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53513U - 一种新型外平衡截止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外平衡截止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53513U
CN203453513U CN201320581606.XU CN201320581606U CN203453513U CN 203453513 U CN203453513 U CN 203453513U CN 201320581606 U CN201320581606 U CN 201320581606U CN 203453513 U CN203453513 U CN 2034535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spool
valve rod
guide sleeve
p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8160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根辉
赵庆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TARLIGHT VITER TRANSMISSIO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TARLIGHT VITER TRANSMISSIO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TARLIGHT VITER TRANSMISSIO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TARLIGHT VITER TRANSMISSION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32058160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535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535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5351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外平衡截止阀通过设置平衡腔结构实现阀杆所受液压作用力的全平衡功能。阀芯与阀套之间的密封圈为轴用式密封,在阀门启闭运行时密封圈无直接运动,降低密封圈受到的磨粒磨损及对水介质做功所产生的消耗。阀座嵌套式安装于阀套下端的沉孔中,避免了阀座与阀体的直接配合安装,阀座的拆装同阀套一起进行,简化阀座的拆装过程,提高拆装效率。软硬双密封阀口结构,可以确保阀门在关闭状态时具有软硬双密封效果,对颗粒杂质具有一定包含能力,对水介质颗粒物含量的敏感性较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省力、维护成本低、使用寿命长,非常适合于中高压气、液介质场合,特别是介质中含有一定杂质的工况条件下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外平衡截止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新型外平衡截止阀。
背景技术
截止阀是应用较为广泛的阀门之一,当前平衡截止阀多数为阀芯自平衡结构,即阀芯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轴向通水孔,使得阀芯与阀套形成的阀芯上下空间连通起来,这样当介质进入到阀芯下部空间后会快速进入阀芯的上部空间,介质对阀芯的大部分液压作用力能相互抵消,但带动阀芯运动的阀杆所受到的液压作用力却无法消除。在介质压力较高或阀杆截面积较大时,介质对阀杆的作用力仍然很大,需较大尺寸的驱动装置或者手动操作较为费劲。
针对该情况,国内外部分阀门厂家通过改进将截止阀的阀杆向下延长,穿过带通孔的阀芯并穿出阀体的底部壳体(或下端盖),且保证阀杆上、下穿出阀体内腔的阀杆截面积一样,如图1所示。这样介质对上、下连通的阀芯液压作用力大部分相互抵消,对阀杆的液压作用力也能完全相互抵消。操作时仅需克服的最大负载主要是各种密封产生的摩擦力、液动力及阀口的密封力,非常轻松省力。
