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506730U - 具有手柄的便携式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具有手柄的便携式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506730U
CN203506730U CN201320536178.9U CN201320536178U CN203506730U CN 203506730 U CN203506730 U CN 203506730U CN 201320536178 U CN201320536178 U CN 201320536178U CN 203506730 U CN203506730 U CN 203506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device
portable imaging
handle
ray
port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3617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Original Assignee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filed Critical GE Medical Systems Global Technology Co LLC
Priority to CN20132053617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506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506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50673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成像设备,其包括:便携式成像设备主体,其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用于探测X射线的探测器;手柄,其通过其上的一个部件与所述便携式成像设备主体机械耦合;凹进部件,其形成于所述便携式成像设备主体外壳并且凹进所述便携式成像设备主体之内,用于与所述手柄的一个部件机械耦合。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成像设备的成像系统。

Description

具有手柄的便携式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诊断用的便携式X射线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有作为如下成像技术的X 射线成像:利用X 射线照射对象,并且使用包括平面传感器的成像设备(平板检测器(FPD))来检测透过该对象的X 射线的强度分布从而获得该对象的X 射线图。
将X 射线成像设备分类成如下两种类型:安装在诸如一般成像室等的预定场所的固定型;以及能够自由携带的便携式。近年来,对于便携式X 射线成像设备( 以下称为“电子暗盒”) 的需求已增加。
美国专利申请US20130051531A1和US20130070906A1 论述了配置有手柄部以提高便携性的电子暗盒。
然而,这样的便携式X射线成像设备本身对整体厚度和尺寸是有要求的,要求尽可能的紧凑,而手柄的增加必然与这一点要求相冲突。而且,上述的手柄的安装和拆卸并不是那么的便捷,需要双手的配合,甚至需要借助其他工具。
所以,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诊断用X射线探测器,以便于单手安装和拆卸。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成像设备,其包括:便携式成像设备主体,其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用于探测X射线的探测器;手柄,其通过其上的一个部件与所述便携式成像设备主体机械耦合;凹进部件,其形成于所述便携式成像设备主体外壳并且凹进所述便携式成像设备主体之内,用于与所述手柄的一个部件机械耦合。
进一步地,上述耦合的方式为螺纹紧固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并不必须解决所有的方面。
附图说明
当参考附图阅读下面的详细描述时,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它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好理解,其中在整个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其中:
图1是使用便携式数字X射线成像设备的移动X射线成像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示意图; 
图2是如图1所示的X射线成像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框图; 
