后轮分别由电机单独驱动,并通过操作控制器对电机工作状态进行控制,电动轮椅的前轮采用全向轮,相比较普通轮椅前轮使用的万向轮,优势在于相同的车体长度可以设计最大的前后轮轴距,并且有效避免普通轮椅采用前万向轮转弯因上次停止时万向轮角度和转弯角度不一致产生的摆动;同时前后轮轴距的改变通过车架联动部件的一根电动推杆即可实现,结构简单可靠,操作灵活轻便;
(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其前车架的前部还设有脚踏板,且该脚踏板位于全向轮的回转中心线上,优化了轮椅车体承载后的前后配重,提高轮椅操控稳定性,相同车宽的情况下前轮两轮之间能够预留最大的横向距离,方便轮椅前减震机构的设置,并预留足够的脚部放置空间;并且,全向轮直径设计较大,可有效提高越障能力,在小空间区域和室内空间可切换至半站立姿势,减小前后轮轴距,有效减小转弯半径,操作更灵活,尤其便于家庭使用;
(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其前轮通过前轮减震机构安装于前车架上,前轮减震机构结构设计简单稳定,减震效果突出,大大提高了轮椅行驶时的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的坐姿状态结构原理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的站姿状态结构原理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的坐姿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的站姿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的站姿状态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K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前轮减震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M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N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的靠背折叠状态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后车架;1-1、防倾轮;2、后轮;3、前轮;3-1、前轮轮轴;4、前车架;4-1、前车架延伸臂;4-2、脚踏板;5、坐垫总成;6、靠背总成;6-1、推把;6-2、靠背止转台;6-3、凹槽;6-4、扶手安装杆;6-5、限位凸起;7、靠背角度摇臂;7-1、后盖板;7-2、靠背摇臂芯轴;8、靠背角度连杆;9、坐垫辅助连杆;10、电动推杆;11、靠背折叠机构;11-1、拉拔钮;11-2、凸块;11-3、复位弹簧;11-4、压盖;12、扶手;13、操作控制器;14、扶手折叠限位机构;14-1、扶手套管;14-2、限位止口;14-3、挡圈;14-4、锁紧螺栓;15、后轮电机;16、电池组;17、坐垫减震弹簧;18、前轮减震机构;18-1、安装座;18-2、滑块;18-3、导向杆;18-4、避震弹簧;18-5、压板;18-6、耐磨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其将轮椅车架分为前后车架两部分,且前后车架转动连接,通过一组四连杆机构实现靠背与坐垫之间联动,在坐垫抬起时,使靠背基本保持竖直状态,通过另一组四连杆机构实现前车架与坐垫之间联动,在坐垫抬起时,使前车架同步向后移动并抬升坐垫高度;并且,两组四连杆机构共用一根连杆,从而通过两组连杆机构的联动实现轮椅坐垫和靠背抬起时前轮后移,让出更多的前部空间的同时辅助轮椅坐垫向上抬起一定高度,以便于患者站立姿态的调整,同时提高轮椅对患者站立时的支撑,提高了辅助站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用更加安全;并且在轮椅恢复坐姿状态时,轮椅的前后轴距更大,提高了轮椅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其辅助站立机构的具体结构如下:
