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83265U - 电饭煲 - Google Patents

电饭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83265U
CN203483265U CN201320538320.3U CN201320538320U CN203483265U CN 203483265 U CN203483265 U CN 203483265U CN 201320538320 U CN201320538320 U CN 201320538320U CN 203483265 U CN203483265 U CN 2034832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rusion
stop
rice cooker
cooker body
wall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3832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坂口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ojirush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ojirus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ojirushi Corp filed Critical Zojirushi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832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8326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饭煲,避免内部结构部件由于从开口部插入棒状物而损伤。在电饭煲本体(1)的底面设置开口部(21)。从开口部(21)观察电饭煲本体(1)的内部,在比电饭煲本体(1)的底面高的位置设置至少覆盖开口部(21)的一部分的侵入防止部(22)。

Description

电饭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饭煲。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饭煲中,公知有设置比形成于底面的凹部的基准底面低的集水部,在该集水部形成开口部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上述电饭煲采用利用加热板对内容器直接加热的结构,与近年来的利用感应加热线圈进行感应加热的方式不同。因此,不足以应对通过开口部从外部插入棒状物的情况。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5778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的课题在于避免内部结构部件由于从开口部插入棒状物而损伤。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手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饭煲,
该电饭煲在电饭煲本体的底面具有开口部,
从所述开口部观察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内部,在比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底面高的位置设置有至少覆盖所述开口部的一部分的侵入防止部。
根据该结构,即使从开口部插入棒状物,该棒状物也与侵入防止部相抵接,而阻止该棒状物的进一步的侵入。因此,电饭煲本体内的电气部件等不会由于插入的棒状物而损伤。另外,侵入防止部设于从电饭煲本体的底面离开的位置,因此,即使在电饭煲本体内侵入有液体,也能通过开口部可靠地排出。
所述侵入防止部与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棒状物相抵接,防止所述棒状物与配置于所述电饭煲本体内的电气部件相干涉即可。
所述侵入防止部设于从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底面延伸的壁部的前端侧即可。
优选为,该电饭煲具备与所述壁部对置的辅助壁。
根据该结构,从开口部插入的棒状物即使避开侵入防止部而要进一步向内部侵入,由于在此处形成有辅助壁,因此能防止进一步的侵入。另外,由于辅助壁与壁部对置地设置,因此,能确保到达开口部的足够的空间,虽然存在辅助壁,排水性能也不会变差。
优选为,所述辅助壁从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底面延伸至比所述侵入防止部高的位置。
根据该结构,即使增大侵入防止部与辅助壁之间的距离而提高排水性能,也能利用比侵入防止部延伸的辅助壁可靠地防止棒状物的侵入。
优选为,所述电饭煲本体具备:
保护框,其构成配置有内容器的收容凹部的底面,在该保护框上形成有安装孔,该保护框对配置于该安装孔周围的感应加热机构进行保持;
传感器,其安装于所述保护框的安装孔,与所述内容器相抵接而用于检测温度;
底构件,其配置于所述保护框的下方侧,使支承所述传感器的传感器支承部朝向上方突出,
所述辅助壁由所述传感器支承部的外壁构成。
根据该结构,利用形成于电饭煲本体的传感器支承部,不仅能支承传感器,而且也能有效地进行棒状物的侵入防止,并且排水性能也不会变差。
优选为,所述侵入防止部具有能限制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棒状物的前端的侵入范围的位置限制机构。
根据该结构,通过形成于侵入防止部的位置限制机构的作用,能适当地防止避开侵入防止部而要侵入内部的棒状物的进一步的侵入。
所述位置限制机构也可以为形成于侵入防止部的凹部。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比电饭煲本体的底面高的位置设置至少覆盖开口部的一部分的侵入防止部,因此,能限制棒状物的插入位置而可靠地防止内部的电气部件等的损伤。另外,由于侵入防止部与开口部分开,因此,也不会有损排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电饭煲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第一底构件的立体图。
