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79523U - 一种变速器换挡试验台及其自动换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速器换挡试验台及其自动换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79523U
CN203479523U CN201320595287.8U CN201320595287U CN203479523U CN 203479523 U CN203479523 U CN 203479523U CN 201320595287 U CN201320595287 U CN 201320595287U CN 203479523 U CN203479523 U CN 203479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 part
cylinder
piston
gear
cylind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952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汉如
熊涛
张刚
尹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UODA TRANSMIS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UODA TRANSMIS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UODA TRANSMIS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UODA TRANSMIS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952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79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79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7952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Shifting Mech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器换挡试验台的自动换挡装置,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装置和电磁阀。该自动换挡装置通过电磁阀控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进气状态,然后通过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限制第一活塞的行程,第三阻挡部和第四阻挡部限制第一缸体的行程;因通过阻挡部限位无需进行信号的传递,不会造成控制的延时,所以当第一活塞将换挡摇臂推动到接近极限位置,第一活塞和第一缸体分别与相应的阻挡部相抵时,第一活塞和第一缸体会分别立即停止移动,降低了气缸活塞对换挡摇臂造成的冲击,从而减少了对换挡摇臂造成的损伤,延长了变速器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自动换挡装置的变速器换挡试验台。

Description

一种变速器换挡试验台及其自动换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性能测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变速器换挡试验台及其自动换挡装置。
背景技术
变速器是汽车传动系中的核心部件,其安全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乘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变速器在出厂前需要在试验台上通过试验发现其潜在的装配制造和设计上的缺陷是及其必要和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变速器进行测试时,常利用变速器换挡试验台来模拟汽车手动变速器换挡操作,以验证汽车手动变速器耐久性能的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该图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变速器换挡试验台的结构示意图;该变速器换挡试验台包括驱动电机01、连接装置02、试验台底座03和自动换挡装置,现有技术中的自动换挡装置由气缸05、位移传感器06和用于控制气缸05工作的电磁阀(图中未示出)构成;上述气缸05通过固定支架07安装在试验台底座03上。试验时,将变速器04与连接装置02相连以将驱动电机01的动力通过连接装置02传递给变速器04;并使气缸活塞051与变速器04的换挡摇臂041通过可旋转的球头连接。
上述自动换挡装置通过位移传感器06检测换挡摇臂041的位置,然后根据该换挡摇臂041的位置利用控制器控制电磁阀,进而控制气缸活塞051的行程,通过气缸活塞051驱使换挡摇臂041前后运动,达到自动换挡的目的。
但是,由于上述自动换挡装置通过控制器控制气缸的工作,也就是当气缸活塞驱使换挡摇臂移动到某特定位置(前排档、空档或后排档)时,需要先由位移传感器给出位置信号,并将该位置信号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再发送控制信号给电磁阀,进而使电磁阀控制气缸活塞停止移动,整个过程延时较长,所以,每次换挡摇臂运动到极限位置(前排档或后排档)时,气缸活塞过段时间后才会停止,此时由于换挡摇臂位于极限位置不能再发生移动,这样会造成气缸活塞对换挡摇臂产生较大的撞击力,较易对试验中的换挡摇臂造成损伤,影响了变速器的使用寿命。