当前截止阀的阀口密封多为阀芯与阀座硬挤压接触式密封面结构,具有零泄漏的密封效果。
当前截止阀为了提高阀口密封面的耐冲蚀能力,将阀口密封面设置在阀芯、阀座上。这样可以通过更换阀口密封面易被冲蚀的阀芯、阀座来提高阀门的整体使用寿命。阀座通常是直接嵌入式安装于阀体的沉孔中,并通过阀套及阀盖压紧定位于阀体中。
上述结构的截止阀具有以下的缺陷:
1、阀杆上、下穿出阀体内腔的截止阀虽然具有操作省力的优点,但是因阀杆的下端部穿出阀体底部壳体(或下端盖),且阀体底部与阀杆配合的孔设置有密封圈以防止介质外漏。因阀杆为运动部件,密封圈的磨损不可避免,一旦密封圈磨损严重产生泄漏,更换密封圈将会极其不方便,需将阀门整体拆下放倒从底部进行更换。维修的工作量大,维护的成本高。
2、硬挤压接触式阀口密封虽可以实现零泄漏效果,但是在含颗粒杂质较多的水介质工况下,硬密封阀口关闭时很容易挤压到颗粒杂质而破坏阀口引起泄漏。另外阀门启闭时有一个微开启过程,介质流过所形成的阀口缝隙将形成高速流体,在大压差高流速的介质冲蚀下很容易造成阀口密封面的疲劳破坏,降低阀门的使用寿命。通常情况下阀口密封面的破坏是以上两种情况综合作用的结果。
3、将阀口密封面设置在阀座上具有阀口密封面被冲蚀破坏可更换的优点,但是可更换阀座通常是直接嵌入式安装于阀体的沉孔中。因阀体材料多为碳钢材料,在水介质工况经过长时间的锈蚀及杂质的沉淀,在阀座与阀体的安装配合表面形成结合物,非常不利于阀座的拆卸。阀套与阀体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故维修拆卸时需采用专门的拆卸工具先拆除阀套后再拆卸阀座,工作量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针对上下端都伸出阀体的阀杆结构所引起的维修困难和阀口抗污染能力差的问题以及阀套阀座拆卸工作量大的问题,对截止阀的结构予以改进,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省力、维护成本低及使用寿命长的特点的新型外平衡截止阀,非常适合于中高压气、液介质场合,特别是介质中含有一定杂质的工况条件下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外平衡截止阀,包括主阀结构及固定连接在所述主阀结构上的与所述主阀结构垂直同心的平衡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阀结构自上而下包括固定连接的阀盖和阀体;所述阀盖和所述阀体围成阀腔;
阀芯为圆筒状结构,具有光滑的外圆柱面;阀芯的下端的外径收缩形成阀芯密封面;阀芯的外圆柱面与阀芯密封面之间设有过渡倒角;
所述阀芯内置于阀套的内腔中,将所述阀套的内腔分隔成上部的阀芯收纳腔体和下部的进水口腔体;
所述阀芯上均匀分布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将所述阀芯下方的进水口腔体和所述阀芯上方的收纳腔体连通;
所述阀芯的外圆柱面与所述阀套的内圆柱面密封连接;所述阀套的外圆柱面与所述阀体的内壁面密封连接;
所述阀套下端设置有装配阀座的沉孔,所述阀座安装于所述阀套下端的所述沉孔中;
阀盖将所述阀套与所述阀座压实定位在所述阀腔中;
所述阀座的中心内孔的上端设有与所述阀芯密封面相配合的阀座密封面;
所述阀座与所述阀套之间形成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轴用密封圈;
所述阀芯密封面与所述阀座密封面的硬密封和所述轴用密封圈与所述阀芯的外圆柱面的软密封构成软硬串联的双密封阀口结构;
阀杆顺次穿过所述平衡腔结构、所述阀盖进入所述阀芯收纳腔,所述阀杆的底部与所述阀芯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阀杆的顶部穿过所述平衡腔结构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阀杆在外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作升降运动,带动所述阀芯沿着所述阀套的内圆柱面作升降运动,实现阀门的开关动作。
进一步地,
所述密封槽的槽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密封槽的槽内的宽度;