图4(a)是图3的传感器支承台附近的剖面立体图,(b)是引导孔附近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基板支架、第一控制基板及云母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图5的基板支架的俯视图。
图7(a)是肩构件的立体图,(b)是操作按钮附近的概略剖视图。
图8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引导孔附近的概略剖视图。
符号说明
1…电饭煲本体;2…盖体;3…内容器;4…底构件;5…肩构件;6…第一底构件;7…第二底构件;8…凹处;9…传感器支承台(传感器支承部);9a…外周面(辅助壁);10…放射状肋;11…环状肋;12…突起;13…中心轴;14…加强肋;15…反射板;16…反射板支承台;17…突起;18…放射状肋;19…环状肋;20…凸起部;21…开口部;22…侵入防止部;23…中央传感器;24…导线;25…壁部;26…感应加热线圈;27…铁氧体;28…保持构件;28a…传感器安装孔;29…主体构件;30…第一控制基板;31…基板支架;32…风扇安装部;33…风扇;34…卡止爪;35…凸起部;36…云母板;37…卡止孔;38…第二控制基板;39…操作面板;40…按钮开关;41…操作按钮;42…垫片;43…保护板;44…收容凹部;45…凹部(位置限制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位置的用语(例如包含“上”、“下”、“侧”、“端”的用语),但这些用语的使用是为了参照附图容易理解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被这些用语的意义限定。另外,以下的说明本质上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应用物或其用途。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感应加热式电饭煲的外观立体图,图2表示其剖视图。该感应加热式电饭煲具备电饭煲本体1和盖体2,在内部收容有内容器3。
电饭煲本体1为合成树脂制,由底构件4和肩构件5构成。底构件4由第一底构件6和第二底构件7构成。
如图3所示,第一底构件6通过将合成树脂材料成形加工为有底筒状而成。在第一底构件6的底面中央部形成有俯视圆形的凹处8,在凹处8的中心部分形成有朝向上方突出的传感器支承台9。
如图4(a)所示,传感器支承台9为圆锥台形状,在上表面形成有放射状肋10、环状肋11及止转用的突起12。另外,在传感器支承台9的下方侧圆锥台空间形成有中心轴13和从中心轴13呈十字状延伸的加强肋14。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支承台9的外周面(侧壁)9a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壁起作用。
在所述凹处8的底面,在所述传感器支承台9的周围设有两处反射板支承台16,该反射板支承台16用于支承配置于其上方的反射板15,在反射板支承台16的中心部形成有止转用的突起17。在上述传感器支承台9的周围形成有与上述传感器支承台9的上表面同样的放射状肋18及环状肋19。另外,在上述传感器支承台9的周围形成有三处朝向上方突出的凸起部20。在各凸起部20,在第一底构件6的底面侧形成有内螺纹部(未图示,只要是简单的小孔即可,也可以不形成内螺纹),在此螺合螺钉,从而能螺纹固定第二底构件7。另外,在上述传感器支承台9的周围形成有十二处开口部21。开口部具有将侵入到第一底构件6内的水排出的排水功能和将在内部产生的热排出的排热功能。
在上述十二处的开口部21中的、传感器支承台9的周围(环状肋19的内侧)四处和其外径侧两处设有侵入防止部22。详细而言,如图3所示,在相对于从支承于传感器支承台9的中央传感器23延伸的导线24从开口部21插入棒状物的情况下,在形成于可能与导线24干涉而使该导线24损伤的区域的开口部21设有侵入防止部22。因此,其他六处的开口部21即使插入有棒状物,也不可能损伤导线24,因此未设置侵入防止部22。需要说明的是,中央传感器23在传感器支承台9的突起12的作用下被限制旋转,被保持于后述的保持构件28的传感器安装孔28a中。
如图4所示,侵入防止部22为自从开口部21的周缘的一部分向上方突出的壁部25的上端部向水平方向突出的圆形状的构件。壁部25形成于开口部21周围的大约一半(180°)的区域。另外,壁部25也不一定从开口部21的周缘突出,可以形成于与开口部21稍离开的位置。但是,为了容易进行成形加工,壁部25优选从周缘延伸。
如图3及图4(b)所示,侵入防止部22的突出方向在传感器支承台9的周围四处为朝向传感器支承台9的侧面的方向,在位于从中央传感器23延伸的导线24的两侧的两处为导线24的相反侧。另外,如图4(b)所示,侵入防止部22的突出位置为比传感器支承台9的高度尺寸低的位置。而且,在突出的壁部25与传感器支承台9的侧面之间形成有足够的空间。由此,能在一直到流入凹处8内的水从开口部21流出的区域确保足够的空间,能防止排水性能变差。另外,虽然侵入防止部22的前端位置从传感器支承台9的侧面离开,但该传感器支承台9形成得比侵入防止部22的突出位置高。因此,从开口部21插入的棒状物即使避开侵入防止部22而要向内部空间侵入,也会与传感器支承台9的侧面相抵接,从而可靠防止进一步的侵入。即,能抑制侵入防止部22的突出尺寸,能不易损伤(突出尺寸较大时容易折断)。并且,利用传感器支承台9的侧面阻止棒状物的侵入,防止棒状物到达导线24、后述的感应加热线圈26等。当然,排水性能也不会变差。
如图2所示,在第一底构件6的内部底面配置有以漩涡状卷绕的感应加热线圈26,在该感应加热线圈26的下面侧配置有呈放射状延伸的铁氧体27。感应加热线圈26及铁氧体27利用保持构件28来保持。保持构件28的中央部为传感器安装孔28a,能保持中央传感器23。另外,在保持构件28与肩构件5之间安装有主体构件29,形成有能收容内容器3的收容凹部44。