图3是便携式平板数字X射线成像设备的实施例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4是如图3所示的便携式平板数字X射线成像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透视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手柄及其固定方式;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固定方式;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手柄的固定细节图;以及
图8A-8B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其它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参考作为其一部分的附图,其中以图示的方式示出了其中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以足够的细节描述这些实施例,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并且应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实施例进行组合,或者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并且可以做出结构、逻辑和电气上的变化。因此,下面的详细描述不应该被视作限制性的,而应是说明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随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限定的。
便携式成像设备可用于多种成像系统中,例如医学成像系统和非医学成像系统。例如,医学成像系统包括放射学(例如数字X射线)、乳房X射线照相术、层析X射线照相组合、以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成像系统。这些各种各样的成像系统以及相应的不同拓扑被用来基于通过患者的辐射(例如X射线)的衰减而生成患者的图像或视图,以便用于临床诊断。可选择地,成像系统还可用在非医学应用中,例如工业质量控制或者乘客行李、包裹、和/或货物的安全筛检。在这样的应用中,表示体积或者部分体积(例如切片)的所采集的数据和/或产生的图像可被用来探测目视检查以别的方式无法看出并且筛检者所感兴趣的目标、形状或不规则性。 根据成像设备的类型,内部部件可包括多种电路、面板、探测器、传感器、以及其它部件。X射线成像系统(包括医学的和非医学的)利用X射线管产生在成像过程中使用的X射线。所产生的X射线通过成像目标,在那里其基于目标的内部结构和组成而被吸收或衰减,从而产生不同强度的X射线束的矩阵或剖面。所衰减的X射线射在X射线探测器上,所述X射线探测器被设计成将入射的X射线能量转换为可在图像重建中使用的形式。因此X射线探测器检测并记录衰减的X射线的X射线剖面。X射线探测器可基于胶片银幕、计算机射线照相(CR)或者数字射线照相(DR)技术。在胶片银幕探测器中,通过感光胶片在X射线曝光后的化学显影而产生X射线图像。在CR探测器中,存储磷成像板捕获射线照相图像。该板然后被传送至激光图像阅读器以从磷中“释放”潜像并产生数字化的图像。在DR探测器中,闪烁层吸收X射线并随后产生光,然后由硅光电探测器的二维平板阵列探测该光。硅光电探测器中吸收的光产生电荷。控制系统以电子的方式读出存储在X射线探测器中的电荷,并使用其来产生可见的数字化的X射线图像。 
考虑到各种类型的成像系统以及可能的应用,下面的讨论集中于供移动X射线成像系统使用的数字平板、固态、间接探测、便携式成像设备的各实施例。然而,其它实施例适用于其它类型的医学和非医学成像设备,例如直接探测X射线成像设备。另外,可以与静态或固定空间X射线成像系统一起使用其它实施例。此外,本申请提到了成像“对象”和成像“目标”。这些术语不相互排斥,因此术语的使用是可互换的,并且不打算限制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 
现在参考图1,其中说明了一种采用便携式成像设备的示例性移动X射线成像系统10。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移动X射线成像系统10包括X射线源12,例如安装或者以别的方式固定到水平臂14的端部上的X射线源12。臂14允许X射线源12被可变地定位在躺在患者台或床17上的对象16上,以这种方式来优化对特定感兴趣区域的辐射。X射线源12可通过万向节类型的布置被安装在柱18内。在这一点上,X射线源12可从移动X射线单元底座20上的静止或停留位置垂直旋转至对象16上方的适当位置,以便对对象16进行X射线曝光。柱18的旋转移动可限于360度或更小的值,以防止用来向X射线源12供电的高压电缆的缠结。该电缆可被连接至公共事业线路源或者底座20中的电池,以便为X射线源12和系统10的其它电子部件供电。 