此外,上述自动换挡装置工作的过程中,当换挡摇臂位于中间位置(空档)时,因为控制的延时,导致气缸活塞带着换挡摇臂在中间位置产生摆动,定位精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器换挡试验台的自动换挡装置,以实现在变速器的换挡摇臂运动到极限位置时,降低气缸活塞对换挡摇臂造成的冲击,从而减少对换挡摇臂造成的损伤,延长变速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自动换挡装置的变速器换挡试验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速器换挡试验台的自动换挡装置,包括:
具有第一活塞和第一缸体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活塞与待试验变速器的换挡摇臂采用球铰连接;
用于驱使所述第一缸体移动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具有第二活塞和第二缸体,且所述第二活塞和所述第二缸体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缸体固定连接,另一个固定在所述变速器换挡试验台的底座上;
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活塞的行程的第一限位装置,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具有分别能够阻止所述第一活塞移动的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靠近所述换挡摇臂,且所述第一活塞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阻挡部和所述第二阻挡部相抵的第一定位部;
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缸体的行程的第二限位装置,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具有分别能够阻止所述第一缸体移动的第三阻挡部和第四阻挡部,所述第三阻挡部靠近所述换挡摇臂,且所述第一缸体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三阻挡部和所述第四阻挡部相抵的第二定位部;
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的进气状态以限制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一缸体的位置的电磁阀;当所述换挡摇臂位于前排档时,所述电磁阀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一阻挡部相抵以及所述第一缸体与所述第四阻挡部相抵;当所述换挡摇臂位于后排档时,所述电磁阀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阻挡部相抵以及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三阻挡部相抵;当所述换挡摇臂位于空档时,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阻挡部相抵以及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三阻挡部相抵或者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阻挡部相抵以及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四阻挡部相抵,所述电磁阀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相连。
优选的,上述自动换挡装置中,所述第一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上,所述第二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上。
优选的,上述自动换挡装置中,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缸体与所述第一缸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活塞固定在所述底座的固定支架上。
优选的,上述自动换挡装置中,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包括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靠近所述换挡摇臂的前端面上的第一长限位件和第一短限位件,所述第一长限位件具有所述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短限位件具有所述第二阻挡部。
优选的,上述自动换挡装置中,所述第一定位部为焊接在所述第一活塞上并与所述第一活塞同步移动的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一定位板垂直于所述第一活塞的轴线并位于所述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之间。
优选的,上述自动换挡装置中所述第二定位部为与所述第二活塞的外端部焊接相连的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二定位板垂直于所述第二活塞的轴线并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且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远离所述换挡摇臂的后端面上的第二长限位件和第二短限位件,所述第二长限位件可移动地贯穿所述第二定位板并具有所述第四阻挡部,所述第二短限位件具有所述第三阻挡部,所述第二定位板位于所述第三阻挡部和所述第四阻挡部之间。
