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52830U - 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52830U
CN203452830U CN201320525156.2U CN201320525156U CN203452830U CN 203452830 U CN203452830 U CN 203452830U CN 201320525156 U CN201320525156 U CN 201320525156U CN 203452830 U CN203452830 U CN 2034528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natural ventilation
cooling structure
ventilation cooling
ventilatio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2515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孝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2515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528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528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5283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类,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结构,尤其适用于隧道通风区段较长、交通量较大,洞口温度较高的工程。该结构包括隧道间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间隔板上设置有自然通风孔。其优点是,有效降低隧道出口空气的温度,显著改善隧道出口周边的热环境,保证司乘人员与隧道检修人员的正常通行与工作。此外,本实用新型施工简单,可有效降低工程投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大规模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类,具体的讲是涉及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结构,尤其适用于隧道通风区段较长、交通量较大,洞口温度较高的工程。
背景技术
以通行汽车为主要交通功能的隧道,在隧道与地层进行热量交换的同时,汽车以及照明灯具等设备的散热会使隧道内空气升温,所以隧道内空气温度除了与周边地层温度、隧道外空气温度有关外,还与隧道长度、交通量、隧道通风方式、风速等因素相关。一般的公路隧道交通量交小且汽车通过速度较快,隧道内温度主要受地层温度控制,气温变化不大,对隧道正常运营不会产生影响,所以《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JTG D70-2004) 未做相关的规定,国内外相关的研究也极少见。但对城市道路隧道来说,随着汽车通行量增大,隧道内空气温度会明显升高,如武汉长江隧道内温度进行的一次实测表明,隧道入口外气温约40 ℃,隧道出口气温达到53 ℃,这已经超出了司乘人员和隧道运营养护工作人员可以承受的标准,可见隧道内空气温度问题不容忽视。
隧道采用的降温方式有通风、送冷风、敷设冷水管等方式,但公路隧道温度高、风量大、空气清洁度差,采用普通的降温技术代价高,工程可行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结构,通过在合理位置设置自然通风孔,利用出入口隧道在洞口附近隧道段的静压差,实现出口隧道气流与入口隧道气流的混合,达到降低出口隧道的温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结构,包括设置在入口隧道和出口隧道之间的隧道间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间隔板上设置有自然通风孔。所述自然通风孔净面积不小于1.5倍的隧道净横断面积。所述自然通风孔高宽比介于0.1与0.25之间。所述自然通风孔内设置有定向调节百叶。所述相邻两个自然通风孔之间的净间距不小于5m。所述入口隧道和出口隧道上方均设有若干组射流风机,在沿隧道车行方向上,所述自然通风孔设置在两组射流风机之间,且距射流风机0.25d~0.75d的区域内,d为射流风机间距。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隧道间隔板的合理位置设置自然通风孔,利用出入口隧道在洞口附近隧道段的静压差,实现出口隧道气流与入口隧道气流的混合,达到热量交换的目的,使得出口隧道的气流温度得以降低3~5 oC。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有效降低隧道出口空气的温度,显著改善隧道出口周边的热环境,保证司乘人员与隧道检修人员的正常通行与工作。此外,本实用新型施工简单,可有效降低工程投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图1自然通风降温结构布置示意图。
图2隧道横断面图A-A/B-B示意图。
图3隧道间隔板自然通风孔纵断面示意图。
图4隧道间隔板自然通风孔平面大样示意图。
图5隧道左线压力分布图(射流风机风速25m/s)。
图6隧道右线压力分布图(射流风机风速25m/s)。
图7隧道左右线压差分布示意图(射流风机风速25m/s)。
图8隧道左线压力分布图(射流风机风速30m/s)。
图9隧道右线压力分布图(射流风机风速30m/s)。
图10隧道左右线压差分布示意图(射流风机风速30m/s)。
图11隧道左线温度分布图。
图12隧道右线温度分布图。
图13隧道左右线温度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4所示,标号1~6分别表示:1.隧道车行空间,2.自然通风孔,3.射流风机,4.左右线隧道间隔板,5.气流方向,6.定向调节百叶。
通过对全射流纵向通风隧道左右线进行仿真模拟,可以得到隧道从入口到出口的压力分布图。部分仿真模拟结果如附图5~6、附图8~9所示,隧道左右线压差分布示意图如附图7、附图10所示。其中图7和图10中的①、②分别为隧道两端左右两线的压差。
采用一维稳态模型对全射流纵向通风进行温升计算,得到隧道沿线的温度分布图,计算结果如附图11~13所示。
通过仿真模拟得到,当射流风机间距在150~250m范围内,沿隧道方向均匀布置,且出口射流风速在25~40m/s范围内时,在隧道                                               
Figure 635647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L为隧道长度)范围内以及靠近隧道洞口与射流风机的区域,隧道左右线压力大小较为接近或者两侧压差不显著;在其余隧道段,左右线隧道压力呈现显著的差别。 根据自然通风原理,当孔道两侧存在压力差ΔP,就会有空气流过该孔道,空气流过孔道时的阻力为:
Figure 387702DEST_PATH_IMAGE004
(其中ζ为孔道的局部阻力系数,v为空气流过孔道时的流速,ρ是空气密度)。通过仿真模拟得到,当自然通风口两侧压差大于20Pa时,隧道空气在静压差作用下由压力较高的一侧隧道净流向压力较低的一侧隧道。
通过隧道温升计算,沿着隧道车行方向,隧道内温度逐渐升高,这是由于当车辆在隧道内行驶时,汽油或柴油燃烧后,向隧道内排出废气的同时亦向周围排出大量的废热,一般国产轿车排气温度约550 ℃;进口轿车排气温度约500 ℃,排热量能使洞内温度升高。
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结构,出口隧道高温气流在压差作用下流经自然通风孔2进入入口隧道,要求自然通风孔2设置在出口隧道静压大于入口隧道静压至少20Pa的隧道段的间隔板4上。所述自然通风孔2宜设置在沿隧道车行方向,以射流风机的位置为参考基准,0.25d~0.75d(d为射流风机间距)的区域内,且避免布置在隧道中部的两组射流风机之间。如图1所示的自然通风孔2,出口隧道的高温气流在静压差作用下进入入口隧道,与其低温气流混合,使得高温气流的温度得以降低。
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结构,包括隧道间隔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间隔板4上设置有自然通风孔2,如图1~2所示。为了确保出口隧道的高温气流与入口隧道低温气流的混合,自然通风孔开孔净面积不小于1.5倍的隧道净横断面积。
通过对出入口隧道气流流场的分析,如图3~4所示,当自然通风孔2高宽比介于0.1与0.25之间,即0.1≤W/H(高宽比)≤0.25,在出口隧道高温气流侧,热气流经自然通风孔2的前部高速流进入口隧道,此时自然通风孔2后部的局部静压相对低于入口隧道静压,使得入口隧道侧的气流在压差作用下,经自然通风孔2的后部进入出口隧道,实现了两侧隧道气流的热交换。自然通风孔高宽比设置在0.1~0.25的范围,其目的是确保形成通风孔前后部的静压差,促使气流流动,加强热交换。
如图3所示,由于隧道气流纵向流速较高,垂直于隧道间隔板4的横向气流流速相对较小,通过设置定向调节百叶6,诱导出口隧道气流进入入口隧道,更好地实现出入口隧道气流热交换。
为达到强化自然通风降温的效果,自然通风口2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5m,实际施工过程中,自然通风孔2的距离选择应根据具体工况,首先保证自然通风孔2的高宽比,之后在保证自然通风孔2间距不小于5m的情况下,尽可能使风孔均匀连续分布。

