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38500U - 鞋垫装置 - Google Patents

鞋垫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38500U
CN203538500U CN201320703110.5U CN201320703110U CN203538500U CN 203538500 U CN203538500 U CN 203538500U CN 201320703110 U CN201320703110 U CN 201320703110U CN 203538500 U CN203538500 U CN 2035385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art
foot
pad
pad body
suppor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7031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诗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m Liong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m Liong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m Liong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m Liong Enterpris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385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3850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鞋垫装置,包含一片垫本体、一个支撑座、一片前掌垫,及一片后跟垫。该支撑座安装于该垫本体的底部的中央及后侧,并包括一个中撑部、一个设于该中撑部内侧的内撑部、一个设于该中撑部外侧的外撑部,及一个间隔设于该中撑部后侧且连接该内撑部与该外撑部的后围部,该中撑部、该内撑部、该外撑部与该后围部相配合界定出一个容槽,而该外撑部具有一个往前突伸的外凸端。该前掌垫是安装于该垫本体的底部前侧。该后跟垫是安装于该垫本体且位于该支撑座的容槽内。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符合足部力学的设计,确能减轻足部压力并增加穿着舒适度。

Description

鞋垫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垫,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供人体的足部踏置的鞋垫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是双脚站立行走的多关节骨架结构,除了站立时需要以双脚承托重量以外,于行走或跑步时的踏力或冲力也需要利用双脚负荷。而各脚的足部都包含26块骨骼,是由复杂且致密的韧带和筋膜包围连结,整个足部就像是弓形结构,乃具有三个重要的足弓,即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及横弓,能提供足部避震功能,承受来自身体重量的压力,以供人体站立、行走、跑步和跳跃。
其中,该足部的内侧纵弓是由跟骨、距骨、舟状骨、三块楔状骨和三块内侧跖骨所构成,以距骨为基石,具有较佳的柔软度和较大的曲度,有利于吸震。该外侧纵弓是由跟骨、骰骨及第四、第五跖骨所构成,以骰骨为基石,该外侧纵弓较扁平且活动度不大,有利于支撑。而该横弓一般是指脚掌前五块跖骨的基部所构成。
又根据足部生物力学,人体站立是以第一跖骨根部、第五跖骨根部及跟骨为支撑点,可用于支撑身体重量。步行时,则先由跟骨接受地面压力,接着由足部外侧自第五跖骨向内往第一跖骨移动,而后再踏步行走。跑步时,位于第一跖骨和跟骨间的内侧纵弓,可提供适度的弹力和扭力并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以达到吸震效果。
通常,业者会在一鞋内铺设一供足部踏置的鞋垫,以帮助足部舒缓压力。然而,由于一般的鞋垫为一片柔软垫体,仅具有吸震作用,当人体站立并踏置其上时,该鞋垫即会受压成扁平状,无法提供支撑力,而让足弓直接承受人体重量的压力,易导致足弓部位的酸痛感。于行走时,该鞋垫被踩踏重压而成扁平状,更是无法稳定对足弓部位及涌泉穴部位的肌肉产生分压支撑的效果,容易造成足弓部位的肌肉韧带发生酸痛及拉伤的情形。在了解人体于静态站立及动态行走时的足部结构的力学原理后,可知现有的鞋垫必需在适当位置强化支撑力及弹性,才能符合用户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减轻足部压力并增加舒适度的鞋垫装置。
本实用新型鞋垫装置,可供一人体的足部踏置,并包含一片垫本体,该垫本体包括位于底部的一个对应该足部的一足掌的足掌区、一个对应该足部的一足跟的足跟区,及一个位于该足掌区与该足跟区间的足弓区;该鞋垫装置还包含一个硬度大于该垫本体的支撑座、一片柔软度大于该垫本体的前掌垫,以及一片柔软度大于该垫本体的后跟垫;该支撑座是安装于该垫本体的该足弓区及该足跟区,并包括一个中撑部、一个设于该中撑部内侧的内撑部、一个设于该中撑部外侧的外撑部,及一个间隔设于该中撑部后侧且往前连接该内撑部与该外撑部的后围部,该中撑部、该内撑部、该外撑部与该后围部相配合界定出一个容槽,而该外撑部具有一个往前突伸至该足部的一横弓处的外凸端;该前掌垫安装于该垫本体的足掌区;该后跟垫安装于该垫本体的足跟区且位于该支撑座的容槽内。
本实用新型所述鞋垫装置,该支撑座的内撑部具有一个往前突伸至该足部的横弓处的内凸端,使该内撑部与该外撑部的前缘皆较该中撑部的前缘凸出,且该内撑部、该中撑部与该外撑部的前缘彼此连接,而呈一条中央逐渐往后凹陷的弧凹线。
本实用新型所述鞋垫装置,该后跟垫呈前尖后圆的水滴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鞋垫装置,该后跟垫是由后朝前逐渐偏向外侧尖束延伸。
本实用新型所述鞋垫装置,该支撑座的该内撑部与该外撑部皆具有数个前后间隔的支撑块,每两相邻支撑块间形成一条横向延伸的凹纹。
本实用新型所述鞋垫装置,该前掌垫是由该中撑部前方往前逐渐朝内侧突扩延伸。
本实用新型所述鞋垫装置,该支撑座的该内撑部与该外撑部皆具有数个内外间隔的支撑块,每两相邻支撑块间形成一条纵向延伸的凹纹,而且设于该内撑部的凹纹是配合该足部的一内侧纵弓的形状延伸,设于该外撑部的凹纹则是配合该足部的一外侧纵弓的形状延伸。
本实用新型所述鞋垫装置,该垫本体还包括一个位于该支撑座的中撑部前方且对应于该足部的横弓处的顶凸部,该顶凸部是由该垫本体的顶面往上隆凸,且该前掌垫是由该外撑部前方往前并弯折绕过该顶凸部的前侧后再向内延伸。
本实用新型所述鞋垫装置,该支撑座的后围部具有至少一条对应环绕于该容槽外围的止滑条。
本实用新型所述鞋垫装置,该垫本体的该足掌区、该足跟区,及该足弓区分别为一个凹槽,该前掌垫嵌置于该足掌区,该支撑座嵌置于该足弓区与该足跟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通过该支撑座、该前掌垫,及该后跟垫的设计,可提供该足部适当的支撑力及弹性,以减轻足部压力并增加穿着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鞋垫装置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仰视分解图;
