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179528U - 一种鞋底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鞋底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179528U
CN221179528U CN202323467485.9U CN202323467485U CN221179528U CN 221179528 U CN221179528 U CN 221179528U CN 202323467485 U CN202323467485 U CN 202323467485U CN 221179528 U CN221179528 U CN 221179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ole
arch
sole
massage
sol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46748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u Bu Qing Tian Priva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u Bu Qing Tian Priva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u Bu Qing Tian Priva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u Bu Qing Tian Priva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46748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179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179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1795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鞋底结构,包括鞋底和鞋垫,所述鞋垫具有加厚的下部,所述鞋底顶面形成容纳鞋垫下部的凹槽,所述鞋垫顶部外围形成压紧于凹槽顶部的凸边。加厚的下部位于凹槽内,而且加设了凸边,进而使用时,不易移位、打滑、形变,增加柔软性的同时,不增加厚度。

Description

一种鞋底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鞋底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鞋垫材料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的鞋垫材料,如EVA、硅胶、欧斯莱泡绵、PU,一类是仿生超材料。现有的鞋垫和鞋底都是分开的,一方面,鞋垫容易移位、打滑、形变,厚度太厚不易安装,想要软一点则需要增加厚度,影响舒适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鞋底结构,鞋垫不易移位、打滑、形变,增加柔软性的同时,不增加厚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鞋底结构,包括鞋底和鞋垫,所述鞋垫具有加厚的下部,所述鞋底顶面形成容纳鞋垫下部的凹槽,所述鞋垫顶部外围形成压紧于凹槽顶部的凸边。使用时,所述加厚的下部增加了使用的柔软度,而且设计了所述凹槽容纳鞋垫的下部,进而在不增加厚度的同时增加柔软度;而且同时鞋垫的下部位于凹槽内,增加了所述凸边起到了限位、定型作用,不会出现移位、打滑、形变。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内底面分布若干第一凹部,所述鞋垫下表面分布若干第二凹部。增加柔软度的同时,提高了透气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部包括位于足弓两侧分布第一前凹部和第一后凹部,所述第一后凹部均匀分布于脚后跟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鞋垫位于足弓两侧向上凸起形成第三凸部,第三凸部与凹槽之间形成第一细缝。第三凸部能对足弓起到支撑作用,进而在下踩时,反复挤压第三凸部,封闭或者打开第一细缝,促进空气流动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鞋底位于脚趾和脚掌之间设有第一凸条,鞋底位于大拇趾和第二脚趾之间设有第二凸条。对脚趾和脚掌起到支撑作用,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进一步地,所述鞋垫由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鞋垫上表面位于横向足弓与内侧纵向足弓交汇处设有第一按摩凸起,所述鞋垫位于横向足弓与外侧纵向足弓交汇处设有第二按摩凸起,所述鞋垫位于内侧纵向足弓中间处设有第三按摩凸起,所述鞋垫位于外侧纵向足弓中间处设有第四按摩凸起,所述鞋垫位于内侧纵向足弓与外侧纵向足弓交汇处设有第五按摩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按摩凸起包括中心凸起和呈圆形分布于中心凸起外围的外围凸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加厚的下部位于凹槽内,而且加设了凸边,进而使用时,不易移位、打滑、形变,增加柔软性的同时,不增加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鞋底结构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鞋底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四;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五;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六;