优选的,上述自动换挡装置中,所述前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长限位件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孔内的第一长螺栓,所述第一长螺栓的螺栓头形成所述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短限位件为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孔内的第一短螺栓,所述第一短螺栓的螺栓头形成所述第二阻挡部;且所述后端面上开设有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所述第二长限位件为设置在所述第三螺纹孔内的第二长螺栓,所述第二长螺栓的螺栓头形成所述第四阻挡部;所述第二短限位件为设置在所述第四螺纹孔内第二短螺栓,所述第二短螺栓的螺栓头形成所述第三阻挡部。
优选的,上述自动换挡装置中,所述第一长螺栓和所述第一短螺栓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长螺栓位于所述前端面的一条对角线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短螺栓位于所述前端面的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所述第二长螺栓和所述第二短螺栓均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长螺栓位于所述后端面的一条对角线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短螺栓位于所述后端面的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
优选的,上述自动换挡装置中,所述第二阻挡部为所述第一缸体远离所述换挡摇臂的端部,所述第三阻挡部为所述第二缸体靠近所述换挡摇臂的端部;且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规格相同,且同轴设置。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器换挡试验台的自动换挡装置包括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一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装置和电磁阀;其中,第一气缸具有第一活塞和第一缸体,第一活塞与待试验变速器的换挡摇臂采用球铰连接;第二气缸用于驱使第一缸体移动,其具有第二活塞和第二缸体,且第二活塞和第二缸体的其中一个与第一缸体固定连接,另一个固定在变速器换挡试验台的底座上;第一限位装置用于限制第一活塞的行程,其具有分别能够阻止第一活塞移动的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第一阻挡部靠近换挡摇臂,且第一活塞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相抵的第一定位部;第二限位装置用于限制第一缸体的行程,其具有分别能够阻止第一缸体移动的第三阻挡部和第四阻挡部,第三阻挡部靠近换挡摇臂,且第一缸体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三阻挡部和第四阻挡部相抵的第二定位部;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进气状态以限制第一活塞和第一缸体的位置;当换挡摇臂位于前排档时,电磁阀同时控制第一活塞与第一阻挡部相抵以及第一缸体与第四阻挡部相抵;当换挡摇臂位于后排档时,电磁阀同时控制第一定位部与第二阻挡部相抵以及第二定位部与第三阻挡部相抵;当换挡摇臂位于空档时,电磁阀控制第一定位部与第一阻挡部相抵以及第二定位部与第三阻挡部相抵或者同时控制第一定位部与第二阻挡部相抵以及第二定位部与第四阻挡部相抵,电磁阀分别与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气缸的腔体被第一活塞分隔为第一腔和第二腔,第二气缸的腔体被第二活塞分隔为第三腔和第四腔,电磁阀用于控制上述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和第四腔内的进气状态,当电磁阀控制压缩空气进入第一腔时第一气缸处于收缩状态,进入第二腔时第一气缸处于伸长状态;当电磁阀控制压缩空气进入第三腔时第二气缸处于伸长状态,进入第四腔时第二气缸处于收缩状态。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电磁阀能够控制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以及第四腔的进气状态,当电磁阀控制压缩空气进入第二腔和第三腔内,使第一气缸伸长至第一定位部与第一阻挡部相抵,同时第二气缸伸长至第二定位部与第四阻挡部相抵时,换挡摇臂位于前排档;当电磁阀控制控制压缩空气进入第一腔和第四腔内,使第一气缸收缩至第一定位部与第二阻挡部相抵同时第二气缸收缩至第二定位部与第三阻挡部相抵时,换挡摇臂位于后排档;当电磁阀控制压缩空气进入第二腔和第四腔内,使第一气缸伸长至第一定位部与第一阻挡部相抵同时第二气缸收缩至第二定位部与第三阻挡部相抵时,或者,控制压缩空气进入第一腔和第三腔内,使第一气缸收缩至第一定位部与第二阻挡部相抵同时第二气缸伸长至第二定位部与第四阻挡部相抵时,换挡摇臂位于前排档。