所述轴用密封圈包括设置在所述密封槽的槽内的环形的内密封圈和设置在所述密封槽的槽口的、径向横截面为T型的外密封圈,外密封圈由圆环部和凸缘部一体成型构成;
所述凸缘部的的外表面以锥面圆弧过渡到所述圆环部的外表面;
所述外密封圈的圆环部挤压在所述槽内,所述凸缘部挤压在所述槽口,所述密封槽与所述外密封圈为过盈配合。
进一步地,
所述平衡腔结构自上而下包括固定连接的连接法兰、上导向套、缸体和下导向套;活塞位于所述缸体的内腔,且与所述缸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所述缸体的上部中心孔与所述上导向套密封连接,所述连接法兰将所述上导向套压紧固定在所述缸体的上部;
所述下导向套固定安装在所述阀盖中心的导向套安装孔中;
所述阀盖的上表面中心为向下凹陷的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下导向套的下部插入所述阀盖中心的导向套安装孔,且与所述导向套安装孔的孔壁密封连接;所述下导向套的中部的外壁向外凸出形成环状凸缘,所述下导向套的环状凸缘与所述阀盖的上表面的所述第二台阶压接,所述下导向套的环状凸缘的上表面与所述阀盖的第一台阶水平;所述缸体的下部压紧所述阀盖的第一台阶和所述下导向套的环状凸缘的上表面,且其内壁与所述环状凸缘上方的下导向套的竖直的外壁配合连接,其外壁与所述第一台阶的侧壁间隙连接;
所述缸体的上部的内壁面、所述上导向套的下表面及所述活塞的上表面围成所述平衡腔结构的上腔体;所述缸体的下部的内壁面、所述活塞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导向套的环状凸缘的上表面围成所述平衡腔结构的下腔体;
所述缸体的下腔体的缸壁上设有通气孔,所述下腔体通过所述通气孔与大气连通。
进一步地,
所述阀杆是自上而下由上阀杆和下阀杆及所述下阀杆的下端部的外壁向外凸出变径形成的凸台共同组成的阶梯杆结构;
所述下阀杆的外径大于上阀杆的外径,在所述上阀杆和下阀杆的变径交接处形成环状台肩;
所述上阀杆向上顺序穿过所述活塞、所述上导向套和所述连接法兰与外部的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活塞上方的上阀杆外套设背母;所述背母的内螺纹孔与所述上阀杆的外螺纹壁螺纹连接固定,锁紧所述活塞,使所述活塞限位在所述上阀杆的下部并且位于所述台肩上;
所述下阀杆向下顺序穿过所述下导向套,通过固定外套于所述下阀杆的下端部的连接件与所述阀芯的上部中心的沉孔固定连接;
所述下阀杆的下端部的截面积等于所述缸体的内孔与所述上阀杆的外壁围成的环形面积。
进一步地,
所述连接件为具有内孔和外螺纹的锁紧螺母;
所述锁紧螺母通过内孔穿过所述阀杆,并顶抵阀杆下端部的凸台上端面;
所述锁紧螺母的外螺纹壁与所述阀芯的沉孔上部的螺纹壁螺纹连接固定;
所述阀杆和所述阀芯在锁紧螺母的锁紧定位下形成一个连接可靠的运动部件。
进一步地,
所述阀杆的中心设有通水孔;所述通水孔的底端连通所述阀芯收纳腔体;所述通水孔的顶端位于所述平衡腔结构的上腔体内的上阀杆的杆壁上,所述通水孔将所述阀芯收纳腔体与所述平衡腔结构的上腔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双密封阀口结构可以确保阀门在关闭状态时具有软硬双密封效果。因密封圈具有在阀门启闭运行时无直接运动,故基本不会对水介质及其中含颗粒悬浮物进行做功运动,相对于随运动部件一起对工作介质进行做功运动的活塞式密封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密封圈受到的磨粒磨损及对水介质做功所产生的消耗,具有比活塞式密封更可靠的使用寿命。密封圈为软材质密封圈,对颗粒杂质具有一定包含能力,对水介质颗粒物含量的敏感性较低,相对硬接触式密封面阀口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阀座与阀套的嵌套式装配结构避免了阀座与阀体的直接配合安装,阀座的拆装都是随同阀套一起进行的,这样简化了阀座的拆装过程,极大地提高拆装效率,解决了阀门维护时的拆卸工作量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外置阀盖上端的阀杆自平衡腔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阀杆的上下端都伸出阀体时的阀杆结构的维修困难和阀口抗污染能力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截止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外平衡截止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向局部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阀座2.