X射线源12将准直后的锥形辐射束22投射至待成像的对象16。因此,可以使用示例性X射线成像系统10非侵入地检查医学患者和行李、包裹等等。在对象16之下放置的探测设备24采集所衰减的辐射并产生探测器输出信号。探测器输出信号然后可以经由有线或无线链路26被传送至移动成像系统10。系统10可装备有或者连接至显示单元,以用于显示从成像对象16所捕获的图像。 
在图2中示出图1的X射线成像系统10的示意图。如上所述,系统10包括X射线源12,其被设计成将来自焦点28的锥形辐射束22沿轴30投射至待成像的对象16。辐射22经过对象16,该对象16提供衰减,并且所得到的辐射的衰减部分碰撞探测器阵列24。应当注意,X射线束22的多个部分可延伸超出患者16的边界,并且可能碰撞探测器阵列24而不被患者16衰减。在此所讨论的实施例中,可采用平板数字X射线成像设备来探测通过对象16或者在其周围所传送的辐射22的强度,并响应于所探测到的辐射而产生探测器输出信号。准直仪32可被定位成邻近X 射线源12。准直仪通常限定X射线锥形束22的尺寸和形状并可因此控制照射的范围,该X射线锥形束22经过其中放置对象16(例如人类患者)的区域。 
通常由探测经过对象16或者其周围的X射线22的多个探测器元件来形成X射线探测设备24。例如,探测设备24可包括以二维阵列布置的多行和/或多列探测器元件。当受到X射线通量碰撞时,每个探测器元件产生与在探测设备24中单个探测器元件位置处吸收的X射线通量成比例的电信号。如下所述,采集并处理这些信号以重建对象内的特征的图像。 
由系统控制器34控制辐射源12,该系统控制器34按成像顺序提供电能、焦点位置、控制信号等等。而且,探测设备24被耦合至系统控制器34,其控制对在探测设备24中产生的信号的采集。系统控制器34还可执行各种信号处理和滤波功能,例如用于动态范围的初始调整、数字图像数据的交错等等。通常,系统控制器34指挥成像系统10的操作以执行检查规程和处理采集的数据。在本上下文中,系统控制器34还可包括通常基于通用或者专用数字计算机的信号处理电路、以及相关的存储电路。相关的存储电路可存储由计算机执行的程序和例程、配置参数、图像数据等等。例如,相关的存储电路可存储用于从探测器输出信号来重建图像的程序或例程。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系统控制器34可经由电机控制器38控制运动子系统36的运动。在所描绘的成像系统10中,运动子系统36可相对于患者16在空间的一个或多个方向上移动X射线源12、准直仪32、和/或探测设备24。应当注意,运动子系统36可包括支承结构,例如C形臂或其它可移动臂,在其上可布置源12和/或探测设备24。运动子系统36还可使患者16或者更具体而言是患者台17能够相对于源12和探测设备24移位,以便产生患者16的特定区域的图像。 
可由布置于系统控制器34内的辐射控制器40来控制辐射源12。辐射控制器40可被配置成向辐射源12提供电能和定时信号。另外,如果源12是具有分立电子发射体的分布源,则辐射控制器40可被配置成提供焦点位置,例如发射点激发。 
此外,系统控制器34可包括数据采集电路42。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探测设备24被耦合至系统控制器34,并且更特别地被耦合至数据采集电路42。数据采集电路42接收由探测设备24的读出电子设备所收集的 数据。可在以下所讨论的探测器读出电子设备76中执行模数转换。 
计算机或处理器46通常被耦合至系统控制器34,并且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微控制器和其它被设计成执行逻辑和处理操作的设备。可将数据采集电路42所收集的数据传送至图像重建装置44和/或计算机46以进行后续处理和重建。例如,可在数据采集电路42、图像重建装置44、和/或计算机46对从探测设备24收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校准,以便调节数据来表示所扫描目标的衰减系数的线积分。然后可记录、滤波和反投影所处理的数据以形成扫描区域的图像。尽管在本方面中描述了典型的滤波反投影重建算法,但是应当注意,可采用任何合适的重建算法,包括统计重建方法。一旦重建,成像系统10所产生的图像就显示感兴趣的患者16的内部区域,这可用于诊断、评估等等。 
计算机46可包括存储器48或者与其通信,该存储器48可存储由计算机46已经处理的数据或者由计算机46将处理的数据。应当理解,这种示例性系统10可利用任何类型的能够存储期望数量的数据和/或代码的计算机可访问存储设备。而且,存储器48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类似或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例如磁或光设备,其可位于系统10的本地和/或远程。存储器48可存储数据、处理参数、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用于执行重建过程的例程的计算机程序。而且,存储器48可被直接耦合至系统控制器34以便于存储所采集的数据。 
计算机46还可适合控制由系统控制器34启动的特征,例如扫描操作和数据采集。此外,计算机46可被配置成经由操作员工作站50从操作员接收命令和扫描参数,该操作员工作站50可装备有键盘和/或其它输入设备。操作员从而可经由操作员工作站50控制系统10。因此,操作员可从操作员工作站50观察重建的图像以及与系统相关的其它数据,启动成像等等。 