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速器换挡试验台的自动换挡装置通过电磁阀控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进气状态,然后通过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来限制第一活塞的行程,通过第三阻挡部和第四阻挡部来限制第一缸体的行程;由于通过阻挡部进行限位无需进行信号的传递,不会造成控制的延时,所以当第一活塞将换挡摇臂推动到接近极限位置(前排档或后排当),第一活塞和第一缸体分别与相应的阻挡部相抵时,第一活塞和第一缸体会分别立即停止移动,进而降低了气缸活塞对换挡摇臂造成的冲击,从而减少了对换挡摇臂造成的损伤,延长了变速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变速器换挡试验台,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自动换挡装置,所述自动换挡装置为上述任一种自动换挡装置,由于上述自动换挡装置具有上述效果,具有上述自动换挡装置的变速器换挡试验台具有同样的效果,故本文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变速器换挡试验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换挡试验台的自动换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换挡试验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速器换挡试验台的自动换挡装置,实现了在变速器的换挡摇臂运动到极限位置时,降低气缸活塞对换挡摇臂造成的冲击,从而减少了对换挡摇臂造成的损伤,延长了变速器的使用寿命。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换挡试验台的自动换挡装置3包括第一气缸31、第二气缸32、第一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装置和电磁阀;其中,第一气缸31具有第一活塞312和第一缸体311,第一活塞312与待试验变速器2的换挡摇臂21采用球铰连接;第二气缸32用于驱使第一缸体311移动,其具有第二活塞322和第二缸体321,且第二活塞322和第二缸体321的其中一个与第一缸体311固定连接,另一个固定在变速器换挡试验台的底座1上;第一限位装置用于限制第一活塞312的行程,其具有分别能够阻止第一活塞312移动的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第一阻挡部靠近换挡摇臂21,且第一活塞312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相抵的第一定位部;第二限位装置用于限制第一缸体311的行程,其具有分别能够阻止第一缸体311移动的第三阻挡部和第四阻挡部,第三阻挡部靠近换挡摇臂21,且第一缸体311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三阻挡部和第四阻挡部相抵的第二定位部;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一气缸31和第二气缸32的进气状态以限制第一活塞312和第一缸体311的位置;当换挡摇臂21位于前排档时,电磁阀同时控制第一活塞312与第一阻挡部相抵以及第一缸体311与第四阻挡部相抵;当换挡摇臂21位于后排档时,电磁阀同时控制第一定位部与第二阻挡部相抵以及第二定位部与第三阻挡部相抵;当换挡摇臂21位于空档时,电磁阀控制第一定位部与第一阻挡部相抵以及第二定位部与第三阻挡部相抵或者同时控制第一定位部与第二阻挡部相抵以及第二定位部与第四阻挡部相抵,电磁阀分别与第一气缸31和第二气缸32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将活塞本体与活塞杆构成的整体看作活塞,将缸体和活塞形成的整体看作气缸。第一气缸31的腔体被第一活塞312分隔为第一腔A和第二腔B,第二气缸32的腔体被第二活塞322分隔为第三腔C和第四腔D,如图2所示,第一气缸31位于第二气缸32的左侧,则第一腔A、第二腔B、第三腔C和第四腔D从左到右依次排列。同时,第一阻挡部位于第二阻挡部的左侧,第三阻挡部位于第四阻挡部的左侧。
上述电磁阀用于控制第一腔A、第二腔B、第三腔C和第四腔D的进气状态,当电磁阀控制压缩空气进入第一腔A时第一气缸31处于收缩状态,进入第二腔B时第一气缸31处于伸长状态;当电磁阀控制压缩空气进入第三腔C时第二气缸32处于伸长状态,进入第四腔D时第二气缸32处于收缩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换挡装置3的工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利用电磁阀控制压缩空气进入第二腔B和第三腔C内,使第一气缸31和第二气缸32均处于伸长状态,由于第一定位部和第一阻挡部以及第二定位部与第四阻挡部的作用,当第一定位部与第一阻挡部相抵且第二定位部与第四阻挡部相抵时,第二气缸32推动第一缸体311前移(即左移),进而使第一活塞312推动换挡摇臂21前移到接近极限位置,完成将待试验变速器2挂入前排档的操作;
第二步,利用电磁阀控制压缩空气进入第一腔A和第三腔C内,此时第一气缸31处于压缩状态,第一活塞312后移,第二气缸32仍处于伸长状态,第一缸体311位置不变;由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阻挡部的作用,当第一定位部与第二阻挡部相抵时,第一活塞312拉动换挡摇臂21后移(即右移)到空档位置;
可替换地,该步骤还可以利用电磁阀控制压缩空气进入第二腔B和第四腔D内,使第一气缸31仍处于伸长状态,第二气缸32处于收缩状态,第二气缸32驱动第一缸体311后移,由于第二定位部和第三阻挡部的作用,当第二定位部与第三阻挡部相抵时,第一缸体311带动与其相连第一活塞312后移,进而拉动换挡摇臂21后移到空档位置;
第三步,利用电磁阀控制压缩空气进入第一腔A和第四腔D内,此时第一气缸31和第二气缸32均处于收缩状态,由于第一定位部和第二阻挡部以及第二定位部与第三阻挡部的作用,当第一定位部与第二阻挡部相抵且第二定位部与第三阻挡部相抵时,第二气缸32推动第一缸体311后移,进而使第一活塞312拉动换挡摇臂21后移到接近极限位置,完成将待试验变速器2挂入后排档的操作;