图9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七;
其中,鞋底1、凹槽11、第一凸条12、第二凸条13;鞋垫2、下部21、凸边22、第三凸部23;第一凹部3、第一前凹部31、第一后凹部32;第二凹部4;第二按摩凸起5;第三按摩凸起6;第四按摩凸起7;第五按摩凸起8、中心凸起81、外围凸起82;第一按摩凸起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9所示,一种鞋底结构,包括鞋底1和鞋垫2,所述鞋垫2具有加厚的下部21,所述鞋垫2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eva,材质柔软舒适,所述鞋底1顶面形成容纳鞋垫2下部的凹槽11,所述鞋垫2顶部外围形成凸边22,凸边22压紧于凹槽11顶部。
所述凹槽11内底面分布若干第一凹部3,第一凹部呈圆形,所述第一凹部3包括第一前凹部31和第一后凹部32,第一前凹部31分布于足弓两侧,每侧7个,所述第一后凹部32均匀分布于脚后跟下方,第一凹部有11个,如图4所示。所述鞋垫2位于足弓两侧向上凸起形成第三凸部23,第三凸部23呈与人足弓相适应的弧形,第三凸部23与凹槽11之间形成第一细缝。
所述鞋垫2下表面均匀分布若干第二凹部4,第二凹部呈圆形,而且所述鞋底1位于脚趾和脚掌之间设有第一凸条12,鞋底1位于大拇趾和第二脚趾之间设有第二凸条13,该第一凸条12和第二凸条13也呈圆弧形,进而保证脚感舒适。
而且设计了第一凹部3和第二凹部4鞋垫和鞋底1更为柔软,容易形变。脚向下踩时,第三凸部23下压关闭第一细缝,压出第一凹部3和第二凹部4内的空气,抬起脚,空气重新从第一细缝进入到鞋垫2和鞋底1之间,促进鞋垫2和鞋底1之间的空气循环;而且材质柔软舒适。
如图1所示,所述鞋垫2上表面位于横向足弓与内侧纵向足弓交汇处设有第一按摩凸起9,所述鞋垫2位于横向足弓与外侧纵向足弓交汇处设有第二按摩凸起5,所述鞋垫2位于内侧纵向足弓中间处设有第三按摩凸起6,所述鞋垫2位于外侧纵向足弓中间处设有第四按摩凸起7,所述鞋垫2位于内侧纵向足弓与外侧纵向足弓交汇处设有第五按摩凸起8。所述第五按摩凸起8包括中心凸起81和呈圆形分布于中心凸起81外围的外围凸起82。首先,第一按摩凸起位于横向足弓与内侧纵向足弓交汇处:第1跖骨处;踇长屈肌及踇短屈肌上。内侧纵向足弓作为足踝部【避震器】,弓形高,弹性大,吸收地面的反作用力,在行动中起缓冲震荡的作用。第一按摩凸起所在的第1趾骨处是内侧纵向足弓前端的承重点,也是容易发生拇外翻和拇囊炎的点位,我们在此处增加按摩点是为了更好地放松位于小腿外后方,经过内踝后方一直到足底,止于大拇趾末节的拇长屈肌与支持足背活动的拇短屈肌,以调理拇外翻与第1趾节下方肌肉疼痛。
第二按摩凸起:横向足弓与外侧纵向足弓交汇处:第5跖骨处;小趾短屈肌位置上。外侧纵弓作为足踝部【维稳器】,弓形低,弹性相对差,与维持平衡和保持身体站姿有关,影响着身体移动时重心移转的路径。第5趾骨处是外侧纵弓前端的承重点,也是容易发生琼斯骨折的点位,我们在此处增加按摩点是为了更好地放松止于第5趾骨的腓骨短肌与起于第5跖骨底的小趾短屈肌,在行走和运动中调整身体重心、保持身体平衡,避免足内翻加重造成的疲劳性骨折与小趾筋膜炎。
第五按摩凸起与第一按摩凸起、第二按摩凸起共同构成正常的足底受力三支撑点,其中跟骨处是主要负重骨,有六个关节面,关节功能复杂,在临床中较易受伤,骨折发生率高,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重要三点受力中。第五按摩凸起是足底筋膜连接跟骨处,和第三按摩凸起一样是两个最常见的足底筋膜炎疼痛区域。经常适力按摩可以起到缓解作用。
第五按摩凸起也覆盖了跟下滑囊处,滑囊炎常见于肌肉紧张、肌腱与滑囊反复摩擦,再加上长期穿尖而窄的皮鞋,需要放松肌肉并加强肌肉控制力,我们在这里做了最大的按摩点,即所述第五按摩凸起包括中心凸起和呈圆形分布于中心凸起外围的外围凸起,周围以环形辐射小点辅助,以扩大接触面,仅提供向上的按压力而非前后左右滑动的摩擦力,稳固后足跟位置,避免复发加重。
喜欢穿高跟鞋的女性横足弓塌陷情况很多。通常会引起大腿前凸,小腿后凸,这是因为横弓弹性不足,日常中,通过第一按摩凸起、第二按摩凸起共按摩放松。
进一步地,所述鞋垫本体位于脚后跟处向下凹陷形成第一凹陷,鞋垫本体位于足弓两侧形成向足弓凹陷贴合的第二凹陷,鞋垫本体位于脚趾和横向足弓之间形成弧形的第一支撑凸起,第一支撑凸起的中间向脚趾方向延伸成加长凸起。进而对足弓处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而且于横向足弓,主要由胫骨长肌、胫前肌、后肌维持,行走时帮助身体向前推进。鞋垫上在脚趾和横向足弓之间形成弧形的第一支撑凸起,主要是为了给横足弓提供一定支撑稳定力并放松前脚掌位置。
第三按摩凸起是内侧纵弓(内侧纵向足弓最高点舟骨处);内中侧足底肌肉群(拇展肌、大拇长屈肌、趾短屈肌)交汇处上。内足弓就是我们平时提到的足弓,是足底最明显的凹形结构,它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弹性,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这里也是足部最常见容易出现疼痛的区域。我们除了将鞋垫上内足弓区域第二凹陷抬高内收以提供稳定的支撑外,还增加了一处居中按摩点,即第三按摩凸起来放松足底外侧筋膜位置,尤其适用于非病理性的扁平足人群。
