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452433U - 一种浆体事故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浆体事故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452433U
CN203452433U CN201320562483.5U CN201320562483U CN203452433U CN 203452433 U CN203452433 U CN 203452433U CN 201320562483 U CN201320562483 U CN 201320562483U CN 203452433 U CN203452433 U CN 2034524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ol
slurry
slope
accident pool
po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56248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普光跃
潘春雷
马波
李申鹏
李晶晶
吴佳俊
曾艳丽
谭凯文
吕毅
姬永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nnan Dahongshan Pipel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nnan Dahongshan Pipel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nnan Dahongshan Pipel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nnan Dahongshan Pipel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56248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4524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4524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45243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浆体事故池结构,所述浆体事故池建造于地面的地坪标高±0.00以下,包括池底和池壁,在池壁上设置有可供浆体物料清理装置自浆体事故池池口地面驶入池底的斜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地平线以下建造浆体事故池并在浆体事故池的侧壁开设清理设备驶入通道,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浆体事故池内固体物料沉淀后难以取出以及清理这些物料时需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浆体事故池内物料沉淀的清理效率,进而提高了浆体管道输送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浆体事故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浆体存放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新型的浆体事故池,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铁精矿管道运输中的浆体事故池。
背景技术
在目前浆体管道的运输中,输送浆体往往会由于各种生产事故而发生溢流和输漏,因此现有技术在进行浆体管道输送时一般要建造浆体事故池,尤其是在铁精矿管道运输中,浆体事故池的建造非常必要,这种浆体事故池用于及时收集浆体管道因事故溢流或输漏出来的浆体,尤其是矿浆。现有技术中的这种浆体事故池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其建造在地面1的标高±0以上,结构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的,凸出于地面的矩形钢筋混凝土池,包括池底3和池壁2,池底3建造于地面1之上。在浆体管道的运输中,浆体会由于各种生产事故而流入附图1所示的浆体事故池中,久而久之,浆体事故池中的浆体物料4便积累到一定的量,需要对其进行清理,如果不及时进行清除,将会影响浆体事故池的工作效率,一旦当事故池中的浆体物料堆积满后便不能再发挥其作用。鉴于现有技术中附图1和附图2所示浆体事故池的构造结构,往往采用三种方法对浆体事故池内沉积的浆体物料4进行清理:(1)用吊车将装载机吊入浆体事故池中进行清理;(2)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搭设支架,使装载机顺着支架开进浆体事故池内进行清理;(3)将浆体事故池从其凸出的侧壁打开一个口子让装载机进入。现有技术中的这三种对浆体事故池内沉积物料进行清理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用吊车将装载机吊入事故池中进行清理时,每一次清理都将是一个较大的成本支出,因为一次吊车的使用费就接近万元,而且还需等待吊车进场,这种方式往往会耗费大量时间和财力;(2)采用搭设支架使装载机顺着支架开进事故池的方式,需要根据地形情况提前制作支架并进行安装,使用完毕后还需进行拆除,而且支架不使用时还需进行妥善保管,不但增加了支架的制作费用,而且在其安装、拆除过程中也会产生高额的人工费,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还会存在安全隐患;(3)将事故池打开一个口子让装载机进入的清理方式,因为浆体事故池一般为混凝土结构,在打开口子的时候需破坏原有结构,而且在恢复时混凝土需较长的养护期,在这段时间内,浆体事故池将不能使用,即使恢复后,在事故池口子接缝处也会出现漏水现象,导致这种清理方式严重影响浆体事故池的使用寿命,并降低了生产效率。因此这种浆体事故池内沉积浆体物料的清理问题已经成为浆体管道输送过程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基于上述技术问题,创新的提出一种全新的浆体事故池结构,通过在地平线以下建造浆体事故池并在浆体事故池的侧壁开设清理设备驶入通道,有效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浆体事故池内固体物料沉淀后难以取出以及清理这些物料时需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浆体事故池内物料沉淀的清理效率,进而提高了浆体管道输送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浆体事故池,所述浆体事故池建造于地面的地坪标高±0.00以下,包括池底3和池壁2,在所述池壁2上设置有可供浆体物料清理装置自浆体事故池池口地面驶入池底3的斜坡5。