在第一底构件6的前方区域配置有第一控制基板30及用于保持该第一控制基板30的基板支架31。如图5所示,基板支架31通过对合成树脂材料进行成形加工而成,在背面侧螺纹固定有基板30。在基板支架31的下方侧设有风扇安装部32。利用安装于风扇安装部32的风扇33能从前方朝向斜后方送风。基板支架31的一方的侧壁相对于前表面朝向后方且向斜侧方延伸,另一方的侧壁相对于前表面正交地朝向后方延伸。在各侧壁形成有朝向后方延伸的卡止爪34。如图6所示,各卡止爪34形成为内表面彼此平行,外表面前端朝向基部侧逐渐向侧方突出。
如图5所示,在基板支架31的背面从两处突出有凸起部35,在此处螺纹固定第一控制基板30。另外,在第一控制基板30的背后作为绝缘板配置有云母板36。云母板36为俯视大致矩形状,在两端部形成有卡止孔37。形成于基板支架31的卡止爪34分别卡止于各卡止孔37。由此,云母板36安装于基板支架。
肩构件5安装于第一底构件6的上方开口部,与主体构件29一起形成内部空间。如图7所示,在肩构件5的前方区域配置有第二控制基板38,在表面部分设有操作面板39。在第二控制基板38上安装有各种电气部件。在图7(b)中示出安装于第二控制基板38的按钮开关40(在图7(b)中仅图示1个)。按钮开关40设于多处,分别使操作部40a朝向前方突出。在操作面板39上形成有与上述各按钮开关40对应地设置的多个操作按钮41,该多个操作按钮41形成为拱形状。在操作按钮41与按钮开关40的操作部40a之间配置有垫片42。垫片42用于使操作按钮41的压入动作传递至与此处分开的按钮开关40。在垫片42与第二控制基板38之间配置有保护板43。保护板43除了形成供按钮开关40的操作部40a穿过的贯通孔43a之外,覆盖第二控制基板38的前表面侧。由此,即使戳破操作按钮41而插入有棒状物,棒状物也与保护板43相抵接,能阻止进一步的侵入。因此,第二控制基板38、安装于第二控制基板38上的电气部件不会损伤。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记载的结构,能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侵入防止部22形成为圆形状,但不一定为圆形状,也可以采用三角形、四边形等各种形状。
另外,侵入防止部22形成为平坦的板状,但优选为下述结构:通过在下表面形成图8所示的凹部45或在缘部形成突出部,而具备至少能暂时防止通过开口部21插入而到达侵入防止部22的棒状物错位的错位防止功能、能限制前端的侵入范围的位置限制机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与壁部25对置的辅助壁由传感器支承台9的侧面9a构成,但不限于该结构,也可以为另外从凹处8的底面突出的独立的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壁部25形成于开口部21的周围大约一半(180°)的范围,但不限于该范围,可以为比此窄的范围、比此宽的范围。但是,在为窄的范围的情况下,需要能限制棒状物的侵入。另外,在为宽的范围的情况下,需要为排水性能不变差的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电饭煲,其在电饭煲本体的底面具有开口部,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开口部观察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内部,在比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底面高的位置设置有至少覆盖所述开口部的一部分的侵入防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侵入防止部与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棒状物相抵接,避免所述棒状物与配置于所述电饭煲本体内的电气部件干涉。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侵入防止部设于从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底面延伸的壁部的前端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侵入防止部设于从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底面延伸的壁部的前端侧,
该电饭煲具备与所述壁部对置的辅助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侵入防止部设于从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底面延伸的壁部的前端侧,
该电饭煲具备与所述壁部对置的辅助壁,
所述辅助壁从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底面延伸至比所述侵入防止部高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侵入防止部设于从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底面延伸的壁部的前端侧,
该电饭煲具备与所述壁部对置的辅助壁,
所述电饭煲本体具备:
保持构件,其构成配置有内容器的收容凹部的底面,在该保持构件上形成有传感器安装孔,该保持构件对配置于该传感器安装孔周围的感应加热机构进行保持;
传感器,其安装于所述保持构件的传感器安装孔,与所述内容器相抵接而检测温度;
底构件,其配置于所述保持构件的下方侧,使支承所述传感器的传感器支承部朝向上方突出,
所述辅助壁由所述传感器支承部的外壁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侵入防止部设于从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底面延伸的壁部的前端侧,
该电饭煲具备与所述壁部对置的辅助壁,
所述辅助壁从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底面延伸至比所述侵入防止部高的位置,
所述电饭煲本体具备:
保持构件,其构成配置有内容器的收容凹部的底面,在该保持构件上形成有传感器安装孔,该保持构件对配置于该传感器安装孔周围的感应加热机构进行保持;
传感器,其安装于所述保持构件的传感器安装孔,与所述内容器相抵接而检测温度;