可利用耦合至操作员工作站50的显示器52来观察重建的图像。另外,可通过耦合至操作员工作站50的打印机54来打印扫描的图像。还可直接或者经由操作员工作站50将显示器52和打印机54连接至计算机46。此外,还可将操作员工作站50耦合至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PACS)56。应当注意,可将PACS 56耦合至远程系统58,例如放射科信息系统(RIS)、医院信息系统(HIS),或者耦合至内部或外部网络,以使在不同位置处的其他人可访问图像数据。 
可将一个或多个操作员工作站50连接在系统中以用于输出系统参数、请求检察、观察图像等等。一般而言,显示器、打印机、工作站、以及系统内提供的类似设备可以位于数据采集部件的本地,或者可以远离这些部件,例如在机构或医院内的别处,或者在一个完全不同的位置中,其经由一个或多个可配置网络(例如因特网、虚拟专用网等等)被连接至图像采集系统。 
示例性成像系统10以及基于辐射探测的其它成像系统采用了探测设备24,例如平板、数字X射线成像设备60。在图3中提供了这种示例性平板、数字X射线成像设备60的透视图。然而,如上所述,成像设备60的其它实施例可包括医学和非医学应用中的其它成像模态。示例性平板、数字X射线成像设备60包括响应于入射X射线的接收而产生电信号的探测器子系统。根据某些实施例,单件保护壳62为探测器子系统提供外罩,以便防止易碎探测器部件在受到外部负荷或碰撞时被破坏。可在该单件保护罩62的相应拐角、边缘或者相应边缘的一部分上提供一个或多个拐角或边缘帽64。手柄66可被机械耦合至成像设备60,以促进成像设备60的便携性。该手柄可以是固定到成像设备60的独立部件。再次,应当注意,手柄 66可由耐碰撞的能量吸收材料形成,例如高分子量聚乙烯。
如所示,可不用固定系链来构造探测设备24。可选择地,可将探测器连接至系链,该系链在使用时被用来将探测器读出电子设备连接至扫描仪的数据采集系统。当不使用时,可容易地从系链拆下探测器并将其远离成像系统而存储。因此,可将探测器在互相远离的多个扫描站来回运送。这对于急救室和其它治疗类选(triage)设施特别有利。该探测器的便携性和可拆卸性还增强了移动X射线成像系统的可动性,例如图1所示。 
图4说明了布置在单件保护罩62内的便携式X射线成像设备60的探测器子系统68。再次,如上所述,内部部件(例如子系统68)可包括多种成像部件,例如射线照相(例如数字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乳房X射线照相术等等。所说明的探测器子系统68包括成像面板72、面板支承74和相关的读出电子设备76。成像面板72包括用于将入射X射线转换为可见光的闪烁体层。可由碘化铯(CsI)或其它闪烁材料制造的闪烁体层被设计成发射与吸收的X射线的能量和数量成比例的光。因此,在闪烁体层的接收更多X射线或者所接收X射线的能量水平更高的区域中光发射将更高。因为对象的组成将把由X射线源投射的X射线衰减至不同的程度,所以射在闪烁体层上的X射线的能量水平和数量在整个闪烁体层上将不是均匀的。光发射的这种变化将被用来产生重建图像的对比度。 
由2D平板基底上的感光层探测闪烁体层所发射的光。该感光层包括感光元件或者探测器元件的阵列,以存储与由每个探测器元件所吸收的入射光的量成比例的电荷。通常,每个探测器元件具有感光区域以及包括控制从该探测器元件存储和输出电荷的电子设备的区域。感光区域可由吸收光并随后产生和存储电荷的光电二极管组成。在曝光后,使用逻辑控制的电子设备76读出每个探测器元件中的电荷。 
可使用基于晶体管的开关来控制每个探测器元件。在这一点上,晶体管的源极被连接至光电二极管,晶体管的漏极被连接至读出线,并且 晶体管的栅极被连接至布置在成像设备60内电子设备76上的扫描控制接口。当对栅极施加负电压时,驱动开关为OFF(断开)状态,从而防止源极和漏极之间导通。相反,当对栅极施加正电压时,开关变为ON(接通),从而允许存储在光电二极管中的电荷从源极到达漏极并到达读出线上。利用相应的晶体管来构造探测器阵列的每个探测器元件,并以与下述一致的方式对其进行控制。 
具体而言,在X射线的曝光期间,可对所有的栅极线施加负电压,从而导致所有的晶体管开关被驱动至或者被置于OFF(断开)状态。因此,在曝光期间积累的任何电荷都被存储在每个探测器元件的光电二极管中。在读出期间,按顺序对每条栅极线施加正电压,一次一条栅极线。也就是,探测器是探测器元件的X-Y矩阵,并将一条线中的晶体管的所有栅极连接在一起,从而同时开启一条栅极线可以读出该线上所有的探测器元件。在这一点上,一次仅读出一个探测器。还可使用多路复用器来支持以光栅方式对探测器元件的读出。按顺序逐个读出每个探测器元件的优点在于,来自一个探测器元件的电荷不经过任何其它的探测器元件。每个探测器元件的输出然后被输入到输出电路(例如数字转换器),该输出电路对所采集的信号进行数字化,以用于随后逐个像素的图像重建。重建图像的每个像素对应于探测器阵列的单个探测器元件。 
由薄且重量轻的面板支承74来支承成像面板72。该读出电子设备和其它电子设备76被布置在面板支承74上的与成像面板72相对的面上。也就是,面板支承74机械地隔离成像面板72的成像部件和读出电子设备76。 