图2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仰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线Ⅲ-Ⅲ的一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鞋垫装置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仰视分解图;
图5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仰视图;及
图6是沿图5中的线Ⅵ-Ⅵ的一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类似的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
参阅图1、图2与图3,本实用新型鞋垫装置的一第一较佳实施例,可供一人体的足部1踏置,该足部1具有一位于前侧的足掌11,及一位于后侧的足跟12。此外,该足部1呈一弓形结构,乃形成有一位于内侧的内侧纵弓13、一位于外侧的外侧纵弓14,及一位于该内侧纵弓13与该外侧纵弓14前方的横弓15。
而该鞋垫装置包含:一片垫本体2、一个支撑座3、一片前掌垫4,及一片后跟垫5。
该垫本体2包括位于其底部的一个对应该足部1的足掌11的足掌区21、一个对应该足部1的足跟12的足跟区22,及一个位于该足掌区21与该足跟区22间的足弓区23。本实施例的该足掌区21、该足跟区22,及该足弓区23分别为一个凹槽,当然在实施上也可为不具有凹槽的平面,所以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该支撑座3的硬度大于该垫本体2,是嵌置安装于该垫本体2的该足弓区23及该足跟区22,并包括一个中撑部31、一个设于该中撑部31内侧的内撑部32、一个设于该中撑部31外侧的外撑部33,及一个间隔设于该中撑部31后侧且往前连接该内撑部32与该外撑部33的后围部34。该中撑部31、该内撑部32、该外撑部33与该后围部34相配合界定出一个容槽35。
该内撑部32具有一个往前突伸至该足部1的横弓15处的内凸端321。而该外撑部33具有一个往前突伸至该足部1的横弓15处的外凸端331。该内撑部32与该外撑部33的前缘都较该中撑部31的前缘凸出,且该内撑部32、该中撑部31与该外撑部33的前缘彼此连接,而呈一条中央逐渐往后凹陷的弧凹线36。再者,本实施例的该内撑部32与该外撑部33都具有数个前后间隔的支撑块322、332,每两相邻支撑块322、332间形成一条横向延伸的凹纹323、333。而该后围部34具有一条对应环绕于该容槽35外围的止滑条341,当然该后围部34的止滑条341的数量也可以增加,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该前掌垫4的柔软度大于该垫本体2,是嵌置安装于该垫本体2的足掌区21,本实施例的该前掌垫4是由该中撑部31前方往前逐渐朝内侧突扩延伸。
该后跟垫5的柔软度大于该垫本体2且材质相同于该前掌垫4,是嵌置安装于该垫本体2的足跟区22且位于该支撑座3的容槽35内,该后跟垫5的形状对应于该容槽35,都是由后朝前逐渐偏向外侧尖束延伸,而呈前尖后圆的水滴形,以符合步态分析时,足部压力从足跟12顺着外侧纵弓14往前传递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例在制造时,可通过垫体厚度及发泡密度来控制该垫本体2、该支撑座3、该前掌垫4,及该后跟垫5的软硬度,使其于各部位置呈现出不同的硬度,而具有不同的弹性与支撑力,借以配合承受足底压力。而且本实施例的该支撑座3、该前掌垫4,及该后跟垫5,是分别黏贴结合于该垫本体2底部,当然也可以为其它结合方式,例如车缝连接,黏扣带连接等,所以不受限于本实施例。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鞋垫装置入一鞋(图未示)内,通过该止滑条341的设计,可将该鞋垫装置稳定地容置在该鞋内,能增加穿着时站立与行走时的步态稳定性。当该足部1踏置时,该鞋垫装置可用于承托该足部1,并迫使该足部1底面服贴该垫本体2的顶面,使足底顺沿着该垫本体2的顶面曲形而调整,能呈现出正常的足弓形状,而且本实施例还通过该支撑座3的设置,不但可承托该垫本体2,更能强化该内侧纵弓13、该外侧纵弓14及该横弓15的支撑力度,产生良好的分压支撑效果,以舒缓足弓部位肌肉,同时能让步行时的压力由硬材料自然顺利地传递至软材料,步行时维持正确的质心运动轨迹,可控制或矫正行走步态,减少足踝晃动度,以符合足部1的生物力学机制。
而且本实施例的鞋垫装置,主要是适用于需要长时间静态站立时使用,因此该支撑座3除了令该内撑部32与该外撑部33的前缘较该中撑部31的前缘凸出,使该足部1的压力得到最佳的左右平衡支撑效果,让该足部1重心稳固且久站不易累以外,该支撑座3还令该内撑部32与该外撑部33的所述支撑块322、332横向延伸,以具有受压变形且可弹性回复的力学能蓄积功能,可强化支撑力,并可增加与该鞋内的贴合性,让使用者穿着时更为舒适。
此外,通过该前掌垫4及该后跟垫5所提供的挠性变形裕度,让该鞋垫装置具有较佳的弹性及吸震力,能进一步减轻或改变足底压力分布,减缓该横弓15突起的不适感,并能吸收触地时的冲击力,以达到缓冲的效果,可让全身重量很均匀地分布于该足部1上,使得连接该足部1及小腿的肌肉和韧带能完全伸展,令该足部1得到最佳的压力平衡,在踩踏上较为舒适,所以可减少穿着时的疲劳感。
参阅图4、图5与图6,本实用新型鞋垫装置的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构造大致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同的部分在于:本实施例的鞋垫装置,主要是适用于需要长时间动态行走或跑步时使用,所以令该支撑座3及该前掌垫4的形状不同,以利于配合足部1的动态力学结构。本实施例该支撑座3的该内撑部32与该外撑部33都具有数个内外间隔的支撑块322、332。每两相邻支撑块322、332间形成一条纵向延伸的凹纹323、333。而且设于该内撑部32的凹纹323是配合该足部1的内侧纵弓13的形状延伸,而设于该外撑部33的凹纹333则是配合该足部1的外侧纵弓14的形状延伸。通过所述支撑块322、332的长向设计,可以增强支撑结构性,并使得该足部1步行时,更易于传递压力,并能维持步态正确轨迹与稳定性,进而达到省力的功效。
再者,本实施例为了凸显该横弓15的力学功能,乃令该支撑座3的该内撑部32与该外撑部33的前缘较短于第一实施例,特别是使该内撑部32的前缘更为缩短,并令该垫本体2还包括一个位于该支撑座3的中撑部31前方且对应于该足部1的横弓15处的顶凸部24。该顶凸部24是由垫本体2的顶面往上隆凸。而且该前掌垫4是由该外撑部33前方往前并弯折绕过该顶凸部24的前侧后再向内延伸。
当行走或跑步时,该顶凸部24得以支撑该横弓15,可减轻并分散行走或跑步时该横弓15所受到的压力,以避免压力过度集中于足掌11底部,而产生横弓15塌陷、拇指外翻、前足疼痛或起茧等情况。而且该顶凸部24会顶抵于足心的涌泉穴,能刺激按摩该涌泉穴,活动经络,安定精神情绪,调节血液循环,增强体力与活力,进而可避免因足部1不适而引起的各项病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鞋垫装置能针对该足部1的生物力学设计,提供该足部1适当的支撑力及弹性,以进一步减轻或分散该足部1所受压力,令双脚不论在站立或行走时均能得到最佳的平衡,可提升穿着舒适度,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Claims (10)

