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31171U - 一种减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31171U
CN203531171U CN201320692480.3U CN201320692480U CN203531171U CN 203531171 U CN203531171 U CN 203531171U CN 201320692480 U CN201320692480 U CN 201320692480U CN 203531171 U CN203531171 U CN 2035311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support member
equal
damping
damp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924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仲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3206924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311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311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311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包括第二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端的缓冲件和设置于所述缓冲件上端的第一支撑件,还包括第一凹槽、第一减震部、减震件主体、第二减震部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凹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件一侧的侧壁内,所述第二凹槽凹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件一侧的侧壁内,所述减震件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缓冲件形成的空间内,第一减震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相互配合,第二减震部与所述第二凹槽相互配合;所述减震装置通过相对滑动可以缓冲施加在其上的竖向载荷,承载较大的竖向载荷。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不断侵害,使得地球的内在发生变化,地震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多,严重危害人类居住的环境和建筑,所以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常用的隔震支座有摩擦支座、弹簧支座和橡胶支座。橡胶支座有良好的吸震性能、构造简单。但是,一般只适用于5至8层的建筑,高层建筑对竖向载荷很难承受,如果选用大直径橡胶支座将增加建筑成本,而且不一定能够满足强震对建筑物的抗震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装置,解决传统的减震装置不能够承受较大的竖向载荷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装置,包括第二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端的缓冲件和设置于所述缓冲件上端的第一支撑件,还包括第一凹槽、第一减震部、减震件主体、第二减震部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凹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件一侧的侧壁内,所述第二凹槽凹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件一侧的侧壁内,所述减震件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缓冲件形成的空间内,设置于所述减震件主体一侧的第一减震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相互配合,设置于所述减震件主体另一侧的第二减震部与所述第二凹槽相互配合。
其中,所述第一减震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配合的一面为球面,且其直径大于等于2厘米,且小于等于5厘米。
其中,所述第二减震部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的一面为球面,且其直径大于等于2厘米,且小于等于5厘米。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为圆弧形凹槽且尺寸一致,所述第一凹槽的直径大于2厘米,且小于等于7厘米。
其中,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减震部的径向间隙大于等于0.1毫米,且小于等于3毫米。
其中,所述缓冲件的厚度大于等于1厘米,且小于等于3厘米。
其中,所述缓冲件套设于所述减震件主体的外部,且与所述减震件主体的间隙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3毫米。
其中,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螺栓和旋设于所述螺栓上的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包括第二支撑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端的缓冲件和设置于所述缓冲件上端的第一支撑件,还包括第一凹槽、第一减震部、减震件主体、第二减震部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凹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件一侧的侧壁内,所述第二凹槽凹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件一侧的侧壁内,所述减震件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缓冲件形成的空间内,设置于所述减震件主体一侧的第一减震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相互配合,设置于所述减震件主体另一侧的第二减震部与所述第二凹槽相互配合;施加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竖直载荷会被传递到所述第一减震部和所述第二减震部,由于所述第一减震部和与其接触的所述第一凹槽均为圆弧面,所述第二减震部和与其接触的第二凹槽也是圆弧面,通过相对滑动可以缓冲施加在其上的竖向载荷,因此可以承载较大的竖向载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1-第一支撑件;2-第一凹槽;3-第一减震部;4-螺栓;5-缓冲件;6-螺母;7-减震件主体;8-第二减震部;9-第二凹槽;10-第二支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包括第二支撑件10、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0上端的缓冲件5和设置于所述缓冲件5上端的第一支撑件1,还包括第一凹槽2、第一减震部3、减震件主体7、第二减震部8和第二凹槽9;所述第一凹槽2凹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的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件10一侧的侧壁内,所述第二凹槽9凹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0的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件1一侧的侧壁内,所述减震件主体7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0、所述第一支撑件1和所述缓冲件5形成的空间内,设置于所述减震件主体7一侧的第一减震部3与所述第一凹槽2相互配合,设置于所述减震件主体7另一侧的第二减震部8与所述第二凹槽9相互配合。施加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上的竖直载荷会被传递到所述第一减震部3、所述第二减震部8和所述减震件主体7,由于所述第一减震部3和与其接触的所述第一凹槽2均为圆弧面,所述第二减震部8和与其接触的第二凹槽9也是圆弧面,通过相对滑动可以缓冲施加在其上的竖向载荷,因此可以承载较大的竖向载荷。
所述第一减震部3与所述第一凹槽2相配合的一面为球面,且其直径大于等于2厘米,且小于等于5厘米。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第一减震部3的直径为3厘米,该尺寸的所述第一减震部3可以承受足够大的载荷,且可以提供足够大的承载面积,不至于造成作用力过于集中。
所述第二减震部8与所述第二凹槽9相配合的一面为球面,且其直径大于等于2厘米,且小于等于5厘米。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第二减震部8的直径为3厘米。
所述第一凹槽2和所述第二凹槽9均为圆弧形凹槽且尺寸一致,所述第一凹槽2的直径大于2厘米,且小于等于7厘米。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第一凹槽2和所述第二凹槽9的直径均为2.2厘米,该尺寸较所述第一减震部3和所述第二减震部8的直径大,可以保证顺利的容纳所述第一减震部3和所述第二减震部8,并且存在一定的间隙,保留一定的活动空间不至于完全挤压在一起;也不会因为间隙太大而使得所述第一减震部3和所述第二减震部8在所述第一凹槽2和所述第二凹槽9内随意滚动,降低其稳定性。
所述第二凹槽9与所述第二减震部8的径向间隙大于等于0.1毫米,且小于等于3毫米。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间隙为0.2毫米,该间隙可以满足安装和减震的需要,同时不会因为间隙太大对所述减震装置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所述缓冲件5的厚度大于等于1厘米,且小于等于3厘米。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缓冲件5的厚度为2厘米,该尺寸的所述缓冲件5可以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且不会因为所述缓冲件5的厚度太大而造成结构过大,降低其强度和稳定性。
所述缓冲件5套设于所述减震件主体7的外部,且与所述减震件主体7的间隙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3毫米。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间隙为1毫米,该间隙值可以为所述减震件主体7提供足够大的活动空间。
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0和所述第一支撑件1上的螺栓4和旋设于所述螺栓4上的螺母6。所述螺栓4和所述螺母6可以对所述第二支撑件10和所述第一支撑件1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提高其稳定性。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8)

