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76458U - 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76458U
CN203476458U CN201320475640.9U CN201320475640U CN203476458U CN 203476458 U CN203476458 U CN 203476458U CN 201320475640 U CN201320475640 U CN 201320475640U CN 203476458 U CN203476458 U CN 2034764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o
cone
supporting bracket
tub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47564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TCON (SHANGHAI) EXHAUST CONTROL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TCON (SHANGHAI) EXHAUST CONTRO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TCON (SHANGHAI) EXHAUST CONTROL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TCON (SHANGHAI) EXHAUST CONTROL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47564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764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764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7645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Gas After Trea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层管及双层隔热进气结构,单层管及双层隔热进气结构通过进气端锥结构与可变截面外壳封装结构的一端连接,可变截面外壳封装结构的另一端通过出气端锥结构与出气法兰结构连接,出气端锥结构上设有转接支撑支架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简单的简易隔热结构保证发动机启动阶段过程中的尾气热量不散失,缩短三元催化器的起燃时间,解决涡轮发动机排放问题,从而满足国家V号标准等特点。

Description

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元催化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尾气有害物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从排放控制技术来看,单纯采用机内净化措施已难以满足现有的排放法规,必须同时采用机外净化措施才能达到排放标准。三元催化器的研制成功使汽车排放控制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它可以使汽车排放的CO、HC、NOx大为降低。
如图1及图2所示,现有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三元催化器通常是不锈钢进气管结构a或者铸件进气管结构b。外面通过采用隔热罩形式保护周边的零件不受热辐射伤害。同时,第一支架结构c、第二支架结构d分别用于支撑整个系统。这种形式的三元催化器结构可能很好的保护周围零件,以及满足自身的耐久性能要求。但是由于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布置原因,三元催化器的进气接口为水平结构,这就导致了三元催化器的进气结构需要很长的单层弯管或者采用铸造进气结构改变气体的走向,使得在发动机启动的最初时段,大量的热量在进气结构中散失,从而催化剂无法快速的达到起燃温度而不能转化排放中的CO、HC、NOx。为了减少发动机启动阶段的排放,必须让三元催化器快速起燃。而催化剂起燃必须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促使CO、HC、NOx与催化剂中的贵金属迅速反应。因此在发动机启动阶段,有效减少发动机尾气的热量的措施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成本低、三元催化剂的起燃时间短的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采用简单的简易隔热结构保证发动机启动阶段过程中的尾气热量不散失,缩短三元催化器的起燃时间,解决涡轮发动机排放问题,从而满足国家V号标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层管及双层隔热进气结构,单层管及双层隔热进气结构通过进气端锥结构与可变截面外壳封装结构的一端连接,可变截面外壳封装结构的另一端通过出气端锥结构与出气法兰结构连接,出气端锥结构上设有转接支撑支架结构。