1.一种鞋垫装置,可供一人体的足部踏置,并包含一片垫本体,该垫本体包括位于底部的一个对应该足部的一足掌的足掌区、一个对应该足部的一足跟的足跟区,及一个位于该足掌区与该足跟区间的足弓区;其特征在于:该鞋垫装置还包含一个硬度大于该垫本体的支撑座、一片柔软度大于该垫本体的前掌垫,以及一片柔软度大于该垫本体的后跟垫;该支撑座是安装于该垫本体的该足弓区及该足跟区,并包括一个中撑部、一个设于该中撑部内侧的内撑部、一个设于该中撑部外侧的外撑部,及一个间隔设于该中撑部后侧且往前连接该内撑部与该外撑部的后围部,该中撑部、该内撑部、该外撑部与该后围部相配合界定出一个容槽,而该外撑部具有一个往前突伸至该足部的一横弓处的外凸端;该前掌垫安装于该垫本体的足掌区;该后跟垫安装于该垫本体的足跟区且位于该支撑座的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的内撑部具有一个往前突伸至该足部的横弓处的内凸端,使该内撑部与该外撑部的前缘皆较该中撑部的前缘凸出,且该内撑部、该中撑部与该外撑部的前缘彼此连接,而呈一条中央逐渐往后凹陷的弧凹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后跟垫呈前尖后圆的水滴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后跟垫是由后朝前逐渐偏向外侧尖束延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的该内撑部与该外撑部皆具有数个前后间隔的支撑块,每两相邻支撑块间形成一条横向延伸的凹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前掌垫是由该中撑部前方往前逐渐朝内侧突扩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的该内撑部与该外撑部皆具有数个内外间隔的支撑块,每两相邻支撑块间形成一条纵向延伸的凹纹,而且设于该内撑部的凹纹是配合该足部的一内侧纵弓的形状延伸,设于该外撑部的凹纹则是配合该足部的一外侧纵弓的形状延伸。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垫本体还包括一个位于该支撑座的中撑部前方且对应于该足部的横弓处的顶凸部,该顶凸部是由该垫本体的顶面往上隆凸,且该前掌垫是由该外撑部前方往前并弯折绕过该顶凸部的前侧后再向内延伸。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鞋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撑座的后围部具有至少一条对应环绕于该容槽外围的止滑条。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垫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垫本体的该足掌区、该足跟区,及该足弓区分别为一个凹槽,该前掌垫嵌置于该足掌区,该支撑座嵌置于该足弓区与该足跟区。
CN201320703110.5U 2013-10-07 2013-11-08 鞋垫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3850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218727U TWM469772U (zh) 2013-10-07 2013-10-07 鞋墊裝置
TW102218727 2013-10-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38500U true CN203538500U (zh) 2014-04-16