包括后车架1、前车架4、后轮2、前轮3、坐垫总成5和靠背总成6,后轮2安装于后车架1的后部,前轮3安装于前车架4的前部,前车架4的中部与后车架1的前部转动连接,坐垫总成5的前部转动安装于后车架1上,靠背总成6与坐垫总成5的后部转动连接,前车架4的后部具有延伸至坐垫总成5下方的前车架延伸臂4-1,前车架延伸臂4-1通过坐垫辅助连杆9与坐垫总成5的底部相连接,后车架1、坐垫总成5、坐垫辅助连杆9和前车架延伸臂4-1构成四连杆机构;靠背总成6的背部设有靠背角度摇臂7,靠背角度摇臂7通过靠背角度连杆8与坐垫辅助连杆9相连接,坐垫总成5、靠背角度摇臂7、靠背角度连杆8和坐垫辅助连杆9构成四连杆机构;坐垫总成5的底部与后车架1之间设有用于驱动坐垫总成5转动的电动推杆10。如图1和图2所示,由坐姿状态向站立状态变化时,电动推杆10伸长,使坐垫总成5绕前部支撑点向前旋转,同时坐垫总成5拉动坐垫辅助连杆9上移,在四连杆作用下,带动前车架延伸臂4-1在图1中绕逆时针旋转,从而带动前轮3向后移动,使前后轮轴距L缩短,并且随前车架4的旋转,也抬升了坐垫总成5的水平高度;于此同时,坐垫总成5带动靠背总成6转动,而由于坐垫辅助连杆9下端下摆,通过靠背角度连杆8拉动靠背角度摇臂7来使靠背总成6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两个方向的摆动角度基本抵消,从而使的靠背总成6基本保持在竖直状态,实现轮椅坐垫和靠背抬起时前轮3和设于前车架4前部的脚踏板4-2后移,辅助轮椅坐垫向上抬起的同时让出更多的前部空间,以提高轮椅对患者站立时的支撑,同时坐姿时前车架上的脚踏板前沿翘起,站立动作时脚踏板随前车架转动而使前沿高度降低,脚踏板整体向坐垫下方收缩,便于患者站立姿态的调整,方便使用者上下轮椅,提高了辅助站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由站立状态转变为坐姿状态的过程相反,控制电动推杆10缩短即可,并且此时前轮3前移,轮椅的前后轴距更大,提高了轮椅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其前后车架上的两组四连杆机构中的各个连杆长度和联动关系都经过反复计算和大量电脑模拟认证,最终实现辅助站立的坐垫抬起动作轨迹与靠背角度动作联动轨迹和脚踏板联动轨迹符合正常人体站起的动作轨迹,设计巧妙,科学合理。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包括后车架1、前车架4、后轮2、前轮3、坐垫总成5和靠背总成6,后车架1和前车架4可由铝管或钢管弯管后焊接成型,坐垫总成5和靠背总成6的骨架部分也可由铝管或钢管弯管后焊接成型,在设置坐垫和靠背的软包即可,使轮椅整体重量更加轻便。作为较优的技术方案,可在前车架4制作时一并成型出脚踏板4-2,在靠背总成6的骨架部分制作时一并成型出推把6-1。后轮2安装于后车架1的后部,前轮3安装于前车架4的前部,前车架4的中部与后车架1的前部转动连接,坐垫总成5的前部转动安装于后车架1上,靠背总成6与坐垫总成5的后部转动连接,前车架4的后部具有延伸至坐垫总成5下方的前车架延伸臂4-1,坐垫总成5的中部设有坐垫辅助连杆9,前车架延伸臂4-1通过坐垫辅助连杆9与坐垫总成5的底部相连接,使后车架1、坐垫总成5、坐垫辅助连杆9和前车架延伸臂4-1构成一组四连杆机构。靠背总成6的背部设有靠背角度摇臂7,靠背角度摇臂7通过靠背角度连杆8与坐垫辅助连杆9相连接,使坐垫总成5、靠背角度摇臂7、靠背角度连杆8和坐垫辅助连杆9构成另一组四连杆机构。坐垫总成5的底部与后车架1之间设有用于驱动坐垫总成5转动的电动推杆10,电动推杆10的上端与坐垫总成5的背部转动连接,电动推杆10的下端与后车架1转动连接,控制电动推杆10伸缩运动即可驱动坐垫总成5翻转,进而利用两组四连杆机构实现上述的联动动作。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为了进一步辅助患者站立,在靠背总成6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扶手12,该扶手12可由铝管或钢管制成,并在其上设置软包。