密封圈3.密封槽3.1内密封圈3.2外密封圈4.密封圈5.阀套6.阀芯6.1通孔7.密封圈8.锁紧螺母9.阀体10.密封圈11.密封圈12.阀杆13.阀盖13.1第一台阶13.2第二台阶14.下导向套14.1环状凸缘15.缸体16.活塞17.背母18.连接法兰19.上导向套20.密封圈21.上腔体22.通水孔23.密封圈24.通气孔25.下腔体26.密封圈27.阀芯收纳腔体28.腔体29.外圆柱面30.阀芯密封面31.进水口腔体32.螺栓33.螺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外平衡截止阀,包括主阀结构及固定连接在主阀结构上的与主阀结构垂直同心的平衡腔结构。其中,
主阀结构自上而下包括固定连接的阀盖13和阀体9;阀盖和阀体围成阀腔;
阀芯6为圆筒状结构,具有光滑的外圆柱面29;阀芯的下端的外径收缩形成阀芯密封面30;阀芯的外圆柱面与阀芯密封面之间设有过渡倒角,以防止阀芯6运动时穿入或脱离密封圈时破坏密封圈;
阀芯内置于阀套5的内腔中,将阀套的内腔分隔成上部的阀芯收纳腔体27和下部的进水口腔体31;
阀芯上均匀分布上下贯通的通孔6.1,通孔将阀芯下方的进水口腔体31和阀芯上方的阀芯收纳腔体27连通,以确保两个腔体的介质压力一致
阀芯的外圆柱面与阀套的内圆柱面密封连接;阀套的外圆柱面与阀体的内壁面密封连接;
阀套下端设置有装配阀座1的沉孔,阀座安装于阀套下端的沉孔中;
阀盖将阀套与阀座压实定位在阀腔中;阀座1内置于阀套5沉孔中避免了阀座1与阀体9的直接装配,阀座1的拆装都是随同阀套5一起进行的,这样简化了阀座的拆装过程,极大地提高了拆装效率。
阀座的中心内孔的上端设有与阀芯密封面30相配合的阀座密封面;
阀座与阀套之间形成有密封槽3,密封槽内设置轴用密封圈;
阀芯密封面与阀座密封面的硬密封和轴用密封圈与阀芯外圆柱面的软密封构成软硬串联的双密封阀口结构;
阀芯密封面和阀座密封面为平面或锥面或球面。
阀杆12顺次穿过平衡腔结构、阀盖进入阀芯收纳腔,阀杆的底部与阀芯的上部固定连接,阀杆的顶部穿过平衡腔结构与外部驱动装置(图中未显示)连接;阀杆在外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作升降运动,带动阀芯沿着阀套的内圆柱面作升降运动,实现阀门的开关动作。
密封槽3的槽口的宽度小于密封槽的槽内的宽度;密封槽内设置轴用密封圈,包括设置在密封槽的槽内的环形的内密封圈3.1和设置在密封槽的槽口的、径向横截面为T型的外密封圈3.2,外密封圈由圆环部和凸缘部一体成型构成;凸缘部的的外表面以锥面圆弧过渡到圆环部的外表面;外密封圈的圆环部挤压在槽内,凸缘部挤压在槽口。
内密封圈为O型橡胶圈;外密封圈为聚氨酯材料制成;密封槽与外密封圈为过盈配合。
阀盖与阀体通过螺栓32固定连接。
平衡腔结构自上而下包括固定连接的连接法兰18、上导向套19、缸体15和下导向套14;活塞16位于缸体的内腔,且与缸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阀盖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螺柱安装孔;螺柱33穿过连接法兰进入螺柱安装孔,从而将平衡腔结构与主阀结构固定连接。
缸体的上部中心孔与上导向套固定连接,连接法兰将上导向套压紧固定在缸体的上部;
下导向套14固定安装在阀盖中心的导向套安装孔中;
阀盖的上表面中心为向下凹陷的第一台阶13.1和第二台阶13.2;下导向套的下部插入阀盖中心的导向套安装孔,且与导向套安装孔的孔壁密封连接;下导向套的中部的外壁向外凸出形成环状凸缘14.1,下导向套的环状凸缘与阀盖的上表面的第二台阶压接,下导向套的环状凸缘的上表面与阀盖的第一台阶水平;缸体的下部压紧阀盖的第一台阶和下导向套的环状凸缘的上表面,且其内壁与环状凸缘上方的下导向套的竖直的外壁配合连接,其外壁与第一台阶的侧壁间隙连接;
缸体的上部的内壁面、上导向套的下表面及活塞的上表面围成平衡缸结构的上腔体21;缸体的下部的内壁面、活塞的下表面与下导向套的环状凸缘的上表面围成平衡缸结构的下腔体;下腔体的缸体的缸壁上设有通气孔24,下腔体通过通气孔与大气连通,确保阀杆升降运行时,下腔体无负压或背压。