1.一种减震装置,包括第二支撑件(10)、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0)上端的缓冲件(5)和设置于所述缓冲件(5)上端的第一支撑件(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凹槽(2)、第一减震部(3)、减震件主体(7)、第二减震部(8)和第二凹槽(9);所述第一凹槽(2)凹设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的靠近所述第二支撑件(10)一侧的侧壁内,所述第二凹槽(9)凹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0)的靠近所述第一支撑件(1)一侧的侧壁内,所述减震件主体(7)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0)、所述第一支撑件(1)和所述缓冲件(5)形成的空间内,设置于所述减震件主体(7)一侧的第一减震部(3)与所述第一凹槽(2)相互配合,设置于所述减震件主体(7)另一侧的第二减震部(8)与所述第二凹槽(9)相互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部(3)与所述第一凹槽(2)相配合的一面为球面,且其直径大于等于2厘米,且小于等于5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部(8)与所述第二凹槽(9)相配合的一面为球面,且其直径大于等于2厘米,且小于等于5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2)和所述第二凹槽(9)均为圆弧形凹槽且尺寸一致,所述第一凹槽(2)的直径大于2厘米,且小于等于7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9)与所述第二减震部(8)的径向间隙大于等于0.1毫米,且小于等于3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5)的厚度大于等于1厘米,且小于等于3厘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5)套设于所述减震件主体(7)的外部,且与所述减震件主体(7)的间隙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3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0)和所述第一支撑件(1)上的螺栓(4)和旋设于所述螺栓(4)上的螺母(6)。
CN201320692480.3U 2013-11-04 2013-11-04 一种减震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311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92480.3U CN203531171U (zh) 2013-11-04 2013-11-04 一种减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692480.3U CN203531171U (zh) 2013-11-04 2013-11-04 一种减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31171U true CN203531171U (zh) 2014-04-09

Family

ID=50417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9248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31171U (zh) 2013-11-04 2013-11-04 一种减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3117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75358A (zh) * 2015-03-31 2015-07-15 天津大学 一种新型自复位隔震支座
CN105299115A (zh) * 2014-07-15 2016-02-03 冠研(上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具有特殊曲率的防震脚座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99115A (zh) * 2014-07-15 2016-02-03 冠研(上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具有特殊曲率的防震脚座
CN105299115B (zh) * 2014-07-15 2018-06-29 冠研(上海)专利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特殊曲率的防震脚座
CN104775358A (zh) * 2015-03-31 2015-07-15 天津大学 一种新型自复位隔震支座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9919B (zh) 一种双向滚动摆隔震支座
CN203531171U (zh) 一种减震装置
CN206109973U (zh) 钢结构减震支座
CN204626691U (zh) 减隔震抗震支座
CN103981779A (zh) 一种宽频降噪钢轨
CN201908254U (zh) 减隔震球型支座
CN204921809U (zh) 一种自带缓冲减振装置的电梯
CN105041611B (zh) 压缩机脚垫及冰箱
CN202320369U (zh) 机车轨道阻尼器
CN204572392U (zh) 一种压缩机二级减震装置
CN102392489B (zh) 半圆球橡胶带铅芯隔震减震装置
CN103397596B (zh) 一种具备抗拉和抑制扭转功能的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
CN203021916U (zh) 球型钢支座
CN203188114U (zh) 一种减隔震支座
CN203807895U (zh) 一种阻尼吸振钢轨
CN203960736U (zh) 一种跨海桥梁阻尼器的减振钢支座
CN209941412U (zh) 一种具有抗震性能的轨道减振装置
CN204327853U (zh) 一种复合式减震缓冲装置
CN208501502U (zh) 一种桥梁施工中使用的球型支撑装置
CN204599939U (zh) 一种床垫弹簧
CN203834581U (zh) 一种高楼水箱抗震缓冲装置
CN204900193U (zh) 压缩机脚垫及冰箱
CN203702495U (zh) 一种家用制氧机减震降噪装置
CN102808881A (zh) 一种减震橡胶的改良结构
CN216201650U (zh) 一种压缩机的减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9

Termination date: 20141104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