Claims (6)

1.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结构,包括设置在入口隧道和出口隧道之间的隧道间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间隔板上设置有自然通风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隧道和出口隧道上方均设有若干组射流风机,在沿隧道车行方向上,所述自然通风孔设置在两组射流风机之间,且距射流风机0.25d~0.75d的区域内,d为射流风机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通风孔净面积不小于1.5倍的隧道净横断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通风孔高宽比介于0.1与0.2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通风孔内设置有定向调节百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然通风孔的净间距不小于5m。
CN201320525156.2U 2013-08-27 2013-08-27 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528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25156.2U CN203452830U (zh) 2013-08-27 2013-08-27 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25156.2U CN203452830U (zh) 2013-08-27 2013-08-27 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52830U true CN203452830U (zh) 2014-02-26

Family

ID=50132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2515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452830U (zh) 2013-08-27 2013-08-27 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528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14601A (zh) * 2014-11-19 2015-01-28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自然通风的隧道结构
CN104420878A (zh) * 2013-08-27 2015-03-18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装置及其降温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20878A (zh) * 2013-08-27 2015-03-18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装置及其降温方法
CN104314601A (zh) * 2014-11-19 2015-01-28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自然通风的隧道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121031A (zh) 一种长距离隧道施工用通风监控系统及监控方法
CN203452830U (zh) 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结构
CN103149006A (zh) 一种模拟实际运行工况的汽车散热器风洞试验装置
CN206000560U (zh) 长大公路隧道的无动力通风系统
CN203452825U (zh) 一种隧道强制通风降温结构
CN204574851U (zh) 一种空冷凝汽器
CN104420879B (zh) 一种隧道强制通风降温装置及降温方法
CN108979696B (zh) 一种地铁隧道排热系统优化排风方法
CN202141577U (zh) 一种散热器试验设备
CN104420878B (zh) 一种隧道自然通风降温装置及其降温方法
CN202325613U (zh) 一种地铁区间隧道通风系统
CN105569709B (zh) 高地温铁路隧道降温通风的控制方法
CN107201705B (zh) 一种增进通风管路基通风效能的方法
CN104297288A (zh) 一种简单高效的单吹瞬变对流实验台及其方法
CN202511649U (zh) 一种利用排风冷却的逆流式地铁站冷却装置
CN206758859U (zh) 一种用于低地板车辆的电气柜
CN207809297U (zh) 一种汽车进气格栅结构
CN207416479U (zh) 车辆的空调系统及车辆
CN207093113U (zh) 地铁车站轨行区自然排烟、排热兼隧道通风系统
CN205747657U (zh) 一种空气调节制冷器
CN201400171Y (zh) 轨道车辆牵引电机冷却主风道
CN206436946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备胎池隔热装置
CN205489977U (zh) 一种利于散热的电机冷却器
CN206049702U (zh) 一种制动电阻负压通风散热及防雨装置
CN205395259U (zh) 一种生物质能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26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