优选地,所述的单层管及双层隔热进气结构包括内单层管结构,内单层管结构的外侧通过中间隔热结构与外层隔热结构连接,内单层管结构的一端与进气法兰连接,内单层管结构的另一端与中间隔热结构之间设有金属网环结构,内单层管结构的另一端与进气端锥结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进气端锥结构包括第一内端锥,第一内端锥的外侧通过第一隔热棉层与第一外端锥连接,第一内端锥的一端与单层管及双层隔热进气结构连接,第一内端锥的另一端与可变截面外壳封装结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可变截面外壳封装结构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衬垫,外壳的一端与进气端锥结构连接,外壳的另一端与出气端锥结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出气端锥结构包括第二内端锥,内端锥通过第二隔热棉层与第二外端锥连接,第二内端锥的一端与可变截面外壳封装结构连接,第二内端锥的另一端与出气法兰结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出气法兰结构包括出气法兰,出气法兰的一端通过出气管与出气端锥结构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转接支撑支架结构包括下支架,下支架上设有上支架。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紧凑型的、简单的隔热管结构,同时能够缩短催化剂起燃的时间。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降低了制造难度,节省了发动机舱的空间,满足紧凑型的布置要求。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优点:
一,通过减少复杂的冲压结构,保持气流通畅,同时由于含有隔热层,减少排气中的热量在发动机启动阶段的散失,缩短三元催化剂的起燃时间,满足国家V号排放标准。
二,采用金属网环结构,减少了支架以及焊接的使用,同时满足了热应变的要求。降低了工艺时间,进而减少成本。
三,可变截面的外壳结构可提高结构的耐久性,降低售后成本。
四,由于采用了单层弯管和紧凑隔热进气结构,可以去除隔热罩,从而降低成本,同时也将布置空间从原来的12mm降低到5mm。
五,采用转接支撑支架结构,降低了发动机上装配应力可能造成的失效。同时也降低了制造精度要求,从而降低质量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不锈钢进气结构涡轮增压三元催化器图;
图2为铸铁进气结构涡轮增压三元催化器图;
图3为一种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减少催化剂起燃时间的进气结构示意图;
图6为减少催化剂起燃时间的进气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转接支撑支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单层管及双层隔热进气结构,2为进气端锥结构,3为可变截面外壳封装结构,4为出气端锥结构,5为出气法兰结构,6为转接支撑支架结构,7为进气法兰,8为内单层管结构,9为中间隔热结构,10为外层隔热结构,11为金属网环结构,12为第一内端锥,13为第一隔热棉层,14为第一外端锥,15为外壳,16为衬垫,17为催化剂,18为第二内端锥,19为第二隔热棉层,20为第二外端锥,21为出气法兰,22为螺栓,23为出气管,24为上支架,25为下支架,26为连接螺栓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如图3所示,为一种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主要包括单层管及双层隔热进气结构1,进气端锥结构2,可变截面外壳封装结构3以及出气端锥结构4,出气法兰结构5,转接支撑支架结构6组成,单层管及双层隔热进气结构1通过进气端锥结构2与可变截面外壳封装结构3的一端连接,可变截面外壳封装结构3的另一端通过出气端锥结构4与出气法兰结构5连接,出气端锥结构4上安装有转接支撑支架结构6。
如图4所示,为一种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单层管及双层隔热进气结构1包括内单层管结构8,中间隔热结构9以及外层隔热结构10,金属网环结构11。内单层管结构8的外侧通过中间隔热结构9与外层隔热结构10连接,内单层管结构8的一端与进气法兰7连接,内单层管结构8的另一端与中间隔热结构9之间安装有金属网环结构11,内单层管结构8的另一端与进气端锥结构2的第一内端锥12的一端连接。
进气端锥结构2包括第一内端锥12,第一隔热棉层13和第一外端锥14。第一内端锥12的外侧通过第一隔热棉层13与第一外端锥14连接,第一内端锥12的另一端与可变截面外壳封装结构3的外壳15的一端连接。
可变截面外壳封装结构3包括外壳15,衬垫16,催化剂17。外壳15内安装有衬垫16,衬垫16内填充了催化剂17,外壳15的另一端与出气端锥结构4的第二内端锥18的一端连接。
出气端锥结构4包括第二内端锥18,第二隔热棉层19和第二外端锥20。内端锥18通过第二隔热棉层19与第二外端锥20连接,第二内端锥18的另一端与出气法兰结构5的出气管23的一端连接。
出气法兰结构5包括出气法兰21,螺栓22,出气管23。出气法兰21的一端与出气管23的另一端连接,出气法兰21上安置有螺栓22。
如图7所示,为转接支撑支架结构6的结构示意图。转接支撑支架结构6包括上支架24,下支架25,连接螺栓副26。下支架25上通过连接螺栓副26与上支架24连接,可以消除前后方向的装配公差,而上支架24的腰行孔则可以消除上下方向的装配公差。
如图5、图6所示,内单层管结构8的内层单层管A两端分别与进气法兰7和进气端锥结构2连接,外层薄的不锈钢结构B则在进气端与内层单层管A在E处点焊连接,出气端则先通过电阻焊与金属网环结构11的金属网环C连接,然后左右两半再通过点焊连接,而内层单层管A与外层薄的不锈钢结构B之间填充一定密度的隔热材料D,从而保证了热量的不流失,而且内层单层管A与外层薄的不锈钢结构B之间的间隙很小,只有4~6mm,从而节省了发动机舱空间。
金属网环结构11简化出气端的制造工艺,节省了焊丝,以及制造时间,同时还防止了热应变可能造成的进气结构失效。
本实用新型结构集合了可变截面外壳封装结构,同时集合了单层管及双层隔热进气结构,减少了复杂的冲压模具,同时节省了发动机舱的布置空间,金属网环结构消除了热应变风险。同时隔热保温的设计缩短了催化剂到达起燃温度的时间。转接支撑支架结构降低了装配应力造成的耐久失效风险。