阀杆12是自上而下由上阀杆和下阀杆及下阀杆的下端变径增大形成的凸台共同组成的阶梯杆结构;下阀杆的外径大于上阀杆的外径,在上阀杆和下阀杆的变径交接处形成环状台肩;上阀杆向上顺序穿过活塞、上导向套和连接法兰与外部的驱动装置(图中未显示)连接;活塞上方的上阀杆外套设背母17;背母的内螺纹孔与上阀杆的外螺纹壁螺纹连接固定,锁紧活塞,使活塞限位在上阀杆的下部并且位于台肩上;
下阀杆向下顺序穿过下导向套,通过固定外套于下阀杆的底端的连接件与阀芯的上部中心的沉孔固定连接;
下阀杆的下端部的截面积A1等于缸体的内孔与上阀杆的外壁围成的环形面积A3–A2,以消除阀杆截面上所承受的液压作用力。
连接件为具有内孔和外螺纹的锁紧螺母8;锁紧螺母通过内孔穿过阀杆,并顶抵阀杆下端部的凸台上端面;锁紧螺母的外螺纹壁与阀芯的螺纹中心孔螺纹连接固定;阀杆和阀芯在锁紧螺母的锁紧定位下形成一个连接可靠的运动部件,在阀杆12的带动下阀芯6能做升降运动。
阀杆的中心设有通水孔22;通水孔的底端连通阀芯收纳腔体;通水孔的顶端位于平衡腔结构的上腔体内的上阀杆的杆壁上,通水孔将阀芯收纳腔与平衡腔结构的上腔体连通。
在阀套5上对应密封圈7和轴用密封圈3之间的部分设置有通水缓冲槽(图中未显示),并在缓冲槽的壁体上开有均匀分布的连通孔(图中未显示)连通阀套5内侧腔体与阀体的腔体28。
上阀杆的上端部通过螺纹或卡槽式结构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
以高压水为工作介质,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其他工作介质的情况的工作原理类似)如下:在阀门关闭状态时阀芯上方的阀芯收纳腔体27、阀芯下方的进水口腔体31及平衡腔结构的上腔体21始终连通,并与腔体28及外界完全隔离。当高压水进入进水口腔体31后会迅速进入阀芯收纳腔体27及上腔体21,故高压水对阀杆下端截面产生向上的水压作用力,同时在上腔体21内高压水对阀杆及活塞构成的环形截面上产生向下的水压作用力,两者因受压截面积相同而相互平衡,即平衡腔结构的设计可以完全消除水对阀杆的液压力。阀芯6因阀芯收纳腔体27及进水口腔体31的连通,所受到的水压作用力大部分抵消,只有剩下阀芯外圆柱面29与阀座密封面形成的环形截面积上向下的水压作用力F。该作用力仅与阀座密封面与下阀芯外圆柱面形成的径向环形截面有关,可以根据设计需要调整该环形面积对应的结构尺寸,改变F的大小。该水压作用力的存在有利于阀门关闭。当水由腔体28进入后,因密封圈3.1、3.2、7均在外圆柱面29上,无面积差,故水压对阀芯6的作用力完全抵消。无论水从哪个腔体进入,在阀门开启时,阀芯6与阀座密封面分离,此时水产生的液压作用力负载作用力完全抵消自平衡了,故操作阀门需克服的最大负载主要取决于F及运动部件的摩擦阻力。根据应用场合的不同通过调整外圆柱面和阀座密封面构成的环形面积大小可以在满足基本功能的情况下有效的降低驱动力,实现阀门操作轻松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外平衡截止阀具有以下特点:
1、平衡腔结构。通过在阀盖上端设置平衡腔结构实现阀杆12所受液压作用力的全平衡功能。故阀杆12不从阀体9底部壳体(或下端盖)处伸出,在阀体底部不存在泄漏点,所有的零部件的维修及密封的更换都可以在不移动阀门的情况下,从阀门上端进行快速处理,减小因拆除或移动阀门所发生的维修成本。
2、阀芯与阀套之间的密封圈均为轴用式密封,在阀门启闭运行时密封圈3、7无直接运动,故不会对水介质及其中含杂的颗粒悬浮物进行做功运动,这样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密封圈受到的磨粒磨损及对水介质做功所产生的消耗。
3、座阀套嵌套式结构。阀座1嵌套式安装于阀套5下端的沉孔中,并随阀套5一起安装于阀体9的内腔中。该结构避免了阀座与阀体的直接配合安装,阀座1的拆装都是随同阀套5一起进行的,这样简化了阀座的拆装过程,极大的提高拆装效率,节省了维修成本。