第四按摩凸起位在外侧纵弓最高点骰骨上;足底外侧肌肉群(小趾展肌、小趾短屈肌)扳机点上。也在外侧纵弓上,最高点的骰骨对足外侧柱的稳定起到重要作用,并参与足所有的固有运动。同时,这个位置也易出现因外力作用挤压牵拉所致的筋膜炎,偏向足外侧、小趾下方疼痛,需要时常按摩放松扳机点。我们在这里增加第四按摩凸起,尤其适合高足肱或扁平足,避免足弓过高或过低带来的行走疼痛或疲劳性损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鞋底结构,包括鞋底(1)和鞋垫(2),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垫(2)具有加厚的下部(21),所述鞋底(1)顶面形成容纳鞋垫(2)下部的凹槽(11),所述鞋垫(2)顶部外围形成压紧于凹槽(11)顶部的凸边(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内底面分布若干第一凹部(3),所述鞋垫(2)下表面分布若干第二凹部(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3)包括位于足弓两侧分布第一前凹部(31)和第一后凹部(32),所述第一后凹部(32)均匀分布于脚后跟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垫(2)位于足弓两侧向上凸起形成第三凸部(23),第三凸部(23)与凹槽(11)之间形成第一细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1)位于脚趾和脚掌之间设有第一凸条(12),鞋底(1)位于大拇趾和第二脚趾之间设有第二凸条(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垫(2)由弹性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垫(2)上表面位于横向足弓与内侧纵向足弓交汇处设有第一按摩凸起(9),所述鞋垫(2)位于横向足弓与外侧纵向足弓交汇处设有第二按摩凸起(5),所述鞋垫(2)位于内侧纵向足弓中间处设有第三按摩凸起(6),所述鞋垫(2)位于外侧纵向足弓中间处设有第四按摩凸起(7),所述鞋垫(2)位于内侧纵向足弓与外侧纵向足弓交汇处设有第五按摩凸起(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按摩凸起(8)包括中心凸起(81)和呈圆形分布于中心凸起(81)外围的外围凸起(82)。
CN202323467485.9U 2023-12-19 2023-12-19 一种鞋底结构 Active CN221179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467485.9U CN221179528U (zh) 2023-12-19 2023-12-19 一种鞋底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467485.9U CN221179528U (zh) 2023-12-19 2023-12-19 一种鞋底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179528U true CN221179528U (zh) 2024-06-21

Family

ID=91514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467485.9U Active CN221179528U (zh) 2023-12-19 2023-12-19 一种鞋底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1795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40103561A1 (en) Footwear with orthopedic component system
US20020162250A1 (en) Unitary orthotic insert and orthopedic insole
US20120210605A1 (en) Foot support
JP5263880B2 (ja) 靴用中敷
AU2005305428B2 (en) Production method for sole plate
CN203538500U (zh) 鞋垫装置
WO2011067948A1 (ja) ハイヒール用中敷
CN101991230A (zh) 一种鞋底及其制作的鞋
US11452329B2 (en) Orthopedic shoe appliance
KR102659993B1 (ko) 기능성 슬리퍼
EP4248785A1 (en) Shoe sole with shock absorbing layer structure
CN221179528U (zh) 一种鞋底结构
JP3195381U (ja) サンダル基板及びサンダル
CN220529414U (zh) 一种带按摩功能的鞋垫
KR20170101588A (ko) 발가락 교정구
CA3209671C (en) Auxiliary or integrated inner sole structure for footwear
KR102667891B1 (ko) 교정용 슬리퍼
CN219537605U (zh) 一种拇外翻分指器矫形鞋垫构造
CN215021760U (zh) 步态训练足垫及装置
CN220237135U (zh) 矫正鞋垫
JP7616791B2 (ja)
CN213720274U (zh) 一种带有支撑点的鞋垫
JP6966078B2 (ja) 足用矯正具
JP6553235B2 (ja) 履物
KR101799947B1 (ko) 앞 굽이 높은 신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