通常,面板支承74可由金属、金属合金、塑料、复合材料或者上述材料的组合来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面板支承74可基本上由碳纤维强化塑料材料或石墨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形成。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面板支承74可基本上由与层状夹层结构中的泡沫芯相结合的复合材料形成,以便提供用作面板支承的轻而硬的组件。单独由复合材料或者由与泡沫芯相结合的复合材料构造面板支承74减小了重量,同时使机械硬度更大,并且改进了能量吸收能力。例如,面板支承74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具有泡沫芯的石墨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通常是强化材料和母体的组合。母体材料(例如树脂或环氧树脂)围绕并支承强化材料。强化材料(例如有机或无机纤维或者颗 粒)通过复合母体结合在一起。对于纤维强化,各个纤维的方向可被定向以便控制复合材料的刚性和强度。此外,复合材料可由几个单独层形成,其中强化层的方向或对准通过复合材料的厚度来变化。该结构可以是层状类型结构(仅仅包含强化层)或者夹层类型结构(其中将软芯插入两组强化层之间)。所使用的树脂可以是热固塑料或热塑性塑料。在夹层类型结构中,软芯可导致附加重量降低,并且可以具有增强能量吸收能力的金属或非金属销(pin)。而且,复合材料的各层可使用不同形式(颗粒、纤维、织品、薄箔等等)的多种材料(Carbon、Kevlar、铝箔等等)。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从以具有泡沫芯的分层结构的碳纤维或环氧树脂来构造用于便携式成像设备60的复合材料。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一种手柄及其固定方式。实际上便携式X 射线成像设备60是非常薄的,该图为了示出凹进部件61,采用夸张放大的方式,图中的长、宽、高的比例并不代表实际的情况。如图所示,其中的手柄66是T型的,而在便携式X 射线成像设备60上设置有呈中空的圆柱体的凹进部件61,该圆柱体穿入设备,并与设备刚性连接固定。凹进部件61的内径对应T型前端的大小,其中T型前端可以插入到便携式X 射线成像设备的凹进部件61并固定在其中。考虑到便携式X 射线成像设备60的正面X射线窗口(Front X-Ray Window)是用于接收透过患者或物体后的X射线用的,因此将手柄66布置在除该面以外的其它面上,包括背面和四个侧面。考虑到该便携式X 射线成像设备60的探测器元件能够正常工作,该凹进部件61优选地应该避开探测器元件。考虑到其它部件的正常工作,该凹进部件61的设置同样不能影响到其它部件的正常工作,优选地是避开其它部件,可选地是转移其它部件。又考虑到在使用手柄66提起的使用过程中的平衡性,该孔径可以选择与质心(质心是质量中心的简称,指物质系统上被认为质量集中于此的一个假想点,质心的位置矢量是质点组中各个质点的位置矢量根据其对应质量加权平均之后的平均矢量。)相对应的位置。折中考虑到手柄66的紧固性和设备的制造复杂性,凹进部件61的深度以可以以刚好能够紧固手柄66为准。当该便携式X 射线成像设备60外部还存在单件保护罩62时,可以在该单件保护罩62上相应位置开口给手柄66的T型前端让位。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另一种固定方式。实际上便携式X 射线成像设备60是非常薄的,该图为了示出凹进部件61,采用夸张放大的方式,图中的长、宽、高的比例并不代表实际的情况。如图所示,还是以T型手柄66为例,在便携式X 射线成像设备60上具有与其最外层一体的凹进部件61,凹进部件61的材质可以与所述最外层一致,其向下延伸到设备中。优选地,凹进部件61的最底端也是采用相同材质的且与最外层一体的,这样设置凹进部件61的好处是,可以防止灰尘、水汽等污染物进入该设备。可选地,凹进部件61的材质可以与最外层的材质不同,只要是适合于手柄66插入和固定的材质。孔径对应T型前端的大小,其中T型前端可以插入到便携式X 射线成像设备60的凹进部件61并固定在其中。同样,考虑到便携式X 射线成像设备60的正面X射线窗口是用于接收透过患者或物体后的X射线用的,因此将手柄66布置在除该面以外的其它面上,包括背面和四个侧面。考虑到该便携式X 射线成像设备60的探测器元件能够正常工作,该凹进部件61应该避开探测器元件。考虑到其它部件的正常工作,该凹进部件61的设置同样不能影响到其它部件的正常工作,优选地是避开其它部件,可选地是转移其它部件。又考虑到在使用手柄66提起的使用过程中的平衡性,该孔径可以选择与质心相对应的位置。折中考虑到手柄66的紧固性和设备的制造复杂性,凹进部件61的深度以可以以刚好能够紧固手柄66为准。当该便携式X 射线成像设备60外部还存在单件保护罩62时,可以在该单件保护罩62上相应位置开孔给手柄66的T型前端让位。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手柄的固定细节图。可以看出,手柄66的固定采用了螺纹紧固的方式。手柄66的末端,即固定端呈圆柱体,圆柱体的外表面分布有外螺纹,该外螺纹部分的高度优选地大于或等于凹进部件61的深度,当然,小于凹进部件61的深度也是可以的,但这样的固定效果会减弱。凹进部件61也为对应的形状,内表面分布有与外螺纹对应的内螺纹,以便于手柄66的固定端旋转进入。优选地,内螺纹分布于凹进部件61的整个内表面,当然,小于凹进部件61的深度也是可以的,但这样的固定效果会减弱。从图中可以看出,外螺纹和内螺纹的小径d1、中径d2和大径d/D以及螺距P相同,牙型也相同,如此才能完全吻合。