4、软硬双密封阀口结构。为提高阀口的抗污能力,提高使用寿命,在硬接触式密封阀口的基础上,增加了设置在密封槽3内的轴用密封圈,可以确保阀门在关闭状态时具有软硬双密封效果。因轴用密封圈具有在阀门启闭运行时无直接运动,故不会对水介质及其中含杂的颗粒悬浮物进行做功运动。相对随运动部件一起对工作介质进行做功运动的活塞式密封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密封圈受到的磨粒磨损及对水介质做功所产生的消耗,具有比活塞式密封更可靠的使用寿命。轴用密封圈为软密封圈,对颗粒杂质具有一定包含能力,对水介质颗粒物含量的敏感性较低,相对硬接触式密封面阀口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本例中介绍的密封槽3是由阀座1及阀套5组合而成的,为半开放式密封槽,槽口比槽内宽度小,在阀门开启状态时阀芯6脱离了外密封圈3.2,使外密封圈3.2完全暴露在介质中,为了确保外密封圈3.2在高速紊流的介质中不被冲掉,在不降低密封效果的情况下,确保外密封圈不被冲掉,并减少冲刷的影响。
外密封圈3.2的密封作用需阀芯6的外圆柱面29完全穿进外密封圈3.2的内孔才能实现,则阀芯6只有在轴向产生一定的位移,脱离或穿入外密封圈3.2才能实现阀门的打开或关闭。这可以实现硬阀口密封开启了足够的开度后才有介质流过阀口,极大地降低了硬阀口被高速介质冲蚀的风险。结合硬阀口具有零泄漏的密封效果,以及软密封圈的抗污染能力强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阀口的密封效果及使用寿命。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定,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做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新型外平衡截止阀,包括主阀结构及固定连接在所述主阀结构上的与所述主阀结构垂直同心的平衡腔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阀结构自上而下包括固定连接的阀盖和阀体;所述阀盖和所述阀体围成阀腔;
阀芯为圆筒状结构,具有光滑的外圆柱面;阀芯的下端的外径收缩形成阀芯密封面;阀芯的外圆柱面与阀芯密封面之间设有过渡倒角;
所述阀芯内置于阀套的内腔中,将所述阀套的内腔分隔成上部的阀芯收纳腔体和下部的进水口腔体;
所述阀芯上均匀分布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将所述阀芯下方的进水口腔体和所述阀芯上方的收纳腔体连通;
所述阀芯的外圆柱面与所述阀套的内圆柱面密封连接;所述阀套的外圆柱面与所述阀体的内壁面密封连接;
所述阀套下端设置有装配阀座的沉孔,所述阀座安装于所述阀套下端的所述沉孔中;
阀盖将所述阀套与所述阀座压实定位在所述阀腔中;
所述阀座的中心内孔的上端设有与所述阀芯密封面相配合的阀座密封面;
所述阀座与所述阀套之间形成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内设置轴用密封圈;
所述阀芯密封面与所述阀座密封面的硬密封以及所述轴用密封圈与所述阀芯的外圆柱面的软密封构成软硬串联的双密封阀口结构;
阀杆顺次穿过所述平衡腔结构、所述阀盖进入所述阀芯收纳腔,所述阀杆的底部与所述阀芯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阀杆的顶部穿过所述平衡腔结构与外部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阀杆在外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作升降运动,带动所述阀芯沿着所述阀套的内圆柱面作升降运动,实现阀门的开关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外平衡截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槽的槽口的宽度小于所述密封槽的槽内的宽度;
所述轴用密封圈包括设置在所述密封槽的槽内的环形的内密封圈和设置在所述密封槽的槽口的、径向横截面为T型的外密封圈,外密封圈由圆环部和凸缘部一体成型构成;
所述凸缘部的的外表面以锥面圆弧过渡到所述圆环部的外表面;
所述外密封圈的圆环部挤压在所述槽内,所述凸缘部挤压在所述槽口,所述密封槽与所述外密封圈为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外平衡截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衡腔结构自上而下包括固定连接的连接法兰、上导向套、缸体和下导向套;活塞位于所述缸体的内腔,且与所述缸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所述缸体的上部中心孔与所述上导向套密封连接,所述连接法兰将所述上导向套压紧固定在所述缸体的上部;