底构件,其配置于所述保持构件的下方侧,使支承所述传感器的传感器支承部朝向上方突出,
所述辅助壁由所述传感器支承部的外壁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侵入防止部具有能限制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棒状物的前端的侵入范围的位置限制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侵入防止部设于从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底面延伸的壁部的前端侧,
所述侵入防止部具有能限制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棒状物的前端的侵入范围的位置限制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侵入防止部设于从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底面延伸的壁部的前端侧,
该电饭煲具备与所述壁部对置的辅助壁,
所述侵入防止部具有能限制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棒状物的前端的侵入范围的位置限制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侵入防止部设于从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底面延伸的壁部的前端侧,
该电饭煲具备与所述壁部对置的辅助壁,
所述辅助壁从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底面延伸至比所述侵入防止部高的位置,
所述侵入防止部具有能限制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棒状物的前端的侵入范围的位置限制机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侵入防止部设于从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底面延伸的壁部的前端侧,
该电饭煲具备与所述壁部对置的辅助壁,
所述电饭煲本体具备:
保持构件,其构成配置有内容器的收容凹部的底面,在该保持构件上形成有传感器安装孔,该保持构件对配置于该传感器安装孔周围的感应加热机构进行保持;
传感器,其安装于所述保持构件的传感器安装孔,与所述内容器相抵接而检测温度;
底构件,其配置于所述保持构件的下方侧,使支承所述传感器的传感器支承部朝向上方突出,
所述辅助壁由所述传感器支承部的外壁构成,
所述侵入防止部具有能限制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棒状物的前端的侵入范围的位置限制机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侵入防止部具有能限制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棒状物的前端的侵入范围的位置限制机构,
所述位置限制机构为形成于侵入防止部的凹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侵入防止部设于从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底面延伸的壁部的前端侧,
所述侵入防止部具有能限制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棒状物的前端的侵入范围的位置限制机构,
所述位置限制机构为形成于侵入防止部的凹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侵入防止部设于从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底面延伸的壁部的前端侧,
该电饭煲具备与所述壁部对置的辅助壁,
所述侵入防止部具有能限制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棒状物的前端的侵入范围的位置限制机构,
所述位置限制机构为形成于侵入防止部的凹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侵入防止部设于从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底面延伸的壁部的前端侧,
该电饭煲具备与所述壁部对置的辅助壁,
所述辅助壁从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底面延伸至比所述侵入防止部高的位置,
所述侵入防止部具有能限制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棒状物的前端的侵入范围的位置限制机构,
所述位置限制机构为形成于侵入防止部的凹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侵入防止部设于从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底面延伸的壁部的前端侧,
该电饭煲具备与所述壁部对置的辅助壁,
所述辅助壁从所述电饭煲本体的底面延伸至比所述侵入防止部高的位置,
所述侵入防止部具有能限制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棒状物的前端的侵入范围的位置限制机构,
所述电饭煲本体具备:
保持构件,其构成配置有内容器的收容凹部的底面,在该保持构件上形成有传感器安装孔,该保持构件对配置于该传感器安装孔周围的感应加热机构进行保持;
传感器,其安装于所述保持构件的传感器安装孔,与所述内容器相抵接而检测温度;
底构件,其配置于所述保持构件的下方侧,使支承所述传感器的传感器支承部朝向上方突出,
所述辅助壁由所述传感器支承部的外壁构成,
所述侵入防止部具有能限制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棒状物的前端的侵入范围的位置限制机构,
所述位置限制机构为形成于侵入防止部的凹部。