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浆体事故池,其中所述斜坡5设置于所述池壁2的内侧,斜坡5的顶端延伸至池壁顶面,斜坡5的底端延伸至池底表面。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浆体事故池,其中所述斜坡5设置于所述池壁2的外侧,所述池壁2的中部开设有缺口,自所述缺口向外延伸建造有通道,所述斜坡5建造于所述通道内,斜坡5的顶端、通道的顶面与池壁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斜坡5的底端延伸至池底的表面。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浆体事故池,其中所述斜坡5的宽度为3-4米,斜坡的高度与池壁的高度一致,所述斜坡5相对于池底表面的倾斜角度为20-40°。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浆体事故池,其中所述斜坡5的宽度为3米,高度为3米,相对于池底表面的倾斜角度为30°。
进一步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浆体事故池,其中所述浆体事故池为矩形池结构,包括一面池底3和四面池壁2。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浆体事故池的结构,可直接将装载机开进事故池中进行矿浆清理,避免了使用吊用、搭建支架或在事故池上开口,极大的降低了矿浆清理费用,进而降低了浆体管道的输送费用;
2)、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浆体事故池的结构,装载机可随时开进事故池中进行矿浆清理,使得对事故池的清理更加方便快捷,节省了等待时间、调运时间、修理事故池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清理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浆体事故池的俯视结构图;
附图2为附图1所示浆体事故池沿A-A线的截面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浆体事故池的俯视结构图;
附图4为附图3所示浆体事故池沿A-A线的截面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浆体事故池的俯视结构图;
附图6为附图5所示浆体事故池沿A-A线的截面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为:
1-地面;2-池壁;3-池底;4-浆体物料;5-斜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创新设计的浆体事故池整体为建造于地面1的地坪标高±0.00以下的矩形池结构,包括一面池底3和四面池壁2,所述池底3和池壁2均采用混凝土浇筑的墙体结构,池壁2高为3米,池底尺寸优选为8m×12m,创新的在其中一面池壁2上设置有可供装载机自池顶地面驶入池底3的斜坡5,所述斜坡5为混凝土浇筑结构,顶部与事故池开口的地面齐平,底部延伸于池底3的表面,所述斜坡5相对于池底表面的倾斜角度θ为20-40°,优选为30°,由全混凝土与池底、池壁浇筑一体建造,斜坡的宽度在3米以上,优选为3-4米之间,从而清理事故池内浆体物料的装载机能够通过该斜坡5从浆体事故池池口的地平面直接开入浆体事故池内的池底3上,从而对事故池内的沉积浆体物料进行清理。
所述浆体事故池的建造过程为:首先在地坪标高±0.00以下向地面1下开挖一个矩形池,开挖深度为浆体事故池所需高度,一般为3米左右,矩形池大小满足一般浆体事故池池底8m×12m的尺寸;接着按浆体事故池的建造工艺建造池底和池壁的墙体,并用混凝土浇注池底和池壁的墙体,浇灌到地坪标高±0.00;然后在其中一池壁处用混凝土浇筑建造连接事故池池口地面和池底的斜坡结构,以供装载机自池顶地面驶入池底;最后在事故池的池壁墙体与开挖基坑四周间回填土以对墙体加以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浆体事故池建造于地面以下,同时在其中建造能够将装载机等物料清理装置由事故池池口地面开入事故池池底的通道,所述的通道优选采用连接池口和池底的斜坡结构,所述斜坡进一步有两种设置方式,对于第一实施方式如附图3-附图4所示,所述的斜坡5位于池壁2的外侧,斜坡5的顶部与池壁顶部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斜坡底部延伸至池底表面,所述斜坡的宽度优选为3米,高度与池壁高度一致,优选为3米,斜坡相对于池底表面的角度θ为30°,斜坡整体采用混凝土浇筑结构,具体的建筑方式为,首先在建造的池壁墙体上开设4米左右宽的缺口,然后自所述缺口向池壁外侧构建长度在2米左右的通道,最后在所述通道内用混凝土浇筑建造坡度θ在30°左右的斜坡,斜坡顶部在通道内延伸到池口地面,斜坡底部过渡至缺口内的池底,这样当事故池内浆体物料沉积到一定程度,装载机便可通过通道内的斜坡自地面驶入事故池内进行物料清理。
附图5-附图6给出本实用新型所述斜坡第二实施方式的设置结构,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斜坡5位于池壁2的内侧,同样斜坡5的顶部与池壁顶部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斜坡底部延伸至池底表面,所述斜坡的宽度优选为3米,高度与池壁高度一致,优选为3米,斜坡相对于池底表面的角度θ为30°,斜坡整体采用混凝土浇筑结构,具体的建筑方式为:沿建造好的其中一面池壁的墙体内侧中部用混凝土浇筑建造宽度在3米,坡度在30°左右的斜坡,斜坡顶面与池壁顶面齐平,斜坡底部延伸至池底,整个斜坡结构位于浆体事故池内部,这样当事故池内浆体物料沉积到一定程度,装载机便可沿斜坡自地面驶入事故池内进行物料清理。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浆体事故池建造于地面以下并在其中设置可将装载机等物料清理装置开入池底的通道,能够直接地将装载机驶入事故池中进行清理,极大地方便了对浆体事故池内沉积浆体物料的现场清理工作,且不会产生额外费用,同时不需对事故池进行破坏开洞,节约了人力、物力,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并不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限制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公知变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技术范畴,本实用新型具体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记载为准。