上述的扶手12在辅助患者站立时支撑在患者腋下,能够使患者站立更加轻松省力。优选地,扶手12转动安装于靠背总成6的侧面,且在扶手12与靠背总成6的转动关节处还设有能够使扶手12相对靠背总成6展开或折叠的扶手折叠限位机构14,以便于扶手12的折叠收纳。如图8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扶手折叠限位机构14包括扶手套管14-1、限位止口14-2、挡圈14-3和锁紧螺栓14-4,在靠背总成6的侧面向外延伸设有扶手安装杆6-4,扶手安装杆6-4的根部位置设有限位凸起6-5,扶手12的根部与扶手套管14-1固定连接,扶手套管14-1套设于扶手安装杆6-4上,且在扶手套管14-1上设有与上述的限位凸起6-5相配合的限位止口14-2,限位凸起6-5优选为四分之一圆环状,限位止口14-2优选为半圆环状,在扶手12转动到水平状态时,限位止口14-2的下部止口平面与限位凸起6-5的下部限位面形成限位,在扶手12向上转动到竖直状态时,限位止口14-2的上部止口平面与限位凸起6-5的上部限位面形成限位,使得扶手12能够由水平方向向上转动到竖直方向,并且由于限位作用,能够对扶手12在水平状态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扶手套管14-1的外侧设有环形的挡圈14-3,锁紧螺栓14-4穿过挡圈14-3拧紧在扶手安装杆6-4上,从而对扶手套管14-1的轴向移动进行限位。
为了便于靠背的放倒折叠,在本实施例中,靠背总成6与靠背角度摇臂7转动连接,且在靠背总成6与靠背角度摇臂7的转动关节处还设有能够锁定靠背角度或解锁以使靠背总成6折叠的靠背折叠机构11。配合扶手12的折叠,轮椅靠背能够方便地进行折叠放倒,折叠后更加紧凑,便于出行携带。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上述的靠背折叠机构11包括拉拔钮11-1、复位弹簧11-3和压盖11-4,靠背角度摇臂7向外侧延伸出靠背摇臂芯轴7-2,靠背总成6的转动位置处设置有靠背止转台6-2,拉拔钮11-1与靠背角度摇臂7的靠背摇臂芯轴7-2轴向滑动连接,具体可采用平键结构进行连接,实现拉拔钮11-1与靠背摇臂芯轴7-2之间的轴向滑动而限制两者之间的旋转运动,压盖11-4固定于靠背摇臂芯轴7-2的端部,具体可采用螺母将压盖11-4锁紧在靠背摇臂芯轴7-2的端部,复位弹簧11-3套设在靠背摇臂芯轴7-2上,且复位弹簧11-3位于压盖11-4和拉拔钮11-1之间,优选将复位弹簧11-3设于拉拔钮11-1靠外侧的阶梯孔内,用压盖11-4将复位弹簧11-3封在拉拔钮11-1内部;靠背总成6上的靠背止转台6-2与拉拔钮11-1相配合,在拉拔钮11-1与靠背止转台6-2的配合端面上具有凹凸配合的止转机构。该止转机构可以为图9所示的结构,在拉拔钮11-1的端面上设置凸块11-2,在靠背止转台6-2的端面上设置凹槽6-3,凸块11-2能够嵌合在凹槽6-3内来实现靠背总成6与靠背角度摇臂7的固定。当然,也可以在靠背止转台6-2上设置凸块,在拉拔钮11-1上设置相应的凹槽。操作时,向外拉动拉拔钮11-1使凸块11-2和凹槽6-3相脱离,此时靠背总成6即可相对于靠背角度摇臂7旋转放倒(靠背放倒折叠状态参见图11所示,此时需将扶手12一并向上折叠);在靠背展开时,当凹槽6-3转动到凸块11-2的位置后,在复位弹簧11-3的作用下推动拉拔钮11-1来使凸块11-2和凹槽6-3相嵌合,从而实现靠背角度的固定,具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为了保证轮椅靠背具有足够的依靠强度,优选在靠背角度摇臂7的两端各设置一组靠背折叠机构11。
另外,如图4所示,为了提高轮椅的使用安全性,在后车架1的后部还设有防倾轮1-1,有效防止了轮椅在辅助站立状态时出现向后倾倒的问题,提高了轮椅的使用安全性。坐垫总成5在水平状态下的支撑力可由电动推杆10支撑,但理想状态是在后车架1的后部设置坐垫总成5的支撑部,使得电动推杆10在轮椅处于坐姿状态时无需受力。为了提高轮椅的乘坐舒适性,可在后车架1的后部设有用于支撑坐垫总成5的坐垫减震弹簧17。