第四步,重复上述第二步,利用电磁阀控制第一气缸31和第二气缸32的进气状态,使两个气缸一个伸长,另一个收缩,进而使第一活塞312推动换挡摇臂21前移到空挡位置,完成一个换挡循环。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速器换挡试验台的自动换挡装置3通过电磁阀控制第一气缸31和第二气缸32的进气状态,然后通过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来限制第一活塞312的行程,通过第三阻挡部和第四阻挡部来限制第一缸体311的行程;由于通过阻挡部实现限位无需进行信号的传递,不会造成控制的延时,所以当第一活塞312将换挡摇臂21推动到接近极限位置(前排档或后排当),第一活塞312和第一缸体311会分别与相应的阻挡部相抵,则第一活塞312和第一缸体311会分别立即停止移动,降低了气缸活塞对换挡摇臂21造成的冲击,从而减少了对换挡摇臂21造成的损伤,延长了变速器的使用寿命。
此外,上述自动换挡装置3工作的过程中,当换挡摇臂21位于中间位置(空档)时,第一限位装置以及第二限位装置能够立即限制第一活塞312和第一缸体311的位置避免其发生移动,所以不会发生第一活塞312带着换挡摇臂21在中间位置产生摆动的情况,提高了定位精度。本实施例的自动换挡装置3采用机械方法定位,只需要控制电磁阀的通断,无需考虑传感器的信号,所以控制程序比较简单;同时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气缸31和第二气缸32两个气缸组合实现了变速器换挡摇臂21前、中、后三个位置的精确定位,可靠性高。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装置设置在第一气缸31上,第二限位装置设置在第二气缸32上。也就是说,第一气缸31上具有第一限位装置,第二气缸32上具有第二限位装置,这样一来,有利于安装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同时便于找准第一阻挡部,第二阻挡部、第三阻挡部和第四阻挡部的位置。当然,上述两个限位装置还可以均设置在底座1上,通过将限位装置安装在底座1的适当位置来达到同样的限定第一缸体311以及第一活塞312的行程的目的;另外,第一限位装置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气缸32能够与第一缸体311同步移动的部件上,在此不再一一介绍。
优选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换挡装置3中,第一气缸31和第二气缸32相对设置,且第二缸体321与第一缸体311为一体式结构,第二活塞322固定在底座1的固定支架11上。如图2所示,第一活塞312位于第一气缸31的左侧,第二活塞322位于第二气缸32的右侧,且第一缸体311和第二缸体321对接相连;由于第二活塞322固定不动,则当第二缸体321内进入压缩气体时,第二缸体321会发生移动,进而实现驱动与其相连的第一缸体311移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将第一气缸31和第二气缸32沿着同一方向设置,即第一活塞312位于第一气缸31左侧,第二活塞322也位于第二气缸32左侧,且第二活塞322与第一缸体311固定相连,第二缸体321固定在固定支架11上,此时,第二缸体321固定不动,当第二缸体321内通入压缩气体时,第二活塞322会发生移动,进而达到同样的驱动第一缸体311移动的效果,在此不再一一介绍。
本实施例中,将第二缸体321与第一缸体311设置为一体式,省去了将第一缸体311和第二缸体321装配在一起的操作,从而省去了自动换挡装置的装配时间,提高了装配效率。上述两个缸体也可以为分开的两个结构,然后采用螺栓连接或者夹板等方式实现固定相连,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限位装置包括均设置在第一缸体311靠近换挡摇臂21的前端面(即左端面)上的第一长限位件和第一短限位件,第一长限位件具有第一阻挡部,第一短限位件具有第二阻挡部。此时,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分别位于不同的结构上,便于分别调整两个阻挡部的位置;上述两个阻挡部还可以均设置在一个限位件上,例如在一个限位杆上设置具有间距的两个凸起作为上述两个阻挡部,上述间距即为第一活塞312的行程。
进一步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换挡装置3中,第一定位部为焊接在第一活塞312上并与第一活塞312同步移动的第一定位板33,第一定位板33垂直于第一活塞312的轴线并位于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之间。工作时,第一活塞312连带着第一定位板33一起移动,由于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会对第一定位板33进行阻挡,所以第一定位板33只能在两个阻挡部之间移动,进而限制了第一活塞312的行程;当第一定位板33与第一阻挡部相抵时,第一活塞312左移伸长到左侧预设位置,当第一定位板33与第一阻挡部相抵时,第一活塞312右移收缩到右侧预设位置。上述预设位置为第一活塞312推动换挡摇臂21至不同的特定位置(前排档、后排当或空档)时所处的精确位置。同时,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板33垂直于第一活塞312的轴线,能够精确控制第一活塞312的行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将第一定位板33设置在第一缸体311上,将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均设置在第一活塞312上,以达到同样的限制第一活塞312行程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优选为与第二活塞322的外端部焊接相连的第二定位板36,第二定位板36垂直于第二活塞322的轴线并固定在固定支架11上;此时第二活塞322通过第二定位板36与固定支架11相连;同时,第二限位装置包括均设置在第二缸体321远离换挡摇臂21的后端面(即右端面)上的第二长限位件和第二短限位件,第二长限位件可移动地贯穿第二定位板36并具有第四阻挡部,第二短限位件具有第三阻挡部,第二定位板36位于第三阻挡部和第四阻挡部之间。