图8A-8B示出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其它手柄。图8A的手柄66将T型手柄66中用于把持的两端进行了较大曲度的弯曲,形成半封闭的空间,这样可以防止手轻易从两端滑出。图8B的手柄66将T型手柄66中用于把持的两端进行了较小曲度的弯曲,这种形状比较符合人体工程学,便于抓握。当然只要是有利于抓握的,还可以采用其他形状(未示出),比如1子型固定端的上端连接用于抓握的封闭形状的部分,比如环形等。所有这些便于抓握的等同替换的形状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通过本公开,可以容易地实现单手进行手柄的安装和拆除。
在本文中,术语“一”或“一个”包括单数各或多于一个的复数个。术语“或”被用于指不排除的或(nonexclusive or),除非另有所指。虽然这里描述并说明了若干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容易想到用于执行所述功能和/ 或获得所述结果和/ 或一个或多个所述优势的各种其他装置和/ 或结构,并且每个这种变化和/ 或修改被认为是在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范围内。更通常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这里描述的所有参数、尺寸、材料和配置用意在于示例,因此实际参数、尺寸、材料和/ 或配置将依赖于本实用新型教导使用的特定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或能够仅使用常规检查确定,这里所描述的特定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许多等同物。因此,应当理解前述实施方式仅以示例的方式呈现,并且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除了特定描述与要求之外还可以实践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本公开的实施方式针对这里所描述的每个独立的特征、系统、制品、材料、套件和/ 或方法。另外,两个或多个这种特征、系统、制品、材料、套件和/ 或方法的任何组合,如果这种特征、系统、制品、材料、套件和/ 或方法不相互不一致,那么包括在本公开的实用新型范围内。
还应当理解,除非明确指示相反,在这里所要求的包括不止一个步骤或动作的任何方法中,方法的步骤或动作的顺序没必要受限于所列举方法的步骤或动作的顺序。
在权利要求书中,以及在上文的说明书中,诸如“构成”、“包括”、“承载”、“具有”、“包含”、“涉及”、“持有”、“合成”之类的所有过渡词语应当理解为开放式的,即,意味着包括但又不进行限制。只有过渡词语“组成”和“主要组成”应当分别为封闭或半封闭的过渡词语。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成像设备包括:
 便携式成像设备主体(60),其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用于探测X射线的探测器;
手柄(66),其通过其上的一个部件与所述便携式成像设备主体(60)机械耦合; 
凹进部件(61),其形成于所述便携式成像设备主体(60)外壳并且凹进所述便携式成像设备主体(60)之内,用于与所述手柄(66)的一个部件机械耦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柄(66)为T型或将T型手柄的“一”字型部分进行弯曲变形所形成的形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进部件(61)为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圆柱体与所述便携式成像设备(60)刚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进部件(61)与所述便携式成像设备主体(60)的外壳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便携式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进部件(61)的底部是封闭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进部件(61)的位置的设置不影响所述便携式成像设备主体(60)的正常工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进部件(61)的位置对应于所述便携式成像设备主体(60)的质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的方式为螺纹紧固的方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66)上的所述一个部件具有外螺纹,所述凹进部件(61)具有与所述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