Claims (7)

1.一种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单层管及双层隔热进气结构(1),单层管及双层隔热进气结构(1)通过进气端锥结构(2)与可变截面外壳封装结构(3)的一端连接,可变截面外壳封装结构(3)的另一端通过出气端锥结构(4)与出气法兰结构(5)连接,出气端锥结构(4)上设有转接支撑支架结构(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层管及双层隔热进气结构(1)包括内单层管结构(8),内单层管结构(8)的外侧通过中间隔热结构(9)与外层隔热结构(10)连接,内单层管结构(8)的一端与进气法兰(7)连接,内单层管结构(8)的另一端与中间隔热结构(9)之间设有金属网环结构(11),内单层管结构(8)的另一端与进气端锥结构(2)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端锥结构(2)包括第一内端锥(12),第一内端锥(12)的外侧通过第一隔热棉层(13)与第一外端锥(14)连接,第一内端锥(12)的一端与单层管及双层隔热进气结构(1)连接,第一内端锥(12)的另一端与可变截面外壳封装结构(3)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变截面外壳封装结构(3)包括外壳(15),外壳(15)内设有衬垫(16),外壳(15)的一端与进气端锥结构(2)连接,外壳(15)的另一端与出气端锥结构(4)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端锥结构(4)包括第二内端锥(18),内端锥(18)通过第二隔热棉层(19)与第二外端锥(20)连接,第二内端锥(18)的一端与可变截面外壳封装结构(3)连接,第二内端锥(18)的另一端与出气法兰结构(5)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气法兰结构(5)包括出气法兰(21),出气法兰(21)的一端通过出气管(23)与出气端锥结构(4)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接支撑支架结构(6)包括下支架(25),下支架(25)上设有上支架(24)。
CN201320475640.9U 2013-08-05 2013-08-05 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764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75640.9U CN203476458U (zh) 2013-08-05 2013-08-05 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475640.9U CN203476458U (zh) 2013-08-05 2013-08-05 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76458U true CN203476458U (zh) 2014-03-12

Family

ID=50224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475640.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76458U (zh) 2013-08-05 2013-08-05 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764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3635A (zh) * 2018-10-23 2019-01-08 南京世界村汽车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三元催化器总成检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63635A (zh) * 2018-10-23 2019-01-08 南京世界村汽车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三元催化器总成检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20608B1 (en) Exhaust System of Engine
EP2187013B1 (en) Construction for an exhaust after treatment device
CN205154304U (zh) 一种新型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CN202832739U (zh) 一种排气歧管催化器总成
CN203476458U (zh) 隔热管及转接支撑支架三元催化器结构
US20100263762A1 (en) Wire tube structure for exhaust component
CN203891977U (zh) 一种水套式防爆内燃机排气管净化器
CN203688095U (zh) 汽车尾气测量专用温度传感器
CN103792017A (zh) 汽车尾气测量专用温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01330636Y (zh) 集成scr消声器
CN202732052U (zh) 一种起燃时间短的涡轮发动机三元催化器结构
CN202300593U (zh) 一种三元催化器的两块载体封装结构
CN107035463B (zh) 一种可以利用余热进行催化反应的车用消音器
CN206816328U (zh) 一种增压发动机三元催化器结构
CN201574805U (zh) 一种复合型三元催化器
CN203688106U (zh) 椭圆型接触头的温度传感器
CN203189083U (zh) 一种消音器
US8746400B2 (en) Exhaust device of engine
CN203403930U (zh) 一种汽车排气系统催化器
JP4687354B2 (ja) 自動二輪車の排気マフラー
CN204572152U (zh) 一种摩托车消声器组合
CN202937339U (zh) 新型消声器壳体
CN203745104U (zh) 扁头型接触头的温度传感器
CN202148940U (zh) 消声器双催化转化器安装结构
CN202023612U (zh) 一种提高涡轮增压发动机排气热端耐久性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