工作时,由于第二活塞322固定不动,进入第二缸体321腔体内的压缩空气会驱使第二缸体321发生移动,进而连带着第二长限位件和第二短限位件一起移动;当第二气缸32收缩时,第二缸体321能够向右移动至第三阻挡部与第二定位板36相抵,当第二气缸32伸长时,第二缸体321能够向左移动至第四阻挡部与第二定位板36相抵,进而实现了对第二缸体321行程的限制。
上述第二长限位件和第二短限位件还可以均固定在固定支架11上或者底座1其他的位置。另外,上述第二限位装置还可以为一个限位件,且第三阻挡部和第四阻挡部均设置在该限位件上。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也可以不设置第一定位板33和第二定位板36,使第一活塞312本身具有实现定位功能的定位槽或者定位凸起,以达到同样的与第一限位装置配合限制第一活塞312行程的效果;同时使第一缸体311、第二缸体321或者第二活塞322具有能够作为第二定位部的定位凸起或者定位槽,以达到同样的与第二限位装置相配合限制第一缸体311的行程的作用,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赘述。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缸体311的前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第一长限位件为设置在第一螺纹孔内的第一长螺栓34,第一长螺栓34的螺栓头形成第一阻挡部;第一短限位件为设置在第二螺纹孔内的第一短螺栓35,第一短螺栓35的螺栓头形成第二阻挡部;且第二缸体321的后端面上开设有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第二长限位件为设置在第三螺纹孔内的第二长螺栓38,第二长螺栓38的螺栓头形成第四阻挡部;第二短限位件为设置在第四螺纹孔内第二短螺栓37,第二短螺栓37的螺栓头形成第三阻挡部。
此时,第一长限位件、第一短限位件与第一缸体311之间以及第二长限位件、第二短限位件与第二缸体321之间均通过螺纹配合,上述四个限位件均为螺栓;因螺栓旋入螺纹孔内的深度可调,则螺栓的长度可调,所以上述四个限位件上的阻挡部位置均可调,便于将阻挡部调节到准确的位置;这样一来,不仅避免了因阻挡部位置不准确导致活塞不能移动到预设位置的情况;还能够通过调节螺栓长度来实现活塞的不同行程,进而使该自动换挡装置3适用于不同规格变速器的试验,提高了通用性。而且,上述螺纹配合便于调节限位件的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限位装置(或第二限位装置)还可以为螺柱与设置在该螺柱上的两个螺母的配合,该两个螺母分别作为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或第三阻挡部和第四阻挡部),通过上下旋拧螺母的位置来调节上述两个阻挡部的位置,进而达到同样的使第一活塞312(或第一缸体311)的行程可调的效果。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第一长螺栓34和第一短螺栓35为两个,且两个第一长螺栓34位于前端面的一条对角线的两端,两个第一短螺栓35位于前端面的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第二长螺栓38和第二短螺栓37均为两个,且两个第二长螺栓38位于后端面的一条对角线的两端,两个第二短螺栓37位于后端面的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由于第一长螺栓34和第一短螺栓35分别位于第一缸体311对角的位置,第二长螺栓38和第二短螺栓37分别位于第二缸体321对角的位置;则第一活塞312或者第一缸体311移动时对角的位置会同时受到阻挡部的限制,保证了第一活塞312以及第一缸体311的平稳移动,避免定位板发生倾斜,进而保证了第一活塞312和第一缸体311位置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二阻挡部为第一缸体311远离换挡摇臂21的端部,第三阻挡部为第二缸体321靠近换挡摇臂21的端部;此时,第二阻挡部为第一缸体311右端端部,第三阻挡部为第二缸体321左端端部;当需要换挡摇臂21位于后排档时,电磁阀控制压缩空气进入第一腔A和第四腔D内,第一活塞312收缩右移,直至抵靠在第一缸体311的右端;第二缸体321收缩右移,直至第二活塞322抵靠在第二缸体321的左端,进而使第一活塞312拉动换挡摇臂21右移到后排档。本实施例减少了需要另外设置的阻挡部,使结构简单化。
同时,上述自动换挡装置3中,第一气缸31和第二气缸32规格相同,且同轴设置。此时,第一缸体311与第二缸体321的形状和大小分别相同,第一活塞312和第二活塞322的形状和大小分别相同;这样能够保证两个气缸的移动速率相同,保证运行的同步性,便于控制第一气缸31和第二气缸32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变速器换挡试验台,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上的自动换挡装置3,如图3所示,该自动换挡装置3为本实用新型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换挡装置。
上述变速器换挡试验台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自动换挡装置3,在变速器的换挡摇臂21运动到极限位置时,降低了气缸活塞对换挡摇臂21造成的冲击,从而减少了对换挡摇臂21造成的损伤,延长了变速器的使用寿命,其优点是由自动换挡装置3带来的,具体的请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相关的部分,在此就不再赘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速器换挡试验台的自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具有第一活塞(312)和第一缸体(311)的第一气缸(31),所述第一活塞(312)与待试验变速器(2)的换挡摇臂(21)采用球铰连接;