10.一种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X射线源,用于发射X射线;和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成像设备。
CN201320536178.9U 2013-08-30 2013-08-30 具有手柄的便携式成像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06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36178.9U CN203506730U (zh) 2013-08-30 2013-08-30 具有手柄的便携式成像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36178.9U CN203506730U (zh) 2013-08-30 2013-08-30 具有手柄的便携式成像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506730U true CN203506730U (zh) 2014-04-02

Family

ID=50365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3617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506730U (zh) 2013-08-30 2013-08-30 具有手柄的便携式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50673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5391A (zh) * 2015-09-11 2017-03-22 常州市武进区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研究院 用于光学元件的加速老化系统及透光度测试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25391A (zh) * 2015-09-11 2017-03-22 常州市武进区半导体照明应用技术研究院 用于光学元件的加速老化系统及透光度测试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6782B (zh) 数字x射线探测器
JP5662628B2 (ja) 衝撃吸収アセンブリを有する可搬型撮像装置
CN102906597B (zh) 用于多照相机x射线平板检测器的方法和装置
US7495227B2 (en) Digital x-ray detectors
JP5110784B2 (ja) 衝撃吸収性カバーを設けたx線検出器
EP2883086B1 (en) Digital x-ray detector assembly with elastomeric backscatter shield
KR101812658B1 (ko) 방사선 디텍터, 그에 따른 단층 촬영 장치, 및 엑스선 촬영 장치
CN1220009A (zh) 医学成象系统中多形态数据的互补重合
JP2016189986A (ja) 放射線撮像システム及び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
US11061153B2 (en) Flexible digital radiography detector
JP2015514983A (ja) Guiインタフェースを有するポータブル医療画像装置
CN203506730U (zh) 具有手柄的便携式成像设备
JP2008212343A (ja) 軽量で頑丈なディジタルx線検出器
JP4231414B2 (ja) 放射線撮像装置および放射線撮像システムならびに放射線を用いた撮像支援方法および放射線検出器
CN203736207U (zh) 医学诊断用的便携式成像设备和成像系统
US20220401055A1 (en) Image acquisition with multiple detectors
JP2007271509A (ja) 核医学診断装置およ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診断システム
JP5523820B2 (ja) 画像撮影装置
JP7317580B2 (ja) 医用放射線検出器及び医用情報処理装置
JP6590509B2 (ja) 放射線撮像装置及び放射線撮像システム
WO202207374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patient and phantom positioning for nuclear medicine imaging
Travish et al. Applying high frame-rate digital radiography and dual-energy distributed-sources for advanced tomosynthesis
JP2004180755A (ja) 放射線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