作为一种优选应用方式,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其为电动轮椅,后车架1两侧的两组后轮2均通过后轮电机15安装于后车架1上,后轮电机15可采用市售的蜗轮蜗杆减速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在后车架1的后部,后轮电机15的输出轴与后轮2的轮轴相连接,后车架1上还设有与两组后轮电机15电连接的电池组16,靠背总成6一侧的扶手12上还设有用于控制后轮电机15工作状态的操作控制器13,同时也可将电动推杆10的控制开关集成在操作控制器13上。在本实施例中,操作控制器13对后轮电机15和电动推杆10的控制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采用现有成熟的控制方式,如中国专利CN200920195082.4和CN200920263137.0等公开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前轮3优选采用全向轮,与普通轮椅前轮使用的万向轮相比,轮椅转弯时万向轮需要预留转向摆动空间,所以一般轮椅的脚踏板都设计在前轮的前端,而采用全向轮作为轮椅前轮,优势在于相同的车体长度可以设计最大的前后轮轴距,有效避免普通轮椅采用前万向轮转弯因上次停止时万向轮角度和转弯角度不一致产生的摆动;并且前车架4前部的脚踏板4-2可设计在前轮3的回转中心线上,一方面,优化了轮椅车体承载后的前后配重,提高轮椅操控稳定性,相同车宽的情况下前轮两轮之间能够预留最大的横向距离,方便轮椅前减震机构的设置,并预留足够的脚部放置空间;另一方面,坐姿时前车架4上的脚踏板4-2前沿翘起,站立动作时脚踏板4-2随前车架4转动而使前沿高度降低,脚踏板4-2整体向坐垫下方收缩,便于患者站立姿态的调整,方便使用者上下轮椅。而且,前后轮轴距的改变通过车架联动部件的一根电动推杆10即可实现,结构简单可靠,操作灵活轻便。同时,全向轮直径设计较大,可有效提高越障能力,在小空间区域和室内空间可切换至半站立姿势,减小前后轮轴距,有效减小转弯半径,操作更灵活,尤其便于家庭使用。如图5、图6和图7所示,为了提高轮椅电动行驶的舒适性和稳定性,降低轮椅行驶过程的颠簸,优选地,前轮3通过前轮减震机构18安装于前车架4上。该前轮减震机构18包括安装座18-1、滑块18-2、导向杆18-3、避震弹簧18-4、压板18-5和耐磨滑套18-6,安装座18-1固定安装于前车架4上,导向杆18-3竖向安装于安装座18-1上,优选设置两组导向杆18-3,滑块18-2滑动安装于导向杆18-3上,压板18-5固定于导向杆18-3的上端,避震弹簧18-4套设在导向杆18-3上,且避震弹簧18-4设于压板18-5和滑块18-2之间,耐磨滑套18-6安装于滑块18-2与导向杆18-3之间,前轮3的前轮轮轴3-1安装于滑块18-2上。采用上述的前轮减震机构18,利用避震弹簧18-4实现了前轮3的减震,不仅结构设计简单稳定,而且减震效果突出,大大提高了轮椅行驶时的舒适感。上述的耐磨滑套18-6优选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作,具有良好的自润滑性,降低了滑块18-2与导向杆18-3的摩擦,降低了减震噪音,并提高了减震机构的使用寿命。
此外,为了提高电动轮椅的整体美观性,并防止轮椅内部结构对使用者造成伤害,对轮椅的各个部位均设有装饰盖板,即在前后轮上均设有挡泥板,在后车架1的两侧设有装饰侧板,在外伸的靠背角度摇臂7上设置后盖板7-1等,提高了轮椅的美观性和使用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后轮轴距可变的辅助站立轮椅,其通过两组连杆机构的联动实现轮椅坐垫和靠背抬起时前轮后移,辅助轮椅坐垫向上抬起并让出更多的前部空间,以提高轮椅对患者站立时的支撑,同时便于患者站立姿态的调整,提高了辅助站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用更加安全;并且在轮椅恢复坐姿状态时,轮椅的前后轴距更大,提高了轮椅的行驶稳定性和安全性。另外,电动轮椅的结构更加简单轻便,转弯半径更小,行驶转弯更加灵活,尤其便于家庭使用。
以上示意性地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地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