Family

ID=50347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70311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38500U (zh) 2013-10-07 2013-11-08 鞋垫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38500U (zh)
TW (1) TWM46977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4095A (zh) * 2019-05-08 2020-11-10 广州崇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足弓支撑减震高弹性能持久的舒适鞋垫
CN114431574A (zh) * 2020-10-30 2022-05-06 老牛皮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鞋垫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9301B (zh) * 2018-07-24 2022-03-15 株式会社Bmz 鞋用鞋垫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4095A (zh) * 2019-05-08 2020-11-10 广州崇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足弓支撑减震高弹性能持久的舒适鞋垫
CN114431574A (zh) * 2020-10-30 2022-05-06 老牛皮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鞋垫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9772U (zh) 2014-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32890C1 (ru) Система обувной опорной стельки
US7426794B2 (en) Insole support system
US10264847B2 (en) Footwear with metatarsal offloading
US9913508B2 (en) Foot balancing device
US20110099842A1 (en) Motion control insole with muscle strengthening component
KR20080066981A (ko) 신발 깔창
US20190208860A1 (en) Footwear with Metatarsal Offloading
JP5263880B2 (ja) 靴用中敷
KR100960562B1 (ko) 중족부에 운동성을 부여할 수 있는 기능성 신발 깔창
CN203538500U (zh) 鞋垫装置
CN103284400B (zh) 一种具减震功能及平稳保护的运动鞋底
KR20080105649A (ko) 신발용 중창 및 허리쇠
JP3206800U (ja) ハイヒールの圧力軽減靴底構造
TWM527233U (zh) 鞋墊結構改良
EP3053470A1 (en) Foot balancing device
TWM365165U (en) Insole structure
TWM488219U (zh) 用於鞋之裝置
KR101693773B1 (ko) 보행의 특성을 고려한 신발
CN202907973U (zh) 一种新型保健鞋垫
CN204351178U (zh) 舒缓压力的女高跟鞋底和鞋
TWM245796U (en) Structure of shoe sole with shock absorption buffer effect
CN221059738U (zh) 一种足弓支撑型鞋垫
CN221179528U (zh) 一种鞋底结构
CN220529414U (zh) 一种带按摩功能的鞋垫
CN202477922U (zh) 足弓稳压矫正鞋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16

Termination date: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