CN201320538320.3U 2012-11-19 2013-08-30 电饭煲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8326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53302A JP6006094B2 (ja) 2012-11-19 2012-11-19 炊飯器
JP2012-253302 2012-11-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83265U true CN203483265U (zh) 2014-03-19

Family

ID=50254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38320.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83265U (zh) 2012-11-19 2013-08-30 电饭煲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006094B2 (zh)
CN (1) CN2034832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65671A (zh) * 2017-12-28 2019-07-05 东芝家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锅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51938Y2 (ja) * 1990-11-01 1995-11-29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リヤドア構造
JP3116861B2 (ja) * 1997-06-13 2000-12-11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炊飯器
JP2002195574A (ja) * 2000-12-22 2002-07-10 Sharp Corp 加熱調理器
JP2003310426A (ja) * 2002-04-24 2003-11-05 Toshiba Home Technology Corp 保温釜
JP4008747B2 (ja) * 2002-05-07 2007-11-14 沖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用筐体
JP3818942B2 (ja) * 2002-06-10 2006-09-06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炊飯器におけるセンサー構造
JP4942077B2 (ja) * 2006-03-09 2012-05-30 日東工業株式会社 回路遮断器
JP2010200988A (ja) * 2009-03-04 2010-09-16 Daito Giken:Kk 遊技台
JP2011218070A (ja) * 2010-04-14 2011-11-04 Panasonic Corp 炊飯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65671A (zh) * 2017-12-28 2019-07-05 东芝家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电饭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00232A (ja) 2014-06-05
JP6006094B2 (ja)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71641B (zh) 用于感应烹饪炉架的感应模块
CN203483265U (zh) 电饭煲
US20190254462A1 (en) Pot cover assembly and cooking utensil having same
EP2798277B1 (en) An oven comprising an exhaust duct
CN203848945U (zh) 一体式电饭煲温度传感器
CN206077917U (zh) 一种电路板水冷盒
CN203231503U (zh) 接水盘组件和具有该接水盘组件的家用电器
CN205729065U (zh) 烹饪器具
CN205546019U (zh) 线圈盘、电磁加热装置及烹饪器具
CN104110708B (zh) 磁条设于支架上侧的电磁炉
CN207963051U (zh) 用于空调器的显示盒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4438250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电控盒及具有它的烹饪器具
CN203609255U (zh) 用于电压力锅的盖体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压力锅
CN108347117B (zh) 一种电机压板以及空调器室内机
CN205849236U (zh) 电磁电饭煲
CN204285662U (zh) 一种可靠固定温度传感器的室外机
CN104501989B (zh) 一种电饭煲温度传感器
CN203454602U (zh) 冰箱温控器安装结构
KR102414317B1 (ko) 전기밥솥
CN205004900U (zh) 一种塑封电机
CN205658761U (zh) 电饭煲
CN206248219U (zh) 底座、热释电红外传感装置和电器
CN205625568U (zh) 一种智能电饭煲及含其智能家居系统
CN211552870U (zh) 一种方形电磁感应式金属片料检测传感器
CN215777503U (zh) 发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Japan Osaka

Patentee after: Zojirushi Corp.

Address before: Japan Osaka

Patentee before: Zojirushi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