所述下导向套固定安装在所述阀盖中心的导向套安装孔中;
所述阀盖的上表面中心为向下凹陷的第一台阶和第二台阶;所述下导向套的下部插入所述阀盖中心的导向套安装孔,且与所述导向套安装孔的孔壁密封连接;所述下导向套的下部与所述阀盖的上表面的第二台阶压接,所述下导向套的上表面与所述阀盖的第一台阶水平;所述下导向套的中部的外壁向外凸出形成环状凸缘,所述下导向套的环状凸缘与所述阀盖的上表面的所述第二台阶压接,所述下导向套的环状凸缘的上表面与所述阀盖的第一台阶水平;所述缸体的下部压紧所述阀盖的第一台阶和所述下导向套的环状凸缘的上表面,且其内壁与所述环状凸缘上方的下导向套的竖直的外壁配合连接,其外壁与所述第一台阶的侧壁间隙连接;
所述缸体的上部的内壁面、所述上导向套的下表面及所述活塞的上表面围成所述平衡腔结构的上腔体;所述缸体的下部的内壁面、所述活塞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导向套的环状凸缘的上表面围成所述平衡腔结构的下腔体;
所述下腔体的缸体的缸壁上设有通气孔,所述下腔体通过所述通气孔与大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外平衡截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杆是自上而下由上阀杆和下阀杆及下阀杆的下端变径凸出形成的凸台共同组成的阶梯杆结构;
所述下阀杆的外径大于上阀杆的外径,在所述上阀杆和下阀杆的变径交接处形成环状台肩;
所述上阀杆向上顺序穿过所述活塞、所述上导向套和所述连接法兰与外部的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活塞上方的上阀杆外套设背母;所述背母的内螺纹孔与所述上阀杆的外螺纹壁螺纹连接固定,锁紧所述活塞,使所述活塞限位在所述上阀杆的下部并且位于所述台肩上;
所述下阀杆向下顺序穿过所述下导向套,通过固定外套于所述下阀杆的连接件与所述阀芯的上部中心的沉孔固定连接;
所述下阀杆的下端部的截面积等于所述缸体的内孔与所述上阀杆的外壁围成的环形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外平衡截止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件为具有内孔和外螺纹的锁紧螺母;
所述锁紧螺母通过内孔穿过所述阀杆,并顶抵阀杆下端部的凸台上端面;
所述锁紧螺母的外螺纹壁与所述阀芯的沉孔上部的螺纹壁螺纹连接固定;
所述阀杆和所述阀芯在锁紧螺母的锁紧定位下形成一个连接可靠的运动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外平衡截止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的中心设有通水孔;所述通水孔的底端连通所述阀芯收纳腔体;所述通水孔的顶端位于位于所述平衡腔结构的上腔体内的上阀杆的杆壁上,所述通水孔将所述阀芯收纳腔体与所述平衡腔结构的上腔体连通。
CN201320581606.XU 2013-09-18 2013-09-18 一种新型外平衡截止阀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535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81606.XU CN203453513U (zh) 2013-09-18 2013-09-18 一种新型外平衡截止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81606.XU CN203453513U (zh) 2013-09-18 2013-09-18 一种新型外平衡截止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53513U true CN203453513U (zh) 2014-02-26

Family

ID=50133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81606.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53513U (zh) 2013-09-18 2013-09-18 一种新型外平衡截止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5351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0033A (zh) * 2014-08-01 2014-12-03 浙江恒华阀门有限公司 活塞平衡式压力释放阀