Claims (6)

1.一种浆体事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浆体事故池建造于地面的地坪标高±0.00以下,包括池底(3)和池壁(2),在所述池壁(2)上设置有可供浆体物料清理装置自浆体事故池池口地面驶入池底(3)的斜坡(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体事故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斜坡(5)设置于所述池壁(2)的内侧,斜坡(5)的顶端延伸至池壁顶面,斜坡(5)的底端延伸至池底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浆体事故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斜坡(5)设置于所述池壁(2)的外侧,所述池壁(2)的中部开设有缺口,自所述缺口向外延伸建造有通道,所述斜坡(5)建造于所述通道内,斜坡(5)的顶端、通道的顶面与池壁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位置,斜坡(5)的底端延伸至池底(3)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浆体事故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斜坡(5)的宽度为3-4米,斜坡的高度与池壁的高度一致,所述斜坡(5)相对于池底表面的倾斜角度为20-4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浆体事故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斜坡(5)的宽度为3米,高度为3米,相对于池底表面的倾斜角度为3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浆体事故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浆体事故池为矩形池结构,包括一面池底(3)和四面池壁(2)。
CN201320562483.5U 2013-09-11 2013-09-11 一种浆体事故池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524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62483.5U CN203452433U (zh) 2013-09-11 2013-09-11 一种浆体事故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562483.5U CN203452433U (zh) 2013-09-11 2013-09-11 一种浆体事故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452433U true CN203452433U (zh) 2014-02-26

Family

ID=50132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562483.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452433U (zh) 2013-09-11 2013-09-11 一种浆体事故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4524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2368A (zh) * 2013-09-11 2013-12-18 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 一种浆体事故池及其建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52368A (zh) * 2013-09-11 2013-12-18 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 一种浆体事故池及其建造方法
CN103452368B (zh) * 2013-09-11 2016-01-20 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 一种浆体事故池及其建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38692B (zh) 一种排水及回灌施工方法及结构
CN106088530A (zh) 大面积地坪施工方法
CN102061923B (zh) 保护既有建筑物的隧道施工方法
CN105804089A (zh) 一种原深基坑施工后局部增深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2561402A (zh) 盖挖逆作单建式地下人防工程顶板与墙施工缝的处理方法
CN101881181A (zh) 一种矿山采空区尾砂充填的混凝土封闭墙
CN113235601A (zh) 湿陷性黄土临近建筑物的深基坑施工风险控制结构及工法
CN109736884B (zh) 一种紧邻隧道暗河涌水的处置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3073656B (zh) 一种支护桩桩间土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4805864B (zh) 地下室逆作法外墙企口与止水胶结合防水施工工艺
CN103452368B (zh) 一种浆体事故池及其建造方法
CN212272234U (zh) 一种大断面斜井明槽段高强度组合模板
CN203452433U (zh) 一种浆体事故池
CN204152530U (zh) 涌水隧道掌子面止水墙
WO2017193226A1 (zh) 控制基础底版下静水压装置
CN106223351A (zh) 自吸泵降低局部地下水水位施工方法
CN115387393A (zh) 后浇带预封闭快捷施工工法
CN211368952U (zh) 一种隐藏式雨水收集装置
CN113700111A (zh) 一种雨水渗透排放回用一体化系统施工方法
CN207194952U (zh) 一种大水矿山巷道底板治水结构
CN208441115U (zh) 一种地下连续墙管涌封堵结构
CN203684293U (zh) 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
CN106759526A (zh) 一种深基坑支撑梁爆破拆除前的围檩保护预处理方法
CN206190323U (zh) 一种煤矿井下密闭墙加固结构
CN111962632A (zh) 一种雨水下水道及其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