用于驱使所述第一缸体(311)移动的第二气缸(32),所述第二气缸(32)具有第二活塞(322)和第二缸体(321),且所述第二活塞(322)和所述第二缸体(321)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缸体(311)固定连接,另一个固定在所述变速器换挡试验台的底座(1)上;
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活塞(312)的行程的第一限位装置,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具有分别能够阻止所述第一活塞(312)移动的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靠近所述换挡摇臂(21),且所述第一活塞(312)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一阻挡部和所述第二阻挡部相抵的第一定位部;
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缸体(311)的行程的第二限位装置,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具有分别能够阻止所述第一缸体(311)移动的第三阻挡部和第四阻挡部,所述第三阻挡部靠近所述换挡摇臂(21),且所述第一缸体(311)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第三阻挡部和所述第四阻挡部相抵的第二定位部;
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缸(31)和所述第二气缸(32)的进气状态以限制所述第一活塞(312)和所述第一缸体(311)的位置的电磁阀;当所述换挡摇臂(21)位于前排档时,所述电磁阀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活塞(312)与第一阻挡部相抵以及所述第一缸体(311)与所述第四阻挡部相抵;当所述换挡摇臂(21)位于后排档时,所述电磁阀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阻挡部相抵以及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三阻挡部相抵;当所述换挡摇臂(21)位于空档时,所述电磁阀控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一阻挡部相抵以及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三阻挡部相抵或者同时控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阻挡部相抵以及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四阻挡部相抵,所述电磁阀分别与所述第一气缸(31)和所述第二气缸(32)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31)上,所述第二限位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3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31)和所述第二气缸(32)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二缸体(321)与所述第一缸体(31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活塞(322)固定在所述底座(1)的固定支架(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包括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311)靠近所述换挡摇臂(21)的前端面上的第一长限位件和第一短限位件,所述第一长限位件具有所述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短限位件具有所述第二阻挡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为焊接在所述第一活塞(312)上并与所述第一活塞(312)同步移动的第一定位板(33),所述第一定位板(33)垂直于所述第一活塞(312)的轴线并位于所述第一阻挡部和第二阻挡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为与所述第二活塞(322)的外端部焊接相连的第二定位板(36),所述第二定位板(36)垂直于所述第二活塞(322)的轴线并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11)上;且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包括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321)远离所述换挡摇臂(21)的后端面上的第二长限位件和第二短限位件,所述第二长限位件可移动地贯穿所述第二定位板(36)并具有所述第四阻挡部,所述第二短限位件具有所述第三阻挡部,所述第二定位板(36)位于所述第三阻挡部和所述第四阻挡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面上开设有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长限位件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螺纹孔内的第一长螺栓(34),所