CN108317122A (zh) * 2017-01-16 2018-07-24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用于循环球液压转向器的双孔式无压差机构
CN113357389A (zh) * 2021-05-14 2021-09-0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惯性解锁原理的自开启通气阀及其使用方法
CN116085524A (zh) * 2023-02-10 2023-05-09 北京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气动阀和运载火箭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0033A (zh) * 2014-08-01 2014-12-03 浙江恒华阀门有限公司 活塞平衡式压力释放阀
CN108317122A (zh) * 2017-01-16 2018-07-24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用于循环球液压转向器的双孔式无压差机构
CN108317122B (zh) * 2017-01-16 2023-09-15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用于循环球液压转向器的双孔式无压差机构
CN113357389A (zh) * 2021-05-14 2021-09-07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惯性解锁原理的自开启通气阀及其使用方法
CN113357389B (zh) * 2021-05-14 2022-10-11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惯性解锁原理的自开启通气阀及其使用方法
CN116085524A (zh) * 2023-02-10 2023-05-09 北京星河动力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气动阀和运载火箭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53513U (zh) 一种新型外平衡截止阀
CN102032236A (zh) 一种双活塞杆液压缸
CN203453501U (zh) 一种软硬双阀口截止阀
CN102032170B (zh) 一种柱塞泥浆泵的隔离装置
CN203453498U (zh) 一种新型内平衡截止阀
CN104006165B (zh) 二级密封截止阀
CN201963894U (zh) 一种高温高压大流量针阀
CN203453514U (zh) 一种新型气动最小流量阀
CN203809704U (zh) 轴流先导式多级减压高压角阀
CN203336001U (zh) 一种带手动关闭装置的液动平板阀
CN202746185U (zh) 一种双导向带非金属密封锥形阀及其液缸体结构
CN203477456U (zh) 一种二位三通气动换向阀
CN204533620U (zh) 黑水调节阀
CN201982408U (zh) 一种双活塞杆液压缸
CN203548966U (zh) 防砂压裂阀
CN203453499U (zh) 一种内平衡截止阀
CN204420200U (zh) 旋筒式三通换向阀
CN102767512B (zh) 一种双导向带非金属密封锥形阀及其液缸体结构
CN103615566A (zh) 一种气控阀
CN209856413U (zh) 一种快速切断安全阀
CN208587537U (zh) 一种卫生级气动换向阀
CN203453497U (zh) 一种充气阀
CN201963896U (zh) 对称型整体式截止阀
CN204663868U (zh) 一种采用新型密封结构的调剖堵水泵
CN205743833U (zh) 一种高压vr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