述第一长螺栓(34)的螺栓头形成所述第一阻挡部;所述第一短限位件为设置在所述第二螺纹孔内的第一短螺栓(35),所述第一短螺栓(35)的螺栓头形成所述第二阻挡部;且所述后端面上开设有第三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所述第二长限位件为设置在所述第三螺纹孔内的第二长螺栓(38),所述第二长螺栓(38)的螺栓头形成所述第四阻挡部;所述第二短限位件为设置在所述第四螺纹孔内第二短螺栓(37),所述第二短螺栓(37)的螺栓头形成所述第三阻挡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螺栓(34)和所述第一短螺栓(35)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一长螺栓(34)位于所述前端面的一条对角线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短螺栓(35)位于所述前端面的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所述第二长螺栓(38)和所述第二短螺栓(37)均为两个,且两个所述第二长螺栓(38)位于所述后端面的一条对角线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二短螺栓(37)位于所述后端面的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换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挡部为所述第一缸体(311)远离所述换挡摇臂(21)的端部,所述第三阻挡部为所述第二缸体(321)靠近所述换挡摇臂(21)的端部;且所述第一气缸(31)和所述第二气缸(32)规格相同,且同轴设置。
10.一种变速器换挡试验台,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自动换挡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换挡装置(3)为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换挡装置。
CN201320595287.8U 2013-09-25 2013-09-25 一种变速器换挡试验台及其自动换挡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79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95287.8U CN203479523U (zh) 2013-09-25 2013-09-25 一种变速器换挡试验台及其自动换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95287.8U CN203479523U (zh) 2013-09-25 2013-09-25 一种变速器换挡试验台及其自动换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79523U true CN203479523U (zh) 2014-03-12

Family

ID=50227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95287.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479523U (zh) 2013-09-25 2013-09-25 一种变速器换挡试验台及其自动换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795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71846B (zh) 一种变速器换挡试验台及其自动换挡装置
CN102941545B (zh) 一种行列吸盘式壁板装配柔性工装
CN103612379B (zh) 一种吹瓶机机械手的夹持部的定位机构
CN204116394U (zh) 一种汽车电子产品的功能测试治具
CN202271153U (zh) 圆头调光螺钉的自动装配装置
CN105353308A (zh) 一种电机测试用自动快速装夹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7891383B (zh) 一种微型电机轴端销子拆装专用夹具
CN108955468B (zh) 一种三分度圆液力变矩器螺孔自动检测装置
CN203804168U (zh) 浮动式砂芯夹紧机构
CN103624461A (zh) 多连杆定位夹紧机构
CN201900432U (zh) 用于汽车车身装焊夹具定位销气动推进装置
CN203644351U (zh) 一种可调式展示架
CN104259723A (zh) 单导杆缸推销加支撑机构
CN205898413U (zh) 一种攻角调整装置
CN203479523U (zh) 一种变速器换挡试验台及其自动换挡装置
CN203396567U (zh) 汽车排气系统双轴零部件耐久测试夹具
CN105689951B (zh) 一种圆管外挂件的焊接夹具
CN205057383U (zh) 手动夹紧装置
CN204621737U (zh) 一种用于封头表面抛光的自动抛光机
CN104368470B (zh) 一种铁路货车油漆标记位置自动定位装置
CN204946615U (zh) 一种气动换向排线装置
CN109570992B (zh) 一种灯具六轴机器人自动打螺钉生产系统
CN107791173B (zh) Smd测试爪定位治具及对治具定位的方法
CN207527227U (zh) 一种小型精密三维电控台结构
CN202571861U (zh) 可调整托扶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90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902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